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一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

歌贊銘說敘疏佛事

十二時歌

半夜子,睜開兩眼翻身起,滿天星斗墜寒簷,錯認金花放玉蕊。

雞鳴丑,啟鎖開門放出狗,撥火燒香探有無,堂中禮佛忙稽首。

平旦寅,舀水添柴煮菜根,古灶鍋前吹把火,半升羅裏解翻身。

日出卯山中,猶是不明曉,亂峰腳踹似顛狂,拽杖隨行入荒草。

食時辰,肩衝腰斧去樵薪,萬年枯樹連根斫,百劫香藤帶葉焚。

禺中已,肩荷雲鋤去種地,東西兩岸一齊翻,又有茅團又有芋。

日中午,忽聽堂中三下鼓,雙手捧起缽多羅,始憶當年金牛舞。

日映未,白雲片片如破絮,蓋卻南山與北山,爾從何起亦何住?

晡時申,大道忙忙有幾人?踏破草鞋赤腳走,橫擔直負受辛勤。

日入西,騎卻崑崙顛倒走,須彌岌岌海水騰,驚起波斯大張口。

黃昏戌,掩卻柴扉一墨黑,轉身露柱纔磕著,信口念個波羅密。

人定亥,收入從前憨布袋,脫下娘生牛鼻褌,長伸兩腳渾無礙。

牧童歌(因看慈明禪師牧童歌故作此和之)

淨裸裸,赤灑灑,倒跨牛兮沒可把,信口唱出曲無腔。散誕清風明月下,赶入山,縱意遊,白雲影裡任悠優。枯樹煙生芳草綠,豈味尋常這一頭。水草足,飽齁齁,兩岸東西得自繇。從今不犯他苗稼,不用鞭兮繩也休。牧童兒,真快活,手把泥團空裏捋,搓攏乾坤又放開。渾然不知舒與縮,日已高,午正好,蹄角精純不須保。橫眠倒臥柳陰邊,這段風流世莫討。日已暮,收歸欄,劫外今時水草閒,從今鞭杖何須問?一個閒人天地間。這牧童,真奇怪,不姓張兮不姓戴,借問牧童何處居?千山萬壑元非在。

贈頑石禪友歌

常兀兀,謾騰騰,挺然獨露放光明,觸目世間人不識,權且呼為頑石。名頑石頭最高大,鎮壓山頭無縫罅,三世諸佛賴爾維,碧眼胡僧常倚借。頑石頭最堅利,金剛力士無能碎,如來掌上顯神通,外道天魔誰敢覷?頑石頭,壓塵世,生在深山絕名利,披雲著霧自優游,歷劫何曾異今日?頑石頭,最堪愛,生在煙霞與物外,博山峰頂氣雄豪,雲門腳下常自在。頑石頭,有志氣,獨立峰頭絕忌諱,任從日晒與風吹,凝然一塊何曾異?頑石頭,真奇怪,婬房酒肆渾無礙,磊磊落落秪麼行,體性虛融戒非戒。頑石頭,最包容,十方剎海一毛中,自他不隔無來往,那居邊際於其中。頑石頭,多智慧,不論三乘與四諦。聖凡情盡絕古今,身居剎那離三世,頑石無名無形段,劫成劫壞靡改換。娑婆境內暫安身,應物逢緣光赫煥,頑石從來沒滋味,世間愚者盡拋棄。不知內藏無價珍,通方作者方能識,愚人只知頑石名,如何知得頑石心?頑石心量絕有無,是非得失豈能拘?浩浩紅塵到非到,白雲常鎖如自如。有問如何是頑石?蒼苔片片印清虛。

草龕歌(師初住崆峒寥,無一物搆箬屋,縳草龕以居之,故有此歌。)

草龕兒,最空虛,包含法界盡無餘,三世如來頭出沒,四生六道任其居。隨其有,隨其無,挂拂捲蓆總無拘。有時子仙成大睡,有時瑞老上跏趺。四禪八定從此起,五位三玄任卷舒。草龕兒,真有趣,聲聞圓覺莫能覷,十地菩薩較些兒,解向其中舒兩臂。草龕兒,真奇妙,通身連絡通身竅。內外虛明絕點埃,那有雌黃與做造?草龕兒,真奇妙,侯王將相無能到,瓊樓玉殿莫堪倫,銅雀靈臺難比耀。草龕兒,亡冬夏,寒不侵兮熱不怕,假使三災遷變時,一個渾然無縫罅。有問草龕意若何?三更紅日亦無夜。

雪山像贊

棄卻皇宮,雪山打坐,六年苦行,後人規模。忽睹明星,悟得遮個。咦!婆心一片有誰知?流水高山重點破。

圓相半身佛贊

不是月輪,亦非寶鏡,權現半身,且徹爾困。咦!靈木條然鳳豈立?無影林中鳥不棲。

觀音大士像贊

見色如盲,聞聲如聾,弘音不昧,號曰圓通。

心經觀音像贊

通身是經通身像,遍界無聲遍界聞,一念心空觀自在,鴉鳴鵲噪任紛紜。

釋迦文佛像贊

咄!這老漢,從無始來,渾忘得喪,不合去睹明星,向鹿野苑卻陳伎倆,惹得五天國王起模畫樣。本待以火焚之,權留道握供養。(姚道握請)

水月觀音像贊

大海之中,磐陀石上,耳聽潮音,千形萬狀。聞修淨盡,坦然自放,救苦尋聲,慈功無量。咦!踏翻波底月,鐵船水面浮。

達磨大師像贊

剿卻梁皇意根,斷送神光手臂,恰恰道個安心,露出風流體態。從茲家醜外揚,後代兒孫逐隊。咦!渡江原不傳宗旨,跋嶺空留破草鞋。

梁皇不識二祖,豈逄嵩山之石,乃知其翁。

達磨渡江像贊

雙眼圓明,六宗俱契。琉璃殿上,不許安身;鄉村渡口,連忙走過。咦!隨波一葦妙無窮,雲在青天花在樹。

達磨面壁像贊

面目雖無,脊骨已露,後代兒孫,個個看透。

達磨西歸像贊

本來東土度有情,卻又隻履西歸去,不是一番走煙塵,爭得雙株遍地布?

玉彌勒佛贊

通身白毫,全體明徹,龍華寺裡顯神通,兜率陀天藏醜拙。呵呵呵,識不識,霅溪一帶鎖虛空,弁嶽蒼蒼常卓卓。

高峰大師半身像贊

抬頭見真讚收回,自己枕子撲落地,打碎虛空三關留,不住半節與兒孫。咦!春風蕩蕩花狼藉,仍是從前舊主人。

手捧寶塔羅漢像贊

一頂摩霄,兩腳踏地,手捧寶塔,示第一義。咦!雙睛覷破光明也,兔角生花遍處香。

呂巖真人像贊

挂卻儒冠去學仙,半升鐺內煮山川。黃龍語下知端的,顛酒扶妖總不言。

平之畫無量壽佛像為母慶誕請贊

其壽無量兮曾何終始?其土極樂兮曾何泰否?不去不來兮巖松點翠,無生無滅兮秋江渟沚。

雲門先和尚真贊(四首)

這老漢多伎倆,心記五車,胸懷三藏,棕櫚拂子,左拋右拋,斑竹拄杖,東蕩西蕩。演一乘於萬竹林中,布十德於海塘邊上。指滲漏,斷衲子命根;立君臣,為人天榜樣。到今日,覿面全提眾兒孫,休云畫像不畫像。咦!六出滿山河,遍地銀波浪。

手持如意,巍巍獨坐,普為群生,全提這個。時人不識,當面錯過。咦!幾瓣梅花落剡溪,四明山下神風播。

石傘峰前,萬竹林上,坐斷乾坤,孰堪論量?咦!和風蕩蕩兮綠柳垂絲,煦日明明兮紅桃播浪。

依真畫像像非真,從像顯真真非實,非實非真兩皆幻難。描老人真儀質,要識老人面目麼?三冬桃瓣隨風舞,九夏霜花遍地鋪。

雪關禪師像贊

行曹洞機,傳博山拂,獨坐胡床,乾坤一握。且道是誰?異師白足。

無礙像請贊

孤巍卓立無情緒,迥歷靈明不覆藏,特為諸君通一線,休從像上覓真光。

道興小像請贊

拂子揮天,蒲團著地,獨坐巍巍,示西來意。咦!翠竹搖風徹骨寒,錢塘江水多滋味。

烏鎮密印寺虛懷小像贊

身如木石,意若死灰,手持素珠,且道是誰?咦!壽聖塔邊傳今古,青溪岸畔示菩提。

慧心小像請贊

歷歷分明,不用外尋,崖前獨立,即此慧心。咦!怪石蒼苔古,青松白鶴奇。

道詮小像請贊

眼不見色,耳不聞聲,纖毫無昧,梧桐葉青。

黃唇濤居士為母真請贊

朕兆纔分,坤道流行,為賢者之母,作萬物之根。咦!降身百億無來往,蓮花胎裏又重新。

蕭月瑞居士為母真請贊

法界之母,閨門範儀,空花示現,鏡像何歸?咦!香煙堆裏蓮花國,寶樹行中古佛垂。

自題

這漢生來倔僵,語話相逄不讓,皖公山頂笑傲雲霞。顯聖寺裏大興波浪。拈一條沒巴鼻的竹根東觸西觸,打得那杜禪和徹骨徹髓無處安身。播兩片有涎唾底臭皮左說右說,哄得他行腳僧忘境忘人橫來豎撞。以柏樹子為人云是返魂香,將乾屎橛施陳道是人天供養。似這般不唧溜的漢子,也有人寫他在紙上。咦!分付諸方禪學者,莫被他瞞換眼睛。

這個阿僧,有骨無筋,巍巍獨坐,何喜何瞋?撐開石傘,弁嶽重新,劈破崆峒,剔起慧燈。咦!南雲花爛熳,平川水漃清。

這阿師沒嗒

猜你喜欢
  卷第六·佚名
  重印入佛问答类编序·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重刊序·宗密
  传法正宗记·契嵩
  卷第三十七·李通玄
  卢至长者因缘经·佚名
  卷四百九十三·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五·玄奘
  卷第二十三·李通玄
  西方发愿文注·省庵
  卷八十二(曹魏三藏法师康僧铠译)·佚名
  卷十五·佚名
  卷十六·性音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一·佚名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十七·吴景旭

      丙集中之中  赋  鹪螟大鹏  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  吴旦生曰列子江浦之间生麽虫其名曰焦螟羣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子羽方昼拭眦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防俞师旷方夜垂耳俛

  • 卷二·丁绍仪

    韦孟〈孟。鲁国邹人。家本彭城。景帝时。为楚元王傅。〉【讽谏诗】〖《汉书》曰:孟为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孙王戊。戊荒淫不遵道。作诗讽谏曰:〗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旗。彤弓斯征。抚宁遐荒。总齐群邦。

  • ●叙碧山新稿·王九思

    天地有自然之气机人声有自然之节奏消息櫽括足称作述自元声失据古乐不传而学士大夫尚能以其触物之感制为新声抑扬顿挫比调恊律谓之乐府大都视古乐府而变化谐俗言既易知而感人又易入犹诗之有选有律文之有古有今要皆随时

  • 巻三·刘履

    钦定四库全书风雅翼卷三元 刘履 编选诗补注三魏诗二嵇康字叔夜谯郡铚人身长七尺八寸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鳯姿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寓居山阳与阮籍山涛向秀籍兄子咸王戎刘伶相友善号竹林七贤初居贫鍜以自给与魏

  • 卷五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五十五西山类五言古逰玉泉山呈袁伯长学士  【元】朱德润宛平佳山水歴歴蟠心胸忽登羣峰顶下瞰青莲宫长松腾翠蛟古磴妥垂虹云开扶舆气翕忽如仙翁我来方醉后逰览彻九重长啸出林杪振袂

  • 原序·郭奎

    昔者,子朱子说诗,于性情之道,风雅之用,备矣。然未尝不以体制音节为言。他日评汉魏以来至近代词章,各极所长,权度甚精,而独谓古五言不可轻变。盖述作有体,变复之际,昔人所难。虽大儒先生不敢忽也。汸游临川时,尝以此说质于雍虞公

  • 列传第十三 张茂度 子永 庾登之 弟炳之 谢方明 江夷·沈约

    张茂度,吴郡吴人,张良后也。名与高祖讳同,故称字。良七世孙为长沙太守,始迁于吴。高祖嘉,曾祖澄,晋光禄大夫。祖彭祖,广州刺史。父敞,侍中、尚书、吴国内史。 茂度郡上计吏,主簿,功曹,州命从事史,并不就。除琅邪王卫军参军,员外散

  • 卷七十八 蜀录三·崔鸿

    李班 李班字世文荡第四子也少而聪慧见养于雄初署平南将军年十六立为太子谦虚博纳敬爱儒贤自何点李钊班皆师事之又引名士王嘏及陇西董融天水文夔等以为宾友每观书传谓融等曰吾每观周景王太子晋

  • 卷二十八·谷应泰

      ○仁宣致治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秋七月,上北征,崩于榆木川。众仓卒,莫知所措。大学士杨荣曰:“六师去京尚远,不宜发丧,所至宜上食如常仪。”时有议欲借他事赍玺书驰讣者。荣曰:“大行皇帝在称敕,   今称敕,是诈也。罪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隆庆元年八月癸未朔 上幸大学行释奠礼于 先师命大学士徐阶李春芳陈以勤张居正衍圣公孔尚贤吏部尚书杨慱兵部尚书郭乾吏部侍郎赵贞吉分奠四配十哲两庑礼部侍郎潘晟致奠启圣祠毕 上宣谕师生曰圣人之道如日中天讲究服膺

  • 卷之六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七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购遗书开单呈览折·佚名

    一○七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购遗书开单呈览折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大学士 仍留两江总督臣高晋谨奏,为敬陈续购遗书,仰祈圣鉴事。窃臣钦遵谕旨,采访遗书,数月以来,宣播明诏,广为搜罗。虽江淮等处藏书,远逊于苏松,而绅士感沐圣

  • 绎史卷一百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鲁穆公用贤【邹穆公附】孔丛子鲁穆公访于子思曰寡人不得嗣先君之业二年矣未知所以为令名者且欲掩先君之恶以掦先君之善使谈者有述焉为之若何愿先生教之也子思答曰以伋所闻舜禹之于其父非勿欲也以为私

  • 卷八·惠栋

    钦定四库全书九经古义卷八      长洲惠栋撰周礼古义夏官司爟说文曰爟取火于日官名举火曰爟周礼曰司爟掌行火之政令从火雚声或作烜从亘案司爟注读如予若观火之观【古唤反】秋官司烜氏【音燬】读如卫侯燬之燬郑氏

  • 卷二十四·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二十四    宋 黄伦 撰周书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无垢曰武王待纣二年而不悛亦终焉为恶而已矣故十三年正月决意渡孟津而伐之也东坡曰谓文王受命九年而崩武王以大统

  • 卷第十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七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诸大弟子说业报缘尔时诸大声闻耆宿苾刍。告具寿薄俱罗曰。具寿财益。已说本业。次至仁说本业因缘。尔时薄俱罗苾刍以颂说曰。昔于亲惠城  而为卖药人毗钵尸住

  •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吕思勉

    由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善而成,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期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通史。全书按中国历史社会的变迁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五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