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毁学第十八

【题解】

这篇辩论,题目叫“毁学”,辩论的目标在于李斯,其原因在于李斯的“毁学”——他向秦始皇提出建议,不准收藏和传播儒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采取了焚书的坚决措施。后来儒生们出来反对,这才发生“坑儒”事件。文学在盐、铁会议上攻击李斯“毁学”,而大夫则高度赞扬了李斯“功侔伊、望,名巨泰山”。这充分表现了两派观点的不可调和性。

大夫曰:夫怀枉而言正,自托于无欲而实不从,此非士之情也?昔李斯与包丘子俱事荀卿,既而李斯入秦,遂取三公,据万乘之权以制海内,功侔伊、望,名巨泰山;而包丘子不免于瓮牖蒿庐,如潦岁之蛙,口非不众也,然卒死于沟壑而已。今内无以养,外无以称,贫贱而好义,虽言仁义,亦不足贵者也。

【注释】

“此非”原作“非此”,今据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乙正。

李斯:战国时楚上蔡人,荀况的学生。他入秦后,帮助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废封建,立郡县,徙豪强,销兵器,修弛道,同文书,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始皇死后,他误听阴谋家赵高之计,矫诏杀害了扶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不久,他自己也被赵高杀害了。见《史记·李斯列传》。包丘子:又名浮丘伯,亦作“鲍丘”,秦末汉初的儒生,曾与李斯一起求学于荀况。荀卿:即荀况,战国末赵人。汉人避汉宣帝讳,称为孙卿。

侔(m¥u):相当。伊、望:伊尹和吕望(姜太公)。

瓮牖(y%u):以破瓮做窗户,形容房屋简陋。蒿庐:简陋的草房。陆贾《新语·资质篇》:“鲍丘之德行,非不高于李斯、赵高也,然伏隐于蒿庐之下,而不录于世,利口之臣害之也。”当即此文所本。

潦岁:多雨水的灾年。

此句疑当作“虽好言仁义”。《史记·货殖传》:“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即此文所本。

【译文】

大夫说:心怀鬼胎而满嘴仁义道德,自称没有私欲而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这难道不是你们的真实情况吗?从前李斯和包丘子同在荀况门下学习,后来李斯到了秦国,很快当上了宰相,他掌握国家大权,治理天下,功劳可与伊尹、姜太公相比,名声比泰山还高;而包丘子却贫困潦倒,住在破草棚里,像灾年的蛤蟆一样,叫喊得不是不厉害,然而终于死在水沟里。现在你们在家不能养活父母妻子,在社会上没有名望,贫贱却喜欢谈论礼义,虽然满嘴仁义,也是不算可贵的。

文学曰:方李斯之相秦也,始皇任之,人臣无二,然而荀卿谓之不食(1),睹其罹不测之祸也(2)。包丘子饭麻蓬藜(3),修道白屋之下(4),乐其志,安之于广厦刍豢(5),无赫赫之势,亦无戚戚之忧(6)。夫晋献垂棘(7),非不美也,宫之奇见之而叹,知荀息之图之也。智伯富有三晋,非不盛也,然不知襄子之谋之也。季孙之狐貉,非不丽也,而不知鲁君之患之也。故晋献以宝马钓虞、虢,襄子以城坏诱智伯(8)。故智伯身禽于赵(9),而虞、虢卒于并晋,以其务得不顾其后,贪土地而利宝马也。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0)。”今之在位者,见利不虞害,贪得不顾耻,以利易身,以财易死。无仁义之德而有富贵之禄,若蹈坎阱,食于悬门之下(11),此李斯之所以伏五刑也(12)。南方有鸟名鹓鹐,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飞过泰山,泰山之鸱俛啄腐鼠,仰见鹓鹐而吓(13)。今公卿以其富贵笑儒者,为之常行(14),得无若泰山鸱吓鹓鹐乎?

【注释】

(1)“谓”、“为”古通用。不食:指吃不下饭。

(2)罹(l0):遭受。

(3)饭麻:麻,当作“糜”,粥。饭糜,以粥为食。蓬藜:是两种野草,即上文之“蒿庐”,谓贫贱者之居。

(4)白屋:用白茅所盖的房子。

(5)“于”犹“如”也,见王引之《经传释词》。

(6)戚戚:忧惧的样子。

(7)晋献垂棘:春秋时晋献公为攻打虢国和虞国,先派荀息将垂棘之璧和一匹良马送给虞国国君,请求借路去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不要答应,指出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唇亡则齿寒。虞君不听,宫之奇就带全族出走了。不久,晋灭虢,回军又灭了虞。事见《左传·僖公二年》。

(8)襄子以城坏诱智伯:智伯,春秋末、战国初晋六卿之一,名瑶,势强益骄。他强迫韩、赵魏割城给他,韩、魏献了城。赵襄子却不肯,智伯怒,遂率韩、魏合攻赵。赵襄子奔到晋阳,智伯引汾水灌晋阳。后来赵与韩、魏密谋联合,里应外合消灭了智伯,共分其地,建立了韩、赵、魏三个国家。事见《史记·赵世家》。

(9)禽:通“擒”。

(10)文见《论语·卫灵公篇》。

(11)悬门:吊在空中的一种沉重的能上下开闭的闸门。

(12)五刑,五种刑罚。古代刑法规定:当三族者,都先在鼻子上刺字,再斩去左右脚趾,再用竹板打死,再砍掉脑袋,最后把全身骨肉剁成肉酱,放到集市中去示众。见《汉书·刑法志》。李斯就是具五刑而死的。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及《李斯列传》。

(13)文见《庄子·秋水篇》。鹓鹐(yuanch*):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醴泉:甘美的泉水。鸱(ch0):猫头鹰。

(14)姚范曰:“‘为’字衍。”陈遵默曰:“‘为’读为“‘谓’。”郭沫若认为:“之”犹“其”。

【译文】

文学说:当李斯做秦国的宰相时,秦始皇重用他,大臣中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然而荀卿却预见到李斯将要遭到不测之祸,因而替他担心,饭也吃不下去。包丘子虽然以粥为食,茅屋为家,住在草房中修身养性,对自己的志向却满怀信心,如同那些住在高大的房子里,吃着丰盛的肉食的人一样安然自处。虽然没有显赫的权势,但也不用忧心忡忡。晋献公的“垂棘”之璧,不是不美,宫之奇见了却为之叹息,知道了荀息的企图。智伯的财富比韩、魏、赵三家都多,不是不强盛,然而却不知道赵襄子将要算计他。季孙的狐貉皮袄,不是不华丽,然而却不知道鲁君就要陷害他。过去晋献公用宝马来引诱虞、虢,赵襄子破坏晋城来诱骗智伯。所以智伯被赵所擒,而虞国、虢国终于被晋国吞并,都是因为他们只想得到东西而不考虑后果,贪得土地和宝马的缘故。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必然要灾祸临头。”现在为政的,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患,贪得财利而不顾羞耻,必然为利害身,为财丧命。没有仁义道德而享有富贵俸禄的人,就好像踩在陷阱上、站在闸门下吃饭一样危险,这就是李斯之所以具五刑而死的原因。南方有种鸟叫鹓鹐,不是竹实它不吃,不是甘泉它不喝,当它飞过泰山时,正好有只猫头鹰在低头吃一只腐臭的老鼠,猫头鹰抬头看见了鹓鹐,就愤怒地吓唬鹓鹐。今天,大夫以自己的富贵来耻笑儒生,这是你们习以为常的做法,岂不是像泰山的猫头鹰吓唬鹓鹐一样吗?

大夫曰:学者所以防固辞,礼者所以文鄙行也。故学以辅德,礼以文质。言思可道,行思可乐。恶言不出于口,邪行不及于己。动作应礼,从容中道。故礼以行之,孙以出之。是以终日言,无口过;终身行,无冤尤。今人主张官立朝以治民,疏爵分禄以褒贤,而曰“悬门腐鼠”,何辞之鄙背而悖于所闻也。

【注释】

固辞:鄙陋的语言。

文:装饰。

《孝经·圣治章》:“言思可道,行思可乐。”

《礼记·祭义篇》:“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中庸》:“从容中道,圣人也。”

《论语·卫灵公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孙”同“逊”,谦逊的意思。

《孝经·卿大夫章》:“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就是此文所本。冤尤:与“怨恶”意义相同。

语本《论语·泰伯篇》:“出辞令,斯远鄙倍矣。”“背”、“倍”古通。

【译文】

大夫说:你们学习是为了防止说鄙陋的话,讲礼是为了掩饰粗鄙的行为。所以学习应对德行有帮助,礼应对人的品质有所修饰。讲话要考虑符合道理,做事要考虑使人高兴。恶言不出口,坏事不去做。行为合乎礼节,不慌不忙,合乎正当的事理。所以,根据礼来办事,用谦逊的态度对人说话。这样,终日说话也不会失言,终生做事也无冤仇。今天皇上设官吏立朝政以治理百姓,分别官爵的等级和划分俸禄的多少以奖励有才能的人,而你们却把这些说成是“悬门腐鼠”,你们说的话怎么这样粗野而违背道理,和我们所听到的完全相反呢?

文学曰:圣主设官以授任,能者处之;分禄以任贤,能者受之。义贵无高,义取无多。故舜受尧之天下,大公不避周之三公;苟非其人,箪食豆羹犹为赖民也。故德薄而位高,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夫泰山鸱啄腐鼠于穷泽幽谷之中,非有害于人也。今之有司,盗主财而食之于刑法之旁,不知机之是发,又以吓人,其患恶得若泰山之鸱乎?

【注释】

箪食豆羹:原意指简单的饭食,这里指微薄的俸禄。赖:通“厉”,有害于的意思。力小原作“力少”。《易经·系辞》下:“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即此文所本。

【译文】

文学说:皇上设官位授职于人,有才能的人可以担任;划分俸禄给贤者,有才能的人才可以享受。由义而得贵,不嫌官位高,取之以义,不嫌傣禄多。所以舜接受了尧的天下,姜太公接受了周朝三公那样的高位,假如不是他们那样的人,即使俸禄很少也是有害于民的人。所以道德浅薄却做上了大官,能力不大却担任了要职,这种人很少是没有祸难的。泰山的猫头鹰吃腐鼠只是在深泽幽谷之中,对人并没有什么害处。今天的官员,盗窃国君的财产,逍遥于刑法之外,殊不知盗窃国家财产,是会受到刑法的制裁的。还去恐吓别人,后患之大难道泰山上的猫头鹰能比得上吗?

大夫曰:司马子言(1):“天下穰穰,皆为利往(2)。”赵女不择丑好,郑妪不择远近(3),商人不媿耻辱(4),戎士不爱死力,士不在亲,事君不避其难,皆为利禄也。儒、墨内贪外矜(5),往来游说,栖栖然亦未为得也(6)。故尊荣者士之愿也,富贵者士之期也。方李斯在荀卿之门,阘茸与之齐轸(7),及其奋翼高举,龙升骥鹜(8),过九轶二(9),翱翔万仞,鸿鹄华骝且同侣(10),况跛牂燕雀之属乎(11)!席天下之权,御宇内之众,后车百乘,食禄万钟(12),而拘儒布褐不完,糟糠不饱,非甘菽藿而卑广厦(13),亦不能得已。虽欲吓人,其何已哉(14)!

【注释】

(1)司马子:即司马迁,字子长,汉代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的作者。

(2)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穰穰(rang):忙忙碌碌。

(3)郑妪:即郑女,为避免和上文“赵女”重复,故变言“郑妪”。

(4)媿:同“愧”,羞惭。

(5)矜(jin):庄重。

(6)栖栖(x9)然:忙碌不安的样子。

(7)阘茸(tar%ng):这里指地位卑下的人。轸(zh7n):古代车子后面的横木。这里指车子。与之齐轸:犹言并驾齐驱。

(8)骥鹜(j@w)):骥,骏马。鹜,奔驰。

(9)过九轶(y@):“九”,九重天。轶,超过。“二”,指龙和马。即直上九重天,超过龙和马。

(10)鸿:大雁。鹄(h*):天鹅。

(11)跛牂(b%zang):瘸足母羊。

(12)钟:古代容量单位,六斛四斗。万钟,形容俸禄很高。

(13)菽藿:豆叶。

(14)“已”,通“以”,用。

【译文】

大夫说:司马迁说:“天下的人匆匆忙忙,都是为了追求财利而奔走往来。”赵国的女子选择丈夫不管相貌美丑,郑国的少女选择丈夫不论路途的远近,商人不怕耻辱,士兵不惜卖命,读书人不关心自己的亲人,为侍奉国君不避艰难,都是为了追求财利和俸禄。你们这些儒、墨之徒内心贪婪而表面上自夸无欲,到处游说奔波忙碌,不也是为了得到什么东西吗?所以,尊贵荣誉是读书人所向往的,富贵荣华是读书人所期望的。当李斯在荀卿门下做学生的时,地位卑微的人都和他并驾齐驱,等到他展翅高飞,如蛟龙腾空、骏马飞驰一样,直上九重天,超过龙和马翱翔在万里高空,天鹅和骏马也很难做他的伴侣,更何况是瘸脚的母羊和燕子、麻雀之类呢!他掌握全国的大权,统治天下的民众,出门时跟着百辆车队,俸禄有万石粮,而你们这些固执的儒生,衣衫不整齐,糠菜吃不饱,并不是你们喜欢吃野菜和不想住好房子,只是得不到罢了。虽然想吓唬人,那又有什么用呢?

文学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1),贤士徇名,贪夫死利(2)。李斯贪其所欲,致其所恶。孙叔敖见于未萌,三去相而不悔(3),非乐卑贱而恶重禄也,虑患远而避害谨也(4)。夫郊祭之牛,养食朞年(5),衣之文绣,以入庙堂(6),太宰执其鸾刀(7),以启其毛;方此之时,愿任重而上峻坂(8),不可得也。商鞅困于彭池(9),吴起之伏王尸(10),愿被布褐而处穷鄙之蒿庐,不可得也。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于囹圄(11),车裂于云阳之市(12),亦愿负薪入东门(13),行上蔡曲街径,不可得也。苏秦、吴起以权势自杀,商鞅、李斯以尊重自灭,皆贪禄慕荣以没其身,从车百乘(14),曾不足以载其祸也!

【注释】

(1)语本《论语·里仁篇》。

(2)《文选》贾谊鹏鸟赋》:“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3)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令尹(相当丞相)。三去相:孙叔敖三次为令尹而三次被罢免,但他不懊悔。事见《庄子·田子方篇》、《吕氏春秋·知分篇》、《淮南子·道德篇》、《氾论篇》及《史记·焦循传》、《邹阳传》、《汉书·贾山传》等。

(4)“患”字原脱,今据明初本订补。

(5)朞(j9)年:即一周年。朞同“期”。

(6)《史记·庄周传》:“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庙堂:举行祭祀的屋子。

(7)《诗经·小雅·信南山》:“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太宰:古时掌管王室膳食的官。鸾刀:即刀环带铃的刀。

(8)“上”原作“止”,今据卢文弨说校改。

(9)《史记·六国年表》:“秦孝公二十四年,商君反,死彤地。”“彤地”当作“彭池”,二字都是形近而错了的。

(10)吴起为楚悼王变法,楚国日以富强。悼王死,楚国贵族群起而攻之,把他射杀在楚悼王尸旁。吴起拔矢插入悼王尸中,伏尸而死。事见《吕氏春秋·贵卒篇》。

(11)囹圄:古代监狱的名称。

(12)“裂”原作“制”明初本、华氏活字本作“裂”,《御览》六四五引也作“裂”,与《淮南子·人间篇》及许慎注合,今据改正。云阳:秦代左冯翊县名,故城在今陕西省淳化县北,秦时设有监狱,因此常在此处决犯人。《史记·李斯传》说李斯腰斩咸阳市,当是传闻异词,不必据彼改此。(13)“东”原作“鸿”,今据王先谦说校改。

(14)从车,上文作“后车”,义同。

【译文】

文学说:君子想的是仁义道德,小人想的是耕田种地。贤能之士以身殉名,贪财的人为利而死。李斯贪恋富贵尊荣,导致恶果。孙叔敖预见到未来,三次被免掉丞相的职务并不懊悔,并不是他喜欢做一个下等人而讨厌很高的傣禄,是他从长远考虑,为避免恶果而谨慎从事。用作郊外祭天的牛,喂养了一年以后,给它穿上绣有花纹的衣服,送入庙堂,太宰手拿带铃的尖刀,将要拨开它的毛(杀它),到这个时候,即使它愿意拉重的东西去爬越高大的山坡,那已经不行了。当商鞅被困在彭池,吴起中箭伏在楚悼王尸体上的时候,他们即使想穿着粗布衣服,住在穷困偏僻的草棚里,已经不行了。李斯辅佐秦始皇时,掌管天下的权势,志气之大,连万乘大国都觉得小;等到他被关在牢狱中,被车裂于云阳之市时,即使愿意背着柴禾,进入上蔡东门,走在弯曲的小街上,也是不行了。苏秦、吴起为了权势而丧失性命,商鞅、李斯为了功名利位而自取灭亡,他们都是因为贪图俸禄、羡慕荣华而害了自己的终生,虽然随从的车子有百辆之多,但是还不够装载他们的祸患啊!

猜你喜欢
  通塞第二十三·佚名
  杀身以成仁·孔子
  附录卷一·项安世
  卷一百六·山井鼎
  卷二十七·康熙
  对作篇第八四·王充
  第68章·老子
  春秋经解巻十二·孙觉
  壹言第八·商鞅
  卷九·佚名
  贤护分观察品第六之一·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六·念常
  因辽沪事件为中日策安危·太虚
  论臂香·印光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义净译)·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雪岩·唐圭璋

      水调歌头   甲辰皖山寄治中秋招客   甫营亭子小,花柳斩新栽。衰翁馀暇,何妨领客少徘徊。堪叹人生离合,恰似燕莺来往,光景暗中催。芦荻晚风起,明日满沙堆。   去年秋,如此夜,有谁陪。欲挽天河无路,满眼总尘埃。未了

  • 卷七·陈肇兴

    磺溪(彰化)陈肇兴伯康壬戌(咄咄吟)春日有感北投埔义士林锡爵招同林文翰舍人、邱石庄、简荣卿孝廉、洪玉崑明经及各巨姓头人宴集倚南轩,计议防乱事宜,即席赋赠三月十六日,奉宪命往南北投联庄遇乱,避居牛牯岭,即事述怀十八日,秋雁

  • 卷二百八十七·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七畅当畅当河东人初以子弟被召从军後登大历七年进士第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终果州刺史与弟诸皆有诗名诗一卷南充谢郡客游沣州留赠宇文中丞【一作王昌龄诗误】仆

  • 御选宋诗卷七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七十七杂体一孔平仲二十八宿名寄芸叟张公角立谁敢肩亢宗自许英妙年捕逐氐羌先着鞭文房余思如涌泉题诗写心蟠逺烟黑蛟矫尾明秋渊南箕吐舌风堕鸢弱羽斗落郴江边蜗牛客舍吊影眠寒女晚嫁私自怜谁知

  • 卷六·陈镒

    <集部,别集类,金至元,午溪集> 钦定四库全书 午溪集卷六 元 陈镒 撰 七言律诗 石门纪游 山藏仙窟好溪湄满径秋云冷湿衣万古石门青不合半天瀑布雪长飞猿攀松子岩前落鹤趂琴童洞口归谢李 何年留杰句至今山水有清晖 紫

  • 第三二保结状光绪四年三月一一二○四-四·佚名

    工总书许廉,保证灰匠首金万和具保结状工总书许廉,今当大人台前,保得金万和一名,为人诚实,兼有家室,堪以接充灰匠首额缺,柯永求一名,接充炭匠首额缺,小心当差,不敢玩误。如有玩误,惟廉是问。合具保结状是实。

  •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范晔

    (张晧、张纲、王龚、王畅、种暠、种岱、种拂、种劭、陈球)◆张晧传,张晧字叔明,犍为郡武陽人。六世祖张良,高帝时为太子少傅,封留侯。张晧年轻时游学京师,永元中,回州郡作官,辟大将军邓骘府,五次迁升为尚书仆射,任事八年,出为彭城

  • 卷九·佚名

    ——福建省外海战船做法(九)第九则赶缯船,二只。内台湾协标中营「平」字五号船一只:身长六丈九尺,头起■〈乔亢〉四尺八寸、尾起■〈乔亢〉三尺五寸。船头长二丈四尺,面匀宽一丈二尺三寸、底匀宽一丈六寸;船中长二丈四尺、面

  • 尚书考异卷五·梅鷟

    明 梅鷟 撰伏生所传圣人之经为晋人假壁藏古文之名擅改者多矣此圣经之一阨也不可得而知矣犹幸徐广司马贞等诸贤人君子及唐人之正义畧存一二尚可考者谨列于左尧典辩章百姓司马贞曰辩字古文尚书作平史迁作便此文盖读平

  • 卷一·王应麟

    周南召南 《郑氏谱》曰:周、召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今属右扶风美阳县,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周之先公曰大王者,避狄难,自豳始迁焉,而修德建王业。商王帝乙之初,命其子王季为西伯。至纣,又命文王典治南国江、汉、汝旁

  • 月令·姚际恒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尝考二十八宿之名,三代未有,即尔雅星名亦不全合,而月令昏旦之中其不全合亦然。盖月令自据当时周历而云也。尧典唯见「虚」「昴」二星,而「火」非「房星」,「鸟」又无可征。自孔传以「鸟」为

  • 卷七十五·佚名

    △初分无生品第二十之二舍利子,布施波罗蜜多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四静虑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 卷十五·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五复次善现,汝观何义言:即苦圣谛非菩萨摩诃萨。即集灭道圣谛非菩萨摩诃萨。异苦圣谛非菩萨摩诃萨。异集灭道圣谛非菩萨摩诃萨。非苦圣谛中有菩萨摩诃萨。非集灭道圣谛中有菩萨摩诃萨。非菩萨摩诃

  • 为 续 明 书·太虚

    吾人现现成皆各有等同佛陀的觉心,刹那刹那活泼泼底流行著。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七日品第四十之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众多比丘食后皆集普会讲堂。作如是论议。此须弥山极为广大。非众山之所及。甚奇。甚特。高广极峻。如是。不久当复坏败。

  • 南部新书·钱易

    宋代笔记。钱易著。共十卷,分别以十干标卷次。据卷首所载钱易子钱明逸序,此书凡“事实千,成编五,列卷十,”共收一千余条,分为五编。今存明刊本、《学津讨原》本、《粤雅堂丛书》本、《说库》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 阴丹内篇·佚名

    阴丹内篇,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此篇不足七百字,言阴丹秘诀,其丹法以采阴炼阳为纲要。所用药物为紫廷红铅、玉蜂琼浆、丹壶炎光,三物以斤两计之,文武火锻之。「以铅聚汞,以汞聚神,以神守形。

  • 无崖际总持法门经·佚名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与《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法门陀罗尼经》同(咒作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