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陈雄曰】随顺者。随顺众生而为说也。但说是经一偈之处。则凡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者。举皆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苏灯。恭敬供养。如佛真身舍利宝塔在此。况能持诵一经全文乎。应知尽能持诵全文者。则所成就之法。乃出世间上上法也。非寻常法也。故坛经有所谓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最尊最上最第一。
【谢灵运曰】封殡法身谓之塔。树像虚空谓之庙。圣体神仪。全在四句。献供致敬。宜尽厥心也。
【六祖曰】所在之处。见人即说是经。常行无所得心。即此身中有如来全身舍利。故言如佛塔庙。心清净而说是经。令诸听者除迷妄心。悟得本来佛性。常行真实。感得天人阿修罗人非人等。皆来供养持经之人也。
【王日休曰】谓随其所在之处。乃一切处也。有人受持读诵演说。则其功德威力为甚大。故其处即成塔寺。而一切人及诸天与阿修罗等皆恭敬也。阿修罗有三种。一属天趣。一属人趣。一属畜生趣。大概如人耳。唯嗔恨之心重。故托生于此类。其福力大者生天趣。其次者生于人趣。其下者生于畜生趣。
【僧若讷曰】塔庙者。具云塔婆。此翻方坟。亦名圆冢。庙者。梵云支提。此云灵庙。安佛形貌处也。
【李文会曰】随说者。心无分别。理应万差。逢凡说凡。逢圣说圣也。当知此处者。谓此心也。如佛塔庙者。若人但为名闻利养。心不清净而说是经。转堕轮回。有何利益。心若清净。即当空寂。不起妄念。以此无所得心。无能解心。而说是经。令诸听者生清净心。无诸妄念。是名供养。即此幻身。便是法身。中有如来全身舍利。盛得天人恭敬。何殊塔庙。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六祖曰】自心诵得此经。自心解得经义。自心体得无著无相之理。所在之处。常修佛行。即自心是佛。故言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王日休曰】尊重弟子。谓弟子之可尊可重者。乃大弟子则菩萨之属也。尽能受持读诵。则如佛与大弟子在焉。
【僧若讷曰】经者。即法宝也。即为有佛。即佛宝也。若尊重弟子。即僧宝也。经典所在之处。即三宝共居也。弟子者。学居师后故称弟。解从师生故称子。又云以父兄之礼事师。故称弟子。
【傅大士颂曰】恒沙为比量。分为六种多。(以恒河之沙。而比量此经之功德。究此经之功德莫大乎六种波罗蜜也。华严合论九十六卷云。六种波罗蜜海是也。)持经取四句。七宝讵能过。法门游历处。供养感修罗。经中称最胜。尊高似佛陀。(佛陀即佛也。梵语佛陀此云觉。)李文会曰。成就者。见性无疑也。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者。佛与众生本无差别。若能心常清净。不生不灭。无诸妄念。便可立地成佛。
【杲禅师曰】身口意清净。是名佛出世。身口意不净。是名佛灭度。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者。若能行住坐卧。一切时中。心无起灭。湛然清净。常修佛行。念念精进。无有间断。所在之处。自心即佛。是名佛子。故可尊重矣。又曰。即心是佛无余法。迷者多于心外求。一念廓然归本际。还如洗脚上船头。又曰。即心是佛。更无别佛。即佛是心。更无别心。如拳作掌。似水成波。波即是水。掌即是拳也。
【无业禅师问马祖云】如何是即心是佛。祖云。即你不了底心是。更别无物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如拳作掌。似掌作拳。师于言下省悟。僧问马祖云。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
【百丈问长庆云】如何是佛。师云。骑牛讨牛。僧问首山和尚云。如何是佛。山云。新妇骑驴。阿家牵鼓。山圭禅师为作颂云。阿家新妇两同条。咫尺家乡路不遥。可笑骑驴觅驴者。一生错认马鞍桥。又僧问慈受云。如何是佛。师云。担水河头卖。僧问大阳云。如何是佛。师云。如何不是佛。僧问归宗云。如何是佛。师云。我向汝道。汝还信否。僧云。和尚诚言。安敢不信。师云。只汝便是也。
【川禅师云】合如是。颂曰。似海之深。如山之固。左旋右转。不去不住。出窟金毛狮子儿。全威哮吼众狐疑。深思不动干戈处。直摄天魔外道归。
猜你喜欢 御选语录卷十六·雍正 卷第九·李通玄 佛教会是本佛教之慈悲心和智慧心所组成的·太虚 来厦门之感想·太虚 卷第五十八·霁仑超永 中边分别论卷上·世亲 缁门警训卷第九·如卺 金刚般若经旨赞卷上·昙旷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九·佚名 勒那阇耶缘品第六十五·佚名 卷六十六(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第五十三·李通玄 卷第三十四·佚名 宝持总禅师语录卷下·佚名 中国建国的根本要事·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