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十六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二年。丁巳。二月。己未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去年七月内。准贼侵我卡伦。掠去喀尔喀二人。今秋宜严加防范。现在派往换班察哈尔兵一千五百名。黑龙江兵一千名。令于五月初间。由本处起程。七月初间。务到军营。着行文额驸策凌等。俟换班兵到日。将换回兵丁。暂行留驻。协力加谨防范。俟过七八月紧要之时。再将伊等发回。今年准夷若复侵我卡伦。应令额驸策凌。将明年应如何防范之处。先期定议具奏。再西路应如何豫备之处。亦行文大学士查郎阿。令其先事详议具奏。  

○兵部议覆、闽浙总督衔专管福建事务郝玉麟、疏请酌设铺司。闽县县丞。应于营前添设一铺。安兵一名。侯官县县丞。于大湖、箬洋、际上、可垄、添设四铺。安兵五名。顺昌县县丞。于仁寿、洋墩、河墩。添设三铺。安兵三名。宁化县县丞。于谌亨桥、黎坊、厂前。添设三铺。安兵三名。宁德县县丞。于八蒲、九都。添设二铺。安兵二名。南胜同知。于署前、及军营、二铺。安兵四名。以敷递送。并请将县丞衙门铺兵。照偏僻铺递。每兵每年给银三两六钱。南胜同知铺兵工食。每名每年给银七两三钱六分。于各该县地丁内。照数存留支给。应如所请。从之。  

○庚申。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覆、四川道监察御史程盛修奏请、停庶吉士保举之例。以端始进。应如所请。从之。  

○又议覆。四川道监察御史程盛修奏请、停榜后额外主事之用。以杜冗滥。应如所请。从之。  

○又议覆、办理归化城事务正红旗副都统瞻岱奏称、归化城有都统。巡察、同知。并新设本城、及昆都伦七路、协理各衙门。一切公文。俱属紧要。向未设有铺司。请照察哈尔西四旗丰川宁朔卫所。设立铺司之例。就道里之远近。每处相距。以三十里二十余里为率。于村庄附近设铺。每铺铺司三名。总铺铺司四名。共应设五十三铺。该铺司一百六十八名。每年每名照例给工食银六两。共该银一千零八两。即于归化城都统衙门、每年所收牲畜记档公顷银内支给。不必动用正项钱粮。所设铺司。专管递送公文。及递解人犯。令该同知、及各该协理。不时稽察。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议覆、署湖广总督史贻直疏言、武昌厂关。向系武昌府同知经管。但同知一官。任事太久。交代无期。诚恐从中掩旧那新。转成亏空。而守口家人。又得与关书巡役。日久情熟。勾通舞弊。请照各省之例。于就近道府厅员内。拣选谙练之员经管。毋庸专委武昌府同知。仍于一年限满。具题考核。应如所请。从之。  

○兵部议准、署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杨永斌疏请、酌添船汛。广海寨属上川之三洲湾。下川之大担湾。各添设四橹桨船一只。将香山协拨防狐狸迳汛目兵五十名。抽出三十名。于广海寨拨兵十四名。共四十四名。分配两船。游巡大担湾。于广海寨附近水汛。派千总一员经管。外委千总一员专防。三洲湾、派把总一员经管。外委把总一员专防。即将狐狸迳汛兵五十名。改归广海寨充额。所需配船。及狐狸迳汛目兵。统于广海寨照数酌拨。至香山之狐狸迳汛属地方。亦改归广海之都斛汛弁。就近管辖。并请将广海寨属添设四橹桨船二只。共需银二百二十两有奇。于乾隆元年地丁银内支给。从之。  

○浩齐特扎萨克郡王车凌拉布坦故。遣官致祭如例。  

○辛酉。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据刘于义奏称、西宁镇有原调援剿彻回官兵二百三十九员名。于雍正十二年。并乾隆元年。节次派拨出口。所有原领俸赏银两。似应准其抵算。又大通镇彻回未经续派兵丁七十七名。领过赏银一千七百两。前曾另行派调。将赏银追给顶派各兵。查顶替之兵。远役塞外。俱经制办行装费用。可否加恩免其追缴等语。征兵借支银两。前已降旨尽予豁免。今西宁大通官兵应追银两。着照刘于义所请。一体加恩。免其追缴。  

○铸给直隶保定府分驻易州理事通判关防。从总督李卫请也。  

○壬戌。工部议覆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疏请、修筑黄河南岸虞城县汛、王家楼迤西彭家集一带堤埽。共长二百八十八丈。估银六千九百两有奇。应如所请。从之。  

○癸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子。遣官祭先医之神。  

○上御养心殿。召入总理事务王大臣九卿等、谕曰。前据御史薛馧、条奏各款。内有限田一条。颇有关系。是以交与总理事务王大臣阅看。今据王大臣等议称、限田之说。种种扰乱。为害甚大。断不可行。而薛馧以此悖谬之说。见之章奏。理应交部察议等语。朕念切求言。若因此加以处分。恐阻人进言之路。且伊所敷陈者。尚有直戆之气。近理之语。即如养德性、谨好尚、二条。虽寻常阔之谈。众人所习闻。而朕十二三岁时所熟悉之论。君德修明。惟在躬行实践。不徒尚喋喋讲论之虚文。然使此等之言。时闻朕耳。以补朕之遗忘。亦未为不可。至所称起居册档。不应进呈御览等语。则自皇祖皇考以及朕躬。从未披览记注不知出于何人之讹传也。盖人君政事言动。万国观瞻。若有阙失。岂能禁人之不书。倘自信无他。又何必观其记载当时唐太宗索观记注。朕方以为非。岂肯躬自蹈之乎。又称法司衙门办理特交之事。必引重律一条。朕办事以来。详阅刑部本章。亦并无此弊。薛馧职司言责。分宜进言。虽限于识见。自呈固陋。然言不必其有当。意犹本乎抒诚。着从宽免其察议。又今日御史舒赫德奏称、近来九卿。多有委靡习气不实心办事。即如周琬一件。九卿中无一人能断此事者又称雷霆雨露。均属天恩。又称九卿应时常接见。以察其居心行事。激浊扬清等语。当日皇考时时召见九卿。谆切训诲。反覆周详。至十三年之久。而能祗承圣训。深知黾勉者。能有几人。且错会圣意。自以为揣摩得当。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朕自分学力识见。不逮皇考之万一。即使朕时常召见谆谆告诫。又不能免训诲过切。启众人以非礼待臣工之讥。诚不若九卿追思皇考之遗训。各自奋勉之为愈也。况朕未尝不接对九卿。诸臣之居心行事。岂惟悉其梗概。亦能察其所安。其中能矢念公忠。才识明达。可为国家栋梁。时勤咨访。大有禆于政治。为朕所深服者。尚未见其人也。尔等九卿。惟当夙夜黾勉。厚自期待为国家可倚赖之人。慎勿自轻自弃。以贻小臣等之訾议。是则朕心所切望者。至于御史等所称。既惇大成裕。必兼明作有功等语。其意以惇大成裕。明作有功。分为两事不知惇大非宽纵之谓。明作非严刻之谓。要惟不竞不絿。无怠无荒大中至正。庶可几郅隆之上理。我君臣其共勉之。  

○乙丑。谕履亲王允祹、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皇考世宗宪皇帝。临御十三年。所降谕旨。所行政事。现在恭修实录。敬谨叙入。但皇考前在藩邸时事迹。并无记载。我皇考、与皇祖圣祖仁皇帝、世祖章皇帝、不同。皇祖圣祖仁皇帝、世祖章皇帝皆自冲龄即位。临御以前。并无应行恭纪之事。皇考即位之时。年已四十有五。从前恭侍皇祖。承欢慈颜。恪遵庭训。仰蒙皇祖恩勤教育。及处朕伯叔之间。诸事如何措置之处。理宜详载。以备将来纂修国史。叙入皇考本纪雍正七年。皇考曾于养心殿。连日召见诸王公文武大臣。官员等面谕以皇考所行所历之事。时朕与和亲王亦预闻焉。其后皇考屡向朕弟兄降旨。欲将自幼阅历之事俟闲暇之时。再行详悉。告谕。而竟未果现在大臣中经阅其事者甚少。即或有人虽及其时。而于关系内廷之事。亦无从得知。惟有诸叔父。皆及其时。经阅其事。履亲王庄亲王、果亲王、尔三人尚其思绎。各据所见所闻所记者。恭录呈览。候朕笔削更定后。再交大学士等纂入国史皇考本纪。  

○工部议准、办理归化城事务副都统瞻岱疏称、归化城建城。周一千九百六十丈。高二丈四尺。底宽三丈五尺。顶宽二丈三尺。将军副都统官员等、瓦房三千八十三间。土房一千六百五十三间。兵丁土房一万二千间。铺面房一千五百三十间。共估银一百二十四万一千九百两有奇。请敕户部解发。再归化城都统衙门。现存偿还商人在军营交纳银两。又买马余剩银共一十一万五千一百两有奇。请就近移作城工之用。从之。  

○厄鲁特贝勒职衔贝子多尔济色布腾故、以其子叁都普袭爵。  

○是日起。上以祭社稷坛。斋戒三日。  

○丙寅。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外省藩臬。所以佐督抚理一省钱粮刑名之事。责至重也。必得才守均优之人。方克胜任。其中尚有未曾引见者居多。着吏部通行传谕。除由京补授、及已经召见者。无庸赴京外。其未经来京之员。着该督抚酌量。何时令其陛见。藩臬不必同来。以致旷废政务。  

○安南国王黎维祜故。嗣子黎维祎、遣陪臣阮仲常、武晖、武惟宰等、进本告哀。附贡方物。下部知之。  

○丁卯。祭先师孔子。遣諴亲王允秘行礼。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军营拨给兵丁官驼马匹。值寒冬风雪之时。不无倒毙。兵丁赔补。未免苦累。今特加恩。凡在军营兵丁拴养马驼。每年每百匹。准倒四匹。遇有行走之处。每百匹内。准倒八匹。其倒毙驼马。着动公项补给开销。仍交该管将军、大臣等。饬令兵丁。加谨牧放。毋得恃有此恩。以致驼马过于伤损。  

○吏部奏、外官因亲老改近地者。到任后、停其升转保题。俟伊丁忧服阕。坐补原缺。再论俸升转。得旨。铨选官员。呈称亲老、请改近。省者渐多。尔部不得不定例。以杜借名规避之弊。但奏称俟将来坐补原缺后。再行论俸升转。似觉稍偏。朕意请改近省人员。将来坐补原缺后。若在任三年无过。准其通算前俸升转。尔部照此办理。  

○户部议准、陕西巡抚硕色、遵旨议覆、侍讲学士杨椿条奏、陕省匠价一项。历年已久。有子孙改业。仍输旧课。有丁倒户绝。里甲代赔。请将每年额徵匠价银二千九百两有奇。在于额徵民粮内均摊。从之。  

○又议准山东巡抚岳浚疏报、蒲台县清丈地亩。丈明成熟各则大粮等顷田地。共五千三百六十四顷五十三亩有奇。应徵银二万七千三百两有奇。米三千二百三十一石三斗七升零。其丈明瘠薄并荒田地。共四百四十二顷四十亩有奇。内除下下则内。增出地亩粮额扣算折抵外。所有实在缺额银一千九百两有奇。米二百一十六石二斗五升零。均请豁免从之。  

○礼部议覆、河南学政张考疏称、南召另立学宫。儒童进学十二名。廪增各二十名。南阳县儒童应照原额裁去六名。存十五名。廪增、各裁去十名。各存二十名。应如所请从之。  

○是日、吏部带领营田效力事竣之革职原署户部员外郎秦峤引见。得旨。秦峤、系钻营奔竞革职发往营田效力之人。且现有应追核减银二千余两未完。乃陈时夏先于上年二月内题请开复部议以工程未销、不准今又以工程完竣。奏请开复。甚属不合。秦峤、不准开复。仍发往直隶营田。效力赎罪。陈时夏着交部察议。  

○戊辰。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巳。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前日果亲王奏请随往泰陵。已降谕旨。临期酌量。今见王气体尚弱。途间往返。未免劳顿。且此番留京王大臣甚少。果亲王、着仍留总理事务处。提督鄂善、现在京城。着协同大学士徐本、办理稽查事务。  

○又谕、朕登极诏书内。赦罪各款。本以昭法外之仁。所冀有司实力奉行。查明案件。即予奏闻省释。俾得早沐殊恩。及今已届二年。又屡经申饬。乃外省尚有未经归结之案。更或关提待质。究诘不已株连淹系。奉行诸多未善若非有心罗织。即属任意迟延。殊有收眚灾肆赦之旨。该部即行申饬各督抚。令其作速查明。通行省释。毋得仍前怠缓。如尚有波累等弊。定将奉行不力之该有司严加议处。  

○又谕、近日发往台站之高起李禧等。皆系身获重罪。特发往台站效力赎罪之人。非坐台笔帖式等可比。乃将此等罪人。亦照笔帖式等例。止令坐台。不令赡养蒙古。皆该管上司冒昧办理之处。着交与总管台站之五十四。查明此等、发往效力罪人。凡伊等台站所有蒙古应得钱粮。动官项支给将数目咨行该部。向伊等名下。着追交官。并自伊等到台日扣算。行令该旗着追赔补。  

○又谕、朕闻四川地方。冬春以来。雨泽稀少。且有牛瘟之厄。乃杨馝并未具摺奏闻。不知伊如何筹画料理以惠济穷民。尔等可即寄信询问之。  

○兵部议覆、山西巡抚觉罗石麟疏请、于蒲州平垣潞泽泽州抚标。共添拨兵七百七十五名。以资操防。并将太原营守兵一百名拨补抚标差操。其太原营所遗一百名缺。改为步兵。即以新兵拨补。并将额外营兵原建营房内除添拨抚标之裁兵原住营房。仍令居住外其余营房。查明抚标太原营兵向系赁房居住者。陆续拨给。以为栖止。其原建备弁房屋。仍留为公署。免其估变。应如所请。从之。  

○庚午上御乾清门听政。  

○诣皇太后宫问安。  

○户部议覆苏州巡抚邵基疏言江省各属编徵岁贡坊仪旗扁等银。各就该处额编酌给偏枯不均请照举人盘费之例。将通省额编银两。合计各府州县学出贡名数匀派支给。应如所请。并通行直省督抚。一体遵照办理。从之  

○世宗宪皇帝上谕告成。议叙果亲王允礼、纪录二次。都统公丰盛额散秩大臣伯马哈达都统罗密加二级内阁侍读学士德通、编修肇敏加一级。余加级有差。  

○命兵部尚书公讷亲、仍兼管镶黄旗满洲都统事务。  

○命内大臣都统公奇通阿、兼管火器营大臣事。  

○以固山贝子弘普、为銮仪卫掌卫事。  

○调浙江黄岩镇总兵吴进义、为江南寿春镇总兵。  

○辛未。遣官祭关帝庙。  

○总理事务王大臣、九卿奏、遵旨审讯李长泰、首告周琬等受贿一案。周琬实无受贿听嘱情弊。都察院前拟将周琬交部严加议处。似觉过重。再查都察院。先将钱七用刑夹讯。而看内未将刑讯缘由声明。周琬应照例开复。李长泰及番役张栋、史二等原拟遣流。均系按律定罪。无庸再议。都察院、应交部察议。得旨。周琬一案。特交与总理事务王大臣、及九卿查议。务得实情。今览所奏。仍属含糊。不中肯綮。朕念此案。尚系细事。无庸展转稽延。特降旨完结都察院不必交议。周琬着革职。余依议。  

○户部议覆直隶总督李卫疏请河间府经历司、徵收河间等州县屯米。于乾隆元年为始。改归河间等各州县。就近徵收。贮仓备用。其残废兵丁、口粮二分。归于河间县徵收屯米内支放。原颁仓大使印信缴部销毁应如所请。从之。  

○缓徵江苏睢宁县元年额赋十分之四。  

○旌表守正捐躯江苏长洲县民高八妻潘氏。山阳县民朱永寿妻吴氏。  

○壬申。厄鲁特贝子沙弼多尔济故以其侄贡楚克降等袭封镇国公。  

○癸酉。上诣奉先殿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减浙江温台。二卫屯田科则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因外省军田粮额轻重不等。年来留心访察闻浙江温州卫现徵屯田三百一十二顷。每亩额徵银一钱七分零台州卫、现徵屯田二百二十顷。每亩额徵银一钱四分零比本地民田较重。丁民输纳未免艰难。查杭州前右二卫科则。均系一钱二分八厘。温台二卫屯田。着照此例画一徵收。永着为例。俾沿海丁民。受减赋之益该部即遵谕行。  

○礼部议奏、朝鲜国王李昑恭进三节、及年贡礼物。移准外余剩礼物。令于今年进贡礼物内移准。又表贺上世宗宪皇帝尊谥孝敬宪皇后尊谥礼物、及颁恩诏谢恩礼物。应照例停其收受。交总管内务府存留。准作年贡。从之。  

○兵部议覆、云南总督尹继善疏请寻沾营新兵二百名、永远增添。再招兵十名。并原额兵七百九十名。以足一千名之数。东川营新兵三百名。永远增添。并原额兵一千二百名。以足一千五百名之数。所添兵丁。共五百一十名。照例以马一步九入伍应如所请。从之  

○缓徵江苏高淳县水灾新旧额赋。兼赈饥民。  

○准噶尔部人恭格来降赏给安插如例。卷之三十六

猜你喜欢
  卷一·本纪第一·太祖·宋濂
  卷六 秦紀一·司马光
  卷一百五十二·杨士奇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卷之五十五·佚名
  尚史卷一百·李锴
  卷九十下·郝经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二·佚名
  卷四十二·温达
  八九 饭菜·周作人
  东方兵事纪略(一篇)·佚名
  眭夸传·魏收
  陈继儒传·张廷玉
  卷43·陈邦瞻
  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七出 应眞·姚茂良

    【挂眞儿】〔外扮行者上〕自幼出家叅佛祖。身居王舍城中。酆都救母早超升。往来极乐国。地藏号圆明。王舍城中安此身。酆都救母往灵云。出家何必多年久。一夕蹉跎岁月深。贫僧乃是幽冥教主地藏王是也。今下方黑气冲

  • 第一折·杨景贤

    (正末扮王重阳上,云)贫道姓王名嘉,道号重阳真人。未成道时,在登州甘河镇上开着座酒店,人则唤我做王三舍。有正阳祖师纯阳真人,他化作二道人,披着毡来俺店中饮酒。贫道幼年慕道,不要他的酒钱。似此三年,道心不退。忽一日他道:“

  • 第二折·高文秀

    (蒯越、蔡瑁同上)(蒯越云)自家蒯越、蔡瑁便是。奉二公子刘琮之命,今有刘备,在那酒筵间不合说立长不立庶。今奉公子之命,今夜差家将王孙先去驿亭,盗了刘备那的卢马,走一遭去。可早来到王孙家门首也。(叫科,云)王孙,二公子之命

  • 卷三十一·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三十一明 高棅 编七言古诗七羽翼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厐公栖隠处岩扉松迳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送王七尉松滋君不见

  • 卷二百九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九十六桃花类五言古初桃          【梁】简文帝初桃丽新彩照地吐其芳枝间留紫燕叶里发轻香飞花入露井交榦拂华堂若映窗前栁悬疑红粉妆奉和咏龙门桃花    【北齐】

  •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三·宋濂

        安童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也。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二八 鲁迅在S会馆·周作人

    S会馆的名称始见于《呐喊》自序中。这本名山会邑馆,是山阴会稽两县人的会馆,在李越缦日记中常有提及,清末山会合并称为绍兴县,也就改名绍兴县馆。出宣武门一直往南,到了前清杀人的地方菜市口,迤西路南即是北半截胡同,在广和

  • 同治二年五月廿八日·曾国藩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四次。闻王朝治言鲍春霆在紫金山业合围矣。在竹床上久睡。病尚未痊,疲乏殊甚。阅放翁题跋。与小岑围棋一局。旋温《诗经》《鱼藻》、《采菽》、《角弓》,至未刻毕。阅本日文件。申刻又围棋一局,将

  • 卷九·杨复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图卷九      宋 杨复 撰公食大夫礼第九【食音嗣○郑目録曰主国君以礼食小聘大夫之礼○疏曰下文云六豆六簋又设庶羞十六豆此是下大夫小聘之礼下乃别云上大夫八豆八簋庶羞二十豆是食上大夫之法

  • 卷六十七·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六十七天子之孝设谏官【臣】按经曰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又曰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当不义则争之邢昺疏曰论语曰信而后谏左传曰伏死而争盖极谏为争也夫为臣子则以不从令为孝为君父

  • (十二)朱子论人心之仁·钱穆

    以止略述朱子之圣人难为论,但朱子又说:不要说高了圣人,高后,学者如何企及。越说得圣人低,越有意思。要说得圣人低,要使人能信及圣人之可学而至。学圣人,首当学圣人之心。圣心之通于天心者在其仁。朱子论仁,当分作两部分。其论

  • 与慈云法师书(四通)·太虚

    一慈云法师座下:函悉。用意虽不无理由,而印度瑜珈学派之说,未足为凭。华严及密宗等大乘经典,固多重礼拜。然按人间佛化之原本,可寻之阿含,不重礼拜,亦不无礼拜;造像始佛时,优填王造佛旃檀像,其他‘弟子菩萨诸天像’皆后起,百丈初

  • 台湾生熟番纪事·黄逢昶

    清黄逢昶撰。成书于光绪九年(1883年),有光绪间刻本传世。书中记载高山番(即生番)和平埔番(即熟番)的社会组织、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清朝廷在当地的政府机构对高山番和平埔番的统治情况等。

  • 原本广韵·佚名

    该书共有5卷,著者姓名不详。前有孙愐《唐韵序》,注文较重修本颇简。《永乐大典》引此书皆曰陆法言《广韵》。据《四库全书总目》考证,认为此书就是重修本之前,亚宝文、裴务齐、陈道固三家修订《切韵》本之一。

  • 文昌旅语·王文禄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王文禄撰。卷首撰者题记称,古者于旅,语夫旅众相聚不容无语,嘉靖戊申(一五四八年)冬,撰者与友人共十一人,约会于文昌祠, “聚而语,语而纪,纪而成帙,题曰‘文昌旅语’。”而所秉笔者,乃王

  • 钦定八旗通志·佚名

    兵制史书。又名《八旗通志二集》。清铁保等奉敕续修。铁保,字治亭,号梅庵,姓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累官吏部主事。是书约于嘉庆间精选补充《八旗通志》而成。较之《八旗通志》,资料来源有所扩大,体例亦有所变通,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