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海神难问船人缘品第五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此国有五百贾[贾:ɡū。]客。入海采宝。自共议言。当求明人用作导师。便请一五戒优婆塞[优婆塞:旧称优婆塞,伊蒲塞。新称邬波索迦,优波娑迦,优婆娑柯,邬波塞迦,邬波素迦等。译曰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亲近奉事三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男子。四众之一。]。共入大海。既到海中。海神变身。作一夜叉。形体丑恶。其色青黑。口出长牙。头上火燃。来牵其船。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这个国家有五百名商人,准备入海取宝。他们共同商议:“应当找一位贤明的人作为引导者。”于是就请来一位受过五戒的男居士一起入海。到了海中,海神变化成一个夜叉,形体丑恶,身色青黑,口出獠牙,头上燃火,过来拖拽他们的船。

【古文】

问贾客曰。世间可畏。有过我者无。贤者对曰。更有可畏剧汝数倍。海神复问。何者是耶。答曰。世有愚人。作诸不善。杀生盗窃。淫妷[妷:yì。]无度。妄言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没在邪见。死入地狱。受苦万端。

【白话】

并且问这些商人:“世间还有比我更可怕的吗?”贤者答道:“有比你更可怕数倍的。”海神又问:“是什么?”答道:“世间有种愚人,造作诸很多不善业,如杀生、盗窃、淫逸无度、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耽著邪见,死后堕入地狱感受万般痛苦。

【古文】

狱卒阿傍[阿傍:梵语。地狱中鬼卒名。]。取诸罪人。种种治之。或以刀斫[斫:zhuó 用刀斧等砍或削。]。或以车裂。分坏其身。作数千段。或复臼[臼:jiù 捣物的臼状容器]捣。或复磨之。刀山剑树。火车镬[镬:huò 指烹人的刑器。]汤。寒冰沸屎。一切备受。荷如此苦。经数千万岁。此之可畏。剧汝甚多。海神放之。隐形而去。

【白话】

狱卒阿傍提取这些罪人,用种种刑罚来惩治他们:有的用刀砍,有的用车裂,将他们的身体分割、摧坏成数千段;有的用臼捣碎,有的用磨碾磨。罪人们还要感受刀山、剑树、火车、镬汤、寒冰、沸屎等一切折磨。承受这般痛苦,需要经历几千万年。地狱的可怕,实在超过你太多了。”海神放了他们,隐形而去。

【古文】

船进数里。海神复更化作一人。形体痟[痟:xiāo]瘦。筋骨相连。复来牵船。问诸人言。世间羸瘦。有剧我者无。贤者答言。有羸瘦甚剧于汝。海神复问。谁复剧耶。贤者答曰。有愚痴人。心性弊恶。悭贪嫉妒。不知布施。死堕饿鬼。身大如山。咽如针鼻。头发长乱。形体黑瘦。数千万岁。不识水谷。如是之形。复剧于汝。海神放船。没而不现。

【白话】

船向前行进几里,海神又变成一人,身形消瘦得只剩下筋骨相连,再次拖拽这条船,问众人道:“世间还有比我更瘦弱的吗?”贤者答道:“还有比你更加瘦弱的。”海神又问:“什么人比我更厉害呢?”贤者答道:“有种愚痴的人,心性恶劣,悭贪嫉妒,不明白布施的道理。死后堕落成饿鬼,身体像山一样大,咽喉像针眼一样细,头发又长又乱,身形又黑又瘦。他们几千万年中都见不到水和食物,瘦弱的样子比你要厉害多了!”海神放开船,隐没不见。

【古文】

船行数里。海神复更化作一人。极为端正。复来牵船。问诸商贾。人之美妙。有与我等者无。贤者答曰。乃有胜汝百千万倍。海神复问。谁为胜者。贤者答曰。世有智人。奉行诸善。身口意业。恒令清净。信敬三宝。随时供养。其人命终。生于天上。形貌皎洁。端正无双。殊胜于汝数千万倍。以汝方之。如瞎猕猴比彼妙女。

【白话】

船行进几里,海神又变化成一人,形貌极为端正,又来拖拽这条船,问这些商人:“有和我一样美妙的人吗?”贤者答道:“有人胜过你百千万倍。”海神又问:“什么人超过我呢?”贤者答道:“世上有些智者,奉行众善,常使身口意业清净无垢,并且敬信三宝,按时供养。这种人死后转生天界,形貌光明洁净,端正无比,远远胜过你几千万倍。你与他们相比,就像瞎眼的猕猴与妙龄少女作比较一样。”

【古文】

海神取水一掬。而问之曰。掬中水多海水多耶。贤者答曰。掬中水多非海水多也。海神重问。汝今所说。为至诚不。

【白话】

海神举起一捧海水问他说:“这一捧水多,还是海水多呢?”贤者答道:“捧中水多,不是海水多。” 海神又问:“如今你所言是真实的吗?”

【古文】

贤者答曰。此言真谛。不虚妄也。何以明之。海水虽多。必有枯竭。劫欲尽时。两日并出。泉源池流。悉皆旱涸。三日出时。诸小河水。悉皆枯干。四日出时。诸大江海。悉皆消竭。五日出时。大海稍减。六日出时。三分减二。七日出时。海水都尽。须弥崩坏。下至金刚地际。皆悉燋燃。若复有人。能以信心。以一掬水。供养于佛。或用施僧。或奉父母。或丐贫穷。给与禽兽。此之功德。历劫不尽。以此言之。知海为少掬水为多。

【白话】

贤者答道:“此话千真万确,毫不虚假。用什么来证明呢?海水虽然多,却必定有枯竭之时。大劫要穷尽的时侯,两个太阳同时出现,泉源池水,全都干涸;三个太阳出现时,所有小河水,全都枯干;四个太阳出现时,众多大江、大河,全都枯竭;五个太阳出现时,大海水稍微减少;六个太阳出现时,海水减少三分之二;七个太阳出现时,海水全都枯竭,须弥山崩塌,下至金刚地基之间全都燃烧。如果有人能以信心,用一捧水供养佛陀,或者用来布施僧众,或者用来供奉父母,或者施与贫穷人,或者施与鸟兽,此等功德历劫也不会消尽。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明白海水是少的,一捧水是多的。”

【古文】

海神欢喜。即以珍宝。用赠贤者。并寄妙宝施佛及僧。时诸贾客。即与贤者。采宝已足。还归本国。是时贤者。五百贾客。咸诣佛所。稽首[稽首:为佛教礼法之一。即以头着地之礼。弯背曲躬,头面着地,以两掌伸向被礼拜者之双足,故又称为接足礼(接着对方之足)。此种以头额触地之礼拜,为印度之最高礼节。所谓接足作礼、头面礼足、五体投地等即指此而言。在佛教中,稽首与归命同义,若区别之,则稽首属身,归命属意。]佛足。作礼毕已。各持宝物并海神所寄。奉佛及僧。悉皆长跪叉手白佛。愿为弟子。禀受清化。

【白话】

海神听了十分欢喜,就拿出珍宝赠给贤者,并且托他带回奇妙的宝物供养佛和僧众。那些商人与贤者采足宝物后,回到本国。贤者与五百名商人都前去佛的所在地,稽首佛足,施礼过后,各自拿出宝物以及海神托付的珍宝供养佛及僧众,又全部长跪作揖对佛说:“求做佛的弟子,领受清净教化。”

【古文】

佛寻可之。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身。佛为说法。应适其情。即时开悟。诸欲都净。得阿罗汉。时诸会者。闻佛所说。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白话】

佛随即答应道:“善来比丘!”于是须发自落,法衣披身。佛随应他们的意乐说法,他们顿时开悟,所有欲念彻底清净,证得阿罗汉果。当时与会大众听闻佛语,皆大欢喜,恭敬地奉行。

猜你喜欢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卷·龙树
  关于近人辨证法的讨论·太虚
  杂行杂修难得实益·印光
  卷第十·佚名
  卷五·佚名
  佛说灌顶王喻经·佚名
  卷第一·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佚名
  佛教之僧自治·太虚
  第五章 圣者提地迦时代·多罗那他
  佛说五蕴皆空经·佚名
  卷二百六十·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八卷·佚名
  佛说华手经卷第八·佚名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茂之·隋树森

    李茂之,元·钟嗣成《录鬼簿》未载其名,生平不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中。元·刘仁本《洞庭集》卷六《李荣贵传》谓李荣贵字茂之,元末居江陵府(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县

  • 第一節 詞的種類·王力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詩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後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

  • 卷之六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先帝谥号  六月初六日(壬戌),谥大行皇帝曰“思宗烈皇帝”、皇后曰“孝节皇后”。  “大事纪”云:六月二十三日,御定先帝庙号“思宗”。先是,阁臣高宏图奉旨□拟已经点用,及

  • 卷二十六·佚名

    七日十七日(壬午),孙士毅奏言:粤省先调兵丁二千名,已于六月中旬陆续抵厦,此时应已全数到台。至续调二千名内:督标及增城惠来营一千名,七月初五、六等日,即可出境;右翼镇标一千名,距潮较远,七月二十日外亦可点送赴闽。所有现在添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纪昀

    宋纪 【十三】光宗寍宗○光宗光宗皇帝讳惇孝宗第三子也母曰成穆皇后郭氏初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孝宗即位进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 恭王及庄文太子薨孝宗以帝英武类已欲立为太子而以其非次迟之干道六年七

  • 通志卷一百七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二十上后汉卓茂 鲁恭【弟丕】魏霸 刘寛 伏湛【子隆】侯霸【韩歆】宋【则】蔡茂【郭贺】冯勤 赵熹 牟融 韦彪【族子义义兄豹】宣秉 张湛 王丹 王良 杜林 郭

  • 卷八十四·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八十四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家世微贱至方进父翟公好学为郡文学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

  • 舒元舆传·欧阳修

    舒元舆是婺州东阳县人。他家贫贱,不能与士人并列。他开始学习时,就机敏聪明。后到江夏客居,节度使郗士美对他的突出才能感到惊异,多次推荐他。元和年间,他去考进士,看见考官监管苛刻,在尚书省考试时,即使水和木炭、蜡烛和餐具

  • 世宗本纪·脱脱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名阮,乳名兀欲。让国皇帝耶律倍长子,母为柔贞皇后萧氏。世宗仪表壮实魁梧,内心宽厚,外表威严,擅长骑射,喜欢施舍,人心归附。太宗喜欢他就像自己儿子一样。会同九年(946),随从太宗讨伐晋。大同元年(947)春二月

  • 卷八十六·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八十六歌颂【六】万夀恭拟南交问答一篇【谨序】【协办大学士吏部臣尚书而广总督公】福康安皇上御极之五十有五年秋八月恭遇圣夀八旬大万夀醲化匝洽湛恩汪濊东西朔南外暨裔夷君长靡有小大奔

  • 卷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钦定大清通礼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一吉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家祀典孔明有大祀有中祀有羣祀殊事合敬周礼所谓以吉礼事邦国之神于是乎备焉谨详其仪着于篇南郊冬日至大祀天于圜丘之礼先

  • 卷四十五·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四十五宋 陈经 撰君牙【周书】观史之所载穆王车辙马迹徧于天下则穆王乃无道之主也此经所载三篇之书皆穆所作夫子定之以为后世之法意者三篇之书殆出末年悔过之后因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收王心

  • 起世因本经卷第一·佚名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阎浮洲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啰婆悉帝城迦利啰窟。尔时彼处众多比丘。饭食已皆出来集迦利啰堂。一时坐已。各生是念。同共议言。诸长老辈。未曾有也。今此世间。天地众生。所居国土。

  • 二梵志受斋缘品第三·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初夜有二天。来诣于佛所。天人身光。照曜祇桓。皆如金色。佛便随宜。演畅妙法。心意开悟。俱得道迹。头面礼佛。还归天上。【白话】如是我闻:一时

  • 御选语录卷十六·雍正

      卷十六御制序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以此慧灯。续佛慧命。到者里。唯证乃知非可测。见闻知觉。一点难容。才辨聪明。丝毫无涉。但将一句无义味话。似银山铁壁看去。一时不了。阅一岁。一岁不了。阅一纪。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一·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歌贊銘說敘疏佛事十二時歌半夜子,睜開兩眼翻身起,滿天星斗墜寒簷,錯認金花放玉蕊。雞鳴丑,啟鎖開門放出狗,撥火燒香探有無,堂中禮佛忙稽首。平旦寅,舀水添柴煮菜根,古灶鍋前吹把火,半升羅裏解翻身

  • 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佚名

    一卷,元魏吉迦夜译。说菩萨十地之治法。最胜王经净地陀罗尼品之别译也。

  • 妙色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可诵之,出生饮食,施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