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生命之起源

一 生命是什么二 科学说生命起源三 哲学说生命起源四 宗教说生命起源五 佛法对于生命之说明 甲 法界众生无始终 乙 世界众生可说起源 丙 有情一期业报可说起源  一、生命是什么

  “生”,普通说的生存,对灭亡而言。生是生起,本来没有而现在新生,叫做生;生起了继续存在,名为存。灭是毁灭,毁灭到最后的空无名亡。但生命之生,非生存灭亡之生,而是平常所说生活的生。生活与死相对,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生死的生;生与死对,活的名生;所谓生命,就是活的生。普通叫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名生活,比如食衣住等;衣食等资养人的生活,所以叫做生活,是后来附加上去的,而真正的生活,是对“死”而言的,这才是此处所讲的生。

  “命”,平常有命令,命运等的意义。此中所讲的命,是佛典上所说的命根、寿命。普通所讲的生命,不限动物,亦可通于一切植物。佛学上讲的命根、寿命,则单属于动物的有情;有情,虽不限于我们所能见到的动物,以种种而言,实是动物的一类。普通所讲的生命,连植物也包括在内,一草一木都有死活,当其生活时都有继续不断的生命。命,可以说是一条一条的,如打死一牛或一马。就说害了一条生命。而此一条命,也正指“一个生活的继续”而言。在这一草一木,也都有生活的继续,所以也各有生命,且是个别一条一条的;此一枝草的命,非彼一枝草的命,牛马草木等这样一条一条的生命,就是通常生命的意义。有生命的东西,要是给它断掉了,就是死的。如一支枯草,一具死尸,一粒坏谷,都是没有生命的。枯草虽是死的,但枯乾的形体,尚同土块一样存在。因此,科学中说各种存在的东西,还没有灭亡到空无时,都是有的;死的──无生命的,和有生活相续的,这就是死活相对。死的无生命,活的有生命,亦即所谓生物与非生物;有生活继续的名生物,无生活继续的名非生物;土石砖瓦名非生物,草木禽兽名为生物。这都是从有生命和无生命上分别的。但佛学上不作如此分类,只作有情与无情的划分,要是有情才有生命。所以从生命的狭义上讲,有情众生──一切动物──才有生命。有觉知情识才是充足的生命。花草树木不能算是充足的生命。

  现在,从一般人所讲的生命说,包括一切动植物,凡有一条生命的东西,便是生物。而生物都有生命的现象,如初有名生,长成名长,由衰而老,由老而死,生长老死为生物必经的过程。在此过程上,生命各成其种类,各能传种续后,草木都有此种现象,故生物与非生物,大有区别。因为生物都要生长,要维持生命,所以要常吸收养料,以免很快的老死。但生命的个体,到相当期间,一定不免老死,所以在生长力充足时,又从个体的生命,传同类的生命,像这种生物性,可以叫它做生命。

  这生命的现象,生命的性能,它是怎样起源的,现在就要研究到了。

  二、科学说生命起源

  科学对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考究它的根本是什么,用的是化学分化。因此大概认生物是其余非生物组合起来的,经过化学分化之后,所存下的原质,已经是非生物的东西了。比如我们讲人,也可用化学分化,分化的结果,说它是十四种或十五种原质化合成的,这种说法,从如佛法讲的地水火风四大和合成的一样。但分化之后的原质,已经不是生物了。科学家为要穷究原质的本来是什么,进而分化成为分子,由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分为电子,电子算是最基本的了。也有再研究把它分为能子,但还未获得普遍的公认,暂且承认电子能够成为非生物和动植物的基本原素。然科学要找出生命的起源,也就有了种种的困难,因为生物固然可以分化,但用化分了的原质再化合有生命的生物,则不可能!由此说来,生命不可用非生命的物质化成,非生物的原质,不能与生物之生命作起源。因此,科学对于生命的起源,就成了问题。

  有研究生物学的人,根据生物来讲,谓原质根本的电子里面有阴阳、吸收力、抵抗力等,在发生的作用上,只成功了太阳、行星等,不能生起生命;所以这地球上的生物种子,也许是由别个世界崩毁时风吹来的。我们这个地球上有此种子,由少而多,就渐渐地生长发达成众多生物。这种起源说,等于没有说!再追问一句,别个世界的生物种子,又是从何而来?因此、生命起源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科学家解说生物是各种物质化合成的,就想以这些东西化合成为有生命的生物,因而有很多煞费苦心的去努力研究。但结果,化合出来的东西,如蛋和香蕉,虽与真的蛋真的香蕉差不多,但也只能看看或吃吃,要它化合出来的蛋生小鸡,香蕉生芽,则不可能,仍只是死蛋死香蕉。所以科学家对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三、哲学说生命起源

  自然哲学说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界,不过是就自然现象上的分类。但研究万物原来的本质,就是用化学分化到原子、电子等,往下再分,结果也还同普通生物学上所谓的细胞,有人叫它做生元。这自然哲学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把生物上最简单的东西──细胞扩充起来,以为化学分化出来的电子,还可说它有生命,因为电子有阴阳性、有生灭,故电子有生命;能子也可以说它有生命,不过很隐微。平常认为分成种种原质的时候,已是非生命的东西,其实都还有隐微的生命,不过等级不同罢了。如达到适当巧妙的化合,有生命的生物便构成出来。物质是永远存在的,生命也是永远存在的,这是根据科学上的自然哲学对于生命起源的说明。近人讲的唯生论,即是出发于此,因为一切皆有生,故是唯生的。而各种的生命,都可同物质是无穷尽的,到某种情形便发生某种的生命;即或关系条件不足,隐微的生命还是存在的。

  还有根据生物学来讲的,如德国的杜里舒(Hans Driesch,1867──)。他曾经来过中国。他认为一般生物的现象,非用化学的物质所能澈底说明。他主张生物都有生机──隐德来希(Entelechy),这生机是非物质的,有了此种生机,便成为一种生物,要是没有生机,则不能成为生物,所以单据化学的解说是不充足的。生机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的,但也不能与物质完全分开,恍如中国讲的生气,有生气便有生命现象,无生气便没有生命现象。但生机究竟是什么?还是难以解说。杜里舒,我从前在德国会过,并且和他讨论,他以为要有生机这样东西乃有生物,但这生机是原来就有许多的,还是原来是一而后来才变成许多的,也不能决定的说明。大抵物质分化之后,变成一个个的有生命的现象,进而有感觉、知识、思想,这只是一种假想的推论。由此来说,以生机化合物质,便成为生命的起源。

  还有唯心论的哲学,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精神的、心灵的。这种主张的派别很多,依法国柏格森(Henri Bergson,1895--)的解说,宇宙就是生命之流。这是活动的、永远继续不断而极其紧张的生命之流,纯是精神的,根本没有物质;在松懈停顿的地方,才产生物质现象,但还离不开生命精神的。到了人类,正是生命精神的表现,非生物不过是生命遗传下来的散渣。无始无终永远紧张的是生命,松懈散弛了便成为非生物,也可以说在紧张不同上有生物的来源,从宇宙伟大的精神生命上分化出来。中国古来的学术,如易经讲到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就是宇宙的本体。从这点说,似乎也近于生机或生命流的说法。

  四、宗教说生命起源

  有许多宗教,不能说出生命的起源,尤其是多神教。能够讲出几分道理的,只有一神教──印度梵天教、和基督教等。他们认为宇宙万物的根本都是起源于神,一切的起源完全以神为根本。总之,宇宙间只有一个无始无终大无不包的神,能够创造一切生命。说得比较明显的,要算基督教的旧约,说神造世界万物,第一天造日月星辰,至第六天最后造成人,第七天他便休息了。如此生物之有生命,乃起源于神。尤其是人类,他们说生物唯有生,没有灵,人之有灵更是起源于神。这种说法,若反问一句:宇宙一切都起源于神,神的本身又起源于谁?还是不能解答。

  这样看来,生命的起源,科学的说明既多困难,哲学所说若是根据科学,科学的问题未得解决,哲学也是不能解决。宇宙生命流,隐德来希,其本身也还与“神”一样,不能给予澈底的说明。

  五、佛法对于生命之说明

  甲、法界众生无始终

  要是从法界的众生来讲,推求它本来的究竟性,一切事事物物乃至人生的体性,没有个别的自性可得。因此,说它有始有终,有一有多,都不可说。并不是有这样的问题而故意的避开不论,它本来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所以也就根本没有可说。要是从因缘生灭上讲,法界众生都是无始无终,一切无情的事物和一切有情的生命,在因缘离合的变化上流转,无始无终;一切有情的生命,变来变去,总是永远的相续不断。因此、一切法界诸法,因缘生灭无始无终;一切有情生命。业果相续,无始无终。一切既是无始无终,也就无所谓起源。佛在仁王护国般若经上说:‘若有说言,三界外别有众生新起者,即是外道大有经说’。这很可为这种意思的说明。

  乙、世界众生可说起源

  就一个世界上的众生讲,可以说有起源。世界又分大千世界和小千世界,如大千世界坏了,经过坏空到了成劫,在世界起源的次第上,天是最初而有,可以说是生命的起源。顶明显的就是小千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即大梵天所范围的世界,这世界经过火灾的烧坏,到了成劫,最先生成的就是大梵天的器界和大梵天身;大梵天的生命,可以说是这个世界生命的起源。因为这个小世界最初是大梵天先产生,复由世界共业与各别业力的继续生起,渐渐就有梵辅天,梵众天,乃至人间。而大梵天见了在它以后生起的一切,便说是它所生;后来一切也因见它生得早些,也都认为是它所生;大梵是父,余皆是子,由此就发生了父子的关系。这样看来,以“神”为生命的起源,可以说是从大梵天的观念产生。从佛法来说,这种观念根本就是错误。因为世界一切的生起,一是共同的业报,一是各别的业报,由这两种业力总于一处,就生起了世界的一切。不过先后次第的不同,并不是从大梵天所生;连大梵天本身也都是业报所生。但在业报的事实上,确有大梵天是最初先生,有了这样的事实,就使一般宗教生起错误的观念,以为一切都是从大梵天所生。其实、有情各随业报而生,就是一切事物的生起,也都是有情共业的依报,并不是大梵天所生的。然若就一个世界来说,可以说大梵天是生命的起源。

  丙、有情一期业报可说起源

  就一个有情的一期业报,可说生命的起源。佛法说有四有,即本有、死有、中有、生有。由中有入胎,得到生有,构成一期业报的开始。有的经说,最初入胎的心识,成为有生的生命起源,也是就一期业报上讲。这最初受生的心识,就是业识;这业识,以唯识学来讲,就是阿赖耶识,这就是一期生命的起源。例如十二缘起中无明行识的识,就是一期生命的起源;唯识学就是专指阿赖耶识中的种子,也即最初去受胎的识。有情受一期业报,得一条生命,生命的起源,可以说就是业识。

  附带还有个问题,就是前面提到的四有,当生有的开始,后来名本有;生命断了名死有;都在一条生命上。其死与生的中间所夹的中有,还是另一条生命呢?还是附属于前后生命?这里很有问题。有的说中有是属于后有的,若是属于后一期业报,与前所说一期业报的开始是业识不合;假使中有属于后有,受生业识之前,岂不是没有中有?那末,后一期的生命,应开始于死了以后的中有。但常途说十二缘起,都说无明与行是属过去,识是现生投胎的最初,一期生命的开始若是中有,则与此不相合;而且也不是整个的中有入胎;要说中有完全附属于后一条生命,很讲不通。若把它附属于前一条生命,则前一条生命既死便已断了,犹带有中有这个尾巴,也讲不通。这样看来,中有只可以说它是两个业报过渡期间的另一期的生命。这样来确定的讲,一期生命起源于最初投胎的识,于事于教都很相合。中有只可说它是另外一个生命,是为后一期生命作预备的另一期生命。

  (心月记)(见海刊二十四卷十一期)


猜你喜欢
  禅门要略·智顗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五卷·安慧
  卷第二十五·永觉元贤
  评花草有灵·太虚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一之二·子璇
  走在心灵皈依的路上·李叔同
  慧品第一 大慧论·佚名
  建设现代中国和中国佛教的途径·太虚
  百论序·佚名
  大雲初分无畏健度第二十五·佚名
  阿閦佛刹善快品第二·佚名
  丹霞澹归释禅师语录卷二·今释
  卷四十·佚名
  佛说甘露陀罗尼经·佚名
  清净诸烦恼三昧大仪轨分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九十六·彭定求

        卷96_1 【立春日内出彩花应制】沈佺期   合殿春应早,开箱彩预知。花迎宸翰发,叶待御筵披。   梅讶香全少,桃惊色顿移。轻生承剪拂,长伴万年枝。   卷96_2 【晦日浐水应制】沈佺期   素浐接宸居,青门盛祓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八·乾隆

      附明唐桂二王本末【桂王一】  【丙戊】我  大清  世祖章皇帝顺治三年冬十一月故明兵部尚书丁魁楚兵部侍郎瞿式耜等以桂王由榔【明神宗孙桂王常瀛次子】称号于肇庆初桂王常瀛卒于梧州长子安仁王由袭封未几

  • 目录·姜侠魂

    ●凡例 ●甲编◎袁大总统历史◎记王照述吴禄贞烈士死事状◎林修明烈士小史 ◎辛亥湖北革党运动史◎何海鸣笔记 ◎武昌起义三烈士供词◎黄兴弟子罗良鉴 ◎无名之英雄◎中华民国旗之历史 &

  • 卷之二十二·佚名

      顺治二年。乙酉。十二月。己卯朔。日食。  ○礼部议覆、江南学臣高去奢疏言、江南乡试、旧额生员。中式一百二十五名。监生三十八名今南雍已裁、本省在监者、即与生员一体考试。应增二十名。从之。  ○镇守

  • 第七二甲牌示光绪九年十月十日一一二一一-七·佚名

    新竹知县周,为皂总头役倪源充任,悬牌示知钦加五品衔、代理新竹县正堂周为悬牌示知事。照得本衙门,额设皂快总役,有督催公项之责。兹查皂总役洪忠,缘案斥革,其缺未便旷悬,应即就于各班役遴选。查有站堂役

  • 二九一 署理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查获应销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二九一 署理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查获应销书籍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署理山西巡抚印务 湖南巡抚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查收应销书籍,恭折奏闻事。窃臣节次钦奉谕旨,饬令查出应禁书籍,即将原书封固,进呈销毁等因

  • ●卷六·钱谦益

    ○周张士诚士诚姓张氏,泰州白驹场人。至正十三年正月起兵,陷泰州。十四年正月据高邮,僭称诚王,国号大周,改元天。十七年降于元,授太尉。二十三年自称吴王。二十七年九月,大明兵克平江,被执,自缢死,年四十又七。国亡。至正十三

  •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佚名

    【提要】 谋略的特点在于用迂回曲折、轻松快捷的方式就可达到目的。司马?的目的就是让阴姬当王后,为此目的如果直接上书君王要求让阴姬当王后,那么不仅阴姬当不了王后,而且会惹怒竞争者江姬,更使君王怀疑司马喜是否存有私

  • 卷四十八·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四十八明 黄训 编工部【营缮】星变陈言疏【龚煇】题为应诏陈言苏民困以弭天变事奉本部劄付该贵州道监察御史郭化题该本部查议内开合命下之日一面通行原差买木烧甎郎中等官张淑龚煇刘悌

  • 卷一百二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六王礼考【二】朝仪圣节朝贺【臣】等谨按古者华封之祝见於陶唐天保之诗陈於周雅宋子云人臣受恩无可以报谢者但言使君夀考而已至於生辰受

  • 羊祜·苏辙

    善为国者,必度其君可与共患难、可与同安乐而后者为,故功成而无后忧。晋厉公与楚共王争郑,晋人知楚有可乘之隙,栾武子为政,欲出兵击之,曰:“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范文子不欲,请释楚以为外惧。武子不能用。夫文子非苟自安者

  • 正第四十三·管仲

    制断五刑,各当其名。罪人不怨,善人不惊曰刑正之,服之、胜之、饰之、必严其令,而民则之,曰政。如四时之不貣,如星辰之不变,如宵如昼,如阴如阳,如日月之明,曰法。爱之生之,养之成之,利民不德,天下亲之,曰德。无德无怨,无好无恶,万物崇一

  • 提要·周琦

    臣等谨案东溪日谈録十八卷明周琦撰琦字廷玺马平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琦之学出自河东薛瑄是编记所心得分十三类凡性道谈二卷理气谈一卷祭祀谈二卷学术谈一卷出处谈一卷物理谈一卷经传谈三卷著述谈一卷史系

  • 孟子师説卷下·黄宗羲

    余姚黄宗羲撰离娄章六经皆先王之法也其垂世者非一圣人之心思亦非一圣人之竭也虑民之饥也为之井田虑民之无教也为之学校虑民之相侵也为之兵车虑民之无统也为之封建为之丧恐其恶死也为之祭祀恐其忘逺也为之礼以别其亲

  • 卷第七·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七怀让禅师第二世中四十五人(马祖法嗣)潭州三角山总印禅师池州鲁祖山宝云禅师洪州泐潭常兴禅师虔州西堂智藏禅师京兆章敬寺怀恽禅师定州柏岩明哲禅师信州鹅湖大义禅师伏牛山自在禅

  • 善思童子经卷下·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尔时世尊。复告善思离车童子作如是言。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无虚妄行。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哀愍行。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无患行。能断一切诸过患故。慈怜一切诸众生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甚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六·澄观

    第三善男子于此下指示后友。于中二。初举友依正。后汝可往下劝往教问。今初。国名胜乐者。次下知识寄当初住。胜过前位是信所乐故。山名妙峰者。山有二义。一寂静不动义。二高出周览义。以况初住。解心创立依定发慧。

  • 圣法印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说三解脱门为圣法印。说空无欲无我无常清净之业,出杂阿含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