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陈雄曰】随顺者。随顺众生而为说也。但说是经一偈之处。则凡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者。举皆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苏灯。恭敬供养。如佛真身舍利宝塔在此。况能持诵一经全文乎。应知尽能持诵全文者。则所成就之法。乃出世间上上法也。非寻常法也。故坛经有所谓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最尊最上最第一。

  【谢灵运曰】封殡法身谓之塔。树像虚空谓之庙。圣体神仪。全在四句。献供致敬。宜尽厥心也。

  【六祖曰】所在之处。见人即说是经。常行无所得心。即此身中有如来全身舍利。故言如佛塔庙。心清净而说是经。令诸听者除迷妄心。悟得本来佛性。常行真实。感得天人阿修罗人非人等。皆来供养持经之人也。

  【王日休曰】谓随其所在之处。乃一切处也。有人受持读诵演说。则其功德威力为甚大。故其处即成塔寺。而一切人及诸天与阿修罗等皆恭敬也。阿修罗有三种。一属天趣。一属人趣。一属畜生趣。大概如人耳。唯嗔恨之心重。故托生于此类。其福力大者生天趣。其次者生于人趣。其下者生于畜生趣。

  【僧若讷曰】塔庙者。具云塔婆。此翻方坟。亦名圆冢。庙者。梵云支提。此云灵庙。安佛形貌处也。

  【李文会曰】随说者。心无分别。理应万差。逢凡说凡。逢圣说圣也。当知此处者。谓此心也。如佛塔庙者。若人但为名闻利养。心不清净而说是经。转堕轮回。有何利益。心若清净。即当空寂。不起妄念。以此无所得心。无能解心。而说是经。令诸听者生清净心。无诸妄念。是名供养。即此幻身。便是法身。中有如来全身舍利。盛得天人恭敬。何殊塔庙。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六祖曰】自心诵得此经。自心解得经义。自心体得无著无相之理。所在之处。常修佛行。即自心是佛。故言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王日休曰】尊重弟子。谓弟子之可尊可重者。乃大弟子则菩萨之属也。尽能受持读诵。则如佛与大弟子在焉。

  【僧若讷曰】经者。即法宝也。即为有佛。即佛宝也。若尊重弟子。即僧宝也。经典所在之处。即三宝共居也。弟子者。学居师后故称弟。解从师生故称子。又云以父兄之礼事师。故称弟子。

  【傅大士颂曰】恒沙为比量。分为六种多。(以恒河之沙。而比量此经之功德。究此经之功德莫大乎六种波罗蜜也。华严合论九十六卷云。六种波罗蜜海是也。)持经取四句。七宝讵能过。法门游历处。供养感修罗。经中称最胜。尊高似佛陀。(佛陀即佛也。梵语佛陀此云觉。)李文会曰。成就者。见性无疑也。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者。佛与众生本无差别。若能心常清净。不生不灭。无诸妄念。便可立地成佛。

  【杲禅师曰】身口意清净。是名佛出世。身口意不净。是名佛灭度。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者。若能行住坐卧。一切时中。心无起灭。湛然清净。常修佛行。念念精进。无有间断。所在之处。自心即佛。是名佛子。故可尊重矣。又曰。即心是佛无余法。迷者多于心外求。一念廓然归本际。还如洗脚上船头。又曰。即心是佛。更无别佛。即佛是心。更无别心。如拳作掌。似水成波。波即是水。掌即是拳也。

  【无业禅师问马祖云】如何是即心是佛。祖云。即你不了底心是。更别无物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如拳作掌。似掌作拳。师于言下省悟。僧问马祖云。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

  【百丈问长庆云】如何是佛。师云。骑牛讨牛。僧问首山和尚云。如何是佛。山云。新妇骑驴。阿家牵鼓。山圭禅师为作颂云。阿家新妇两同条。咫尺家乡路不遥。可笑骑驴觅驴者。一生错认马鞍桥。又僧问慈受云。如何是佛。师云。担水河头卖。僧问大阳云。如何是佛。师云。如何不是佛。僧问归宗云。如何是佛。师云。我向汝道。汝还信否。僧云。和尚诚言。安敢不信。师云。只汝便是也。

  【川禅师云】合如是。颂曰。似海之深。如山之固。左旋右转。不去不住。出窟金毛狮子儿。全威哮吼众狐疑。深思不动干戈处。直摄天魔外道归。

猜你喜欢
  御选语录卷十六·雍正
  卷第九·李通玄
  佛教会是本佛教之慈悲心和智慧心所组成的·太虚
  来厦门之感想·太虚
  卷第五十八·霁仑超永
  中边分别论卷上·世亲
  缁门警训卷第九·如卺
  金刚般若经旨赞卷上·昙旷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九·佚名
  勒那阇耶缘品第六十五·佚名
  卷六十六(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第五十三·李通玄
  卷第三十四·佚名
  宝持总禅师语录卷下·佚名
  中国建国的根本要事·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汝迕·唐圭璋

      汝迕字叔午,一作叔鲁,号寒泉,乐清人。商王元份七世孙。登嘉定七年(1214)进士,佥判雷州,谪官而卒。   清平乐   初莺细雨。杨柳低愁缕。烟浦花桥如梦里。犹记倚楼别语。   小屏依旧围香。恨抛薄醉残妆。判却寸心双

  • 陈偕·唐圭璋

      偕号月境,词综补遗卷五以为即见于淮海集之广陵人陈偕。偕乃高邮人。   八声甘州   芰荷风、涤面恰麦秋,应倒著春衣。渡晓溪云湿,日流尘脚,露滉蛛丝。调翼受风雏燕,弱不解争泥。衬琅玕锦院,竹外蔷薇。   立久阑干

  • 四·钱仲联

    一五一、《白香亭诗》凝炼万象,出语高华,与王壬秋齐名,壬秋自谓不及。《鸿雁篇》三章,为集中最胜之作,沈痛入骨,少陵下笔,不能过也。有序曰:“道光己酉,湖湘大水,以闻以见,述为诗篇。”诗云:“巷昏阴气多,哭声风里

  • 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胡适

    一吾闻子墨子有言: “为义譬若筑墙然。 能实壤者且实壤, 能筑者筑掀者掀。” 吾曹谋国亦复尔, 待举之事何纷纷。 所赖人各尽所职, 未可责备于一人。 同学少年识时务, 学以致用为本根。 争言“治病须对症, 今之大患弱与贫。

  • 卷八十七·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十七张说奉和圣制登骊山瞩眺应制寒山上半空临眺尽寰中是日廵游处晴光远近同川明分渭水树暗辨新丰岩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风奉和圣制幸白鹿观应制洞府寒山曲天游日旰回

  • 1935──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乙亥·郭廷以

      1﹐1(一一,二六)   甲、汪兆銘講演謂本年繼續努力於清剿共匪,生產建設,修明政治工作。並於【東方雜誌】發表【救亡圖存之方針】。   乙、蔣委員長在杭州講演,謂本年為新生活運/動年。   丙、蔣委員長復自杭州回奉

  • 辽史拾遗卷九·厉鹗

    钱塘厉鹗 撰本纪第十八兴宗一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讳宗真字雅布济小字济古尔圣宗长子改元景福契丹国志曰兴宗皇帝讳宗真番名实卜克圣宗第八子顺圣元妃所生帝生于顕州东锥子河秋九月辛亥宋遣王随曺仪致祭王騣许怀信梅询张

  • 卷之三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七下·袁枢

    宋 袁枢 撰唐平河朔隋炀帝大业七年漳南人窦建德少尚气侠胆力过人为乡党所归附防募人征高丽建德以勇敢选为二百人长同县孙安祖亦以骁勇选为征士安祖辞以家为水所漂妻子馁死县令怒笞之安祖刺杀令亡抵建德建德匿之官司

  • 十国春秋卷十七·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唐三后主本纪后主名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元宗第六子也母光穆圣后钟氏为人仁惠有慧性雅善属文工书画【清异录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一云后主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

  • 文帝纪·令狐德棻

    (上)太祖文皇帝姓宇文,名泰,字黑獭,是代州武川人。他的先祖出自炎帝神农氏,被黄帝灭掉,子孙移居北方原野。有一个叫葛乌菟的,雄杰英武而多有谋略,鲜卑人仰慕他,推举他为领袖,统率十二个部落,世代担任部落首领。他的后人叫普回,因

  • 廖庄传·张廷玉

    廖庄,字安止,吉水人。宣德五年(1430),中进士。八年,改任庶吉士,与知事孔友谅等七人历事六科。英宗即位之初,他被授予刑科给事中。正统二年(1437),御史元亮请如诏书中所说免除边防军吞没的粮饷,皇上不准。按察使龚钅遂也请如诏

  • 汉纪五十 孝灵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181)·司马光

    汉纪五十 汉灵帝光和四年(辛酉,公元181年) [1]春正月,初置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榷,马一匹至二百万。 [1]春季,正月,首次设立骥厩丞,负责接收和饲养从各郡、国征发来的马匹。由于各地豪强垄断马匹交易,马价涨到一匹值二百

  •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奏议·金简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臣】金简谨奏为酌办活字书版仰祈睿鉴事窃【臣】奉命管理四库全书一应刋刻刷印装潢等事【臣】惟有敬谨遵循详慎办理今闻内外彚集遗书已及万种现奉防择其应行刋刻者皆令镌版通行此诚皇上格

  • 山川頌第七十三·苏舆

      山則    , 嵬 巍,久不崩 ,似夫仁人誌士。孔子曰:“山川神只立,寶藏殖,器用資,曲直合,大者可以為宮室台榭,小者可以為舟輿浮灄。大者無不中,小者無不入,持斧則斫,折鐮則艾。生人立,禽獸伏,死人入,多其功而不言,是以君子取譬

  • 第一章 醒觉·林语堂

      人生之研究在下面的文章里我不过是表现中国人的观点。我只表现一种中国最优越最聪慧的哲人们所见到而在他们的文字中发挥过的人生观和事物观。我知道这是一种闲适哲学,是在异于现今时代里的闲适生活中所产生。我总

  • 北征事迹·袁彬

    明袁彬撰。1卷。彬。字文质,江西新昌(治今宜丰县)人。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也先南扰,时宦官王振擅权,挟英宗北征。彬以锦衣卫校尉扈驾从征。“土木之役”与英宗同被瓦剌军所俘,随侍左右,次年,与英宗同被送归。是书记其与英

  • 大方广佛华严经要解·戒环

    简称《华严经要解》。佛教著述。宋建炎二年(1128)戒环集。一卷。简述《华严经》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1)“悬叙”,叙述《华严经》的根本宗旨,认为此经讲诸佛与众生的平等佛性、本真德用,全部经文都在于“发明当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