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三〈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那落迦波羅如獵鹿者.如是應知非但不受相害之苦.然於器處共相之苦亦復不
受.此之獄卒能害彼故。若異此者.
彼在熱鐵融沸地上受燒然苦不能忍時如何此際能逼害他。
於此熱地身動轉時那落迦類自身支節尚不能持.豈況更能有所爲作.然而但可
於熱鐵中洋沸騰湧身由他制無片自在。然彼獄卒勇健害他.是故定知不受彼苦.
猶若廚人遙執鐵鏟於熱油內轉彼煎魚。或將獄卒爲那落迦.以其相害無功能故.
爾者便成違獄卒義。[一]然由那落迦類受燒害時不能相害.若爾便成不是獄卒.言那
落迦那落迦波羅立爲宗者有違宗過。又復若言受彼熱鐵極苦觸故諸那落迦不
注:
[一]此重疏上文也.本論隨處有此體例.疑作者引據舊釋更加疏解而成此書.但譯文晦澀無由詳析之耳.
********************
能害彼.如以生命置炎炭中.或可斯類不霑此苦如覩史天.此顯獄卒非那落迦。
卽於此見外人别釋引經爲證極成乖失.然而暫爲少慧之輩顯其僻見略舉疏條。
彼便難曰.於地獄處獄卒之流不受苦者我不許故.如經說云.汝等苾芻.有那落迦
名六觸處.若諸有情生在彼中彼若以眼視諸色時咸悉了見不可愛事。實彼有情
有如斯事.獄卒非情何所觀見.對執不許有情論者便是共聚咀嚼虚空。
彼設難云諸那落迦受彼苦時有其差别.得異身故.如一無間多無間罪。此亦未能
閑他意趣.如前所云生那落迦有情之類受苦切時簡於餘趣所有苦毒.然彼獄中
所有共苦咸悉同受。然於彼處由重業風驚飆猛烈身遭極苦.一無間者則不受之.
望彼多種無間猛苦不同受故便成不定.爲顯斯事除彼獄卒。諸那落迦無斯差别.
彼趣同苦咸悉受故.卽所立宗無異宗處轉生道理何成不定.然一無間受同苦故。
有外難云由其獄卒不受苦者斯非正答有不定故.然且不應作斯定判見一受苦
********************
令餘亦然.現見世間共覩斯事如羊駱駝被蠍[一]蜇時遂便致死.鳥之一分將以爲食.
且據傍生有斯差異。於人趣中亦復見有一不受苦.如患塊者醫人遂便蹈熱鐵上
卽以熱脚蹋於病處.病人雖受極苦.醫足曾無痛處.然而有情實無差别。此亦由其
那落迦趣俱生苦法.以不見故遂不名此爲那落迦。見蜇毒等能斷命根.此亦但是
呈其廣見巧識俗途.非關所論契理之事。若云但據趣之相似是彼趣收.於斯宗處
卽彼趣中見有不受彼趣之苦顯他宗有不定過者.此亦未解我成立義.當趣所有
決定之苦彼不共受.是前作用能立義故.然非人畜在彼趣生準彼法式須定受者
而不受之。所云羊等遭蠍毒時有斷命苦或被熱足所生之痛.若全不受彼趣苦故
非彼趣性可有斯愆。
有異執云然而獄卒由自他業增上所生不被害故互相苦刻他不許也。我今謂汝
而於自見樂著昏心設在虚空步步顛蹶.那落迦波羅非他所害故他逼所生所有
注:
[一]原刻作[哳/口].今依麗刻改.
********************
苦痛必定不受是其所許.然而執云不受彼處形害苦者與誰助力。此轉難曰.雖復
有斯更互相害.由作用别致使位殊.猶如所縛能縛之異。爾者還將自語返破己宗.
由匪同時能縛所縛更互容爲繫絆之事。若言彼二次第而爲.此亦非理.由非受繫
名爲被縛.及其縛彼爲能縛者。然而此二縱令苦次.於那落迦亦不能立.若受墋毒
極苦之時非那落迦若被他害遭彼惱時是那落迦是不應許.一相續形有生有死
成大過故.同在一時更互相害不容成故.由非一念是卒還非能爲此計。若救轉計.
雖同一趣由作用别名號便異一名那落迦一號獄卒.猶如人趣[一]有典獄者有被枷
者。此亦非理.不託彼故.由非仗託作用差别說那落迦如被縛者。然此但由趣爲因
故.斯乃如何捨其獄卒。是故定知位有差别由非趣同作斯緣緒.能所縛殊由作用
别之所爲故.理應隨彼而作分位誠無有違。若時許樂階位别者.應須共許諸那落
迦非獄卒也.於我所宗唯爾是要.由此與前能立之義善符順故。若許實有那落迦
注:
[一]原刻錯非.今改正.
********************
性由作用别有時名作掌獄者故.斯之執見所有階位便成無失.然則許有階級殊
途.如有頌云.多瞋爲墋業好行罪惡事見苦心歡悅當生琰摩卒.由非此相那落迦
有.若此伽他是實義者如何辄爾作如是言其獄卒等非有情數。隨那落迦所見之
相作如斯說.理復何違。諸近見者由覩於他舉動差别爲所量故測度彼心.然本在
識種子熟時隨有如是相狀差别而起分别.隨彼所見佛作斯說。欲令[一]波跛惡業有
情斷除罪見.於那落迦極惡之處[二]彰顯惡業所生苦報.隨彼情見於其識外說非愛
事.確論實理咸是內緣似相而現固無違也。有異執云.雖復更相俱爲苦害.此等階
級不越常途.由非此時有其定位.被害之者名那落迦.能害之人號波羅矣。是故定
知諸那落迦正被害時無有便成獄卒之過.執此計時於我所成獄卒事用曾無片
許令愛樂耶。
有說此由業力有斯異狀隨逐有情還非一準.由此先曾更相惱害.復於獄處共爲
注:
[一]波跛.地名.意譯罪惡.
[二]原刻作障.今依麗刻改.
********************
刑戮.彼此逼害遭諸痛苦。若有生命自無身力能害於他.但知忍苦更無餘暇。由彼
有情先共爲怨故使今時更相苦害彼皆是此那落迦者.而彼展轉共相害事非他
所許。隨其自業識相生故.而云非是獄卒性故彼非能害.此出過言全無意況。若被
害者許是那落迦.然能害者卽不受斯苦。
有說於同一趣諸獄卒類未必要須同形量等.然與彼卒墋毒可畏見便生怖.高大
形軀非常威壯。設有形量可容相似.然彼身形含毒可畏.如篾戾車見便悚懼是能
害者。設使此類軀貌矬穢.由其稟性是猛利故.縱令敵者形狀偉大.情不比數事同
草芥陵蔑彼徒力有容裕。此亦未能閑他意趣幽邃深義.然彼疏失我且恕之.諸那
落迦更互相害事亦不殊形量力等必須相似有時雖復作如斯說.乘茲語勢遂卽
難言未必要須形量相似.此欲共誰而爲擊難。諸有忖度自身勇力於他決勝便無
怖心.如是許時由其墋害或復威嚴者斯乃誠爲無義言也.由切逼迫生極怖故。非
********************
能害者作成立時道其極怖作便成過.方便顯斯差别之相仁今更復成立墋害及
以威嚴.此則便成大爲恩造能爲善伴增我光輝。如上所言得差别體地獄器苦不
同受之.或諸猛火由業力故便無燒苦.斯則自非善友誰能辄作斯說。凡是密友性
善之人不論夷險常爲恩益.爲欲顯其不受燒苦故致斯言.然於此時助成立義卽
是顯出善友之意。由其不受彼之苦故意欲成立非那落迦.今復更云由其業力說
有大火言不燒者.斯則真成立唯識義.由無實火但唯業力能壞自性.旣定不受如
斯苦故便成此火自性元無。然有實性是宗所許.若也許其是識現相事體元無.此
由業力故無實火斯成應理.由其先業爲限齊故.若異此者彼增上業所招之果旣
現在彼如何不見。如無智者欲求火滅更復澆酥.令唯識宗轉益光熾.由斯衆理證
此非成那落迦類。
設爾不成那落迦類.是鬼是畜理亦何傷。爾者
********************
旣非那落迦.如何生惡處。
由非得餘趣生於那落迦.若爾旣生彼處已.應同那落迦。又復如何而許彼處得有
生理.若生於彼.當趣同分彼初生時必應非有.有情數性非所許故.復由於彼同趣
有情無不定故。若執此見名爲生者.諸大威神亦有於茲那落迦處爲救有情應濟
之苦.此則雖非那落迦類亦見有故便成不定.非卽據斯恆決定見作斯說故。此意
欲論唯於惡趣那落迦中而見有故.當爾之時諸琰摩王侍從使者王若出行此必
隨逐.是時彼王幷及侍從不出於界.若其彼界無差别類.
云何天上亦有傍生。
如天象等雖非天趣而生彼故.
如是琰摩王界諸獄卒類及狗烏等.
然非彼類亦生其中。由此道理同那落迦諸獄卒等生地獄時卽彼趣攝.何以故.同
********************
處生故.卽由斯理能成決定應受彼苦。[一]此救不然.雖生地獄非那落迦.何以故.不同
受故。
如天上傍生地獄中不爾
者.諸有傍生及諸天等處不差别.如那落迦等自業能感差别不同彼所作業隨自
業力而受彼苦.是故定知天上傍生必有能感天上樂業方乃生天同受彼樂.由順
樂業之所生故。
所執傍生鬼不受彼苦故
者.諸有傍生及餓鬼等彼所生趣受種種苦.不爾。云何。諸獄卒等不受彼[二]苦.由是故
知那落迦苦非生報業趣所受故.由如[三]那剌陀等。若爾非無業者而生彼故.此亦如
前已廣分别.如彼業力之所感者而於中現此非同喻。然彼所立決定不成.非我所
許。
注:
[一]玄奘譯二十論.以此句爲論文.勘梵本及律天疏皆無.疑奘譯取此釋改論也.
[二]據梵本論.次有句云.是故地獄中有旁生鬼趣不應道理.今略.
[三]那剌陀.仙名.往返人天.而非天趣.
********************
然於此中如鐵山等乍離乍合有所作故.有餘師說彼獄卒等亦受彼苦。然則所說
因喻不同前後相違.故應更說所依别故.或由增上大異業力而不受苦何以故如
不受時.斯言有失。
有餘復說猶如無色界苦受樂受亦有受處.然彼受者有所受故.此亦如是。斯見非
理.然無色界有情生者非是器故彼界無處受等及行。云何[一]名界。攝取彼等方分爲
因.有方分者以爲因故.如是應知實無方分。但唯有生欲色二界有情生者有因積
集.是故彼生應有方分.猶如色界有方分故欲界亦然.彼界因故.不爾以無色故無
住處故猶如不和合者此不如理。
若爾應許彼那落迦業增上力生異大種.
非是有情之所攝故.地等大種於地獄中
起别形顯量力差别.
注:
[一]原刻作方.從寫本草誤.今改正.
********************
如有情像顏色等異手足身分量力差别長短大小於彼作用.
方名卒等。
若爾非有情者云何卒等不待外緣手足身分種種作用.
欲令彼等生大怖畏.變現種種增勝威力動手足等。
此由風界令動手足種種作用别别示現.彼之風力如人意樂隨念所作.諸那落迦
亦復如是.纔見此時便生怖畏.彼地獄中那落迦等由業力故生大怖畏。猶如木人
能有所作種種示現.大種和合雖無思覺.業力因緣遂見如是動手足等相狀有異.
示現所作諸無情等道理許成。彼之地處諸那落迦業增上力
便令自見羝羊山等乍來乍去.
斯非有情而亦見有.此則住處地等差别及獄卒等非是有情理得成立無勞致惑.
爾者
********************
非無所緣。
是獄卒等意樂生故.彼諸卒等及以地等處所不同形相表示那落迦等。
許由業力.
於地獄中
地等大種生是形色[一]差别變異手足動等。
處及大種或有無斯諸繫縛等.以業力故理應不成。
何緣不許識由業力如是轉變。
如夢所見色等和合外有影生種種相現.理應共許轉變作用.識由業力如是轉變
與處相違。若許由業力.
何用異大種
者.諸獄卒等由四大種種種轉變動手足等作用别故.如夢所見色等處故.彼等形
注:
[一]此句意譯.又缺頌末句於識何不許未牒.差字原刻作若.今依麗刻改.
********************
狀無體用故.或非地等差别相故。如前所說羝羊山等他不許成色相變故.[一]變化亦
然.形狀等異由他力故.此由識變種種異相轉轉形儀差别不同.離識之外更無一
物而有可見。
此中外難若但由識轉變别異種種形儀.獄卒等想自識變故同苦因故.諸那落迦
非獄卒等此四大種由增上果同業生故於受苦時不同受故.是故方須說四大種。
如是所說不善他宗。云何不善。但說有情自識變現見獄卒等能爲墋毒.由自識現
各見卒等諸苦害具互不相違。然如自識見苦害等同類影現彼因同故苦受用俱.
師與弟子所作事業有同不同.於不同事而強說同.及孤地獄互不相見苦不同故.
所立大種理謂不成。
業熏習餘處者.謂有執那落迦由自業力差别因生.彼業熏習理應許在識相續中.彼
由業力不在餘處.
注:
[一]此謂獄卒轉變也.今譯文略.
********************
積集力故。唯地等處業所作時合因果故.此乃是爲彼習果處.卒等影像識緣差别
和合得生種種色類如應分别。[一]不爾是諸大種和合積集因業力故由業相續差别
果成.如是應知自身相續得定果故。習之憶念緣於種子.亦無殊異有情相續.如是
知已所以取少分一人等顯示所取相續內熏心及心所.相差異果五趣所攝.自業
熏習之所成故。如無色界熏習之果離心心所無别不相應行.此中唯說名言差别
體事無異故是密意。或不離心心所體事不同.及以生處未離欲者色之熏習.如如
自力生處得生行安立故.如無色界熏習之業。或心心所不離色處大種所生.業力
和合方能生故.或識相續住熏習果故.如念愛憎等亦復如是。大所造色影像識變.
亦不離識彼之形狀差别所說。
[二]執餘處有果.所熏識有果
者.彼所習果此爲因故。
注:
[一]不爾貫下.作非字解.後有處同.
[二]此句應在前牒.今錯簡也.又下缺頌末句未牒.
********************
有餘師說唯自體力變爲果也.欲色界生業力熏習識依止故.如無色界積集生業
所熏習故。彼說無記識所依止熏習.及餘識聚俱相應果此不應有.是故說依止者
徧於一切有情所攝.或不用力便應得之。
復有餘說自身業果於一身上而有因果故如異熟識所安置業.是差别故說身大
種别别安布果不應有.彼若如是.餘人身識能依所依同一作業亦無差别有情施
設故同一流注俱異熟識.爾者非卒等想差别大種和合建立地獄有情.是故相續
有其差别。爾者若時相續無間之識增上因故能生别識種種異類.此時應有相續
别異因果轉生。不爾。云何。此卽欲說因差别故.如心相續和合種子是安立因.此中
所說唯因能立不說識增上緣是依止故.從斯種子無間相續識之差别.然由種子
自體相續方得轉生言增上者.如彼地等唯能爲緣.能造四大亦應如是。此亦不然.
從自種子生時說此唯緣.不爾從識相續别有四大種子.猶如無色界沒生色界時
********************
彼增上果是異熟業之所感得受用資具猶如異熟果.此可愛樂自業相續所感.此
之正理順阿笈摩。
識所變果何因不許
者.此由自見非理僻執強思搆畫.誰能辄說唯識之果違阿笈摩.因何爾許。
阿笈摩經不立唯識.離唯識外更無色等.不應别說有[一]十二處。
雖爾不離其識並十二處立善等法.如是應知有色等處是佛說故.若離色等所立
不成違佛語故。或色等處體實有故.猶如意處.是佛說故。識與色等亦非别有.猶如
法處。
斯理不應。
此中所說不遮唯識.何以故.
依彼所化生世尊密意趣說有色等處如化生有情者.如佛世尊說有化生有情.但唯
注:
[一]勘梵本論作色等處.律天疏云.色等十處.本論次文立量亦别出意處法處爲喻.可知但應說十處也.今譯十二.有誤.後文均同.
********************
依心相續不斷能往後世是其密意。
不說實有化生有情.此言密意謂欲調伏一類有情.是故佛言有化生有情是密意
說也。謂彼斷見所害有情隨自樂爲者無後世者無善惡因果者.爲欲洗除此之惡
見是故說心相續不斷.心相續言顯當生故此死彼生.由斯理故相續不斷說有化
生是爲密意.離識之外更無别我。云何知然。
如契經說無我無衆生但[一]法有因故。
契經不爾.彼經不說有情亦[二]有.是故契經不相違故.心相續言顯其不斷能往後世。
如是應知如色等處此爲成熟一類有情說斯密意.
是故所立亦無自教相違之過。如斯所立因亦不定.何以故.依世俗諦佛說别有化
生有情.元亦不說離識藴已有善不善及彼果等别有有情.是因不定。是故佛說爲
除斷見無後世者.如來世心相續不斷於其識藴假立有情.於略詮中而說有故。
注:
[一]法有.原刻互倒.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作無.今依麗刻改.
********************
離心無境有其四意。何謂爲四.一者密意.二者境界.三者顯果.四者密意[一]義.分别所
縛如是因緣說十二處.此之一切當應建立.次第發起如理問答。
云何密[二]意
說十二處.而有衆生如心相續相續不斷說有情能詮所詮於心安立執形像事.此
中如是色等聲境當應分别。
識從自種生似境相而轉爲成內外處佛說彼爲十
者.從彼眼等處生彼色等處.如理應知[三]於彼二處說斯種子相及彼識.如世尊說爲
成處等說共許聲眼等差别。此欲成立說其青等分明顯現彼同類色從彼識起.未
離欲者
識之種子殊勝安立故得出生。
彼等種子雖且安立.果未現受乃至未得相應緣力.無間生滅刹那刹那相續等中
注:
[一]義者.因也.
[二]據律天疏.此下與經部辨難.
[三]據律天疏.此文意云.種子及所現相爲彼了别之內外二處.今譯文錯.
********************
獲得微細體性巧妙差别轉變得殊勝者.如穀麥等地等爲緣和合增長體性不同
轉轉安立芽等出現.如斯法性外之種子內亦如是.此之內心相續現前相對無間
刹那之頃能生青等體性差别。
然此種子說爲眼[一]處.
如次現爲彼彼果性心及心所.安立此色爲其眼處。彼亦如是.
若如是色差别顯現.
識體和合[二]警覺青等.種子在阿賴耶識[三]猶未顯現.識能警覺影像變異自體差别.如
頗胝迦琉璃雲母等以薄物[四]裹隨其本色影現識生.此乃世尊如理分析
說爲色處。
然自教中說彼意識形狀不同.住利益故所以此色說爲色處。
如是乃至堅溼煖等識之影像.
注:
[一]原刻錯界.今依梵本論改.
[二]原刻作驚.今依麗刻改.下並同.
[三]原刻作由.今改正.
[四]原刻作裏.今依麗刻改.
********************
所依所緣力用最勝.是異熟識之所生事種子相狀出生影現.聲及名等變異差别
之所取故。如是應成色之分段功能不同之所安立阿賴耶識.諸有智者分分覺了
而分别之.
說內外處安布差别是密意也。
如安立界.此[一]六識界依止意界.依六出生如是意界自性差異.然亦說彼十八界耶.
[二]如異熟識與眼等識次第爲種名眼等處别别顯現。何故名種。由能出生芽等衆物
别異體性.如能造大及所造色共許出生自類芽等生差别故.猶如稻麥等諸種子.
世間共許彼之體性異類非一乃能出生。眼及眼識並與第二刹那相應.從此二界
生得彼緣隨順所立警覺之性.非爲一事一時能生。如一心所别别能生無量色性
故.此亦如是.異熟之識於眼等處或同或異.識所生時自體别故異熟之識爲眼等
處。
注:
[一]原刻作亦.今據律天疏改.
[二]如.意同如是.
********************
彼色微細眼等諸根識生種種功能不同極難見故。亦不如此有别眼等或緣色等
清淨四大。爾者别阿笈摩佛說肉眼等處清淨四大所造色有見有對如是乃至身
等亦復如是此不如理。識之影像密意說故.由是四大不離識之相分。斯亦不取緣
青等識而爲種子.以熏習識執著相故.識之種子由彼熏習.是異熟識之所持故。此
亦不然.有清淨色有見有對.不爾若有對等識之[一]顯現非眼等識所熏習故.然爛壞
種依止所緣安立表示。此亦不了阿笈摩中安布分析.由是阿賴耶識無始時來因
果展轉無量功力能含藏故.别别發起體色相待彼彼界處生等别現.非一切時一
時總生.如是廣說眼等差别乃至身相亦復如是.彼識種子欲示現力體性殊勝.此
契經中佛說安立阿陀那識卽如地等影像所現。緣等相應.彼所安立種種芽性體
無損壞然彼形狀芽等顯現和合力故.堅等體性隨緣現生以阿賴耶識所有因果
色處和合。或由地等影現變異不同能造四大在於色處.然此假立語業所詮。於無
注:
[一]顯現.原刻作種子顯.今依麗刻改.
********************
色界語業雖轉言詮不及.於彼界中色不現故或色斷故不作是說。雖有色之種子.
非眼境故.此之色種影緣力故建立果色故.由此因故質礙不成。諸有眼根暎所損
者非此所取種之清淨方堪所用.如是乃至身不雜亂所依所緣他所安立.如彼斷
壞及爛性等彼之所立理應合有.是故此中若隨色類一一分别轉轉無窮.
有餘復言說十二處爲欲成[一]熟一類有情此說無力亦無義故.人無性理極妙甚深
難解難入。亦令悟入由是佛說立唯識義.復令如是無力之人亦令易入於其色處
無量過失.是故此門執我之者令捨離故。
如說苦諦身之苦故。如是說處色等狂亂增上愛著所住種子之密意者.因立果名。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三
注:
[一]此段應在次卷是故佛言爲斯等類說十二處句下.今錯簡也.
********************
猜你喜欢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卷之一·弘储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欧阳竟无 卷十二(竺法护译)·佚名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十事开示·佚名 佛说旃陀越国王经·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五·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五·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三·智顗 悦乐龙王品第十三·佚名 菩萨璎珞经卷第一·佚名 第四 无始相应·佚名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八·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二卷·佚名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