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節 詞的種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詩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後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詞大致可分三類:(1)小令;(2)中調;(3)長調。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1]。這種分法雖然未免太絕對化了,但是,大概的情況還是這樣的。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了一些中調和長調。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就盛行起來了。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韻較疏。

(一)詞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衹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2](這些格式稱為詞譜,詳見下節)。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種名稱,那衹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關於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3],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4]。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3)本來就是詞是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欸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毬樂》詠的是拋繡毬,《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係。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衹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

(二)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

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像一首詩,衹不過的長短句罷了。例如:

漁歌子[5]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雙調的詞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調或長調。雙調就是把一首詞分為前後兩闋[6]。兩闋的字數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這樣,字數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譜配著兩首歌詞。不相等的,一般是開頭的兩三句字數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換頭”[7]。雙調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例如[8]:

踏莎行(彬州旅舍)

[宋]秦觀

霧失樓臺,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

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

為誰流下瀟湘去?

鷓鴣天 

[宋]辛棄疾

壯歲旌旗擁萬夫,

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碌{左為革},

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

歎今吾。

春風不染白髭鬚。

卻將萬字平戎策,

換得東家種樹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宋]張元幹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

故宮離黍。

底事崑崙傾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兎。

天意從來高難問,

況人情易老悲難訴。

更南浦,

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斷雲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

迴首對牀夜語。

雁不到,

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

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

聽金縷。

(“雁不到書成誰與?”依詞律應作一句讀。)

像《踏莎行》、《漁家傲》,前後兩闋字數完全相等。其他各詞,前後闋字數基本上相同。

三疊就是三闋,四疊就是四闋。三疊、四疊的詞很少見,這裏就不舉例了。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一·彭定求
  卷十·阮阅
  俞越·龙榆生
  四集目录八·乾隆
  卷五十三·陈起
  原序·元好问
  卷十九·陈思
  卷下·杨亿
  卷三百五十三·陈廷敬
  卷九十八·陈廷敬
  御选宋诗卷十三·康熙
  ○序一·王廷绍
  欧阳修词作鉴赏·佚名
  沈佺期诗鉴赏·佚名
  卷三·林朝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陈衍

    一、自王阮亭《论诗绝句》表章锺记室宗旨,有“五字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使人思”云云,不学无识者,遂奉《诗品》如金科玉律。岂知阮亭己作,专以用鲜新故实见长。(相传阮亭有一诗室,翻书得鲜新典故,用纸片细书黏壁,作诗

  • 曹文贞公诗集卷四·曹伯启

    (元)曹伯启 撰○七言律诗咏鴈寒色波光秋影涵数行天字到江南衔芦有为防矰缴择地无心入瘴岚寒暑相催犹可避稻粱虽好不宜贪哀鸣欲动何人意猎骑弯弧酒正酣夜雨老屋淙淙榻屡移披衣起坐候晨鸡四檐急溜三江泻一道寒声万弩齐飞

  • 卷六十八·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六十八目录【一百字】念奴娇【中】杜旟【二首】刘儗【二首】程珌【二首】王千秋刘清夫姜夔【二首】陆游刘过杨炎【二首】张辑【二首】谢懋黄机【二首】

  • 卷五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五十六祯祥进白乌赋         【唐】张 説咨大钧之播气在品物而流形有莫黒之凡族忽变白而効灵感上人于孝道合中瑞于祥经若夫事出神妙理以舒卷既集王屋飞随帝辇捧日高翥迎风细转识

  • 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三十三·宋濂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

  • 卷之四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第二一九咨(抄单)光绪八年十月初五日一一五○四—六·佚名

    刑部咨覆福建巡抚岑,督同臬司严饬所属:认真缉捕火器杀伤及械斗案据福建巡抚岑咨称:「同安县民李彩,被叶看铳伤身死,凶犯脱逃,初参承缉同文职失察竹铳一案;又同安县民王时,被人杀伤身死,并无失物情形,凶犯脱

  • 仪凤·周绍良

    №仪凤001【盖】失。【文】大唐故冠军大将军代州都督上柱国许洛仁妻襄邑县君宋氏夫人墓志并序夫人讳善至,字令仪,定州安喜人也。原夫玄禽羽,开有商之祚;白翰腾骧,肇承殷之祀。洎乎分邦锡社,凝茂实於睢阳;列国

  • 卷六十、法越交兵及和约·黄鸿寿

    德宗光绪九年,春三月,命大学士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李鸿章,驰往广东,督办越南事宜,节制广东、广西、云南三省防务。安南自故广南王裔孙阮福映得法人之援,以嘉庆七年,恹复旧领,受中国册封,改称越南国王,后法人至越南,索酬金,国王靳之

  • 四 中庸之道·林语堂

    普通感性之宗教或信仰,或情理的精神,是孔教人文主义之一部分或一分段。就是这种情理精神产生了中庸之道,它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关于情理精神前面曾经论及,它是与逻辑或论理相对立的。情理精神既大部分为直觉的,故

  • 卷二十·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二十宋 魏了翁 撰聘礼二王后劳賔有玉案竹簠此夫人惟簠盛栗夫人使下大夫劳以二竹簠方被纁里有盖 释曰自此尽以賔入论夫人劳賔之事夫人劳使下大夫者降于君故不使卿凡簋皆用木而圆受斗二升

  • 卷二 受持篇·周梦颜

    居官门(共计十科,七十有五条,多属治国平天下之事)  万恶之首,实唯邪淫。况居高位,式化匪轻〖式化,以自身为榜样教化民众〗。作君股肱,纳诲宜勤。为民父母,训俗须殷。敢竭刍荛,献之公庭。扩而充之,存乎其人。  翼赞皇猷第一 

  •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佚名

      唐 不空译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于十万广颂中略出)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尔时毗卢遮那世尊。告金刚手言。善哉善哉

  • 菩萨璎珞经卷第六·佚名

    (一名现在报)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无量迳品第十八  佛告。善男子善女人奉持修习三禅行者。便获具足诸善功德。游诸佛国供养承事诸佛世尊。尔时世尊在大众中便说斯偈。  过去恒沙佛  皆由三禅法  

  • 第十一卷·佚名

    地狱品之七又彼比丘。知业果报。复观焦热之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彼处名为无终没入。是彼地狱第九别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有人盗杀邪行饮酒妄语。乐行多作。业及果报。如前所说。复有邪见身口意

  • 笛渔小稿·朱昆田

    诗别集。清朱昆田著。十卷。收诗凡四百九十五首。有康熙五十三年(1714)刊本,附于其父朱彝尊《曝书亭集》后,光绪十五年(1889)寒梅馆重刊。民国八年(1919)商务印书馆据康熙本影印,收入《四部丛刊》。另有民国二十五年(

  • 佛母般泥洹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慧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述佛母大爱道比丘尼入灭送终等有关之事迹。西晋白法祖译之大爱道般泥洹经为本经异译,较本经详细。

  • 摄大乘论·无著

    梵名6aha^ya^na -sam!parigraha-s/a^stra 。又称摄论、广包大义论。印度无著造。汉译本有三:(一)后魏佛陀扇多(梵Bud6has/a^nta )译,凡二卷。(二) 陈代真谛译,凡三卷。又称梁译摄大乘论。(三)唐代玄奘译,凡三卷。题名摄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