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八十三    宋 陈起 编李涛蒙泉诗稿

南山

南山思美人也彼美人兮在南山之阳岂不尔思道阻且长彼美人兮在南山之侧我不见兮寤寐思服彼美人兮悠悠我思何以予之琼瑰玉佩

南山三章章四句

登高丘而望远海

登高丘望远海万里长城今何在坐使神州竟陆沉夷甫诸人合葅醢望远海登高丘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归枕蓬莱漱弱水大观宇宙真蜉蝣

读阮籍咏怀十七首

人生天地间如花开春时遇晴即欣荣遇雨还离披晴雨由上苍汝花何悲为显允阮嗣宗放达世所推忧思独伤心作为十七诗感慨怀辛酸似未达天理既好王子乔又恶轻薄子善善又恶恶好生而恶死如何得徽称口不挂臧否

处事

处事无心万象春任教逆境自横陈笼中无疗家贫药门外有催诗债人酒盏濶疎瓶久卧文书散乱案多尘生前富贵非吾愿肯学痴人问大钧

诗社中有赴补者

有诗千首可成名万户侯封亦可轻自是高标凌富贵肯随余子逐恩荣君游壁水甘芳饵仆为铨衡上玉京水镜兰坡各求第诗盟似未十分清

新年开义馆教族属子侄作诗勉之

日与圣贤居其中乐有余但存三寸舌读尽五车书学问胜金璧功名特土苴先当分义利毋作小人儒

兰坡过省

俯随缰鎻就科名可笑兰坡未苦清不管北山怨猿鹤竟从南海掣鳌鲸赏延於世愧在我思济斯民同此情轩冕傥来来则受未来犹可以诗鸣

诗友作涉江采夫容触拨鄙思亦成一首

涉江采芙蓉江水湿我衣厉揭不惮行将以遗所思所思不我见持此将安归野花逞姿媚衆好纷莫违此物何足叹但伤爱者稀

春昼回文一首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沉晓处碧凝烟纱牕闭着犹慵起极困新晴乍雨天

赠染花徐仲湘

顷刻花开奕叶光花间奇字兆灾祥神仙幻术从来有昔日韩湘今仲湘

杂诗十首【今取其四】

滔滔东流水赴海无归期亭亭右转日今兹复来兹人生寄天地百年七十稀思虑复营营恐为逹者嗤燕雀贺厦屋虫蚁慕腥羶野花引飞蝶古木来嘶蝉秋天百虫吟春天百禽喧翟公真闇事喜愠见色言明主不弃士我自志山林爵服岂无华才疎力难任鸟向深山栖鱼由深渊沉吾亦爱吾庐高歌复微吟深岩有老翁龎眉须鬓雪夜半呼我名授我微妙诀字画古籕様体势讹复缺双眸忽烱烱须臾竟披閲至今得其传心会口难说

琴书

琴书随分足生涯只灌园畦亦自佳行状是崔斯立记门风似杜少陵家添诗人瘦因中酒解睡魔围只上茶无事出门觅诗料廵檐指点数梅花

寄范税院倚衡【在舆西堂令嗣】

清敏当年宰宝唐至今遗爱在甘棠税苗有例分三等吏卒无因下六乡时异事殊民尚忆人亡政息事堪伤如今白纳重催吏也坐先生对越堂

次韵平野王子厚登相山不及相过

儿童传好语王子去求仙我住亦迩只君胡不惠然相望百里外一别五年前会聚浑闲事鹭鸥盟要坚

题袁恭父神心精舍

山川城郭同一形市林鸦鹊同一声吾身本自备万物万物何有非吾身此心虚彻公则明事至能应物能名君不见神心精舍袁主人叱咤风雷呵鬼神

僧本均乞蒙泉稿【均号翛然】

近闻甘子说僧里有翛然诗学贯休体心参马祖禅个中真有得名下岂虚传索我蒙泉稿因风寄此篇

题盱江王章甫梅境

仙伯当年亭植梅当今天子题品来梅花是我丈人行见梅不赋梅应咍王君结庐在梅境日与梅兄相追陪吟诗些起逋仙魂索笑醉衔工部盃吾闻梅乃万木母桃为奴婢李舆台一阳生于万物始梅花独先羣卉开一隂生於万物成梅实独先羣蘤胎华寔先天天不违梅之时义大矣哉纷纷余论不知本秪说百花头上魁此语闻之梅亭翁録以赠君君勿推

为广夀长老文杰说嵩溪偈

隔江招手见高亭来谒嵩溪听水声纵是远公今不出也须强起送渊明

为能仁长老本端说无学偈

十二时中六不收了然无一事为头禅河既寂无由浪此岸已离那用舟尘世荣枯真幻梦湼盘生死是浮沤要知无学用工处十二时中六不收

三月十六日西湖闻杜鹃

才上苏堤闻杜鹃杜鹃怪我在天边平生不作功名想今日胡为富贵牵辟谷未能那废食置山所欲尚无钱但须两事略如意便占白云深处眠

访林龙发

车马喧阗桃李村谁人复识老梅尊时中只有梅亭侄来访西湖处士孙

江湖小集卷八十三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九·彭定求
  傅大询·唐圭璋
  第五十回 求师母软语温存·陈端生
  第四十一齣~第五十齣·沈采
  第三折·佚名
  第三折·岳伯川
  第三折·关汉卿
  五集卷二十四·乾隆
  卷477 ·佚名
  卷三百三十三·陈思
  卷三十二·曹庭栋
  骑省集补钞·吴之振
  卷一·杨基
  卷六百七十二·佚名
  卷三·陈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秦简夫

    (韩夫人同小哥上)(夫人云)妾身韩夫人。自从陶侃当下这个信字,拿钱到家中,被他母亲痛决了一场。今日早间。陶侃将信字赎将去了。老身看中那秀才,有心待招他做女婿,争奈不曾见他母亲。今日无事,且在解典库中坐着,看有甚么人来

  • 卷四十三·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四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十三 兰亭集诗【并序】 右将军王羲之二首【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善草隶累迁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

  • 卷二十七·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二十七李翱洗墨池剩有临池兴,人称协律郎。至今蝌蚪迹,犹带墨痕香。 【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湖广通志》卷八九。】朱庆余惆怅诗梦里分明入汉宫,觉来灯背锦屏空。紫台日落关山晓,肠断君恩信画工。 【见

  • 卷三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二·脱脱

        朱弁 郑望之 张邵 洪皓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与归新郑,妻以兄女。新郑介汴、洛间,多故家遗俗,弁游其中,闻见日广。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   建

  • ●卷二百三十五·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三十五。   起绍兴三十年十月十七日丙辰,尽其日。   十七日丙辰金人入庐州以康定山知(庐州)纥石烈(改作赫舍哩)同知庐州驻泊兵马都监杨椿会兵入城杀康定山走纥石烈(改作赫舍哩)复庐州。   合肥野叟杨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弘治六年正月丁卯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马诚齐世美分祭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诣 奉先殿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天下朝觐官四夷

  • 卷三十三 职官五·龙文彬

    ◎都察院(元御史台。 )吴元年十月壬子,置御史台,以汤和为左御史大夫,邓愈为右御史大夫,刘基、章溢为御史中丞。洪武十三年五月,罢御史台。十五年,更置都察院,设监察都御史八人,分监察御史为浙江、河南、山东、北平、山西、陕

  • 十九年·佚名

    (甲子)十九年清大正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附錄卷之十七〉一日。〈陰曆乙丑十一月十七日〉臨于熙政堂,王妃同臨,受宗戚、貴族、本職長官以下高等官新年祝賀。○遣本職長官男爵閔泳綺于總督府,託電奏新年祝賀。

  • 御制读左传季文子出莒仆·杜预

    御制读左传季文子出莒仆季文子出莒仆是也而左氏有过辞然鲁之襄仲独非仆之类乎其事即接宣公之立不闻文子有讨贼之诛何独严於仆而恕於仲乎且偻数元恺四凶谓尧不能举贤而舜举之尧不能去恶而舜去之审

  • 春秋传卷二十九·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哀公上【公名蒋定公之子盖夫人定姒所生諡法恭仁短折曰哀】周【敬王二十六年敬王四十一年孔子卒鲁哀公十九年敬王崩子元王立比据左传所载按诸本敬王崩或作哀公十七年十八年或作哀公二十年未详孰是】郑【

  • 弘明集卷第十·僧祐

      大梁皇帝敕答臣下神灭论庄严寺法云法师与公王朝贵书(并公王朝贵答)大梁皇帝敕答臣下神灭论  位现致论要当有体。欲谈无佛应设宾主。标其宗旨辩其短长。来就佛理以屈佛理。则有佛之义既踬。神灭之论自行。岂有不

  • 卷第二·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二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预流支品第二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种法。若正勤修是人名为多有所作。何等为四。谓亲近善士。听

  • 华严念佛三昧论叙·彭绍升

    大乘起信论云。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念者不觉也。佛者觉也。念佛者以觉摄不觉也。念佛三昧者。以觉摄不觉。入于正觉海也。华严具诸佛一切三昧。而其间念佛三昧。为一切三昧中王。大莫过于

  • 卷第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青城山凤林寺竹浪生禅师语录卷第二嗣法门人如鹏等编己巳结制常明落 请上堂拈香祝圣毕乃云三十余年坐钓矶而今方得展双眉汀花水浒非他物触处元来佛祖机今朝元无结他日亦无解是为水官

  • 月牙集·老舍

    现代中篇小说集。老舍著。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8年9月初版。为作者自选集。收《序》1篇,1935—1943年写作的中篇小说5篇:《月牙儿》(初载1935年《国闻周报》第12卷第12至14期);《新时代的旧悲剧》(初载1935年《文学》

  • 太清金液神丹经·佚名

    道教经书。一名《上清金液神丹经》。分上、中、下3卷。分别题为张道陵、阴长生、抱朴子撰述。《宋志·神仙类》、《崇文总目·道书类》皆有著录。卷上注引有“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等《黄庭外景经》之语。

  • 无字宝箧经·佚名

    元魏菩提流支译。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之异译,先出。

  • 千山剩人禅师语录·函可

    明函可说,元赋等编,今羞等录。六卷。卷首收像赞、序、请启;卷一卷二收上堂;卷三卷四收小参;卷五收普说、茶话、问答;卷六收拈古、颂古。偈、书;卷末附重梓姓氏、塔铭、塔碑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