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命观与人生观
──十七年十一月在德国福朗福特大学讲稿──
一 宇宙之身命观 二 死身命与活身 三 活身命之原理 四 活身命之究竟 五 身命之人生观 六 敌人生与仁人生 七 仁人生之原理 八 仁人生之究竟
一 宇宙之身命观
流行在各民族之佛学,虽有多种之派别,但从其最普通最根本之原理观之,对于一切存在之事物,殆无不公认是身命者。身者,各因众缘之多法组织;命者,前灭后生之一系联续。一系联续之趋势有穷,此穷而彼达,故见新旧代谢。多法组合之集团可散,彼散而此聚,故见离奇变化。统计一切事物曰宇宙,分析宇宙一切云事物。宇宙事物皆是一一身命,故无不在离奇变化之此彼聚散团体中,亦无不在新陈代谢之此穷彼达势限中。为证斯义,请征其实。
经长、广、厚、久之四度,以成为吾人之宇宙。一度之前有零点,四度之后有五度,以至无数度。有不知时间,而仅知长、广、厚者;有不知厚而仅知长、广者。在仅知长、广者之宇宙中,则吾人之零点亦成为其一度,故零点无自性,小而又小,其小无穷。在能知八度者之宇宙中,则吾人之宇宙,亦成为其零点;故宇宙无自性,大而又大,其大无穷。则小至于零点,亦合多法组成;而大至于宇宙,皆续一系联现。故知凡存在之形数,莫非身命,此可征之数理学者。由一恒星系以积至星海,由一原子量以析至电子,各无实有之自性,故无非多法之因缘组合;各无常定之自相,故无非一系之生灭联续;且皆可见其团体聚散,与势现穷达之现象。故知凡存在之物质,莫非身命,此可征之物理学者。近若吾人,远若恐龙,微若细胞,钜若大树,皆各因众缘之多法组合以成,及前灭后生之一系联续而现。由陈谢新代,可观其势之穷达;由离奇变化,可察其集团之聚散。故至于每一生物之为一身命,益显然彰著矣,此可征之生物学者。藉其自种子为因,与空、明、根、境等以为缘,更有其相应相合诸心所有法与之俱起,种灭现生,种生现谢,复经多刹那之现行生灭相似相续,如是等多法之集团与一系之趋势,乃为吾人所认识之一瞥视觉。一视觉然,一耳觉以至一意觉亦然。故知每一心行──格式派心理学每持此说──莫非是一身命,此可征之心理学者。一家属也,一教团也,一职社也,一学会也,一政党也,一民族也,一国群也,一人世也,无非是多数分子之组合,无不有一宗历史之联续。以此离彼续而呈彼此之奇变,此陈彼谢而成彼此之新代。故每一人群以及一动物群之伦理群事,莫非是一身命,此可征之社会学者。
此物理、生理、心理、伦理之四界,可以穷现实之所有而无遗矣。既然一一皆是身命,且非唯一之一身命,而为多一互涉相关之多身命,亦可征知之矣。犹未明虽同是身命而有高下之程度,及身命代谢变化之发动力何在耶?第群伦事业之身命,乃依生物中动物或人类之身命而成;而物理身命与心理身命,亦各唯充足身命之一分,未完备一切身命之蕴素。虽在生物中之植物,犹缺心识情意,故完备一切生物之蕴素者,始于动物,但其功能尚多蕴潜未显。故以言充足之身命,在地球之一切身命中则唯人,在统计一切身命之宇宙中则为佛。人者充足身命之萌芽,佛者充足身命之完成。由人到佛所经历之过程,犹有多级,斯可略知身命高下之程度矣。
蠢动含灵之类──动物──各有身命,皆为完备一切身命蕴素之身命。以各身命皆各含有一切潜能──一切种──之阿赖耶,依恒续之现行,有统持之功力,发能觉之心意,趋进善之转化。故动物之官体,与非动物之植矿,以至统计一切事物所谓宇宙,无不以各动物各有之能摄藏阿赖耶,及能创造之根识互涉相关,以为代谢变化之发动力。一恒星系有住、坏、空、成之代谢,则无数阿赖耶根识为发动力之共果也。一动物流有本、死、中、生之变化,则各自阿赖耶识为发动力之别果也。斯可略知一切身命代谢变化之发动力何在矣。
二 死身命与活身命
夫现实之一切,皆是身命,既经证知,则现实之身命以外,有非身命者以为现实身命所从出之处乎?现实之身命,更无以外之身命者,今此一切身命皆无始起之期!无始起故,亦无终尽,无始无终,常在活泼之代谢变化中。故凡是身命,皆永是活身命。
如曰:一切现实身命别有非身命者,以为其从出处,则其所别有之非身命者,即为绝异于征验可知之现实界;别是一非因缘组合及灭生联续之死体。此之死体,不论或唯一个,或有多个,或名曰神,或名曰物,或名曰心,要皆为固定之死体。从此非身命之死体,如何得成代谢变化之活身命,已为理论之所不通。纵令如一神论者,或原子论等之说,可由彼死体之一神,或多原子,造作出或结合成此现实界之一切活身命。然今此现实界之活身命,既有其创始之期,亦应有其终尽之日。未创始时固死体,已终尽时仍为死体,始于死体,终于死体,则今此现实界之活生命,虽在若干时中为活身命,原始要终固皆必为死体。且在若干时为活生命之期内,亦仍以彼死体为其实质,死体为其实质,而活生命但为幻相,如是一切身命终必为死体,故活生命但为暂时幻相,故虽其为活生命时亦变为死体,故凡身命皆永是死身命。
佛家大乘哲学,无论空宗、有宗,皆主张凡身命永是无始无终活身命者,故对于唯神论、唯物论、唯我论、唯心论等,主张一切活身命始终于死体,而以死体为实质之死身命说,皆在破除之例。小乘但破动物各自之实我执,及唯神等之邪因执,犹有普遍之事物实我执,故亦为大乘之所破。大乘于实我、实体之二执,尽皆破除。故佛家大乘哲学主张:现实身命,彻始彻终、彻边彻中、皆是活身命。
三 活身命之原理
无始有代谢变化之种种潜能──一切种、摄藏于各各无始恒转之阿赖耶识,且为所余一切无始现行而代谢变化之心识等法不断熏习,使之或增长、或减消、或新生、或永断、或显起、或隐伏、或优强、或劣弱,以此而有无数无数组合联续之各身命,互相且永远活泼泼新陈代谢离奇变化──无著系之大乘哲学作如是说。复次、此一切活泼之身命,皆因缘所成,生灭无住,故皆空无常之实体;所谓物身命、心身命、以至人身命、社会身命等,皆是依因缘组合、生灭联续之假相,立为假名以便称谓而已。即此假名空无实体,即彼空无立为假名,空假不二,假空一致,由非空非假即空即假之中立,以观一切现实活身命之真相,除此之外别无真相之可观察──龙树系之大乘哲学作如是说。总此大乘哲学之识现观与中观之二观,可以知活身命之原理矣。
四 活身命之究竟
一切身命,皆是究竟皆活而无死者,然今此现实界之一切身命,发现有二种死:一、粗显之心象物象,为组联之一生一生分段死。如动物身命之丧亡,及植矿身命之枯坏。其微隐之心法、色法;虽仍合续流行,而非人目所能见及。由是或云:动物身命一死永死,器物亦一坏永灭,成为断执。或云:动物别有一不变不灭之实我,主贯于生死死生之间;或别有不变不灭之一神或多质,主贯于成坏坏成间,成为常执。秉兹或断或常之二遍执,于各身命互相起诸扰害。二、隐显诸心象物象,恒联续之一层一层变易死:如矿质动类之演化,及凡圣地之转进,胜之者存,败之者亡,遂有优强善净等与劣弱恶染等相限碍,不能圆通遍达。因分段死不得自由,因变易死不得平等。然此不自由平等之二死,非一切活身命之真相,但因人等一切活身命,向来未遍知一切活生命之真相,误于一切身命或一切身命中之一分,执为普遍之实体,于是成为境界碍──所知障──之不平等之变易死。误于动物身命,或身命动物中一分,执为各自之实我,于是成为扰害事──烦恼障──之不自由分段死。为一切活身命之真相,而究竟唯活无死,则当以善行静虑,增生清净之智慧,周观深察以明证于一切活身命之真相。见其皆是因缘集成,生灭无住,性空假中,相唯识现,择灭向来误解是实我实体之二执,二执除故二障永断,二障断故二死永除,此之择灭曰大涅槃。由智择二执、二障、二死皆灭故,于是遂实现一切为自由、平等之活身命真相用,曰大菩提。得大涅槃及大菩提,尽未来际,为一切活身命,除妄死而成真活者,谓之佛陀。故佛陀为活身命之究竟,其究竟之身命,即是法身慧命。小乘以择灭烦恼障、分段死为涅槃,住于择所成灭,犹非究竟。其余学说宗教之窜扰二执、二障、二死间者,更非究竟可知。
五 身命之人生观
人者、一切身命中之一类身命,且为各身命类中之充分身命。人生者,人类在生存中能作所作之生活。人生观者,审量人生是何意义,及权衡人生有何价值之察观。故人者,一切身命之枢纽,数理、心理,得人进致于高度;论理、伦理,得人而发现其大用;物理、生理之身命,得人而进为多式多样之变化。纵肉欲而向旁争逐,可为杀人之魔鬼,以至于畜生;尊德而向上精进,可为超人之圣者,以至于成佛。人之一生,虽为多法组合一系联续之身命之短期表现,然得此短期表现之结果,溯其自发之因,既累积而无极,观其互藉之缘,亦展转而无际。从此短期表现所成行事,究其出生之本,固周流而不居,诘其引致之果,尤远及而不穷。然人生与一切身命,同为多法组合一系联续之事,同受趋势穷达之新陈代谢,与集团聚散之离奇变化所支配。各别活动则各有独特之功用,互相增上则互有资助之关系,虽无特定之因,亦无突有之果。各由决定于适当之因缘,乃成适当之果实 , 故亦不应对一切其余身命有所骄傲。
要之、人生者,备有可大可久之性能,然未为既大既久之事实,故当以仁心为致善之德根,以智行为达真之道器,乃能观察且明证一切身命之真相,成正遍之知觉,调洽且发挥一切身命之善力,得圆满之安乐。人必如此,乃不虚生;否则、不惟辜负人生,抑且将斫丧人生矣。
六 敌人生与仁人生
未观一切皆为身命与身命之真相,则不知人为何等之身命,及人生之正谊。于是、谬执其表现之人身生命、或人身命之一分为各自之实我,而环伺于自我之周围者,则皆视为自我之敌。其为自我所能征服者,则征服而役用之;其不能为自我所征服者,则恒处敌对之形势,而每以战争求胜负存亡之解决。其可为自我相助以共求私利、共御大敌者,则申盟誓,订契约,以协合为共遵从、共行动之团体。以协助为手段而有团体,以竞争为目的而常敌对,复以盟约难期必信,须藉无上权威以为强制行使之保任,于是认有全宇宙创造主宰之大神,形成全国民主权化身之元首。征之历史,自禽兽为敌之初人,至国族为敌之今人,殆犹为在环敌中以战争求生活之人生观所支配,而未能有其改善之道也。近世倡说优胜劣败、强存弱亡,以竞争为进化之母,弥增惨烈,此即前所谓辜负人生而且斫丧人生者。人生若此,不其大可哀乎!然察知一切皆身命与身命之真相,而可达人生为何等之身命,及人生之正谊,则敌斗之人生观,殊有大谬不然者。夫经一最暂时间之身命,皆前无始而后无终者也。占一最小空间之身命,亦皆外无边而内无中者也。虽各因之殊致,实众缘之遍通,故一切之身命,皆于活泼流行之互相关涉中,组合而生,联续而存,由趋势之穷达而代谢,由集团之聚散而变化。一切身命既然,而人类之充足身命,尤为积集一切身命之缘所成,更能为发生一切身命之缘者。众缘所成故无小我,能为众缘故有大仁。仁者、自他互通,一多相遍之和德也。人类于此和德中而生存代变,故人偶人则道并行而不相悖,人偶物则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惟见有声应气求之朋侣,而不见你争我杀之怨对,故曰:“仁者无敌”。是谓仁人生,亦为人生之正谊。而有时不免冲突斗争者,要非人生所应有之常德,不过、仁人生犹未臻健全,有时乃现此毗寒毗热、药病攻伐之态耳。
七 仁人生之原理
考人之得生也,凭一流之先业,引俱转之恒行,揽两亲之遗液,起三缘之结生,此其组合而乍生为人之无敌唯仁也。继而藏种之集起于识心根尘,母体之长养于骨肉脏脑,如是组合联续,乃有胚胎位之生存。继而离母胞以触环境,资母乳以受群育,如此组合联续,乃有婴孩位之生存。继而父兄、师友,宇宙文物以启其心知,天地动植、衣食住行以滋其体气,亲族、学校、社会、国家、以达其事行,如此组合联续乃有儿童位、青春位、壮成位之生存。至是屹然能立,始发生自我之意识,乃反为认执为多法组合一系联续之身命为自我,分割所余本来互资相助之一切为非我之物,横与之敌对而角斗,宁不悖哉!还众缘于众缘,则此身命本无自存之实我;观身命为身命,则此人生唯有遍通之真仁。居心不仁,则父子兄弟可以成异国;居心而仁,则天地人物皆可为同体。故不仁则遽生荆棘于坦途,众苦交逼;仁则化天戈为玉帛,安乐无忧。故仁者、人生之原理,人生者、仁德之象征;必仁而后有人生意义,必达仁之究竟,而后有人生不磨之价值。
八 仁人生之究竟
由一切之存在,本为一一之活身命,诸法无特定之实体,动物无各自之实我,故人生亦以缘起无碍为真相,天地与人并生,万物与人为一。人是天地万物并生为一者,故人非人而即天地万物,天地万物非天地万物而唯是人;如此互通相遍,故人生之真相本仁。然以人心向来未觉此真相,故于物执特定之实体,成诸限碍,于人执各自之实我,起诸扰害,遂违仁而成敌。今欲空人生之幻敌而达于真仁之究竟,当启发人心之净慧,破我执及法执,明证人生本仁而无敌之真相,智仁圆合乃即人而成佛。故佛者,即仁人之究竟。
由人以至佛之历程,第一、为研究佛陀之哲学,由了解而进为信行。第二、为实践行十善之人伦道德,以为定慧之基。第三、习超人之定慧,经三十贤位而趋于十圣。第四、直依圣贤明证之真仁广行,到达究竟之众善。第五、圆成佛智,达于仁人之究竟,遍十方界,尽未来际,唯利济人世与众生界为事。佛为适应印度思想,说小乘法,虽非究竟,然亦为先破人我执之一方便,故大乘亦用而不废。中国孔子及欧洲康德等之哲学,为具体而微之大乘哲学,且为践行人伦道德之十善者,故亦为由人至佛之初步。
佛学为说明一切事物真相之真理;凡是真理,皆为佛学之所容纳,故愿求真理者,皆来为互相之研究,勿为流行于各方、各族、各文语、各习俗之佛学派别所拘碍,亦勿为任何宗教学说之成见所囚缚。故予曾有世界佛学院之发起,希世界学者加之意焉。(见海潮音第九年第十二期)
猜你喜欢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九·佚名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三〈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欧阳竟无 卷二十六·佚名 第四 阎浮车相应·佚名 卷二十二·道世 佛藏经净法品第六·佚名 卷第八(译经苻秦姚秦)·费长房 四教义卷第十二·智顗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一卷·李通玄 卷四(惟净译)·佚名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九·佚名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三·圆仁 卷第一·白岩净符 卷十九·佚名 第六十五則 外道問世尊·胡兰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