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

正德十六年十月己卯朔享太庙奉武宗毅皇帝神主诣庙祔享

○遣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安仁伯王桓分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仪宾周钺祭景皇帝陵

○庚辰湖广保靖宣慰使彭九霄九溪卫桑植安抚司土官安抚向绶各差人来朝贡马给赐彩叚钞锭有差

○礼部尚书毛澄等言皇上孝心纯笃念兴献王嗣绪无人徽称未定

○亲洒宸翰谕之至情欲委曲折衷以伸其孝天地百神实所共鉴但臣等一得之愚已尽于前议兹欲仰体圣心揆量事体使宜于今而不戾乎古协乎情而无悖于义则有密勿之地腹心之臣在非臣等有司所敢专也上曰卿等累次会议正统之大义本生之大伦考据精详议拟允当朕已知之钦奉慈寿皇太后之命以朕既承大统父兴献王宜称兴献帝母兴献后宪庙贵妃邵氏为皇太后朕辞之再三不容逊避特谕卿等知之辛巳以都督佥事张凤为五军营坐营官

○壬午圣母至京由大明中门入上候迎午门内入见奉先殿奉慈殿

○升都指挥佥事陈珣张輗俱为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珣镇守贵州輗镇守宁夏添设云南大理府通判一员于青龙铺置分署职专捕盗以巡抚都御史何孟春言其地旷多盗故也

○起用工部尚书林俊复上辞上曰朕念卿名德旧臣专使召用以共图新政义当亟起勿固辞

○四川酉阳宣抚司土官宣抚冉仪等差舍人冉鹏等来朝贺贡马赐彩叚钞锭有差

○癸未广西古田县蛮贼聚众为乱有司匿不以闻巡按御史曹圭建议用兵卒致殄灭兵部上其功升俸一级圭辞上从之赉以银币

○许泰者扬州江都人也袭指挥使历升宣府副总兵以剿流贼功升左都督因钱宁得见毅皇帝给事豹房与江彬深相结奏调辽阳延绥宣大四路兵入内简练号外四家令泰领之因求为义子赐国姓从幸宣府攘应州功封安边伯宸濠反毅皇帝自将称威武大将军以泰为威武副将军率兵讨之未至而王守仁已擒濠泰欲夺之不能得则纵部卒掠平人为功所株逮以千数冤死者百余人又奏改团营为威武团练营骚动边军几至大变上即位廓清奸党彬宁皆已伏诛言官请并治泰有旨逮问至是法司当泰交结朋党紊乱朝政律斩上令会官覆讯而法司执论如初诏特宥死发戍广东海南卫已而给事中许复礼等御史张钦等皆上言泰罪当诛不宜轻贷得旨发原定卫分永远充军时论犹以为未尽其辜云

○甲申荣王祐枢奏世子厚勋第二子福宁王厚熹念其亡母刘妃欲每岁兄弟更番出城祭扫上以祖制有限不得顾其私情姑令各出祭扫一次

○丙戌兵科给事中邓继曾陈杜渐保终四事其一定君心之主宰以杜蛊惑诱引之渐其二均

○两宫之孝养以杜忌猜嫌隙之渐其三一政令以杜权奸欺蔽之渐言犯法必付之法司而不可使锦衣卫得以干其事其四清传奉以杜矫伪假托之渐言传旨必先咨于内阁而不可使近习得以与其谋上嘉纳之

○升隆庆右卫后所正千户周俊为指挥佥事给赏军人胡雄等有差以斩获达贼功也

○丁亥命工部修理天地山川坛

○是夜晓刻金星犯进贤星

○己丑以兴府故长史张景明子元恕为光禄寺署丞录藩邸旧劳也

○命都督佥事张凤右军都督府佥事管事不妨营务

○添设宣府镇中路参将一员以都指挥佥事王昇充之时巡抚都御史李铎奏宣府一镇设有五路而西北东南四路各有参将一员惟中路葛峪堡止设守备仍宜特设参将一员操守便因荐王昇才可任兵部覆奏从之

○大学士杨廷和蒋冕毛纪奏曰迩者法司奏上张锐许泰等狱人皆以为必杀无赦陛下竟宥其死命下之日臣民骇愕上无以正国法下无以快人心其何以示天下后世今更之初政令之臧否社稷之安危所系诚不可不慎也宜亟将锐等寘之重典给事中许相卿汪玄锡韩楷亦以为言得旨业以处分宥之

○庚寅升楚府右掌史吕尚功正四品俸级以楚王荣奏保也

○户部左侍郎秦金先任湖广巡抚以剿贼有功升俸荫子世袭百户至是以新诏查革滥恩亦上辞免俸荫上嘉其廉退许之

○辛卯礼部尚书毛澄上乞休上优诏不允

○升緫督漕运都御史陶琰为户部尚书仍兼原职先是起用琰琰引年乞休上以其清谨老成不允因有是命复设广西府江等处兵备一员升佥事杨必进为副使整饬兵备先是弘治时增设府江兵备正德初裁革至是巡抚都御史萧翀言府江一带迫近徭贼不宜裁革且荐必进才可用俱从之

○差御史樊继祖等清查皇庄田土自正德元年以后朦胧投献及侵占者悉给主其该徵租税俱角□羊部收支

○壬辰巡按广东御史程昌辞功升俸给许之

○巡抚云南都御史何孟春以剿贼功加俸荫子上辞免上嘉其廉让许之

○癸巳礼部尚书毛澄复上乞休上复优诏不允以署都指挥佥事杨贤充左副緫兵协守大同地方都指挥佥事种勋充右副緫兵分守辽阳地方

○乙未诚孝昭皇后忌辰奉先殿行祭礼遣恭顺侯吴世兴祭献陵升翰林院检讨郭维藩为南京国子监司业

○丙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时忠奏乞省亲上许之仍赐驰驿

○戊戌改赣州卫指挥同知谢昹为指挥使昹原任指挥佥事剿南赣龙川贼先后获功皆以佥事升指挥同知上乞依功格叙录上命兵部改正

○兵部右侍郎吴廷举自劾不职言先帝末年逆臣钱宁江彬相继窃柄欺君误国臣于此时为都御史职掌紏弹曾无一言及之其视埋轮都亭劾奏大将军梁冀者臣于汉张纲诚有愧也陆完在吏部倾心张锐王琼在兵部謟事钱宁文武官升迁通同纳贿臣亦闻知矣乃无一言以攻之其视汉王尊劾奏丞相匡衡宋唐介面质宰相文彦博臣于前二人又有愧也致仕少师梁储微臣时旧交也闻先帝南巡遽欲请御宝而行自北都抵南终未见回銮之请少傅蒋冕臣同榜好友也目南事日非既不能排闼引裾而谏及微言不听又不肯挂冠角□羊授而归臣谅古人道之教训传其德义不如是也载思古人在唐则韩愈于阳城在宋则殴阳修于范仲淹陈瓘于曾布朱熹于史浩皆尝移书论责之臣也袖手旁观括囊自保无忠谠论以寓箴规其不如前四臣也明矣处君臣之际既有馈于前三臣处朋友之间又不能如后四臣臣所谓不职非饰词也乞赐罢归无徒幸位上不允

○己亥中军都督府掌府事太傅定国公徐光祚自陈老疾乞免营府之事上不允

○庚子大学士蒋冕自言奉职无状乞罢归上曰卿忠诚端亮内外推重先帝初欲南巡屡与同官跪门谏止后在南京又数数上请回朕在藩服已知卿名迩来翊戴匡扶功在社稷新政之初方隆委托岂可求去冕复言昨侍郎吴廷举自劾谓有愧古人者四端其一其一则止臣随侍先帝南巡之事臣念廷举与臣自布衣交好迄今十四年同第进士列官中外亦三十五年每岁通书问者凡数次前臣扈从南巡廷举亦有数书及臣矣其间多奖借之辞无片言及时事今乃追论前事盖谓臣既失职于先朝当勇退于今日处臣朋友大义当然廷举盖有志于古人之道也使臣不亟挂冠而归又何谢廷举上曰卿在先朝随事纳忠曲尽心力事朕以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心嘉悦倚任方隆吴廷举一时过激之言何足介意因命吏部趣冕亟出视事○辛丑四川茂州卫韩胡碉恰列寺番僧寨小和尚等来朝贡方物礼部奏其年岁与所赍原降敕谕不合盖小和尚已故子撒儿革替名来朝四川镇守緫兵张杰不能验实起送且来朝者过旧额俱属违法乞逮治上曰杰姑宥之自今令各边皆审实不得过多不及贡者亦不必补

○大学士杨廷和等奏言张锐许泰等之罪始而法司会问既如此继而多官覆亦如此已而臣等拟旨又如此群臣论奏亦如此是天下之人皆曰可杀不止于国人曰可杀而已而陛下独宥之此臣等所未喻也且陛下何惜此数凶而不寘于法以洩天地祖宗之愤以快臣民之心以垂乱臣贼子戒乎诚不宜谓业已处分而一切报罢也迩者郎中顾可适等执奏至归咎臣等不能弼正臣窃思知诚意不足以格天心素行不足以孚众望实有不能自安者乞亟赐罢归则虽不能尽以道事君之职亦得以附于不可则止之义矣上慰留之

○癸卯南京刑部右侍郎王缜京畿道御史屠侨各具辞免俸给许之镇先任苏松巡抚侨先任江西巡按各以军功升俸级至是并得辞免云

○诏免经筵日讲辅臣杨廷和等奏曰自古帝王之治天下未有不以讲学修德为先务者皇上践祚之初日御经筵在廷群臣皆欣然相庆以为复见太平气象行之未久忽尔传免一暴十寒古人所戒虽先朝于隆冬大寒之时或亦暂免今尚孟冬寒且未甚仍乞日御经筵庶几圣学缉熙而德政修举得旨明年二月行

○甲辰改兵部右侍郎吴廷举为南京工部右侍郎大学士蒋冕请留之不允

○给南京后湖管理黄册关防从南京户科给事中易瓒请也

○乙巳兵部左侍郎李钺巡按云南御史陈察各辞先年功升俸级上皆许之

○礼部尚书毛澄言皇上登极改元礼宜祭告岳镇海渎历代帝王祖宗陵寝及近年薨逝亲王若宁献王靖王康王宜祭与否惟上裁之上曰宸濠背逆不道属籍已削勿祭

○以狭西都司署都指挥同知姜奭充右参将分守肃州地方

○上谕兵部尚书彭泽曰朕闻狭西各镇边备废弛已久防虏事宜不可不讲其饬各该镇巡官按实行之

○丙午命召至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费宏照旧入阁办事

○以旱灾蠲免定辽辽海三万东宁等卫本年屯田子粒有差因谕户部侍郎秦金曰蠲免灾伤地方必使穷军各沾实惠庶不孤朕至意

○升海州卫指挥佥事孙光祖为指挥同知以斩获虏贼功也

○赠故礼部办事进士陆坤为大理寺右评事伸直隶太仓人正德三年进士一日早朝偶有无名奏稿遗于奉天门御道语触逆瑾内传罚朝官跪俱下诏狱伸遂死狱中至是其子之箕乞赐赠故有是命

○以兰州卫都指挥佥事杨义充左参将分守宁夏中路地方

○命兴府冠带緫旗王安为锦衣卫百户袭

○刑科给事中顾济劾奏司礼监大监萧敬党护张锐等罪恶惑乱圣明故纵大奸得逭国法都御史张纶刑部侍郎颜颐寿尚书张子麟承旨会问依违诡随不能执法除奸无大臣之节乞究治萧敬罢法司三臣以为怀奸执法除奸无大臣之节乞究治萧敬罢法司三臣以为怀奸党恶之戒上报闻

猜你喜欢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脱脱
  第五十三回 养子复宗冉闵复姓 孱主授首石氏垂亡·蔡东藩
  ●卷一·司马光
  续录卷一·昭梿
  卷七十五·杨士奇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六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纪昀
  一四一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六朝通鉴博议卷五·李焘
  评鉴阐要卷四·乾隆
  卷八十五·雍正
  兆民是赖·齐如山
  五禮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八回 听风声奏章早上·陈端生

    第四十八回听风声奏章早上诗曰:瑞柳苏娘互泄详,东平闻语意如狂。喜而不寐朝天阙,待漏枫宸早奏章。话说忠孝王安罢了郡主数言,就到舞彩宫请了安。向父母道:孩儿已用早点,就此要到岳父母家中问个的实,回来吃午膳便了。国丈王

  • 卷一·孙一元

    钦定四库全书 太白山人漫藁卷一 明 孙一元 撰 古乐府 拊劒篇 天风扬蓬海水啸波白日惨光严霜被柯【一解】 广野千里豺虎滋多朝无英雄守土奈何【二解】 余本秦人久客吴中楛矢不忘志念忡忡【三解】 十年无家被褐不完

  • 志第十五 天文三·沈约

    晋简文咸安元年十二月辛卯,荧惑逆行入太微,二年三月犹不退。占曰:“国不安,有忧。”是时,帝有桓温之逼,恆怀忧惨。七月,帝崩。 咸安二年正月己酉,岁星犯填星,在须女。占曰:“为内乱。”五月,岁星形色如太白。占曰:“进退如度,奸邪

  • 列传第十八 王建 安同 楼伏连 丘堆 娥清 刘尼 奚眷 车伊洛 宿石 来大千周几 豆代田 周观 闾大肥 尉拨 陆真 吕洛拔·魏收

    王建,广宁人也。祖姑为平文后,生昭成皇帝。伯祖丰,以帝舅贵重。丰子支,尚昭成女,甚见亲待。建少尚公主。登国初,为外朝大人,与和跋等十三人迭典庶事,参与计谋。太祖幸濡源,遣建使慕容垂,辞色高亢,垂壮之。还为左大夫。建兄回,诸子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一·汪楫

      崇禎三年十二月   ○崇禎三年十二月   三年庚午十二月乙巳朔嘉定伯周奎援例乞給贍地七百頃併隨從尉軍三十名   帝諭向緣東事倥偬履畝增賦豁寢無日久軫朕懷乃邇來邊患靡寧軍興益急戶部諮奏再三請於每畝除

  • 卷之三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高祖本纪·薛居正

    (上)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姓刘,讳名詗,本名知远,到登皇帝位时改为现在的讳名。他的祖先本是西突厥的沙陀部族人。四代祖讳名湍,当高祖拥有天下时,被追尊为明元皇帝,庙号叫文祖,陵墓叫懿陵;高祖母陇西李氏,追封以明贞皇后的

  • 张方平传·脱脱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年时聪敏绝顶,家庭贫寒,买不起书,他就向别人借三史读,十来天就归还,说“:我已经读完了。”他读书只看一遍,不读第二遍,宋绶、蔡齐认为他是天下奇才。考取茂才异等,任校书郎、知昆山县。又考中贤良方正科

  • 陈纪八 高宗宣皇帝下之上太建十二年(庚子、580)·司马光

    陈纪八 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庚子,公元580年) [1]春,正月,癸巳,周天元祠太庙。 [1]春季,正月,癸巳(初七),北周天元皇帝到太庙癸祀祖先。 [2]戊戌,以左卫将军任忠为南豫州刺史,督缘江军防事。 [2]戊戌(十二日),陈朝任命左卫将军任忠为南豫

  • 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七封建考二同姓封爵二多罗贝勒显祖系原封多罗贝勒屯齐显祖皇曾孙赠多罗贝勒图伦子崇德四年八月以军功封辅国公顺治元年十月晋固山贝子六年十

  • 卷三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七兵制志六军令天命三年太祖高皇帝兴师伐明谕诸贝勒大臣俘获之人勿去其衣服勿淫其妇妾勿离异其匹耦拒战而死者听之若归顺者慎勿轻加诛戮天聪三年太宗文皇帝谕朕仰承天命兴师伐明拒战者

  • 张景芬·周诒春

    张景芬 字仁农。年二十七岁。生于广东大埔。弟福生。已婚。初学于上海尚贤堂。福州英华书院。及北京淸华学校。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科罗拉多矿业学校。习矿业工程。民国二年。入理海大学。民国四年。得矿工程师

  • 孟夏纪第四·吕不韦

    孟夏一曰: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仲吕,其数七,其性礼,其事视,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蝼蝈鸣,丘蚓出,王菩生,苦菜秀。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赤衣,服赤玉,食菽

  • 法言義疏十六·汪荣宝

      淵騫卷第十一〔疏〕吳曹侍讀元忠云:「漢書藝文志:『揚雄所序三十八篇。』本注云:『法言十三。』此十三篇,即本傳之十三卷。文選班孟堅答賓戲注引作『十二卷』者,宋祁校本云:『李軌注法言本,淵騫與重黎共序。』知軌據漢世

  • 卷一三五·邱濬

    ▲察军之情 《诗邶风击鼓》之首章曰击鼓其镗(击鼓声),踊跃(坐作击刺之状)用兵(戈戟之属)。土(土功)国(国中)城漕(卫邑名),我独南行。 朱熹曰:“《春秋》隐公四年,宋、卫、陈、蔡伐郑,正州吁自立之时,卫人从军者自言

  • 无欲则刚·孔子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日:“申枨①。”子曰:“枨也欲②,焉得刚? 【注释】 ①申枨(cheng):孔子的学生。②欲;贪欲。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贪欲,怎么可

  • 御盗第二十一 (原文佚)·商鞅

    御盗第二十一 (原文佚)

  • 卷五·王引之

    孔《爾雅》曰:「孔,甚也。」《書&middot;禹貢》「九江孔殷」,《史記&middot;夏本紀》作「甚中」。今孫炎注《爾雅&middot;釋詁》曰:「即,猶今也。」故「今」亦可訓為「即」。《書&middot;召誥》曰:「其丕能諴於小民,今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