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职官 四六

分司

【宋会要】

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以左骁卫大将军致仕李彦崇为右羽林大将军,分司西京。

三年二月,以左清道率府率范昭祚为左卫将军,分司西京。

开宝二年八月,以太子少詹事王哲为少(傅)[府]少监,分司西京。

四年六月,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欧阳炯落职炯:原作「迥」,据《长编》卷一二改。,以本官分司西京。

七年十二月,以江南伪命官许宪为右赞善大夫,分司西京。

九年八月,以江南伪命崔万安为太府少卿,分司西京。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十月,除名人和岘为秘书丞,分司西京。

七年正月,以除名人张炳为殿中侍御史,分司西京。

八年七月,以前崇信军节度掌书记沈承庆为大理寺丞,分司西京。

雍熙元年十二月,追官人段从革为秘书丞,分司西京。

二年正月,除名人曹翰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分司西京。

四年十二月,前右补阙苏德祥为殿中丞,分司西京。

真宗咸平元年九月,以左卫上将军张永德为太子太师,分司西京。仍授其孙大理寺丞文蔚西京监当,以便就养。明年十二月,以车驾北征,召永德为东京城内外都巡检使。三年二月,复授彰德军节度使。

三年六月,西京左藏库使张正吉为左卫率府副率,分司西京。

四年七月,都官郎中、分司西京杨坦检校秘书少监,充安远

军节度副使。坦年老,上言分务不便,故改授焉。

五年九月,右仆射张齐贤为太常卿,分司西京,坐子宗诲与薛氏讼财故也。

十一月,以职方员外郎、分司西京乐史直史馆。史年七十余,以郊祀毕奉留守司表入贺,真宗召见,以其筋力不衰,笃学好著书,故授以旧职。

六年三月,以前太子中舍吕藩守本官分司西京。藩,故相端之子,病足请告凡数年,当落籍,特推是恩也。

景德元年七月,以光禄卿李昌龄分司西京。昌龄知光州,转运司言其病不任事,故有是命。

闰九月,以归德军节度副使胡旦为祠部员外郎,分司西京。

四年九月,以四方馆使、平州防御使、知同州上官正为左龙武军大将军,领平州防御使,分司西京。起居舍人、知华州张舒守本官分司西京。并以转运使言老疾不任吏事,而正以尝预平蜀功,故特令领郡,优其俸给。

大中祥符二年三月,吏部尚书致仕宋白言:「母氏年八十五岁,臣弟炎见任职方员外郎、分司西京,欲望除一致仕官,带分司俸给,以遂侍养。」诏令依旧分司,支给请受,许赴东京侍养。

三年七月,诏左龙武军大将军、韶州防御使、分司西京韩宗训请俸,依见任例支给。

四年二月,诏应西京分司文武官不因赃罪授者,(科)[料]钱三分中特给一分见钱。

六年六月,以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杨亿为太常少卿,分司西京,阳翟养疾,俟损日赴西京损:原作「校」,据《长编》卷八○改。。亿以母

疾上章请告,不待报而行。既至许州,复自称病。故有是命。

七年十一月,右谏议大夫、权西京留司御史台陈象舆为卫尉卿,分司西京。先是,河南府言象舆不职,故有是命。

天禧四年正月,以太府卿裴庄为光禄卿,将作监韩援为秘书监,兵部郎中崔昈为太常少卿,并依前分司。

十一月,以保静军节度副使戚纶为太常少卿,分司南京,纶以疾陈请故也。

十二月,比部员外郎孙梦协乞分司南京,取便居住,诏许焉。后多援例许从便居住。

五年正月,司勋员外郎、知解州萧芳分司西京。仍以其子殿直国真监西京牧马监,以便侍养。

十一月,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王钦若责授银青光禄大夫、司农卿,分司南京。钦若时判河南府,称疾擅离任赴阙,故有是命。

干兴元年四月,仁宗即位未改元。以秘书监、分司西京韩援为太子宾客,太常少卿、分司西京崔昈为太仆卿。兵部郎中、分司西京高绅,司封郎中、分司西京韩昌龄,并为太常少卿,皆依前分司。

六月,守司徒、兼侍中丁谓降授太子少保,分司西京。谓为真宗山陵使,坐与内侍雷允恭擅移皇堂。当降制,止命舍人院草词。

九月,诏银台司、合门、都进奏院,自今分司官表章并许收接。时分司西京韩援上言:「准都进奏院公文,分司、致仕官并前任丁忧持服官表章无例投进,缘分司官见今食禄,列在班簿,致仕官亦有俸给,即与丁忧持服不同。」故

有是诏。

仁宗天圣元年五月,给事中、充集贤院学士张复为光禄卿,分司南京。与假百日将理,候痊损发赴南京。

七月,主客员外郎、判三司度支勾院李宗谅言:侄国子博士昭迪昨自汾州通判就差监(颖)[颍]州正阳镇盐酒税,兼兵马都监,为患乞就除分司西京,且在私家求医,损日却赴西京。诏给假百日将治,候痊损发赴西京。

二年四月,以知曹州、刑部尚书、集贤院学士薛映本官分司南京,仍于曹州居住。

九月,知兖州、工部侍郎李应机为将作监,分司南京,徐州居住。

三年四月,知宿州、工部郎中孙元方求分司。诏以元方在任公事无旷阙,(今)[令]终此一任差替。

六年十二月,主客员外郎、分司南京邵焕落分司,就(盖)[差]监当。

七年十月,工部郎中、监泰州茶盐商税务周嘉正分司西京,泰州居住。嘉正言兼男茂先近授楚州司户参军,乞改授泰州倚郭县簿尉或判司。从之。

庆历五年十二月,赐司封员外郎、分司西京赵希言三品服,仍赐钱十万。初,枢密使王贻永、副使庞籍、丁度言希言尝讲禁中,年余八十,而家素贫,故赐之。

六年七月,右正言、知制诰、知吉州余靖为将作少监,分司南京,许居于韶州。

皇佑四年正月,诏御史台,臣僚年七十,因体量罢官或分司致仕者,更不推恩子孙。

嘉佑四年九月,以翰林侍读学士、礼部郎中、知和州吕溱落职降官,分司南京。

五年六月,以宁国

军节度副使孙沔为光禄卿卿:原无,据《宋史》卷二八八《孙沔传》补。,分司南京。至七年十月,以知濠州。

神宗熙宁三年六月,光禄卿、知舒州杨屿守本官分司南京。屿以本路转运司奏庸懦不职,乞改宫观差遣故也。

元丰元年七月十九日,诏:「自今武臣遥郡已上分司,如历任不因战功转官,及不曾任管军及横行,并除南班官分司。」

三年九月四日,御史王祖道言:「太常丞汪辅之除广东转运副使,辅之即乞分司致仕,朝廷为改成命,令依旧为开封府推官。臣窃以平日无事差一监司,听避免而不行,万一二广有边陲之警,朝廷何以使人 谁肯为陛下行者 望从辅之之请。」诏许辅之分司。

四年十二月十六日,诏见分司官三年罢,自今更不许分司。以侍御史知杂事满中行言,乞自今见任官更不许陈请分司,已分司者候满二年放罢。

哲宗元佑元年五月十八日,诏李定落龙图阁直学士,守本官分司南京,扬州居住。定父没,始解官持所生母心丧,刘挚言其不持服也。

同日,诏三京依旧置分司官。

六月十二日,诏相州观察使张诚一特责授左武卫将军,分司南京,于本处居住。以左正言朱光庭言邪险有亏孝行也。

十八日,诏资政殿大学士、正议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吕惠卿落职,降为中散大夫、光禄卿,分司南京,苏州居住。以谏官苏辙、中丞刘挚论列,故有是命。

二十七日,诏龙图阁直学士李定责授朝请大夫、少

府少监,分司南京,滁州居住。以左司谏王岩叟言不持所生母仇氏服,故有是诏。

十月三日,诏奉议郎、前太府寺丞王璋许守本官,依旧太府寺丞,分司南京。璋以疾自陈故也。自是应自请分司,并带职事官。

绍圣元年七月十八日,诏降授左正议大夫、知随州吕大防守本官,行秘书监;降授左朝议大夫、知黄州刘挚守本官,试光禄卿;降授左朝议大夫、知袁州苏辙守本官,试少府少监。并分司南京,大防郢州、挚蕲州、辙筠州居住。以御史中丞黄履等言,大防等谤讪先朝,变乱法度,乞各正典刑,故有是命。

二年五月二十二日,诏依元丰四年朝旨,见任官不许陈乞分司,从殿中侍御史郭知章言也。

三年八月十九日,诏梁焘除少府监焘:原作「涛」,据《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改。,降授奉议郎、管勾洪州玉隆观、南安军居住刘安世除少府少监,并分司南京,各于本处居住。

元符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前知应天府赵君锡等将公使库寄纳官钱借使,诏君锡以少府少监分司南京,亳州居住。

三年徽宗即位未改元。六月十日,左正言陈瓘言:「龙图阁待制、知荆南府邢恕昨者自谓亲闻司马光有凶悖之语,遂以告于章惇,而光及范祖禹等缘此贬窜。又以文及甫私书达于蔡确妻明氏,谓刘挚、梁焘、王岩叟皆有奸谋,而挚等家族几至覆灭。按恕尝以反复诡诈得罪先朝,公议不容,固亦久矣。今宠以华职,付之大藩,中外沸腾,不以为允。望降

睿旨,原情定罪,以协公议。」三省进呈瓘疏,韩忠彦请改撰司马光、吕公着告命。上曰:「但贬邢恕训词中具载此意,则天下皆知之矣。」是日,责恕为少府少监,分司西京,筠州居住。

钦宗靖康元年二月十八日,诏太师蔡京特责授中奉大夫、秘书监,分司南京致仕,河南府居住。以言者论:「京政和中首建平燕之议,王黼当国,循袭创造边患,黼大正典刑,如京之恶,岂可独贷!」故有是命。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二十九日,资政殿学士学士:原作「大学」,据《建炎要录》卷五改。、西道总管王襄责授中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北京,襄阳府居住;资政殿学士、北道总管赵野责授中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青州居住。以提兵在外,不能入赴国难,而为退避之计故也。

乐、不恤国艰故也。 七月三日,诏朝奉大夫、充徽猷阁待制、知平江府郑滋落职,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以为郡

三年三月十二日,诏光禄大夫、提举南京鸿庆宫黄巘善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衡州居住;正议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汪伯彦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永州居住。皆以其谋国不臧,致虏骑凭陵故也。

十七日,诏钱伯言责授军器少监,分司西京,澧州居住。以伯言常弃城而遁故也。

同日,诏黄巘厚责授中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道州居住。以殿中侍御史王庭秀论其卖官售宠故也。

七月八日,诏张澄落职,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衡州居住。以朋附苗

傅、刘正彦故也。

四年五月二十三日,诏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周望(授责)[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衡州居住。初,望为江浙制置使,以尝有(补)[捕]获苗瑀功,遂超拜本兵之任。既而以宣抚使总师平江,会金人南牧,望不能统御大军为捍御计,望风先遁,致虏骑乘间复破吴门,连陷诸郡,言者乞加诛斥,乃有是命。

八月十八日,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滕康,同权知三省、枢密院事刘珏,并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滕康永州居住,刘珏衡州居住。以言者论其传闻警报,使太后乘流陟险故也。

九月十七日,诏分司居住人该遇今年二月二十三日德音,令所属具元犯因依,取旨移放。

绍兴元年十月三日,诏朱胜非责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坐辞难避事之罪也。

十年闰六月二十五日,诏前相赵鼎责授中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兴化军居住。

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诏范同责授左朝奉郎、秘书少监,分司西京,筠州居住;朱翌责授左承事郎、将作少监,分司西京,韶州居住。臣僚言:「同当贰政之始,首为迁葬之谋,驱役疲民,骚动州县,州县之吏望风而迎祭者络绎于道。以朝廷执政之尊而恃威怙权,蔑视百僚,无所不至。至于掩人主之隽功,称为己有;劝人主之必杀,恣为己私。阴结维城之戚,密通左右之臣,引用非人,植立党与,必欲尽排异己者而中伤忠良。故如朱翌、邵大受之徒,皆以儇轻

险躁之资,甘为鹰犬厮役之态。同之所向,翌等必附之;翌等所言,同必行之。更唱迭和,共济其奸。」故有是命。

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诏孙近责授左朝散郎、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漳州居住。以臣僚列其交结朋比之罪故也。

十月二十一日,诏左朝奉大夫、提举江州太平观何铸责授左朝奉郎、秘书少监,分司南京,徽州居住。以破和议故也。

三十一年七月十九日,诏同知枢密院事周麟之责授左朝奉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以其辞避使虏故也。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四七 判知州府军监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列传第四十三·脱脱
  卷九十九·列传第三十七·脱脱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八·张岱
  ●卷七·邵廷采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四·佚名
  九三三 满票签为开送分校人员名单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五·杜大珪
  卷十九·温达
  史记正义论例諡法解列国分野·司马迁
  一 缘起·周作人
  一九 子京的末路·周作人
  一个老战兵·沈从文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一·王世贞
  卷一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三·彭定求

        卷343_1 【题楚昭王庙】韩愈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卷343_2 【宿龙宫滩】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

  • 西村诗集巻上·朱朴

    (明)朱朴 撰○赋咏题阳明公书扇后落木秋风里空庭夕照边草玄人不见满目是云烟小景木叶凉初下江波静自流日长天地阔闲杀钓鱼舟画玉簪花谁将白玉簪弃掷瑶阶下疑是绮牕人绿髪朝来把渔父渔父裁芦管吹成竹笛声呜呜云外调不带

  • 卷八十七·志第五十四·柯劭忞

      ○礼七   △宣圣庙 阙里庙 郡县宣圣庙 岳镇海渎 岳镇海渎常祀 风师雨师 七祀 三皇庙 武成王庙 前代帝王庙周公庙 名山大川忠臣义士祠 泉州神女功臣祠 城隍庙 国俗祭祀   宣圣庙,太祖始置于燕京。   中统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六·焦竑

      南道御史   ◆南道御史   監察御史張先生金陵墓表(倪謙)   南京貴州道監察御史麗水金公忠墓志銘(李東陽)   監察御史蔣公誼傳(陳鎬)   前御史蔣欽(實錄)   南京浙江道監察御史澗松龔公大有墓志銘(王以旂)   

  • 卷之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四十三·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十三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四十 魏臣 刘馥【子靖孙弘】 司马朗 司马芝【子岐】 梁习【王思刘类】张既【徐英】 游楚【父殷】 杨沛 温恢 贾逵 刘馥字元頴

  •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司马迁

    纪淑敏 译注【说明】本传是韩王韩信(不是淮阴侯韩信)、卢绾、陈豨三个人的合传。这三个人原来都是刘邦的亲信部下,和刘邦的关系都非常好,卢绾更是和刘邦世代友好,而且能“出入卧内”,“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

  • 卷四·佚名

    ——福建省外海战船做法(四)第四则赶缯船,九只。内澎湖协标右营「宁」字九号船一只:身长五丈五尺,头起■〈乔亢〉四尺五寸、尾起■〈乔亢〉三尺二寸。船头长二丈,面匀宽一丈三寸、底匀宽八尺八寸;船中长一丈八尺,面匀宽一丈五

  • 卷01·陈邦瞻

    宋太祖建隆元年,周恭帝宗训元年也。先是,周显德六年十一月,镇、定二州上言,北汉会契丹兵入寇。至是年正月辛丑朔,遣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归德节度使赵匡胤率兵御之,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将前军先发。时主少国疑,中外密有推

  • 主言第三十九·戴德

    孔子闲居,曾子侍。孔子曰:“参,今之君子,惟士与大夫之言之间也,其至于君子之言者甚希矣。于乎!吾主言其不出而死乎!哀哉!”曾子起曰:“敢问:何谓‘主言’?”孔子不应。曾子惧,肃然抠衣下席曰:“弟子知其不孙也,得夫子之间也难,是以敢

  • 器经 原文·孤子

    大器篇  器者,物也;物者,器之。天地有器,然后有生。气有则器,有器具气,器气一体。气盈则器实,气虚则器靡。  器形于宇,乃容万物;器形于宙,乃纳历史。天地既有,有则成器。  器有其始而不知其始,器有其终而不知其终。器纳乎有

  • 提要·王充耘

    【臣】等谨按四书经疑贯通八卷元王充耘撰充耘有读书管见已着録是编黄虞稷谓其已佚此本为明范钦天一阁旧抄尚首尾完具惟第二卷中脱一页第八巻中脱一页无従校补则亦仅存之笈矣其书以四书同异参互比较各设问答以明之葢延

  •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六·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随喜功德品第十七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而说偈言。  世尊灭度后  其有闻是经  若能随喜者  为得几所福  尔

  • 如意轮陀罗尼经(此经出大莲华金刚三昧耶加持秘密无障碍经)·佚名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鸡喇斯山。与无央数菩萨众俱。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整理衣服。长跪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我有大莲华峰金刚秘密无障碍如意轮陀罗尼明三昧耶。能于一切胜福事业

  • 浮石禪師諸會語錄序·通贤

    浮石禪師刻福城語錄竟,請余為之序,既而檇李、松陵、廣陵諸會語錄次第刻成,復以全錄序為請。余之序福城錄也,舉善財南詢因緣,謂師於妙峰頂上親見德雲,了畢大事。再舉文殊採藥因緣,拈出師一片老婆心,與四海禪宗點眼,此中是草?是藥

  • 南岳总胜集·陈田夫

    据《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可知,为宋道士陈田夫撰。原3卷。《道藏》本仅1卷,盖是中卷。述南岳宫观及部分神仙。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董思靖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南宋泉州道士董思靖注解,书成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全书各卷分章注解《生神章经》。前二卷取经文上半篇,分作六段二十八章,概述各章要旨,并疏解其

  • 汉官旧仪·卫宏

    则其为卫氏本书,更无疑义。或后人以其多载官制,增题“官”字欤?原本转相传写,节目淆乱,字句舛讹,殆不可读。兹据班、范正史,综核参订,以谳其疑。其原有注者,略仿刘昭注《百官志》之例,通为大书,称本注以别之。又考前后《汉书》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