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初分说经卷下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优楼频螺耆年迦叶。与五百眷属。还诣佛所。到已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顶礼。而白佛言。世尊。我今归佛出家奉持戒律。愿佛摄受。佛言善来。汝今于我法中。修持梵行。时彼迦叶。须发自落。袈裟被身。执持应器。成苾刍相。

  尔时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即以其发。奉上世尊。作如是言。世尊。此我之发。用拭佛足。愿佛慈悲。受我所献。如是迦叶。既出家已。彼诸眷属。亦各出家。复次迦叶即时取彼先事火具。所谓净草虎皮牛皮果树皮三杖净水瓶珂哩哥洁净器等。而悉弃掷泥连河中。

  尔时那提迦叶。在于彼河下流之侧。与三百眷属俱。见所弃掷事火之具流至彼已。乃作是念。我兄优楼频螺耆年迦叶。岂非为彼人或非人所恼害邪。若不然者。何故弃掷所用之物。作是念已。即与眷属。往诣其所。到已乃见兄及五百眷属。俱在佛边。而为苾刍。修持梵行。即作是言。我兄优楼频螺。此摩伽陀国王及人民。尊重恭敬。供养于汝。汝于今时。何所见闻。乃于大沙门边。而能出家。修持梵行。我观是事。甚为希有。优楼频螺迦叶言。佛世尊者。具大神通。有大威力。能作种种神变等事。我见是相。乃发净信。于佛法中。出家修道。汝今宜应亦发净信。归佛出家。是时那提迦叶闻其语已。发出家心。即与眷属。前诣佛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顶礼。而白佛言。世尊。我等归佛出家。奉持戒律。愿佛摄受。佛言善来。汝今于我法中。修持梵行。时彼那提迦叶。须发自落。袈裟被身。执持应器成苾刍相。彼诸眷属。亦各出家。

  复次那提迦叶即时取彼先事火具。所谓净草虎皮牛皮果树皮三杖净水瓶珂哩哥洁净器等。而悉弃掷泥连河中。

  尔时伽耶迦叶。亦在彼河下流之侧。与二百眷属俱。见所弃掷事火之具流至彼已。乃作是念。我兄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岂非为彼人。或非人所恼害耶。若不然者。何故弃掷所用之物。作是念已。即与眷属。渐次前诣。询问其故。乃见二兄并诸眷属。俱在佛边。而为苾刍。修持梵行。即作是言。我兄优楼频螺。此摩伽陀国王及人民。尊重恭敬。供养于汝。汝于今时。何所见闻。乃于大沙门边。而能出家。修持梵行。我观是事。甚为希有。优楼频螺迦叶言。佛世尊者。具大神通。有大威力。能作种种神变等事。我见是相。乃发净信。于佛法中。出家修道。汝今宜应亦发净信。归佛出家。

  是时伽耶迦叶。闻其语已。发出家心。即与眷属。前诣佛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顶礼。而白佛言。世尊。我等归佛出家。奉持戒律。愿佛摄受。佛言善来。汝今于我法中。修持梵行。时彼伽耶迦叶。须发自落。袈裟被身。执持应器。成苾刍相。彼诸眷属。亦各出家。复次伽耶迦叶。即时取彼先事火具。所谓净草虎皮牛皮果树皮三杖净水瓶珂哩歌洁净器等。而悉弃掷泥连河中。

  如是三迦叶。并诸眷属。俱出家已。时尊者优楼频螺迦叶于眷属众中。即谓一人言。汝往频婆娑罗王所。如我词曰。优楼频螺迦叶告白王言。我今并弟眷属俱。已随佛出家修道。我先受王诸有信施。今日已还。愿王止息。使人受命。即往白王。

  尔时世尊化三迦叶已。与如是等苾刍众俱。往诣象头山。到已安止。即作是念。迦叶眷属。虽复耆旧先事火天宗信火法。而不能知诸法无常。我今为说。世尊作是念已。即时踊身。于虚空中。现大火焰。光明炽盛如是现已。还复本座。告诸苾刍言。汝等当知。眼根无常。色境无常。眼识无常。眼触无常。眼触为缘所生。苦乐舍受。皆悉无常。耳鼻舌身意根无常。声香味触法境无常。耳鼻舌身意识无常。耳鼻舌身意触无常。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皆悉无常。诸苾刍。贪火无常。嗔火无常。痴火无常。生老死忧悲苦恼。皆悉无常。诸苾刍。是故汝等应如是知诸法无常。

  复次诸苾刍。汝等当知。眼根不受。色境不受。眼识不受。眼触不受。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悉不受。耳鼻舌身意根不受。声香味触法境不受。耳鼻舌身意识不受。耳鼻舌身意触不受。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皆悉不受。诸苾刍。由如是故。一切法不受。以不受故。即远离尘垢。而得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佛说是法时。会中有六十苾刍。不受诸法。得心解脱。余诸苾刍。亦悉知法。尔时世尊说是法已。与苾刍众。往诣杖林山。到已安止。世尊乃为诸苾刍。现三种神通。所谓神境通。说法通。教诫通。以如是神通。而示利喜。佛言。诸苾刍。汝等应当如是作意。如是伺察。如是了知。当如是行。即获利乐。时诸苾刍于是三种神通等事。而悉见闻。示利喜已。会中有得心解脱者。说是伽陀曰。

  象头山与杖林山  世尊说法现神变

  摄伏外道归正真  使彼邪心皆解脱

  尔时世尊谓苾刍众言。我今欲入王舍大城。时频婆娑罗王。初闻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具足。出兴于世。于诸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大众中。以自智力。而成正觉。宣说诸法。初善中善后善。文义深远。纯一无杂。圆满清白。梵行之相。彼佛会中。有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并诸眷属。归佛出家。修持梵行。是佛世尊今日欲入王舍大城。其王即敕修治王城内外。街巷道陌。悉令清净。烧众名香。散诸妙华。张设珠璎。树立幢盖。如是普遍处处严丽。乃至城中。一切人民。发欢喜声。互相得闻。时频婆娑罗王。被新妙衣。著众宝履。严整四兵。与无数眷属。前后导从。出王舍城。迎候世尊。其王与诸眷属。出城向远。渐近世尊。王乃下车。徒步而进。

  尔时世尊。与诸苾刍。前后围绕。诸王舍城。王及眷属。见佛远至。肃恭前迎。从佛入城。佛入城时。城中人民。异口同音。说伽陀曰。

  世尊入此王舍城  出现师子光明相

  解脱耆年清净众  彼彼恭敬而围绕

  尔时频婆娑罗王前导。世尊往迦兰陀竹林园中。到已世尊周遍观察。王乃为佛敷设其座。佛处座已诸苾刍众。各居佛后。是时王及眷属众中。有礼佛足者。有但合掌顶礼者。有发欢喜心者。有随发欢喜心即生爱乐者。如是各各伸敬已。退坐一面。王乃复从座起偏袒右肩。右手执持上妙金瓶。出妙香水。灌世尊手。灌已白言。我此园林。奉上世尊并四方僧。安止受用此。是最初园林布施。惟愿世尊。为我纳受。佛即为受。王礼佛足已。向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前。欢喜合掌。作如是言。迦叶此摩伽陀国中。一切人民。宗敬于汝。我亦常所尊重供养。汝今何所见闻。归佛出家。修持梵行。迦叶答言。大王当知。今佛世尊。具大神通。有大威力。能作种种神变等事。以是缘故。我发净信。归佛出家。时众会中。有生疑念。此优楼频螺迦叶。今在大沙门边。修持梵行。何所求耶。此能归心。佛能摄受。互见何相。致如是耶。又复众中。有作是言。此优楼频螺迦叶。今在大沙门边。修持梵行。不复能得频婆娑罗王恭敬供养。

  尔时世尊知众疑已。即告尊者优楼频螺迦叶言。迦叶。汝今知时。宜现神通。是时迦叶受佛敕已。随其所应。即入三摩地。犹如鹅王。起现空中。以神通力。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右边出火。左边出水。左边出火。右边出水。于其四方。现行坐卧相。现是神通已。从空而下。还住佛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顶礼世尊。作是白言。佛是我师。我是声闻弟子。若我所知。若我不知。佛悉能知。如佛所了知。是为最上知。佛言。迦叶。汝先所作事火之法。汝见何义。为于其中得寂静耶。能作染耶。如汝所作。皆不解脱。今问此义。汝随应答。迦叶白佛言。我无智故。先所不知。世尊大龙。善为救度。令我今时见无上句。世尊。我先所作。以饮食供设。然火祀天。实不解脱。而饮食者。设使美味种种具足。终不能离三欲之数。今蒙佛开导。我如是见。佛言。迦叶。又如汝所作事火等法。于天人世间。不可爱乐。迦叶白佛言。我今于佛正法。见最上句。住寂静意。毕竟不复堕于欲有。别异教中更不修习。是故弃舍事火等法。尔时尊者那提迦叶白尊者优楼频螺迦叶言。佛世尊者。证涅槃法。离过无染。最上清净。出世说法。广大利益。而汝迦叶。亦能善说。

  尔时尊者伽耶迦叶为频婆娑罗王说伽陀曰。

  善来大王听我说  我大居止伽耶山

  正等正觉出世间  说涅槃句我得利

  佛最胜者大象龙  无上调伏最上尊

  无畏善御诸众生  三摩呬多心寂静

  我昔长夜心染污  起诸邪见不解脱

  佛今破我邪见心  一切缠结皆消散

  是时众会疑念皆息。乃知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并诸眷属。归佛出家。修持梵行。甚为希有。

  尔时世尊知彼众会已息疑心。乃为频婆娑罗王等。宣说法要。如先佛世尊所说法式。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染污。生诸过失。爱若不生心即离障。时王并诸眷属。闻是法已。咸发净信。归依佛法僧。受持学句。即于世尊。起安乐心。柔软心。最上心。离障心。无著心。善顺心。是时世尊知王及众心开意解。如先佛世尊所说法式。以无数方便。复为宣说苦集灭道四谛法门。时王并众不起于座。悉能了知苦集灭道四圣谛理。见法知法。得白净法。平等法。坚固法。安住法。无恚法。无坏法。无堕法。犹如白衣易受染色。王等获利。亦复如是。时王并诸眷属。蒙佛宣说法要。示利喜已。从座而起。顶礼佛足。是时有守空神。守种子神。守国界神。守事业神。守草神。守木神。守畜类神。守树林神。守道路神。如是诸神。咸作人言。互相谓曰。世尊具大神通。有大威力。能作种种神变等事。即说伽陀曰。

  今日频婆娑罗王  并诸眷属归依佛

  闻法获利竹林中  我等诸神亦归佛

  尔时频婆娑罗王。并诸眷属。右绕世尊。出离众会。复次王舍城有一外道。名删阇夜。与自眷属。居止其中。而删阇夜。后亡殁已。彼二弟子。一名舍利子。一名大目乾连。是二弟子。弃舍彼众已。互相谓言。我等二人。若先有所证。必相告语。后于一时。有尊者乌波西那。食时著衣持钵。入王舍城。次第乞食。时舍利子。见彼尊者自远而来。诸根调寂。威仪整肃。即作是念。今此尊者威仪进止。希有最上。念已前诣问言。尊者汝师何人。复说何法。乌波西那答言。我师是大沙门。于大众中。决定宣说无屈伏力广大法门。舍利子言。汝今可能于彼法门。若少若多。为我宣说。乌波西那言。我师所说。缘生之法。缘生法者。谓一切法从因缘生从因缘灭。复以是义。说伽陀曰。

  若法因缘生  法亦因缘灭

  是生灭因缘  佛大沙门说

  时舍利子闻是法已。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即说伽陀曰。

  如是缘生妙章句  尊者为我善开示

  我于那庾多劫中  不见不闻令得遇

  说是伽陀已。又言。尊者世尊今在何处。乌波西那答言。世尊今在迦兰陀竹林精舍。又言。我今得诣世尊处不。彼答言。汝当随意。时舍利子忆念大目乾连先所言约。今应往告。念已即往。时大目乾连见舍利子进止威仪胜彼先时。知必证法。乃谓舍利子言。汝有所证耶。舍利子言。世尊所说缘生之法。乌波西那为我略说。我已证悟。如彼所说伽陀曰。

  若法因缘生  法亦因缘灭

  是生灭因缘  佛大沙门说

  大目乾连闻是法已。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佛说此经已。迦叶等诸大声闻。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

    佛说初分说经卷下

猜你喜欢
  王论品第五之一·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三卷·灌顶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一·佚名
  大休珠禪師語錄目錄·佚名
  居士分灯录卷上·朱时恩
  十后悔·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八·楚石梵琦
  卷第十九·居顶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二·佚名
  觉群紧要启事·太虚
  慈明四家录(并序)·楚圆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俱枳罗陀罗尼经·佚名
  六度集经卷第二·佚名
  赞叹品第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郑觉斋·唐圭璋

      扬州慢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球。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新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

  • 崔若砺·唐圭璋

      若砺字公治,新兴人。大观元年(1107)生。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真阳尉、河源令。绍兴十九年(1149)卒,年四十三。   失调名   愁殢有兵尊,老怕能言李。

  • 卷三十八·陈廷敬

    目  录 八调二十七体,起一百三十九字至一百六十字玉女摇仙佩二体 六 丑三体 玉抱肚一体 六州歌头九体 夜半乐二体 宝鼎现八体又名三段子、宝鼎儿 个 侬一体 解红慢一体 玉女摇仙佩  柳永《

  • 第二幕 第二场·老舍

    时间:前场后数日下午。地点:同前。「幕启」王大嫂在院内纺石棉线。郑三嫂一手提着一个小白布包,一手拿着一块还未完工的补花桌布,由后院来。郑三嫂:王大嫂,就剩了你一个人呀?六嫂呢?王大嫂:六嫂一大早就出城送活儿去了,还没回来

  • 述古斋集·许恕

    江山县一首九日宴景星山薄宦三年近重阳半日闲得陪文翰友且上景星山时菊簮华髪天风醒醉顔不知従此防何地复跻攀五开五首思母父母劬劳日门庭喜气新承家知有后学语望成人白髪亲垂老青云志未伸谪居荒徼外有泪但沾巾忆兄瞻

  • 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二十六·宋濂

        乃蛮台   乃蛮台,木华黎五世孙。曾祖曰孛鲁;祖曰阿礼吉失,追封莒王,谥忠惠;父曰忽速忽尔,嗣国王,追封蓟王。乃蛮台身长七尺,挚静有威,性明果善断,射能贯札。大德五年,奉命征海都、朵哇,以功赐貂裘白金,授宣徽院使

  • 宋史全文卷二十七上·佚名

    宋孝宗七辛丑淳熙八年春正月癸丑,权给事中赵汝愚奏中书门下省录黄陈源转官差遣:『臣窃惟陈源系内待,而得参预一路军政,事体重大,渐不可长。臣尝读建炎三年诏书,自崇宁以来,内待用事,循习至今,理宜痛革。自今内待不许与主管兵官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万历十年三月己未朔孝肃皇后忌辰祀于 奉先殿遣候吴继爵祭 裕陵○行皇女百日命名礼成赐三辅臣金币有差○升南京光禄寺卿郑钦为应天府府尹○勒福建副使谭启致仕坐久病故○革浙江贪都司吴宪职仍下巡按御史问○以大同指

  • 八○ 巡视南城监察御史胡翘元奏请停纂修提调等官自行保举誊录等事折·佚名

    八○ 巡视南城监察御史胡翘元奏请停纂修提调等官自行保举誊录等事折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初二日巡视南城监察御史臣胡翘元跪奏:臣窃惟四库全书,皇上开馆纂集,用昭石渠美备,并以嘉惠士林,典至巨也。比闻督抚大吏遵旨呈送遗书,不

  • 卷四 鲁语上·左丘明

    曹刿问战〔原文〕长勺之役①,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②。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

  • 仪智传·张廷玉

    仪智,字居真,高密人。洪武末年,被推举为耆儒,授予高密县训导,后升为莘县教谕。再升为高邮州知州,督课农业,兴办学校,吏民爱戴他。永乐元年(1403),他升为宝庆知府。当地人很骠悍,唯独害怕仪智,互相告诫说不敢碰他。后被召回任右通

  • 四十三年·佚名

    (丁亥)四十三年清乾隆三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丙寅,上詣太廟,行展拜禮,詣璿源殿,行展拜禮,詣毓祥宮,行禮訖,還宮。○下勸農傳敎,命飭諸道。○侍從臣父年七十八十人,命加資。1月2日○丁卯,內局入診。命修撰崔益男,施刊版之典。因領

  • 中观论卷第一·龙树

      释僧睿序  中观论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造也以中为名者。照其实也。以论为称者。尽其言也。实非名不悟。故寄中以宣之。言非释不尽。故假论以明之。其实既宣。其言既明。于菩萨之行道场之照。朗然悬解矣。夫滞

  • 凡例·善一如纯

    此书宜汇诸省。并古今同编。庶览者。知渊源有序。但稽藏内。诸省历代诸祖语录。不啻汗牛充栋。流传已广。故不复赘。亦且学疎慧浅。识寡力微。恐贻培山沃海之讥耳。集此书。原为黔南。几经兵燹。诚恐先辈语录散失无传

  • 卷第二十三·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二十三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拈勅黄法语(开堂祝圣佛事) 圆悟勤禅师改昭觉为崇宁。勅黄到开堂。拈勅示众云。匝地普天皆承恩力。九州四海悉禀威灵。百千法门中殊特法门。无量妙义中真实胜

  • 回生集·[清]陈杰

    方书。清陈杰(乐天叟)辑。正续集合刊,刊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集分内症、外症、损伤、杂治、女科、小儿门等,卷末附《续补经验单方》,计收验方400余首。续集分为头面眼目耳鼻、心胃噎膈胀积吐泻感冒等10余门,收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佚名

    《灵宝中盟经目》第九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上品大戒罪根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敦煌遗经引本经。本经述十善因缘上戒、上品十戒、十恶戒和十二可从戒,又述十方飞天神人说诸罪根及拔度之法。

  •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张恨水

    民国大师张恨水作品精选集。张恨水是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其散文也十分佳美。本书精选了张恨水的《两都散记》等精美小品文。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本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