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六卷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六卷

马鸣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无尽无穷尘尘数量道路大决择分第十一

如是已说大龙王重重广海无尽大藏大决择分。次当说无尽无穷尘尘数量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尘尘道路中  如前所说量

亦有五十一  决定金刚位

依此位立相  则有十种重

以为道路量  二因一果等

论曰。就此门中有几数位。五十一种真金刚位。具足圆满无阙失故。如偈尘尘道路中如前所说量亦有五十一决定金刚位故。就此位中。则有十种变对法门。能摄门量。云何为十。一者二因一果门。二者一因一果门。三者少因多果门。四者因果一味门。五者无因无果门。六者自然安住门。七者因果门。八者果因门。九者言说门。十者言人门。是名为十。如是十门以为门量。如偈依此位立相则有十种重以为道路量二因一果等故。彼第一门形相如何。偈曰

以信心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所余位初  至于定心位

则取如来地  亦如其次第

不退心为初  率同品自类

取余位第二  至于愿心位

亦取如来地  修行位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余位第三

至于正心位  亦取如来地

不退位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余位第四  至灌顶住位

亦取如来地  离痴行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余位第五

至于无著行  亦取如来地

尊重行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余位第六  至于真实行

亦取如来地  随顺观众生

回向以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所余四位  各数量契当

余有如来地  以同地为伴

庄严一觉海  各因及果称

配释广观察  其理当分明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五十一位皆为同量。以二种因感得一果。广三宝海无穷尽故。此义云何。所谓信心及发心地之二种因。同一行相不相舍离。俱行合转住一所作。起无量具生无边德。具足庄严一大觉海。能生长因。名为最上第一出生增长决定真实本藏原母远离系缚庄严无胜地种子海会所庄严。果名为具足真金刚。圆满大慈悲法身虚空等无差别最初地地无上极海一尽大觉无二山王。次念心地欢喜行地之二种法。能长养因。具足庄严一大觉海。因名为安乐常明决定增长无苦无妄自然照达一切法性无所障碍种子海会。果名为常乐总明大虚空界甚深恒了无二山王。次精进心地救护一切众生回向地之二种法。能长养因。具足庄严一大觉海。因名为发起殊胜大悲光水远离懈怠常度常行本地自性具足通达种子海会。果名为慈悲光明常恒达慧无二山王。次慧心地逆流欢喜地之二种法。能长养因。具足庄严一大觉海。因名为大真金刚日月光明自性离苦除断闇品种子海会。果名为极极重地无上一体自然穷了无二山王。次定心地大极地地之二种法。能长养因。具足庄严一大觉海。因名为决定安寂远离散乱照曜无穷水水火火种子海会。果名为寂圆满地明圆满地具足德藏无二山王。如是诸佛皆悉各各作三大事。云何为三。一者兴化。二者说法。三者胜进。言兴化者。出兴一十方世界之尘量变化身故。言说法者。宣说一十方世界之尘量发心信地法门海故。言胜进者。向上上位如次入故。是名为三。就变化中亦皆各各有此三事。应广通达。如是如是随随如如。后后诸位例前应知。如偈以信心为初如次率自类取所余位初至于定心位则取如来地故。如是已说二因一果门。次当说一因一果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种位  各不待他力

独住自家中  感得一果故

因及果名字  如其次第加

种子大觉故  配释应了知

次第同前说  增减不同耳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因果二法数量契当庄严觉道。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种位各不待他力独住自家中感得一果故。故因及果称于本名字。加种子大觉之称故。如偈因及果名字如其次第加种子大觉故配释应了知故。次第转相与前所说等无差别。唯增数量减数量别各不同耳。如偈次第同前说增减不同耳。故如是诸佛皆悉各各作三大事。名同前说义有不同。言兴化者。出兴十十方世界之尘量变化身故。言说法者。宣说十十方世界之尘量各各因位法门海故。言胜进者。向上上位如次入故。就变化身中。亦有此三事。应广通达。如是已说一因一果门。次当说少因多果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位中  一一皆各各

感五十果位  名少因多果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唯一种因感五十果。无碍自在无所阙失。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位中一一皆各各感五十果位名少因多果故。如是诸佛皆悉各各作三大事。名如前说义有不同。言兴化者。出兴百十方世界之尘量变化身故。言说法者。宣说百十方世界之尘量各各因位法门海故。言胜进者。向上上位如次入故。就变化中有此三事。应广通达。如是已说少因多果门。次当说因果一味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位中  一一皆各各

有五百果海  五百果海中

一一皆各各  有五百因海

如是平等故  名因果一味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因果二法数量契当无有增减。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位中一一皆各各有五百果海。五百果海中一一皆各各有五百因海。如是平等故名因果一味故。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所谓千故。变化身相亦复如是。如是已说因果一味门。次当说无因无果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位法  非因亦非果

生千因果法  名无因无果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五十一位因而不有果。因出生千因之大海果而不有因。果出生千。果之大海。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位法非因亦非果生千因果法名无因无果故。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所谓万故。如是已说无因无果门。次当说自然安住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位中  一一皆各各

经无量劫转  不出自家故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位位皆各经无量劫以修行成道等事转无其分际。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位中一一皆各各经无量劫转不出自家故。故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所谓亿故。如是已说自然安住门。次当说因果门。其相云何。偈曰

生五十一位  生五十一位

所生无尽故  名为因果门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能生能生无有穷尽。所生所生无有穷尽。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生五十一位生五十一位所生无尽故名为因果门故。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谓十亿故。如是已说因果门。次当说果因门。其相云何。偈曰

此义例前了  无别意趣耳

唯有数量增  住心应观察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五十一位亦因亦果各生无尽无尽因果大海法门。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唯有数量增故。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谓百亿故。如是已说果因门。次当说言说门。其相云何。偈曰

一切三宝海  皆悉起言说

无有穷尽故  名为言说门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一切三宝皆悉各各宣说无尽僧海无尽法海无尽觉海。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一切三宝海皆悉起言说无有穷尽故名为言说门故。如是诸三宝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谓千亿故。如是已说言说门。次当说言人门。其相云何。偈曰

一切三宝说  如说量作人

无有穷尽故  名为言人门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如前所说诸三宝说如所说量。造作行者无有穷尽。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一切三宝说如说量作人无有穷尽故名为言人门故。如是诸人。成道已讫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谓万亿故。大明总持具足心地修多罗中。作如是说。譬喻十方无际无本无始无终道行足履地地法藏中。有十种殊胜转转增长倍倍具足圆满广大法门海会。乃至广说故

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俱俱微尘本大山王大决择分第十二

如是已说无尽无穷尘尘数量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俱俱微尘本大山王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不思议海中  则有三种法

谓三重倍故  配释应了知

论曰。就不可思议本大山王体性中。则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法宝数量倍。二者僧宝数量倍。三者佛宝数量倍。是名为三。增几数量作倍义耶。谓增益亿亿十方世界之微尘数量三宝海故。如其次第。依道路十增一种倍。应审观察。如偈不思议海中则有三种法。谓三重倍故配释应了知故。末末三倍依本家说。应广通达。心地修多罗中。作如是说。俱尘无上不可思议根本性海分中。具足圆满亿亿大方三德大海。以大方分建立大方。乃至广说故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九·德清
  佛说十地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一·佚名
  答王静山问·太虚
  十住品第十五·欧阳竟无
  事须适宜·印光
  第二 现观相应·佚名
  卷第十三·佚名
  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佚名
  卷三十六·佚名
  卷之二·佚名
  梵网合注卷第四·智旭
  序·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八·徐世昌

    冯廷櫆冯廷櫆,字大木,德州人。康熙壬戌进士,官内阁中书。有《冯舍人遗诗》。朗陵行郾城以南数百里,庐舍萧条,田野不治。访之土人,盖数十年于兹矣。夜抵确山,感而赋此。荆河惟豫州,厥赋实第二。汝南天之中,亦属

  • 游洞庭湖·张说

    平湖晓望分,仙峤气氛氲。 鼓枻乘清渚,寻峰弄白云。 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 树坐参猿啸,沙行入鹭群。 缘源斑筱密,罥径绿萝纷。 洞穴传虚应,枫林觉自熏。 双童有灵药,愿取献明君。

  •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三·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三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东园二首 万事同一机多虑乃禅病【楞严曰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传灯録僧亡名息心铭曰无多虑无多知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虑多失不如守

  •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司马迁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馀,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徵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

  • 刑政第三十一·王肃

    仲弓问于孔子曰:“雍闻至刑无所用政,至政无所用刑。至刑无所用政,桀纣之世是也;至政无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

  • 1949──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己丑·郭廷以

      1﹐1(一二,三)   甲、蔣總統發布文告,願與共黨商討恢復和平方法,以無害於國家獨立完整,不違反憲法,確保中華民國國體及法統,確保軍隊,維持人民自由的生活方式為條件,如和平實現,不計個人進退出處。如共黨無和平誠/意,即與周旋

  • 卷之五百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鉴答问卷一·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周威烈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防为诸侯或问初命晋三大夫为诸侯通鉴何以托始于此曰春秋书王曰天王言王之所为天之所为也书曰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命有徳五服五章哉又曰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

  • 泰戈尔在我家做客——兼忆志摩·陆小曼

    “回忆”!这两个字早就在我脑子里失去了意义,□年前,我就将“回忆”丢在九霄云外去了!我不想回忆,不要回忆,不管以前所遭遇到的是甚么味儿,甜的也好,悲的也好,乐的也好,早就跟着志摩一块儿消失了,我脑子里早

  • 马玉山·佚名

    马玉山先生小传马先生玉山以字行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幼有俊才遇事悉心研究弱冠后经营商业以僻处国内见闻隘狭欲酬壮志必作远图爰毅然涉重洋至美属斐列滨群岛即俗称为小吕宋者是也创立一制造糖果饼干厂于其地几经艰辛不为

  • 处晦卷二·杨慎

    【原文】夫阳无阴不生,刚无柔不利,明无晦则亡,是故二者不可偏废。合则收相生相济之美,离则均为无源之水,虽盛不长。晦者如崖,易处而难守,惟以无事为美,无过为功,斯可以免祸全身矣。势在两难,则以诚心处之,坦然荡然若无事然,勿存机

  • 卷十四·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十四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大射仪第七之二司马师命负侯者执旌以负侯注曰司马师正之佐也负侯获者也天子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掌以旌居乏待获析羽为旌敖氏曰负侯获

  • 第9章&nbsp;礼运·戴圣

    从前,孔子曾作为来宾参与蜡祭,祭毕,孔子出来到宫门外的高台上散步,不禁感慨而叹。孔子的感叹,当是感叹鲁君的失礼。言堰在一旁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杰出君主在位的时代,我没有赶得上

  • 卷十一·佚名

    △功德华聚菩萨十行品第十七之一尔时功德林菩萨摩诃萨。承佛神力。入菩萨善伏三昧。入三昧已,十方各过万佛世界尘数刹外。各见万佛世界尘数诸佛。是诸如来皆号功德林。时彼诸佛。告功德林菩萨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入是

  • 卷第十·佚名

    祖堂集卷十 祖堂卷十 玄沙 玄沙和尚嗣雪峰,在福州。师讳师备,俗姓谢,福州闻县人也。咸通初上芙蓉山出家,于锺陵开元寺道玄律师受戒,却归山门。凡所施为,必先于人。不惮风霜,岂倦寒暑。衣唯布纳,道在精专。语默有规,不参时伦

  • 卷第二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二十七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缘起品第三之七如是所成。取为缘故。驰求种种可意境时。必定牵生。招当有业。谓由爱力。取增盛时。种种驰求善不善境。为得彼故。积集众多能招后有净不净

  •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雪关智訚

    門人成巒錄法孫開詗編尺牘答杭州黃海岸司理(附來書)博山缽袋子久付堂頭,今虎林大眾跂望法雨,正恐一腳踏破洞水逆流耳!無齒大蟲攔街打坐,應有不惜身命漢子奪卻項下金鈴也。萬象渴仰,惟飛錫蚤臨,莫道我無佛法與人便閉門打睡也

  • 泪与笑·梁遇春

    梁遇春著。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6月初版。为作者去世后由友人编成之随笔体散文集,收入作品22篇。前有废名、刘国平、石民作的三篇序,后有叶公超所撰跋。集内文章,多剖析内心矛盾痛苦,亦表现对于人生理想境界的热烈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