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 阎浮车相应

第一 涅槃

尔时,尊者舍利弗住摩揭陀国之那罗迦村。

时,阎浮车普行沙门,来诣尊者舍利弗住处,与尊者舍利弗会释,交谈亲爱殷勤之话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阎浮车普行沙门,白尊者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所谓:‘涅槃、涅槃’者,友!何者为涅槃耶?”“友,凡贪欲之坏灭、瞋恚之坏灭、愚痴之坏灭,此称之谓涅槃。”

“然则,友!有实现此涅槃之道耶?有行道耶?”

“友!有实现此涅槃之道,有行道也。”

“然则,友!何为实现此涅槃之道耶?何为行道耶?”

“友!此八支圣道正是实现此涅槃之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友!此为实现行此涅槃之道。”

“友!实现此涅槃之道是善,行道是善。又足于精勤。”

第二 阿罗汉果

※三

“友!舍利弗!所谓:‘阿罗汉果、阿罗汉果’者,友!何者为阿罗汉果耶?”

“友!凡贪欲之坏灭、瞋恚之坏灭、愚痴之坏灭,此称谓阿罗汉果。”

“然则,友!有行道耶?有实现此阿罗汉果之道耶?”

“友!有行道、有实现此阿罗汉果实现之道。”

“然则,友!何者为行道耶?何者为实现此阿罗汉果之道耶?”

“友!此圣八支之道,正是实现此阿罗汉果之道。即正见、正思惟……正定是。友!此为行道,此为实现阿罗汉果之道。”

“友!此行道实现阿罗汉果之道为善。友!舍利弗!又足以精勤。”

第三 法语者

※三

“友!舍利弗!谁为世之法语者?谁为世之善行者?谁为世之善到者耶?”

“友!于凡世为说贪欲舍弃法,说瞋恚舍弃法,说愚痴舍弃法者,此等为世之法语者。

友!凡为实行舍弃贪欲,实行舍弃瞋恚,实行舍弃愚痴者,此等为世之善行者。

友!若诸人舍弃贪欲,断其根,如多罗树之无头,成为非生者,成未来不生之法。舍弃瞋恚……愚痴,断其根,如多罗树之无头,成为非生者,属未来不生之法,此等为世之善到者。”

“唯然,友!有行道,有此舍弃贪欲、瞋恚、愚痴舍弃之道耶?”

“友!有行道,有此舍弃贪欲、瞋恚、愚痴之道。”

“友!何者为行道?何者为舍弃此贪欲、瞋恚、愚痴之道耶?”

“友!此八支圣道正是舍弃此贪欲、瞋恚、愚痴之道。即:正见、正思惟……正定是。友!此为舍弃此贪欲、瞋恚、愚痴之道,此为行道也。”

“友!此舍弃贪欲、瞋恚、愚痴之道为善,行道为善。友舍利弗!又足以精勤。”

第四 何在

※三

“友!舍利弗!跟随沙门瞿昙修梵行有何之利耶?”

“友!为知悉于苦,跟随世尊修梵行。”

※三

“然则,友!有知悉此苦之道,有行道耶?”

“友!有知悉此苦之道,有行道。”

“友!何者为知悉此苦之道?何为行道耶?”

“友!此八支圣道正是知悉此苦之道,即:正见、正思惟……正定是。友!知悉此苦之道,此为行道。”

“友!知悉此苦之道为善,行道是善。友舍利弗!又足以精勤。”

第五 安息

※三

“友舍利弗!所谓:‘达于安息、达于安息’者,友!人须多久始达于安息耶?”

“友!比丘依如实知六种触处之生起、灭尽、甘味、患难、出要,友!比丘于此分,彼可达于安息。”

“然则,友!有实现此安息之道,有行道耶?”

“友!有实现此安息之道,有行道。”

“然则,友!何者为实现此安息道耶?何者为行道?”

“友!此八支圣道正是实现此安息之道,即:正见、正思惟……正定是。吾友!此为实现安息之道,此为行道。”

“友!实现安息之道为善,此行道是善。友!又足以精勤。”

第六 最上安息

※三

“友舍利弗!所谓:‘达于最上安息,达于最上安息’者,友!人须多久始可达于最上安息耶?”

“友!比丘如实知六种触处之生起、灭尽、甘味、患难、出离,无取着以解脱,友!彼于此分达于最上安息。”

四~六

“友!有此最上安息之道耶?为有此行道?”

……

第七 受

※三

“友舍利弗!所谓:‘受、受’者,友!何者为受耶?”

“友!此等三者是受。即: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是。友!此等为受。”

“然则友!有此等知悉诸受之道耶?有行道耶?”

……

第八 漏

※三

“友舍利弗!所谓:‘漏、漏’者,友!何者为漏耶?”

“友!此等三者是漏。为欲漏、有漏、无明漏是。友!此等三者,是漏。”

“友!有此等舍弃诸漏之道耶?有行道耶?”

……

第九 无明

※三

“友舍利弗!所谓:‘无明、无明’者,友!何者为无明耶?”

“友!凡对苦之无知,苦生起之无知,苦灭尽之无知,达苦灭尽道之无知,友!此称谓无明也”

“友!然则,有此舍弃无明之道耶?有行道耶?”

……

第十 爱

※三

“友舍利弗!所谓:‘爱、爱’者,友!何者为爱耶?”

“友!此等三者是爱。则欲爱、有爱、非有爱是。友!此等三种为爱。”

“友!然则,有此等舍弃诸爱之道耶?有行道耶?”

……

第十一 瀑流

※三

“友舍利弗!所谓:‘瀑流、瀑流’者,友!何者为瀑流耶?”

“友!此等四者为瀑流。则欲瀑流、有瀑流、见瀑流、无明瀑流。友!此等为四种瀑流。”

“友!有此等舍弃四种暴流之道耶?有行道耶?”

……

第十二 取

※三

“友舍利弗!所谓:‘取、取’者,友!何者为取耶?”

“友!此等四者是取,即: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是。友!此等者为四种取。”

“友!有舍弃此等四取之道耶?有行道耶?”

……

第十三 有

※三

“友舍利弗!所谓:‘有、有’者,友!何者为有耶?”

“友!此等三者是有。则:欲有、色有、无色有是。友!此等三者为有。”

“友!然则,有知悉此等之道耶?有行道耶?”

……

第十四 苦

※三

“友舍利弗!所谓:‘苦、苦’者,友!何者为苦耶?”

“友!此等三者是苦。是为苦苦性、行苦性、坏苦性。友!此等三者是苦。”

“友!然则,有此等知悉苦之道耶?有行道耶?”

……

第十五 己身

※三

“友舍利弗!所谓:‘己身、己身’者,友!何者为己身耶?”

“友!此等之五取蕴,世尊称之为己身。即: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友!此等五取蕴,世尊称之为己身。”

“友!然则,有知悉此己身之道耶?有行道耶?”

“友!有知悉此己身之道,有行道。”

“友!然则,何者为知悉此己身之道耶?行道耶?”

“友!此八支圣道,始为知悉此己身之道,正是行道。即:正见、正思惟……正定是。友!此是知悉己身之道,此是行道。”

“友!此知悉己身之道为善,此行道为善,友舍利弗!又足以精勤。”

第十六 难为

※三

“友舍利弗!于此教以何为难为耶?”

“友!于此教以出家为难为。”

“友!然则,于出家者,以何事为难为耶?”

“友!于出家者以爱乐为难为。”

“友舍利弗!然则爱乐者以何事为难为耶?”

“友!爱乐者,以法随法之履修为难为。”

“友!法随法履修之比丘,久而可成为阿罗汉耶?”

“友!不久当成阿罗汉。”

阎浮车相应(终)

其摄颂曰:

 涅槃阿罗汉

 法语者何在

 安息最安息

 受漏及无明

 爱瀑流并取

 有苦及己身

 于此教难为

猜你喜欢
  俱存品第一 俱存论·佚名
  道行经清净品第六·佚名
  卷八·野竹福慧
  卷第九·宋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八·澄观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印送序·太虚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佚名
  一贯别传小引·吹万广真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三·佚名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二·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卷·佚名
  卷第一·志磐
  光赞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一百七十七·佚名
  普曜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别丢掉·林徽因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轻轻现在流水似的,满天的星,梦似的挂起,有那回音!山谷中留着在黑夜,在松林,在幽冷的山泉底,只使人不见,你问黑夜要回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隔山灯火,一样是月明,二十一年夏

  • 续集巻三·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续集卷三    宋 黄升 撰宋词张功甫名镃号约斋居士西秦人杨诚斋极称其诗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畱飮书赠】看了梅花去要东风攀翻看雪与君同赋海内从来天际逺一笑平窥万古待剪尽烛花红吐久矣

  • 卷八·郭则沄

    圣祖勘定噶尔丹,其侄策旺阿拉布坦遁走西域,收合余众,遂据回地,别成部落,为准噶尔。阁峰尚书夙侍世宗潜邸,雍正初,擢少司马,世宗与论准噶尔事多合,即奉命往谕顺逆,以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副之。阿后官协揆,谧文勤

  • 卷三百二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二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华谷集严粲字坦叔一字明卿邵武人羽之族弟也登进士授清湘令尝着诗缉与朱晦庵诗传相表里玉溪雪夜雪霁天夜白月上江空明饮散客就船万籁沈三更谁家竹篱

  • 志第二十 释老十·魏收

    大人有作,司牧生民,结绳以往,书契所绝,故靡得而知焉。自羲轩已还,至于三代,其神言秘策,蕴图纬之文,范世率民,垂坟典之迹。秦肆其毒,灭于灰烬;汉采遗籍,复若丘山。司马迁区别异同,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之义。刘歆着《七

  •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显祖文宣帝纪·李延寿

    显祖文宣皇帝名洋,字子进,是神武帝的二儿子,文襄帝同母弟弟。武明太后刚怀宣帝时,每夜有红光照亮内室,太后私下十分奇怪。当宣帝出生时,把他称为侯尼于。鲜卑话就是有福相的人。因为他在晋阳出生,所以有一个名字叫晋阳乐。当

  • 孙思邈传·刘昫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课文。少年时代,就很会谈论老子、庄子以及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个神童。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在我这小小州衙难得

  • 卷一百二十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一 朱批赵坤奏摺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一日贵州提督【臣】赵坤谨 奏为保奏人员以资臂指事窃查【臣】标前营以及毕赤营平越营安南营四游

  • 卷一百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一乐考【臣】等谨按马氏乐考序以为声音之道与政通故审乐以知政其兴衰治乱固未必由乐是则然矣乃谓议乐必如师旷州鸩有自得之妙无法可传後之君子

  • 纲鉴易知录卷八二·吴楚材

    南宋纪高宗皇帝纲 癸酉,二十三年,春三月,金迁都于燕。目 金主自上京至燕京,初备法驾,下诏改元。以燕,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燕京为中都大兴府,汴京为南京,削上京之名止称会宁府。又改中京大定府为北京,而东京辽阳府、西京

  • 十年·佚名

    己酉春正月1月1日○乙未朔,右承旨李程以該房當進武科殿試所啓曰:「昨因臺啓,已罷文科榜,今日武科設場,何以爲之乎?」上令兵曹,考例稟處。兵曹啓:「以曾在丙寅年別試文科,因臺啓罷榜之後,特設庭試武科,則以別試所取之人爲對擧。今

  • 卷一·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传卷一呉江朱鹤龄撰虞书尧典按典谟五篇皆以曰若稽古发端盖出于一人之手恐难独分尧典为虞史所作尧典篇末言举舜事伏生本又以舜典合为一篇宜后人称虞书也唐虞夏虽曰异代实相去不逺而典谟载尧舜禹臯陶

  • 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印光

    古德教人,只为人说用功法,谁将自己所见境界搬出来示人?远公大师为莲宗初祖,至临终时见佛,方与门人言,我已三睹圣相,今得再见,吾其往生矣。若论远公身份,高于胡女士何止天渊之隔。岂惟三睹圣相,别无一点好境界乎?然若到心空境寂时

  • 卷第三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四之七别解脱律仪从何而得。复从何而得余二律仪。颂曰。从一切二现  得欲界律仪从根本恒时  得静虑无漏论曰。欲界律仪谓别解脱。此从一切根本

  • 科学革命的结构·库恩

    库恩研究科学史的代表作。1962年出版,先后被译成德文、波兰文、意大利文、日文、俄文等多种文字出版。全书除了序言共有13章,以纲领形成、表述作者的观点。在书中库恩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他自己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他科

  • 阿速达经·佚名

    闻如是,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皆听我所言致难。父母生子养育哺乳。长大欲令见日月光。父母以天下万物示子。欲令知善恶。诸比丘,如是子以一肩负父。复以一肩负母。至寿竟乃止。复以天珍宝明月珠玉璧琉璃珊瑚。自生禽兽白珠

  • 道宣律师感通录·道宣

    亦称《律相感通传》。佛教感应集。唐道宣撰。一卷(或十卷)。据《法苑珠林》称:唐乾封二年(667)仲春,道宣“逐静修道,遂感冥应”,于是“既承灵属,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书分两部分:(1)“初问佛事”,涉及神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