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从无我唯心的宇宙观到平等自由的人生观

──十九年新春在泉州民众欢迎会讲──

讲到佛学,它的范围非常大,所谓三藏、十二部,不知从那里讲起。我们就把今天委员会──民众欢迎委员会──所发的宣言里的“无我”、“唯心”来谈谈吧。怎样叫无我  一般人所认为我的,就是各个人的自身,假使这个我没有了,那不是连各个人的身体都没有吗?故佛学所提出无我的问题,同一般人的常识是相反的。佛学所讲的无我,是很深、很有意义,合于科学而且是事实的。根据佛学或科学的无我,来推究一般人所认为自我的,到底是指什么东西呢,这样一推究,一般人常识所认为自我的就动摇了。例如我们去问他──一般的人──以什么为自我?他就用指指自己的鼻子,意思就是认这个身体为自我,鼻子是作全身的代表罢了。执定这身体为自我的,依科学和佛学的实验观察来解剖一下,如次:

依科学的生理学来讲:这一般人所认为自我的身体,不过是脏腑、肝、肺、骨骼、筋肉、呼吸、血液………各机关所构成功的集合体。这许多集合的机关,也是由无数的一个一个细胞组合的各一部分的小集团。把这个整个的身体来观察,乃是一个很大的、很复杂的小集团所构成大团体罢了。这个团体不是固定的,它的本身时时刻刻地把这团体以外的东西吸收进来,溶化成为团体里头的成分;同时在这团体里头的成分,被排泄出去变成非自身团体的东西了。依物理化学来讲:各个人的身体,乃是由十四种原素所组成的,无论什么人的身体,没有单元变成的。依佛学来讲:是地、水、火、风四大所假合的。而平常人执定自我的身,依化学及佛学的四大眼光来观察,无非是各种原素集成,没有固定自体的东西。

再为稍详细的说:如我们身体上所发生的呼吸,这口气未呼出去的时候,是自身里头的东西;一呼出去的时候,变成自身以外的东西了。假使认呼吸为自我,那末这个自我就忽焉在内,忽焉在外了──。而且一呼一吸,前后相续,没有一口呼吸的气是相同的;那末、不是更为无数的我吗?再说生理机关所组成的血液细胞,本来生长在身体以外的一切营养料,被我吃进之后,经了胃肠化学的作用,不适宜的渣滓,排泄出去,适宜的变成为自己的血液细胞了。成了细胞以后,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依生理学上的说明:经过六七日,全身的细胞已统统改换过。假使认全身的细胞为自我,前一刹那为自我时,次一刹那就被排泄出去成为非我了。平常不承认为自我的营养料,一经吸收变成血液的时候,又成为自我了。这样、自我的忽成为非我,非我的忽成为自我,在这些我与非我之间,实不能指定那一种为自我。

依化学原理来讲:人体是十四种原素所组成的,但觉得太专门了,还是应用佛学所讲的地、水、火、风来说。怎样叫地?凡是全身的固体,如毛、发、爪、齿、骨骼等。水呢?凡是周流全身的液体,如汗、血、涕、泪、唾、便等。怎样叫火呢?即是全身的体温热度等。风呢?就是屈、伸、出、入的运动、呼吸等是。倘是固执地为自我,则墙壁瓦砾等凡是固体的东西都为自我了,那自我是不局于渺小的一身了;倘执水为自我,那末洛阳江的水,和洛阳江以外的海洋的液体都为自我了;执风、执火为自我时,除身以外的吹动的风和温热的火,也都为自我了。其实、一般的人是不承认这些为自我的。这真觉得奇怪!因为、身上的地等,与身外的地等,本没有什么区别的,在这没区别中,却强生自我与非我的分别固执!试将我们全身的固体的地还与地大;液体的水还与水大;呼吸的风还与风大;温热的火还与火大;这个自我究竟在那儿呢?所以、一般人认为自我的,不过是常识上的根本谬误。一经科学与最浅近的佛学推究,便不成立了。

进一步来讲:曾经过一番推论的哲学知识上所认为自我的,这自我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或叫灵魂。但我们也可审问他:你所认为棈神的自我,所指的是什么东西?假定他这样的说:倘使没有精神的我,谁来感觉苦痛和快乐啊?这样、我们来考察他所谓苦痛快乐的感觉,不过是心理的现象,没有苦乐后面特有的自我;所以苦乐的感觉,就是苦乐的感觉。但有些人说:能知道这苦乐感觉的为自我,我们不妨也作再进一层的考察:这能知道苦或乐的,乃是知识,知识亦是心理的一部分作用,知识后面没有什么自我的存在。又有些人说:自我是能行善行恶的行为,人生的行为既有善有恶,故必有一个自我。其实、行善行恶的行为是有的,而在行为的后面,主持行为的自我是没有的。所以哲学上所指的精神、自我、或灵魂等,都是没有的。以佛学来分析,就是五蕴中的受、想、行、识;在科学的心理学上来解,唯有心理现象的感觉、感情,以及知识的判断,意志的作用等等而已。

照上面的推论,一般人所认为的自我,和哲学知识论上所认为的自我,在佛学的眼光来观察,不过是地等四大色法的变动,与受、想、行、识心法的作用。用科学的方法去实验,不过是物理、生理、心理三种的现象。无论依佛学或科学的说法,这些物质的或精神的东西,在时间上讲:时时刻刻地新的生起、旧的灭去,转眼间全身全宇宙都重新变换过了。换句话讲:没有一个东西能占两个刹那以上的;不过这新旧变换前后相续罢了。在空间上讲:这个单位的个体和其他的单位个体,时时刻刻地发生吸力和抗力的作用,由吸力的作用,故和其他的个体聚合拢来组织成为一个团体;同时因抗力的作用,又把其他的团体,或被其他的集团分散开来。这一聚一散的前灭后生,就是五蕴诸法离合的变化作用而已。所以、彼此此彼,事实上是互相通变的,所谓“天地一体,万物同根”。平常人没有这觉悟的能力,误认自己几十年的相续,以为是个固定的自我,那里知道这几十年相续,不过同长片的电影很迅速的纵逝与前后相持的连续,不知者以为是完整一个的活动!我们的人生,在这个大宇宙的幕上,不过呈其五蕴生灭幻影的连续,或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现象聚散变换而已,自我到底躲在那里呢?

怎样叫唯心  五蕴生灭幻影连续的人生,物理、生理、心理现象聚散变换的人生,究竟能使之连续,能使之聚散变换,这伟大的权力,操在什么高能的手中呢?这里要注意!这伟大的权力,是不离开生物以外的什么神或超越的东西;乃就是我们心理作用的活动力,是感觉、感情、意志、知识的集团所发生的活动力,能够把生灭的东西连续起来,聚合的使之分散,分散的使之聚合。宇宙万有的成坏变换动力的来源,都是依著心理作用为中心点,为出发点,为归宿点,这就叫作一切法唯心。有些人一听到心的名辞,就联想到我,以为心就是我的别名。其实是不然的,所以说之为心者,是指苦乐的受用,爱憎的感情,善恶的意志....这些集合起来共同出发的力量而言。不但各个人的自心的集团的力量不能分开,就彼人与此人之心理作用的力量,也不能绝对的分开。所谓“一人向隅,举坐为之不欢”;可见人与人之间心的作用,原是相通相应。再引用一句古话来讲: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没有空间把它隔住,就是这一刹那心起来,其来源很久,其影响于将来也是很长。故我们一起心动念之间,没空间、没时间地普遍的影响到宇宙大集团的全体,各个的单位的一切。换言之,其他各个人们或生物的心理力量,也同我们一样的伟大。故这大宇宙间的一切生物,一刹那一刹那的心,虽各各的尽管不同,而却各各都互有相感相应的,没有滞呆固定的,故可以叫之为无我的唯心,或唯心的无我。

从无我而唯心的理说来,对于唯心的问题,还要特别提出来讲一下:例如上面所讲的无我,是事实只有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现象存在;而唯心,似乎只有讲到心的现象。在这、是有两重的理由:其一、现象就彼此生灭的变化,其变化上虽有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现象不同,其变化的原动力都从心理的活动出发的,故物理、生理的活动,是跟著心理的活动而活动。其二、现在我们在学问知识上所认为一切事实现象的存在,皆是存在知识中的。知识、不是刚才说过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吗?故物理、生理的存在,也都存在在心理上。由上面的两种理由,故谈唯心,并不否认物理与生理,不过物理、生理都是心理的而已。

上讲无我唯心的原理,即是一种无我唯心的宇宙观,拿这种宇宙观的原理应用到人生实际的行为,有什么意义与价值呢?根据无我原理,应用到人生,就见到人生是最平等了。因为、一方固知道无我,同时、又于各各假定的自身与自心,都彼此相通相应,互相变化、聚合、离散、生灭相续的,由此故能成立为平等的人生观。社会所以有不平等的发生,就限定一个自我范围,除自我外的为非我,于是将自我抬高,把非我的压伏下去,就形成了个人、家庭、国家、社会、种族等的不平等。与自我直接或间接的有利益的,把它抬高;非自我或与我有违损的,一起压伏下去,由此产生种种争斗。倘使全世界的人们,都能了达人生无我的原理,这抬高和压伏的恶剧,就不会在人类的舞台开演了。这是从无我的宇宙观到平等的人生观。

再拿唯心的宇宙观应用到人生观是怎样呢?平常人以为所要作的事和创造事业的力量,都操在神或天的手中;于是人就要听人以外的东西所指挥,人就失其自由的能力。不但神和天是这样,就是这能力是存在于一切机械的物质东西里面,那末、这变成的大宇宙,亦不过是一部大机械而已;而所谓人者,是这一大机械里一个渺小机械的一份子耳!如自鸣钟的一个小轮齿耳!这听命于万能的神、或机械的物,都是知识上的谬误。科学虽能打破第一种的谬误,而它的谬误点,正是陷于第二者而不能自拔。依佛学的研究,物理、生理的现象,是不离心理作用的活动,人们所要作的事业和创造力,是各人的自由,不但不听命于神,而且不听命于机械的物质。再进一步,这机械物质宇宙的万有,运用人们心理的力量,去认识它的真面目;同时、依自然活动力的法则,去改善人生,改进宇宙,使我人所处的国家、社会乃至全世界、全宇宙,把不良的旧习惯一一的将它消灭了,良善的、美好的新习惯,尽量的发达,直至于究竟圆备无缺陷新人生、新宇宙为止境。这是依唯心的宇宙观的原理构成功为自由的人生观。

近代世界文明的进步,同这人类所大呼、所希望的自由的、平等的人生,成为现代世界的大运动。但大都对于根据宇宙观而来的人生观出发点的原理,没有看得清楚,所以、还没多大的效果。佛学的自由、平等的人生观,是从无我、唯心的宇宙观来。其出发的动力,就是各人的心理为中心点,这样去作自由、平等的运动,才有把握,不会落空。全世界的人们都能依著无我、唯心的宇宙自然的法则去活动,平等、自由的人生目的就会实现了。

今天所贡献给诸君的,是与人生有密切关系的,不是高谈与实际人生漠不相关的闲话。(芝峰记)(见海刊十一卷四期)

  


猜你喜欢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六(别录之六)·智升
  卷第四十一·佚名
  人天宝鉴·佚名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太虚
  归戒要集卷下·弘赞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三·宗喀巴
  缘起经一卷·玄奘
  缁门警训卷第四·如卺
  犀角经之义释·佚名
  众经目录卷第三·彦琮
  欧洲佛教大会的论诤·太虚
  第十四章 大寺及支提山之受纳·佚名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一·海明
  大乘宗地图释后序·太虚
  卷之三十二·别庵性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四·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四十四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四十三首【庚辰九月离亷州历藤梧广韶是冬在韶州度岁明年辛巳正月度岭作】 慎按年谱谓先生于庚辰岁除度岭然考之全集有九成台铭及南华长老题名乃建中靖国

  • ○序一·王廷绍

    京华为四方辐辏之区,凡玩意适观者,皆於是乎聚,曲部其一也,妙选优童,延老技师为之教授,一曲中之声情度态,口传手画,必极妍尽丽而後出而夸客,故凡乘坚策肥而至者,呼名按节,俾解缠头,红氍匝地,灯回歌扇之光,采袖迎人,声送明眸之睐,朱缨白

  • 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欧阳修

    河东道,盖古冀州之域,汉河东、太原、上党、西河、雁门、代郡及钜鹿、常山、赵国、广平国之地。河中、绛、晋、慈、隰、石、太原、汾、忻、潞、泽、沁、辽为实沈分,代、云、朔、蔚、武、新、岚、宪为大梁分。为府二,州十九

  • 卷五十 漢紀四十二·司马光

      起柔兆執徐(丙辰,盡閼逢困敦(甲子),凡九年。   孝安皇帝元初三年(丙辰、一一六年)   春,正月,蒼梧、鬱林、合浦蠻夷反;二月,遣侍御史任逴督州郡兵討之。   郡國十地震。   三月,辛亥,日有食之。   夏,四月,京師旱。  

  • 卷六十四·毕沅

      ◎宋纪六十四 ∷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治平三年辽咸雍二年。丙午,一零六六年   春,正月,丁巳,辽主如鸭子河。   壬申,以翰林学士、知制诰范镇为翰

  • 第三十八回 召外臣庾亮激变 入内廷苏峻纵凶·蔡东藩

      却说刘遐应詹,相继去世,晋廷特派车骑将军郗鉴,出领徐州刺史,前将军温峤,出领江州刺史,再命征虏将军郭默,为北中郎将,监督淮南诸军事。刘遐妹夫田防,及部将史迭卞咸李龙等,不愿他属,竟拥遐子肇接任,反抗朝命。遐妻邵氏,谕止不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乾隆

      周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忠贞录原序·李维樾

    忠贞录者何李君维樾林君増志褎其乡先逹卓忠贞公所为诗若文而辑之并褎其后之悼忠贞诗若文而并辑之而以黄陈两先生事附载焉辑公诗若文昭文献也重忠贞也辑悼公诗若文志公义也笃景行也附黄以死难则忠彷扵批鳞附陈以陈情则

  • 刘磡传·房玄龄

    刘萛字子真,平原高唐人,是汉代济北惠王刘寿的后代,父亲刘广,是斥丘县令。刘萛少年贫苦,卖牛衣为生。然而勤奋好学,编牛衣时,手里拿着草绳,边编边诵书,故能博通古今。为人清身洁己,行为无瑕疵可指。郡里举为孝廉,州里举为秀才,都未

  • 卷二百九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九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近习宋仁宗皇佑元年知制诰胡宿上奏曰臣闻昔者葛怀敏先任入内内侍省副都知管干皇城司公事宿卫不谨致逆徙窃变震惊宫闱

  • 魏纪八 邵陵厉公下嘉平五年(癸酉、253)·司马光

    魏纪八 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癸酉,公元253年) [1]春,正月,朔,蜀大将军费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循在坐;欢饮沈醉,循起刺,杀之。资性泛爱,不疑于人。越太守张嶷,尝以书戒之曰:“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咸见害于刺客。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待信新

  • 卷一·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一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易周易正义序孔頴逹奉撰定【定当衍字颖毛本误从示后同不出】周易正义卷第一【七字衍】第一论易之三名乾坤其易之蕴邪【蕴经文作緼】上下无常【无当从经文作无后并

  • 庄公·庄公二十六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六年春,公伐戎。夏,公至自伐戎。曹杀其大夫。秋,公会宋人、齐人,伐徐。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传】二十六年春,晋士蒍为大司空。夏,士蒍城绛,以深其宫。秋,虢人侵晋。冬,虢人又侵晋。 译文 二十六年春季,晋国

  • 卷第四·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卷第四 婺州宝林禅寺语录 嗣法门人 (守诠) 等编 师受请。僧问。三圣道。我逢人则出。出则不为人。意旨如何。师云。斩钉截铁。进云。兴化道。我逢人则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师云。随邪逐恶。进

  • 金陵物产风土志·陈作霖

    清末陈作霖撰。一卷。凡《植物品考》、《动物品考》、《矿物品考》、《食物品考》、《用物品考》五篇。记叙金陵(今南京)农业、畜牧业、食品业、印刷业、纺织业等历史与生产情况。为金陵地方志一种,与《金陵通纪》、

  • 芥隐笔记·龚颐正

    一卷。南宋龚颐正撰。龚颐正字养正,本名惇颐,因避光宗讳改。和州历阳 (今安徽和县) 人,一说处州遂昌 (今属浙江) 人。龚颐正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曾著 《元祐党籍列传谱述》 淳熙中,为史院编辑《四朝国史》,后授和州文学。韩

  • 上阳子金丹大要图·陈致虚

    上阳子金丹大要图,元朝道士陈致虚撰。原为《金丹大要》之附篇,《正统道藏》单出为一卷,收入太玄部。本篇以图像指示内丹之要。书中有太极图、太极分判图、先天太极图、后天太极图、金丹九还图、金丹七返图、金丹五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