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毛仲传

王毛仲,高丽人。父亲因犯事被收为官奴,生了毛仲,所以毛仲长久以来就侍奉临淄王。临淄王去潞州时,有一个叫李守德的奴隶,擅长骑马射箭,临淄王把李守德买过来,让他与王毛仲一同在左右侍候。王毛仲比李守德更聪明伶俐些。景龙年间,临淄王回到长安,王、李二人常背着弓箭跟随在临淄王左右。临淄王多次邀集万骑的将帅们及一些豪杰俊士一道饮酒,并送他们财物,以此结纳他们。王毛仲领会临淄王的心思,也诚恳地与他们结交。临淄王很赏识他的机灵。

韦后临朝称制,令韦播、高嵩为羽林将军,统辖万骑。他们以高压政策树立威信。果毅葛福顺、陈玄礼向临淄王诉苦。那时,临淄王正与刘幽求、薛崇简及利仁府折冲麻嗣宗商议举大事。刘幽求暗暗劝说,葛、陈两人都愿为临淄王效力,于是入宫讨伐韦氏。李守德跟随皇帝留在宫苑,而王毛仲却躲着不出来。

事情了结后几天,王毛仲才回来。皇帝没有责备他,按例提升为将军。

临淄王当了皇太子,因为王毛仲曾在东宫管理马、驼、鹰、狗等坊,不到一年,升官到大将军,官阶三品。后来王毛仲参与了诛杀萧至忠等人的事,以其功劳升任辅国大将军,检校宫内外闲厩,让他主管监牧使,封爵霍国公,赐实封五百户。与诸王及姜皎等人一同在禁中侍候。王毛仲与皇帝甚至连榻而坐。皇帝一时看不见,他就惘惘然若有所失,见到了,就开怀高兴。开元九年(721),诏令王毛仲持节为朔方道防御讨击大使,与左领军大总管王蛟、天兵军节度使张说、幽州节度使裴亻由先等人多次商量大事。

王毛仲刚开始得到奖掖提拔,颇能持法行事,不避权贵。两营万骑及闲厩官吏都怕他,没一个敢马虎犯事的,虽然只管理田草牧场,但砍柴割草的都不敢不按规定办事。王毛仲对牧养牲畜尤为卖力,繁殖了不少。刚开始监马为二十四万,后来达到四十三万,牛羊也都增加了好几倍。他还种植茼麦、苜蓿一千九百顷,以备牲畜过冬。他将死牲畜卖掉,得钱买了绢八万段。他还招募严道的棘僮一千人做牧童。收检整理牧草饲料,不让有一点浪费或隐瞒,一年下来节省下几万石。皇帝东封泰山,王毛仲跟从也去,拿出几万匹牧马,每一队一种毛色马,相间而行,如同锦绣。天子非常赏识他的才能。封禅归来,升他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官阶,开元以后,只有王仁皎、姚崇、宋瞡及王毛仲得此殊荣。

然而,王毛仲本性是个小人,志得意满以后,就骄傲起来了,曾向皇帝要求任兵部尚书,皇帝不高兴了,王毛仲也郁郁不乐。后来,与葛福顺成了姻亲,李守德及左监门将军卢龙子、唐地文,左右威卫将军王景耀、高广济等几十人与王毛仲互相倚仗为非作歹。王毛仲仗着他是皇帝的旧人,最不守法规。中使到他家里来宣谕诏令,王毛仲总是不十分恭敬,若中使的地位比他低,甚至踞坐着见中使。

如果冒犯了他的意思,当即辱骂,以盛气凌压对方。高力士、杨思曰助等中人十分恨他。王毛仲有两个妻子,其中一个是皇帝所赐,两人都极漂亮。曾有一人生了儿子,皇帝命高力士去赐物贺喜,并授那孩子五品官。高力士回来后,皇帝问:“毛仲得到赏赐高兴吗?”高力士说:“毛仲盯着臣说‘:这个孩子难道不能当个三品官吗?’”皇帝听了很生气,说“:以前讨韦氏之乱,毛仲就有负于我,我未尝在意。如今为一个区区婴儿,竟然说这样的话。”高力士等人知道皇帝生气了,过了几天,高力士从容地说:“北门的奴官,都是王毛仲的私党,若不早除,定生大患。”后来,王毛仲发文书到太原,索要兵器。太原少尹严挺之把此事报告皇帝。

皇帝怕王毛仲突发叛乱,把事情压了下来。开元十九年(731),下诏贬王毛仲到氵襄州,贬葛福顺到壁州,贬李守德到严州,贬卢龙子、唐地文到振州,贬王景耀到党州,贬高广济到道州,都任别驾,员外置官。王毛仲的四个儿子的官职一律剥夺,贬到荒漠处。为此事而受牵连的人有几十个。后来,又有诏令将王毛仲在灵陵缢死。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七·刘昫
  东都事略卷三十八·王称
  第四十五回 刘太监榜斥群贤 张吏部强夺彼美·蔡东藩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七·王祎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一)·陈寅恪
  卷二十八·杨士奇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二百六十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江南蝗灾情形并报米价摺·佚名
  卷七十下·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纪昀
  四七六 谕办理四库全书出力人员梦吉陆费墀等着分别升用授职与赏赐·佚名
  卷二十六·傅恒
  卷二百二十·雍正
  第十一卷·冯梦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二十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此当是大厯二年秋作首章云高唐寒浪减髣髴识昭丘时盖将去防矣 鹤注郑监即郑审湖在峡州而公在防州故云寄题 邵注峡州即今湖广夷陵州】碧草违【

  • 卷二百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观我轩集方信孺字孚若莆田人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以父廕补番禺县尉韩侂冑举恢复之谋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时方有和议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

  • 卷八百八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八十三严维【诗一首】晚霁登王六东阁试上江楼望初逢山雨晴连空青嶂合向晚白云生俊美要殊观萧条见远情情来不可极日暮水流清顾况【诗四首】曲龙山歌曲龙丈人冠藕花其顔色映光明砂玉?金枝

  • 卷一百四十八·志第一百一·仪卫六·脱脱

        ◎仪卫六   ○卤簿仪服。   卤簿仪服。自汉卤簿,象最在前。晋平吴后,南越献驯象,作大车驾之,以载黄门鼓吹数十人,使越人骑之以试桥梁。宋卤簿,以象居先,设木莲花坐,金蕉盘,紫罗绣幨络脑,当胸、后鞦并设铜铃

  • 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五卷 名宦 五·缪荃孙

    常 州 府 汉袁 圯袁圯,阳羡令。造长桥以利涉。圯生有神异,逆知水旱。无病而卒,邑人祀之。(嘉庆一统志) 晋季 闳季闳,为兰陵太守。咸和元年,于庱亭拒守,遂击苏峻将张健,追斩之。降男女万余口。(武进阳湖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纪昀

    图谱略 【下】 记无 【二百九十一种见宋艺文志明艺文志朱彝尊经义考及各家画谱书目】 经学 史乘 天文 地理 政典 学术 艺事 物类 ○经学 易宋张杲周易罔象成名图 孙份周易先天流衍图饶鲁太极三图 史弥大衍极图说王

  • 六二二 军机大臣奏将浙江巡抚缴到《九十九筹》封固缴进销毁片·佚名

    六二二 军机大臣奏将浙江巡抚缴到《九十九筹》封固缴进销毁片乾隆四十四年五月十四日据浙江巡抚王亶望奏缴不全《九十九筹》一本,将原书封固咨送前来,理合缴进销毁。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王之诰传·张廷玉

    王之诰,字告若,石首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进士。授职为吉水知县。升任户部主事,改任兵部员外郎,出京担任河南佥事。讨伐师尚诏有功,转为参议。调迁为大同的兵备副使。因为捣毁蒙古居屋的功劳,增加一级俸禄,晋升为山西右参

  •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佚名

    子曰: “夫易何为者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卷三·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三      宋 杨简 撰邶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八·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八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三谁奖胜类生及开出离道于何住何学不惧后世死戒慧自薰修具定念正直断诸愁炽燃正念心解脱能奖胜类生及开出离道住此于此学不惧后世死 今此颂中言胜类者。

  • 唯识观大纲·太虚

    ──十一年三月在汉阳归元寺说──一 引论  二 五位百法之唯识观  三 依真有幻全幻即真之唯识观  四 悟妄求真真觉妄空之唯识观  五 空云一处梦醒一心之唯识观  六 五重层次之唯识观一 引 论若修唯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七·澄观

    阿僧祇品第三十初来意有二。一通。谓前三品别答前问。此下三品总明等觉深奥故。二别。谓前既智圆证极。此品校量行德难思。故次来也。又难思佛德菩萨尽穷。故亦为远答变化海故。故下偈中广显变化大用。又通显一部之数

  • 卷第三十四·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十四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七世之余(清源下第六世之余) 【增收】云门有时云。灯笼是你自己。把钵盂噇饭底不是你自己。有僧问。

  • 重修台湾县志·王必昌

    清鲁鼎梅主修,王必昌总辑。乾隆十七年(1752)书成刊刻。十五卷。分疆域、山水、建置、赋役、学校、祠宇、礼仪、武卫、职官、选举、人物、风土、艺文十三志,每志一卷,惟艺文两卷,外加杂记一卷。本书舆图较旧志简略,山川、风

  • 苌楚斋随笔·刘声木

    近代刘声木撰。五十卷。刘氏系淮系官僚刘秉章子,辛亥后以遗老自居。此书所述多朝章、国故,间评诗文。亦有谈论朝鲜壬午事变、甲午中日之役等历史事件之文字,可资参考。有直介堂丛刊本,民国年间印行。

  • 释迦如来成道记·王勃

    凡二卷。唐代王勃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册。系叙述释迦牟尼一代教化之事迹,及其入灭后教法之弘通等。明万历六年(1578),明得为作序,极言此书‘要而不略,该而不漏,玉润金精,星明日耀’。唐代道诚作成道记注,凡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