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司民/掌戮

司民负责呈报民数,自生齿的婴儿以上的人都载入户籍,辨明他们居住在都城、采邑或在郊野,区别男女性别,并载明每年出生、死所造成的人数增减。到三年大校比,把民数报告司寇。司寇到冬十月祭祀司民时,献民数给王,王行拜礼而后接受,收藏于天府。内史、司会和冢宰保存副本,以协助王施政。

司刑掌管五刑之法,以施加于犯罪的民众:判墨刑的罪有五百条,判劓刑的罪有五百条,判宫刑的罪有五百条,判刖的罪有五百条,判死刑的罪有五百条。如果大司寇[在外朝]审断诉讼,就依据五刑之法辨别罪行的轻重,而建议大司寇所宜施的刑罚。

司刺掌管三次讯问、三种宽宥、三项赦免之法,以协助大司寇审理诉讼:[三讯]一讯是讯问群臣的意见,二讯是迅问群吏的意见,三讯是讯问民众的意见;[三宥]一是宽宥看错人而杀人者,二是宽宥无心而误杀者,本是宽宥忘了某处有人而误杀人者;[三赦]一是赦免年龄幼小而杀人者,二是赦免年老而杀人者,三是赦免痴呆而杀人者。用这三法求得人犯罪的实情,使对犯人的审断正确,而决定是应当施以重刑或轻的罪,然后施刑或处死。

司约掌各诸侯国以及民众间的契约券书。治理有关神约的事最重要,治理有关民约的事次一等,治理有关地约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关功约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关器约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关挚约的事又次一等。凡重大的契约券书记载垂宗庙彝器上,小事的卖约券书用红色书写[在竹帛上]。如果有因契约而争讼的,就先行衅礼而后打开府库[查阅契约原件],违约的服墨刑。如果有大乱事件,就[会同]六卿打开府库所藏契约,违约的处死。

司盟掌管订立盟辞之法。凡诸侯国之间因不和协而会同,就负责记载盟约之辞以及盟约的礼仪,面朝北宣读盟辞以报告神明。盟约订立后,就抄写副本[交给六卿]。盟诅民众中违犯国君教令的人,盟诅违犯誓约的人,也这样做。凡民众之间订有契约券书的,副本收藏在司盟那里。如果有(因契约]发生诉讼的,就先让他们盟诅。凡举行盟诅,各使当事人所在地的民众供给所需的牲,并把民众召集在一起。盟诅之后,又为司盟提供祈神所需的酒脯。

职金掌管凡有关铜玉锡石丹青等的戒令。接受开采者缴纳的赋税,辨别所缴纳矿物的质量好坏及数量多少,书写标签并加盖印章,把铜锡交到制造兵器的府库,把玉石丹青等交到主管收藏的府库。上交记录的簿书(给大府]。负责接受司法官所判罚的铜和货币,交给司兵。 旅祭上帝,就供给所需的金版。用飨礼款待诸侯时也这样做。  凡王国有军事行动而需用铜石,就掌管有关领取铜石的政令。

司厉掌管[所收缴的]盗贼的兵器、财物,辨别它们的种类,都记有数量,标明价格而加上标签,交到司兵那里。盗贼罚做奴隶,男子交到罪隶那里,女子交到舂人、槁人那里。凡[盗贼中]原来有爵位的和七十岁以上的,以及尚未换牙的小儿,都不罚做奴隶。

犬人掌管犬牲。凡祭祀供给所需的犬牲,要用毛色纯一的犬。伏牲[行辕祭]、埋牲[祭地神]也供给犬牲。凡举行衅祭、沉祭、毁折牲体而祭,用杂色的犬也可以。凡挑选犬的人、牵犬的人都隶属犬人,由犬人掌管他们的事务和对他们的治理。

司圜负责拘禁不良之民而加以教育。凡危害人的人不让他们戴寇饰,而写明他们的罪状让他们背在背上,使他们服劳役而对他们加以拘禁教育。能改过的,重罪拘禁三年而后释放,次一等的罪拘禁两年而后释放,轻罪拘禁一年而后释放。不能改过而逃出狱城的,[抓住了就]处死。[改过者]即使放出来,三年内不得按年龄与乡民排列尊卑位次。凡拘禁在狱城中而身加明刑的人,不[施加肉刑而]亏损他们的身体;罚服劳役的人,不罚没他们的财产。

掌囚负责看守[被抓捕在狱的]盗贼,以及凡有罪被囚禁的人。重罪犯戴桔、辇、桎,次一等的錾蕉,挂,轻罪犯只戴梏。王的同族人[犯罪]只戴拳,有爵位塑人[犯罪]只戴桎,以等待判决。到施刑或处死罪犯那天,向王报告将行刑罪犯[的姓名],[把罪犯]押送到朝士那里,[朝士给罪犯]加上写有姓名和罪状的梏,然后押送到市上施刑或处死。凡有爵位的人以及王的同族中人,就押送到旬师氏那里,以等待施刑或处死。

掌戮负责斩杀盗贼和间谍,杀后剥去衣服并分裂尸体。凡杀害亲属的人[处死后]焚尸,杀害王的亲属的人[处死后]分裂尸体。凡杀人的人在市上处死,陈尸三日。对盗贼行刑也在市上。凡有罪而犯法的,也在市上行刑。只有王的同族和有爵位的人,在甸师氏那里处死。凡出征、田猎、劳役,[对犯罪的人]斩杀行刑,也这样做。受过墨刑的人使他守门,受过劓刑的人使他守关,受过宫刑的人使他守宫内,受过刖刑的人使他守苑囿,受过髡刑的人使他守粮草。

猜你喜欢
  卷四·刘敞
  公孙丑上篇·王夫之
  春秋阙如编卷五·焦袁熹
  自警编卷八·赵善璙
  春秋讲义原序·戴溪
  卷三十三·湛若水
  卷三·佚名
  卷首·乾隆
  降生品第五·佚名
  妙法蓮華經卷第五·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一·玄奘
  续修高僧传征文·太虚
  佛说四谛经·佚名
  卷第十七·佚名
  谤佛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九·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二十九     休宁孙默编董以宁蓉渡词上往岁吾友孙无言称毘陵董文友先生有弟子数百人谈经不辍私意董子当不必求之风流轶宕中矣他日无言出董子蓉渡词读之何其嫣然以媚婉约而多思也昔子瞻尚书

  • 卷之二十·佚名

    成化元年八月丙子朔○丁丑释郑先师孔子遣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行礼○命工部又侍郎沈义右佥都御史吴琛巡视民瘼义往保定等处琛往淮扬赐以敕书且趣其行敕曰朕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有被灾失所者拯恤救济诚

  • 五七 京汉道上·周作人

    甲辰(一九〇四)年冬天,上一班的头班学生已经毕业,我们升了头班,虽然功课还是那么麻胡,但留学转学都没有办法,大抵只好忍耐下去,混过三年再说了。想不到刚过了一个年头,忽然有了新的希望,北京练兵处(那时还没有什么海陆军部)要派学

  • ●宋人轶事汇编卷二十·丁传靖

    故事事无主名,不能以人系者,辑为故事、杂事两门,统朝野记之。常然者入故事,偶然者入杂事。 国家故事,天子诞节,宰臣率文武百僚,班紫宸殿下,拜舞称庆。宰相独登殿,捧觞上天子万寿。礼毕,赐百官茶汤,罢。于是天子还内,则宰臣夫人亦

  • 原序·陈骙

    李焘原序馆阁録十卷淳熙四年秋天台陈騤叔进与其僚所共编集也上世官修其方故物不坻伏後世弗安厥官其方莫修职业因以放失夫方云者书也究其本原事迹及朝夕所当思营者悉书之法术具焉使居是官者奉以周旋虽百世可考尔周官三

  • 卷十二·蔡德晋

    钦定四库全书礼经本义卷十二无锡蔡德晋撰凶礼士丧礼上【此言士之丧自始死以至既葬之礼 记曰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於是乎书】死于适室幠用敛衾【适室正寝之室也幠覆也衾被也敛衾拟制大敛所用之衾盖

  • 卷十五·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卷十五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木榛陆氏玑曰榛栗属有两种其一种皮叶皆如栗子小形如杼子味亦如栗所谓树之榛栗者也其一种叶如木蓼生高丈余作胡桃味山有榛之榛是也辽东上党皆饶有之子似橡子枝茎可以为

  • 轻重己第八十五·管仲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方生正,正生历,历生四时,四时生万物。圣人因而理之,道遍矣。以冬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冬尽而春始。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总,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千百姓,号曰

  • 卷五十七·佚名

    △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二复次善现,若真如实有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真如非实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不思议界

  • 除诸业障一切智金刚仪轨分第十八·佚名

    尔时观自在,复说三摩地。最上清净法,是即金刚手。调伏於诸恶,而现莲花部。诸佛方便力,利益众生故。忿怒大明王,清净诸三有。以众生性欲,未远离诸染。诸佛无碍力,起大悲愍心。尚未能救度,是故观自在。说此三摩地,是三世诸佛。大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六四○)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此摩偷罗国。将来世当有商人子。名曰掘多。掘多有子。名优波掘多。我灭度后百岁。当作佛事。于教授师中最为第一。阿难。汝遥见彼青色丛林不。阿难白佛。唯然。已

  • 复王心禅居士书·印光

    汝母既能念佛, 当令诸媳陪母念佛, 又当令其吃长素, 以助成母之道业为孝。若唯以念佛恐劳心力, 吃素恐不卫生以为孝, 此孝乃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此孝是破坏母之道业, 俾可以了生脱死者, 反令其常在生死。

  •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三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二会于普光明殿。此承上。古德说云。去菩提树三里。又云龙造。此将未可也。普光明殿者。约所显得普光明智所报居之殿。智体广大无限重重也。所报之境无限重重。等同法界。如经初所陈。其地坚固金刚所

  • 阿育王传卷第四·佚名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忧波鞠多因缘之余  说此偈已即入涅槃。如是乃至起八舍利塔。第九瓶塔第十灰炭塔。乃至释提桓因及四天王。以香花音乐末香涂香供养舍利。而作是言。佛付嘱我等法而般涅槃。从今已去

  • 华严念佛三昧论叙·彭绍升

    大乘起信论云。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念者不觉也。佛者觉也。念佛者以觉摄不觉也。念佛三昧者。以觉摄不觉。入于正觉海也。华严具诸佛一切三昧。而其间念佛三昧。为一切三昧中王。大莫过于

  • 证道歌注(永盛述)·佚名

     元 永盛述 德弘编 竺原禅师注证道歌序神光见达磨。三拜起立付以衣法。真觉参曹溪。绕床振锡而定宗旨。盍心法之精微非言所及。后来诸祖行棒行喝。辊球作舞。打鼓振铎。以大机大用发扬为己为人之妙。而所谓东土有大

  • 卷第三十四·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四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挽辞 礼寿昌先和尚塔(四首) 旧年今日礼师颜。今日重来塔已关。谩道藏身无觅处。淡云疎雨满人寰。 百尺凌霄一夜霜。爪瓶犹挂烂藤床。来时古道

  • 乾坤清气集·偶桓

    十四卷。明偶桓 (生卒年均不详)编。偶桓字武孟,号海翁,自号瞎牛。太仓 (今属江苏太仓)人,洪武中官荆门州吏目。著有《乾坤清气集》。是集凡十四卷。收录了元一代之诗,分体编次。其中如汪元量、瀛国公,元好问等,上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