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憍闪弥瞿尸罗林,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众。

是时无比摩建你迦女而起嗔恚,憎嫉舍摩嚩底妃后,于日子王边说言:“天子知耶?舍摩嚩底妃后等五百女,共其沙门而行淫欲。我今告言,要天子知,实难容恕。”

是时日子王闻无比摩建你迦女说已,嗔怒至极,意不可忍,拟杀舍摩嚩底夫人,遂以手执弓放箭便射。是时舍摩嚩底夫人入慈心定,王所放箭上虚空中发生火焰,其焰炽盛,其箭却回,奔日子王前于左边而住——佛为密护,箭不著身亦无损动。

是时日子王心生惊怖,身毛皆竖,而便倒地,又复还起。问舍摩嚩底夫人而说偈言:

“汝复为天女、鬼女、罗刹女、

巘驮婆女等?我问如是说。

汝持云何行?未见未曾闻,

亦复不曾知。未曾有女人,

器仗不能伤。我有精进力,

善学于弓箭,我箭不空发,

未曾虚放箭。如我所要射,

猕猴及飞禽,人身兼射垛,

而未无所中。如我今放箭,

却回面前住,不伤损我身。

我今归命汝,愿救我苦恼。

审听诚实言,我欲故杀汝。

舍过勿生嗔,汝念为好事,

令我离苦恼,永不复如是。”

 

尔时舍摩嚩底夫人答日子王,即说偈言:

“我非是天女,亦非健闼女,

非鬼、非罗刹,是舍摩嚩底。

我作佛弟子,为彼大慈悲,

故我心行善。发心世尊处,

俱胝百千劫,观彼善慈悲,

故我行慈行。女色所缚人,

见彼如实者,若苗稼成熟,

而被雷雹坏。若离女色染,

我彼俱爱乐,一切诸世尊,

远离于淫欲。又闻世尊说:

‘佛与菩萨众,缘觉及声闻,

悉皆离女色。愚者不能知,

普被魔罗降,离女色染污,

能得身安乐,究竟得解脱。’

无智诸众生,爱欲无远离,

作罪业无边,堕落三恶道,

无底欲火坑,猛焰炽不灭。

有智乐解脱,不为女色染。

见已便缠缚,诈言虚适悦,

坠堕于众生,死入险恶道。

勿听女人言,亦不忿怒我,

意愿生欢喜,发心世尊处。

汝欲求见佛,我与大王去,

到彼汝谛听,必说微妙法。”

 

尔时日子王告舍摩嚩底夫人:“正当是时。汝意速疾诣世尊所。”

王及臣民侍从围绕,见大牟尼巍巍堂堂,如大金山,光明焰赫吉祥庄严,又见菩萨摩诃萨,及诸苾刍、苾刍尼、坞波斯迦、坞波索迦、天龙、药叉、犍闼婆、阿素啰、[薜/女]噜茶、紧那啰、摩护啰誐、人非人等,围绕世尊。

尔时大王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我有未曾有事,先未闻见,今诣佛所,世尊慈悲与我解说。”

世尊告言:“大王!汝说未曾有事。”

王复白言:“今日我宫有淫欲因缘,无比摩建尔迦女,生毁谤心,言:‘舍摩嚩底夫人与声闻沙门而行淫事。’我闻此言嗔恨至极,杀舍摩嚩底夫人,以箭便射,于其箭上而出火焰赫奕炽盛,却回我身左边而住,亦不伤损我身。”

舍摩嚩底夫人,礼世尊足,说如是言:“彼王问我:‘为复天女、龙女、犍闼婆女、比舍际女、鬼女、罗刹女?汝修持何行,而乃如是?’而答王言:‘我是大王夫人,非是天女、龙女、健闼婆女、比舍际女、罗刹女。’世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弟子心善纯净为如彼天。”

是时舍摩嚩底夫人,称赞世尊功德:“我佛如来有如是应正等觉,有如是大慈大悲,具大福慧,成大威德,得大自在。何以故?如来、应、正等觉为天人师,愿鉴斯诚。”

尔时日子王,对佛及苾刍众前,忏悔发露:“我等由如愚童,如心迷乱,如在黑暗,如无善根,我念如来声闻,而生毁谤。善哉,世尊!愿解疑悔,我等受持。”

世尊说言:“汝发起慈心受持戒行,广利有情。”

日子王即从坐起,合掌恭敬。

佛言:“大王!汝但安坐。”

于时日子王头面作礼,却坐一面。日子王白佛言:“世尊!我心勇猛,听女人言,造罪业苦,知自命终堕于地狱。善哉,世尊!女人之过唯愿说之。”

世尊告言:“女人行业有其多种,惑乱有情,诈现异相,谄媚虚诳,心不真实,颠倒思惟谄曲诈伪,举动施为强求亲近,牵系有情恒行邪行,汝须省觉。”

王言:“世尊!愿赐慈悲,愿听所说。如我此后不近女人,亦不由女人而造罪业,既不造罪,不堕地狱。世尊!如我长夜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佛言:“如是如是。”

复次日子王白言:“世尊!我于佛边闻斯欲义,实由女人得其恶报。”

佛言:“大王!女色深固,生冤家之父母,生暴恶之父母,若起爱乐堕于地狱;是故女人有如是之过。”

佛言:“大王!若较量丈夫淫欲之过,汝后世父母眷属亦有其过。”

日子王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丈夫之过与我解说,云何丈夫之过,父母眷属亦有其过?”

佛言:“大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为汝说。”

世尊告言:“大王!若丈夫之过有其四种。”

大王问言:“四过云何?”

世尊答言:“大王!若丈夫耽著淫欲,被淫欲迷醉,由迷醉故,情意颠倒,由颠倒故,于其女人深生爱乐,于苾刍众中有持戒德行沙门、婆罗门,不欲见闻。由不欲见闻持戒德行沙门、婆罗门故,亦不亲近,亦不归依,亦不供养,于无戒无行沙门、婆罗门,亦复远离。又无信根,不修德行,不行布施,全无智慧,寡闻薄德,我慢贡高,行鬼神行。又复亲近无智,贪著恶法,乐著臭秽,远离善友,纵生天上人间,于自身命恒时呵毁。于沙门、婆罗门,不作护摩,于佛法僧,而复远离,于涅槃果德,而所弃背,长时忆念女人倡妓歌舞、饮酒、谈笑,如是缠缚而复命终,堕在众合、黑绳、等活、号叫、大号叫、炎热、极炎热阿鼻地狱,受种种苦。从地狱出生焰魔罗界;畜趣中生,为师子虎狼、诸恶禽兽;乃至[薜/女]路茶身,止铁叉树。大王!若丈夫如是行愚法行,获斯恶报,此是丈夫初过。”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淫欲臭秽根不净,过后常增业苦深,

聪慧法师呵欲染,当生父母亦无益。

譬如广大不净坑,满盛粪壤多臭秽,

亦似冢间膀胀尸,淫欲之人亦如是。

复似蝇虫[口*(一/巾)]疮肿,驴马奔眠粪秽中,

猪狗食啖臭鱼等,耽爱女人亦如是。

破坏善名兼德行,恒行毁禁具无惭,

不生天道堕阿鼻,是故法师呵爱欲。

如人误饮恶毒药,迷乱猖狂遍体疼,

不觉无常毒所中,耽欲之人亦如是。

乐著美味便珍馔,爱听歌音恋色声,

家事不思多忘失,唯作轮回集苦因。

贪著淫欲常称赞,不了愚迷粪袋身,

昼夜恒行下劣行,薄福沈轮于恶趣。

赞美淫欲行非行,多饶嗔恚长愚痴,

如履颠巍大险崖,不觉须臾致失命。

既别人世阎浮界,死堕无边业海中,

五峰围绕铁山间,日月灯光全不见。

如风狂乱无知解,往返纵横失路岐,

如是经生常住此,一切世间无所重,

种种善业亦不生。设有女男无孝敬,

弃背尊亲行五逆,和合妻女倍殷勤,

张罗罪网无思虑,堕落贪痴欲乐中。

父母远离无返复,罔思育养报艰辛,

放逸耽淫著戏弄,互相烦恼倍增多。

破坏修行疑种种,不逢贤圣作良因,

乐行邪行受极苦,不顾刑罚耻辱侵。

斗诤欺抄致杀伤,隳张财贿离善友,

不生天道兼人趣,死入阿鼻地狱中。

铁林青色攒锋刃,猛焰煻煨烈火城,

剑树刀山遍地中,洋铜热铁为浆馔,

如斯大苦因淫欲,隐没菩提智慧根。

汝向女人生恐怖,勿令亲近起攀缘,

人天善道若相应,不久菩提自获得。

 

“复次,大王!若父母生产儿子,其事甚难,世所共知。处胎之时,怀担十月,苦恼疼痛种种多般,起坐艰辛,餐饮节度,纵获生产,如宰猪羊。不顾自身,唯忧儿子,乳哺养育,岂离怀抱。大小便痢,须自洗濯。后渐长大,而以诚实之言种种诱训,令彼修学阎浮提内,工巧伎艺,书疏算计,经商买卖种种事业。又复令彼身心安乐,广与财帛,富贵授用,选拣亲姻,娉聚妻妾,比望孝顺父母供敬侍养,而复心意颠狂,一向迷乱,深著色欲都不省悟。又于别族姓家私娶妻妾,互相贪爱,于其父母返成不孝亦不敬重。其父后时耆年老迈,身体羸瘦眼耳聋暗,起坐艰难,要人扶持,而却憎恶轻弃嫌厌,种种逼迫,趁父出舍,娶其外族妻子于家聚会种种欢乐。”

佛告大王:“若是丈夫行此邪行,弃背父母,决定命终入阿鼻地狱,求出无期;为第二过。若善男子!弃背女色,心意清洁,供养父母,行孝敬行。命终之后不堕恶趣,而生诸天,受福快乐,天上福尽下生人间,亦不受贫穷下贱,富贵吉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离欲行慈孝,命终生天趣,

梵王、帝释身,恒受于快乐。

供养老父母,后生人世中,

入海为商贾,安乐获珍宝。

供养老父母,一切最上德,

田种果成熟,较量福不尽。

供养老父母,永不檐重担,

常得驴马负,刀刃不能害。

供养老父母,不度醎水河,

猛火与刀兵,亦复不能近。

供养老父母,常得善妻男,

谷麦与资财,琉璃及金宝。

供养老父母,常得天宫住,

无数欢喜园,四面恒围绕。

供养老父母,常闻佛法音,

具相色端严,谁人不敬重。

 

“复次,大王!若彼丈夫行非法业,心不真实,恒多邪见,于善不知,妄生颠倒,多得愚痴之人常所称赞,有智慧者恒生忿怒,罪业转深永失大利,于其佛世永不值遇,我慢贡高贫穷下贱,众不爱乐;此是丈夫第三过失。”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丈夫行淫欲,颠倒分别我,

愚迷罪业深,轮回堕恶道。

远离佛功德,无智慧拣择,

虚妄求安乐,如河觅卢迦。

愚痴爱欲人,谄曲多虚诳,

望求非法乐,返成地狱苦。

著欲见颠倒,下劣自无知,

如夜黑暗中,不分道非道。

无惭愧信根,唯耽声色味,

菩萨与声闻,未曾行供养。

设遇正行者,广演微妙音,

轻法而不听,沉沦于地狱,

永不复人身。断除檀等行,

迷没不修行,菩提最上失。

 

“复次,大王!若诸男子自为活命,及著淫欲,痴愚障闭,作诸工巧种种事业,书疏算计赞咏谈论,亲近王臣,行非法行,谪罚有情,种种虚诳,广求财利,作诸恶业。又复自为活命故,行不律仪行,货易牛驴驼马猪羊鸡犬,乃至咒龙罝兔魁脍等事。或复经商,不择道路,游行险恶之道,臭秽之道,贼徒刀剑之道,乃至泛大溟海,寒热饥渴,种种苦恼,而求财利。又于沙门、婆罗门,悭贪不肯布施,一向著欲。又被女人降伏驱使,犹如奴仆长时同处,未曾舍离,起坐谈话,互相攀顾,深生爱著。是故畜养女人,命终之后同入地狱;为第四过。”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追求著欲人,迷醉何曾乐,

下劣妄追寻,云何得安乐?

非真丈夫业,自作不知非,

无耻若驼驴,不堪极秽恶。

斯人少智慧,不悟罪根深,

奔竞向女人,如狗便粪秽。

臭秽不可乐,愚痴所爱重,

不知淫欲过,如盲不见色。

愚痴著淫欲,如犬奔粪秽,

声香味触法,贪著亦如是。

愚痴著欲人,轮回于诸趣,

如橛系猕猴,永不出三界。

愚迷著欲人,如乌恋臭肉,

常被恶魔牵,堕在于恶趣。

愚人贪爱味,于美起缠缚,

何异厕中虫,宁知是不净。

智者得解脱,女色不可染,

见彼生惊怖,弃舍如坏尸。

愚痴怀散乱,著欲而无舍,

如热路艰辛,困渴饮醎水。

如是见饮者,愚痴迷失命,

坚牢著欲人,过患亦如是。

实为此女人,如身患疮癞,

生虫自[口*(一/巾)]食,贪淫亦如是。

若装饰女人,如画瓮盛粪,

但观诸外相,谁知里不净。

又如油洗衣,挂搭于身上,

庄严于女人,染污亦如是。

如衣盖刀剑,似火覆经灰,

严饰于女人,违损亦如是。

又如劫火起,大地皆洞燃,

草木不见生,河海干枯尽。

部多所住处,须弥及铁围,

六欲与初禅,破坏谁能救。

如是耽女色,淫火大炽燃,

焚烧于有情,违损不可救。

人身速不净,秽恶诸物成,

指爪与发毛,涎唾并结矃,

垢汗大小便,肪膏及脑膜,

皮肉兼骨髓,脓血筋脉连,

脾肾心共肺,肠胃胆与肝,

生藏对熟藏,赤痰共白痰。

又复八万户,微细虫[口*(一/巾)]食,

常住于身中,愚人那知觉。

于身起贪爱,如蝇慕脓血,

臭气觉馨香,苦中而为乐。

如是耽欲人,执杖相驱击,

欲火竞来烧,迷醉谁能悟?

愚痴著乐味,如狗在空房,

亦似底啰声,究竟成妄想。

又如于猿猴,攀缘常在树,

乃至到无常,不离于树上。

如是贪欲人,追求于色境,

坠堕恶趣中,不离生死苦。

愚痴淫欲人,彼处命终后,

掷在铁镬中,如是住一劫。

浮沉如煮豆,其镬大小量,

六十四俱胝,众生所依彼。

一一堕落者,较量不能知,

煎煮于镬中,受苦满百劫。

或二三四劫,随彼业轻重,

皮肉俱烂坏,骨现似白螺。

又随自业力,手捉尖利钩,

掷在炎铁槽,死已而还活。

又被于狱卒,手执铁杵捣,

骨髓皆成粖,风吹而却活。

或以铁棒打,劈裂如斧斫,

铁兽三四五,随后而咬啮。

又复为铁乌,铁狗及豺狗,

牙嘴利如剑,食罪人脑髓。

若人造罪业,堕落于粪河,

或落刀剑上,一切皆臭秽。

若人造罪业,堕在极炎热,

号叫、大号叫,黑绳及烧燃。

若人造罪业,堕在于灰河,

重重入由增,痛苦不可忍。

若人造罪业,死堕地狱中,

饥吞热铁丸,渴复饮铜汁。

若人造罪业,堕在铁山间,

众山一时合,拶碎身如粉。

若人造罪业,恒受于苦恼,

获得如是果,无有能救者。

此处非安乐,先世业所招,

父母与妻儿,何能相救济?

下劣淫欲行,直往于无间,

受苦不可当,三世佛皆说。

是故下劣人,与女人同处,

如担于粪袋,愚痴到处行。

丈夫为女人,缠缚如枷锁,

地狱火燃身,无能得安乐。

刹那智慧生,如是闻佛法,

离一切淫欲,出家得解脱。”

 

佛告大王:“若丈夫行淫欲行,当堕地狱受斯大苦。是故,大王!恒常念佛念法,观察身心勿令起过。”

日子王言:“如是,世尊!”于如来处,发深信心,白言:“世尊!甚为希有,如来、应、正等觉,善说女人、丈夫之过。我当受持,归佛、归法、归苾刍众,今后弃舍淫欲刀杖等过,慜念饶益一切众生。”

说此语时,会中日子王,及诸苾刍、菩萨摩诃萨、天、龙、药叉、阿素啰、孽路茶、健闼婆、莫呼落迦、人非人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猜你喜欢
  灵隐寺募化重建罗汉堂启·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四·佚名
  等行品第十四·佚名
  卷二百六十六·佚名
  卷第一之上·大慧宗杲
  杂阿含经卷第九·佚名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佚名
  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佚名
  新中国建设与新佛教·太虚
  示念佛方法·印光
  佛说无言童子经卷下·佚名
  卷第十五(声闻无学第三僧部第四)·宝唱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四·澄观
  华严一乘十玄门·杜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刘翰·唐圭璋

      翰字武子,长沙人。吴琚之客。有小山集一卷。   桂殿秋   寿于湖先生   青帝子,碧莲宫,不驾云车骑白龙。瑶池路远羽衣湿,玉佩泠泠明月中。   又   同上   双玉节,到神京。碧杯仙露冷如冰。一声金磬千花发,洞

  • 卷一百九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方壶存稿【二】汪 莘玉堂中赓任宫讲希夷惠诗韵宫讲先生句子香晦庵衣鉢有余芳松篁性本参天直杨栁情仍庇地长自恨此身真逆旅不知何日更传觞山人初自

  • 卷二十八·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二十八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黄庭坚山谷诗钞上黄庭坚字鲁直分寜人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胜自号山谷老人天下因称山谷以配东坡过涪又号涪翁第进士历知太和哲宗召为校书郎神宗实録检讨官起居舍人除

  • 卷八百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三十三贯休寿春节进【一本注武成元年作】圣运关天纪龙飞古帝基振揺三蜀地耸发万年枝出震同中古承乾动四夷恩颁新命广泪向旧朝垂大宝归玄谶殊祥出远池【时有黄龙见於嘉州之野】法天深罔测

  • 叶梦得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梦得(1077-1148)字少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授丹徒尉。崇宁初授婺州教授,召为议礼武选编修官,累迁翰林学士。建炎二年(1128)除户部尚书,三年迁尚书左丞。绍兴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

  • ●卷五十四·徐梦莘

      靖康中帙二十九。   起靖康元年九月五日戊辰,尽十三日丙子。   五日戊辰吴敏落观文殿学士宫祠。   臣寮上言臣闻国之威柄惟赏与罚赏罚者是非之所以分而政事之所以立也。。若为善者不赏有罪者不罚则是非倒置

  • 第三○九申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一二一○二--四七·佚名

    新竹县申明上列各款原由,并详送清折于台湾布政使五品衔、台湾府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开折详送事。本年十月二十五日,蒙宪台批卑县详:新竹县学训导移领香灯、俸斋等款,又原编彰化县之火炬等款

  • 一○○○ 谕内阁所有现办满汉臣工表传等着总裁等董饬纂办·佚名

    一○○○ 谕内阁所有现办满汉臣工表传等着总裁等董饬纂办乾隆四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乾隆四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内阁奉上谕:国史之修,所以彰善瘅恶,信今传后。我国家凝承景贶,垂裕万年,前曾降旨将开国以来王公大臣及在朝满汉

  • 民国元年(1912)九月廿五日至十二月廿八日·胡适

    (在康乃耳大学文学院)元年九月廿五日(星三)晨起入校,办注册事。下午有印度人setna君来访。此君自孟买来,与前记之盘地亚君同乡也。夜往戏园观南君夫妇(southernandmarlowe)演萧氏名剧hamlet。南君串hamlet,其妻马女士串ophelia

  •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钱穆

    中国传统之士,其对前有崇奉,其对后有创新,二者可以相和合。孔子为中国两千五百年来学人所共奉,尊之曰:"至圣先师"。但孔子亦有所崇奉,故曰:"甚矣,吾衰也,我久矣不复梦见周公。"而此下儒学传统中,虽永尊孔子,亦非无创新。性与天道

  • 第二章 24·辜鸿铭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辜讲孔子说:“如果没有真正的情感或敬意而去拜神,是盲目崇拜;知道什么是正确但却没有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做事,表明缺乏勇气。”(从文学的角度,即“奴性”。懦弱是老实人的悲惨命

  • 十九、平常是道·慧开

      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   泉云:“平常心是道。”   州云:“还可趣向否?”   泉云:“拟向即乖。”   州云:“不拟争知是道?”   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

  • 阿弥陀经义述·慧净

    慧净述阿弥陀经(此云无量寿后秦罗什师元译小无量寿元求那跋陀法师重译)。窃以。法身无像像。因有像之机。净土无方。方因有方之感。虽复至理凝寂道绝名言。大悲善巧随□□□□□□□□□□□□□□□□三转醍醐尘沙出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七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七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七法品第八之二 七非妙法者云何为七。答一不信。二无惭。三无愧。四懈怠。五失念。六不定。七恶慧。云何不信。答诸不信不信性。不现前信性。不

  • 显扬圣教论 第三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三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事品第一之三通达者。谓七种通达。广说如经。一字通达。谓于三十二字无分别故。所行相义如实觉了。先已于心增上法行善修治故。二字相通达。谓于师子之形诸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五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五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师绍兴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明州报恩光孝禅寺开堂。宣疏拈香祝圣罢。乃就座。天童和尚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云。第一

  • 八十一梦·张恨水

    长篇小说。张恨水著。 写于1939年。同年12月开始在《新民报》连载。1941年由南京新民报社初版。书名《八十一梦》,实则只有十四梦。而这十四梦之间,并没有内在的联系,所以名为长篇,实则是短篇的结集。小说运用“说梦”的

  • 雁门关存孝打虎·佚名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存孝打虎》。撰人姓名不详(一说为元人陈以仁撰)。末本。剧写唐末沙陀李克用应唐朝皇帝之命带兵去抵御黄巢,行至雁门关,梦见被飞虎所咬。周德威为其圆梦,说李克用将遇应梦将军。李克用行围射猎,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