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行经守行品第二十三

是时释提桓因在大会中坐。作是念。菩萨行十方天下人无有能过者,何况自到至佛乎。十方人道难得。既得寿为安隐有一发意行佛道者难得。何况至心行佛道者乎。欲为十方天下人作导首。是人难得。是时释提桓因化作文陀罗华。取持散佛上。散已作是说行菩萨道者乃向佛道乎。所愿悉成。为近为悉护作是行者,为悉成佛。诸经法萨芸若经法。怛萨阿竭经法。悉具足。阿惟越致经法亦尔。释提桓因言:人有至心索佛。於是法中一反念终不远。释提桓因言:我欲使人於法中益念不厌生死之苦。一切天上天下为苦。用人故悉当忍勤苦之行。心作是念。诸未度者悉当度之。诸未脱者悉当脱之。诸恐怖者悉当安之。诸未般泥洹者悉皆当令般泥洌释提桓因问佛言:新发意菩萨劝人助其欢欣。得何等福。随次第上菩萨劝人助其欢欣。得何等福。乃至阿惟越致上至阿惟颜。劝人助其欢欣。得何等福。佛语释提桓因。须弥山称之尚可知斤两。从劝助代初发意菩萨欢欣。其福不可量。佛语释提桓因。一佛境界尚可称知斤两。阿阇浮菩萨行劝人助其欢欣。其福无有科限。佛语释提桓因。一佛境界中诸海所有水取一发破为百分从中取一分。以一分之发取海水荆尚可数知几渧。阿惟越致菩萨行劝人助其欢欣。其福不可数。佛语释提桓因。阿僧祇佛刹所有境界虚空。持一斛半斛。一斗半斗。一升半升。尚可量空知几所。阿惟颜菩萨行劝人助其欢欣。其福不可极释提桓因白佛言:为魔所乱闻是不助欢欣。魔官属人闻是不助欢欣者,从魔天上来下。闻是不助欢欣者,何以故?若有意索佛者,为怀魔境界也。有发意索佛者,当助其欢欣。是为怀魔境界。心不离佛。不离经。不离比丘僧。如是当助其欢欣。佛语释提桓因。如释提桓因所言:助其欢欣者为近佛。用是助欢欣之功德。世世所生处。为人共欲得供养。未尝有闻恶声时。不恐当归三恶道。常生天上在十方常尊。何以故?如是人助菩萨欢欣者,为悉施护十方人。何以故?初发意菩萨稍增自致至佛。成就作佛已,当度脱十方天下人。须菩提白佛言:心譬如幻。何因当得佛。佛语须菩提,於须菩提意云何。汝宁见幻不。须菩提言不。化幻亦不见。幻心离。化幻离。幻心虽离。是见异法。当得佛道不须菩提白佛言不见亦不离化幻。离幻心。亦不见当得佛。亦无法。亦无见。当说何等法耶得不得乎。是法本无远离。亦本无若得若不得。本无所生。亦无有作佛者,设无有法。亦不得作佛。须菩提白佛言:设尔般若波罗蜜离本无对法。离本亦无对亦无证。亦无守。亦无行。亦无有法当有所得。何以故?离般若波罗蜜本无形故。本无远离。何因当於般若波罗蜜中得佛。佛者离本无所有。何所本无所有当得佛者,佛语须菩提,如须菩提所言离。今般若波罗蜜无所有。离本萨芸若无所有。佛语须菩提,虽离般若波罗蜜本。本亦无所从生须菩提,当作是思惟。深入守是故离本无所有得作佛。佛语须菩提,虽知离本般若波罗蜜无所有。是为不守般若波罗蜜。不具足行般若波罗蜜者,不得作佛也。佛言:如须菩提所言:不用得般若波罗蜜故得佛也。亦不用离。无离得作佛。亦不可离般若波罗蜜得作佛。不得般若波罗蜜者,不得作佛。须菩提白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甚深难及。佛语须菩提,汝所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甚深难及。菩萨所言:勤苦行。深奥之法。不在取泥洹须菩提白佛言:如是所说事。菩萨不为勤苦行。何以故?亦无有作证者,亦无般若波罗蜜中得证者,亦无有经法得作证者,菩萨闻是。不恐不怠不难。是为行般若波罗蜜。虽作是行。亦不见行。是为行般若波罗蜜。虽近佛亦不见。是为行般若波罗蜜。远离罗汉辟支佛。亦不见亦不念。是为行般若波罗蜜。譬如空中无念若有近若有远。何以故?空本无有形故。行般若波罗蜜。无有离佛远离佛近。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有形故。譬如幻师作化人。化人不作是念。师离我近。观人离我远。何以故?化人无有形故。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不作是念。罗汉辟支佛道离我远。佛道离我近也。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有形故。譬如影现於水中。不作是念。何因影现於水中。若所有近者不念言近。若远者亦不念言远。何以故影无有形故。般若波罗蜜如是,亦无是念。罗汉辟支佛道为远耶。佛道为近乎。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有形故。般若波罗蜜。敌无所爱。敌无所憎。怛萨阿竭所有。无所著无所生。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亦无所生亦无所著。譬如怛萨阿竭化作人。不作是念。罗汉辟支佛道离我远。亦不言佛道离我近。何以故?化人无有形故。般若波罗蜜亦不作是念。罗汉辟支佛道离我远。亦不念佛道离我近。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有形故。譬如工匠黠师克作机关木人。若作杂畜木人。不能自起居。因对而遥木人不作是念言:我当动摇屈伸低仰令观者欢欣。何以故?木人本无念故。般若波罗蜜亦如是,随人所行悉各自得之。虽尔般若波罗蜜亦无形亦无念。譬如造作海中大船。所以者何作欲度贾客。船亦不作是念言:我当度人。何以故?船本无念故。般若波罗蜜亦如是,随人所行悉各自得之。般若波罗蜜亦无形亦无念亦如是,譬如旷野之地万物百穀草木皆生其中。地亦不作是念言:我当生也不生也。般若波罗蜜生诸经法。亦不念言:从中生与不生。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本无形故。譬如摩尼珠悉出其宝。般若波罗蜜悉出其经法分别教授。虽尔般若波罗蜜亦无念。譬如日照於四天下。其明亦不念言:我当悉照。般若波罗蜜悉照诸经法虽尔般若波罗蜜亦无念。譬如水无所不至。水亦不作是念言:我当有所至。般若波罗蜜悉至诸经法。虽尔般若波罗蜜亦无念。譬如风无所不至。风亦不作是念言:我当有所至。般若波罗蜜成就诸经法亦如是虽尔般若波罗蜜。亦无念。譬如须弥山巅以忉利天为庄饰。须弥山亦不作是念言:我当上治忉利天庄严。般若波罗蜜成就萨芸若。虽尔般若波罗蜜亦无念。譬如大海悉出诸珍琦宝物。海水不作是念言:我当从中出珍宝。般若波罗蜜悉出生诸经法亦如是,虽尔般若波罗蜜亦无念。譬如佛出生诸功德。悉覆辈等心加於十方人。般若波罗蜜成就於诸经法亦如是,

猜你喜欢
  光赞经卷第十·佚名
  卷九十·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一与三·佚名
  卷第九(译经西秦北凉元魏高齐陈氏)·费长房
  宗镜录卷第二十九·延寿
  卷第八十九·霁仑超永
  卷第二十七·道宣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四·佚名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一卷·佚名
  卷第二十七·佚名
  卷第三下·志磐
  释摩诃衍论 第一卷·龙树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四·佚名
  禾山超宗方禅师语录·超宗慧方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子咸·唐圭璋

      子咸号学舟。宋末人。与萧立等同时。   木兰花慢   雨中荼   紫凋红落后,忽十丈,玉虬横。望众绿帏中,蓝田璞碎,鲛室珠倾。柔条紧风无力,更不禁、连日峭寒清。空与蝶圆香梦,枉教莺诉春情。   深深。苔径悄无人。

  • 第十四章 禄山谋逆·屠隆

    【番卜算】〔净扮安禄山将士从上〕裂土控燕韩。部落连蕃汉。包藏逆节伏神奸。一举神州乱。营州牧羊儿。生来有贵相。刘石乱中华。虏亦应天象。自家东平郡王安禄山。作人养子。官至方鎭。天宝入朝。蒙今上

  • 卷九 四十九首·赵崇祚

    魏太尉承斑 十三首满宫花一首 木兰花一首 玉楼春二首 诉衷情五首 生查子二首 黄锺乐一首 渔歌子一首鹿太保虔扆 六首临江仙二首 女冠子二首 思越人一首 虞美人一首阎处士选 八首虞美人二首 临江仙二首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六秦州见勅目【勅一作除】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逺喜迁官兼述索居三十韵【乾元二年秋秦州作】大雅何寥濶斯人尚典刑交期余潦倒材力尔精灵二子陞同日诸生困一经文章开

  • 御选宋诗卷四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四十六七言律诗二范仲淹得李四宗易书秋风海上忆神交江外书来慰寂寥松柏旧心当化石埙箎新韵似闻韶须期管鲍垂千古不学张陈负一朝三复荆州无限意王孙芳草意遥遥欧伯起相访海涯牢落若为懐惟子相过

  • 致吴景超·闻一多

    景超:让你先看完最近的两首拙作,好知道我最近的心情。“不出国不知道想家的滋味”——这是我前日写信告诉繁祁、方重的;你明年此日便知道这句话的真理。我想你读完这两首诗,当不致误会以为我想的是狭义的“家”。不是!我所

  • 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司马迁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呜呼,师挚见之矣!纣为象箸而箕子唏。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

  • 卷之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悲士不遇赋·司马迁

    支菊生 译注【说明】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迁有赋八篇,但大都不传,只有这篇《悲士不遇赋》保存在唐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卷三十之中。文约二百字,是否全文,已无从考察。汉初以来,文人多不得志

  • 同類相動第五十七·苏舆

      今平地注水,去燥就濕,均薪施火,去濕就燥。百物去其所與異,而從春所與同,故氣同則會,聲比則應,其驗 然也。試調琴瑟而錯之,鼓其宮則他宮應之,鼓其商而他商應之,五音比而自鳴,非有神,其數然也。美事召美類,惡事召惡類,類之相應而

  • 卷四·张虙

    钦定四库全书月令解卷四       宋 张虙 撰孟夏之月孟夏之月孟夏者斗建己之辰汉志云已盛於己则己己也【上音似下音以】夏正爲四月日在毕四月之中三统历云日在井初度元嘉历云日在毕十五度日与斗建常相合巳与申

  • 杂宝藏经卷第七·佚名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婆罗门以如意珠施佛出家得道缘  十力迦叶以实言止佛足血缘  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欲来恼佛缘  佛为诸比丘说利养灾患缘  贼临被杀遥见佛欢喜而生天缘  刖手足人感念佛恩得生

  • 开元占经·瞿昙悉达

    《开元占经》在我国天文学史上,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它是印度后裔天文学家瞿昙悉达于唐开元二年(714)主持编纂的,历经十年左右。全书120卷,这部书事关占星,因而唐以后各代政府均秘而不传,藏于宫闱。直到万

  • 续红楼梦未竟稿·张曜孙

    《续红楼梦》二十回,系未完稿本,原本系周绍良先生珍藏,海内未见第二本,周先生《红楼梦书录》中此书提要云:张曜孙撰。二十回。稿本,共九册,第一册末题:“徐韵廷抄”。书前有签云:“此书系张仲远观察所撰,惜未卒业,止此九册,外间

  • 尉迟恭三夺槊·尚仲贤

    元杂剧剧本。简名《三夺槊》。尚仲贤撰。末本。此剧但有曲文,宾白极少。仅就曲文略述梗概: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阴谋篡位,但惧秦王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恭,遂于唐高祖李渊面前诬尉迟恭谋反。高祖将其下狱。大臣刘文静力

  •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冯梦龙

    拟民歌集。明冯梦龙(1574—1646)撰。一卷。梦龙有《古今小说》已著录。是书摹拟民歌,采用《夹竹桃》调,以顶针格形式,每首末句必用《千家诗》,故名。共收录拟民歌之作一百二十三首,包括前叙、后序各一首,内容多系“郎

  • 惠子·惠施

    一卷。周惠施 (约前370—310)撰。施,战国时宋人,仕魏,相梁惠王。惠又作慧,惠施亦称惠公、惠子。据郑樵 《氏族略》记载: “惠氏,姬姓,周惠王支孙,以谥为氏也。”施相惠王,《战国策·魏策》于惠、襄、哀三王中皆记其事

  • 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澄观

    全一卷。唐代澄观撰。又作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华严经七处九会颂。收于卍续藏第四册。本书乃总合颂分、释分二部分而成,以五言六十八句之颂,叙述八十华严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之要义。本书虽仅一万三千余言,然已将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