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金台残泪记》

(清)华胥大夫(张际亮) 着

●目录

《金台残泪记》自叙

《金台残泪记》目録

 卷一

 卷二

 卷三

《金台残泪记》卷一

 杨生传

 徐郎传

 吴郎传王德喜附

 丁春喜、张全保、张双全传

 陈长春、周小凤传

 张青芗传

 吴伶传

 汪双林、汪三林、张心香、张五福、杨玉环、郁大庆传

 孟长喜、冯红喜传

 王小庆传席秀林附

《金台残泪记》卷二

 徐郎曲

 杨生行

 苏州雨中口号

 瓜步见秋柳

 为□□大令题画

 长至日饮斋中

 三月十五夜集饮樱桃斜街寓庐

 杨生来话别

 阅《燕兰小谱》诸诗,有慨于近事者,缀以絶句

 疎影用姜白石韵,为韵香题画梅

 扬州慢小郄归后作

 凤凰台上忆吹箫□□再题莲仙画像,癸未遇洲边江姬莲莲,与莲仙貌略相似

《金台残泪记》卷三

 杂记

●《金台残泪记》自叙

叙曰:孔子泣获麟后,天下有二泪焉。汉贾生之哭时事也,晋阮籍之哭穷途也。余居都门三载,深观当世之故,颇能言其利而捄其弊。无荐之者,既不敢献策,复不敢著书,辄恸哭遭家多难,顾影自悲,又恸哭。故人怜之,恐其伤生,每为征乐部少年,清歌侑酒,以相嬉娱。余于醉后则又恸哭。今将归矣,偶理旧衣,见向时醉后泪痕犹在,乃叹曰:嗟乎,余之泪尽矣!此其残痕,然一时之情也不可忘。因撰次为传十篇、诗五十九首、词三阕、杂记三十七则。燕本黄金台旧地,故曰《金台残泪记》云尔。

太岁戊子腊八日。

●《金台残泪记》目録

卷一

杨生传

徐郎传

吴郎传【王德喜附】

丁春喜、张全保、张双全传

陈长春、周小凤传

张青芗传

吴伶传

汪双林、汪三林、张心香、张五福、杨玉环、郁大庆传

孟长喜、冯红喜传

王小庆传【席秀林附】

卷二

徐郎曲

杨生行

苏州雨中口号

爪步见秋柳

为□□大令题画

长至日饮斋中

三月十五夜集饮樱桃斜街庽庐

杨生来话别

阅《燕兰小谱》诸诗,有慨于近事者,缀以絶句,得四十六首

疎影

扬州慢

凤凰台上忆吹萧

卷三

杂记三十七则

●《金台残泪记》卷一

华胥大夫着

○杨生传

杨生名法龄,字韵香。扬州江都人。有二兄,故优也。生九岁卽来都下,以色倾一时。尤善歌。尝遇雪天,独歌户外,听者至数百人。有车而过者,马皆仰沬悲嘶不行。于是生年十五六矣。自后歌不成声,三年始复。生意度闲静旷远,善清言,不喜饮酒。或遇客,终日不交一语,亦无所忤。每叹曰:吾但得廛田区宅奉老母,放浪于山水间足矣。其母兄闻之独不乐。故生不能遽归。道光七年,矢死请于母,始弃其业。八年七月,全家返江都。

华胥大夫曰:余友□□□大令,江东才人。尝呼生为小友。又谓余曰:君才识诚异矣,然度未胜,日习生论议,其有进焉。余始遇生,盖在丙戍之冬。明年春,予以诗,生诵之甚悲。余旋以事屡出入都下,每见生,未尝不为余叹息。生弃业后,覊旅年余,余无一金以资其行。顾属余:它日过江都,宜相闻也。

○徐郎传

徐郎桂林者,字曰听香。余友□□□大令为易之曰小郄。故小郄之称藉甚。小郄既负絶代之姿,又善应对。进止容仪,如佳公子。所至生色,死心倾倒恐后。年十四,来都下。越五年,年十九矣,拥万金以归。盖戊子秋七月也。其家在安徽潜山、望江二县之间,地曰十牌。

华胥大夫曰:余丙戌夏□□报罢,居都下。客尝招之顾曲,意漠如也。及见小郄,始心动。其冬十月望日,有为吴伶礼佛于龙泉寺者,□□招同□□□往观,小郄在焉。始渐狎习。为作《徐郎曲》,颇传于人。余既识杨生,□□复南还,与小郄遂不数见。今年闻其归,为之咨嗟叹息者久之。语曰:『鸿飞冥冥 ,弋者何篡?』小郄其为冥鸿也哉。

○吴郎传【王德喜附】

吴郎金凤者,字桐仙,苏州人也。风怀不羣,绮姿秀出。能为摘诗、换字、射覆诸戏,尤喜画兰竹。湘烟渭雨,清韵翛然。尝自署曰『吴门吴凤』。王德喜,字蓉生,本扬州孔姓。颇识字。自讳其氏。

华胥大夫曰:余未入京师,闻梨园有『三法司』之目,谓法龄、法庆、法保。三法司并在四喜部。桐仙固法庆弟子。法保就昏南还,法龄、法庆因四喜部诸老曲师分为集芳部,所谱皆昆曲,无西秦、南弋诸陋习。顾听者落落然。以余所知,惟旧□邸□□主人、□□□阁学、□□□给事、□□□工部、□□□大令、□□□大令、□□□通判数人者而已。阁学亟喜法庆,尝于□□大令座上见桐仙,嗟叹久之。至于法龄数人者,皆望若晚霞丽天焉。去年春,遇□□□刑部时,同座皆诗人。刑部忽言法龄将归矣,皆怅惋,今年秋竟归矣。集芳部散矣。法庆、桐仙俱入春台部。阳春白雪,其寡和也,昔人慨之,余于今日乃亲见焉。天下人耳目嗜好,固有如此者哉。

○丁春喜、张全保、张双全传

丁春喜,字梅卿。以善歌闻四喜部。其态常如倦睡,语言呢呢,常如少女。初四喜部诸老曲师既去,为集芳部欲致梅卿,梅卿弗顾也。四喜部骤衰,始渐变昆曲,习秦、弋诸声,梅卿弗顾也。四喜部骎盛,则尽变昆曲,习秦、弋诸声,梅卿弗顾也。梅卿今年二十,扬州人。

张全保,字蓉初。癸未、甲申间,蓉初艳闻天下。余丙戌至京师,于春台部物色之,盖恐后焉。恒讯于众人,见有锦衣珠綦以过者,谓是竹香然;见有星眸霞靥以歌者,谓是纫香然;见有病若有余、怨若无端者,谓是碧湘然;久之而见有青眉楚楚然、白袷荡荡然,众人若不识姓字者,余曰:『是殆蓉初然矣。』嗟乎!盛衰易观,今昔异势,岂独蓉初然?而蓉初可感矣。蓉初今年二十二,娶妇三年。家在京师芦沟桥古桑干河水上。

张双全,字问梅。扬州人。齿如蓉初,色如梅卿。昔卫庄姜美而见弃,诗人为赋《硕人》。今问梅盖颀颀矣,其情乃类庄姜。观其怅惘睇盻,逶迟进退,抑当世幽忧摈斥之士,复何以异哉?嗟乎!问梅良家子也,而沦落至此。玉钩斜上,珠翠为烟;梅花岭下,春风若梦。问梅可堪回首邪?

华胥大夫曰:丙戍冬夜,尝与□□□大令一访小玉。丁亥春夜,又与□□□太史一访问梅。其时皆月姹酒干,风斜漏堕。小玉不遇,问梅数语。后不复过焉。每于春台、三庆二部中望见两少年者,良深隐叹。今年秋始见小蓉,慨然相与述之。夫转移于盛衰好恶之间,众人固不如小蓉邪。

○陈长春、周小凤传

陈长春,字纫香。周小凤,字竹香。皆安徽十牌人也。以色艳动一时。纫香声伎独絶,善□殿撰□□,有『状元夫人』之目。

华胥大夫曰:昔乾隆间,李桂官周旋毕秋帆宫保于微时,其意有足感者。此『状元夫人』所由着也。今纫香其有同焉者欤。竹香初善越中□孝廉,赠之至万金。久而竹香颇疏之,孝廉父至都下,或乃以此诈竹香,索其数百缗而去。时有伶某亦善越中某孝廉,孝廉无以归,伶厚资之始行。嗟乎!若此伶者,其姓字乃不传,可慨也夫。

○张青芗传

张青芗,字莲仙。苏州人。初,丙戍冬,莲仙年十四,余见之湖北李令□□宅中。容甚丽。为言于□□□□□大令。□□亟喜之,尝貌其真,属余题焉。

华胥大夫曰:京师梨园乐伎,盖十数部矣。昔推四喜、三庆、春台、和春,所谓『四大徽班』者焉。余以丙戍始至京师,春台、三庆二部为盛。春台部以色著者,首纫香、竹香,次碧湘、蕙香;三庆部以色著者,首小郄、次莲仙,固皆尤物也。今二年之间,或死或去,其在部中者,或稍衰矣。惟莲仙尚如故。余乌知此后更二年,莲仙又当何如邪?魏文帝言:『年寿有时尽,荣乐止夫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每念斯语,慨然悲感,此所以论録诸人也。

○吴伶传

吴伶名蕙兰,字碧湘。安徽十牌人。其死,□□为作《吴伶传》,故从其称云尔。幼无殊色,惟开声合伎,情态独絶,故以震动一时。死年十八,丙戍秋也。所善为治饰终之具甚备。其冬屡为礼佛于龙泉寺。明年春,为厚葬于都下安徽义冢之旁。

华胥大夫曰:□□既作《吴伶传》,属余为诗。□□宦吾乡,有神君之称。失大吏意,被揭去官。奉特旨始凖纳锾,以此覊都下也。值西陲用兵,南河方堵,感激牢落,放而征歌。余诗有云:『十年空意障黄河,万里犹思荷铁戈。散尽田何诸子弟,江湖梦得独悲歌。』□□得之,悲吟泣下。呜乎!此岂少年浮薄所得借口也哉。

○汪双林、汪三林、张心香、张五福、杨玉环、郁大庆传

汪双林,字霞卿。安庆人。

汪三林,字秋白。安庆人。

张心香,字妙卿。苏州人。

张五福,字婳侬。苏州人。

杨玉环,字韵珊。安庆人。

郁大庆,字芸卿。苏州人。

华胥大夫曰:此六人皆癸未、甲申间以声伎著者。阅岁几何,而响衰矣。余尝见婳侬,慨然疑非昔比。于霞卿诸少年,不可知邪。事有迩而暨远,物有微而喻大。自古权势之门,豪华之壑,当其怙宠于左右,固私于中外,岂不谓铁劵可贪天,金弹无尽日。然而沈湎不悟,祸患相倚。郿坞烽销,邺台香散,此一时也。緑珠粉堕,紫丝帐荒,又一时也。至于铜狄铜驼,摩挲汉晋;青盖青衣,来去吴洛。回头陵谷之区,转眼沧桑之泪。虽极富贵,莫保终始。况乃悦已为容,事人以色,而欲延皓齿于朝露,驻朱颜于夕霞,是宜不可得矣。如其感激前鱼,化为大鸟,则樊笼无待死之翼,而江湖有相忘之波。余为是言,世必谓迂。呜乎,诚迂也,诚悲之也。

○孟长喜、冯红喜传

孟长喜,字蕙香。扬州人。豪宕放诞,好饮酒,醉后或漫骂。后屡骂□□□殿撰,□□毁其居。长喜忿辍业。今在都下,不复见客。冯红喜,字艺仙。苏州人。放诞颇类长喜,贾人尤爱之。

华胥大夫曰:丁亥冬,御史吴□□,奏参春台部伶人双凤醉死候补道曹堃宅。刑部讯得实。堃革职,其叔候补知县某遗戍。红喜拘质于刑部,其名至闻。戊子夏,提督耆□奏拿博局,红喜复拘质于刑部,其名再入闻。狎比匪辟,累系讼狱,甚矣红喜之不慎也。长喜常醉骂士大夫,有满侍郎某,长喜醉批其颊,其足阶祸久矣。一忿而辍业,□□殆有以成全之邪?

○王小庆传【席秀林附】

华胥大夫曰:人得于天而可爱者,才也,色也。二者自相为爱,又深于众人。众人爱之而已,自相为爱则相怜焉,相悲焉。而至于相殉焉。嗟乎!吹气皆韵,送目已通,清魂易消,芳心难閟,是惟才人,是惟美人。此宜其相爱。未陨先虞,不寒犹怯,年知似水,意若常秋。故才人必蚤衰,美人亦然;美人必善病,才人亦然。此宜其相怜。至于嫁于厮养,辱在仆圉,盖美人之薄命也,而才人有甚焉。送正平于江夏,则厮养不如;罪子长以宫刑,则仆圉不如。此宜其相悲。嗟乎,爱复奈何?怜复奈何?悲复奈何?不相殉而奈何?是故绮帏初卷,横波一顾,是为态殉;壁画黄河,舟邀青翰,是为意殉;卧病枕股,越礼奔琴,是为身殉。身殉而情可无憾矣。然而情天多陷,无石可填;情海多沈,无鹊可渡。是故又有思殉者焉。浦口别伤,门阑映断;寄书悄悄,度夜迢迢。此一时也,伤何如矣。又有疾殉者焉。镜羞改靥,黛损欺眉。衣外盈盈,我自语我;笛边黯黯,卿不知卿。此一时也,怨何如矣。又有痴殉者焉。青冢埋啼,红泉污粉。宫中帐里,惨淡娙娥;天上人间,凄凉信誓。况乃未曾平视洛川,思宝枕之投;乍感传观蜀道,掩香罗之泣。招寻九地,凭吊千春。代往哀来,愁多涕少。嗟呼,此一时也,则有冒非笑而不辞,结怅惘而如溯。如余今日之为小庆传,又岂非痴也哉?小庆字曰情云,家本皖水。岁在癸甲,絶艳飙驰。运厄辰巳,芳龄溘逝。前此兰谱之书,梨园之论,皆谓一人而已。吾友□□太史言其十倍小郄,惜余未见。嗟乎!自昔才人皆往矣,然登峨岷而眺采石,则太白宫锦之豪如在焉;自昔美人皆尽矣,然探苎萝而游响屧,则西施浣纱之颦如留焉。且夫今日余临此风,是昔之美人团扇迎之,而有舒迟之色者也;今日余坐此月,是昔之美人绣帘望之,而有低徊之色者也;今日余听此雨雪,是昔之美人卧阁闻之,而有憔悴之色者也;今日余抚此丝竹,是昔之美人华筵奏之,而有绮靡之色者也。然则余于小庆,何时不见焉?何物不见焉?嗟乎小庆,姣婉其容,飘零其迹,可谓不幸。顾燕赵胭脂,生为夺丽;幽并尘土,死尚凝香。以视余萧瑟华年,羁孤朔塞;名虚荐简,爨断樵苏,则又幸矣。言者规余,好色已涉荒淫。乃陈彼狡之诗,违比顽之戒,于美人之称何取?嗟乎!天于人之色,亦如花之草木而已。阴精之美为荷蕖,阳华之美为杨柳,如其春水江南,夕照白下,万绵飞荡,一堕不归,有不为之俯卬太息者,岂人情邪?故余既传韵香以下十九人,终之以小庆。有席秀林者,字丽香,扬州人。以美闻嵩祝部,与小庆同时先后死。

●《金台残泪记》卷二

华胥大夫着

○徐郎曲

徐郎家近龙眠山,问年十四来燕关。龙眠彩云不可见,化作徐郎春风面。瞳神皎映双华星,额角如画长眉青。桃花着露娇盈盈,欲笑未笑微分明。高台曲馆欢娱地,苏扬子弟多佳丽。争按伊凉宛转声,竹枝含怨柘枝媚。徐郎未至众皆默,徐郎一至争叹息。白袷轻衫步屧迟,满堂纨绮无颜色。登场结束扬细喉,乳莺百啭无其柔。余情掩抑若有思,观者忽作无端愁。回眸半顾翦秋水,却使翻愁作欢喜。同时吴郎亦擅名,可惜先为人看死。徐郎徐郎乃神仙,风尘流落宁非天?飞车日侍豪家筵,几曾藴藉真相怜。我为徐郎歌,徐郎当奈何?卽今十月繁霜多,翠被易损朱颜酡。江南肠断老姚合,平子四愁倍萧飒。金刀玉案谁赠答,每见情深恨语杂。语杂尚可寻,情深未敢道。男儿致身将相苦不早,激昂万事伤怀抱。安得玻璃春、葡萄醅,相逢痛饮三百杯。竟醉驱马黄金台,台端今古团圞月。曾照英雄歌舞来,月不缺时何足哀。我当为尔千徘徊,徐郞、徐郎,我当为尔千徘徊。

○杨生行

杨生二十如文士,沦落风尘几知己?人前小坐抱幽怨,酒半清谈解名理。自言家本维扬城,九岁来作幽燕行。可怜薄命付歌舞,众人苦赏歌喉清。清歌亦是凄凉事,拍按红牙余涕泪。鹤在樊笼那返山,风卷飞花祗到地。十年姓字满长安,珊珊骨节疲雕鞍。香车懒入王侯第,颜色争求一见难。登场偶作好装束,风神秀夺万人目。含情含态宛转间,湘妃愁月苍梧緑。伶俜弱弟亦温存,宛如桃叶随桃根。豪贵叹嗟轻薄慕,那知骨肉对消魂。杨生有兄复有母,杨生有身不自有。古来失意伤心人,万言不如一杯酒。杨生满引双金壶,贵贱苦乐皆须臾。有酒不饮何为平?杨生不饮毋乃愚。生不见六郎年少勇于虎,落笔纵横作风雨。意气徒看隘九州岛,功名何日垂千古?

○苏州雨中口号

痛饮红亭醉不知,刚刚一月各天涯。相逢若说相思地,破楚门前暮雨时。

○瓜步见秋柳

右安门外软如丝,临别亲劳折赠迟。今日秋风徧天末,知它摇落已多时。

○为□□大令题画

黄幡歌曲念奴姿,我去江南别几时。宛向霓裳队中见,十分颜色果然伊。

帘押珍珠照王塘,鸳鸯对戏藕天凉。脸波娇到红衣外,笑尔花难似六郎。

河阳飞遍万桃花,柳絮杨绵忆放衙。何处风流似当日,画中对面卽天涯。

曾费琼筵送酒杯,玉山自倒不须推。笛残歌散愁张翰,似唤周家小史来。

○长至日饮斋中

京洛重来有是非,三郎独喜揽征衣。怪他眉妩新萧瑟,几望关山怨落晖。

三间老屋北风寒,迟莫重劳强劝餐。别后泪花愁里月,一时都向醉中看。

二年至日此天涯,相对金尊感岁华。同是飘零君更苦,江南十载竟无家。

○三月十五夜集饮樱桃斜街寓庐

人月今宵算共圆,清歌浊酒意缠绵。梦中春怨仍千古,风后花魂又一年。香正灰心温久病,烛都垂泪照迟眠。东皇冉冉催归速,芍药桐华向夕偏。

○杨生来话别

及此重相见,真疑梦寐中。关河暗斜日,天地起凉风。将母归非晚,依人计每穷。东南正秋色,怜汝逐冥鸿。

○阅《燕兰小谱》诸诗,有慨于近事者,缀以絶句

露叶风条态可怜,天涯沦落感桐仙。丁香老屋何人见,四十年前旧楚烟。【桐仙兰竹当不减湘云,然少知之者。】

《海棠诗卷》久飘零,巫字山头句尚馨。狂杀吾乡危学博,清歌半隔画墙听。【陈银官至今名在都下。《海棠诗卷》,当时所为作也。尝赁草厂□条胡同,吾乡试邸别屋,有危孝亷时留邸中,每侵晨,则闻其歌也。】

邗沟皖口两迢遥,秋水丁沽送画桡。昨夜月明帘下泪,暗风吹上海棠梢。【丙戍冬,友人定花榜。余谓小郄乃芍药,韵香则白秋海棠也。今年七月,皆由天津买舟归矣。】

倦游司马更长安,谁与千金买赋看?欲绘玉郎前度影,桃花落雪点苍寒。【今诸伶非金夫不得通一笑。如刘芸阁真可儿也,玉其名。家云南安寗州。】

湘山西去桂山连,婀娜桐花艳照天。谁遣江南杨柳树,任他摇落向蛮烟。【辛巳壬午,在会城见大吉升部全发、如意二伶,色甚丽。次年,见其部金秀龄,尤艳絶一时,皆安庆人。视凤官为不幸矣。】

空作花枝照酒巵,兰生往日已堪悲。如今那见梁溪队,月晓风残又一时。【今都下徽班皆习乱弹,偶演昆曲,亦不佳。】碧桃无语向东风,那似撩人踯躅红。处处乱烟繁雨在,春声消尽落花中。【四喜部双凤者,字竹香,后入集芳部。周小凤因其名字,丰腻略似,声伎不如矣。又春台部小法龄者,因韵香而称;小庆龄者,因琵琶庆龄而称,皆如蕙官之拟银官焉。】

薝卜兜罗别是春,碧湘已作陌头尘。还他儿女盈盈泪,别驾多情亦可人。【吴伶碧湘,亦颊有微麻。柔媚殆如蒋四儿。去年春,吴人□通判□□,偕都下□秀才□□,为葬于安徽义冢。盛饰舆柩,仪如贵人,且买丐者作儿,如执绋状。闻碧湘之死□□于二君,此足以报之邪?】

扇底相逢感鬓霜,十年犹听按伊凉。漫天吹尽釄雪,何处尊前白二郎。【韵香已归,如山樵之十年,白二不可得也。】

翠钿金缕好风标,星点红绫贴鬓娇。记向玉人眉畔见,三年水阁泪通潮。【吾乡会城,佳丽所居曰洲边、曰湾里。诸妃小病,有鬓边贴红绫膏者。余别此三年矣。】

雁门山上雁初飞,萧瑟勾音怨落晖。唱断秋风同法曲,小丛何处泪沾衣。【今山西旦色少佳者,所谓『勾腔』亦稀矣。】

角枕盈盈送夕昏,艳红无语小温存。息妃今日空迟暮,消尽桃花一缕魂。【今旦色多无歌喉,貌又不如三寿官,是『哑旦』之称亦愧矣。】

泪到春风杨柳条,伶俜阿弟让伊娇。桃花细雨无情思,忆杀江东大小乔。【韵香《折柳阳关》一出,其弟四儿为浣纱,颀长无态,不如美官视银官矣。】

密云含雨锁眉尖,曾见王郎出画帘。白首黄门共飘泊,天涯愁我独恹恹。【集芳部习小生者,曰王奇元,苏州人。年纔弱冠,媚如好女。每登场,声容独絶。丁亥春,介□□□给事招之同宴游。近闻王郎入三庆部。给事其春抄出都,未知何往。给事敢言事,为忌者中伤,壮年退废。其子系□□□,发直隶为知县。弱龄夭逝,甚可悲也。】

儿女英雄自可人,娇憨无力总风神。如今争作阳阿舞,龙笛鸾笙马足尘。【近日乐部登场,必有扑跌一出。而嵩祝部又必有二出,使歌台之上尘土昏然,尤为可厌。】

漫听梨园坐部歌,当筵相见总施罗。蓉初萧瑟花农老,北地胭脂黯奈何。【当时讥施兴儿、罗荣官祗堪作坐部伎,今则皆然矣。又其时旦色多北人,今自张全保外,惟四喜部王四喜字花农者,乃深州人。】

瓜时已觉减娇憨,都是盈盈十四三。开到桃花春色尽,东风二月断江南。【当时因王庆官,伤世风不古。然彼已成童。今自南方来者,年十三四而已,然成童后非殊色,门前鞍马稀矣。】

唱彻西风阿滥堆,桂郎顾影自徘徊。英皇一碧湘波泪,滴向眉边溜不来。【数年前,四喜部袁双桂名絶艳。余见之集芳部,眼波当不减六儿,善琵琶。】

桑干秋早北风凉,草木萧萧欲变黄。弹出四弦如急雨,一时关塞尽斜阳。【三庆部庆龄者,以色闻。今齿长矣,然弹琵琶唱小曲,尚齿牙松脆。都下皆称为『琵琶庆』云。】

一春恨事有沧桑,十载如何总艳阳。怪尔西州旧花貌,独看潘鬓惯秋霜。【余丙戌来都下,诸郎之美者,今渐次憔悴。如九儿安可得哉。】

人间都说魏三官,豪举于今见亦难。多少孝廉归不得,北风珠市泪花寒。【魏长生,至今天下皆称魏三官。豪侠好施,其居西珠市口。传有蜀某孝廉,以贫偶愁坐其门阑,魏询知,因留于家,且为求贵人,得县令以去。】

花事平章费绮才,个人迎寿复消灾。王刘陈魏埋香久,莫误芳兰逐臭来。【继此谱而作者不一人。】

梨花如雪雨如丝,吹上三郎一寸眉。同是情根消不尽,江南人去又多时。【韵香演《小青题曲》得名十年,当不减柯亭也。尝诵『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都能累此身』二语,其风怀可想矣。】

人间何处蒋金官,絶好娇痴再见难。头白侍郎江海去,风流文采罢长安。【嘉庆初,四喜部蔡三保、蒋金官并以色名一时。□□□侍郎于□□□侍郎座上,命蒋演《小青题曲》,声容独絶。□今□□□□,□今□□□□,蒋则久不知何所矣。】

法曲重闻罢景山,霓裳子弟出人间。相逢莫作琵琶怨,那为飘零始玉颜。【谱云:锡龄官,景山梨园子也。余详后。】

柳色三分月二分,春光夜思昔殷勤。卽今院落溶溶际,照尽杨花卷暮云。【余初见莲仙,亦如芝郎之未遇也。为言于□□大令,今则有压臂之金矣。】

西子湖头照水春,掌书莲幕苦逡巡。不如迩日风流令,万树桃花一度人。【嘉庆间,有旦色某郎,入资为县令。曾官吾郡。后为巡抚颜公以『流品卑污』参革遣戍。然已甚于刘桂林之冒北籍考试矣。】

十年五度醉金阊,吴语呢呢总不忘。惯向歌台感春梦,莺儿燕子话山塘。【今都下乐部登场,作吴音调谑,皆絶似,不独当时周二官也。】

霓裳合献水仙王,秋谷江湖放逐长。遗恨缠绵付弦管,百年声价有诸郎。【王翠官,苏伶『四面观音』,皆以《长生殿》得名,而赵秋谷以此罢官,洪昉思舟过苕溪,一笑投水死。才人薄命,乃可慨矣。】

小金山晓放舟迟,水似柔绵雨似丝。不向双修庵下醉,怕看眉妩似伊时。【此去年过锡山作也。锡山有尼僧曰韵香。工画兰、作楷书,居城中,双修庵。负盛名二十年。与□□□侍郎、□□□中丞、□□□侍郎、□□□制军先后交狎。杨生韵香因与同名,属便道访之,未果。今阅翠官『水密桃』语,故附録此诗。此尼去年十二月小除夕,竟为情死矣。】

玉笛凄凉更洞箫,集芳散尽保和遥。当时亦似张郎少,明月相思廿四桥。【韵香之在集芳,亦如发官之在保和部也。】

织女牵牛感旧因,碧城何处问芳尘?□侯淹滞何堪死,赢得陈郎说替人。【毕秋帆制府于楚军中卒时,戴笠,与姬人戏云:『我是牛郎,卿是织女。』事见后记。陈见前传。陈不如李何矣。】

受降西望远招魂,不见陈郎入玉门。鞍马有人从北塞,白山黑水月黄昏。【数年前四喜部有全喜者,称絶艳。满侍郎□□以千金购为小史。侍郎今以家难从戍。】

破楚门前顾曲迟,秋三夏五去年思。经师飘泊空都养,烟月江南擫笛悲。【去年五月、九月,两过苏州。客招顾曲,问集秀部,于春夏之交散矣。】

旧院湘兰剧可哀,当年达子忆低徊。生憎懊恼情云日,雪地风天有落梅。【余于王小庆,亦如山樵于八达子。】

阿师发褐太纷纭,黄帽红衫意不羣。度得诸天大弟子,万花应护法王云。【喇嘛僧,其衣皆红黄,其帽皆黄,如天竺僧之发褐者多矣。】

落拓山樵苦待时,《长生》本事一嗟咨。人间季子貂仍敝,看到歌台总泪垂。

撩眼春光妙悟生,天然《易》理出音声。年来略解诗人意,痴妇豪僧怨女情。【向年在会城,见演《醉打山亭》,乃悟诗人所谓『悲壮』。近见韵香演《小青题曲》《游园惊梦》,乃悟诗人所谓『缠绵』。山樵解《易》,固非戏语。】

桃花那得不关心,眼底逢人语太深。生死天涯余涕泪,落红吹满旧啼襟。【□□□刺史,少年荡绮,老而不衰。尝欲为碧湘作挽词,苦思不就。余所亲见。近一二年乃见人作道学语。□□□□□□□狎蕙香、小郄,于小郄之归尤恋恋。见人亦辄作道学语。】

百蝶风裙正小开,双莲金地故低徊。凌波满目生尘路,洛水神妃锦水来。【京伶装小脚,巧絶天下。谱云始于魏三。至今日尤盛也。】

麒麟絶迹桂花稀,旧样葫芦画总非。魂断阿谁刚一瞥,雪肤红透半心衣。【近日三庆部陈双喜,年未及冠,演《关王庙》一出如此。】

下场一笑总寃头,飞眼迷离更倚楼。漫道西人浑不解,春风作意送歌喉。【今问安诸习如故,惟不送果点。山西梆子部不问安,惟于声容送媚。】

立部依稀见几人,歌残红豆有余春。三年一字论花价,苦付山樵作后尘。【都下诸伶,韵香固不愧昆旦,然纫香、蓉初、梅卿亦皆习昆曲,声容甚佳。余亦尝为一字评曰:韵香『韵』,纫香『媚』,小郄『丽』,蓉初『爽』,梅卿『婉』,桐仙『秀』,问梅『宕』,青芗『嫩』,竹香『荡』,蕙香『放』,法庆『骚』。】

拈花一笑且登场,天水风怀信老狂。已自蹉跎成倦客,不应飘泊任诸郎。

谁将活色写灵雏,明月梅花照影无。水绘园荒空岁晚,陈郎风雪独江湖。【友人欲貌小郄真,竟不就。今不可得矣。】

嫩白娇红尽解愁,劳歌醉哭谱清讴。一弦一柱华年瑟,指下无端已变秋。

○疎影【用姜白石韵,为韵香题画梅】

婵娟似玉。记那年旧梦,林下曾宿。唤醒罗浮,双翠啼痕,斑斑欲化湘竹。仙云不堕春仍晚,甚处问、枝南枝北?恰夜来、墨影横斜,又是月明人独。堪叹朱颜宛转,抱清怨,瘦损眉妩孤緑。可得东风,吹汝如花,只在空山茅屋。关河日夕愁烟暗,且莫听、笛中凄曲。便算他冷艳幽芳,也半落生绡幅。

○扬州慢【小郄归后作】

华馆歌残,直沽春去,一家远上孤舟。看青天白浪,北雁点南秋。又回首,龙眠浅黛,似人无恙,残照当楼。想千年花月,都如江水东流。六郎落拓,算关山、三载覊游。记拥雪酣风,红衫紫笛,同汝清愁。蜡泪酒痕如旧,知难再、倚醉扶留。但芳龄工怨,朝朝须惜眉头。

○凤凰台上忆吹箫【□□再题莲仙画像,癸未遇洲边江姬莲莲,与莲仙貌略相似】

雪色风神,月情云态,自六年隔霞关。尚记得红衣碧榭,翠敛低鬟。怜汝芳名小字,都一样流落人间。谁堪见,泪再溅花,眉再愁山?偏令画图写出,秋波更盈盈,顾我清孱。正今日、江南水远,地北天寒。两处悲欢聚散,惊欲换、潘鬓霜斑。凭何逊,详细且话朱颜。

●《金台残泪记》卷三

华胥大夫着

○杂记

宰辅曰『相公』,援公孤之义;秀才曰『相公』,援宰辅之义,其来久矣。北方巿人通曰『爷』,讯其子弟或曰『相公』;南方巿人通曰『相公』;吴下自呼其子弟亦曰『相公』。京师梨园旦色曰『相公』,不知何时始,意亦子弟之义邪?

羣趋其艳者,曰『红相公』;反是,曰『黑相公』。缘京师居势要者曰『红人』,尤者曰『红人头儿』;反是,曰『黑人』故耳。近日势要转曰『阔人』,反是,曰『糜』【腐义。煤声】,而『相公』或曰『先生』矣。

南方梨园,旦色半曰某『官』。考《燕兰小谱》所记,京师昔亦然矣。当时又有曰『某儿』者,今皆去朴而文,风尚可叹!

《燕兰小谱》所记诸伶,太半西北。有齿垂三十、推为名色者,余者弱冠上下,童子少矣。今皆苏、扬、安庆产,八九岁。其师资其父母,券其岁月,挟至京师,教以清歌,饰以艳服,奔尘侑酒,如营市利焉。劵岁未满,豪客为折券柝庐,则曰『出师』。昂其数至二三千金不等,盖尽在成童之年矣。此后弱冠无过问者。自乙巳至今,为日几何,人心风俗转变若此!青芗言其离家亦九岁,其父引至阊门茶园,其师先在,出十数缗,署劵卽行,不以别母,心尝惘惘然。

西北早寒,凉秋九月,草上霜【裘名】翩然来矣。此后骨种、羊灰、鼠脊、猧腿、猞猁狲,因时递进。若乃风天倚笛,雪地传花,水獭、海龙,如云低亚。太史紫貂、宰相元狐,不足言焉。惟长夏水亭,芙蓉红飐,朱阑五六,照映玉颜,则尽以白袷侍青樽也。今春特禁服色,旬月间汰侈少减。

王桂官居粉坊街,又居果子巷。陈银官尝居东草厂。魏婉卿尝居西珠市。今则尽在樱桃斜街、胭脂胡同、玉皇庙、韩家潭、石头胡同、猪毛胡同、李铁拐斜街、李纱帽胡同、皈子庙、陜西巷、北顺胡同、广福斜街。每当华月照天,银筝拥夜,家有愁春,巷无闲火,门外青骢呜咽,正城头画角将阑矣。尝有倦客,侵晨经过此地,但闻莺千燕万,学语东风,不觉泪随清歌并落。嗟乎!是亦销魂之桥,迷香之洞邪?

右安门俗曰『南西门』,陶然亭在门内一里许。康熙间江某所建『尺五庄』,在门外一里许。乾隆间旗员所建。秋前春后,庄角亭头,水碧衣香,花酣马醉,殆无虚日。庄外宴游之地,卽『小有余芳』,水榭竹篱,颇似江南邨落。每于东风三月,游丝送燕,碧荷一雨,返照传蝉,使人渺然有天涯之感。谁家团扇,几日冰盘?回头若梦,岂必在长板桥边丁字帘下邪?

去『小有余芳』一里而近,三官庙在焉。海棠十四、五株,高四、五丈。花时移尊,半士大夫。若乃香车载至,绛云堕衣,风燕亦双,洞箫不独,烂醉司空,固亦闲事。有醒眼而过之者,倍增惆怅耳。

枣花寺三月牡丹,悯忠寺九月菊花,皆极盛。以寺僧禁酒,故无醉卧绮云香雪下者。然斑骓则亦骎骎矣。文昌会馆、财神会馆在宣武门外,天和会馆、浙绍乡祠在正阳门外,梨园馆在緑寿堂【今曰『荣寿』】之北,燕喜堂在宴汇堂之东,相去约一、二里。诸贵人宴集三会馆,二徽班【春台、三庆】为盛介眉设醴结发,飞觞之外,大抵停云祖道,旧雨洗尘。主原醉石之髡,客总分金之鲍。而其时笛交肉奋,璧人或感折柳之悲;鼓报声阑,星使或订催花之信。固征歌之韵地,亦表色之情天。昔唐宋尚贵内迁,元明渐荣外擢。至于今日,外之末吏,富于内之通侯。傥以饯宴为雉媒,欲对歌筵叹鸡肋。积重之势,相习不回,有心人则隐惕之矣。

听歌而已,无肆筵也,则曰茶园。园同名异,凡十数区。而大栅栏为盛。当夫夏山欲雨,快雪时晴,天如读画,马亦愁春。于是大鞍竞载,高座争先。门爱下场,几个忆收场之日?乐交中轴,此时来当轴之人。大抵天上星郎,都凛韬光之戒【六品以上诸公入茶园,先摘藏其顶】;海边鲛客,每余坠泪之情【乡会试报罢者,每入茶园】。若夫逐臭钱神,乞余门客,裳楚楚而叹蜉蝣;尾绥绥而怜狐狚。是故转喉车子,傅粉何郎,眉语双通,目成一顾。聊复尔尔,辄唤奈何;对此茫茫,佳难再得。又有卿原怜爱,剧于摩挲,既入门而与言,非鼓簧而并坐。怅蒹葭之倚玉树,适从何来;看翡翠之戏兰苕,相视而笑。其时狡童帘角,风汉池心,皆作壁上之观,欲献掌中之舞。岂知此辈固宜高阁置之,未必仙人尽好悬楼居矣。而乃斜阳影倒,横笛声阑,携手同车,适子之馆。驼峯瑶柱,欢穷山海之珍;鹤氅貂襜,色结烟花之艳。方其豪能拇战,慧解枚藏。我见犹怜,且卧大官之瓮;何知许事,任污丞相之裀。人间皆不夜之城,眼前卽长春之树。相从言笑晏晏,固有信誓旦旦也。何况率彼旷野,招我游遨;亭共陶然,芳真小有。杨花柳絮,迹飘荡以颠狂;莲子藕丝,思断续而心苦。此时香罗小扇,红纱中单,一水阑干,盈盈护玉;半风莺燕,双双向人。则有低唱入怀,浅斟消渴,拥邺下之樱桃,石虎差堪为情死;得江东之鲈鲙,季鹰那更感秋归邪【『小有余芳』食多南味】?是以始如饮醇,骨皆成醉;继如啖蔗,口不徒馋。子归而求之师,出乎尔者;鬼从而瞰其室【戏用《燕兰小谱》二鬼事】。美矣君哉!王如好色,请毋好货;臣卜其昼,又继其夜。当其乍见金夫,躬于何有?已而化为铜狄,泪不能无。故夫就道或舍车而徒,冲寒或易裘而葛。台原无恙,避债奚容?馆亦依然,忘忧不可。每遇白施俏眼,甚于阮籍之狂;青不怜袍,难于萧韶之怒。盖问月中之毋忌,缺影原多;傥忆湖头之莫愁,流波不返矣。仆本十年杜牧,前度刘郎,曾吟张好之诗,亦顾何戡之曲。试拈花于昨梦,色卽是空;抚遗肋于当筵,食之无味。罔知忌讳,为此诙谐。欢乐极兮哀情多,岂必在汾河箫鼓间哉!

凡茶园,皆有楼。楼皆有几,几皆曰『官座』。右楼官座曰『上场门』,左楼官座曰『下场门』。狎旦色者,曰『斗』,争坐下场门。楼下左右前方曰『散座』。中曰『池心』。池心皆坐市井小人。凡散座一座百钱,曰『茶票』。童子半之,曰『少票』。池心无童子座,署曰『池心不卖少』。乐部登场,坐者毋许径去。署曰『开戏不倒票』。官座一几,茶票七倍散座。二『斗』每据一几,虚其位,待旦色入座问安,立于仆竖之间。无茶票者曰『听阑干戏』。茶园左右前后,皆有酒馆,又曰酒庄。一食万钱,诚销金帐邪【谓贳酒曰『记帐』】。嘉庆间曾禁挟优入馆,未几复故。

京师乐部登场,先散演三、四出,始接演三、四出,曰『中轴子』,又散演一、二出,复接演三、四出,曰『大轴子』。而忽忽日暮矣。贵人于交中轴子始来,豪客未交大轴子已去。《都门竹枝词》所云『轴【读纣】子刚开便套车,车中装得几枝花』者是也。《燕兰小谱》作『胄子』,误。宜作『轴』。

地安门外茶园一,宣武门外茶园一,崇文门外茶园一,正阳门外东茶园四,西茶园七【大栅栏凡五园,卽正阳门之西也。】

《燕兰小谱》据元院本色目云:『旦之命名,义取于狚,盖狐之淫者。』余忆唐乐部称天子为『崖公蚬斗』,殆豪客称『斗』之滥觞邪?

《燕兰小谱》记甘肃调卽『琴腔』,又名『西秦腔』。胡琴为主,月琴为副。工尺咿唔如语。此腔当时乾隆末始蜀伶、后徽伶尽习之。道光三年,御史奏禁。

《燕兰小谱》记京班旧多高腔。自魏长生来,始变梆子腔,尽为淫靡。然当时犹有保和文部,专习昆曲。今则梆子腔衰,昆曲且变为乱弹矣。乱弹卽弋阳腔,南方又谓『下江调』。谓甘肃腔曰『西皮调』。

嘉庆间,御史某车过大栅栏,路壅不前。见美少年成羣,疑为旦色。叱之。羣怒,毁其车。今大栅栏,诸伶之车遍道,几不可行。

乾隆末,魏长生车骑若列卿。出入和珅府第,遇某御史,杖之途。此风因息。今车行皆障以青帷。

魏长生旧宅,在西珠市口。今为梨园馆,士大夫于此宴会焉。

魏长生于和珅有断袖之宠。《燕兰小谱》所咏『阿翁瞥见也魂消』是也。长生,金堂人。其徒陈银官,成都人。故当时蜀伶而外,秦、楚、滇、黔、晋、粤、燕、赵之色,萃于京师,化二人也。

数年前,有某伶为满洲二等侍卫某所宠。一夕在侍卫宅侑酒,问伶嗜何食物?伶戏云:『嗜二等虾耳。』侍卫怒,遽令家奴数辈掖出递污焉。故诸伶自矜惜者,多讳言入内城。内城卽正阳门内四隅也,多满洲贵家。蕙香善满郎中某,予画十数幅,每幅下蝇头楷书署曰『臣某恭进,』盖皆乾隆间内府所藏。

先朝诸王多畜乐部,父老云然。考《燕兰小谱》,有所云『王府大部』者。可见数十年来,此风已息。近年嵩祝部习小生某郎,有宠于□□王,王今薨矣。

丙戌冬,内务府散供奉,梨园南返。有不返者,仍入春台诸部。今春余居樱桃斜街,三月望夜,招□□□□饮寓庐。携某郎来,卽其未返者也。

纫香居小火神庙。□殿撰署其卧室曰『葆贞』。

韵香居陕西巷,室无纤尘。名书法画外,古琴一、洞箫一、自鸣钟一而已。

三月十八日,诸旦色赛会迎神,曰『相公会』。

四月初一日,礼神于通州丫髻山。

□□□太史,书法名一时。诸伶必宛转求得之。少陵云:『贵戚侯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岂独有井水处争唱柳屯田哉。

嘉庆初,四喜部旦色某郎,何姓,絶艳。长芦盐贾查友圻,岁予万金。约以值查侑酒,毋许先客罢。时□□殿撰方年少,见而悦之。招之至再,何怅然曰:『君京朝士大夫子弟,安所得阿通铜山?此后毋庸,但见手书,来矣。』每在查所,□□招卽去。查怪之。而两人暇则相要,致出入饮食如家人焉。查转辗讽□□父□□□□。一日何使人要□□,遇□□于门,始询其实。怒甚。持其人徒步至何寓。何出见□□,瞪视不能言。乃归痛笞□□。何使人探知,大恸。贻书自引咎,且劝学辞甚挚。□□感动,后竟及第。查以亏帑数百万,入狱。查未及四十之年,耗白金至二千万。天下称『查三标子』。自大学士□文端以下,多与通儿女姻。

文端居内城,查尝饮于其宅。日夕矣,查令仆告正阳门守役,迟一时下钥。次日为御史所纠。乃言因某事欲助帑数十万,是日不出城则不得资也。其所为多类此。

韵香送余于『小有余芳』云:『达人不作痴想』。

小郄尝坐而叹息,余偶问:『何叹』?卽应曰:『彼此同叹』。

道光三年,御史□□□奏永禁京师乐部。余窃谓教坊歌舞,唐代已详;院本流传,元人最着。然宋有营伎,明有乐户。故前朝达官侑酒,狎客看花。对泣青衫,总怜红粉。于优伶助谐谑而已。

本朝修明礼义,杜絶苟且。挟妓宿娼,皆垂例禁。然京师仕商所集,贵贱不齐,豪奢相尚。赵李狭斜,既恐速狱;田何子弟,乃共嬉春。盖大欲难防,流风易扇。制之于此,则趋之于彼。政俗递转之机,卽天地自然之势。今欲毁竹焚丝,凭权藉力未尝不行,然以数十里之区,聚数百万之众,游闲无所事,耳目无所放,终日饱食,诲盗图奸,或又甚焉。故圣人之为治也,尝顺人情、驯民气、忍细故、全大体。夫优伶如海焉,狎者或溺,涉者或沈。虽无禁令,智者不褰裳焉。若以之纳沟渎之污,混鳞介之肆,则亦文武弛张之道,老氏溪谷之旨也。况大德曰生,习而相安,固贱贫自养之业;与民同乐,降而虽下,犹市井咸若之娱邪?今天下大计,在用申韩之法,核名实、严刑赏;用管商之法,理财用、强军国。若家习节俭,人怀教富,则本振而末无不毕,源澄而流无不清。蠹政者皆将自革,何待动白简哉?从前伯相【卽和珅】贪擅,婉卿妖淫。《燕兰小谱》一书虽侈狐媚,可征龟鉴。及今利权,视昔敛抑。然汰侈未革,故余深致讥词;风俗所存,故余闲为纪録。若其无聊之语,有会之作,皆藉以写其抑塞之怀,消其豪宕之性。存而不废,天下可共知其过;婉而多怨,天下可共原其情。嗟乎,□君之意,未始非君子,惜未及大端,尚多急务;余之此编,未始非不肖,然新书犹在,罪言久缄。穷者,时也;困者,命也。酣嬉以保其生者,酒场歌板也。感激而出之予者,谁为为之邪?嗟乎!嗟乎!

《金台残泪记》终

猜你喜欢
  卷四十·陈廷敬
  第三出 忧嫁·李渔
  卷349 ·佚名
  卷282 ·佚名
  卷八十八·陈起
  卷六十六·陈焯
  歳时杂咏巻九·蒲积中
  卷二十五·陈廷敬
  卷八百五十一·佚名
  御选元诗卷四十八·康熙
  御选宋诗卷六十六·康熙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凤城品花记》·张次溪
  第十四场·田汉
  葛长庚词作鉴赏·佚名
  文信国集杜诗·文天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 五十首·赵崇祚

    毛秘书熙震 十三首河满子二首 小重山一首 定西番一首 木兰花一首 后庭花三首 酒泉子二首 菩萨蛮三首李秀才洵 三十七首浣溪沙四首 渔歌子四首 巫山一段云二首 临江仙二首 南乡子十首 女冠子二首 酒泉子

  • 周晋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周晋(生卒年不详)字明叔,号啸斋,其先济南(今属山东)人,自祖秘起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晋于绍定四年(1231)官富阳令。嘉熙末淳祐初,为福建转运使幹官。累监衢州、通判柯山。宝祐三年(1255),知汀州。晋富藏书,工词。词作多散

  •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壬戌朔○癸亥皇第四十五孙盘烒生宁王世子也○夜有星青白色尾迹有光起自紫微垣曰出阊阖门东北行至玄戈旁没○乙丑荧惑犯东咸○丁卯吏部尚书翟善以受贿当死其父谦诉于朝乞宥子死从军终身以赎

  • 第三三八禀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初九日一二二○二--一五·佚名

    北门总理郭尚茂因染病重听,禀请分府准予退办,并缴总理戳记具禀台下本城北门总理郭尚茂,为染病、重听,难以奉公,恳准退办,以免贻误事。缘茂于上年四月间,蒙恩顶充北门总理,勤慎奉公。罔料本年来,多染疾病,兼

  • 二一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缴到伪妄书籍九种请旨销毁折·佚名

    二一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缴到伪妄书籍九种请旨销毁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三十日安徽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缴到伪妄各书,请旨销毁事。窃照明末野史以及笔墨妄议之书,前奉上谕,饬令委员明白宣谕,卽速交出,与收藏之人并无干碍。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二·来保

    正月癸亥上谕内阁曰陜省为入川要路其武功以西栈道绵亘较川省尤长大兵经过地方一切供亿虽丝毫不扰闾阎而夫马支应未免有资民力前曾降防将川省己巳年地丁钱粮再行缓徴其陜省入栈毗连川境之州县应与川省一体加恩着该督抚

  • 许有壬传·宋濂

    许有壬,字可用,先祖原居于颍州,后迁居汤阴。有壬幼年聪颖,读书一目五行,曾阅读衡州《净居院碑》,其文近千言,过目一遍即能背诵。二十岁时,畅师文推荐进入翰林院,未上报,授开宁路学正,升为教授,未上任,征召为山北廉访书吏。延..二年

  • ●牧令书例言·徐栋

    一州县事宜为 钦颁之书应与会典律例洗冤录等书同奉全编以为法守故不恭载 一桂林陈文恭公从政遗规包括精密当湖屈培斋先生守令垂范备着楷模黄思湖给谏福惠全书虽稍陈冗而有条有理巨细靡遗荒政丛书康济录荒政辑要皆切

  • 广衡·孔鲋

    二十四铢,曰两。两有半,曰捷。倍捷,曰举。倍举,曰锵。锵,谓之锾。二锾、四两,谓之斤。斤十,谓之衡。衡有半,谓之秤。秤二,谓之钧。钧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然则,鼓,四百八十斤也。

  • 卷二十 反质·刘向

    孔子卦得贲,喟然仰而叹息,意不平。子张进,举手而问曰:“师闻贲者吉卦,而叹之乎?”孔子曰:“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夫质又何也?吾亦闻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信鬼神者

  • 卷二【起隐公三年尽五年】·杜预

    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注无传日行迟一岁一周天月行疾一月一周天一岁凡十二交会然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缩故有虽交会而不食者或有频交而食者唯正阳之月君子忌之故有

  • 提要·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尚书详解       书提要【臣】等谨案尚书详解十三卷宋胡士行撰士行庐陵人官临江军军学教授是编焦竑国史经籍志作书集解朱彛尊经义考又作初学尚书详解称名互异其实一书也其解经多

  • 卷第五十四·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大欣慰。何等为十?所谓:诸菩萨发如是心:‘尽未来世所有诸佛出兴于世,我当皆得随逐承事令生欢喜。’如是思惟,心大欣慰。复作是念:‘彼诸如来出兴于世,我当悉以无上供具恭敬供养。

  • 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卷上·佚名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传法大师三藏沙门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鹫峰山南面佛境界大树林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目乾连。尊者摩诃迦叶尊者

  • 溪堂集·谢逸

    宋代诗文别集。谢逸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7著录此集20卷,《宋史·艺文志》则著录《谢逸集》20卷、《溪堂诗》5卷,据《四库全书总目》说尚有补遗2卷、诗余1卷。在江西诗派有集的24人中,谢逸可以说是著作繁富的作家。

  • 北斗七元星灯仪·佚名

    北斗七元星灯仪,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燃灯供奉北斗七元祈求消罪延年。北斗七元即:枢官大圣贪狼阳星真皇君、璇宫大圣巨门阴精真皇君、玑宫大圣禄

  • 春秋通论·姚际恒

    十五卷,首一卷。清姚际恒(1647-1715)撰。际恒字立方,号首源,又号善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初着名学者。着有《九经通论》一百七十卷、《好古堂书画记》二卷、《续记》一卷、《好古堂书目》四卷、《古今伪书考》十卷及

  • 华聚陀罗尼咒经·佚名

    佛说华聚陀罗尼咒经,一卷,失译人名。与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佛说华积楼阁陀罗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