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梵志受斋缘品第三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初夜有二天。来诣于佛所。天人身光。照曜祇桓。皆如金色。佛便随宜。演畅妙法。心意开悟。俱得道迹。头面礼佛。还归天上。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两位天人于初夜时分来到佛的住所,他们身上的光芒将祇桓精舍照耀得金碧辉煌。佛便应机宣说妙法,他们心开意解,都证得圣果。于是天人以头礼佛,返回天界。
【古文】
明日清朝。阿难白佛。昨夜二天。来觐[觐:jìn。]世尊。威相昞[昞:bǐnɡ。]著。净光赫奕。昔种何德。获斯妙果。
【白话】
第二天清早,阿难问佛道:“昨天夜里两位天人来拜见世尊,形象威严明亮,净光炫耀。他们过去造了什么福德,才获得这种善妙的果报呢?”
【古文】
佛告阿难。迦叶如来灭度之后。遗法垂末。有二婆罗门。受持八斋。其一人者。求愿生天。其第二人。求作国王。其第一人。还归其家。妇呼共食。夫答妇言。向受佛斋。过中不食。
【白话】
佛告诉阿难:“迦叶如来灭度后,遗留下的教法接近隐没时,有两位婆罗门受持八关斋戒。其中一人希求生天,第二个人希求作国王。第一个人回到家中,妻子喊他一起吃饭,他告诉妻子:‘刚才受了佛戒,过了中午不能吃饭。’
【古文】
妇复语曰。君是梵志。自有戒法。何缘乃受异道之斋。今若相违不共我饭。当以斯事语诸梵志。使驱摈[摈:bìn 指排斥。]汝不与会同。闻此语已。深怀恐怖。便与其妇。非时而食。二人随寿长短。各取命终。
【白话】
妻子说:‘夫君是梵志,有自己的戒法,为什么要受异教的斋戒?今天你如果不听话,不和我一起吃饭,我就将这事告诉其他梵志,让他们将你驱除不再与你来往。’听了这话,此婆罗门深怀恐惧,便和他的妻子非时而吃了饭。后来两个婆罗门随寿命长短都死去了。
【古文】
愿作王者。持斋完具。得生王家。愿生天者。由破斋故。乃生龙中。时有一人。为王守园。日日奉送种种果蓏[蓏:luǒ 瓜类植物的果实。]。此人后时。于泉水中。得一异柰[柰:(藏经为“木+奈”)nài果树名。此处指柰树的果实。]。色香甚美。便作是念。我每出入。常为门监。所见前却。当以与之。
【白话】
发愿做国王的那位,因守戒圆满得以投生国王家;发愿生天的那位,因为破斋的缘故,就生在龙族中。当时有一个人,给那位国王看守园林,天天都要奉送各种瓜果。这个人后来在泉水中得到一个奇异的柰,颜色味道十分鲜美,便这样想:‘我每次出入宫廷,常常被门卫见到上前阻拦。应当把此果送给他。’
【古文】
如念即与门监受已。复自思惟。我通事时。每为黄门之所抴[抴:yè]缩。当以与之。便用斯柰。奉贡黄门。黄门纳竟转上夫人。夫人得柰。复用献王。王食此柰。甚觉甘美。便问夫人。从何处得。夫人即时如实而对。展转相推。到于园监。
【白话】
按照所想就给了门卫。门卫接受后又暗自想道:‘我通报事情的时候,常常被宦官拖延。应当将此国送给他。’于是便将此柰,敬奉给宦官。宦官接受以后,转送国王夫人。夫人得到此柰,又献给国王。国王吃了此柰,觉得特别香甜,便问夫人:‘从哪里得到的?’夫人立即如实禀告。辗转推求,最后找到看园人。
【古文】
王复召唤。而问之曰。吾园之中有此美果。何不见奉。乃与他人。园监于是。本末自陈。王复告言。自今已后。常送斯柰。莫令断绝。园监启曰。此柰无种。从泉中得。敕使常送。无由可办。
【白话】
国王于是召来看园人问道:‘我的果园中有这么好的果品,为什么不奉送给我,竟送给其他人呢?’看园人于是就把事情始末说了一遍。国王又吩咐道:‘从今以后,你要经常奉送这种柰果,不要间断。’看园人奏道:‘这种柰没有种子,是从泉水中得到的。大王令我经常奉送,恐怕没办法做到。’
【古文】
王复告言。若不能得。当斩汝身。园监还出。至彼园中。忧愁懊恼。举声大哭。时有一龙。闻其哭音。变身为人。来问之言。汝有何事。悲哭乃尔。是时园监。具自宣说。
【白话】
国王就告诉他:‘倘若得不到此柰,就将你斩首!’看园人出了王宫回到果园,极为忧愁苦恼,放声痛哭。这时有一条龙听到他的哭声,就变成人形过来问道:‘你有什么难事,竟这样悲伤痛哭呢?’看园人把此事详细告诉了他。
【古文】
龙还入水。以多美果。著金盘上。用与此人。因告之言。可持此果以奉汝王。并腾吾意。云吾及王。本是亲友。乃昔在世。俱为梵志[梵志:1、志求生于梵天的人。2、在家的婆罗门。3、指一切外道之出家人。]。共受八斋。各求所愿。汝戒完具。得为人王。吾戒不全生于龙中。今欲奉修斋法。求舍此身。愿索八关斋法。用遗于我。若其相违。吾覆汝国。用作大海。
【白话】
龙回到水中,将很多甜美的果品放在金盘上,送给这个看园人。并告诉他:‘可拿这些水果奉送给你的国王,并传达我的意思,就说:我和国王原本是亲友,在过去世都是梵志,共同接受了八关斋戒,各自求取所愿。你守戒圆满得以转成人间国王,我守戒不圆满生在龙中。如今我想奉修斋法,以求舍弃龙身。所以希望你能找到八关斋戒教法,拿来给我。倘若不顺从,我将毁灭你的国家变成大海。’
【古文】
园监于是。奉果于王。因复说龙所嘱之变。王闻此已。甚用不乐。所以者何。时世无佛法。又灭尽八关斋文。今不可得。若不称之。恐见危害。惟念此理。是故愁悒[悒:yì 指忧郁不安。]。
【白话】
看园人于是把这些果品奉给国王,又禀告了龙所嘱咐的这件事。国王听后非常犯愁。为什么呢?当时世上没有佛法,又灭尽了八关斋文,所以如今无法得到。如果不合龙意,又害怕受到危害。想到这些问题,所以愁闷。
【古文】
王有大臣最所敬重。王告臣曰。龙神从我求索斋法。仰卿得之当用寄与。大臣对言。今世无法云何可得。王又告曰。汝今不获。吾当杀卿。
【白话】
当时有一位大臣最受国王敬重,国王告诉他说:‘神龙向我索要斋法,只有仰赖爱卿找到,再拿来送给神龙。’大臣回答道:‘如今世上无有佛法,怎么能弄得到呢?’国王对他讲:‘如今你如果弄不到的话,我就杀了你。’
【古文】
大臣闻此。甚怀惆怅。往至自舍。此臣有父。年在[大正藏为:老。]耆[耆:qí 古称六十岁曰耆。]旧。每从外来。和颜悦色。以慰父意。当于是时。父见其子。面色改常。即便问之。何由乃尔。于时大臣。便向其父。委曲自说。
【白话】
大臣听了此话,心里十分忧愁,回到自己家中。这位大臣有一个父亲,年纪十分老迈了,大臣每次从外面回来总是和颜悦色,以宽慰父亲的心。这一次回家,父亲见儿子面色一改常态,便问他:‘什么原因令你这样呢?’于是大臣就将其中原委一一告诉老父。
【古文】
其父答曰。吾家堂柱。每现光明。试破看之。倘有异物。奉父言教。为柱施代[大正藏为:令他拖伐。]取而斩析。得经二卷。一是十二因缘(经)。二是八关斋文。大臣即持。奉上于王。
【白话】
他父亲答道:‘我家堂屋的柱子常常闪现光明,试着破开它看看,或许会有不寻常的东西。’他按照父亲的话,命人拖砍取来,剖开后得到二卷佛经:一卷是十二因缘经,一卷是八关斋文。大臣马上拿着奉送给国王。
【古文】
王得欢喜。不能自胜。便以此经。著金盘上。自送与龙。龙获此经。大用欣庆。便用好宝。赠遗于王。受持八斋。勤而奉行。命终之后。生于天宫。
【白话】
国王得后喜不自胜,便将此经放在金盘上,亲自送给龙。龙获得此经,非常欢喜,拿出最好的宝物,回赠给国王。龙受持八关斋戒,精勤奉行,死后转生天宫。
【古文】
人王亦复修奉斋法。寿尽生天。共同一处。昨夜俱来。谘禀法化。应时寻得须陀洹果[须陀洹果:梵语的音译。意译为“預流”、“入流”。谓预入圣者之流。声闻乘(小乘)四圣果中的初果,断除三界中的见惑,即证此果位。]。永息三涂。游人天道。从是已往。毕得涅槃。佛说是时。一切众会。欢喜奉行。
【白话】
国王也依斋法修行,死后生于天界。二人同在一处。昨夜他们一起前来,请教正法,蒙受教化,当下就证得须陀洹果,永远寂灭三恶趣的痛苦,自在转生人天善道。从这以后,必定获得涅槃。”佛说此经时,一切与会大众都欢喜奉行。
猜你喜欢 佛说金光王童子经·佚名 卷第二十·晦翁悟明 佛说轮王七宝经·佚名 卷第一百五十五·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三·佚名 第七卷·佚名 卷三十八·赜藏主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二(附录)·王日休 续高僧传卷第十七·道宣 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七·本谧 卷二十四·道世 第十九章 正法中间遇敌复又兴复时代·多罗那他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六·玄奘 肇论新疏卷下·文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