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人生
──三十二年十一月在耒阳民众剧场讲──
我们翻遍全大藏经,没有发现佛说他自己是创造“宇宙万有”的真宰,也没有发现佛说他自己握有“赏善罚恶”的权威;相反的、佛视此类“神权思想”,直为众生心灵上底毒瘤,势非强有力的予以割治不可。当然,在佛书里面,也承认有天、有神;但若天、若神,等是“六道轮回”的苦恼众生,谁也没有如此的本领与威力!佛坦白地告诉我们:佛是从“众生本位”跳上去的,佛与众生的本质,根本就没一丝一毫的差异;只要我们众生有担当,肯奋发,谁也可以毫无遮拦地自由成佛,这实在是任何势力阻塞不了的!众生底命运,完全紧捏在众生自己底手头;佛只是从实践生活里澈底悟透了“宇宙真理”的一位圣哲,他只能启发我们,引导我们,使我们逐渐适应真理,大家和谐地创辟自由、幸福、安乐的世界。但“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假使我们自己不肯向上奋发,则佛对我们也没办法。因此、一般宗教,都有他自己虔诚崇奉的天神──用自己想像雕刻出来等于特殊阶级的天神;佛则要一切众生绝对信任自己,不要埋没自己的性灵!故我们对佛与天神,也绝对不能夹缠不清,糊乱的混成一气!而且、我们必需有了这点基本认识,才能避开习俗流弊,而将佛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上去。可惜,可惜许多诋毁和信仰佛教的人,对这点似乎都未有弄清,真是一大憾事!佛教,就是世尊根据自己证悟而施设的特殊教育,亦即佛学、佛法。但习俗偶闻谈到佛法,总嫌虚玄、高远、神秘莫测,是不切实用的,与己无分的。其实、这都同神佛夹杂不清一样的错误。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金刚经说:“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故从来高僧大德,几莫不有勖勉众生,要向应缘接物的日用生活上去觅佛法实益的。“死水不藏龙”;“佛常在众生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试想这是多么直捷了当的言句!独惜现成明珠,众生不知自从衣底翻取出来享用罢了。为证此意,愿更略拈一二佛理,以供诸君抉择:
一、佛说现实事物,都是“因”、“缘”会合而有的。如借用科学底语气来说,举凡自然、社会现象,都有它自己底来龙去脉,谁都逃不了因果则律,决定不能凭空跳出来,也决定不会突然声形俱渺,宣告失踪。不过、“因缘”、“因果”二词,涵义略别,就因果说:现实事物,皆可名果;至能构成每一现实事物底因素,则名之曰因。但任何事物底生起,都不是单一性的因素所能包办得了,故佛法又于繁复因素,详加分析,将能构成现实事物底主要成分,名之曰因;构成现实事物的协助成分,名之曰缘。举例言之;植物自种,望于自家所生起的植物,则应名因;他如土壤、水分、热力等,都能协助植物自种而使之长出欣欣向荣的植物来,故应名缘。又如已经实现的抗战胜利,是我们全民族团结、统一、奋斗、牺牲所获取的,此实为主要条件,故应名因;至如盟邦同情援助,以及日人自己因憎厌军阀黩武而起的反抗行动,虽亦或多或少有裨抗战,但我们绝对不能视为获取胜利的主要力量,而只能当作一种助缘,故应名缘。现在我们纵目所视,举手所指,小而尘芥,大而宇宙,几乎全盘都是因缘会合而有的。现实事物底出生、扩展、变化与消失,亦几乎莫不完全决定于它自身之因缘。在因缘背后,绝对没有什么冥冥中的主宰,能够妄用特殊权力加以操纵、干预。我们真要改变个人,或者群众底生活,也只有蓦直向它底根柢──因缘去做工夫。我们不能屈服神权,也不能委命自然;我们要信任自己的力量,识清因缘的条件,而去实际发挥自己底权能。这是虚玄、高远、神秘莫测的理论?还是从日常生活上能够触处省悟、随时应用的事实呢?这、诸位最好自己去下一个精确的断判!还有,我们说因说缘,或说为果,都是观察者从事物关系上创制出来的一个名词,我们决定不能机械地硬执某事为因,某事为缘,或硬执某物某物为果,因为现实事物生灭变化,靡不有待于其自身所需要的因缘,事事物物俱得名果。但正当为果的事物,既与余诸事物不能完全断绝关系:在时空上,于余事物,或多或少也能给与适当影响,故我们另从一角度观察,这正当为果的事物,于余事物同时亦可作因作缘。故我们要精微剖析,灵活运用,断不能将繁纷综错的事物关系,过于看呆。
二、佛说因缘和合之事物,当体就是“空”的。但世俗闻空,即硬执别有一空;世俗闻有,又硬执别有一有。不知曰空、曰有,皆是附丽事物上的形容词,而决非诠表事物的名词。因在活泼泼地现实事物上头,本自玲珑,具有空、有两面;而这空、有两面,实非离开事物而能存在。故前言“当体”二字,异常吃紧。明乎此,则言空、言有,实自相融相成,即尽十方诸佛神力,恐亦劈不开。拨空执有,固将为有压毙;拨有执空,亦将为空活埋。惟事物实有,众所共喻;贸然言空,不能不略加诠释:应知现实事物的彼此关系,本自异常紧密,而绝对割裂不了的,本自脉络贯通、普融普摄的。如我们自家情见作梗,不能顺应这实际真理好好地活下去,偏要兀自划出鸿沟,筑成壁垒,分人分我,争强争弱,简直闹得乌烟瘴气,糊涂一塌,就是连作梦也难得片刻宁静,还要在那儿胡天胡帝,歌哭无常。佛法说空,就是想将我们从这自掘的坟墓里面拖起来,庶能海阔天空,自由飞翔。试思因缘和合的现实事物,就时间上说:无常绵密变化,推陈出新,相似相续,刹那不住,我们实前前莫测其端,后后难竟其续,如何能容我们横截片段,强执某也实人,某也实我,某也实心,某也实物!就空间上说:现实事物,既彼此脉络贯通,相倚相伏,而绝对不能孤独地存在;内觅莫得其朕,外扪罔穷其际,如何又容我们剔出寸肤,强谓某实人也,某实我也,某实心也,某实物也!何况人、我、心、物诸名,纯出意想构画,实非事物本所具有,纵有巧运语文之士,亦有时自丧难于圆转自如,曲尽物态。循名求实,几类隔靴搔痒,试痒又如何搔得著啊!善达因缘生法,自性空寂,此实十方三世诸佛大解脱门;只要能问这不执药成病,死在言句底下,将见我辈历劫受用不尽。世俗偶闻佛说法空,辄哗然轩笑,妄以什么悲观、厌世的恶名,强压佛法头上;东行西向,直不知错到那里去了。
三、佛说现实事物,等是圆融无碍的。虽说我们为了观察、研究,或者实际上的应用,很可以运用我们的智慧,拿事物个别区划起来,而一一赋予特定的名称,但因缘和合的现实事物,毕竟呼吸相通、搏脉相贯的,毕竟是交相渗透,交相涵摄的;毕竟是不能因为我们主观底方便区划就顿时隔绝关系,断塞影响,而真能僵直的个别孤立起来的。前言因缘性空,是要我们填平鸿沟,撤除壁垒,不要将自己埋到自己掘发的坟墓内;现言圆融无碍,是要我们从一切众生上面,摸到自己的鼻头。在自己的一一毛孔,嗅著众生底气息,彻悟我与众生,原本是痛痒相关的,原本应当共存共荣的!法法绝待,法法平等清净,法法圆具无上功德。因之随拈一法,无不直具佛法底全体大用,这一点也没有神秘,只要我们自己当下直观领取罢了。现在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对于佛法,只能描画这样的粗疏轮廓。再谈人生:一般的讲,人、就是世界上底人;生、就是生命、生活,人生、就是每个人对于生活所应禀持的态度。但是许多人对于生活,多半是不能或者不肯运用自己底思想,将自己生活好好地审顾一下,便依之采取一种适宜的态度;因此、自己生活几乎全是因袭的,被动的,由于社会上风俗习惯与国家底政治、法律融凝铸成的模型印出来的。这,也无妨说是没有态度的。固然,只要一个肯用思想的人,对自己生活必有个趋向,能够自成一家学说以求取世人信仰的;对于人生态度,当然更会涂上鲜明的彩色。这,不是我们短时间内列举得出的。现在,我只能就影响我们现代生活最大的唯物论者来同佛法略加比较:唯物论者肯定人是高等动物,是由低级生物逐渐进化来的;生命,也只是透明的胶质溶液,也只是生殖细胞的演化,而且生物与非生物是有著极大区别的。人生活动,只是祖先遗传的重奏,只是环境刺激的机械反射。生存竞争,更是天演公例,更是自然界的惨酷事实。我们要维持这傀儡式的生活,也只有奋勇的混杀上去。基于这种生存竞争的观点,更疯狂的歌颂权力意志,而诬蔑道德只是弱者用以系缚强者一条缰勒,否定了人类优秀的理性,绞杀了人类的责任观念;所有将人类推堕到战争血泊里的法西斯主义者,我们很可以说是从这气氛里孕育出来的。他们用所谓“满足自然愿望”,掩饰自己底侵略的罪行;他们用“优异民族”的骗诳,煽动或鞭棰良善人民葬身炮火。这是我们目睹的事实。我们真想人类破除偏私,诚信相与,我们先就要扫荡这种危险思想,跳出这种危险思想。我敢说,佛法实在是人类的救星;最低限度,佛法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上借镜的。佛法说人,只是他过去五戒、十善所招感的一种业果,绝对不是固定的。只要他能站在真理立场,为众生的幸福精进奋发,那末,他就与众生底生命统一了,无妨高视阔步,跨入佛、菩萨底领域。假定硬要强生分别,不能从臭皮囊里透脱出来,将又凭他自己底善恶轻重,依然六道轮转,永无了期。即心见物,即物见心,也绝对没有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命、是一空洞的抽象名词,也是普遍潜在宇宙万有里面底闪灿灵光。假使法西斯主义者,造下了这滔天的罪恶,也是一死了事,这人间就太不公平。而且根据物竞天择的公例来讲,正是他当仁不让,不肯辜负他自己底天赋权力,用不著他自己良心上的负疚。而且、我们申张正义,奋力诛讨,似亦未免近于庸人自扰。我们肯甘心这样想吗?我们现在蹲著的大地,果真就是命定的血腥战场,永远没有涤荡的机会吗?否则、我说佛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上,最低都有一种参考价值。最后、我要结论到佛教与人生的关系:根据佛教第一点的因缘观,不但可以使人生从神权统治的黑暗世界解放出来,而且可以认定自己面前世界,法尔条理井然而不是乱杂无章的,才能安心生活,才能使奋斗得著一个趋向,才能不将“自然”二字看得太呆,而又使自己跌入木偶生活。根据佛教第二点的因缘性空观,人生才可以将自我灵活放大,庶几与物触处无碍,而真能昂首天外,大来大往。根据佛教第三点的圆融无碍观,将于现实事物关系更见紧密,事物价值,更见胜妙。腐朽神奇,弹指顿化,反视终日等量计较作茧自缚之生活,虽霄壤不足以喻其悬隔矣!记住吧!佛是从众生本位跳上去的,我们当下谁都具备有成佛的资格。(明真记)(见海刊二十卷九、十期)
猜你喜欢 語錄目次·铁壁慧机 卷第十七·佚名 卷第九·佚名 俱舍论记 第二十七卷·普光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五·佚名 卷第四十三(估客部)·宝唱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一(并序)·知礼 卷第三十一·霁仑超永 兀庵和尚语录卷上·兀庵普宁 回向文·佚名 随应相具章第三·佚名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四卷·慧远 卷第三十三·佚名 卷第二十九·道宣 祝印度佛教的复兴·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