首页 / 正文

六离合辞例释义

──七年秋作──

一  六离合释法原文

西方释名,有其六种:一、依主,二、持业,三、有财,四、相违,五、带数,六、邻近。以此六种,有离合故,一一具二,若单一字名,即非六释,以不得成离合相故。

一、依主者:谓所依为主,如说眼识,识依眼起,即眼之识,故名眼识,举眼之主以表于识。亦名依士释:此即分取他名,如名色识。如子取父名,即名依主;父取子名,即名依士;所依劣故。言离合相者:离谓眼者是根,识者了别;合、谓此二合名眼识。余五离合,准此应知。

二、言持业者:如说藏识,识者是体,藏是业用,用能显体,体能持业,藏即识故,名为藏识,故名持业。亦名同依:藏取含藏用,识取了别用,此二同一所依,故名同依也。

三、言有财者:谓从所有以得其名。一、如佛陀,此云觉者,即有觉之者各为觉者,此即分取他名。二、如俱舍,非对法藏,对法藏者是本论名,为依根本对法藏造,故此亦名为对法藏论,此全取他名,亦名有财释。

四、言相违者:如说眼及耳等,各别所诠,不相随顺,故曰相违。为眼及耳二言,非前二释,义通带数有财。

五、言带数者:以数显义,通于三释。如五蕴、二谛等,五、即是蕴,二、即是谛,此用自为名,即持业带数。如眼等六识,取自他为名,即依主带数。如说五逆为五无间,无间是因,即因谈果,此全取他名,即有财带数。

六、言邻近者:从近为名,如四念住以慧为体,以慧近念,故名念住。既是邻近,不同自为名,无持业义。通余二释:一、依主邻近;如有人近长安住,有人问言:为何处住?答云:长安住。此人非长安,以近长安故,云长安住。以分取他名,复是依主、邻近。二、有财邻近;如问何处人?答云:长安。以全取他处以标人名,即是有财,以近长安,复名邻近。颂曰:用自及用他,自他用俱非,通二通三种,如是六种释。

二 释义

此六离合释法式原文,依唐玄奘三藏法师译述,乃天竺之辞句通例,犹八啭声之为一声或数声──天竺亦拚音文字故──之各单名字之通例,及因明用为多名句推论一义之理论例。故此六离合释,亦为二字或多字之二名结成之一辞句之义例也──二名或多字者,如中华民国为一名,中央政府亦为一名,结成为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之一辞,每一名四字也──,故今谓之辞例。辞有离合,正以一辞皆由二名结成故也。离之则为二名所诠之物,合之则为一辞所诠之义。在名但诠单一之物,则既不由合成,亦复无有离相。然此唯在一字之名及两字之辞则然,若在多字之辞,所依多字之名,则当随其辞之与名之相对位而异。如“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之一辞,对此一辞观之,“中华民国”与“中央政府”为二名。然将“中央政府”一名撇开不提,单云“中华民国”,则中华民国即为“中华”与“民国”之二名所结成之一辞,而以“中华”与“民国”为二名。更将“中华”一名撇开不提,单云“民国”,则民国即为“民”与“国”之二名所结成之一辞,而以“民”与“国”为二名。反之、进以“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之统一主义”为一辞,则“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亦与“统一主义”降为结成一辞之二名。然退至二字之辞与一字之名,则更无退位可退矣。一字之名非所合成,乃无可离,故名无关合离。而在辞必以其可离显其合成,尤须明其由何式而合成。因其合成关系,乃变一名所诠之二物,为一辞所诠之一义也。或谓一辞须由三名结合,即中间必有“与、及、之、即”等连缀名也。但此在西文、日文或如是,华文、梵文则不必然。

三 辞例

       ┌用自者───持业辞类─亦曰同依……例云‘动物’         │         │          ┌少分用他……例云‘学者’         │用他者───有财辞类┤         │          └全分用他……例云‘称人父子曰(桥梓)’         │         │   亦曰相┌依主辞类─劣者依胜……例云‘天子’         │俱用者───┤         │   依辞类└依士辞类─尊者依卑……例云‘世人’    六离合辞例┤         │俱非者───相违辞类─各别并立……例云‘竹木金石’         │         │          ┌依主邻近……例如‘天山’         │通二者───邻近辞类┤         │          └有财邻近……例如‘问慈溪人何处之人,         │                   答曰“宁波”’         │         │          ┌持业带数……例如‘七情’         │          │         │          │有财带数……例如‘古有四凶今称四恶人         │          │        亦称以“四凶”’         └通五者───带数辞类┤相依带数……例云‘三才’                    │                    │相违带数……例云‘一十百千’                    │                    └邻近带数……例云‘四念住’

四 例释

一、即如“动物”一辞,动即物之业用,非离所目之物外别有动之自体,即用此物之自业用以名此物,示别他物;是故动即是物,名为“用自”。动是业用,物是体相,即用显相,即体持业,故名“持业辞类”。类者、等余同此“动物”一辞之辞性者。业用之动,体相之物,同是依此“动物”有者,非离此动物外别有体相、业用,离此体相、业用即无所目动物,故名“同依”。此之一类辞性,二名中间之连缀名,当用“即是”二字,所目必在此物之体,但用此物之业以显此物非他物耳。设云动之物,或云物之动,则属“相依”辞类。设云有所动物,或云物有所动,则属“有财”辞类。其辞皆与“动物”之一辞义不符矣。

二、例中“学者”一辞,释为有学之人。此人能有学,学是此人所有,犹云有财产者、有衣食者义同,故名“有财”辞类。学是人之所有,此人之所有者,非即此人,不用此人以目此人,而用此人之所有者以目此人,故曰“少分用他”。设云学即人,人即学,则不成辞义也。设云人之学,学之人,则与“学者”之一辞义不符矣。其连缀名当用“所”、“有”二字。

三、例中桥梓二字,世以称人父子,实则父子是人类,桥梓木类,桥梓完全非是父子,徒以桥梓之尊卑,似父子之道,遂借托以为称谓,故为“全分用他”。

四、帝皇古称天子,所目在为帝皇之“子”,不在降生帝皇之“天”。天是一物,子是一物,各别有体,本是二物。天是他物,子是自物,故为“自他相依俱用”。天尊子卑,故为劣者依胜者之依主辞类。其连缀名当用“之”字,曰“天之子”。不得云“天即子”;亦与“有天之子”等异。

五、世、是世间,世间之人,谓之世人。人、是世间之主,人胜世劣,故为尊者依卑者之依士辞类。

六、竹木金石一辞,共有四物,各别独自有体,分立不相连属,故曰“相违”既不能云木即石,亦不能云竹所有石,但可云金与石而已。原文谓通有财、带数二释,但并举几物即含几物之数义,及为连缀名连缀所有之物耳──不能别成辞类。

七、因山高邻于天,名其山曰天山,故曰依主邻近。

八、喜怒哀乐爱恶欲之七,即是情,故曰持业带数。

九、天之才、地之才、人之才之三才,故为依士带数。

十、一十百千,并立不关相属,故名相违。又即是数,故为相违带数。

其余概可准知。“相违带数”、“邻近带数”二类,今依义新立也。(见觉社丛书一期)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五·佚名
  生命之起源·太虚
  卷第三·本谧
  卷首·心圆
  卷一 前尘梦影·李叔同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第四十六則 鏡清雨滴聲·胡兰成
  阅回教改造杂志第一期·太虚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八·欧阳竟无
  卷第五十一·志磐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五·宗晓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佚名
  众经目录卷第一·静泰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九·丈雪通醉
  涅槃宗要·元晓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五十六·彭定求

        卷656_1 【七夕】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   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卷656_2 【送臧濆下第谒窦鄜州】

  • 第八十都回 有情人都成眷属·陈端生

    第八十回有情人都成眷属陈寅恪评:楚生尝于再生缘第二十卷第八十回内,借皇甫敬之言斥孟丽君之骄傲,即所以暗示不以陈端生为然之意,前文已论之矣。(编者按:以下省略)夫为男子者,可畜多妾,而妇人则不应忌,此男尊女卑,吾国传统夫为

  • 卷四百八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八十七 明 曹学佺 撰 明诗次集二十一 刘泰 湖上春步 出门雨脚收西山翠如沐一鹭忽飞来点破湖光緑春暗花已空虑淡心自足固穷分所宜轻肥岂吾欲 喜徐勉仁至 灵鹊向我鸣隔户闻剥啄高士

  • 松陵集巻二·陆龟蒙

    徃体诗二十八首追和虎丘寺清逺道士诗序皮日休圣人为春秋凡诸侯有告则书无告则不书葢所以惩其伪而敦其实也夫怪之与神虽曰不言在传则书之者亦摭其实而为之也若然者神之与怪果安邪噫圣贤有不得其志者则必垂之于言也大则

  • 卷二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二十六地理浮淮赋【有序】         魏文帝建安十四年王师自谯东征大兴水军泛舟万艘时予从行始入淮口行泊东山覩师徒观旌帆赫哉盛矣虽孝武盛唐之狩舳舻千里殆不过也乃作斯赋云沂淮

  • 巻七·宋绪

    钦定四库全书元诗体要卷七     明 宋公传 编引体序先后载始末谓之引乐府集有宫商角征羽五引又若箜篌霹雳思归等引是也今取其合格而有兴比感慨而有讽寄者载之玉环引送伯庸北上【王士熙】昆山有美璞昆吾有寳刀推

  • 卷三十九 前秦録八·崔鸿

    苻丕 苻丕字永叔坚之长庶子少而聪慧好学博综经史坚与之言将略嘉之命邓羌教以兵法文武才干亚于苻融坚以为征东将军冀州牧封长乐公丕为将善收士卒情出镇于邺东夏安之坚败归长安丕为慕容垂所逼自

  • 读礼通考原序·徐乾学

    礼有五丧祭重矣曲台之记石渠之论议于丧礼尤详焉晋人崇尚荘老宜其自放礼法之外而于丧礼变除假寜之同异独龂龂辨难若杜预卫瓘袁准孔伦陈铨刘逵贺循环济蔡谟刘德明葛洪孔衍之徒均有撰述宋齐以降言凶礼者不乏自唐徙五礼之

  • 白门新柳记·薛时雨

    大文宝文宝,字韵珊,金陵人。本良家,幼随阿母避寇杭州,转徙至沪上,孤苦无依,遂落平康籍。年十四,艳美绝伦。沪上为通商码头,富商大贾麋集,时江浙犹未克复,两省豪贵,亦多寄居于是。文宝名既噪,门前车马,络绎如织。而文宝独敬礼文士,视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佚名

    正德十六年十月己卯朔享太庙奉武宗毅皇帝神主诣庙祔享○遣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安仁伯王桓分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仪宾周钺祭景皇帝陵○庚辰湖广保靖宣慰使彭九霄九溪卫桑植安抚司土官安抚向绶各差人来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三·佚名

    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庚戌朔时享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璧恭代泰宁侯陈良弼靖远伯王学礼各分献○辛亥遣刑科左给事中杨应文代徐观澜查勘东事○癸丑大学士赵志皋<锍-釒>言臣昏卧床蓐间日闻中外人情汹惧皆为矿税一事夫我 皇上

  •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靖海志卷四·彭孙贻

    上海李延昰辰山补编庚戊(康熙九年)辛亥(康熙十年)壬子(康熙十一年)癸丑(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据云南、四川、贵州以叛,遂陷湖南岳州诸郡县,称大周元年。初,平南王尚可喜疏称归老辽东,而留其子安达公之信袭镇广东,朝议许之

  • 王毛仲传·欧阳修

    王毛仲,高丽人。父亲因犯事被收为官奴,生了毛仲,所以毛仲长久以来就侍奉临淄王。临淄王去潞州时,有一个叫李守德的奴隶,擅长骑马射箭,临淄王把李守德买过来,让他与王毛仲一同在左右侍候。王毛仲比李守德更聪明伶俐些。景龙年

  • 卷一百四十·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 朱批王朝恩奏摺 雍正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大理寺卿职衔调补浙江布政使【臣】王朝恩谨 奏为清查浙省藩库钱粮事窃【臣】奉广东督【臣】

  • 幸偶篇第五·王充

    凡人操行,有贤有愚,及遭祸福,有幸有不幸;举事有是有非,及触赏罚,有偶有不偶。并时遭兵,隐者不中。同日被霜,蔽者不伤。中伤未必恶,隐蔽未必善。隐蔽幸,中伤不幸。俱欲纳忠,或赏或罚;并欲有益,或信或疑。赏而信者未必真,罚而疑者未必

  • 经稗·郑方坤

    十二卷。清郑方坤撰。方坤字则厚,号荔乡,建安(今福建建瓯)人,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此书杂采前人说经之文,包括《易》、《书》、《诗》、《春秋》、《三礼》、《四书》。因多摭诸说部之中,故名之曰“稗”,犹如正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