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之僧自治

 一 佛教之僧   二 佛教之僧自治    甲 摈除侵挠之他力     1 对于国家之政府官厅者     2 对于地方绅民者    乙 振作涣颓之自身

一 佛教之僧

梵语僧伽,括其总义,应译为“清净和合众”。“大乘僧”,遍法界之众生皆是,非今所论。今专论“释迦世尊人间化仪中之僧”。但包括依出家律仪而清净和合之五众而言,其在家之正信士女不列居焉。所云出家五众者。即苾刍、苾刍尼、室叉摩那尼、沙弥、沙弥尼之五众是也。此之五众虽同为出家之佛子,然以二种原由,成此区别。

  甲 由业果而成之区别。      (子)苾刍……沙弥。      (丑)苾刍尼……室叉摩那尼………沙弥尼。

  乙 学级而成之区别      (子)苾刍…………………………………………………高┐      (丑)苾刍尼…………………………………高…┐   │      (寅)室叉摩那尼……………………………中…│级  ├级      (卯)沙弥…………………………………………│……初┘      (辰)沙弥尼…………………………………初…┘

今所谓佛教之僧,正指此五类各依其清净律仪而成之和合众,不及其他。二 佛教之僧自治此中之所谓“自”,即“佛教之僧”是也。治者,调治处理。其所施行之事,所关系之件,使条然不乱,益进美善之谓也。自治、则“佛教之僧”治理,不依赖于他力,亦不受制于他力也。夫“佛教之僧”,乃是一专以“住持传布佛教”为职业之团体。按之新近最盛行之“职业团体各为治理”之义务,(亦曰行会社会主义),及吾国旧来各种“同业团体”,及“同行公议规则”等例,主张行“僧自治”,应无不可。但佛教向来之“学处律仪”“禅林清规”,皆早已实行自治。唯迩近积弊之下,颇为他力挠乱。而挠乱之来,多半由于“僧”之本身腐败所招感。故今欲实行“僧自治”,既须摈绝挠乱之他力,尤应去除本身腐败之点,力自整顿而振兴之。分述于下。

甲 摈除侵挠之他力

1 对于国家之政府官厅者主张与一般国民,同尽国家之义务,同享国家之权利,同受国法之制裁,同得国法之保护;若明朝之“度牒”,及近年之“管理寺庙条例”等,在普通法外加施之钳制,绝对摈除。不受政府官厅之侵犯挠乱。至国家政府官厅所施法律政令之与一般国民同者,此非因“佛教之僧”特别而起。故主张“僧自治”者,但依同为国民一份子之义,随顺一般之国民便可。用不著另有长短。

2 对于地方绅民者近来佛教之僧所住持之佛教寺庵,往往有地方之土痞地棍等类,自称“绅士”“护法”“檀越”“施主”等名色。或总称曰“十方”。由之干预各寺庵之事,操进退黜陟各寺庵住持之权,予取予求,鱼肉欺凌,无所不用其极。稍不遂所欲,便得横加“不守清规”四字,动云驱逐。甚或闭毁寺宇,提夺僧产。狮虫之僧,藉贿庇而纵令败坏。龙象之士,由清高而竟至流徙。黑暗千万,无甚于此。殊不知“十方常住僧物”之称,乃专指“十方僧众”而言。与“地方人等”,毫不相涉。顾土痞地棍等,巧假“绅士”“护法”“擅越”“施主”名色,自称“十方”,实属咄咄怪事!而谬种流传,若僧徒,若官厅,皆习焉昧而不加察,认为固然。不可不大声疾呼,使知错误之弊,而革除之。今与“中国全国之佛教僧”约:凡有称为“十方”而自来干预寺庵之事者,无论旧惯新起,皆须一概除绝。当与全国之僧众,愿拼命而玉碎,勿畏凶而瓦全。

乙 振作涣颓之自身

1.组织各县之佛教僧自治会  此由每一县内之僧众,以自动的集合全县各寺院庵堂之僧众,构成各县之“佛教僧自治会”。以整顿全县各寺庵之僧规,清理全县各寺庵之教产,振兴佛教事业,利益地方人民。

2.组织各省之“佛教僧自治联合会”  此由各县佛教僧自治会联合构成,为一省区之僧自治会者。以办二县以上所联合举行之僧自治事。

3.组织全国之“佛教僧自治联合会”  此由各省佛教僧自治会联合构成,为一国界之僧自治会者。以办二省以上所联合举行之僧自治事。

4.组织世界各国之“佛教僧自治联合会”  此由各国佛教僧自治联合构成,为全地球之佛教僧自治会者。以办二国以上所联合举行之僧自治事。

此四项,须依次成立,不得先后颠倒。故唯以各县之“僧自治会”为根本。各县之僧自治会,则以各当县全体之各个僧众所直接组成。故单纯之根本,尤在僧中之各个人。由各个人能自治故,在一县区内集合之,始为一县之“佛教僧自治会”,而为“僧自治会”之根本。

佛教之五众僧,其未死绝乎?必有应声起者。保僧伽蓝,转正法轮,净佛国土,淑人世间,皆轫于此!圆满于此。

佛教僧乎!其努力进行!其努力进行。(见海刊二卷二期)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一卷·佚名
  卷之二十二·别庵性统
  ●顿悟无生般若颂·神会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六·圆照
  分身集会·佚名
  卷第八·佚名
   第五十二則 趙州石橋·胡兰成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一·玄奘
  神僧传卷第八·朱棣
  由职志的种种国际组织造成人世和乐国·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欧阳竟无
  美国佛教之中国佛教史观序·太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欧阳竟无
  卷二·佚名
  卷十五·普济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七·彭定求

        卷287_1 【南充谢郡客游澧州留赠宇文中丞】畅当   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己。   萧萧若凌虚,襟带顿销靡。车服率然来,涔阳作游子。   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忽逢平生友,一笑方在此。

  • 庚戌三十六首·许南英

    庚戌(宣统二年、一九一○)己酉除夕读「尤西堂全集」,有「己酉除夕」、「庚戌元旦」二首。予任三水,适值己酉、庚戌;春初无事,即用原韵,援笔偶成,聊消闲耳,诗云乎哉?名心官派尽消除,承乏匆匆一载余。迎岁喜开汤饼会(腊月二十八日添

  • 老之将至·戴望舒

    我怕自己将慢慢地慢慢地老去,随着那迟迟寂寂的时间,而那每一个迟迟寂寂的时间,是将重重地载着无量的怅惜的。而在我坚而冷的圈椅中,在日暮,我将看见,在我昏花的眼前

  • 卷二百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观我轩集方信孺字孚若莆田人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以父廕补番禺县尉韩侂冑举恢复之谋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时方有和议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

  • 孟宾于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孟宾于(900?—983?),字国仪 ,连州(今广东 省阳山县 )人 。少年时将所作诗百余首题为《金鳌集》,为时人称誉 。后晋天福九年(944)进士及第。 后归南唐,李后主用为丰城薄,迁滏阳令。后隐居吉州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一

  • 卷之八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篇首·孙中山

    (篇首1[此篇曾于一九一八年单独发表,原为英文,中译名为《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书一一补助世界战后整顿实业之方法》。《建国方略》中此处原无标题,“篇首”二字为本书编者所加。])世界大战最后之一年中,各国战

  • 丁玲女士失踪·沈从文

    近月来在中国发生了一件稀奇的事情,就是作家丁玲女士失踪的消息。这件事自从报纸传出后,从各方面探听,皆无这个人的下落。据外报的消息,则丁玲女士的失踪,出于政府特务机关的诱捕,用的是绑票形式捕去,捕去之后,从此即无踪迹。

  • 124.一意孤行的苻坚·林汉达

    苻坚在王猛生前对王猛是言听计从的,但是他却没有听王猛临死留下的忠告。王猛认为前秦的敌手是鲜卑人和羌人,但是苻坚却十分信任从前燕来投奔他的鲜卑贵族慕容垂和羌族贵族姚苌(cháng)。王猛劝他不要进攻东晋,但苻坚却把东

  • 卷首·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首圣制天以隂阳五行化生万物四时宣其气百昌欣其荣而於穆不巳之理主宰其中者本至易而无难也地有山川河岳涵?万类飞走动息之各安其居?生长养之各顺其序而安贞顺应之德根柢其内者本至简而无繁

  • 卷二十二·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二十二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成公二经【甲戌】四年春宋公使华元来聘【林宋使聘鲁】○三月壬申郑伯坚卒【杜无传二年大夫盟于蜀壬申二月二十八日 襄公卒悼公费立】○杞伯来朝○夏四月甲

  • 卷二十·道世

    △致敬灾第九(此有七部)▲述意部第一原夫上圣垂慈,至人利物。意欲导四生於宝所,运三有於大车。师弟异轨而同归,法俗殊途而一致。所以立像表真,彝训常俗;寄指筌月,出道恒规。但以妄著我人,惰慢沿流,随业漂沦,无思悛革。良由封迷累

  •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一·陈梦雷

    周庄王九年。释迦生於天竺迦维卫国 按魏书释老志。所谓佛者。本号释迦文者。译言能仁。谓德充道备。堪济万物也。释迦前有六佛。释迦继六佛。而成成道处今。贤劫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世。释迦。即天竺迦

  • 宗镜录卷第五十·延寿

    夫此第八识。为定是真。是假。答。是真。是假。不可定执。首楞严经云。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释曰。梵语阿陀那者。此云执持识。此识体净。被无明熏习。水乳难分。唯佛能了。以不觉妄染故。

  • 星槎胜览·费信

    中国古代外国地理游记。费信撰。明正统元年(1436)成书。原本前、后集2卷,后有改订本为4卷;近人冯承钧校注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费信(1388—?),字公晓,江苏太仓人,14岁时代兄为太仓卫戍军,借

  •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褚伯秀

    一○六卷。宋褚伯秀 (生卒年不详)撰。褚伯秀,字雪��,南宋末年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杭州天庆观道士,师事范应元。此书前有刘震孙、文及翁与汤汉三序,都写于咸淳元年(1265);卷后有自跋,写于咸淳庚午年 (1270)。由此可知其书撰

  • 全元散曲·隋树森

    隋树森编。元代散曲总集。收录自金代元好问以下至元末明初汤式、谷子敬等人的散曲213家,以及元代和元末明初的无名氏散曲作品,共计小令3800余首,套曲450余首。同时还辑录有元代作者的散曲残句断谱等。编排大体以作家年代

  • 周官集传·毛应龙

    十六卷。元毛应龙撰。毛应龙生平始末不得详知。据张萱《内阁书目》记载,应龙字介石,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大德间当官澧州教授。《周官集传》各家着录均为二十四部,原书久佚,清修《四库全书》,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