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序论 

经中这样说。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据说:世尊在舍卫城时,于夜分中,来一天子,为除自己的疑惑,提出这样的问题:

内结与外结,人为结缚结,

瞿昙我问汝,谁当解此结?

这问题的大意是:“结”是缔结,与爱网同义。因为上下于色等所缘境界而屡屡生起爱着,犹如竹丛中的竹枝纠缠而称为枝网,故名为结。因为对于自物他物,或于自身他身,或于内处及外处而生爱着,故说“内结与外结”。以如是生起爱着,故说“人为结缚结”。譬如竹丛为枝结所缠,一切有情为爱网所缠结,这便是人被结缠、缠缚、缔结的意思。由于这个结的问题,所以“瞿昙我问汝”。瞿昙是称呼世尊的姓。“谁当解此结”,是问谁能解此缠缚于三界之内的坚牢之结。

天子这样问了之后,那位于诸法中得无碍智行者、天中之天、帝释中之胜帝释、梵天中之胜梵天、证四无畏、具十力、得无障智及慧眼的世尊,为答此义而说此偈: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大仙(佛)所说之偈的戒等种种义,

现在我要如实的解释:

对于那在胜者(世尊)教中已得难得的出家,

不得如实而知包摄戒等安稳正直的清净道,

虽然欲求清净而精进,

可是不得到达清净的瑜伽者;

我今依照大寺住者所示的理法,

为说能使他们喜悦极净决择的清净道。

是故一切欲求清净者,

应当谛听我的恭敬说。此中:“清净”,是除了一切垢秽而究竟清净的涅槃。到达清净的道路为清净道。“道”,是至彼的方便。这便是我现在要解说的清净道。

有些地方,清净道只是毗钵舍那(观)的意思。所谓:

一切行无常,若以慧观见,

得厌离于苦,此乃清净道。 

有些地方,则作禅与慧的意思。所谓:

禅慧兼有者,彼实近涅槃。

有些地方,则为业等的意思。所谓:

业与明及正法,戒与最上活命,

人依此等清净,不由姓与财净。

有些地方,则为戒等的意思。所谓:

一切戒圆具,有慧善等持,

精进勤勇者,渡难渡暴流。

有些地方,是念住等的意思。所谓:“诸比丘,有情的清净……作证涅槃的一乘之道,即四念住”。四正勤等亦然。

但在这里,佛陀解答天子的问题,是以戒等的意义来显示的。现在来略释本论最初的颂意:

“住戒”,即安住于戒中。这里指圆满(受持)戒律的人而称为住戒者,所以圆满戒律便是住戒的意义。“人”是有情。“有慧人”,是由业生三因结生的慧,为有慧者。“修习心与慧”,是修习三摩地(定)和毗钵舍那(观)的意思。这里是用“心”字来显示三摩地,以“慧”字而名毗钵舍那。“有勤”,是有精进的人。因为精进可以烧尽一切烦恼,故称为热(勤),具此热力的人称为有勤。“有智”,智名为慧,即具有那智慧的意思。这句(有智的智)是指含藏慧。在解答问题的这个颂文里,曾有三次说到慧:第一(有慧人的慧)为生慧(生来的慧),第二(修习心与慧的慧)为观慧,第三(有勤智的智)是主导一切所作的含藏慧。见轮回而生怖畏者为“比丘”。“彼当解此结”,“彼”,是具备此戒及由心字所显示的三摩地与三种慧和勤等六法的比丘。譬如一人立于大地上,举起最利的刀而斩除大竹丛一样,他则站于戒地上,以精进力策励于含藏慧之手,举起由定石磨得很利的观慧之剑,而解除斩断及摧毁使他自己(的诸蕴)相续沉沦的一切爱结。他在修(四沙门)道的刹那叫做解结;在证(四沙门)果的刹那,他便是天界和人界最上应供的解结者。所以世尊说: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颂中所说“有慧人”的慧,不是现在所能造作的,那是由宿世业力所成就的。“有勤”,是说常作精勤的人。“有智”,是有正智的行者。“心慧”,即止观。这便是说有勤智的比丘,既持戒而又修止观的意思。当知在这一颂,世尊是用戒定慧三门显示清净道的。

进一层说,这颂也是阐明三学,三种善教,为三明等的近依(强因),避二边(极端)而行中道,超越恶趣等的方便,以三相而断烦恼,违犯等的对治,三杂染的净化,以及为须陀洹等的原因。怎样阐明的呢?

一、(三学) 这里的戒是阐明增上戒学;定是增上心学;慧是增上慧学。

二、(三种善教) 戒是阐明初善;所谓:“何为初善法?即是极净戒”,又如“诸恶莫作”等语,都是说明以戒教为首的;复次得无后悔之德故为善。定则阐明中善;如“众善奉行”等语,是说明定教为中;又得有神变等德故为善。慧是阐明后善教;如“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语,是说明以慧为最上及最后;又因那慧对于好恶的事物视为平等故为善。所谓:

譬如坚石山,不为风所动,

毁誉不能动, 智者亦如是。

三、(为三明等的近依) 戒是阐明为三明的近依(强因),因为只有依于戒的成就而得通达三明的。定是阐明为六神通的近依,因为只有依于定的成就而得六神通的。慧是阐明为无碍解的近依,因为只有依于慧的成就而得达四无碍解,不是由于别的原固所成就的。

四、(避二边而行中道) 戒是阐明回避称为沉溺欲乐的极端行为。定是阐明回避称为自苦的极端行为。慧是阐明行于中道之教。

五、(超越恶趣等的方便) 戒是阐明超越恶趣的方便。定是超越欲界的方便。慧是超越一切有的方便。

六、(以三相而断烦恼) 戒是阐明以彼分断而断烦恼,定是以镇伏断而断烦恼,慧是以正断而断烦恼。

七、(违犯等的对治) 戒是诸惑违犯的对治。定是缠的对治,慧是随眠的对治。

八、(三杂染的净化) 戒是阐明恶行杂染的净化。定是爱杂染的净化。慧是恶见杂染的净化。

九、(为须陀洹等的原因) 戒是阐明为须陀洹果及斯陀含果的原因。定是阿那含果的原因。慧是阿罗汉果的原因。用为证得须陀洹的人称为戒圆满者,斯陀含果亦然。证阿那含果的称为定圆满者。证阿罗汉果的称为慧圆满者。

因为这样,故说此颂也是阐明三学、三种善教、为三明等的近依、避二边而行中道、超越恶趣等的方便,以三相而断烦恼、违犯等的对治,三杂染的净化,以及为须陀渲等的原因的九类并其他象这样的三德。

这是序论。

猜你喜欢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二·佚名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三·彦悰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三·佚名
  卷第二十三·永觉元贤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太虚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九·佚名
  人生问题之解决·太虚
  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密门一卷·佚名
  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佚名
  禅宗决疑集·智彻
  怎样发心报恩·太虚
  代序一 怀李叔同先生·李叔同
  卷第三十·佚名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六·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四·湛然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一·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二十一 明 陈耀文 辑 长调 玉烛新【早梅】         周美成 溪源新腊後见数朶江梅剪裁初就晕酥破玉芳英嫩故把春心轻漏前村昨夜想弄月黄昏时候孤

  • 卷一百八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八十李白登锦城散花楼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一作琼】钩飞梯緑云中极目散我忧【一作愁】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登峨眉山

  • 卷一百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二武平一武平一名甄以字行后族颍川郡王载德子博学通春秋后在时畏祸不与事隐嵩山修浮屠法屡诏不应中宗复位平一居母丧廹召为起居舍人丐终制不许景龙二年兼修文馆直学士迁考功员外郎虽预宴

  • 卷二百三十六 熙寧五年(壬子,1072)·李焘

      起神宗熙寧五年閏七月盡其月   閏七月戊申朔,權淮南轉運判官、金部員外郎蔣之奇權發遣轉運副使。之奇嘗與王安石言:「百姓列狀乞早行助役新法曰:『上推不貲之惠,下受罔極之恩。』」安石具以白上曰:「百姓如此,或稱人

  • 春秋别典跋·薛虞畿

    先仲氏辑春秋别典未脱藁而不幸下世郭郡公用唐祠部言亟取而序之胪其目于郡乗艺文志中公其贤于中郎逺矣顾其甫成于草创而考覈未加不无挂甲漏乙年代倒置之病贻好事者之惜走谓昔丘明受经作传广记而备言表时而记月借令辑别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四·佚名

    万历三十四年八月丁酉朔遣礼部左侍郎李廷机祭 先师孔子○各省直乡试遣官主考左庶子吴道南右赞孙如游俱顺天左谕德冯有经右中允傅新德俱应天翰林院简讨蒋孟育户科左给事中萧近高俱浙江翰林院简讨赵用光刑科右给事中曹

  • 卷之一千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四十六·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十六九月癸未厄鲁特丹济拉等来降先是理藩院奏准副都綂阿南达咨言据回子达尔汉白克额贝都拉报称丹济拉原与郭蛮喇嘛同在徳白色克地方彼见皇上勅书到六日后挈装内行其附近诺

  • 志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六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十。嘉礼。大观殿宴群臣仪。○陈设。 前期都校中尙署设彩棚于殿庭近南。 前一日尙舍局铺王座于大观殿上当中南向设便次于王座东少北设二兽

  • 太高祖石公家傅·林献堂

    太高祖石公,福建漳州府平和县五寨墟莆坪社人。自始祖子慕公迁于此,子孙蕃衍。传十二世至持公,字扶我,讳可相;娶庄氏,生三子:长深、次洪、三江。江公名淑、字良士,娶曾氏,生子三,太高祖其孟也。次受、三总。性孝

  • 文同传·脱脱

    文同字与可,梓州梓潼人,是汉代文翁的后裔,四川人仍以“石室”称其家。文同方口秀眉,以学问著称于世,操行风度高雅纯洁,自号为笑笑先生。他擅长诗歌、文章、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和一种笔画中丝丝露白的飞白书法。文彦博任

  • 卷八·库勒纳

    <经部,书类,日讲书经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书经解义卷八康诰武王封其同母弟康叔为卫侯作诰以晓谕之史臣记其辞以康诰名篇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此二节书是武王将告康叔以治国之道先歴呼之以

  • 内篇&middot;应帝王第七·庄子

    [题解]《应帝王》以义名篇。“应帝王”的应是指万物适宜而我也适应。帝王是指不去自任帝王而统治天下。本篇主旨是庄子的社会政治观点。《应帝王》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啮缺问于王倪”、“肩吾见狂

  • 供养品第三十四·佚名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书持经卷受学讽诵念习守行者,若复能尽力供养。名花捣香泽香杂香缯采花盖所有幢幡。所得功德不可计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限。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如是,何以故?诸如来无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如来藏大法宝法界相无数功德祥瑞品第二十六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复观察净光天众。告妙吉祥童子言。童子彼如来藏法界相大法宝最上秘密敕。当令众生一

  • 解脱道论 第六卷·佚名

    解脱道论 第六卷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行门品之三问云何虚空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云何取其相。答虚空一切入。有二种。有虚空离色。有虚空不离色。虚空入处相。所谓离色虚

  • 岭海幽光录·苏曼殊

    1908年4月25日,发表于日本东京出版的《民报》第二十号上。《岭海幽光录》是苏曼殊辑录忠烈与遗民事迹的重要文本,是由苏曼殊从《广东新语》等多部笔记小说中辑录修润了16则抗清故事整合而成,在当时影响颇大,于晚清民众起

  • 大宗地玄文本论·马鸣

    凡二十卷。马鸣菩萨造,南朝陈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阐释金刚地之行位等,共立四十大决择分。其中,初二分解说十种大因缘,相当于序分;第三以下至三十六分为正宗分,以解说金刚地之五种位至阿说本王之十方尘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