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九

嗣法门人彻纲等编

偈上

送友還蜀

丹林彩鳳涉離微,翼羽時成疾便飛,氣宇頻吞山海靜,摩天高駕白雲歸。

入蜀

擘破南天入峽河,凱歌聲頌冷江波,而今頓了江湖債,悔笑芒鞋喫苦多。

臥佛

世以眼見作膚猜,將謂公猶睡覺哉,秖為婆心傾法乳,全身放下枕莓苔。

早梅

瘦骨冰肌放嶺東,離離偏欲傲霜風,馨香特地穿巖壑,歷歷新人鼻孔中。

法派

通徹真常性,機圓宇宙香,光輝今古用,一月印千江。

汝州禮風穴沼祖塔

肩擔少室乳峰青,穴結風巢海浪停,活捉鐵牛眠汝水,天高門戶月為扃。

徑山禮玅喜杲祖塔

觸目參天栗棘蓬,數峰秋雨雜秋風,當時秖為閒狼藉,萬古凌霄雙徑通。

天童禮密師翁塔

金剛體骨自如如,露戰書雲徑影麤,十二時辰為使役,天長海闊共扶蘇。

寒光炯炯射玲瓏,日浣雙池鑑萬松,一四天下人影現,密雲彌布太蒼中。

巫山十二峰頭月,捷雨分雲拜影堂,一竅不通真嫡骨,善春藥臼古今香。

金粟禮石車和上塔

吾師設利滿溪頭,康氏徒勞問白鷗,九十九峰藏不住,汪洋水上結蜃樓。

普同塔

人人有條窮性命,東擲西拋幾萬季,今欲一遭總收拾,不知那箇先悄然。

东塔

一段虛明千古意,巍巍獨向雲中立,雖然是箇現成底,要且令人覷不及。

示芥山禪人

養得子湖狗一隻,率常秖是要人喫,不知那箇造化低,撞著直下喪命去。

示望之歸居士

半言塞滿溪山角,點墨塗開未兆天,別有六花撩亂發,憧憧和月爆梅邊。

贈興善馥生師

松聲竹色報深秋,發我無明水一漚,拽杖旋風鞭萬象,虛空歡喜白雲愁。

雙鏡池

焯爚乾坤今古夢,輝天鑑地絕疏親,忽焉動著些些子,物我人天一色吞。

玲瓏崖

日對煙雲吼怒濤,風前句子勢沖霄,天然穴竅無雕琢,萬古玲瓏格調高。

鐵蛇關

昂昂赤骨臥松軒,氣宇頻吞萬岫煙,珍重四來雲水客,勿遭毒中惹人嫌。

攔路菴

谷尾遺風拂石城,一條平路冷溪聲,支茆鎮日憑公驗,不是其人不放行。

贈別峰姚居士

樓頭山月泛錢塘,古柏蒼松漢外香,覿面拈來酬鶴叟,不知杜宇為誰忙。

贈素寰劉醫士

坐在十字街頭,發賣阿伽陀藥,病與不病俱來,和根一並拔卻。

病中示石劍禪人

鏤盡枯腸刮盡脾,了無一物與君持,亙地塞空底氣色,換卻闍黎鼻孔兒。

示慧覺禪人

風雨堆頭撥艸來,臨機一句口難開,攔腮劈嘴血滴滴,漫把空拳作謎猜。

示天鼻禪人

衣霜拂雪望炊燒,萬顆須彌一擔挑,聲滿角橋風滿樹,柳頭新月放梅梢。

別易修施居士

秋心半醉在錢塘,月影婆娑挂上方,纜拽一聲迴岸遠,楫蘆五葉一花香。

再晤文初兄

峨眉山月皎如銀,捷露飛來訪舊人,語默弗通先話墮,道峰從此競南詢。

號孤漁兄還廣陵

風蓑雨笠戰蜃樓,渤海煙波一棹收,滿盛鯨鯢歸邗上,空餘月露點滄洲。

贈常山李總戎

傾蓋相投忘彼我,等閒一笑主賓分,倘然不負靈山約,伴我跏趺到五更。

贈咸若佟總戎

十字街頭坐片時,眼聲耳色出良題,命余做首無文偈,或恐人來讀作詩。

與若斗韓戎府

我來塵世老無緣,秖愛山頭靜打眠,今日被君知住處,此身不值半文錢。

壽澹竹法兄

簾前石筍笑春先,幹奪山河萬卉煙,雨露弗沾風味別,心空節操色長妍。椿園鶴舞雲千樹,海屋籌添月一圓,菽水堂前清影瘦,撼風撼雨到驢年。

送永伯項刺史任潼川

君乘桃浪入芙蓉,石雨煙肥亂木中,瑤艸參參香雀舌,甘霖數數灑蠶叢。鞭隨日影穿幽谷,驥似雲奔吸曉風,直造峨眉峰頂上,高攀月桂當柴烘。

與寧羌蓉山李刺史

憶昔襟分在鷲臺,離離東海作良桅,拂開境浪千層霧,喝退情雲萬象開。古岸不移煙幕幕,珠簾常挂月篩篩,倘還記得拈花事,替我從新舉似來。

別雪臂法兄

孤志同雲鶴,蕭然鬢欲皤,半生湖海債,一念頓消磨。錫荷嵩山曲,囊收鷲嶺歌,竟登泉石可,煮月傍巖阿。

送靈筏法兄

占斷煙波客,腰包出嶺東,輕雲浮古渡,荷笠步沙中。釣弄長松月,帆懸錦水風,龍橋河下鯉,隊隊逐于翁。

終南山示耨雲禪人

放眼乾坤別,蕭然可繫瓢,澤肥知壑遠,嵐盡覺天昭。溽暑泉猶凍,深秋葉未凋,更探言外底,煙浪共雲燒。

送石雲禪人還蜀

拂袖凌霄漢,新新渡大江,缽吞千嶂月,雲溼一身香。眼底乾坤小,神王宇宙長,半肩風冷澹,步步是家鄉。

寄懶石首座

一下終南山,晝明夜暗焉,無心歌白雪,有志且耕煙。月上千峰醒,雲歸遠岫眠,等閒披萬象,一笑古今傳。

送言遠王司憲入蜀

說起蠶叢路,攀蘿似上天,雲梯千仞接,風磴半空牽。汗馬嚼殘雪,甘霖灑劍川,倦還留玉帶,千古鎮嵋巔。

贈東塔清白兄

危樓矗矗建於梁,歷有胡僧藉祖堂,一指弗勞重再豎,雙溪涵映古今香。傍簷秋露鐘敲碎,泛月篝燈日吐光,此際清公親履踐,浮圖面面倚天長。

上金城本師老和尚

一箬遮頭逐曉風,量煙度雨上天童,幾曾挨落天邊日,每事奔馳狀若龍。踢出南山千丈月,攪渾大海半枝笻,代師九拜焚香後,萬古玲瓏石卓空。

子夜送費老和尚入福嚴

銀河滾滾月初浮,群象奔競拱蜃樓,拒定三關玄要別,橫拈一杖古今讎。鏜鏜鼓樂雲間奏,點點青燈句外篝,黑白未分前底事,蟾宮獨露語溪頭。

次詶埽菴譚護法

適以青蓮種上流,通身泥水恨無酬,晴翻煙雨風初度,綠滿南湖葉未秋。句底千山泉石響,文驚合國水雲求,伏惟艣櫂機先掣,共泛曹源月一舟。

次詶公愚屠居士

日午鯨吞海浪來,彌風古霧潑天開,湖增萬頃煙波色,句領千重雨露回。語路慣逢金戰出,機清常見玉鞭裁,明明一道輝今昔,未敢重撝惡辣鎚。

移居別潔菴孫居士

日午持竿泛小舸,滿乘香餌釣煙波,善敲玉柝情彌遠,慣使風帆興轉多。捷迅惟憑三尺柁,放流斜挂半邊蓑,適將虹纜當空繫,抱月眠雲露一莎。

復振公翁居士

踏斷谿聲古路遙,相將惟聽野山潮,單拈向上琴書冷,一笑樓頭霜雪消。格外抑揚開酒甕,臨機施設把豬燒,等閒伸出拏雲手,大整禪河欲斷橋。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佚名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三·净挺
  宗镜录卷第二十七·延寿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四卷·佚名
  大雲初分金刚智健度第十六·佚名
  卷第六十八·霁仑超永
  菩萨处胎经 第五卷·佚名
  卷第一百八十六·佚名
  卷第六·佚名
  序·霁仑超永
  正源略集目录·佚名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上卷·道宣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一·净挺
  国 俗 观·太虚
  续沩仰宗派记·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321_1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中书相公】权德舆   五更钟漏歇,千门扃钥开。紫宸残月下,黄道晓光来。   辨色趋中禁,分班列上台。祥烟初缭绕,威凤正裴回。   斧藻归全德,轮辕适众材

  • 卷之十·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题董元战沙龙人间滴罢天瓢水归护

  • 卷五·丁复

    ●钦定四库全书 桧亭集卷五 (元)丁复 撰 ○近体【五言律诗】 送秦元之赴太禧同佥【前集】 君家好兄弟圣主自知之周爵推秦仲虞官举伯夷万方天浩荡五彩凤威蕤宣室虚前席苍生属论思 金陵送人还武昌 相送白鹭洲因思黄鹤楼

  • 嵗时杂咏卷三十四·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重阳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羣官上夀王 维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百生逢此日万夀愿齐天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御栁疎秋景城鸦拂曙烟无穷菊花节长奉栢梁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 周本纪第十一·欧阳修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姓郭氏,邢州尧山人也。父简,事晋为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见杀,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敢士为军卒,威年十八,以勇力应募。为人负气,好使酒,继韬特奇之。威尝游于市,市有屠者,常以

  • 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张廷玉

        韩观 山云 萧授 方瑛 李震 王信彭伦 欧磐 张祐   韩观,字彦宾,虹人,高阳忠壮侯成子也。以舍人宿卫,忠谨为太祖所知,授桂林右卫指挥佥事。   洪武十九年讨平柳州、融县诸蛮,累迁广西都指挥使。二十二年平

  • 卷二十七·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二十七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十九唐李渤李渤字濬之刻志於学与仲兄涉偕隐庐山白鹿洞後久之徙少室元和初以右拾遗召不拜洛阳令韩愈遗以书曰昔孔子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已迹接於诸侯之国今可为之时自藏深

  • 胡松传·张廷玉

    胡松,字汝茂,滁人。幼年特别好学。曾经收辑古代名臣的奏章,慷慨有经世之志。嘉靖八年(1529)进士,任东平州知州。设定计谋捕捉盗贼,人民得以安居。后调职为南京礼部郎中,历任山西提学副使。嘉靖三十年(1551)秋天,他奏上边关要

  •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一·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公孤表三公古官也自周公制为一代经典而系之曰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又曰官不必备惟其人盖坐而论道者其体诚重而其选诚不易矣汉承秦制设丞相大夫以至九卿而罢三公不复设至安汉公莽窃政始

  • 第一章以饮食为证·孙中山

    当革命破坏告成之际,建设发端之始,予乃不禁兴高采烈,欲以予生平之抱负与积年研究之所得,定为建国计划,举而行之,以冀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隆盛之地焉。乃有难予者曰:“先生之志高矣、远矣,先生之策闳矣、深矣,其奈‘知

  •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吕思勉

    从南北朝至隋,可以算我国历史上一个由乱入治之世。但是其为治不久。论起隋文帝的为人来,也可以算一个英明的君主。他的勤于政治,和其持身的节俭,尤其是数一数二。所以承南北朝丧乱之后,取民未尝有所增加,对于杂税等,反还有所

  • 刘玉麟·周诒春

    刘玉麟 字葆森。年五十五岁。生于广东香山。已婚。子一。女五。初学于上海出洋局。同治十三年。以官费游美。入腓力学校等。光緖七年。毕业。得学士学位。是年回国。肄业天津电报学堂及医学堂。任李文忠公家塾教师。

  • 卷四十一·郑玄

    ◎冬官考工记下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命圭者,王所命之圭也。朝觐执焉,居则守之。子守?璧,男守蒲璧。不言之者,阙耳。故书或云“命圭

  • 卷一百七·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七    宋 卫湜 撰君既葬王政入於国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公政入於家既卒哭弁絰带金革之事无辟也郑氏曰此权礼弁絰带者变丧服而吊服轻可以即事也孔

  • 卷一百六十二·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二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五十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五十八【宋板】经解第二十六礼记十五郑氏注【古本】礼记卷第十五经解第二十六礼记郑氏注【足利本】孔子曰至深于春秋者也

  • 清微仙谱·陈采

    清微仙谱,元朝清微派道士陈采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卷首有至元癸巳年(1293)作者自序,内称:道教清微派「始于元始,二之为玉晨与老君,又再一传衍而为真元、太华、关令、正一四派。十传至昭凝祖元君,又复合为

  • 诊脉三十二辨·管玉衡

    诊法著作。清管玉衡撰。二卷。玉衡字侗人。为使脉理昭彰易学而著此书。刊刻于一九二三年。约万余字。分三十二个专题论辨脉理及诊脉之法。首辨诊脉大法,为脉法大略;第二至七辨,宗滑伯仁之六脉而著其所统,共叙二十九脉

  • 田俅子·田鸠

    一卷。周田俅 (约前360—300)撰。田俅或作田鸠,齐人。《汉书·艺文志》墨家类有 《田俅子》三篇,注:先《韩子》。《隋书·经籍志》:“梁有《田俅子》一卷,亡。”新、旧 《唐书》不著录,说明该书已佚。清人孙诒让曾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