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一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一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七佛

释迦牟尼世尊初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云门偃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雪窦显云。便与掀倒禅床。

法眼益云。云门气势甚大。要且无佛法道理。时有老宿云。将谓无人证明。雪窦云。钩在不疑之地。

琅琊觉云。云门可谓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

云峰悦云。云门虽有定乱之谋。且无出身之路。

法昌遇云。云门好一棒太迟生。未离兜率脚跟下好与一锤。虽然。也是贼过后张弓。

泐潭英云。释迦老子旁若无人。当时若遇个明眼衲僧。直教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然虽如是。也须是铜砂锣里满盛油始得。

天童华云。云门此话虽行。未免落他陷阱。

高峰妙云。世尊大似灵龟拽尾。自取丧身之兆。云门虽则全提正令。也是为他闲事长无明。当时但於地上画一圆相。就中书个丁字。复展两手示之。管取氷消瓦解。

浮山口云。云门赤心片片。盖代功高。雪窦见义勇为。机如掣电。二俱足可观光。其奈顶门无眼。

南堂欲云。云门好棒可杀惊人。检点将来。未免伤锋犯手。山僧当时若见。只消道个澣盆澣盆。老汉若也知方。管取暗里抽身。免见明中落节。

天童悟云。我不似云门大惊小怪。当时若见。但向前以手加额云猫。看他面皮向甚处着。

古南门云。洪蒙未判。谁识奇人。开辟乾坤。还他作手。云门虽则见利思义。且道一棒还打得他杀也无。相知不在千杯酒。一盏清茶也醉人。蓦拈杖云。汝等诸人还有同生同死者么。且过一边着。

栖霞成云。大小云峰辜负云门不少。寿昌今日翻案去也。且作么生。云门虽有出身之路。且无定乱之谋。复云。寿昌当时若见者黄面瞿昙恁么道。但向前合掌云大王万福。有人辨得。许你天下横行。

神鼎僼云。丛林商量尽道知恩报恩。殊不知落在驴前马后。若是天童便与摩顶授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不妨递代相传。

龙华体云。韶阳虽则据令。终是贼过张弓。若要天下太平。不如放过一着。何故。饶人不是痴。

崇先奇云。总谓云门跨灶也是疾行先长。皋亭也与云门一棒。贵图两得相见。尔等还甘么。

万寿范云。黄面老子固已夸大而涉险。跛足阿师岂非忠耿而蹈讥。仔细检点将来。二者皆为不了。何故。不见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洞山昱云。世尊手忙脚乱自生惊怪。云门棒虽有眼。怎奈身入蛊毒之乡。二俱不了。洞山今日幸是二千六百余年的远孙。只以相继为美。更不敢犯颜取逆。良久拂一拂云。祇奉一人天地贵。从教诸道自分权。

世尊於正觉山前腊月八日夜睹明星忽然大悟。乃叹曰。奇哉奇哉。我今普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

云居庄云。我要问释迦老子。唤什么作智慧德相。唤什么作妄想执着。拟议不来劈脊便掊。还有为瞿昙出气者么。拈拄杖云。不敢望汝与释迦老子出气。只是将自己鼻孔摸索得着也好。靠拄杖。

云门澄云。瞿昙话作两橛。云居菽麦不分。真个徐六担板只见一边。径山今日要各与他二十乌滕。还有不甘者么。出来为二老雪屈。

博山来云。根本无明即是诸佛不动智。不动智即是根本无明。者里别具一只眼。老瞿昙氷消瓦解。

广教玉云。大小释迦话作两橛。当时若有人下得者一语。免致后代儿孙起模画样。然虽如是。也不得屈我释迦。还有知广教落处者么。喝一喝。

药地智云。雪山坐久成劳。空花乱坠。一瓢恶水只合自浇。何故。为他六年奇句不及下地先声。

道林虑云。大小瞿昙开得一双眼。失却一张口。

世尊一日升座。大众集定。文殊白椎曰。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

芭蕉彻云。忙忙者匝地普天。

报恩秀云。诸人未到法堂。万松未出方丈。向那时荐得已是落四落三。直饶七佛祖师道。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也须眼里抽钉脑后拔楔始得。

天宁琦云。将谓世尊别有长处。也只懡[怡-台+罗]便休。致令后代儿孙个个龙头蛇尾。

狮林则云。众中商量道。世尊入林不动草。文殊入水不动波。自然海晏河清。风行草偃。乃摇手呵呵大笑云。错了也。错了也。且道是何道理。掀翻海岳求知己。拨转乾坤致太平。

博山来云。世尊拉抹金针。文殊横抽玉线。弥缝海岳要是其人。且道未升座前法王法在甚么处。

天童悟云。文殊大似认影迷头。世尊也是脚跟不着地。

云门信云。双髻当时若在。夺却文殊椎子。喝一喝。看那黄面老子作何去就。

报恩贤云。大小世尊虽是头正尾正。殊不知却被文殊使令。

黄檗琦云。世尊升座惭惶杀人。文殊白椎不识好恶。更道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好与三十拄杖。何故。不合随邪逐恶。

灵岩储云。正当恁么时。且道世尊文殊意在甚么处。者里勘破得来。一生参学事毕。

栖霞成云。者两个老汉大似掩耳偷铃。不顾旁观者哂。

金粟元云。大似赤眼撞着火柴头。虽然如是。放过则彼此作家。检点则二俱失利。具眼者端的看。

宝掌白云。世尊摇头。文殊摆尾。虽然头尾咤沙。未免无风浪起。有者道何不当时才见升座便与拦胸约住一喝。非唯黄面老子折合无门。亦使大智钳锤无着手处。山僧道也是贼过后张弓。

城山洽云。瞿昙起模画样。妙吉看孔着楔。虽云虎啸龙吟。究来总欠剿绝。且作么生得剿绝。咄。

东塔熹云。释迦老子幸是可怜生。被文殊将恶水蓦头一发。便见氷消瓦解。

凤山启云。白玉本无瑕。雕文乃丧德。

世尊因普眼菩萨欲见普贤不可得见。乃至三度入定徧观三千大千世界觅不可得。乃白世尊。世尊曰。汝但於静三昧中起一念便见普贤。於是普眼才起一念。便见普贤在空中乘六牙白象。

云居舜云。诸仁者且作么生会。云居道普眼推倒世尊。世尊推倒普眼。你道普贤在甚处。

崇先奇云。普眼不见普贤则且置。且道世尊还见普贤么。诸人不得随人脚跟转。世尊云但於静三昧中起一念。见的是普贤不是普贤。若说是。前三度为甚不见。若不是。又道向空中乘六牙白象。不可总作野狐精见解。

白岩符云。普眼要见普贤。无事讨事。更撞着个世尊。教人向睛空捏目。妄见狂华。俱好与贬向二铁围山。何故。若是普贤。你才拟心欲见。早是隔山了也。诸人要见普贤么。各请归堂。

世尊因五通仙人问。世尊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世尊召五通仙人。通应诺。世尊曰那一通你问我。

雪窦显云。老胡元不知有那一通。却因邪打正。

琅琊觉云。世尊不知。可谓因正而打邪。五通不知。实乃因邪而打正。

翠岩芝云。五通如是问。世尊如是答。要且不会那一通。

云峰悦云。大小瞿昙被外道勘破了。有旁不肯底么出来。我要问你。作么生是那一通。

云盖本云。世尊如是召。五通如是应。作么生是那一通。良久云。姹女已归霄汉去。呆郎犹向火边蹲。

径山杲云。今时有一种弄泥团汉。往往在那一通处错认定盘星。

云居庄云。仙人善问。世尊善答。可谓光前绝后。若是那一通。总未梦见在。

古南门云。大众。呼蛇容易遣蛇难。那一通。世尊被仙人一拶。转身无路。只得将错就错。若是山僧。才问便掴。仙人若当下知归。说甚那一通。和前五通一时放下。岂不洒洒地作个平地神仙。

清化嶾云。若是那一通。非特五通仙人不会。直饶瞿昙老汉也未梦见在。

崇先奇云。老胡也知有那一通。祇是口门窄。

平田本云。黄面老人被仙人轻轻一靠。直得唤钟作瓮。

世尊因耆婆善别音响。至一冢间见五髑髅。乃敲一髑髅问耆婆此生何处。曰此生人道。又敲一髑髅问此生何处。曰此生天道。又别敲一髑髅问此生何处。耆婆罔知生处。

天童悟云。世尊大似有先锋无殿后。耆婆罔知也好与一敲。何故。不见道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龙华宗云。世尊敲磕分明。怎奈伤锋犯手。耆婆善别音响。也是认影迷头。且道第三度敲底毕竟生甚么处。良久云。泥牛入海无消耗。挂角羚羊不见踪。

世尊一日升座默然而坐。阿难白椎曰。请世尊说法。世尊曰。会中有二比丘犯律行。我故不说法。阿难以他心通观是比丘即时遣出。世尊还复默然。阿难又白。适来为二比丘犯律行。今已遣出。世尊何不说法。世尊曰。我誓不为二乘声闻人说法。便下座。

南堂静云。前箭犹轻后箭深。

高峰妙云。世尊能挽千钧之弩。银山铁壁箭箭皆穿。阿难虽有隐身之术。殊不知髑髅后中箭。还有跺避得过底么。

世尊从忉利天下时。四众八部俱往空界奉迎。有莲花色比丘尼作念曰。我是尼身。必居大僧后见。於是用以神力变作转轮圣王千子围绕。最初见佛。既见。世尊乃劈面呵曰。莲花色比丘尼。汝何得越大僧见吾。汝虽见吾色身。且不见吾法身。须菩提岩中宴坐。却见吾法身。

荐福怀云。莲花色比丘尼被热瞒则且置。还知瞿昙老汉性命在别人手里么。

白岩符云。大小瞿昙二见不除。好与莲花色一状领过。

世尊因七贤女游尸陀林。一女指尸曰。尸在者里。人在甚么处去。一女曰作么作么。诸女谛观。各各契悟。感帝释散花曰。惟愿圣姊有何所须。我当终身供给。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皆具足。唯要三般物。一要无根树子一株。二要无阴阳地一片。三要叫不响山谷一所。帝释曰。一切所须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实无有。女曰。汝若无此。怎解济人。帝释罔措。遂同往白世尊。世尊曰。憍尸迦。我诸弟子大阿罗汉不解此义。唯有诸大菩萨乃解此义。

宝峰文征云。且道帝释是会不会。若不会。因甚散花请给。若会。又道实无此三般物。且作么生明辨。得不孤负圣女。

万峰藏云。圣女被帝释热瞒。

福严容云。七贤女游尸陀林。大似买铁获金。凿石致玉。得意则不无。怎奈被瞿昙涂抹一上。是汝诸人还检点得出么。

开先金云。七贤女偶尔成文。憍尸迦将错就错。世尊老老大大不合打入者场子里。诸人要识三般物么。听取个注脚。便下座。

世尊因地布发掩泥献华於然灯佛。然灯见布发处遂约退众。乃指地曰。此一方地且建一梵剎。时有贤于长者持标於指处插曰。建梵剎已竟。时诸天散华赞曰。庶子有大智矣。

博山来云。插草建精蓝。长者全身领荷。针芥相投。唧[口*留]固然唧[口*留]。要且未能免旁观者哂。

宝寿方云。世尊宿行未忘。长者虚应故事。总须拈向一边。祇如诸天散花赞叹。且道有利害无利害。具眼者试捡别看。

世尊偕阿难行次。见一古佛塔。世尊便作礼。阿难问此是甚么人塔。世尊曰过去诸佛塔。阿难曰过去诸佛是甚么人弟子。世尊曰是吾弟子。阿难曰应当如是。

天童悟云。我若作阿难。待世尊曰是吾弟子。但问佛是甚么人弟子。待世尊拟开口。便作礼休去乃无端。却谓应当如是。随风倒舵。岂是丈夫。

天界盛云。世尊言中有响。阿难句里藏锋。并须吃棒有分。为什么聻。人天师表不合用以机械。

莲柎策云。阿难不唧[口*留]。当时见道是吾弟子。何不便礼三拜。管教者黄面老子置身无地。

世尊於自恣日因文殊三处过夏迦叶欲白椎摈出。才拈椎乃见百千万亿文殊。迦叶尽其神力椎不能举。世尊遂问迦叶。汝拟摈那个文殊。迦叶无对。

昭觉勤云。可惜放过。当时待释迦老子道汝拟摈那个文殊。便与一椎。看他作何合杀。云居元云。一家有事百家忙。

天童觉云。金色头陀有心无胆。当时尽令而行。莫道百千万亿文殊。祇者黄面瞿昙也与摈出。不唯壁立真风。亦令后人知我衲僧门下着你闲佛闲祖不得。

保宁茂云。大小迦叶有头无尾。毕竟如何。西天令严。久立珍重。

高峰妙云。文殊知底。迦叶不知。迦叶知底。文殊不知。彼彼不知则且置。百千万亿文殊毕竟那个是真文殊。

天宁琦云。迦叶太不丈夫。莫道百千万亿文殊。便是百千万亿世尊也下一椎摈出。始见作家。不见道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见师。

龙池传云。我若作迦叶。把黄面老子先须摈却。何故。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鼓山贤云。文殊虽得便宜。怎奈转增丑态。当时何不默受摈去。教他迦叶三十年摸索不着。

宝寿新云。文殊行处迦叶不知。迦叶做处文殊不识。唯黄面老子有显有密有权有实。怎见得聻。咬牙封雍齿。滴泪斩丁公。

慧云盛云。大小世尊虽善为二大士解交。怎奈遭人怪笑。何故。当断不断。反招其乱。

崇先奇云。文殊三处过夏。闹处偏刺头。迦叶白椎欲摈。党理不党亲。世尊情知寡不敌众。致令金色头陀一椎至今无着落处。若是衲僧门下。祇知尽法。那管无民。

石塔忍云。文殊三处度夏。也是不守本分。迦叶白槌。大似捕风捉影。世尊道汝拟摈那个文殊。当时若是山僧。据令而行。看者黄面老子向甚么处蹲立。

白岩符云。诸方老宿尽谓尊者不能据令而行。致成放过。殊不知他当时无对。烂泥里有刺。大有利害。顶门有眼者莫道尊者不据令好。

宝峰弁云。古今尊宿尽谓迦叶把住要津。文殊十方坐断。宝峰看来正是放过一着。复云。险。

世尊因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土。唯一女子近世尊座而入三昧。文殊白曰。云何此女得近佛座。世尊曰。汝但觉此女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於是绕女三匝弹指一下。乃至托至梵天尽其神力定不能出。世尊曰。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子定不得。下方过四十二恒河沙国土有罔明菩萨却能出得。须臾罔明从地涌出作礼世尊。世尊令出女子定。罔明至女子前弹指一下。女子於是从定而出。

翠岩芝云。僧投寺里宿。贼打不防家。

五云逢云。不唯文殊不能出此定。只恐如来也出此定不得。

翠岩真好问僧云。文殊是七佛之师。因甚出女子定。不得罔明从下方来。因甚却出得女子定。莫有能对者。独英邵武方其问时。以手捏其膝而去。真笑曰卖匙箸汉未在。

天童觉云。若定若动当人变弄。鸿毛轻而不轻。泰山重而非重。还知老瞿昙鼻孔在我手里么。

龙翔诉举公案了。拈拄杖云。一串穿却。

天童悟云。出得出不得且置。作么生是定。

鼓山贤云。天童道若定若动当人变弄。是即是。也只道得一半。孰知三人皆是不守本分汉。女子至今犹未出定在。

南涧问云。古今尽道女子出定。殊不知者一队汉个个破家荡产。山僧今日有三十棒要世尊吃。何故。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愚庵盂云。有者道线索在女子手里。收放由他。恁么判断。矮子过深溪。又有道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文殊用智识所以出他定不得。罔明初发心菩萨无智无识不可思议所以出得他定。若恁么道。乌龟钻破壁。大众。要识女子么。他是未剖之璧。要识二菩萨么。抱璞投楚。自取刖足之灾。要识世尊么。闲来无事溪头坐。绿水青山花正红。

栖霞成云。当时文殊若出却女子定。不独老瞿昙一生口挂壁上。天下老师向何处讨饭吃。虽然。且道女子毕竟还曾出定也无。

云岩学云。者一队汉神头鬼面。俱好与三十棒。

天目律云。者四个汉灵山会上缺一不可。若到宝寿。一个也容不得。何故。者里岂许你分出分入。喝一喝。

白岩符云。出得出不得。并须吃铁棒有分。若夫女子瞿昙且放过一着。何故。若教尽法只恐无民。

世尊见文殊在门外立。乃曰文殊文殊何不入门来。文殊曰。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以教我入门。

报慈遂征云。为复是门外语门内语。

沩山喆代世尊出语云。吾不如汝。

黄龙新云。文殊恁么道。入得门入不得门。若人辨得。氷消瓦解。

万峰藏云。总隔一片板。

崇先奇云。世尊门里出身不得。文殊身里出门不得。仔细看来。总是徐六担板。

世尊在尼拘律树下坐次。因二商人问世尊还见车过否。曰不见。还闻否。曰不闻。莫禅定否。曰不禅定。莫睡眠否。曰不睡眠。莫别去否。曰不曾别去。商人乃叹曰善哉世尊觉而不见。遂献白[迭*毛]两段。

天童悟征云。商人如是问。世尊如是答。甚处是商人见世尊觉而不见处。

大愚鹏云。三界大师被商人推在三百丈烂泥坑里。至今起不得。

世尊因乾闼婆王献乐。其时山河大地尽作琴声。迦叶起作舞。王问。迦叶岂不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何更有余习。世尊曰。实无余习。莫谤法好。王又抚琴三徧。迦叶亦三度作舞。王曰迦叶作舞岂不是。世尊曰实不曾作舞。王曰世尊何得妄语。世尊曰。不妄语。汝抚琴。山河大地木石尽作琴声岂不是。王曰是。世尊曰。迦叶亦复如是。所以实不曾作舞。王乃信受。

禾山殷因修山主问。乾闼婆王奏乐。直得须弥岌峇。海水波腾。迦叶作舞。作么生会。殷云。迦叶过去世曾作乐人来。习气未除。修云。须弥岌峇海水波腾。又作么生。殷休去。法眼别殷云。正是习气。

幻寄稷云。有底道世尊以药去病。澄源以病去药。梦也未梦见乾闼婆王在。

黄檗琦云。乾闼婆王奏乐。迦叶起舞。同坑无异土。疑有余习。以己方人。瞿昙打许多葛藤。王乃信受。钝置不少。若是山僧。待问迦叶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何更有余习。不用之乎也者。亦乃起舞。不惟以楔出楔。抑令乾闼婆王展转疑杀。

白岩符云。尽道乾闼婆王被金色头陀换却眼睛。殊不知黄面瞿昙被乾闼婆王换却眼睛尤甚。

世尊在第六天说大集经。勑他方此土人间天上一切狞恶鬼神悉皆集会。受佛付嘱拥护正法。设有不赴者四天门王飞热铁轮追之令集。既集会已。无有不顺佛勑者。各发弘誓拥护正法。唯有一魔王谓世尊曰。瞿昙。我待一切众生成佛尽。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我乃发菩提心。

荐福怀云。临危不变真大丈夫。诸仁者。作么生着得一转语与黄面老子出气。寻常神通妙用智慧辩才都使不着。尽阎浮大地人无不爱佛。到者里何者是佛何者是魔。还有人辩得么。良久云。欲得识魔么。开眼见明。欲得识佛么。合眼见暗。魔之与佛。以拄杖卓一卓云。一时穿却鼻孔。

南堂静云。当时我若作世尊。即向他道。大众。魔王已发心竟。应当如是住。不然道汝唤什么作众生。拟开口。与一热铁轮。

径山杲云。天衣老汉恁么批判直是奇特。怎奈话作两橛。若向何者是佛何者是魔处休去。不妨使人疑着。却云开眼见明合眼见暗。郎当不少。又云魔之与佛拄杖子一时穿却鼻孔。雪上加霜。妙喜却为黄面老子代一转语。待者魔王道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我乃发菩提心。只向他道几乎错唤你作魔王。此语有两负门。若人检点得出。许你具衲僧眼。

东禅观云。怪哉。浅草拨着一个大虫。上门上户咬人火急。可惜当时放过。我若作世尊。待道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我乃发菩提心。只消道个担板汉。非唯塞断咽喉。亦乃教伊转动不得。虽然如是。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天宁琦云。泽广藏山理能伏豹。二大老何用多言。当时只消对他道。魔王魔王你认那个作菩提心。还识也未。设使一切众生成佛尽。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你要发菩提心却未许你在。管取拱手归降。

龙池传征云。且道者个魔王是归依佛语是不归依佛语。

云门信云。魔王言中有响。护法已竟。

报恩琇云。世尊不语百味具足。天衣大慧虽奇特中奇特。检点将来。未免金沙不辨。菽麦不分。如小儿啖李。忙就赤边咬。大雄敢为世尊出一语。咄。男子。汝已发菩提心竟。他若拟议。与一热铁轮。

崇先奇云。黄面老子能说不能行。当时待道我待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我乃发菩提心。何不向道我不如汝。管取低首归降。何故。不见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补陀沃云。且道者魔王具什么眼。敢恁么道。

白岩符云。者魔王大似个透网金鳞。向千层浪里摇头摆尾。世尊可谓钓不虚施。只是我要问者魔王。既是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你向甚么处发菩提心。待他拟开口。连棒打出。

龙渊法云。世尊被魔王坐断舌头。龙渊路见不平要与雪屈。待才与么道。便云识得汝也。拟议不来。劈脊便棒。

友可玄云。大集魔王小胆薄心。当时便与掀倒华王座。喝散人天俦。不妨令人疑着。却道待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我乃发心。正是把髻投衙。好与苕帚二十。

樟山量云。世尊若无握阃外威权底机。几被魔王惑乱一上。虽然。者里有不愿发菩提心者。也许伊具一只眼。

万寿朗云。老瞿昙有先锋无殿后。当时待道我待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云云。便与一热紩轮。免伊向净白地上躲跟。者里还有与魔王作主者么。拈拄杖云。大众看看。四天门王飞热紩轮来也。以拄杖旋风打散。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一

猜你喜欢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卷上·道通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六·欧阳竟无
  菩萨的人生观与公民道德·太虚
  龙树菩萨传之二·佚名
  卷第七十九·霁仑超永
  佛说华手经卷第十·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四·佚名
  卷第九·永觉元贤
  卷之四·佚名
  卷第一百一十三·佚名
  再论大乘三宗·太虚
  安特雷朋中华国民同舟录后序·太虚
  卷一百五十五·佚名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詹克爱·唐圭璋

      克爱字济夫,崇安黄村里人。淳熙五年(1178)进士。   失调名   天孙亲织云锦,一笑下河西。   又   空将别泪,洒作人间雨。   又   后会不知谁健,茱萸莫厌重看。

  • 卷第七·陈与义

    ○闻葛工部写华严经成随喜赋诗如来性海深复深,著书与世湔蓬心。画沙累土皆佛事,况乃一字能千金。老郎居尘念不起,法中龙象人师子。前身智永心了然,结习未空犹寄此。怪公聚笔如须弥,经成笔尽手不知。凌云题就韦诞老,愿力所到

  • 卷一百二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二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傅忠肃公集傅察字公晦孟州济原人也从曽祖曰尧俞有传察为人端重有特操举进士蔡京欲妻以子察力拒之为青州司法参军歴永平溜川丞久之除太常博士迁吏部

  • 列传第二十二 羊欣 张敷 王微·沈约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着新绢裙昼寝,献

  • 卷一·本纪第一·世纪·脱脱

        ◎世纪   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 有黑水靺鞨、栗

  • ●五、过去的四十年·秦翰才

    民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八月,霹雳一声,日本投降,满洲国也就随着崩溃。这年溥仪恰是四十岁,现在就给他过去的四十年,作成一个年表(宣统三年以前月日都用阴历,中华民国元年以后月日都用阳历。满洲国正朔原也用阳历,不过溥仪生日所谓

  • 一四三七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纪昀二分《荟要》详校情形片·佚名

    一四三七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纪昀二分《荟要》详校情形片乾隆五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臣等遵旨询问纪昀。据称:摛藻堂、味腴书室《荟要》二分,于乾隆五十五年奉旨交南书房翰林分股详校,我亦奉旨匀摊一股。于时摛藻堂之书尚

  • 六七三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佚名

    六七三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总裁四员。除臣等军机处行走及在懋勤殿行走者已蒙恩赏外,余总裁四员,拟赏二桶。程景伊、英廉、嵇璜、金简。总阅一员、总纂三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八·佚名

    髙祖上项籍【温公 老泉 李观 东坡 何去非】髙祖入闗【子由】还定三秦【唐子西】食其下齐城【吴筠】挠楚权趣刻印【东坡】纪信诈降楚【卢藏用】楚杀周苛【李观】楚置王陵母军中欲招陵【王元之】斩丁公【皮日休 温

  • 颜延之传·李延寿

    颜延之字延年,是琅笽临沂人。曾祖颜含,是晋朝的光禄大夫。祖父颜约,是零陵太守。父亲颜..,为护军司马。颜延之少年时候是个孤儿,家里贫穷,住处靠近外城,好读书,无所不看,文章为当时之冠。好饮酒,不拘小节。年龄三十岁还没有结婚

  • 王家屏传·张廷玉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二年(1568)的进士。选作庶吉士,授职为编修,参与修撰《世宗实录》。高拱的哥哥高捷以前做操江都御史,拿官钱送给赵文华,王家屏秉直记述此事。当时高拱正掌握国政,嘱咐他稍加避讳,王家屏坚持不同

  • 第十四章 45·辜鸿铭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路)问怎样才算是聪明而高尚的人。孔子回答:“聪明而高尚的人

  • 礼记析疑卷四十五·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射义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徳行矣内志正则无分杂故观之审外体直则无懈惰故握之固然其正其直非可以旦夕矫强而合也故可以观徳行驺虞者乐官备也驺牧虞衡皆得其职

  • 死伪篇第六三·王充

    【题解】本篇是继《论死篇》后,着重对史书上记载的和社会上流传的一些所谓人死后变成鬼,有知,能害人的典型,逐个加以批驳,揭露其虚伪性,始终坚持了“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的观点。篇名《死伪》,意即死人

  • 抱朴子內篇卷之八   釋滯·王明

    或問曰:「人道多端,求仙至難,非有廢也,則事不兼濟。藝文之業,憂樂之務,君臣之道,胡可替乎?」抱朴子答曰:「要道不煩,所為鮮耳。但患志之不立,信之不篤,何憂於人理之廢乎?長才者兼而修之,何難之有?內寶養生之道,外則和光於世〔一〕,治身

  • 卷第二十四·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十四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长庆四年。杭州永福寺刊石壁法华经成。相国元稹为之记。其辞曰。按沙门释慧皎自状其事云。永福寺一名孤山寺。在杭州钱塘湖心孤山上。石壁法华经在寺之中。

  • 诗辩坻·毛先舒

    诗话著作。清毛先舒撰。毛先舒,一名骙,字稚黄,一字驰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诸生,不求仕进。精音韵,能诗文,与毛奇龄、毛际可并称“浙中三毛”。有《思古堂集》。《诗辩坻》四卷,前三卷为总论和历朝诗评,末卷谈作诗

  • 唐宋名贤诗话·佚名

    宋代诗评汇编。简称《名贤诗话》或《唐宋诗话》。20卷。辑者佚名。郭绍虞《宋诗话考》称:“此书当为宋代汇辑诗话之最早者。《诗总》引书有《古今诗话》,而《古今诗话》引书有《名贤诗话》,则汇辑笔记说部以为诗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