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八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六

  迦葉菩薩言.世尊根本因增如是三法云何有異。善男子所言根者卽是初發.因者卽

  是相似不斷.增者卽是滅相似已能生相似。復次善男子根卽是作.因卽是果.增卽可

  用。善男子未來之世雖有果報以未受故名之爲因.及其受時是名爲增。復次善男子

  根卽是求.得卽是因.用卽是增。善男子是經中根卽是見道.因卽是修道.增者卽是無

  學道也。復次善男子根卽正因.因卽方便因.從是[一]正因獲得果報名爲增長。迦葉菩薩

  言.世尊如佛所說畢竟者卽是涅槃.如是涅槃云何可得。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若比

  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能修十想當知是人能得涅槃.云何爲十.一者無常想二者

  苦想三者無我想四者厭離食想五者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六者死想七者多過罪想

  八者離想九者滅想十者無愛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修

  注:

  [一]藏本作方便.

  ********************

  習如是十種想者是人畢竟定得涅槃.不隨他心自能分别善不善等.是名真實稱比

  丘義乃至得稱優婆夷義。迦葉菩薩言.世尊云何名爲菩薩乃至優婆夷等修無常想。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初發心二已行道.無常想者亦復二種一麤二細.初心菩薩觀無

  常想時作是思惟.世間之物凡有二種一內二外.如是內物無常變異我見生時小時

  大時壯時老時死時是諸時節各各不同是故當知內物無常.復作是念我見衆生或

  有肥鮮具足色力去來進止自在無礙或見病苦色力毀悴顏貌羸損不得自在.或見

  財富庫藏盈溢或見貧窮觸事尟乏.或見成就無量功德或見具足無量惡法.是故定

  知內法無常。復觀外法子時芽時莖時葉時華時果時如是諸時各各不同.如是外法

  或有具足或不具足.是故當知一切外物定是無常。旣觀見法是無常已復觀聞法.我

  聞諸天具足成就極妙快樂神通自在亦有五相是故當知卽是無常.復聞劫初有諸

  衆生各各具足上妙功德身光自照不假日月無常力故光滅德損.復聞昔有轉輪聖

  王統四天下成就七寶得大自在而不能壞無常之相.復觀大地往昔之時安處布置

  ********************

  無量衆生間無空處如車輪許具足生長一切妙藥叢林樹木果實滋茂衆生薄福令

  此大地無復勢力所生之物遂成虛耗.是故當知內外之法一切無常.是則名爲麤無

  常也。旣觀麤已次觀細者.云何名細.菩薩摩訶薩觀於一切內外之物乃至微塵在未

  來時已是無常.何以故具足成就破壞相故。若未來色非無常者不得言色有十時差

  别.云何十時.一者膜時二者泡時三者疱時四者肉團時五者[一]肢時六者嬰孩時七者

  童子時八者少年時九者盛壯時十者衰老時.菩薩觀膜若非無常不應至泡.乃至盛

  壯若非無常者終不至老.若是諸時非念念滅終不漸長應當一時成長具足.無是事

  故當知定有念念微細無常。復見有人諸根具足顏色煒曄後見枯悴.復作是念是人

  定有念念無常.復觀四大及四威儀復觀內外各二苦[二]因飢渴寒熱.復觀是四若無念

  念微細無常亦不得說如是四苦.若有菩薩能作是念是名菩薩觀細無常。如內外色

  心法亦爾.何以故行六處故.行六處時或生喜心或生瞋心或生愛心或生念心展轉

  異生不得一種.是故當知一切色法及非色法悉是無常。善男子菩薩若能於一念中

  注:

  [一]原刻作技.今依藏本及餘刻改.

  [二]原刻作困.今依藏本及餘刻改.

  ********************

  見一切法生滅無常是名菩薩具無常想.善男子智者修習無常想已遠離常慢常倒

  想倒。次修苦想.何因緣故有如是苦.深知是苦因於無常.因無常故受生老病死.生老

  病死因緣故名爲無常.無常因緣故受內外苦.飢渴寒熱鞭打罵辱如是等苦皆因無

  常.復次智者深觀此身卽無常器是器卽苦.以器苦故所受盛法亦復是苦。善男子智

  者復觀生卽是苦滅卽是苦.苦生滅故卽是無常.非我我所修無我想。智者復觀苦卽

  無常無常卽苦.若苦無常智者云何說言有我.苦非是我無常亦爾.如是五陰亦苦無

  常衆生云何說言有我。復次觀一切法有異和合不從一和合生一切法.亦非一法是

  一切和合果.一切和合皆無自性亦無一性亦無異性亦無物性亦無自在.諸法若有

  如是等相智者云何說言有我。復作是念一切法中無有一法能爲作者.若使一法不

  能作者衆法和合亦不能作.一切諸法性終不能獨生獨滅.和合故滅和合故生.是法

  生已衆生倒想言是和合從和合生.衆生想倒無有真實云何而有真實我耶.是故智

  者觀於無我。又復諦觀何因緣故衆生說我.是我若有應一應多.我若一者云何而有

  ********************

  剎利婆羅門毗舍首陀人天地獄餓鬼畜生大小老壯.是故知我非是一也.我若多者

  云何說言衆生我者是一是徧無有邊際.若一若多二俱無我。智者如是觀無我已次

  復觀於厭離食想.作是念言若一切法無常苦無我云何爲食起身口意三種惡業.若

  有衆生爲貪食故起身口意三種惡業.所得財物衆皆共之.後受苦果無共分者。善男

  子智者復觀一切衆生爲飲食故身心受苦.若從衆苦而得食者我當云何於是食中

  而生貪著.是故於食不生貪心。復次智者當觀[一]身因因於飲食身得增長.我今出家受

  戒修道爲欲捨身今貪此食云何當得捨此身耶.如是觀已雖復受食猶如曠野食其

  子肉其心厭惡都不甘樂.深觀摶食有如是過。次觀觸食如被剝牛爲無量蟲之所唼

  食.次觀思食如大火聚.識食猶如三百[矛*贊]矛。善男子智者如是觀四食已於食終不生

  貪樂想.若猶生貪當觀不淨.何以故爲離貪愛故於一切食善能分别不淨之想.隨諸

  不淨令與相似.如是觀已若得好食及以惡食受時猶如淨癰瘡藥終不生於貪愛之

  心.善男子智者若能如是觀者是名成就厭離食想。迦葉菩薩言.世尊智者觀食作不

  注:

  [一]此二字依藏本及北宋刻加.

  ********************

  淨想爲是實觀虛解觀耶.若是實觀所觀之食實非不淨.若是虛解是法云何名爲善

  想。佛言.善男子如是想者亦是實觀亦是虛解.能壞貪食故名爲實.非蟲見蟲故名虛

  解.善男子一切有漏皆名爲虛亦能得實。善男子若有比丘發心乞食豫作是念我當

  乞食願得好者莫得麤惡.願必多得莫令尟少.亦願速得莫令遲晚.如是比丘不名於

  食得厭離想.所修善法日夜衰耗不善之法漸當增長。善男子若有比丘欲乞食時先

  當願言令諸乞者悉得飽滿其施食者得無量福.我若得食爲療毒身修習善法利益

  施主.作是願時所修善法日夜增長不善之法漸當消滅.善男子若有比丘能如是修

  當知是人不空食於國中信施。善男子智者具足如是四想能修世間不可樂想.作是

  念言一切世間無處不有生老病死而我此身無處不生.若世間中無有一處當得離

  於生老病死我當云何樂於世間.一切世間無有進得而不退失是故世間定是無常.

  若是無常云何智人而樂於世.一一衆生周徧經歴一切世間具受苦樂.雖復得受梵

  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三惡道中.雖爲四王乃至他化自在天身命終

  ********************

  生於畜生道中或爲師子虎兕豺狼象馬牛驢。次觀轉輪聖王統四天下豪貴自在福

  盡貧困衣食不供.智者深觀如是事已生於世間不可樂想.智者復觀世間有法所謂

  舍宅衣服飲食臥具醫藥香華纓絡種種技樂財物寶貨.如是等事皆爲離苦.而是等

  物體卽是苦.云何以苦欲離於苦。善男子智者如是觀已於世間物不生愛樂而作樂

  想.善男子譬如有人身嬰重病雖有種種音樂倡伎華香纓絡終不於中生貪愛樂.智

  者觀已亦復如是。善男子智者深觀一切世間非歸依處非解脫處非寂靜處非可愛

  處非彼岸處非是常樂我淨之法.若我貪樂如是世間我當云何得離是法.如人不樂

  處闇而求光明還復歸闇.闇卽世間明卽出世.若我樂世增長黑闇遠離光明.闇卽無

  明光卽智明.是智明因卽是世間不可樂想.一切貪結雖是繫縛然我今者貪於智明

  不貪世間.智者深觀如是法已具足世間不可樂想。善男子有智之人已修世間不可

  樂想.次修死想.觀是壽命常爲無量怨讎所擾念念損滅無有增長.猶山暴水不得停

  住.亦如朝露勢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如牽牛羊詣於屠所。迦葉菩薩言.世尊云

  ********************

  何智者觀念念滅。善男子譬如四人皆善射術聚在一處各射一方.俱作是念我等四

  箭俱發俱墮.復有一人作是念言如是四箭及其未墮我能一時以手接取.善男子如

  是之人可說疾不。迦葉菩薩言.如是世尊。佛言.善男子地行鬼疾復速是人.有飛行鬼

  復速地行.四天王疾復速飛行.日月神天復速四王.行堅疾天復速日月.衆生壽命復

  速堅疾.善男子一息一瞬衆生壽命四百生滅.智者若能觀命如是是名能觀念念滅

  也。善男子智者觀命繫屬死王.我若能離如是死王則得永斷無常壽命。復次智者觀

  是壽命猶如河岸臨峻大樹.亦如有人作大逆罪及其受戮無憐愍者.如師子王大飢

  困時.亦如毒虵吸大風時.猶如渴馬護惜水時.如大惡鬼瞋恚發時.衆生死王亦復如

  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作如是觀是則名爲修習死想。善男子智者復觀我今出家設得

  壽命七日七夜我當於中精勤修道護持禁戒說法教化利益衆生是名智者修於死

  想.復以七日七夜爲多若得六日五日四日三日二日一日一時乃至出息入息之頃

  我當於中精勤修道護持禁戒說法教化利益衆生是名智者善修死想。智者具足如

  ********************

  上六想卽七想因.何等名七.一者常修想二者樂修想三者無瞋想四者無妬想五者

  善願想六者無慢想七者三昧自在想。善男子若有比丘具是七想是名沙門名婆羅

  門是名寂靜是名淨潔是名解脫是名智者是名正見名到彼岸名大醫王是大商主

  是名善解如來祕密.亦知諸佛七種之語名正見知斷七種語中所生疑網。善男子若

  人具足如上六想當知是人能訶三界遠離三界滅除三界.於三界中不生愛著.是名

  智者具足十想.若有比丘具足十想則得稱可沙門之相。爾時迦葉菩薩卽於佛前以

  偈讚佛.

  憐愍世間大醫王 身及智慧俱寂靜 無我法中有真我 是故敬禮無上尊.

  發心畢竟二不别 如是二心先心難 自未得度先度他 是故我禮初發心.

  初發已爲人天師 勝出聲聞及緣覺 如是發心過三界 是故得名最無上.

  世救要求然後得 如來無請而爲歸 佛隨世間如犢子 是故得名大悲牛.

  如來功德滿十方 凡下無智不能讚 我今讚歎慈悲心 爲報身口二種業.

  ********************

  世間常樂自利益 如來終不爲是事 能斷衆生世果報 是故我禮自他利.

  世間逐親作益厚 如來利益無怨親 佛無是相如世人 是故其心等無二.

  世間說異作業異 如來如說業無差 凡所修行斷諸行 是故得名爲如來.

  先已了知煩惱過 示現處之爲衆生 久於世間得解脫 樂處生死慈悲故.

  雖現天身及人身 慈悲隨逐如犢子 如來卽是衆生母 慈心卽是小犢子.

  自受衆苦念衆生 悲愍念時心不悔 悲愍心盛不覺苦 故我稽首拔苦者.

  如來雖作無量福 身口意業恆清淨 常爲衆生不爲己 是故我禮清淨業.

  如來受苦不覺苦 見衆受苦如己苦 雖爲衆生處地獄 不生苦想及悔心.

  一切衆生受異苦 悉是如來一人苦 覺已其心轉堅固 故能勤修無上道.

  佛具一味大慈心 愍念衆生如子想 衆生不知佛能救 故謗如來及法僧.

  世間雖具衆煩惱 亦有無量諸過惡 如是衆結及罪過 佛初發心已能壞.

  唯有諸佛能讚佛 除佛無能讚歎者 我今唯以一法讚 所謂慈心遊世間.

  ********************

  如來慈是大法聚 是慈亦能度衆生 卽是無上真解脫 解脫卽是大涅[一]槃。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八

  注:

  [一]原刻次有憍陳如品第十三之一一段.今依麗刻改卷.

  ********************

猜你喜欢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实用佛学辞典序·太虚
  续高僧传卷第八·道宣
  诸教决定名义论·佚名
  卷之三十九·别庵性统
  卷第五十三·佚名
  潮音草舍诗存别集·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三(之下)·智俨
  第二·宗鉴
  第二十品·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三·延寿
  说无垢称经卷第五·佚名
  佛说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一卷·佚名
  佛说化珠保命真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钱俨

     《吴越备史》四卷、《补遗》一卷,旧本题宋武胜军节度使掌书记范坰、巡官林禹撰。载钱鏐以下累世事迹,据旧目卷首列《年号世系图》,《诸王子弟官爵封谥表》,《十三州图》,《十三州考》,今唯存《十三州考》一篇,其图表俱佚。

  • 第四回 乘兴踏月访佳人 把酒对花谈故事·陈蝶仙

    却说魏实甫自入胡府之后,尹芝便自起身回京。这里芝园里面,早大兴土木,起造假山。除魏实甫而外,又添了冯凝、程马雚、蔡蓉庄三位清客,将四洞分列嘉名,一曰滴翠,一曰颦黛,一曰皱青,一曰悬碧,各自监造一处。魏实甫当日虽说得容易,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八·佚名

    嘉靖十七年十一月辛未朔 上诣 南郊恭上 皇天大号册表曰嗣天子有道玄孙明王臣 上言伏以洪荒暝昧弗知大道之原混沌蒙默罔识人物之本若此于斯生民何有洪惟 上帝判立阴阳肇生人物群宰三才掌握万化统天制地神祗悉赖

  • 卷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八十五 【起甲辰宋英宗治平元年○止丁巳宋神宗熙宁十年】凡十四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英神以来周程诸儒倡明绝学而当时未究其用位不称德兹於其卒年即冠以追封之爵并其遗行载入公

  • 夏本纪第二·司马迁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说明】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 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

  • 三十六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乙卯,上在貞陵洞行宮。○朝,王世子問安。○以仁廟忌晨,凡干公事,不得出入。○備邊司啓曰:「海浪島水賊,自彌串運來糧船,潛搶之後,甘於得利,恣意出沒於兩西沿海地方,近益尤甚。若不設法善處,一番見創,則前頭之事,必

  • 卷首三·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读诗质疑卷首三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诗指举要国风周南【十一篇】关雎    后妃之德      注异葛覃    后妃之本卷耳    后妃之志      注异樛木    后妃逮下螽斯    后妃子

  • 卷八十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十七宗庙时享尚书洛诰王入太室祼【传太室清庙祼鬯告神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爲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王肃云太室清庙中央之室清庙神之

  • 商书·盘庚下·佚名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

  • 告别星洲讲经会辞·太虚

    此回星洲缁素诸仁者,发大菩萨心,为宏法利人起见,耗数阅月之光阴,费千百人之心力,邀太虚南来演讲,而太虚来兹亦月余矣。虽处处开会,皆为佛事;日日谈说,不离佛法,究之舌轮所及,能有几何?加以口音不同,尤多隔碍。犹幸文字宣传,较能流播

  • 名僧传目录·宝唱

        庄严寺释宝唱撰名僧传第一(外国法师一)  汉雒阳兰台寺竺迦摄摩腾一  汉雒阳兰台寺竺法兰二  汉雒阳支楼柯谶三  汉雒阳安世高四  吴建初寺康僧会五  晋长安青门外寺竺法护六  晋建初寺白尸梨蜜

  • 卷下·学蕴

    嘉兴大藏经 知空蕴禅师语录滇楚九台山知空蕴禅师语录卷下法孙宗灯记录法语示蓦直正禅人古云若无天地量争得圣胚胎所以学道人先要大其心量阔其胸襟居常孤迥迥峭巍巍一切圣凡因果拘系不得一切得失是非动移不得一切佛祖

  • 卷第九·佚名

    嘉兴大藏经 神鼎云外泽禅师语录云外禅师语录卷第九侍者深极编颂古(并拈)三玄三要。第一玄婆婆丑拙不堪言生下孩儿千万亿了无一子见亲颜。第二玄毗卢顶上掣风颠金刚截断如泥碎朕兆依稀落有缘。第三玄万里长空月皎然

  • 剑花室诗集·连横

    近代诗集。连横著。1960年11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辑出版。卷首有作者之子连震东《弁言》、魏清德《〈大陆诗草〉序》、胡殿鹏《〈宁南诗草〉序》、作者《〈大陆诗草〉自序》和《〈宁南诗草〉自序》以及林资修、李书

  • 杂譬喻经·佚名

    有四部:一,旧杂譬喻经二卷,西土贤圣集,吴康僧会译。二,杂譬喻经,一名众经撰杂譬喻经一卷,比丘道略集,秦罗什译。三,杂譬喻经二卷,失译。四,杂譬喻经一卷,后汉支娄迦谶译。五,譬喻经十卷,不入藏经。有坊刊。

  • 天请问经·佚名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说福非火所烧,少欲最安乐等。共九问九答,皆切于开示众生者。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佚名

    二卷,唐义净译。特说皮革之事。

  • 无门慧开禅师语录·慧开

    凡二卷。宋代僧无门慧开(1183~1260)撰,普敬、普通等编,理宗淳祐九年(1249)刊行。又作佛眼禅师语录、无门开和尚语录、无门和尚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卷上辑录慧开于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自湖州报因禅寺开法以降,历天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