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译序

小北

这篇原是两年前为繁体版《心经随喜》的出版而写,后来出版时漏了。今略加改写,勉为译序。

《心经随喜》原版日文于1967年4月由梅田开拓筵出版,其后屡经再版。胡兰成在上世纪60年代结识日本筑波山梅田开拓筵筵主梅田美保女士。梅田开拓筵是一个传承古神道的宗教组织,在当地非常有势力,梅田美保之父亲梅田伊和麿曾是议员。梅田美保颇为欣赏胡兰成的才华,有意长期供养他,专为他建造了讲学的场所,其后二人关系非常密切。

约1962年5月起,胡兰成开始长住筑波山,在梅田美保的资助下开办名为“斯道馆”的学堂,聚众讲学,讲述内容包括佛经及儒家经典,成为梅田开拓筵三大讲师之一,另两位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汤川秀树、数学家冈洁。

其时,座下听众有政、经、商各界要人,讲筵甚兴。《心经随喜》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原是《心经》讲义录,经修饰后成书,是胡先生第一本直接以日文书写的着作。

胡先生的文风原本就婀娜多姿变化自如,而其日文更结合了日本昭和年间提倡文艺复古的浪曼(注:这里的“曼”是这一派日本文化人故意使用的一个汉字,并非“漫”字的误写。)派文学的特点,多用文言,如诗如歌,别有韵律。这类文学的典型作者有保田与重郎、尾崎士郎、川端康成,他们号称昭和文坛的“三杰”,而恰恰这“三杰”都与胡先生有过较密切的往来,尤其是保田先生与尾崎先生二人皆引胡兰成为生死至交。若说后来的冈洁、汤川秀树在思想上给胡先生一大启发,打通了他学问的经脉,这“三杰”则在日语写作风格上或多或少影响了他。

中日两国曾是同文同种,阅读这样的文字自然赏心悦目,但翻译成中文,也并非容易之事。我无法循着胡先生当时的口气,惟以一片真心喜爱的热情试将其译回中文,尽早与喜欢读胡先生作品的朋友来分享。

时隔四十多年,被日本“昭和三文人”之一的保田与重郎誉为“政治奇书”的《心经随喜》,终要以胡先生的母语重新问世,不管我的译文存在多少瑕疵,也实在可感激欢喜。而对于不喜欢胡先生的读者以及一向持批评态度的学界朋友而言,此书亦呈现了胡先生的另一个精神层面。

时人已知,胡兰成的人生跌宕起伏,乃至其婚姻亦随之跌宕起伏,给后世留下不可辩白的历史情结。但这无妨,喜者自喜,恶者自恶。我们无法亲眼见证历史,惟以自己的感情与智慧去辨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以自身的修行去体证大道。无论任何东西,包括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别人说得怎么好,若与我们的生命不亲不近,便不好。反之,世人如何不屑的人或事,若可给你带来生命的启发,或可使你自在欢喜,则足以以之为师。胡兰成便是这样的人,世人皆骂他贬他,但他不仅于生前之世为天涯赤子,于其生后之世,亦是留下了太多令人启发的思想。

历史或真,或假,有时假的反而更真,真的反而更假。修行者更不能有纠结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用佛家之语言之,则人世间的事,本来就没有对错,有的只是因缘。而从学术而言,更没有所谓的高低之分,惟有境界的不同。我们若能抛开众多怨恨情仇,以赤子之心去体验这个世界,则别有人世风景。阅读这部《心经随喜》,也是要以心经的慈悲妙音,去感受作者的赤子之心,去亲近大自然的气象万千。自在圆满的性情,不在于极乐世界,有心者,人间处处可以随喜。

2010年3月,我与薛仁明先生在甬江一别,突然催生翻译胡兰成日文着作的大胆试想,有思有行,断断续续,此行便成了果。翻译此书,我深受兰州学者牛陇菲先生及胡先生哲嗣胡纪元先生鼓励。《心经随喜》有今日之定本,多亏刘慕沙前辈的校对,以及朱天文、仙枝、杜至伟等人的鼎力相助。胡先生作《机论》,机是应缘生机,随机生缘,是大自然的气息。今胡兰成生前的种种努力及后世诸人的矢志不移必成良机,酿成芬芳,应时而发。

愿此书中文版的出版给更多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和更深地认识胡先生的机会。也谨此献给一向关心胡兰成着作整理出版而已不幸“中年早逝”的魏国宁先生。

二〇一三年六月于北京。

猜你喜欢
   第二十二則 雪峰鱉鼻蛇·胡兰成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六·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三·欧阳竟无
  卷第九十四·李通玄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四·唐慧琳
  道行经守行品第二十三·佚名
  大乘玄论 第三卷·吉藏
  无量如品第七·佚名
  卷第八·佚名
  指月录卷之十四·瞿汝稷
  无常品第三之一·佚名
  诸法有无自性问题·太虚
  行品第二·佚名
  卷第八十八·佚名
  序论 ·佛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九百零三·彭定求

        卷903_1 【海阳泉】无名氏   人谁无耽爱,各亦有所偏。于吾喜尚中,不厌千万泉。   诚知湟水曲,远在南海壖。自从得海阳,便欲终老焉。   怪石状五岳,旋回枕深渊。激繁似涌云,静同冰镜悬。   吾欲以海阳,跨

  • 提要·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草堂雅集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草堂雅集十三卷元顾瑛编瑛早擅文章又爱通賔客四方名士无不延致于玉山草堂者因仿段成式汉上题襍集例编唱和之作为此集自陈基至释自恢凡七

  • 巻六·皇甫冉

    钦定四库全书二皇甫集卷六唐 皇甫冉 撰五言絶句同诸公有怀旧国迷江树他郷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觧方言题画帐二首山水桂水饶枫杉荆南足烟雨犹凝黛色中复是雒阳岨逺帆朝见巴山客暮见巴山客云防倘蹔停中路阳台夕渡汝水

  • 卷四百二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二十四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赞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

  • 列传第三十七 文 苑·李百药

    祖鸿勋 李广 樊逊 刘逖 荀士逊 颜之推 袁奭 韦道逊 眭豫 朱才 荀仲举 萧慤 古道子夫玄象着明,以察时变,天文也;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达幽显之情,明天人之际,其在文乎。逖听三古,弥纶百代,制礼作乐,腾实飞声,若或

  • 卷五百七 列传二百九十四·赵尔巽

      ◎畴人二   李潢 汪莱 陈杰丁兆庆 张福僖 时曰淳 李锐黎应南 骆腾凤项名达王大有 丁取忠李锡蕃 谢家禾 吴嘉善 罗士琳易之瀚顾观光韩应陛 左潜曾纪鸿 夏鸾翔 邹伯奇 李善兰 华衡芳弟世芳   李潢,字云门,锺祥人

  • 臧榮緒晉書卷八·汤球

      劉毅   毅幼有孝行。少厲清節。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僑居平陽。太守杜恕。請為功曹。沙汰郡吏百餘人。三魏稱焉。為之語曰。但聞劉功曹。不聞杜府君。書鈔引晉書。   武帝問劉毅曰。卿以吾可方

  • ●卷九十五·徐梦莘

      靖康中帙七十。   起靖康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庚辰,尽二十八日丁亥。   二十一日庚辰大元帅告诫府发济州。   汪伯彦日历(改作纪)曰:二十一日五更初发先锋次发前军次发左军次发右军辨色发中军发讫请大元帅府王上马

  • 卷七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十六学校考【十四】视学养老【臣】等谨按礼记天子视学遂适东序养老孔頴达疏谓视学虞庠释奠既毕明日乃之东序而养老盖两事也马端临谓古者视学之

  • 职官 四六·徐松

    分司【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以左骁卫大将军致仕李彦崇为右羽林大将军,分司西京。 三年二月,以左清道率府率范昭祚为左卫将军,分司西京。 开宝二年八月,以太子少詹事王哲为少(傅)[府]少监,分司西京。 四年六月,翰林学士

  • 颜连庆夫人·周诒春

    颜连庆夫人 母氏黄。年二十八岁。生于上海。子二女一。初学于上海中西女塾。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尼克包克厅学校。习普通文科。宣统二年。得学士学位。宣统三年。回国。现时通信处。上海东有恒路四十九号。Ye

  • 乐庵语録卷一·龚昱

      宋 龚昱 编  先生曰宣和庚子嵗某以舎选贡京师入辟雝肄业率性斋同舎生赵孝孙仲修者洛人伊川先生髙弟赵顔子之子也于某有十年之长辛丑春同试南宫仲修中优选而某被黜落仲修勉之曰公盛年一跌庸何伤姑归读书可也且

  • 劝祛疑生信·印光

    ●净土法门, 若信得及, 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 即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 断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则与佛相背, 临终定难感通矣。古人谓:净土法门,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 不能知其少分。夫登地大士, 尚

  • 牛博士·凡尔纳

    《牛博士》讲述牛博士与魁宽东小镇的故事。牛博士和助手来到安静、祥和的魁宽东小镇,他们为小镇安装氢氧气发电设备并进行科学实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宁静的小镇一下变得喧闹、浮躁,甚至走向战争的边缘。实验结束了,小镇

  • 太上灵宝三元三官消愆灭罪忏·佚名

    太上灵宝三元三官消愆灭罪忏,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约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书分三篇,即〈上元天官消愆灭罪忏〉、〈中元地官消愆灭罪忏〉、〈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皆为元始天尊所说。内称一

  • 运甓记·邱瑞吾

    传奇剧本。明邱瑞吾作。《传奇汇考标目》增订本著录。二卷四十出。叙晋朝陶侃故事。谓侃初授武冈县令,时有陈敏、杜弢等先后作乱,陶侃一一平定,官封东乡郡侯。因受钱凤、王敦谗谮,迁为广州刺史。在州无事,侃朝运百甓于中庭

  • 萧常续后汉书·萧常

    纪传体三国史。南宋萧常撰。47卷。萧常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乡贡进士。父寿朋病陈寿《三国志》帝魏黜蜀,欲为更定,未及成书而卒。萧常因述父志,费时20载撰为此书。以蜀国为正统,起昭烈帝刘备章武元年(221),迄后主刘禅炎

  • 治台必告录·丁曰健

    编者丁曰健,字述安,安徽怀宁人。1854年(清咸丰四年)后,历任台湾淡水同知、知府、福建粮道、布政使、台澎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曾参与镇压黄位、戴潮春起义。1866年(同治五年)离任。次年将福建巡抚徐宗干所辑《治台必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