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随机推荐

  • 序·郭则沄

    古者輶轩采风,诵诗知政。《诗》亡迹熄,《春秋》廼作。诗与史之关击大矣。盖政教之兴替、风俗之醇漓,史册所未能备者,征之歌谣而可见。而人事蕃变、是非得失,亦往往於学士大夫讽咏所及,有以得其委折始末之真。此论世知人,尤所

  • 卷二十二·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二目録山水类题朱审寺壁山水画【唐柳公权】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唐李白】台中寓直晨览萧侍御壁画山水【唐羊士谔】奉和李右相书壁画山水【唐孙逖】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 列传十五·薛居正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初名居言,赐名全义,梁祖改为宗奭;庄宗定河南,复名全义。祖琏,父诚,世为田农。全义为县啬夫,尝为令所辱。乾符末,黄巢起冤句,全义亡命入巢军。巢入长安,以全义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巢败,依诸葛爽于河阳,累

  • 卷三十六·本纪第三十六·脱脱

        光宗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讳惇,孝宗第三子也。母曰成穆皇后郭氏。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生于藩邸。二十年赐今名,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孝宗即位,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

  • 卷之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原李耳载卷上·李中馥

    粮征本色 两贤异用忠臣纪烈袁公始末寻亲诚感理夺巡方不乐多金指窖止贪为师白寃袁薛相知死孝死忠义侠擒贼才德不符心许身殉怜才豪举谦吉明征三公三异论人四验家传五异青蝇不玷两公冰鉴恃才昏鉴井中心史百钱大夫有志竟

  • 回纥传·欧阳修

    (上)回纥,其祖先是匈奴,民间多乘有高轮的车子,后魏时也称之为高车部,或称为敕勒,讹传为铁勒。其部落有袁纥、薛延陀、契絆羽、都播、骨利干、多览葛、仆骨、拔野古、同罗、浑、思结、斛薛、奚结、阿跌、白靅,共十五种,都散居

  • 陈茂烈传·张廷玉

    陈茂烈,字时周,莆田人。十八岁做《省克录》,认为颜渊之“克己”,曾子之“日省”,都是做学问的方法。弘治八年(1495)进士及第。奉使至广东,拜陈献章为师,献章对他讲主静之学。与张诩辩论而做《静思录》。不久,授吉安府推官,为考

  • 赵惠文王三十年·佚名

    【提要】 这是两位国家政要在探讨用兵策略。战争中用兵多好还是用兵少好,是他们争论的焦点。久经沙场、大破秦军的大将赵奢辞锋犀利、所向披靡,用形象的比喻和气势逼人的排比说服了田单。 【原文】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

  • 卷七十四·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七十四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七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七十四>誓戒周官太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前期十日帥執事而卜日遂戒祀大神示享先王亦如

  • 孟子纂笺卷七·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离娄上凡二十八章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聦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离娄古之明目者【赵岐注黄帝时人庄子黄帝亡其珠使离朱索之即离娄也】公输子名

  • 第十三章 30·辜鸿铭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辜讲孔子说:“让没有经过初步训练的百姓上战场,这是在出卖他们。”

  • 第八章 8·辜鸿铭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辜讲孔子说:“在教育中,学习诗歌可以唤醒情感 ;学习艺术可以形成判断;学习音乐可以完成对性格的培养。”(华兹华斯说,诗歌可以:在成长中使想象力增强,赋予头脑感悟的力量,凭借诗歌可以迅速知晓,事

  • 草人/羽人·佚名

    草人掌管改良土壤、审视土地,观察某地适宜种什么就决定种什么。凡浸种,赤色而坚硬的土地用牛骨汁,赤黄色的土地用羊骨汁,润泽而苏松的土地用麇骨汁,干涸的泽地用鹿骨汁,盐碱地用獾骨汁,沙土地用狐骨汁,有黏性的黑色而坚硬的土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二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二卷(月喻品第十五 菩萨品第十六)释月有六事。以譬法身 释日及岁星譬 释未发菩提心。为作菩提因缘事 释一阐提不受道事月喻品第十五案。法瑶曰。从见月不现。至譬如日出众雾悉除。答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八·澄观

    大文第四彼果分中。即摄无尽行。离障成德穷尽生界。为利乐故。果有二种。一离障果从护烦恼生。二成德果从护小乘生。前中又二。一烦恼染生远离果。此离惑障。二业染生远离果。此离业障。皆言生者。烦恼染等犹如生食。

  • 乐记·戴圣

    《礼记》篇名。为先秦儒家关于音乐问题的理论著作。相传汉成帝时,刘向校书辑得音乐理论文章二十三篇,并将其中的十一篇(《乐本》、《乐论》、《乐礼》、《乐施》、《乐情》、《乐言》、《乐象》、《乐化》、《魏文侯

  • 见正经·佚名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见正比丘疑无后世,佛借大树作喻说法,乃至为说种种譬喻,除其断,常,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