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宗本纪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名阮,乳名兀欲。让国皇帝耶律倍长子,母为柔贞皇后萧氏。世宗仪表壮实魁梧,内心宽厚,外表威严,擅长骑射,喜欢施舍,人心归附。太宗喜欢他就像自己儿子一样。会同九年(946),随从太宗讨伐晋。

大同元年(947)春二月,封永康王。

夏四月二十二日,太宗崩逝于栾城。二十三日,梓宫驻于镇阳,即皇帝位于柩前。二十九日,驻于定州,命天德、朔古、解里等人护送梓宫先到上京。太后听说皇上即位,派太弟李胡率兵前来拒战。

六月初一,驻于南京,五院夷离堇安端、详稳刘哥派人飞驰而来,请求作为前锋;到泰德泉,遭遇李胡军队,击败之。皇上派郎君勤德等人前往两军阵前晓谕调解。

秋闰七月,驻于潢河,太后、李胡整顿兵马拒战于横渡,相持数日。后采用屋质的谋策,各自休兵到上京去。不久皇上得知太后、李胡有反心,将他们迁到祖州;诛杀司徒划设及楚补里。

八月初一,尊母萧氏为皇太后,以太后族人剌只撒古鲁为国舅帐,设立详稳以总揽其事。将崇德宫民户分赐给辅佐拥戴的有功之臣,又赐给北院大王耶律洼、南院大王耶律吼各五十户,安抟、楚补各百户。的鲁、铁剌子孙先前因莫须有之罪被籍没之家产给予归还。初二,开始设置北院枢密使,由安抟担任。

九月初一,安葬嗣圣皇帝于怀陵。十六日,行柴册礼,群臣奉上尊号曰天授皇帝。大赦天下,改大同元年为天禄元年。追谥皇考为让国皇帝。任命安端为东丹国主,封明王,以察割为泰宁王,刘哥为惕隐,高勋为南院枢密使。

天禄二年(948)春正月,天德、萧翰、刘哥、盆都等谋反。诛杀天德,杖击萧翰,迁刘哥于边地,罚盆都出使辖戛斯国。汉主刘知远崩殂,子刘承佑继立。

夏四月初一,南唐派李朗、王祚前来安慰并且祝贺即位,同时奉上蜡丸书信,协商进攻汉。

秋七月二十五日,皇子耶律贤出生。

冬十月初七,南京留守魏王赵延寿逝世,任命中台省右相牒虫葛为南京留守,封燕王。

十一月,车驾暂驻于彰武南。

三年(949)春正月,萧翰及公主阿不里谋反,萧翰被诛杀,阿不里病死于监牢中。十六日,宽赦罪人。内外官员各加升一级官位。

夏六月初六,任命敞史耶律胡离轸为北院大王。初七,惕隐颓昱被封为漆水郡王。

秋九月初一,召集群臣商议南伐。

冬十月,派遣诸将率兵攻下贝州高老镇,征战于邺都、南宫、堂阳,杀深州刺史史万山,俘获甚众。

四年(950)春二月初三,泰宁王察割前来朝见,被留下来侍卫皇上。同月,建立政事省。

三月初一,南唐派赵延嗣、张福等前来祝贺南征获胜。

秋九月初一,到山西。

冬十月,亲自率军南伐,攻下安平、内丘、束鹿等城,获得许多物品后回师。

这一年册立皇后萧氏。

五年(951)春正月初一,到百泉湖。汉郭威弑其主自立为帝,国号周,派朱宪前来报告。皇上当即派使者给郭威送去良马。汉刘崇在太原自立为帝。

二月,周派姚汉英、华昭胤前来,因为书信言辞行对等之礼,扣留汉英等人。

夏五月初一,太子太傅赵莹逝世,停止上朝一日,下令将他归葬于汴。诏令将州县录事参军、主簿官职的任免权委托给政事省。

六月初一,刘崇为周所攻,派使者称侄,请求援助,并且请求封册,皇上当即派燕王牒虫葛、枢密使高勋册封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南唐派蒋洪前来,请求举兵声援汉。这年夏,消夏于百泉岭。

九月初一,亲自统兵南伐。初三,驻扎于归化州祥古山。初四,祭祀让国皇帝于行宫。群臣都喝醉了,察割反叛,皇上被害,年三十四岁。应历元年(951),下葬于显州西山,陵墓曰显陵。二年,谥曰孝和皇帝,庙号世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七月,加谥为孝和庄宪皇帝。

猜你喜欢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陈寿
  卷三百十三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五·焦竑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八、对于孔子的《春秋》大义·雍正
  大驾北还录·陆深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八·佚名
  第五十一回 摧残国民党宁贑双独立·黄士衡
  卷二百十五·杨士奇
  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九·佚名
  卷六·黄震
  吴充传·脱脱
  卷六十七·杨士奇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五 郊祀志第五·班固

    《洪范》八政,三曰祀。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旁及四夷,莫不修之;下至禽兽,豺獭有祭。是以圣王为之典礼。民之精爽不贰,齐肃聪明者,神或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使制神之处位,为之牲器。使先圣之后,能知山川,敬于礼仪,明神之事

  • 宋史全文卷十一·佚名

    宋神宗一戊申熙宁元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诏改元。复命武臣同提点刑狱。壬午,诏州县春首检视暴骸,给钱葬祭之。丙申,权三司使唐介参知政事。执政坐待漏舍,故事,唯宰相省阅所进文书。介谓曾公亮曰:『介备位政府,而文书皆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七·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四月庚子朔时享 太庙命驸马都尉邬景和代○辛丑建祈年醮典于大高玄殿三日遣公张溶等分诣各宫庙行礼○先是河南抚按官奏徽王修理府弟约费十万金乞于开封府所属州县先支无碍银万两送府自行修理其九万两如崇

  • 杂录类·佚名

    ○娄德纳谲谏圣祖既废理邸揆叙,王鸿绪辈恐其复立招祸,因造诸蜚语以闻。仁皇帝怒,欲置王于重典,众莫敢谏。领侍卫内大臣娄公德纳,仁皇近侍也,年已耄,善解人主意。时上自畅春园还宫,欲明颂诏旨,公先日燕见曰:“闻护军统领某,得暴疾

  • 卷之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九十七·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春正月。庚辰朔。上避痘南苑。免朝贺。  ○癸未。谕内三院。朕惟纪一朝之得失。爰有史书。考百代之是非。厥惟通鉴。顾笔削互异。论断相衡。卷帙虽纷。得中尚寡。保以昭垂永久。号称完书。

  • 皇王大纪卷十四·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成王元年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师毕公为太傅六月塟王于毕諡曰武王周公以太师位冢宰曰昔大禹恶防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逺用集大命于厥躬今予小子旦朂辅冲人

  • 八七一 谕所有此次热河呈进四库全书着于七月陆续发回·佚名

    八七一 谕所有此次热河呈进四库全书着于七月陆续发回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十七日武英殿奏,呈进子、集两部第一分全书,业经装成列架,并添派缮书各签之进士王鹏等十三人赶缮各签请旨一疏,奉谕旨:知道了。所有此次热河呈进四库全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一·佚名

    太宗四萧瑀【吕温 范祖禹 张唐英】刘洎禇遂良【孙之翰 张唐英 东坡】王珪【李徳裕】裴寂【六一】戴胄【张唐英】孔颖达【张唐英】尉迟敬徳【吕温】李君羡【王元之】王君廓【张唐英】总论太平之政【曽子固 子由 

  • 卷八十五·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八十五 唐 张守节 撰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史记八十五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阳翟今河南府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

  • 礼五·徐松

    祠宫观鸿庆宫大中祥符七年正月,诏曰:「睢阳奥坏,艺租旧邦。应命历以天飞,创基图而日新。朕躬朝涡水,茂集蕃禧;旋幸平台,缅怀积德。想清都之锡类,庆鸿绪之无疆。奉真像以颙昂,建灵宫以曲密。洪惟二圣,敷佑万方,故当陪仙御于福廷,俨

  • 大学衍义卷五·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一明道术天理人心之善汤诰【商书篇名成汤作此以告万方】曰惟皇上帝降于下民【皇大也上帝卽天也降下也】若有恒性【若顺也恒常也】克绥厥猷惟后【克能也绥安也厥其也猷道也后君也】臣按成汤此言可谓知君

  • 卷一百三十四·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三十四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三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三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三十四>青旌【鄭氏曰青青雀水鳥鳶

  • 《四十二章经》考·胡适

    《四十二章经》的真伪是曾经成为问题的。梁任公先生有《<四十二章经)辨伪卜文,说此经撰人应具下列三条件:一堆夭乘经典输入以后,而其人须通大乘教理者。二、深通老庄之学,怀抱调和释道思想者。三、文学优美者。他说:&ldquo;

  • 道虚篇第二四·王充

    【题解】王充在本篇中,驳斥了“道家”(秦汉方士)和“儒书”上“得道仙去”,“度世(成仙)不死”的谬论,故篇名曰“道虚”。道家有许多得道成仙的故事,儒书上又大加渲染,致使广为流传。王充不同意这个观点,列举了

  • 附錄唯識二十論頌·欧阳竟无

      [二]若識無實境. 卽處時決定 相續不決定 作用不應成。 處時定如夢. 身不定如鬼 同見膿河等. 如夢損有用。 一切如地獄. 同見獄卒等 能爲逼害事. 故四義皆成。 如天上傍生 地獄中不爾. 所執傍生鬼 

  • 卷第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十八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摄可得相应  成不得舍退顿渐灭依定  此章愿具说十想。谓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死想。不净想。厌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 卷之二·牧云通门

    嘉兴大藏经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牧云和尚懒斋别集卷之二东吴 毛晋子晋 编阅鄂州 记室智时 较订文(乙)说衣说释迦老子出世提挈五浊人常为一事乃五浊人则见释迦老子有千亿教门顾诸弟子同在灵山均受法味亦各有持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