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人辨证法的讨论
辨证法的讨论,在中国所以轰动一时的,原因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而不是关于海格尔哲学的研究。然近来一般哲学者如张东荪、贺麟、谢幼伟等,大抵将辨证法溯源于齐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此于探索辨证法一名词及其应用的起源,虽比较适当──如或译为对演法、矛盾法等──而与马克斯主义者所说的辨证法,则距离益远而渺不相关了。
大抵齐诺的辨证法,与中国的惠施等辩者是一流,久被人误会为诡辩。苏格拉底的诘问法,与中国的孟轲等贤者是一流,则被原谅为教训道德家。至于柏拉图的又专为形而上学的认识法:康德则转而应用为“理性越出经验界所发生的矛盾”说明。然以上诸家,都是就思想辩论旳方法上言,多是属于思辨法的,故可谓为逻辑──论理学──之一种。
海格尔集了以上诸家思想辨法的大成,转到了所思所辨的另一方面。其取思想的矛盾发展为达到绝对的最高真理,固逼近柏拉图;而以犹可发见矛盾的存在,为未达绝对真理,于齐诺、苏格拉底、康德等暴露思辨的陷于予盾为不合理,意亦相通。然其转到另一方面的,则在其由“思想与实体一致”,进入于思想是客观的。把思想认为不是运行于内心的,而是所思想的事物内在理则,所以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的;而且、就是一切事物循内在矛盾发展而达到最高绝对的历程。这便成所思辨的客观物义理,而不复是能思辨的主观思辨方法了。
但海格尔承袭了柏拉图等的思辨法,用为达到最高绝对的阶梯,故一方面仍可说为形而上学的认识法,或形而上学的逻辑──论理学,或仅为辩论的合理方法,或扩为思想行动的合理方法。而马克斯则承袭了海格尔的客观事物是矛盾发展的义理,完全废弃了海格尔最初的与最高的绝对,亦无复以矛盾发展达到最高绝对历程的意义,所以与齐诺到康德等的思辨法完全无关。而恩格斯辈绍阐马克思的哲学,祗源于赫拉克里图、海格尔,而全不提及齐诺、柏拉图等了。由此、可知齐诺到康德的辨证法是逻辑的一种;到海格尔的辨证法,则一方面是逻辑,一方面已不是逻辑,再到马克斯的辨证法,则完全是事物的客观义理,不复是思辨方法的逻辑。简明的图示如下:
齐诺到康德的辨证法┐ “实际体验的方法”├能思辨的思辨方法“逻辑” ┌一方面┘ 海格尔的辨证法┤ └一方面┐ “矛盾进展的理则”├所思辨的事物义理“非逻辑” 马克斯一派的辨证法┘
马克斯哲学所明事物的相──即事物是辨证法的──,比较是对的,略近于佛说的一切无我、无常,亦即一切是“因缘和合”──矛盾对立或杂多的统一;与“生灭相续”──质变到量变,量变到质变,与否定的否定;但嫌犹执形式逻辑之物,而未尽一切有为法之量。海格尔亦有以事物的相──法相,显事物的性──法性的意思,惜执我法,有志未逮。然马克斯派硬把其是一事物理相,而不是“思辨方法”的客观辨证法,认为逻辑,这乃是错误的。这是用一种“事物内在的普遍理则”,以观察一切事物或解释一切事物而已。例如用无我、无常以观诸法,或用进化、变化以观万物,就把在事物中发展的定理公例以观一切事物或一部份事物是如此,而用以研究或说明此理例的思辨法则,如声是无常等方是逻辑。能思辨法则,与所思辨事理的能、所未分清,是近人对于辨证法讨论莫决的症结所在。(见民族正气二三期)
猜你喜欢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第三·佚名 卷二十九·佚名 宗镜录卷第十七·延寿 与德人谈话鳞爪·太虚 觉魔品第四十七·佚名 卷第三十五·德清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卷一百八十六·佚名 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佛说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四·知礼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四·宗晓 般若伽陀现世品第十二·佚名 佛性论 第三卷·世亲 菩提行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