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艺政策之管见
──三十二年三月在重庆狮子山作──
承张先生以“我们需要的文艺政策”询及刍荛;再经详阅之下,窃觉所标示“六不、五要”,既甚惬当,而阐明文艺与政治之连系及三民主义应有文艺政策之意义,尤极精彩!惟有希望全国文人作家能协力实行,俾新中国之新文艺,早日呈现于世界!然略有其补充之意,则新中国之新文艺,以恢复固有文化从根救起,吸收现代文明迎头赶上之三民主义为中心,自无疑义;但恢复与吸收,应以三民主义之精意为标准,为选择的而非笼统的恢复与吸收也。兹试就固有文化与现代文明略加分析,以备采择。
以言固有文化:首应著眼于中国民族唐、宋来政治、经济、学术、文艺、思想、风俗之彻上彻下彻内彻外的整个文化;断自中英不平等条约订立之百年以前,皆为三民主义所应直接继承,而择去其渣滓、选取其精华之所在。于农业宗法之骨架上而表现为学艺政俗之结晶者,则为儒、释、道三教之混合文化。此征之民俗、小说、戏剧、诗歌、建筑、雕塑、绘画、音乐,以至学说思想等,无一不然。例如宋明、儒道学,即为于儒、释、道三教各撷取少分以构成者。故皆应依三民主义为准则,施以分析整理之工作,然后或淘弃或举扬之,方收取精用弘之益。设一言固有文化,即随瞀儒浅见,笼统的以接受韩、欧、程、朱一流为恢复,而不知韩、欧肤浅无识之偏狭,程、朱、阴盗阳憎之欺伪,其狭伪实为中国文化千年来渐陷低弱之原因,则恢复固有文化反成加三民主义以拘蔽,使不能有所择取于初盛唐雄大宏远之全国民族文化也。即就王通、李翱、陆象山、王阳明等道学,魏征、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等政治,李白、杜甫、柳宗元、苏轼等诗文,其胸襟识见亦远超韩、欧、程、朱之上。近人乃仅附韩、欧、程、朱而比类言及,抑何锢迷之甚耶?由唐再溯而上之,则周、秦子学与晋、隋佛学实为中国文化之斗枢。周、秦子学皆承伏羲至春秋之古化,经孔、老之抉择而开出,百家争鸣,九流竞兴;秦用法家者流而启大一统之局,汉初法、道兼用,至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籍乃升而为活跃为上层政治文化,蔚成两汉经学,清儒则承汉学而疏证精究之者。东西汉间道家淮南子、魏伯阳、张道陵等,则宗黄老而吸收退而在野之诸子绪余、及积古流传之社会风尚,迁为道教,是为周、秦子学之分流为在朝的儒教与在野的道教。佛教之传入始东汉,至东晋渐盛,经南北朝入隋再成统一之国家,唐承之而佛教遂成陶铸儒、道之中国民族沦肌浃髓之主要文化,其流变尝有十四宗之多。故古化之周、秦诸子与佛化之隋、唐诸宗,在中国民族文化之构成,实为最主要之因素,而傅翕、王通、李翱、周茂叔、盖宋明儒、道学之先河也。然转为程朱之传统,则非其全也。汉承秦之大一统,融冶秦、鲁、燕、楚之异风殊俗及周、秦九流之子学,因有两汉灿烂之文艺。唐承隋之大一统,陶炼诸胡、五印之异风殊俗及晋、唐诸宗之佛学,因有三唐瑰玮之文艺。则文学艺术之莫盛于汉、唐,亦有由来矣。故必须以三民主义为准则,抉择隋唐以来、周秦以来两大阶段之文化,加以批判扬弃,整理成三民主义之中国文化史,始足言恢复固有文化,从根救起,顾可以抱持学、庸、程、朱之道统了事耶。
以言现代文明,则基督之宗教,历史之哲学,自然之科学,工业之经济,国族主义、民治主义、社会主义之政治也。而三民主义为针对国族、民治、社会之政治,分析之,综合之,批判抉择之,选取其精英,择去其弊害,融成一体而又统持超越于其上之政治哲学也。所以能统持超越于其上者,一由其集取中印古化精意之中国民族文化为渊源,二由中山先生之特见,三由蒋委员长率全国同志之力行,则于政治固可遵循之以建成现代民国而更促进大同之世。但自然科学之研究,工业经济之建设,虽已具规画而为国民咸知注重,然犹待有步骤的二三十年之努力,庶可完成。至于现代哲学之精彩,如文化哲学、辩证法哲学皆历史哲学之主流也,尤应迅速建成从宇宙至人生之三民主义史观,方足统摄过去、把握现在、创造将来而可大可久。夫三民主义之体系既如是精深而广博,则发扬三民主义主要工具之文艺,安可无此“我们所需要之文艺政策”哉?是诚全国文艺界未可掉以轻心,而当以审慎出之者也!(见文艺先锋二卷四期)
猜你喜欢 佛地經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卷第十四·居顶 道安法师念佛赞文·佚名 致云南唐省长书·太虚 卷六·野竹福慧 卷第四十·佚名 楞严经卷第三文句·智旭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五·佚名 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佚名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四·法藏 卷四十九·彭绍升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五·澄观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重梓姓氏·函可 东瀛采真录·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