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己丑
甲、蔣總統發布文告,願與共黨商討恢復和平方法,以無害於國家獨立完整,不違反憲法,確保中華民國國體及法統,確保軍隊,維持人民自由的生活方式為條件,如和平實現,不計個人進退出處。如共黨無和平誠/意,即與周旋到底。
乙、孫科廣播,願全力促和平實現。
丙、閻錫山、胡宗南分自南京返太原西安。 丁、正式承認南韓政府。
1﹐2(一二,四)
甲、蔣總統電覆白崇禧,謂如共黨確能悔禍,本人決無他求,希持以寧靜,齊一步驟,鞏固基礎,然後可戰可和,不為共匪所算。
乙、蔣總統電覆張軫,勸勿自亂步驟,中共匪分化詭謀/,可和而不可降,能戰而後能和。 丙、四川省主席王陵基、貴州省主席谷正倫奉召到南京。
1﹐3(一二,五)
甲、中共電臺譴責國民黨之和平陰謀/,並謂革命不能中途放棄。
乙、孫元良自永城突圍,隻身抵信陽。
丙、津浦線南段國軍收復天長。
丁、皖西共軍占六安(1﹐6退出)。
1﹐4(一二,六)
甲、蔣總統訪李宗仁,商辭職事。
乙、湖北組織和平促進會,各省市參議會紛電主和。
丙、國民黨中央委員討論和平問題,發生激辯(邵力子指1﹐1之和平文告含有招降意思,不甚妥當)
。
丁、天津激戰展開。
1﹐5(一二,七) 甲、中共新華社廣播,抨擊南京之和平提議。謂解放軍正達成最後勝利,完全消滅國民黨反動份子,並將美帝國主義侵略勢力逐出中國。
乙、漢口各界通電呼籲和平,主即日停戰,派遣代表商談。
丙、中華民國商會全國聯合會通電主召集國是會議。
丁、陳誠/就任臺灣省政府主席。 1﹐6(一二,八)
甲、傅作義之代表劉厚同、周兆峰與張東蓀自北平赴薊縣,晤林彪。
乙、共軍攻占津南灰堆。
丙、共軍陳毅、劉伯承部猛攻被困於宿縣永城間之國軍杜聿明部。
丁、共軍占領皖北潁上。
戊、上海舉行擁護和平大會。
己、李濟琛自香港到大連。
庚、聯合國秘書長賴伊宣布不干涉中國戰事。
辛、蒲立德建議以八億美元援華,恢復陳納德之飛虎隊,派麥克阿瑟來華。
1﹐7(一二,九)
甲、張治中連日與李宗仁商談和平及蔣總統下野事。
乙、共軍攻占天津東局子,市區落砲彈。
丙、杜聿明部力謀/突圍,不成(連日大雪,國軍糧食已絕)。
丁、馬歇爾去職,艾契遜繼任美國務卿。
1﹐8(一二,一○) 甲、外交部長吳鐵城邀晤美英法三使,商請斡旋和平。並正式照會美蘇英法四使,徵詢對於中國和平意見,是否準備協助。
乙、蔣總統決定將北平各軍由空運/撤至青島。
丙、張群、黃紹竑奉蔣總統命到漢口,晤白崇禧(蔣命張詢白以本人如下野,對於和平究竟有無確實把握,並表示下野必由自我主動)。
丁、上海市參議會發起全國和平促進會。
戊、西康省主席劉文輝到京。
己、天津戰爭激烈,參議會代表四人赴楊柳青,請共軍停戰(共軍要求守軍投降。1﹐11四代表往與商,不成)。
1﹐9(一二,一一)
甲、莫斯科廣播,不擬干涉中國內政。 乙、天津東西兩面劇戰。 丙、被困於永城附近之李彌之第十三兵團覆沒。 丁、張東蓀及傅作義之代表自薊縣回北平(已晤林彪,據聞已商妥和平,1﹐12北平開城)。 戊、北平各界領袖商談和平問題。
己、張群與武漢各界領袖商談和平問題。黃紹竑自漢口赴香港,與中共代表洽商。
1﹐10(一二,一二)
甲、被圍於永城附近之國軍七萬人突圍不成,全部消滅,副總司令杜聿明被俘,第二兵團司令官邱清泉自殺。
乙、天津共軍猛烈衝鋒,肉搏慘烈,四郊普遍接觸。
丙、蔣總統命蔣經國赴上海商同俞鴻鈞將中央銀行現金移存臺灣。
丁、前北平市長何思源自南京到北平,作和平運/動。
戊、張群到長沙晤程潛,即返南京。 己、雲南省主席盧漢自南京到漢口,晤白崇禧。 庚、新疆省主席鮑爾漢、副主席伊敏就職,發表十項主張,增進中蘇親善,加強本省民族團結,奠定本省永久和平。
辛、物價繼續猛漲。
1﹐11(一二,一三)
甲、天津四郊短兵相接。
乙、監察院宣言,立即停戰謀/和。
丙、雲南省主席盧漢到長沙,晤程潛(明日返滇)。
1﹐12(一二,一四)
甲、中共提出和平談判八項條件。
乙、美大使館致外交部備忘錄,謂美政府作一調人,於事無補。
丙、共軍砲轟天津,市區落彈。
丁、南京又加緊疏散公務人員。
1﹐13(一二,一五)
甲、鄧寶珊自北平到通縣,晤林彪、聶榮臻,商北平和平(鄧為力勸傅作義言和之人)。
乙、蔣總統召開軍事會議,命各將領勿因和平運/動而放鬆抵抗。 丙、白崇禧在漢口制止中央銀行將銀元運/往廣州。
丁、北平城內落彈。
戊、駐美大使顧維鈞訪美代國務卿羅凡特,商中國和平問題。 1﹐14(一二,一六)
甲、中共宣布和平談判八條件:一、懲辦戰爭罪犯,二、廢除偽憲法,三、廢除偽法統,四、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五、沒收官僚資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廢除賣國條約,八、召開沒有反動份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收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並令共軍於實現和平以前,繼續軍事行動。
乙、白崇禧招待武漢各界,報告時局,謂和平非可倖致,應備戰以求和,勿求和而忘戰。 丙、傅作義邀華北各省市議長及教授談話,謂和平為大家需要,其權在對方。
丁、共軍繼續砲轟天津,市區數處起火,人民死傷頗多。共軍一部進入市內。 1﹐15(一二,一七)
甲、共軍占領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軍長林偉儔、劉雲漢被俘。
乙、北平成立【華北人民和平促進會】。
丙、蔣總統召開會議,商討中共條件,決暫不置答。
丁、英美謝絕調處中國內戰。
戊、南京各機關人員緊急疏散。
己、前外交總長陸徵祥病卒於比國(1871﹐6﹐12生)。
1﹐16(一二,一八)
甲、存兌金銀辦法廢止,發行黃金短期公債。 乙、國軍自蚌埠撤退。
丙、民社黨領袖張君勱、青年黨左舜生及國民黨之張群、孫科、張治中、邵力子、陳立夫、王世杰等與蔣總統密談。
丁、蔣總統校閱京畿裝甲部隊。
戊、重慶綏靖公署主任朱紹良到南京。
己、北平城內落彈十餘枚。華北人民和平促進會電請雙方停戰。北平教授宣言,要求國軍開出城外。
1﹐17(一二,一九)
甲、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商討中共八項和平條件。
乙、俄外長莫洛托夫邀晤中國大使傅秉常,討論中國局勢。並正式照覆,拒絕調解。
丙、塘沽國軍三萬餘人(第十七兵團侯鏡如部)
由海道撤退。
丁、北平何思源住宅被炸,何氏夫婦受傷。
戊、鄧寶珊自通縣回北平,和平問題商妥。
己、雲南西疇硯山收復(1﹐16失陷)。
1﹐18(一二,二○)
甲、北平和談正式揭開,民眾代表呂復、康同璧等十餘人赴香山與共軍負責人葉劍英會談。
乙、蘇北國軍退出高郵。
丙、湯恩伯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張群任重慶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任廣州綏靖公署主任,朱紹良任福州綏靖公署主任,陳誠/兼臺灣警備總司令,彭孟緝為副總司令。
丁、金寶善任衛生部長。 戊、法國拒絕調解中國時局。
1﹐19(一二,二一)
甲、蔣總統約見李宗仁,表示引退。
乙、行政院決議向中共建議,願與中共雙方立即先行無條件停戰,並各指定代表,進行和平商談。
丙、北平人民代表攜共軍條件回城。
丁、外交部通知各國使館,請準備遷移廣州。
戊、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撤銷。
己、朱紹良任福建省主席(代李良榮),方天任江西省主席(代胡家鳳)。
1﹐20(一二,二二)
甲、外交部對記者招待會,發表聲明美英俄法已先後答覆1﹐8照會,均望中國早日恢復和平,但在目前情況下,礙難出任媒介。 乙、蔣總統宴海軍總司令官員桂永清等。
丙、劉攻芸任中央銀行總裁(代俞鴻鈞)。
1﹐21(一二,二三)
甲、蔣總統宣告引退,以弭戰消兵,下午四時離南京赴杭州,陳誠/自臺北來迎。
乙、李宗仁副總統宣告依法代行總統職權。
丙、中共發言人談話,謂行政院雙方先行停戰之建議為無理由,【和平之門從此關死】,如要談判,須取消此項建議。
丁、中共廣播,新中國本身獲得自由後,將協助日本民主化,並與日本人民敦睦邦交。 戊、宋子文辭職,薛岳繼任廣東省主席,張發奎任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兼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
己、白崇禧談話,中共所提條件均可商量。
庚、國防部長徐永昌到北平,晤傅作義,即返京。
辛、共軍進入合肥。
1﹐22(一二,二四)
甲、行政院決議邵力子、張治中、黃紹竑、彭昭賢、鍾天心為代表,與中共進行商談。即廣播徵求中共同意,並請其指定談判地點( 接受中共先談判之要求,放棄停戰建議)。
乙、李宗仁代總統發表文告,以高度誠/意與最大努力,謀/取和平實現,凡有礙人民自由及不合民主原則之法令與行動,悉即分別撤銷或停止。
丙、李宗仁電李濟琛、沈鈞儒、張東蓀、章伯鈞來京會商,並派甘介侯赴上海訪孫夫人宋慶齡、張瀾、羅隆基、黃炎培、張君勱。
丁、北平和平協議公布,今日上午十時起雙方休戰,過渡期間雙方成立聯合辦事機構,城內部隊移駐城外,一月後實行整編,北平行政機構及各公營公用企業,銀行學校等暫維現狀,保護領事館外交官員及外僑人員財產安全,郵政電信不停,新聞報紙仍可繼續出刊,俟後重新登記審查(林彪之參謀/長蘇敬在平簽訂)。
戊、北平城內國軍開始撤退。
己、李宗仁代表黃振漢、劉仲華到北平,準備晤葉劍英。
庚、共軍進入安徽巢縣、江蘇如皋。
辛、陳立夫辭職離京。
壬、蔣中正總裁返抵奉化溪口故里。
1﹐23(一二,二五)
甲、李宗仁派甘介侯訪美大使司徒雷登,請美國發表一公開支持宣言。並謂李已與俄大使館洽商協定草案(在未來之國際衝突,中國中立,儘可能擯除美國在華勢力,樹立中俄真正合作基礎),美不允。
乙、邵力子訪美大使司徒雷登,甘介侯在上海訪張瀾等。
丙、李濟琛、沈鈞儒、馬敘倫、章伯鈞、郭沫若、譚平山、彭澤民、周建人、符定一、章乃器、胡愈之、蔡廷鍇、茅盾、洪深、朱學範、李德全等五十五人自陝北發出宣言,支持中共之八項和平條件,摧毀南京的虛偽的和平攻勢,人民革命必須繼續到底。 丁、代總統李宗仁令行政院辦理下列各事:一、各地剿匪總部一律改為軍政長官公署,二、取消全國戒嚴令,三、裁撤戡建大隊,四、釋放政治犯,五、啟封被封之報館雜誌,六、撤銷特種刑事法庭,七、停止特務活動。
戊、國軍退出津浦線上之滁州。 己、社會部長谷正綱辭職。
庚、新德里亞洲會議閉幕。 1﹐24(一二,二六)
甲、國民黨中常會討論釋放政治犯,恢復各黨派合法地位,解除對於各報紙雜誌禁令,並決定各機關繼續撤退。
乙、李宗仁在國民黨紀念週講演,闡明武力之不可恃。
丙、李宗仁令恢復張學良楊虎城自由。
丁、李宗仁電請梁漱溟顧孟餘來京。
戊、邵力子張治中到上海,晤民盟領袖黃炎培,甘介侯晤宋慶齡。 己、國軍退出揚州、泰縣、泰興、六合、來安。
津浦線退至浦鎮浦口。
庚、美國軍事顧問團結束。 辛、共軍劉伯承部自皖北抵河南淮陽漯河。武漢各機關疏散。 壬、北平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等宣言擁護毛澤東之八條件。
癸、北平教授張東蓀、費孝通等赴石家莊。
子、迪化蘇領事向外交部新疆特派員提出新蘇經濟合作及貿易協定之口頭聲明。
1﹐25(一二,二七) 甲、中共宣布第二批戰犯名單,計朱紹良、郭懺、李品仙、董釗、陳繼承、張鎮、谷正綱、俞大維、楊森、王纘緒、陳雪屏、胡適、于斌、葉青。 乙、中共發言人談話,願在一月十四日之時局聲明的基礎上與南京政府談判和平解決的問題;談判地點待北平完全解放後方能確定,拒絕接待彭昭賢,並聲明全部戰爭罪犯名單尚未發表。
丙、外交部照會各國使館,政府即將南遷廣州(南京各機關加速撤退,情形極混亂)。
丁、邵力子、張治中在上海訪晤張瀾、羅隆基、張君勱、莫德惠、錢新之等。
戊、江北國軍退出如皋。 己、豫南共軍占駐馬店。 庚、美國民主黨參議員甘迺迪在參議院演說,中國政府在大陸失敗,美國政府難辭其咎。
1﹐26(一二,二八)
甲、政府發言人談話,重申和平誠/意,盼中共從速指派代表約定地點。
乙、邵力子、張治中自上海返南京,即與李宗仁、孫科、吳鐵城等會商(上海民盟人士不允積極參加)
。
丙、中共宣布,李宗仁為表示誠/意,開始和談,必須先將戰犯扣留(共四十五人)。
丁、邵力子談,和談最大困難為戰犯問題。
戊、行政院決議,政府遷移廣州辦公。
己、外交部照會各使館,政府將於二月三日停止在京辦公,五日起在廣州行使職權。
庚、行政院決議:一、撤銷特種刑事法庭,二、政治犯全部交保開釋,三、被禁之報紙雜誌准予解禁復刊,四、人民非依法律不得逮捕,五、試辦國共區通郵,六、證券交易所准予復業。
辛、國防部審判軍事法庭宣判,日本戰犯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無罪。
壬、江北共軍占靖江。
癸、美軍顧問團人員分自臺灣廣州撤至上海(即赴東京)。
1﹐27(一二,二九) 甲、李宗仁電毛澤東,望即日派遣代表,商定地點,開始談判,中共所提八項條件,可作和談基礎。
乙、共軍進攻南京對岸之浦鎮。
丙、南京緊急疏散,各機關呈停頓狀態。
丁、自滬開臺灣之【太平】輪在吳淞口外與【建元】輪互撞,均沈沒,遇難者約千人。
戊、史達林答美記者問,蘇聯願與美國聯合聲明,保證無意訴諸戰爭。
1﹐28(一二,三○)
甲、中共發言人廣播,提出和談先決條件:一、立即逮捕蔣介石、宋子文、陳誠/、何應欽、顧祝同、陳立夫、陳果夫、朱家驊、王世杰、吳國楨、戴傳賢、湯恩伯、周至柔、王叔銘、桂永清;二、重新逮捕岡村寧次,押送人民解放軍。並聲明和談絕不許中途停止,但尚須一段時間作準備工作,指責南京對北平和平工作表示態度不夠鄭重。戰犯全部名單不久即可公布。 乙、張治中自南京飛抵漢口,晤白崇禧。
丙、總統府秘書長吳忠信辭職,翁文灝繼任。
丁、岡村寧次及日本戰犯一批遣回日本。
戊、香港政府宣判前郵政儲金匯業局局長徐繼莊無罪。
己、豫南國軍退出信陽(1﹐31又返回)。
1﹐29(一,一) 甲、京滬警備總司令湯恩伯談話,決以全力保衛江南。
乙、物價狂漲,兩日來約達一倍。
丙、北平城內秩序紊亂。
1﹐30(一,二) 甲、蔣總裁決將中央黨部遷廣州(2﹐1遷)。
乙、蔣總裁得湯恩伯報告知浙江省主席準備叛變。
丙、北平國軍第四兵團司令官李文,第九兵團司令官石覺飛青島。
丁、張治中抵西安,晤胡宗南。
1﹐31(一,三) 甲、李宗仁、邵力子到上海,晤宋慶齡及顏惠慶、章士釗、陳光甫、江庸、冷遹,並與孫科、吳鐵城、何應欽等會商,當日返京。
乙、政府發言人答覆二十八日中共聲明,岡村寧次案與和談無關,戰犯問題應在會議中解決,不能先要求執行。真正和平不應有先決條件。政府願早開和平,盼中共相忍為國,使戰爭早日停止。
丙、共軍開入北平,工人學生舉行盛大聯歡會。 丁、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宣布在川成立七個新軍。
戊、廣東省政府否認昨日省府主席薛岳將以粵桂湘閩四省為反共最後防線之談話。 己、張治中回抵蘭州,馬鴻逵、馬步芳等均來晤。
庚、中央研究院總幹事物理學者薩本棟在美逝世,年四十七。
2﹐1(一,四) 甲、中共發言人抨擊政府一面要求和談,一面準備作戰。
乙、北平聯合辦事處成立,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員林彪布告安民。北平軍事管理委員會主席葉劍英入城。
丙、李宗仁令行政院遷回南京。
丁、立法院決定在南京集會。 戊、廣州軍政首要發表文告,呼籲團結備戰,扭轉危局,作再北伐的準備。
己、南京【中國人民和平策進會】、【各大學教授國策研究會】合組之【人民和平代表團】飛青島(擬赴北平被阻)。
庚、南京地方人士呼籲局部和平,並主以南京為不設防城市。 辛、南京人報被封。
壬、美陸軍部長羅雅爾到東京,與麥克阿瑟商對日新政策。
2﹐2(一,五)
甲、首都衛戍司令部禁止局部和平運/動,取締自治會、和平促進會等組織。聚眾請願要挾暴動行為,決予嚴懲(連日京中各機關學校均被工人學生脅持,毆打主要人員)。
乙、甘介侯自京到滬,促顏惠慶、章士釗等五人赴北平。
丙、俄大使羅申自南京飛廣州。
丁、北平人民日報出版。
戊、江北共軍後撤。
己、史達林函覆美記者,願在蘇聯或波蘭捷克境內與杜魯門會晤。
2﹐3(一,六)
甲、共軍三萬人正式進入北平,葉劍英任北平市長。
乙、政府發言人否認政府與主局部和平人士有任何聯繫。 丙、李明揚在蘇北與共軍商和平。
丁、豫南共軍占確山。 戊、美國務卿艾契遜表示不願摒棄他國與蘇聯直接談判。
2﹐4(一,七)
甲、孫科、吳鐵城等自上海到廣州。
乙、中共發表聲明,要求將岡村寧次等日本戰犯重行逮捕,押送解放區。
丙、北平區軍事管理委員會主席葉劍英允顏惠慶等以人民代表資格來平。 丁、江南各縣參議會議長呼籲和平。 戊、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宣布實施【三七五減租】。 己、李宗仁代表程思遠到臺北晤陳誠/。 庚、平津鐵路交通恢復。 辛、雲南共軍占馬關。
壬、鄂西共軍占荊門。
癸、美軍事顧問團長巴大維等自上海撤抵東京。
子、杜魯門談,不願在東歐晤史達林,並反對在聯合國外舉行談判。
2﹐5(一,八)
甲、中共發表聲明,抨擊1﹐31政府聲明,堅持懲辦日本戰犯及國內戰犯。
乙、行政院開始在廣州辦公。 丙、蔣總裁考慮軍隊制度之加強辦法(著重政治組織,民眾組訓,統一機構)及黨務幹部人選。 丁、黃紹竑及廣西省府主席黃旭初到南京晤李宗仁。 戊、北寧鐵路全線恢復通車。
2﹐6(一,九)
甲、孫科在廣州對記者談話,爭取光榮的平等的和平,懲辦戰犯絕不能接受,政府在粵係遷地辦公,首都仍在南京,並否認與李宗仁政見未同。 乙、張治中辭和談代表並與陝甘寧青新五省軍政首長會商時局。
丙、鄂湘桂豫皖贛和平促進會在武昌開幕(2﹐9閉會)。
丁、南京人民和平代表團自青島到北平,同行記者被拒入城。
戊、空軍在北平天津近郊投彈。
己、英輪抵大沽。
2﹐7(一,一○) 甲、中共廣播,允上海顏惠慶、章士釗以私人資格前往北平參觀,拒絕甘介侯。並再度聲明和平談判準備工作尚未做好,目前無從談起。 乙、孫科在廣州紀念週報告,絕不接受投降的和平,團結一致,重振北伐國民革命的精神。于右任勉大家創造新時代。
丙、北平市長葉劍英接見南京和平代表。
丁、行政院在粵開會,決議設桂林綏靖公署,以李品仙為主任。並電告各地,正式在穗辦公。 2﹐8(一,一一) 甲、李宗仁再到上海,與顏惠慶、章士釗、江庸商和平問題(2﹐9夜車回京)。
乙、黃旭初自南京到廣州,晤孫科。
丙、國民黨中央常會決即革新黨務。 丁、蘭州西北經濟委員會成立,禁金銀外運/。
2﹐9(一,一二)
甲、湘、桂、鄂、豫、贛、皖、閩及漢口八省市【人民和平促進聯合會】在漢口開會。 乙、和平使者團顏惠慶等原定今日自上海飛北平,突接北平通知,展期至2﹐11。
丙、國防部政工局長鄧文儀在滬談話,政府要和,中共要戰,北平局部和平為騙局,強調備戰以言和,能戰方能和。 丁、中共廣播抨擊孫科及行政院遷粵之行動。
戊、劉建緒(代表程潛)及黃旭初到廣州,商時局。
己、張發奎任陸軍總司令,李漢魂任海南特區行政長官。
庚、南京和平代表再與葉劍英晤談。
辛、經濟合作總署中國分署長賴普漢到廣州,與孫科商美援事項。
壬、美貨船一艘進入大沽。
2﹐10(一,一三)
甲、中央銀行所存黃金白銀運/至臺灣廈門(上海僅餘黃金二十萬兩)。
乙、張治中再辭和談代表。 丙、雲南參議會建議發行省幣。
丁、美援(一億)決定延長三個月(四、五、六月)。 戊、浙江共軍一度占天臺。
2﹐11(一,一四) 甲、孫科發表談話,歡迎聯合國斡旋中國和平(澳外長伊瓦特建議)。
乙、南京人民和平代表團自北平返京,代表吳裕後談,已晤葉劍英、林彪、聶榮臻,中共願使和平早日實現,已提出具體意見。
丙、英國在華商界代表請英政府勿刺激中共。
2﹐12(一,一五) 甲、蔣總裁命顧祝同通知青島守軍劉安祺暫勿撤退(美國改變撤退青島美海軍計畫,要求中國駐軍同守)。 乙、全國和平促進會在上海開幕。
丙、北平舉行慶祝大會。
丁、前考試院長戴傳賢在廣州自殺,年六十歲。
戊、于右任童冠賢自廣州到上海。
己、昆明中央銀行以偽鈔問題被搗毀,槍斃二十二人。
庚、【大上海】輪自上海駛秦皇島,以麵粉易煤。
2﹐13(一,一六) 甲、和平使者團顏惠慶、邵力子、章士釗、江庸及李宗仁之代表黃啟漢自上海飛抵青島(2﹐14到北平)。
乙、北平舉行慶祝解放大會,市長葉劍英宣稱解散國民黨之一切殘餘機構及反革命勢力。
丙、中共廣播反對國際調處中國和平。 丁、新華社抨擊全面和平,謂國民黨已四分五裂。
戊、國民黨宣傳部指示各黨部各黨報,中共如堅持所謂戰犯問題,和平商談途徑,勢難尋覓。
己、南京人民和平代表團邱致中、曾資生、鄧季雨、宋國樞、夏元芝、吳哲生否認另一代表吳裕後之談話,該團即宣告撤銷。
2﹐14(一,一七)
甲、李宗仁令行政院遷回南京,孫科托病拒之(盛傳孫辭職)。
乙、留京立法委員主在京復會。
丙、何應欽奉召自上海飛南京。
丁、張群到成都,晤西康省府主席劉文輝(劉部軍隊進抵成都附近)。
戊、上海全國和平促進會閉幕。
己、陝西國軍收復商南。
2﹐15(一,一八)
甲、李宗仁廣播,革新政治,謀/取和平,解除人民痛苦。
乙、監察院開會不滿行政院遷往廣州。
丙、立法院長童冠賢正式宣布該院在南京復會。
丁、孫科宣示歡迎立法委員到廣州開會。
戊、陳立夫到廣州。
己、閻錫山自太原到上海轉往南京。
庚、顏惠慶、邵力子等晤葉劍英。
辛、北平大舉搜捕,前河北民軍總指揮張蔭梧等被逮。 壬、滬寧鐵路工人罷工(2﹐18解決)。
癸、美眾議員五十一人致書杜魯門,請指派一委員會研究中國問題。
2﹐16(一,一九) 甲、葉劍英再度與顏惠慶邵力子等會談。
乙、孫科否認電京辭職。
丙、行政院決議,以周嵒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代陳儀),朱鼎卿任湖北省政府主席(代張篤倫)。 丁、中共廣播痛斥國民黨死硬派,聲明戰犯必須懲罰,其數目將為一百幾十個人。
戊、南京人民和平代表吳裕後等抵廣州。
己、鄂西國軍收復荊門。
2﹐17(一,二○)
甲、李宗仁令中央銀行總裁,不得將現金他運/。
乙、閻錫山飛奉化晤蔣總裁,論整飭紀綱,惟效用人,蔣表同意,並主行政院長人選由李宗仁自行決定(閻當日返京)。
丙、張群自成都返重慶。
丁、上海交通汽車公司工人罷工,三職工被槍決。
戊、浙江共軍一度占三門。
2﹐18(一,二一)
甲、新華社論戰爭責任問題,並謂不久戰犯名單即可公布,代表即可指派,談判即可開始。
乙、李漢魂自南京到臺北(李係先自粵到京。2﹐20赴福州)。
丙、鄂西國軍收復當陽。
2﹐19(一,二二) 甲、李宗仁表示,如毛澤東邀請,願赴北平一行。
乙、白崇禧自漢口到南京。
丙、蔣總裁命劉斐轉告白崇禧,擁護中央,遵守法令,作為倡導。
丁、北平蘇俄領事館停止辦公。 2﹐20(一,二三) 甲、李宗仁到廣州,即發表談話,對和平抱無限信心。
乙、中共要人董必武、林彪、聶榮臻、葉劍英、羅榮恆、薄一波宴邵力子、顏惠慶。
丙、華北人民政府自石家莊移北平。 丁、閻錫山自南京返太原。
戊、李漢魂任總統府參軍長。
己、陝北共軍進占銅川。 2﹐21(一,二四)
甲、浙江省政府主席陳儀在上海被扣押(一作2﹐27)。
乙、李宗仁與孫科長談,力勸返京。 丙、李宗仁在留穗立法委員歡迎會致詞,對和平表示樂觀。
丁、立法院長童冠賢電孫科,該院即在南京復會。
戊、北平國軍二十五個師全部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師。
己、海軍總部准【重慶】號巡洋艦艦長鄧兆祥辭職。
庚、陝北共軍占耀縣。
辛、北平市第一屆學生代表大會開幕。
2﹐22(一,二五)
甲、顏惠慶、邵力子、章士釗、江庸及傅作義、鄧寶珊自北平到石家莊,晤毛澤東、周恩來,商國共和談,南北通郵通航。
乙、李宗仁在廣州談話,如共軍強行渡江,只有打到底。 丙、李宗仁到桂林。 丁、張治中自蘭州到南京。
戊、留廣州之立法委員電童冠賢,反對在南京復會。
己、張群在重慶召開川康滇黔渝五省市會議。
庚、共軍(林彪部)第三次圍攻河南安陽(2﹐25解圍)。
辛、湖南武岡鄉警叛變。
2﹐23(一,二六)
甲、行政院通過財政經濟改革方案。
乙、張治中談,中俄商約談判正在迪化進行。
丙、湖南東安共軍劫繳自衛隊槍百餘枝。
丁、陳濟棠任海南特區行政長官。 2﹐24(一,二七)
甲、財政金融改革案公佈,金銀准許流通賣買,政府籌鑄銀元,開放自備外匯。
乙、顏惠慶、邵力子等自石家莊返抵北平。
丙、李宗仁自桂林抵長沙,晤程潛。
丁、行政院副院長吳鐵城自廣州到南京。
戊、郵局宣布自2﹐26起,全國恢復通郵。
己、湖北耆宿李書城,在武昌報告最近赴河北共區見聞。 庚、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王葆真在上海被捕。
辛、鎮江城防指揮兼保安第二旅長陶鴻釗,以謀/叛被拘。
2﹐25(一,二八)
甲、李宗仁自長沙過武漢返南京,即晤美大使司徒雷登(李決定以何應欽代孫科為行政院長,居正反對)。
乙、留廣州之立法委員會議反對在南京復會。
丙、北平世界日報被封(北平日報原有二十餘家,共軍既入城,尚有十二家,今只餘新民報及人民日報)。 丁、李濟琛、沈鈞儒、郭沫若、譚平山等三十五人自瀋陽到北平。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祖涵、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高崇民亦至。
戊、李立三自瀋陽到北平,中華全國總工會亦自瀋遷平。
己、中共代表章會華、陳家康、杜叔華與緬甸共產黨代表簽訂互助協定。
庚、陝西國軍退至渭南。
2﹐26(一,二九)
甲、孫科在廣州招待記者,謂希望和談成功,改革軍事,繼續裁兵。
乙、李宗仁與張治中、何應欽、白崇禧、于右任、翁文灝等商時局。
丙、邵力子在北平晤李濟琛等。
丁、北平市政府歡迎李濟琛、沈鈞儒等。林彪講演積極支援前線,以求解放戰爭早日結束。
戊、陳立夫自廣州到臺灣。
己、巡洋艦【重慶】號由艦長鄧兆祥率領出吳淞口北駛,投歸共軍。
庚、湖南邵陽學生繳鄉公所槍。
2﹐27(一,三○)
甲、顏惠慶、邵力子、章士釗、江庸自北平到南京,謂和平前途困難尚多,而希望甚大。通郵通航諸項問題,均經於原則上商得同意。
乙、毛澤東致書李宗仁,謂中共將於三月十五日前後發表和談代表名單,確定和談地點。
丙、廣州立法委員再電童冠賢,請取消二月二十八日復會之議,協商復會地點。 丁、廣東省府主席薛岳在軍校同學會演說,對外備戰,對內求和。
戊、北平停止外國記者之活動。 己、天津滄縣間鐵路修復。
庚、湘西永順保安團長汪援華、自衛總隊隊附曹振亞叛變。 辛、北平國軍全部歸入【人民解放軍】建制。
2﹐28(二,一) 甲、立法院在南京復會。
乙、孫科自廣州到南京。
丙、顏惠慶等在京與各要人晤談,邵力子訪美大使司徒雷登。
丁、美西太平洋艦隊總司令白吉爾到臺灣高雄(3﹐3到基隆)。
3﹐1(二,二)
甲、李宗仁邀孫科、何應欽、白崇禧、于右任、吳鐵城、黃紹竑等及邵力子、江庸、張群會商。
乙、李宗仁指派孫科、張群、吳鐵城、邵力子、張治中、何應欽、吳忠信、朱家驊、劉斐、鍾天心起草和談草案。 丙、張群自重慶到南京。
丁、薛岳在廣州講演,國民黨需要苦鬥三年,定可戰勝共黨。
戊、本日起,臺灣限制入境。
己、美國經濟合作總署中國分署長賴普漢向國會建議,再以二億四千萬元援助中國。 庚、湘西叛兵汪援華、曹振亞攻陷沅陵(辰溪漵浦等亦被另部叛兵所陷)。
辛、雲南共軍破蒙自。
壬、東京同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告英記者,韓國不在美國太平洋防線之內。 3﹐2(二,三) 甲、顏惠慶、章士釗、江庸自南京回上海。
乙、湖南省府主席程潛及顧孟餘到南京。
丙、湖南郴縣傷兵襲擊粵漢鐵路客車。 3﹐3(二,四)
甲、孫科對記者談話,和談有新希望,本月十五日後可開始談判。政府正縮減兵額,決即取消徵糧。 乙、張治中攜李宗仁函到奉化,商和平條件,吳忠信亦至(李宗仁命吳勸蔣總裁出國)。
3﹐4(二,五)
甲、立法院第三會期第二次會議,確認政府保護人民基本自由及釋放政治犯措施。
乙、李宗仁電召陳誠/、朱紹良、薛岳、余漢謀/、陳濟棠、張發奎入京。
丙、李宗仁派李惟果到奉化,勸蔣總裁出國。
丁、天津唐山等處與長江以南各地電報恢復。
戊、陝西共軍占大荔、朝邑、平民。
己、【重慶】號巡洋艦到葫蘆島。
3﹐5(二,六) 甲、中共廣播【注意國民黨反動派佈置新戰爭的陰謀/】,堅主嚴懲戰爭罪犯,澈底改編國民黨反動派的一切殘餘軍隊。 乙、行政院通過改進公教人員待遇,依生活指數調整。
丙、立法院商討和平,抨擊孫科。
丁、豫南信陽桐柏紅槍會蜂起,反對共軍徵集糧款擔架。 戊、民主同盟總部自香港遷設北平,沈鈞儒、章伯鈞、張東蓀、潘光旦、李章達、吳唅、胡愈之、彭澤民、朱雲山、鄧初民、劉清揚等主之。 己、中華全國學生第十四屆代表大會通過學生運/動當前任務,定五月四日召開全國青年代表大會。
庚、蘇俄以維辛斯基繼莫洛托夫為外交部長。
辛、中共在河北平山縣召開中央委員會議。 3﹐6(二,七)
甲、共軍林彪部自河北南下。
乙、立法委員積極作倒閣運/動。
丙、美太平洋艦隊司令白吉爾到南京,晤李宗仁。 丁、中原臨時人民代表會議閉幕,成立中原臨時人民政府,鄧子恢為主席,吳芝圃、李一清副之。
3﹐7(二,八)
甲、立法院推定二十一人起草政治革新方案。 乙、江北共軍攻口岸。
丙、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軍區成立,陳再道為司令員,畢占雲、文建武副之。
3﹐8(二,九) 甲、行政院長孫科辭職,並出席立法院作施政報告。 乙、立法院咨行政院,各部會長應返京辦公。
丙、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陶希聖答記者,蔣總統無意復職。
3﹐9(二,一○)
甲、蔣總裁派蔣經國往上海訪胡適。
乙、和談草案整理完成。
丙、平津對外電訊全部恢復。
丁、新任海南特區行政長官陳濟棠到南京。
戊、陝西國軍收復富平。
己、共軍占湖北麻城。
庚、湘西叛警曹振亞撤出沅陵。 3﹐10(二,一一)
甲、張治中吳忠信自奉化回京,李宗仁決定提何應欽組閣。 乙、蔣總裁擬訂黨務改革方案。 丙、戡亂建國動員委員會撤銷。 丁、陝西國軍收復朝邑淳化。
戊、美參議員五十人建議援華。
3﹐11(二,一二)
甲、白崇禧、張治中、顧祝同、吳忠信到杭州,促何應欽入京組閣(明日回京)。
乙、柳亞子、馬寅初、鄭振鐸等到山東解放區。
丙、陝西國軍收復耀縣,青海國軍馬德勝師長陣亡。
丁、雲南國軍收復馬關。
戊、美英法加荷比盧挪八國聲明大西洋公約談判完成。
3﹐12(二,一三)
甲、立法院同意何應欽為行政院長,即由總統明令發表。
乙、李宗仁對立法委員說明當前重要工作為整編軍隊,革新政治,爭取和平。並告外國記者,深信何應欽能團結內部。
丙、蔣總裁遊寧波天一閣。
丁、北平學生三千人加入人民解放軍工作團。
戊、雲南停止徵實徵兵。
己、天津美商會致書國務院,反對繼續援助中國政府。
3﹐13(二,一四) 甲、何應欽自杭州到上海,晤民社黨張君勱、青年黨李璜左舜生等。
乙、俞鴻鈞到奉化。 丙、浙江共軍一度占松陽。 丁、雲南鎮沅失陷,前第六十軍副軍長萬保邦叛變,雲縣趙正元亦占縣城,歡迎龍雲。
3﹐14(二,一五)
甲、何應欽訪顏惠慶、章士釗、江庸、錢永銘、陳輝德。
乙、廣州國民大會代表反對取消憲法。 丙、監察院彈劾孫科假借職權,圖利愛妾(為發還藍妮即藍葉珍顏料案。此項顏料係34﹐8﹐10在滬查封,10﹐7孫函請發還)。 3﹐15(二,一六) 甲、立法院通過簡化行政機構,工商、農林、水利三部及資源委員會合併為經濟部。社會部併入內政部,地政部、衛生部改為署,隸屬內政部。糧食部改為田賦署,隸屬財政部。主計部改為主計處,隸屬行政院,新聞局裁撤(行政院設內政、外交、國防、財政、教育、司法行政、經濟、交通八部及蒙藏、僑務兩委員會。
原為十五部三會)。 乙、何應欽自上海到南京,謂和談不久即可開始。
丙、張群、吳鐵城自南京到廣州。
丁、駛投共軍之砲艦【黃安】號在連雲港被空軍炸沈(另有【長白】艦及一小砲艇,駛至煙臺)。
戊、全國船聯會宣言反對開放沿海航權。
3﹐16(二,一七)
甲、中國共產黨第七屆第二次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在石家莊舉行。
乙、臺灣主席陳誠/、福建主席朱紹良、四川主席王陵基、重慶市長楊森到南京。
丙、程潛自南京回長沙。 丁、孫科到奉化。 戊、監察院糾舉孫科擅支機密費一億一千萬金圓券。
己、國防部會議,李宗仁何應欽等均出席。
庚、美國前駐華軍事顧問團長巴大維謂國軍失利在於軍心渙散,並非兵器軍火不足。
3﹐17(二,一八)
甲、廣州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議,張群請內部團結,備戰求和。吳鐵城謂整頓軍隊革新政治,十五億美援不久可成。
乙、國防部發表共軍林彪部主力集結徐州,江北共軍積極準備渡江,並宣布重慶號巡洋艦已投入共軍。 丙、白崇禧自南京返漢口。
丁、滇西景谷失守。
戊、香港盛傳閩粵邊區剿匪總指揮喻英奇叛變。 己、華北人民政府公布【華北區外匯兌暫行辦法】。
庚、中共代表林楓與北韓人民民主政府代表朱憲冰在莫斯科訂立補充互助協定。
3﹐18(二,一九)
甲、監察院討論革新政治。何應欽對該院宣布,其內閣為和平內閣。 乙、立法院討論停止動員戡亂時期憲法臨時條款之適用。 丙、李宗仁代總統到上海,邀薛篤弼、梅貽琦等入閣(3﹐19返南京)。
丁、青年黨決定不參加新行政院。
戊、美國務卿艾契遜出席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討論中國局勢。 己、大西洋公約公布,一簽約國被攻,即認為全體被攻,其他國家應採必要援助行動,有效期二十年。
3﹐19(二,二○)
甲、蔣總裁與萬耀煌商中央訓練機構地點與辦法,並計畫改革黨務。
乙、張群自廣州返重慶。 丙、中原共軍(陳賡部)攻占湖北羅田英山。
丁、陝西國軍收復大荔。
3﹐20(二,二一)
甲、駛入共區之巡洋艦【重慶】號在葫蘆島被炸沈(經空軍連續四日轟炸)。
乙、廣州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陸軍總司令張發奎到南京。
丙、蘇北共軍攻占江邊之口岸。
丁、陝西國軍收復朝邑、平民。
戊、雲南朱家璧占彌勒。
3﹐21(二,二二)
甲、行政院改組,賈景德任副院長,李漢魂內政部長,傅秉常外交部長(未到職),徐永昌國防部長,劉攻芸財政部長,杭立武教育部長,張知本司法部長,孫越琦經濟部長,端木傑交通部長,白雲梯蒙藏委員會委員長,戴愧生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張群、張治中、莫德惠、朱家驊、賀耀組為政務委員,黃少谷為秘書長(何應欽內閣完成)。 乙、廢止戡亂時期危害國家緊急治罪條例。
丙、皖中共軍南進,占潛山。 丁、豫南國軍收復羅山,共軍南進。 3﹐22(二,二三) 甲、中共廣播和談即日舉行,並指斥南京之態度。
乙、美國前駐華軍事顧問團長巴大維在參議院報告中國軍事局勢,中共軍隨時可占領全中國,人民大眾仍擁護蔣介石。
丙、李宗仁發動部份立法委員,要求運/回存放臺灣廈門之現金。
丁、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嚴禁長江南岸船舶駛往北岸。 戊、立法委員黃統力主停止徵兵徵糧。 己、黃金業市場正式開始交易。
3﹐23(二,二四)
甲、中國共產黨第七屆第二次中央委員全體會議結束,今後工作重心必須放在城市,團結工人農人和革命知識份子,作為人民民主專政的領導力量和基礎力量,並團結能與共產黨合作的小資產階級和自由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使中國由新民主國家轉變為社會主義國家。
乙、李宗仁、何應欽等商和談代表人選。
丙、立法院審查會通過停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之適用。
丁、民社黨發表時局宣言,對和談提出六項主張。
戊、共軍攻占湖北應城。
己、福建福清城內匪亂(將樂及林森亦不靖)。
3﹐24(二,二五)
甲、何應欽在行政院會議致詞,爭取和平,革新軍事,革新政治,安定民生。 乙、行政院派邵力子、張治中、黃紹竑、章士釗、李蒸、劉斐為和談代表。
丙、張義純任安徽省政府主席(代夏威)。
丁、李宗仁告美大使司徒雷登,擬訪莫斯科。
戊、孫科自上海到廣州。
己、陳誠/、朱紹良自南京到奉化(明日回臺灣)
。
庚、監察院成立國家財物清查委員會。
辛、南北通匯開始。
壬、鄂東浠水共軍退出。皖北共軍陳賡占集賢關。 癸、湖南黔陽失守。
子、雲南楊守篤陷路南(滇西南已失沅江、思茅、緬寧等十二城,前行政專員羅展主之)。
3﹐25(二,二六)
甲、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遷至北平,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及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與中共領袖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林伯渠均到(陝北中共廣播電臺亦移至北平)。
乙、何應欽與和談代表及高級將領會商。
丙、共軍陳賡部攻安慶。
丁、南京江寧鎮附近駐軍第九十七師師長王彥昇叛變,大部被解決。 戊、湖北共軍占安陸。
己、宋子文自香港到廣州。
庚、由廣州駛香港之【和平】輪觸雷沈沒。 辛、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援華案延長期限至明年二月,動用餘款五千八百萬元。
3﹐26(二,二七)
甲、中共宣布四月一日開始與南京國民黨政府舉行和平談判,地點在北平,派周恩來、林伯渠(祖涵) 、林彪、葉劍英、李維漢、聶榮臻為代表,周為首席代表。按照一月十四日毛澤東對時局的聲明及其所提八項條件,作為雙方談判基礎。由廣播電臺通知南京國民黨政府,按照上述時間、地點,派遣其代表團,攜帶為八項條件所需的必要材料,以便舉行談判。
乙、邵力子談,和平並不樂觀,以中共將堅持八項條件,國民黨亦不肯承認軍事已經失敗。
丙、國防部討論整軍問題。 丁、監察院長于右任一度辭職。
戊、黃炎培等到北平。
己、長沙綏靖公署設置芷江警備司令(湘西漵浦、新化、武岡均被圍)。
庚、湖北共軍占漢川。
3﹐27(二,二八)
甲、李宗仁宴監察委員,謂和平希望甚大,對革新政治決全力以赴。
乙、白崇禧到長沙晤程潛,商江南防務。
丙、宋子文自廣州到奉化。
丁、安慶國軍收復集賢關。
戊、湘西叛軍攻洪江。
己、海南島共軍占儋縣。
3﹐28(二,二九)
甲、南京各要人連日會商,和談準備大致完成。
乙、黃紹竑由香港過上海赴南京。 丙、林彪部到河南南陽,進趨襄樊。
丁、安慶戰事繼續,長江航運/中斷,共軍占華陽鎮。
戊、物價飛漲,現鈔缺乏,中央銀行發行五千至十萬元本票。
己、成都桂林教員以生活無法維持,罷教。 庚、俞大維到奉化。 3﹐29(三,一)
甲、行政院指定張治中為和談首席代表,並加派劉斐為代表。
乙、張治中到奉化溪口,蔣總裁不提和談之事。
丙、宋子文離奉化溪口,過臺灣晤陳誠/,即返香港。 丁、閻錫山、白崇禧到南京。 戊、廣州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省府主席薛岳、海南島行政長官陳濟棠、陸軍第四編練司令歐震等就職,吳鐵城致詞,重建革命策源地。
己、湖北國軍收復漢川。 3﹐30(三,二)
甲、何應欽在立法院報告施政方針,在公平合理原則下,努力進行全面和平商談,前線部隊保持現有態勢,歡迎有益於民生經濟之外援,稅捐以銀元計算繳納。
乙、張治中自奉化溪口回南京。
丙、立法院秘密會議,和談代表均參加。
丁、豫南共軍占駐馬店、確山。 戊、湖北共軍占應山。 己、雲南會澤失守。
3﹐31(三,三)
甲、李宗仁與何應欽、于右任、閻錫山、張群、白崇禧、翁文灝、朱家驊、徐永昌及張治中、邵力子、黃紹竑等會商。
乙、中共主和談秘密進行,中外記者不准作任何報導。
丙、滇中峨山失守,易門被圍,滇西蒙化失守。
4﹐1(三,四)
甲、政府和談代表張治中、邵力子、黃紹竑、章士釗、李蒸、劉斐及代表團秘書長盧郁文到北平,通航通郵代表同行。
乙、中共加派聶榮臻為和談代表。
丙、傅作義通電承認過去執行戡亂政策之錯誤,共產黨新民主主義完全正確,必須真誠/的實現和平。
丁、南京學生遊行,與軍官收容總隊官佐衝突,學生傷一百餘人(明日學生死一人)。
戊、湖北共軍攻占平漢鐵路花園,河南共軍占信陽。
己、交通事業漲價百分之百或百分之一百五十。
庚、蔣總裁考慮成立【設計機構】並準備發起【民主救國】及【
自由中國】運/動。 4﹐2(三,五)
甲、政府和談代表向周恩來建議,和談之前,雙方軍隊固守原防,被拒(周要求江南憲警全部撤退,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顧祝同、于右任、居正應來北平,政府可暫維現狀)。
乙、蔣總裁電中央黨部,和談必須先訂停戰協定,【共軍渡江,和談即停】。 丙、毛澤東電復傅作義,凡國民黨政府的文武官員確有事實表現有利於人民解放事業之推進,有利於和平方法解決國內問題者,不論何人,均表歡迎。 丁、漢口國軍敗共軍於花園。
戊、共軍猛攻安慶被擊退。
己、王世杰自臺灣到奉化。
4﹐3(三,六)
甲、毛澤東宴政府代表。
乙、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琛、中國民主同盟章伯鈞、民主建國會黃炎培、中國民主促進會常務理事馬敘倫、中國國民黨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常務委員譚平山、中國工農民主黨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彭澤民、中國人民救國會中央執行委員李章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代主席蔡廷鍇、中國致公黨主席陳其尤聯合聲明反對大西洋公約,將遵守孫中山的遺囑與蘇聯和各國和平民主勢力攜手並進,向侵略戰爭的發動者作堅決的鬥爭。 丙、新華社社論【南京慘案與和平談判】,堅持懲辦戰犯。
丁、李宗仁駐北平代表黃啟漢到南京。
戊、白崇禧自南京回漢口。
己、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鄭彥棻自奉化回廣州。
庚、湖北共軍占廣水。
辛、廣州附近駐軍譁變兩營。
壬、雲南雲縣趙正元陷順寧。
癸、雲南主席盧漢之代表楊文清到香港,晤龍雲。
4﹐4(三,七)
甲、新華社社論【南京政府向何處去】:一是向戰犯集團及美國帝國主義靠攏,一是向人民靠攏,在人民解放戰爭中立功贖罪。
乙、大西洋公約由美、英、加、比、荷、挪、法、丹、葡、義、冰島、盧森堡十二國在華盛頓簽字。
丙、美國會通過延長援華案(五千四百萬元)。 4﹐5(三,八) 甲、北平和談正式開幕。
乙、新華社社論【要求南京政府向人民投降】。
丙、李宗仁駐北平代表劉仲容及第三方面代表三人李民欣、朱蘊山、劉子衡到南京,以中共條件交李宗仁,要求於4﹐9前依照北平方式組織聯合委員會,於4﹐12前成立,由毛李任正副主席,否則解放軍即渡江。並要求沒收蔣、宋、孔、陳四大家族財產,整編政府軍隊,佔領南京上海及長江以南戰略地區,政府軍撤出湖北,控制政府財政及經濟資源,交出臺灣等地金條。
丁、南京對岸江浦共軍進攻,占伏龍山、馬鞍山。
戊、共軍再攻安慶,蕪湖對岸有戰事。
己、上海學生舉行4﹐1南京血案致哀會。
庚、張群再到奉化溪口。
4﹐6(三,九)
甲、美大使司徒雷登報告國務院,謂李宗仁處境困難,實權仍受蔣控制。李及何應欽曾再度提出美國財政與經濟援助問題。
乙、何應欽自南京到廣州,龍雲之子繩武同行。
陳立夫等亦至(
自臺灣)。
丙、湖北國軍退守孝感。
丁、浙江嘉興國防部預備幹部團第一隊譁變(賈亦斌主之)。
戊、江浦共軍占桐山。
己、臺北軍警包圍臺灣大學及師範學院,逮捕學生。 庚、雲南省參議會反對派軍入省。
辛、胡適離上海赴美國。
4﹐7(三,一○)
甲、政府否認中共曾提最後通牒。
乙、李宗仁電毛澤東,協談問題已採納中共所提八條件為基礎,戰犯願一身受之,立國大計願遵孫中山之遺囑。
丙、國民黨中央常會在廣州舉行,何應欽報告時局,通過和談五原則:一、雙方停戰,各守原防,如共軍渡江,即宣告和談破裂。二、保持國家獨立自主精神。三、維護人民自由生活方式,停止所有暴力政策。四、雙方軍隊各就防區整編。五、政府組織以確能保證上列二、三、四原則之實施為條件。成立十一人特種委員會研究和談問題。又決議以傅秉常為外交部長。 丁、蔣總裁告張群,如李宗仁站穩國民黨立場,認清國家民族利益,不論和戰,必全力支持。
戊、江北共軍占領儀徵及泗源溝。
己、中共連日廣播,要求南京政府投降。
庚、浙江共軍占玉環,縣長被俘。
辛、李宗仁夫人到香港晤龍雲。
4﹐8(三,一一)
甲、毛澤東與張治中長談,允放棄一面談判一面渡江之要求,亦不堅持政府應於4﹐12前對八條件表示最後的態度(計五點:一、戰犯在條約中不舉姓名,但仍須有【追究責任】字樣。二、李宗仁、何應欽、于右任、居正、童冠賢、吳忠信須到北平簽約。三、改編軍隊可緩談。四、共軍渡江在簽約後實行,或經過若干時日後再渡江。五、聯合政府之成立,或須經四五個月,在此期間,南京政府仍可維持現狀,行使職權)。
乙、毛澤東電覆李宗仁,主根據八項原則以求具體實現,總以是否有利於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之推進,是否有利於用和平方法解決國內問題為標準,在此標準下,準備採取寬大政策。中國共產黨甚願與國內一切愛國份子合作,為此項偉大目標奮鬥。 丙、何應欽自廣州返京,白崇禧至自漢口。 丁、江北共軍攻占三漢河施家橋(揚州南)及儀徵西南之大河口,威脅龍潭之京滬路。
戊、皖北共軍攻蕪湖對岸之西梁山裕溪口。
己、鄂東共軍占黃梅、浠水。
庚、浙贛鐵路兵車在諸暨湄池觸地雷。 辛、宋子文自香港到臺北。
壬、新任外交部長傅秉常離俄返國。
癸、美、英、法協議,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4﹐9(三,一二) 甲、李宗仁、何應欽、閻錫山、白崇禧、張群、于右任、童冠賢、徐永昌等會商和談及江防問題。
乙、邵力子、章士釗晤毛澤東。
丙、江北共軍進攻,龍潭落砲彈。揚中高橋鎮為共軍占領。
丁、鄂東共軍攻占廣濟。
戊、成都、昆明、廣州、蘭州、廈門各學校以生活困難,先後罷教。
4﹐10(三,一三)
甲、中共允下停止攻擊令。
乙、中共廣播,【人民解放軍】三個野戰軍現正積極準備南渡長江,依照八項條件實現真正和平。平津歡送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南下。
丙、李宗仁電蔣總裁,謂共黨條件苛刻,如和談破裂,實難負重任,決心引退。
丁、蔣總裁電約李宗仁、何應欽、閻錫山、白崇禧在杭州會商。
戊、空軍總司令周至柔、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及居正到奉化溪口。
己、南京對岸江浦及鎮江對岸瓜洲、六圩、十二圩有戰事(南京已聞砲聲)。京滬警備總司令湯恩伯到鎮江部署。
庚、立法委員許聞天以組織孫文主義革命同盟,煽動軍隊叛變,被捕。 辛、雲南共軍占明山。 4﹐11(三,一四)
甲、廣州中央日報發表【和平與投降的分野】社論。
乙、閻錫山到奉化溪口(明日回南京)。
丙、吳鐵城自廣州到南京。
丁、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撤職留任(為【重慶】號事件)。
戊、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平開幕。
己、共軍一部自三江營渡江入揚中。
庚、雲南保山縣長張恆剛叛變。
4﹐12(三,一五)
甲、蘇北戰事停止,共軍自沿江後退。
乙、安徽共軍攻占荻港西北長江中間之太陽洲。
蕪湖對岸有戰事。
丙、劉仲容、朱蘊山攜李宗仁致李濟琛書自南京返北平。 丁、龍雲自香港致書李宗仁,勸接受中共八項要求,和平實現,滇亂可平,不允進京,反對派兵入滇(本日發表)。
戊、居正任國史館館長。
4﹐13(三,一六)
甲、北平和談第一次正式會議(過去十二日為非正式交換意見)。中共代表(周恩來)提出【國內和平協定】草案八條二十四款,政府代表主劃江分治。
乙、長江江北共軍向後撤退。
丙、留粵立法委員重申和談六項主張。 丁、張治中電勸蔣總裁毅然放下一切。
4﹐14(三,一七) 甲、臺灣實施【三七五】減租。 乙、大公報社總經理胡霖(政之)卒,年六十一。
丙、第六編練司令李彌到昆明,雲南省參議會反對派兵來滇。
4﹐15(三,一八)
甲、北平和談第二次正式會議,中共代表團將協定最後修正案提交南京代表團,共八條二十四款,並宣布談判以四月二十日為限期,亦即簽字日期(戰犯悔悟而有事實表現者予以寬大待遇,否則從嚴懲辦,廢除憲法及法統。南京政府之一切武裝力量,實行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立即成立整編委員會辦理,人民解放軍向南京政府所轄地區開進接收,一切和平移交,開赴指定地點,分期移交軍用物資,全部陸軍部隊均編成人民解放軍。沒收官僚資本。外交條約應予審查,分別廢除、修改或重訂。聯合政府成立後,國民政府即行移交,一切機關企業財產均須交出。和平協定實施後,中共可向新政治協商會議提議,由國民政府派遣代表出席該會議。再由中共提議在聯合政府中包括國民政府方面若干愛國份子。本協定簽字後立即生效)。
乙、李宗仁請美國發表某種聲明,以延緩共軍渡江。
丙、共軍(林彪部)第四次圍攻安陽。
丁、太原戰事又起,共軍發動攻擊。
戊、雲南政府軍收復會澤。
己、于右任原定今日飛北平,未果。
庚、宋子文自臺灣到廈門。 辛、臺灣省政府頒行【私有耕地租用辦法】。 4﹐16(三,一九)
甲、黃紹竑及屈武攜中共提交之和平協定案到南京。即與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張群、吳忠信等會議。
乙、江北共軍占鎮江東北之高橋。
丙、設立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政務委員會,湯恩伯兼主任委員。
4﹐17(三,二○)中共廣播,和平協定必須於四月二十日簽字,李宗仁要求展期並通知美英各使。
4﹐18(三,二一)
甲、廣州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4﹐7中央常會通過之和談五原則。
乙、白崇禧訪美大使司徒雷登,謂李宗仁擬請蔣總裁出國,交出所有權力及國家財富。
丙、江北共軍攻鎮江對岸十二圩,並占揚中對面之永安洲。
4﹐19(三,二二)
甲、國民黨和平對策十一人委員會會商中共國內和平協定,拒絕共軍渡江要求(是日居正、吳鐵城、朱家驊自奉化溪口返京參加)。 乙、南京各機關再度緊急疏散。
丙、鎮江東北共軍試行強渡,不果。
4﹐20(三,二三)
甲、國民黨十一人委員會通過給政府代表團訓令,不能接受和平協定,希望中共讓步。當晚由李宗仁、何應欽電張治中,謂中共所提協定全文之基本精神,不啻為征服者對被征服者之處置,甚於敵國受降之形式,限期答覆,形同最後通牒,即甘心忍辱簽署,亦不能保證執行。盼中共重新考慮,並即日成立停戰協定。
乙、廣州國民黨中常會對中共和平協定發表聲明,不接受中共所指內戰責任,願依五原則修正和平條款,盼中共頒布停戰令。
丙、張群、吳忠信到奉化溪口。
丁、吳鐵城、黃紹竑自南京到廣州。 戊、共軍進攻江浦,南京可聞清晰砲聲。 己、安慶戰事又趨激烈。 庚、英艦二隻(【紫水晶】號及【夥伴】號)在口岸附近被共軍砲擊受傷,傷亡三十餘人。
4﹐21(三,二四)
甲、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第一、二、三、四野戰軍彭德懷、劉伯承、陳毅、林彪發佈命令,謂南京政府拒絕和平協定,應即奮勇前進。
乙、江陰要塞司令戴戎光叛變,共軍陳毅部渡過長江。
丙、陳毅部三萬人自安徽荻港渡江,國軍馬師恭部降。
丁、共軍大砲千餘門猛轟太原,逼近城垣。
戊、政府代表張治中、邵力子等均投共黨。
4﹐22(三,二五) 甲、蔣總裁、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張群、吳忠信、王世杰等會於杭州,李宗仁首請蔣復職(蔣答以今日只討論對時局政策,不涉及人事變動)。經決定於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之下設【非常委員會】,對政府今後政策,決議四事:一、對共黨堅決作戰。二、聯合全國民主自由人士共同奮鬥。三、何應欽兼國防部長,統一各軍指揮。四、加強國民黨團結及黨與政府聯繫。
乙、政府宣布堅決作戰到底。
丙、何應欽兼國防部長,指揮全國陸海空軍。
丁、共軍占江陰揚中。
戊、共軍占安徽南陵、青陽、至德及江西馬當、彭澤。
4﹐23(三,二六) 甲、國軍退出南京,飛機場起火。李宗仁飛桂林。
乙、國軍退出安慶、蕪湖、鎮江、丹陽、常州、無錫。
4﹐24(三,二七)
甲、共軍入南京。 乙、何應欽自上海到廣州。
丙、南京美大使住宅被查看。
4﹐25(三,二八)
甲、【解放軍總部】頒發布告,約法八章:一、保護人民生命財產,二、保護民族工商農牧業,三、沒收官僚資本,四、保護公私學校醫院及公益事業,五、除戰犯及反革命分子外,國民黨之公務員凡不抵抗及陰謀/破壞者,一律不加處分,不再逮捕,不加侮辱,六、散兵游勇投誠/報到者概不追究,七、先行減租減息,再行分配土地,八、保護外僑生命財產安全。
乙、國民黨撤銷和談特種委員會。
丙、迎接政府和談代表團之飛機返滬,代表未歸(張治中、邵力子等降)。
丁、政府要員紛自上海飛廣州、臺灣。
戊、共軍占太原,代理山西省政府主席梁敦厚等五百餘人自殺,孫楚王靖國被俘。
己、共軍進入皖南廣德。
4﹐26(三,二九)
甲、共軍進入宜興、常熟。
乙、蔣總裁離奉化,自象山乘艦到吳淞口復興島。
丙、上海火車飛機均改收銀元。 丁、美陸戰隊自上海撤退。
戊、英首相阿特里在下院重申不干涉中國內政諾言。
4﹐27(三,三○)
甲、蔣總裁發表告同胞書,發揮力量拯救國家,願以在野之身,擁護李代總統及何院長領導奮鬥。
乙、蘇州國軍撤出。
丙、共軍進入浙江長興吳興。
丁、行政院決議停止共區郵電匯兌,撤銷和談代表團。
戊、吳虞卒於成都,年七十八歲。
4﹐28(四,一)
甲、國軍退出浙江武康,浙江省政府及杭州駐軍撤退。
乙、國軍第二十軍長楊幹才戰死於皖南。
丙、蔣總裁巡視上海市街。
丁、郵電鐵路輪船均按銀元收費。
戊、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劉伯承為主任。
4﹐29(四,二)
甲、國軍退出浙江德清安吉孝豐。
乙、共軍占江西浮梁。 丙、白崇禧自漢口到廣州,張發奎自廣州到桂林,晤李宗仁。 4﹐30(四,三)
甲、杭州軍政機關全部撤退。
乙、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宣言,說明繼續作戰意義。
丙、陳誠/談話,以臺灣為基地,徐圖復興大業。
丁、共軍占吳江。 戊、【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部】聲明願與美英法建立外交關係,惟各國政府必須與國民政府斷絕關係,撤退在華武力。
5﹐1(四,四)
甲、共軍進攻崑山,被擊退。
乙、南京警備司令部成立,陳士渠為司令員,周興為副司令員,袁仲賢為政治委員,江渭清為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丙、上海【永興】艦謀/叛,未成。
丁、吳國楨辭職,陳良繼任上海市長。
戊、司徒雷登之秘書傅涇波邀南京外事處長黃華訪司徒雷登,被拒。
5﹐2(四,五)
甲、國軍撤出浙江昌化於潛,共軍占淳安。 乙、在長江為共軍俘去之軍艦八艘被國軍炸毀六艘。
丙、閻錫山、白崇禧、居正、李文範到桂林,促李宗仁赴粵。
5﹐3(四,六) 甲、共軍入杭州。國軍炸毀錢塘江大橋。 乙、蔣總裁接李宗仁函,請其不再問國事,早日出國。並索取運/存臺灣之黃金。
丙、蔣總裁致書何應欽,轉達李宗仁,請其即到廣州,領導政府,並答覆六事:一、李既代總統,有權調整軍政人事。二、庫存金銀轉移安全地點,收支依常規進行,任何人不再無理干涉,妄支分文。三、美援軍械,存貯分配,引退後無權過問,至鎗械由臺運/回,乃政府之權,由政府自行處理。四、軍隊如有違反命令者,應受國法懲處。五、非常委員會設立與否,可請中央常會決之。六、決不出國亡命,並聲明決不越分干涉政治。
丁、閻錫山、居正等自桂林回廣州。
戊、程潛、唐生智、宋希濂、黃杰等會商湖南自衛。
己、陳納德在美國會呼籲軍事經濟援華。
5﹐4(四,七) 甲、國軍飛機炸北平南苑。 乙、全國青年代表大會在北平開會。
丙、共軍占江西東鄉、萬年、貴谿、橫峰、弋陽、餘干,浙贛路斷。
丁、西北軍政長官張治中免職,派郭寄嶠代理。
戊、白崇禧自廣州回漢口。
己、監察院電促李宗仁赴廣州。
庚、改善公教人員待遇,按關元(美金四分之一元)計算。
辛、美國務卿表示對華政策不變。
5﹐5(四,八)
甲、李宗仁致書美總統杜魯門,請予中國援助,並指摘過去運/用美援不當。
乙、共軍占江西鄱陽。 丙、共軍攻嘉興,占領平望。
丁、國軍飛機炸太原。
戊、英內閣宣布對中國採取放手政策。 己、美蘇英法公報,本月十二日起,解除柏林封鎖。
5﹐6(四,九)
甲、南昌各機關撤退。 乙、共軍占江西上饒、玉山及浙江常山。
丙、崑山激戰,共軍一度進入。 丁、共軍攻占安陽,守軍師長郭清、指揮官趙質宸、劉樂仙等死之。
戊、福建土共占領安溪。
己、立法院復會,電促李宗仁即日赴廣州。
庚、白崇禧到長沙。
辛、湖南武岡被圍。 5﹐7(四,一○) 甲、共軍占浙江嘉興。
乙、蔣總裁自上海乘【江靜】輪船赴舟山(5﹐9到)。
丙、閻錫山、朱家驊、陳濟棠到桂林,再促李宗仁赴粵,白崇禧亦到。
丁、湖南省府委員在湘西乾縣被狙擊殞命。 戊、新疆漢族文化促進會舉行代表大會。
5﹐8(四,一一)
甲、李宗仁自桂林到廣州,發表談話,仍盼中共能臨崖勒馬,否則只有對暴力壓迫作堅強抵抗,決領導政府,盡其最大努力。又昭告官民,上下一心,完成安邦定亂重任。
乙、湖北共軍迫黃陂。
丙、共軍進入浙江壽昌、建德、蘭谿、開化。
5﹐9(四,一二)
甲、共軍第四野戰軍林彪部向漢口進攻。
乙、江西省府主席方天離南昌赴贛縣,共軍占撫州。
丙、共軍自江西玉山入福建之浦城。
丁、國民黨革新委員會南京分會主任委員孟士衡等在上海槍決。 戊、新疆回族文化促進會代表大會開幕。
5﹐10(四,一三)
甲、上海國軍收復瀏河。
乙、共軍占福建崇安建陽。 丙、白崇禧離漢口飛廣州。
丁、何應欽在立法院報告時局。 戊、蔣總裁到普陀山。
5﹐11(四,一四) 甲、共軍占浙江嘉善。
乙、湖北省政府自武昌遷恩施。
丙、南京市長劉伯承、副市長柯慶施、張霖之就職。
丁、孫文主義革命同盟組織部長陳惕廬等五人在上海槍決。
戊、駐美大使顧維鈞訪美國務卿艾契遜,要求聲明對華支援。
5﹐12(四,一五)
甲、共軍占江蘇瀏河、太倉。
乙、蔣總裁到定海。
丙、柏林封鎖解除。
丁、南京外事處長黃華晤美大使司徒雷登,談美國承認中共政權問題。
5﹐13(四,一六)
甲、共軍占江蘇崑山、嘉定。進攻獅子林、月浦、楊行,威脅吳淞。
乙、立法院決議支持政府作戰,並向孔祥熙、宋子文、張嘉璈徵借十億美元。考選部裁撤,銓敘部改署。
丙、白崇禧自廣州回武漢。
5﹐14(四,一七)
甲、國軍退出江蘇松江。
乙、共軍占福建南平。
丙、河南省政府主席張軫、參議會議長劉積學自武昌金口渡江北去。
丁、程潛自長沙到廣州。 戊、李宗仁之私人代表甘介侯離香港赴美。
5﹐15(四,一八)
甲、國軍退出漢口武昌,白崇禧之總部移衡陽。 乙、上海附近劉行劇戰。
丙、蔣總裁命陶希聖等研究國民黨改造問題(時在定海)。
丁、蔣經國到上海,晤湯恩伯(湯語以軍事無把握,次日蔣返定海)。 5﹐16(四,一九) 甲、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議決,請中央黨部及國民政府分別通令全體黨員及官吏人民,如有再發求和言論者,以叛逆論,予以黨紀國法處分。
乙、國軍退出九江。
丙、共軍自江蘇南匯進向川沙、浦東、周浦。國軍在楊行獲勝。福建團隊收復安溪。
丁、陳誠/偕陳濟棠、居正自臺灣到廣州,四川省府主席王陵基亦到。
戊、宋子文自香港赴巴黎。
5﹐17(四,二○) 甲、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電請蔣中正打消遁跡遠隱之意。
乙、廣州實施緊急戒嚴法令,開始疏散。
丙、共軍再攻上海楊行。
丁、蔣總裁自定海飛抵澎湖馬公。
5﹐18(四,二一)
甲、上海浦東高橋附近激戰。 乙、陝西共軍突破渭河國軍防線,進至咸陽臨潼。
丙、馬步芳代理西北軍政長官,盧漢、谷正倫分任雲南貴州綏靖主任。 5﹐19(四,二二)
甲、共軍占九江。 乙、蔣經國自澎湖飛福州(當日返)。
5﹐20(四,二三) 甲、國軍退出西安及江西樟樹鎮。
乙、上海市區(舊法租界)落砲彈。
丙、臺灣宣布戒嚴。
丁、行政院發言人否認政府遷移計劃,何應欽請辭。
戊、李宗仁之代表甘介侯離香港赴美。
己、廣東行政專員李潔芝及梅縣興寧五華駐軍叛變。
5﹐21(四,二四) 甲、共軍占南昌、德安、豐城。
乙、李宗仁發表告全國同胞書,嚴整陣容,充實力量,抗拒暴力,負責領導反共戰爭。
丙、上海戰事緊急,海空交通全停。
5﹐22(四,二五)
甲、共軍攻占上海西南之七寶,浦東高橋附近連日劇戰。 乙、江南造船廠炸燬。 丙、陳誠/、俞鴻鈞、蔣鼎文自臺北到澎湖馬公,晤蔣總裁。
5﹐23(四,二六)
甲、閩南行政專員陳惕生叛變,占上杭武平永定。
乙、廣州財政金融糧食會議閉幕。
丙、美英蘇法四外長在巴黎會議德國問題。
5﹐24(四,二七)
甲、共軍猛攻上海浦東,並突破徐家匯國軍防線,國軍開始撤退。
乙、李宗仁召開軍事會議。
丙、國民黨立法委員上書蔣總裁,請來粵主持黨務。
5﹐25(四,二八)
甲、共軍進入上海市區,國軍退蘇州河以北(蔣經國自澎湖飛上海,至象山折回)。
乙、【西安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賀龍為主任,賈拓夫為市長。
丙、西北軍政長官馬步芳在蘭州就職。 丁、中國反侵略大同盟在廣州成立,閻錫山、陳啟天等三十五人為執行委員。 戊、外交部長傅秉常辭職,由葉公超代理。
5﹐26(四,二九)
甲、李宗仁對美記者談話,譴責中共受莫斯科控制,盼美國對華作道義上的援助。 乙、閻錫山、于右任、吳鐵城、朱家驊、陳立夫攜李宗仁函到臺灣謁蔣總裁,請赴廣州主持大計(本日蔣總裁自馬公到高雄)。 丙、廣州綏靖公署下令逮捕參加粵東叛變之該署副主任吳奇偉。
丁、共軍占湘鄂交界之羊樓司。
戊、甘介侯到華盛頓。
5﹐27(四,三○) 甲、共軍完全占有上海,國軍自吳淞撤往臺灣。
乙、共軍占江西清江(翌日又為國軍奪回)。 丙、陝西國軍收復鳳翔。
丁、立法院通過兵農合一,實施土地改革案。
戊、【靈甫】號軍艦交還英國。
己、柏林交通又封鎖。 5﹐28(五,一)
甲、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陳毅為主任委員。
乙、岳陽附近激戰(河南省政府主席張軫率保安團叛歸共軍)。
丙、楊虎、張瀾等通電擁護中共。
丁、閻錫山、于右任等自臺灣返廣州。
5﹐30(五,三)
甲、行政院長何應欽辭職,李宗仁提居正繼任。
乙、俄大使羅申離廣州返國。 丙、共軍進攻青島。 5﹐31(五,四)
甲、立法院以一票之差,不同意居正任行政院院長。
乙、蔣總裁擬訂防守及治理臺灣計劃。 丙、中蘇航空協定延長五年(本日在迪化簽字,原約訂於1939年,本年9﹐9期滿)。
6﹐1(五,五)
甲、崇明島國軍撤退。
乙、陝西國軍收復岐山,與共軍激戰於蔡家坡。
丙、閩南國軍收復上杭。
丁、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宣布開放長江、黃浦江及吳淞。
6﹐2(五,六)
甲、李宗仁提閻錫山為行政院院長(明日立法院通過)。
乙、蔣總裁研究臺灣整軍、財務、軍政等問題。
丙、馬鴻逵自蘭州到隴東,慰問前方部隊。 丁、正式公布第十任班禪喇嘛。
6﹐3(五,七)
甲、閻錫山在臺北談話,新內閣為作戰內閣(閻昨日來臺奔母喪)。 乙、蔣總裁擬訂當前政策及用人行政方針八項,擬定臺灣幣制改革基金。
丙、青島國軍撤退。
丁、廣東第二區(惠州)行政專員廖鳴歐及保安團軍官陳佩、梁一飛因謀/變被槍決。
戊、張雲代陳可忠任中山大學校長。
6﹐4(五,八)
甲、蔣總裁與閻錫山在高雄談當前政策。
乙、廣州各部院大裁員。
丙、臺北米糧無市。
丁、李濟琛等宣言抗議香港政府限制民主權利。
6﹐5(五,九)閻錫山自臺灣回廣州。
6﹐6(五,一○)
甲、李宗仁在廣州講演,勗勉國民黨人士重新領導革命運/動,痛改前非,肅清一切自私自利心理,捐除以往恩怨是非成見。 乙、閻錫山談話,確保華南,寸土必爭,並盼友邦予以支持。
丙、廣東發行大洋票及輔幣券。 丁、美大使司徒雷登再晤黃華,黃華要求美國與國民政府斷絕外交關係。
6﹐7(五,一一)
甲、李宗仁代表甘介侯晤美國前國務卿馬歇爾。
乙、英國防部大臣亞歷山大到香港視察。
丙、英美輪各一艘自香港到上海。 6﹐8(五,一二) 甲、閻錫山組閣感受困難,國民黨要人多不允參加。 乙、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戒嚴。 丙、陝西國軍收復平利。 丁、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吳奇偉撤職通緝。
6﹐9(五,一三)
甲、劉伯承、林彪部向南昌集中。
乙、白崇禧自長沙到廣州,商閣員問題。
丙、宋子文自巴黎到紐約。
丁、國軍宣布關閉上海港口。
戊、雲南保山失守。
6﹐10(五,一四) 甲、陝西乾縣岐山激戰。 乙、自青島撤退之國軍(劉安祺部)經臺灣開海南島。
丙、空軍襲上海機場。
6﹐11(五,一五)
甲、閻錫山內閣組成,副院長朱家驊,閻兼國防部長,外交部長胡適(葉公超代理),財政徐堪,內政李漢魂,經濟劉航琛,教育杭立武,司法張知本,交通端木傑,蒙藏委員會關吉玉,僑務委員會戴愧生,政務委員張群、陳立夫、吳鐵城、徐永昌、黃少谷、萬鴻圖(
民社黨)、王師曾(青年黨),秘書長賈景德。
乙、國民黨設立最高決策委員會,蔣中正、李宗仁為正副主席,閻錫山、何應欽、孫科、張群、陳立夫、吳鐵城、吳忠信、居正、李文範為委員。 丙、陝西胡宗南軍收復岐山、扶風。
丁、政府和談代表劉斐自北平經香港到廣州(尋返港,6﹐17又來穗。又章士釗亦自平到港)。
6﹐12(五,一六) 甲、閻錫山表示決不遷都重慶。
乙、西北馬步芳、馬鴻逵軍收復陝西乾縣、醴泉,胡宗南軍收復郿縣鄠縣,共軍彭德懷東退。
丙、江西共軍占修水。
丁、上海華東解放軍司令部禁止外幣及金銀流通使用(須向人民銀行兌換人民券)。 6﹐13(五,一七) 甲、閻錫山等就職,動員全國人力物力,以達成戰時內閣任務。
乙、自青島撤退之劉安祺部到達海南島及雷州。
丙、陝西胡宗南軍占引駕迴,並會合寧青騎兵於興平。 丁、共軍開放青島港口。
6﹐14(五,一八)
甲、陝西胡宗南軍收復武功。
乙、出席捷克京城共黨大會之中共代表錢俊瑞謂中共承認共產階級國際主義為其重要主義,毛澤東政治理論中絕無資產階級民族主義。
6﹐15(五,一九)
甲、臺灣省改革幣制,發行新臺幣,以五與一比率直接聯繫美金。
乙、行政院決議封鎖共匪海口。
丙、河南省主席張軫撤職通緝,由趙子立代理。
丁、陝西國軍收復興平盩厔。
戊、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成立。
己、毛澤東發表演說,抨擊美國,聲言西方國家必須與中國反動份子絕緣。
6﹐16(五,二○)
甲、李宗仁、閻錫山電請蔣總裁來廣州主持大計。
乙、蔣總裁對臺灣鳳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訓話。
丙、滇黔兩省部隊會師。
丁、空軍炸上海造船廠。 戊、上海軍管會頒布修改中小學校教科書原則。
6﹐17(五,二一)吳忠信到高雄,晤蔣總裁。
6﹐18(五,二二)
甲、政府電臺廣播,將大舉轟炸沿江沿海各港口城市。
乙、蔣總裁電覆李宗仁、閻錫山,允於短期內赴廣州。
丙、蔣總裁以英國慫恿美國,由聯合國託管臺灣,以固香港,堅決反對,如願相助,共同防衛,則不拒絕。
丁、青海騎兵在陝西三原被圍(尋突出)。
6﹐19(五,二三)
甲、中共宣布願與對人民政府採取友好態度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乙、傳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將建議美國政府,承認中共政權。
丙、甘肅境內民航機失事。 丁、上海工潮嚴重。
6﹐20(五,二四)
甲、蔣總裁接駐日代表團電,盟軍總部有將臺灣轉交盟國或聯合國暫管之議,即電復令詳告麥克阿瑟:一、中國政府及本人無法接受。二、臺灣可能於短期內成為中國反共力量之新的政治希望。三、美國如承認中共,決不能化中共為狄托,亦不能範圍中共行動,1945年美國曾拋棄在倫敦之波蘭政府,結果毀滅波蘭反共力量,此事可為殷鑒。中國政府有其廣大根據地,決不至成為類似倫敦之波蘭流亡政府。四、美國決不可考慮承認中共政權,並應防阻他國承認,美國應協助中國反共力量,並確保臺灣,使成為一新的政治希望。 乙、行政院宣布自本月二十六日起,封鎖上海、天津、秦皇島、寧波、永嘉等港口。
丙、中常會商討保衛華南及遷都問題。
丁、總統府否認劉斐有任何建議。 戊、空軍襲上海。
6﹐21(五,二五)
甲、英輪【安琪色施】號,在上海被政府空軍轟炸。英方抗議。
乙、蔣總裁召開會議,商討情報機構之統一與重建問題。
丙、蔣總裁自高雄移駐桃園大溪。 丁、閻錫山嘉勉馬步芳。
6﹐22(五,二六)李宗仁之代表甘介侯晤美總統杜魯門。
6﹐23(五,二七)
甲、行政院宣布施政方針,以軍事為核心。
乙、李宗仁電勉馬步芳。
丙、空軍連日轟炸長江下游及滬杭鐵路。
丁、埃及貨輪在長江口被海軍炮擊。
戊、陝西國軍收復商南。
6﹐24(五,二八) 甲、美大使司徒雷登原定今日赴北平(中共已允可),以國務院未批准,不果(是日美國參議員諾蘭WilliamF。Knowland等二十一人致書杜魯門,反對承認中共)。
乙、蔣總裁到臺北,出席東南區軍事會議。
丙、蔣總裁與吳敬恆長談,決設總裁辦公室,即駐草山。
6﹐25(五,二九)
甲、外交部聲明關閉上海天津等港口,並非執行封鎖。
乙、外交部為【安琪色施】事件,答覆英國抗議,並請英輪駛離各關閉港口。
丙、蔣總裁準備總裁辦公室之備案與成立,派定各單位人員。
6﹐26(六,一)
甲、李宗仁、閻錫山再電催蔣總裁來廣州,立法委員一百八十餘人亦聯名函請。
乙、陸軍總司令張發奎辭職,由顧祝同兼任。
丙、韓國前任總統獨立黨領袖金九被刺。
6﹐27(六,二)
甲、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到臺北,向蔣總裁報告川省近況,謂熊克武等正作通匪準備。
乙、共軍自鄂中渡江入湖南華容境。
丙、財政部長徐堪、參謀/總長顧祝同到臺北,晤蔣總裁(蔣連日召開會議)。
丁、英方表示反對封鎖海口,將保護航行。
6﹐28(六,三)
甲、鄂西團隊收復當陽。
乙、彭德懷敗馬步芳軍於固關。
丙、陳立夫自廣州到臺北。
丁、長江大水。 戊、南京外事處長黃華訪司徒雷登,歡迎其前往北平。
6﹐29(六,四) 甲、美國照覆外交部,不承認關閉港口為合法,除非能有效的實施封鎖。
乙、空軍炸上海火車站。
丙、通緝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林遵。
丁、李漢魂、邱昌渭及黃旭初分自粵桂到長沙。
6﹐30(六,五)
甲、英國照會外交部,不承認關閉港口(7﹐2外交部駁覆)。
乙、外交部照覆美國關閉港口,係在主權範圍之內,盼能與中國政府合作。
丙、政府連日會商,確保華南各省。 丁、何應欽自廣州到臺北,徐堪返廣州。
7﹐1(六,六)
甲、公布截斷共區海上交通辦法。 乙、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說明中共之政治乃以工農階級作領導,聯合小資產階級及民族資本家共同之獨裁,共黨政治之最高目的在消滅階級、政黨與國家機構,以達大同之境。中共所需外援,不屬於英美方面,而屬於蘇聯。 丙、中共使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國號。
丁、江西國軍收復樟樹鎮。
戊、艾契遜電司徒雷登,不准其前往北平。
7﹐2(六,七)政府改革幣制,以銀元為本位,並發行銀行兌換券。各省得發行一元及一元以下之輔幣券。
7﹐3(六,八) 甲、空軍炸上海真茹龍華。
乙、閩南國軍收復長汀、連城(共軍林志光昨占長汀)。
丙、李漢魂等自長沙返廣州。
丁、廣東大雨成災。
7﹐4(六,九)
甲、蔣總裁在臺北對美記者范智華等談話,今後仍以革命領導者地位,號召全國與共黨鬥爭到底,譴責蘇俄不遵守條約,盼美國予以援助。
乙、江西共軍占新豐。
丙、粵東國軍收復平遠。
丁、空軍炸安慶九江附近船隻。
7﹐5(六,一○)
甲、北平廣播譴責美國計畫攫取臺灣。
乙、上海共軍宣布停止國外對滬匯款。 7﹐6(六,一一) 甲、政府及社會領袖蔣中正、李宗仁、閻錫山、胡適、于斌、曾琦、張君勱等發表反共救國宣言。 乙、粵東國軍收復梅縣。
丙、桂林大水。 丁、上海美國副領事奧立夫被拘(7﹐9釋放)。
7﹐7(六,一二)
甲、李宗仁廣播,申明反共意義與改革政治主張。
乙、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發表談話,對駛入關閉港口外輪,決採有效行動。 丙、北平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各黨派發表宣言,譴責美國支持國民黨破壞和平,扶持日本,羈延締結對日和約,並要求給予不久在北平成立之民主聯合政府以代表中國出席對日和會之全權。強調蘇聯為其主要支持者。 丁、新疆中蘇通商談判停頓。
戊、國軍收復閩南上杭永定及贛南新豐。
7﹐8(六,一三)
甲、西藏政變,駐拉薩之蒙藏委員會辦事處人員被迫離去(英人黎吉生仍為印度駐拉薩商務專員)。
乙、蔣總裁召開整理黨務會議,商定改造方案及總裁辦公室組織大綱。
丙、閩北戰事移至白沙、水口、靈峰,福州形勢緊急。
7﹐9(六,一四) 甲、朱德廣播,譴責美國重建日本,要求由聯合政府派遣代表加速與日本締結和約。
乙、陝南共軍占平利。
丙、舟山國軍進攻鎮海及象山港。
7﹐10(六,一五)
甲、蔣總裁偕王世杰、吳國楨自臺北到菲律賓碧瑤與菲總統季里諾會談遠東防共問題,及太平洋聯盟計畫。
乙、南昌共軍開始西渡贛江,占領高安。
丙、陝西共軍自興平大舉西進。
丁、長江下游大水。
戊、英輪岳州號在浙海被國軍艦隊阻截。
7﹐11(六,一六)
甲、蔣總裁季里諾發表聯合聲明,邀約遠東各國組織聯盟,增強團結互助,以抑制並抵抗其共同威脅,盼儘早召開預備會議。 乙、英外部為中國封閉港口事再提駁辯,措詞強硬。 丙、陝西共軍占武功扶風。
丁、江西共軍占領峽江。
戊、粵東國軍收復饒平。
7﹐12(六,一七) 甲、蔣總裁自菲律賓抵臺南。
乙、南韓總統李承晚贊成組織遠東反共聯盟,並邀中菲兩國領袖訪韓。 丙、鄂西共軍進攻宜昌。
丁、廣東共軍占海豐。
7﹐13(六,一八)
甲、江西共軍占清江、新喻、宜豐。
乙、駐菲律賓公使館升為大使館。 丙、香港政府扣留廣東省政府所購機關槍一千六百挺。 7﹐14(六,一九)
甲、蔣總裁自臺南到廣州,發表談話,決為國家獨立人民自由奮鬥(王世杰、黃少谷同行)。 乙、陝西共軍彭德懷、徐向前占寶雞。
丙、湖南共軍自平江南進。
丁、江西共軍占安福。
戊、廣東共軍占陸豐。
7﹐15(六,二○)
甲、蔣總裁在廣州招待國民黨中央委員,聲言以廣州為據點,保護大廣東。
乙、湖北共軍占領沙市及宜都。 丙、空軍炸上海龍華機場,毀共軍飛機二架。
丁、空軍炸溫州港內輪船。
戊、菲總統季里諾談話,不論英美是否贊可,決努力促成反共聯盟實現。
己、上海漢口美國新聞處被封閉。
7﹐16(六,二一) 甲、國民黨非常委員會成立,蔣中正、李宗仁、孫科、居正、于右任、何應欽、閻錫山、吳忠信、張群、吳鐵城、朱家驊、陳立夫為委員,蔣李為正副主席。 即討論閻錫山之【扭轉時局方案】,擬組織國際志願隊。
乙、江西共軍占吉安,另支占銅鼓。
丙、江西國軍收復安福、崇仁,廣東收復紫金。
丁、空軍猛炸京滬路戚墅堰機車廠。
戊、福建國軍收復漳平。
己、英輪由英海軍護送駛入天津港口。
7﹐17(六,二二) 甲、湖北共軍占領宜昌,另支占南岸枝江松滋。
乙、江西共軍占吉水。
丙、福建國軍收復德化。
丁、白崇禧到廣州(明日回長沙)。
戊、駐藏辦事處,學校、電臺、醫院均被關閉,人員百餘離拉薩。
7﹐18(六,二三)
甲、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接受蔣總裁之【中國國民黨改造案】。
乙、李宗仁、閻錫山、顧祝同組織三人軍事小組。
丙、行政院長閻錫山發表聲明,接納中菲碧瑤協議。 丁、設置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轄蘇浙閩臺四省,陳誠/任長官。
戊、湖南共軍占平江。
己、江西共軍占上高。
庚、閩南國軍收復永定。
辛、北平美國新聞處被封閉。
壬、中蘇友好協會在北平成立,宋慶齡為主席。
7﹐19(六,二四) 甲、林彪部自平江占瀏陽,左翼(江西)占分宜、宜春。
乙、空軍炸南京電廠、自來水廠、廣播電臺。 丙、美總統杜魯門在芝加哥講演,抨擊共產主義國家。 丁、韓國總統李承晚邀蔣總裁往訪。
戊、蔣總裁召集高級幹部會議決定保衛廣州計畫。
7﹐20(六,二五)
甲、林彪部占江西萍鄉。 乙、共軍第二野戰軍劉伯承部自江西泰和占永新。
丙、空軍炸湘贛前線及南京、浦口、淮南煤礦。
丁、政府駐拉薩人員全部被迫離去。
7﹐21(六,二六) 甲、自萍鄉入湘之林彪部與自瀏陽南下共軍會合。 乙、程潛離長沙赴邵陽,湖南主席由陳明仁代理。
丙、蔣總裁乘華聯輪離廣州赴廈門。
丁、寧夏主席馬鴻逵到廣州。
戊、粵東國軍收復海豐。
己、派關吉玉馬步芳為主持第十輩班禪坐床典禮專使。
庚、天津美國新聞處被封。
辛、美國參議院通過大西洋公約。
7﹐22(六,二七)
甲、共軍逼長沙、株洲,白崇禧自長沙移駐衡陽。
乙、林彪之代表李明灝等與程潛代表會於平江。 丙、蔣總裁到廈門(次日召見湯恩伯、朱紹良)
。 丁、石覺任舟山群島防衛司令官。 戊、空軍炸上海黃浦江輪船。
7﹐23(六,二八)
甲、共軍自湖北松滋占湖南澧縣。
乙、廣州中山大學教職員學生百餘人被捕。
丙、行政院決定文職人員薪俸支給標準,最低二十元,最高五十二元。
丁、南京美國新聞處被封。 7﹐24(六,二九) 甲、蔣總裁自廈門抵臺北,決定成立革命實踐研究院。 乙、共軍東路自萍鄉占湖南醴陵。
丙、天津美國大通銀行停閉。
7﹐25(六,三○)
甲、共軍自湖南澧縣占石門。 乙、彭德懷之第一野戰軍占甘肅隴縣。 丙、閩北國軍收復大田,閩南收復寧洋。
7﹐26(七,一)
甲、林彪之第四野戰軍東路占株洲,西路占慈利。
乙、李宗仁到衡陽,晤白崇禧,下午抵福州,晤朱紹良。
丙、美英通告華南撤僑。
丁、一月以來英輪駛抵天津秦皇島等地者約十二艘。
7﹐27(七,二)
甲、李宗仁到臺北,晤蔣總裁及陳誠/。
乙、劉伯承之第二野戰軍占江西蓮花,國軍收復永豐。
丙、馬鴻逵任甘肅省政府主席(代郭寄嶠),馬步芳實授西北軍政長官。
丁、李及蘭任廣州衛戍總司令,廣州戒嚴。
7﹐28(七,三)
甲、李宗仁在臺北講演,盼奮起團結,並與愛好和平自由之一切民族攜手,從事反侵略反暴力之戰爭。
乙、江西共軍占泰和。
丙、沿西蘭公路西進之彭德懷部占甘肅涇川,另支被阻於固關。
7﹐29(七,四)
甲、蒙藏委員會發言人抨擊西藏強迫中央駐藏人員撤退為違法悖理。
乙、林彪部占常德,國軍宋希濂部南退。 丙、國軍收復江西蓮花,衡陽東側威脅解除。
丁、上海美國領事館被前美國海軍雇員包圍。
7﹐30(七,五) 甲、李宗仁連日與蔣總裁作五次長談,本日離臺北回廣州。
乙、彭德懷部占甘肅平涼。
丙、湖南省府主席程潛辭職,陳明仁繼任。
丁、上海美國領事館仍被包圍。
7﹐31(七,六)
甲、程潛自邵陽返抵長沙,黃杰、鄧文儀自廣州來晤,不果。
乙、馬鴻逵自廣州到臺北。
丙、塔斯社宣佈蘇聯已與滿洲人民民主當局訂立商務協定。
丁、被共軍扣留之英艦【紫水晶】號逃出長江。
8﹐1(七,七)
甲、長沙綏靖公署主任程潛通電附共。
乙、林彪部中路占湖南滋淥口,西路占桃源。
丙、國民黨非常委員會舉行第二次會議,商討保衛華南計畫。
丁、國民黨總裁辦公室在臺北成立。
戊、上海美領事館包圍解除。
8﹐2(七,八)
甲、美大使司徒雷登離南京返國。
乙、英商輪【摩勒】號自香港到上海。
8﹐3(七,九)
甲、程潛與林彪之代表李明灝簽訂長沙和平協定。
乙、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綏靖司令陳明仁通電重整戰鬥陣容,衛國保鄉。
丙、程潛部師長湯季楠占邵陽。
丁、蔣總裁自臺北赴韓國,中途停定海。
8﹐4(七,一○)
甲、陳明仁通電主張和平。
乙、林彪部進入長沙。
丙、政府通緝程潛。
丁、國民黨開除程潛、黃紹竑、賀耀組、劉建緒、蔣光鼐等黨籍。 戊、空軍襲上海。
己、達賴喇嘛之兄嘉樂頓珠應印度之邀,抵新德里。
8﹐5(七,一一)
甲、美國務院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說明對華政策,指責中國政府腐敗無能,蘇聯協助中共,中共為蘇聯利益服役,美國應鼓勵中國民主勢力,支持門戶開放及中國獨立,領土主權完整。 乙、華中軍政前長官兼湖南主席陳明仁投匪叛國,撤職緝辦,任命黃杰為湖南主席。 丙、派綏遠主席董其武兼任西北軍政副長官。
丁、美大使司徒雷登過檀香山飛華盛頓。
8﹐6(七,一二)
甲、蔣總裁自定海飛抵韓國鎮海,晤韓總統李承晚,商談遠東防共聯盟問題。
乙、外交部代部長葉公超向俄代辦抗議蘇俄與滿洲人民民主當局締結互換商品協定。
丙、彭德懷部進至甘肅隆德。
8﹐7(七,一三)
甲、蔣總裁與李承晚舉行正式會議(談中韓聯盟及海上、空中合作)。 乙、第十四軍軍長成剛收復湖南邵陽,擊敗程潛部師長湯季楠及警備司令魏鎮。
8﹐8(七,一四)
甲、蔣總裁與韓國總統李承晚發表聯合聲明。遠東各國一致行動消滅共產主義之威脅,並促菲總統季里諾召開碧瑤會議(即返臺北)。
乙、菲總統季里諾到華盛頓。
丙、國軍再復贛西蓮花。
丁、共軍占湖北興國。
8﹐9(七,一五)
甲、共軍進至甘肅固原通渭靜寧。
乙、海軍截獲塘沽口外輪船多隻。
丙、菲總統季里諾向美參議院演說,敦促支持反共聯盟。 丁、中韓訂立航務條約。
8﹐10(七,一六)
甲、瓊島國軍收復樂東。
乙、吳鐵城到臺北。
丙、第十輩班禪在青海塔爾寺舉行坐床禮。
丁、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抵華盛頓。
8﹐11(七,一七)
甲、共軍攻占福建長泰,截斷福州廈門交通線。
乙、內蒙自治代表大會閉幕,選德王為自治政府主席,達王為副主席,設自治政府於定遠營。 8﹐12(七,一八)
甲、山東共軍進攻長山八島,登陸南島。
乙、吳鐵城到東京。 丙、西北軍政長官馬步芳自蘭州到廣州(馬步芳與馬鴻逵不合作)。 丁、行政院頒布【國民反共公約】。
8﹐13(七,一九)
甲、吳鐵城在東京晤麥克阿瑟。
乙、毛澤東宣布將以北平為首都。
丙、共軍占甘肅隴西。
丁、黃紹竑、賀耀組等四十四人在香港發表宣言。 戊、白崇禧、胡宗南到廣州。 8﹐14(七,二○)
甲、江西共軍占贛州。
乙、國軍退出湖南湘潭、安化、寧鄉。
8﹐15(七,二一)
甲、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在臺北成立。
乙、臺灣【三七五減租】完成。
丙、湘東國軍退出攸縣茶陵。
丁、馬步芳、胡宗南抵臺北。
8﹐16(七,二二)
甲、外交部代部長葉公超對中美關係白皮書發表聲明,對於中共為澈底之馬克斯主義者及蘇聯破壞中蘇條約兩結論引以為慰,對於異議保留發表詳切聲明。
乙、吳鐵城在東京談話,拒絕臺灣託管。
丙、香港政府查封中國航空公司之啟德機場設備。 丁、福建綏靖主任兼省政府主席朱紹良離福州。
戊、江西國軍收復南康。 8﹐17(七,二三) 甲、共軍占領福州。
乙、共軍占甘肅會川。 丙、湘西國軍大敗林彪部第五十一軍張軫於青樹坪。
丁、馬步芳、馬鴻逵離粵返蘭州。
戊、龍雲致書盧漢及雲南參議會,勸舉義反正,參加解放運/動。
己、廣州美領事館奉令停閉。
庚、麥克阿瑟拒絕返國報告遠東局勢。
8﹐18(七,二四) 甲、國軍第一兵團(原屬陳明仁)軍長成剛、彭鍔、杜鼎通電討程潛、陳明仁。
乙、吳鐵城再晤麥克阿瑟。
丙、美參議員諾蘭建議派高級將領來華。
8﹐19(七,二五)
甲、長山列島國軍撤退。 乙、共軍進占舟山群島之大榭島。
丙、蘭州附近戰事開始。
8﹐20(七,二六)
甲、吳鐵城自東京返抵臺北,向蔣總裁呈遞與麥克阿瑟會談記錄。
乙、李宗黃謁蔣總裁,報告雲南盧漢態度不穩。
丙、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召集軍政首要會議,準備改變態度。 丁、共軍占江西贛州。
8﹐21(七,二七)
甲、蘭州近郊劇戰。
乙、胡宗南自廣州返抵漢中。
丙、美參議員勃里奇等聯合聲明,請切實援華。
8﹐22(七,二八)
甲、駐藏政府人員撤入印度。
乙、湘西國軍復新化。 8﹐23(七,二九)
甲、江西共軍占瑞金。
乙、蔣總裁自臺北飛抵廣州,召見顧祝同、薛岳、余漢謀/、劉安祺等,商軍事部署。
丙、高雄港【眾利】輪爆炸,延燒岸上物資(糖二萬四千噸),死傷數百人。
丁、甘介侯在美聲明,李宗仁並未同意建立中蘇合作基礎。 8﹐24(閏七,一)
甲、蔣總裁抵重慶,與張群會談。
乙、設置華南長官公署,以余漢謀/為長官。
丙、贛南劉伯承部自大庾信豐南進。
8﹐25(閏七,二)
甲、贛南劉伯承占龍南、尋鄔、安遠。
乙、關麟徵繼任陸軍總司令。 丙、英國貨輪【摩拉】號,在長江口外,被海軍截獲。
8﹐26(閏七,三)
甲、彭德懷、徐向前部占蘭州,馬步芳部撤往河西,潰不成軍(
馬鴻逵與馬步芳不和,所部早自隴東撤回寧夏)。
乙、陝南國軍胡宗南部自鳳縣反攻寶雞。
丙、顧維鈞訪美國務院。
8﹐27(閏七,四) 甲、蔣總裁召見宋希濂、胡宗南、谷正倫,商西南局勢,並派李彌回滇。
乙、徐永昌到西寧寧夏晤馬步芳、馬鴻逵。
丙、隴南胡宗南部收復西和。
丁、贛南國軍收復龍南。共軍入粵東焦嶺平遠。 戊、韓國首任駐華大使申錫雨遞國書。
8﹐28(閏七,五)
甲、共軍占湘南汝城。
乙、馬步芳攜眷到臺灣,所部退至河西武威(馬部五萬餘全潰,僅餘騎兵二團)。
8﹐29(閏七,六)
甲、蔣總裁在渝召西南及各省軍政當局會議(盧漢未到),決拒匪於川境之外。 乙、福建共軍占永安。 8﹐30(閏七,七)
甲、廣東立法監察委員等上書政府,請查辦參謀/總長顧祝同。
乙、廣州綏署副主任陳策卒。
丙、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派孫立人為臺灣防衛司令。
8﹐31(閏七,八)
甲、閩南陳毅部占泉州。 乙、粵東土共占梅縣。
丙、派宋希濂為川湘鄂邊區綏靖主任。
9﹐1(閏七,九)
甲、貴州實施【二五】減租。
乙、粵東國軍收復興寧。
9﹐2(閏七,一○)
甲、共黨在重慶縱火,延燒十八小時,死亡近萬人,全市精華損失大半。
乙、馬鴻逵到重慶,謁蔣總裁。
丙、李宗仁代總統明令通緝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林祖涵、李立三、劉少奇、陳紹禹、董必武、李富春、林彪、劉伯承、彭德懷、陳毅、葉劍英、賀龍、聶榮臻、徐向前、康生、高崗等十九人。
丁、粵東國軍收復普寧。
戊、隴南國軍收復禮縣。 己、中共廣播將解放西藏。
9﹐3(閏七,一一)
甲、李宗仁發表告中外人士書,共同努力撲滅赤禍,對極權主義侵略採取積極行動。
乙、昆明發生動亂(楊杰等策動),中央人員被迫撤離,學生作反政府遊行。 丙、貴陽學生遊行,呼口號,扭秧歌。
丁、粵東國軍復梅縣興寧。
9﹐4(閏七,一二)
甲、廣州積極布署,鞏衛華南。
乙、閩南共軍迫近廈門。 丙、共軍占西寧。 丁、中共海軍軍官學校在南京成立。
9﹐5(閏七,一三)
甲、粵軍收復龍門。
乙、蔣總裁招待重慶各界,昭示決心,不久即可重慶勝利。
9﹐6(閏七,一四)
甲、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自昆明到重慶,訪蔣總裁,痛陳苦衷,要求增編六軍,現洋二千萬元。
乙、麥克阿瑟對來日本視察之美國會委員會表示,援華尚未晚。
9﹐7(閏七,一五)
甲、閻錫山到重慶,商雲南問題(李宗仁主扣留盧漢,蔣總裁持不可,並再與盧漢長談)。
乙、福建共軍渡海攻平潭。 9﹐8(閏七,一六)
甲、盧漢攜現洋一百萬元自重慶返昆明,張群到廣州。
乙、中共派葉劍英為華南局書記兼廣東軍區司令員及政治特派員,張雲逸、方方為副書記,以聶榮臻繼北平市長兼軍管處主任。
丙、湘南國軍收復汝城酃縣。
丁、派胡宗南兼川陝甘邊區綏靖主任。
戊、美參議員麥加錫、勃里奇、諾蘭、惠理聯合發表【對華白皮書備忘錄】。
己、駐美大使館駁參議員康納利指摘蔣介石移存臺灣之一億三千八百萬美元作為私人之用。
庚、英輪【隆美】號在長江口外被截獲。
9﹐9(閏七,一七)
甲、閻錫山自重慶返廣州。
乙、前經濟合作署中國分署長賴普漢促美國對中共政府予以事實承認,反對再予國民政府援助。
9﹐10(閏七,一八)
甲、中共之新政治協商會議預備會在北平開幕。
乙、盧漢奉政府命令解散雲南省參議會,查封反動報紙,解散雲南大學、昆明師範學院及各中學,楊杰走香港。
丙、寧夏國軍收復豫旺堡。
丁、番禺附近土共數百被擊潰。
戊、英東南亞高級專員麥唐納與麥克阿瑟晤談後離日赴香港。 9﹐11(閏七,一九)
甲、甘肅國軍退至張掖。
乙、雲南參議會解散,議員十八人被捕,報館十家被封,記者被捕。
丙、陳誠/到廈門視察。
丁、空軍猛炸上海。
戊、重慶南岸大火,焚燬八十餘家。 9﹐12(閏七,二○)
甲、蔣總裁自重慶抵成都。
乙、美參議院外交及武裝部隊兩委員會通過援外案,其中七千五百萬元用於遠東(中國)。
丙、廣州一軍火庫爆炸。 丁、東京傳中國將招募日美志願空軍。
9﹐13(閏七,二一)
甲、蔣總裁對成都各界人士談話,確保西南根據地。
乙、張群打消辭意,自粵返渝。
丙、雲南中等學校全部解散。 丁、美國務卿艾契遜、英外相貝文會談遠東問題。
9﹐14(閏七,二二)
甲、美西太平洋艦隊司令白吉爾與李宗仁長談四小時。 乙、通緝黃紹竑、龍雲、賀耀組、劉斐、劉建緒、李任仁、羅翼群、胡庶華、李覺、李默庵、潘裕昆、舒宗鎏、周一志等五十五人。
丙、白崇禧連日在廣州與余漢謀/、薛岳商華南軍事(9﹐17返衡陽)。 丁、行政院派湯恩伯為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李宗仁不同意)。
戊、香港發表三月來自香港開往共區船隻三十餘艘,載貨十三萬噸。
己、美國務院覆伊斯勃蘭公司,不允派軍艦護送商船進入上海。 9﹐15(閏七,二三)
甲、共軍陳賡部進入粵北翁源境,並占龍仙。
乙、李宗仁召開軍事會議。 丙、行政院副院長朱家驊自廣州到臺北,晤陳誠/。
丁、粵東國軍收復陸豐。
9﹐16(閏七,二四)
甲、閻錫山對外國記者談,求反共國家團結一致,歡迎恢復美國軍事顧問團,職權與範圍由中美會商,美援到達,可保證合理應用。
乙、共軍占寧夏中寧及甘肅武威。
丙、廣州連日發生強拉壯丁糾紛。
丁、東京盟軍總部否認中國獲得日本飛行員說。
9﹐17(閏七,二五) 甲、美英法三國外長會議,英法支持美國放棄中國政策,並早日締結對日和約。
乙、蔣總裁在成都召見劉文輝、鄧錫侯、王纘緒、向傳義,即飛返重慶。
丙、陳毅部攻占福建平潭島及漳州(平潭國軍不戰而退,兵團司令李延年到臺北後被扣押)。
丁、馬步芳離廣州赴香港。
戊、新政治協商會議第二次籌備會,改稱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9﹐18(閏七,二六)
甲、甘肅國軍撤至酒泉。 乙、寧夏共軍越張恩堡迫金積。
丙、英鎊宣布貶值。
9﹐19(閏七,二七)
甲、綏遠主席董其武及將領孫蘭峰等通電參加共軍。
乙、西北共軍占河西張掖。 丙、策動昆明事件之楊杰在香港被暗殺(楊於數日前自昆明到港)。
丁、廈門外圍激戰,共軍占馬港同安。 戊、湘西共軍占沅陵。
己、美國伊斯勃蘭公司貨輪兩艘突過國軍封鎖線,駛抵上海。 9﹐20(閏七,二八) 甲、蔣總裁發表告黨員書,決重新改造國民黨。 乙、寧夏馬鴻賓叛變,扣留自成都來之運/輸機(9﹐29該機脫逃)。
丙、湘南國軍再占汝城。
丁、閩南共軍占廈門外圍之澳頭。
戊、【長治】艦在長江口外叛變,艦長胡敬端、副艦長孔祥棟等均死之。
己、第四屆聯合國大會開幕。
9﹐21(閏七,二九) 甲、中共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在北平開幕,代表六百三十五人(共六百六十一人),毛澤東致開幕詞,說明將制定該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組織法,共同綱領,選舉全國委員會,人民政府委員會,制定國旗國徽,決定國都及年號,與蘇聯及各新民主國家團結一起。劉少奇、高崗、李立三、宋慶齡、何香凝、張瀾、黃炎培、張治中、程潛、司徒美堂及新疆代表賽福鼎演說。
乙、蔣經國攜蔣總裁致盧漢函自重慶到昆明。 丙、被扣之英輪【摩拉】號釋放。 9﹐22(八,一) 甲、蔣總裁自重慶到昆明,停四小時與盧漢晤談後,即飛廣州。 乙、中國代表蔣廷黻在聯合國大會講演,控訴蘇俄助中共,促請注意危機。
丙、駐美大使顧維鈞訪代理國務卿羅斯基,請表明對華政策。 丁、廈門附近激戰,共軍攻嵩嶼。
戊、周恩來在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報告籌備經過。
9﹐23(八,二)
甲、蔣總裁在廣州召開會議,白崇禧自衡陽來參加。 乙、共軍占寧夏省城。
丙、投入共軍之【長治】艦在南京附近被空軍炸沈。
丁、蘇外長維辛斯基在聯合國大會抨擊蔣廷黻演說。 戊、美總統杜魯門宣布蘇聯曾有原子爆炸。
9﹐24(八,三) 甲、共軍占廣東南雄、河源。始興縣長饒紀錦/叛變。
乙、西北共軍(王震)占酒泉。
丙、廈門嵩嶼集美激戰。
丁、湘西共軍占瀘溪。唐生智在湘南東安武岡叛變。 9﹐25(八,四)
甲、閩南共軍攻占嵩嶼、嶼仔尾,國軍退守廈門島。 乙、共軍占粵北始興,韶關附近激戰。
丙、立法委員王又庸等五十三人通電反對政府。
丁、蘇聯塔斯社宣布蘇聯早有原子武器。
9﹐26(八,五)
甲、新疆主席鮑爾漢、警備總司令陶峙岳、省政府秘書長劉孟純宣布脫離國民政府加入解放軍(國軍師長馬呈祥、葉成、羅恕人於昨日離迪化,取道南疆赴印)。
乙、蔣總裁與李宗仁懇談當前局勢。
丙、廈門外圍國軍陸上據點均撤守。
9﹐27(八,六)
甲、北平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一、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法,三、以北平為首都,仍改稱北京,四、國旗定為紅色五星,五、採用公曆,六、國歌暫用義勇軍進行曲。
乙、中國代表蔣廷黻正式向聯合國大會控訴蘇聯破壞中蘇友好條約及聯合國憲章,支援中共。
丙、美【戈登】輪自上海撤僑(一千二百五十人)到香港,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暹羅大使及美英使館人員均隨輪到港。
丁、美國伊斯勃蘭公司三輪在上海口外被海軍扣留。 9﹐28(八,七)
甲、美國會通過援外案,內七千五百萬元援助中國一般區域。 乙、華中華南聯防,白崇禧部自湖南增援粵北。
丙、陳誠/駁斥臺灣交聯合國託管說。
9﹐29(八,八)
甲、北平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人民政治協商共同綱領。並決議向聯合國大會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代表中國的政府,要求取消國民政府的中國代表資格。
乙、聯合國大會通過將中國控訴蘇聯案列入議程。
9﹐30(八,九) 甲、北平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琛、張瀾、高崗為副主席,陳毅、賀龍等五十六人為委員。
乙、北平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發表宣言,中國面貌已改變,將聯合一切愛好和平自由的國家民族和人民,首先是聯合蘇聯和各新民主國家,共同反對帝國主義者挑撥戰爭的陰謀/。即閉會,由朱德致詞。
丙、國民黨非常委員會秘書長洪蘭友發表談話,蔣李間精誠/融洽,中樞人事絕無問題(近日閻錫山曾辭行政院院長,非常委員會副秘書長程思遠亦辭)。
丁、總統府秘書長邱昌渭為李宗仁代總統拒絕任命湯恩伯為福州綏靖公署主任事發表談話,說明不能同意之理由,行政院新聞處長鮑靜安亦發表談話,說明任命經過及立場。
戊、派黃金濤代理福建省政府主席(原由方治代),福建主席兼綏靖主任朱紹良查辦。
己、廈門國軍襲擊嵩嶼。
10﹐1(八,一○)
甲、北平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主席毛澤東宣布國務委員會,派周恩來為國務總理兼外交部部長。 乙、周恩來致函各國使領,要求承認新政府,建立正常外交關係。
丙、北京舉行開國典禮。
丁、駐法使館職員宣布服從新政府,大使錢泰辭職。
戊、葉公超正式被任為外交部長(胡適辭)。
己、蕭毅肅代理參謀/總長(顧祝同辭)。
庚、鄂西國軍收復巴東。
辛、湘南汝城激戰,共軍失利。
10﹐2(八,一一)
甲、蘇聯宣佈承認北京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與現在廣州之政府斷絕關係。
乙、蔣中正總裁、李宗仁代總統及閻錫山、白崇禧、張群、余漢謀/、顧祝同、徐永昌會商軍事政治。
丙、藏兵進集西康邊境。
10﹐3(八,一二)
甲、政府宣佈對蘇聯斷絕外交關係。 乙、美國國務院宣布繼續承認現在廣州之國民政府,對於任何中共政權之立場不致有所改變。
丙、波蘭、捷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宣布承認北京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丁、閻錫山為北平偽政府成立,發表告全國同胞及將士書。
戊、李宗仁為北平偽政府成立,發表告全國同胞及世界友邦人士書。
己、蔣總裁自廣州返臺北(與李宗仁之軍事主張不協)。
庚、粵北陳賡部大舉進攻樂昌韶關。
辛、關吉玉任財政部長,徐堪辭。 10﹐4(八,一三)
甲、蘇聯派原駐華大使羅申為駐北京大使,北京派戈寶權為駐蘇大使。
乙、湘西共軍占芷江。湘南進迫衡陽。
丙、粵北韶關附近激戰。
丁、福建省政府主席朱紹良免職。
戊、通緝龍雲。 己、立法院追認對蘇絕交,並聲討北平偽政府。
10﹐5(八,一四)
甲、美代理國務卿韋勃談話,現未承認中共政權。
乙、英外相貝文談話,英國對於承認中共政權一事所採政策須視中共政權之一般態度而定。
丙、南斯拉夫承認中共政權。 丁、政府與波蘭、捷克斷絕外交關係。
戊、粵北共軍占仁化。 己、舟山群島國軍退出金塘。
庚、北平之中蘇友好協會總會成立,【蘇聯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參加,劉少奇、宋慶齡、何香凝演說歡迎。
10﹐6(八,一五)
甲、國軍退出廣東韶關(劉安祺部退向海南島)
。
乙、國民黨永遠開除宋慶齡、張治中、邵力子、張難先、傅作義、錢昌照、竺可楨、許德珩、曾昭倫、吳有訓、譚惕吾、錢端生等黨籍。 丙、空軍毛昭宇等六人奪機自寧夏飛抵臺北。
10﹐7(八,一六) 甲、白崇禧部自衡陽退至桂林。 乙、共軍陳賡部占韶關。
丙、蔣總裁乘輪船到廈門視察並勸慰湯恩伯(翌日返臺北)。 丁、立法院院長童冠賢辭職。
戊、北平宣布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無外交關係的國家的新聞記者均須停止新聞活動。
10﹐8(八,一七) 甲、洪蘭友電告蔣總裁,廣州危急,李宗仁有知難而退之意。 乙、顧祝同電請蔣總裁毅然復任總統,長駐西南。
丙、共軍林彪部占衡陽。
丁、通緝傅作義及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主席團(八十九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委員(五十六人)。
戊、撤銷西北軍政長官公署,懲處馬步芳、馬鴻逵、馬繼援,通緝馬鴻賓。 己、駐日代表團團長朱世明自東京到臺北(10﹐14返東京)。 庚、陳納德自美抵香港。
辛、立法院散會。
10﹐9(八,一八)
甲、共軍占廣東英德及湖南邵陽。
乙、閩南共軍登陸大磴島。 丙、蔣總裁告全國同胞,一致反共產國際侵略。
丁、蔣經國迎于右任、吳忠信到臺北,吳告蔣總裁,李宗仁希望蔣復位。
10﹐10(八,一九)
甲、臺北慶祝國慶,舉行反俄反共示威遊行。
乙、李宗仁、閻錫山分別發表告民眾書。
丙、吳鐵城自廣州到臺北。
丁、共軍占廣東清遠。
10﹐11(八,二○)
甲、閻錫山到臺北,謂國際志願軍頗有希望,並說明團結之重要。
乙、蔣總裁自臺北到定海視察,周至柔、桂永清、蔣經國同行(
共軍已侵入舟山)。
丙、共軍占湖南武岡。
10﹐12(八,二一)
甲、政府宣布本月十五日起在重慶辦公。
乙、西北共軍(王震部)進入新疆哈密。
丙、閩南共軍占小磴島。
丁、印度總理尼赫魯到華盛頓,受隆重歡迎。 10﹐13(八,二二)
甲、李宗仁離廣州,抵桂林。
乙、廣州情形混亂,共軍占從化、花縣。 丙、蘇聯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自北平到南京。 10﹐14(八,二三)
甲、李宗仁到重慶。
乙、蔣總裁自定海返臺北(即以郭懺統舟山各軍)。
丙、廣州連續爆炸起火。
10﹐15(八,二四)
甲、閻錫山自臺北到重慶。 乙、共軍陳賡部占廣州,港穗交通斷絕。
丙、廣東省府主席薛岳退至海南海口(原擬赴湛江)。 丁、廣東湛江第六十二軍一部變亂,大肆搶掠(10﹐17退出)。
戊、蘇聯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到上海。
10﹐16(八,二五)
甲、革命實踐研究院在臺北開學。
乙、行政院決議加大地方政府權責。
丙、湘西國軍收復靖縣通道。 丁、東京電,中共曾與蘇聯在哈爾濱及莫斯科訂立協定。 戊、美參議員史密士自東京(商臺灣問題),陳納德自香港到臺北,晤蔣總裁。
己、蒙古人民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10﹐17(八,二六)
甲、共軍攻占廈門,國軍改守金門(國軍劉汝明曹福林部不戰,大部被俘)。
乙、國軍封鎖珠江口。 丙、尼赫魯在紐約強調印度不涉入美蘇冷戰中任何一方面。 10﹐18(八,二七)
甲、蔣總裁與于右任、丁惟汾、吳忠信等商復任總統事,均主須李宗仁自動退職。
乙、李宗仁在重慶歡迎會講演,革新政治,團結力量。
丙、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否認美國託管臺灣。
丁、共軍陳賡部占廣東四會。
戊、蘇外長維辛斯基在美宣稱蘇聯製造原子彈成功,已毀滅美國軍事戰略及原子彈外交政策。
10﹐19(八,二八)
甲、浙江共軍攻占舟山群島之桃花島。陳誠/到定海視察(10﹐21返臺)。
乙、湘西共軍占永綏。
丙、海軍美頌艦,在香港附近謀/變,未成。
丁、白崇禧號召廣西民眾保鄉衛國。
戊、臺灣中央日報社被焚。
己、蘇聯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離上海回北京。
10﹐20(八,二九)
甲、西北共軍王震部進入迪化。
乙、北京政府閣員名單宣佈,副總理為董必武、陳雲、郭沫若、黃炎培,內政部長謝覺哉,公安羅瑞卿,財政薄一波,商業葉啟泉,重工業陳雲,燃料工業陳裕,紡織工業曾山,糧食工業楊里山,輕工業黃炎培,鐵道鄧德元,水利傅作義,衛生李德全。又沈鈞儒任最高法院院長。
丙、駐香港之政府機構否認撤退(傳英將承認新政府)。
丁、南斯拉夫、印度、厄瓜多爾當選為安全理事會理事(蘇反對南當選)。 戊、傳豫鄂皖邊區游擊隊二十餘萬活動。
己、美國務卿艾契遜講演,指斥蘇聯為侵略者。
10﹐21(八,三○)
甲、美國務院否認與北平政權交涉商務問題。
乙、美共和黨六議員馬丁等發表聲明,主繼續援助國民政府,不應承認中共政權。 丙、英國、印度、泰國駐華大使自上海到香港。
丁、汕頭國軍撤退。
戊、湘西國軍收復黔陽。
己、廣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葉劍英為主任(翌日葉到廣州)。
庚、北京及各地熱烈舉行慶祝史達林七十歲誕辰大會。
10﹐22(九,一)
甲、廣東中山石岐國軍撤退。
乙、瀋陽美總領事因毆打華人被捕。
10﹐23(九,二)
甲、湘南共軍占零陵、東安。 乙、白崇禧等到海南島(顧祝同等亦到)。 丙、滇緬公路加緊搶修。 丁、香港官方發表九月份輸往華北貨物總值三千餘萬元港幣,本月計有輪船三十六艘自港駛華北。 10﹐24(九,三) 甲、蔣總裁廣播,勉臺灣同胞堅持反共抗俄鬥爭。
乙、白崇禧、余漢謀/、顧祝同、陳濟棠、薛岳、李漢魂會於海南島海口。
丙、廣東共軍占陽江。 丁、湘西共軍占永順桑植,與國軍相持於龍山以南。
戊、四川外僑準備撤退。
10﹐25(九,四)
甲、共軍登陸金門,與國軍激戰。
乙、海軍第四巡防艦隊長柳炳鎔在廣東投共軍。
丙、美國務院否認將承認西藏獨立,惟正注視該地情勢。
丁、臺灣舉行全省運/動會。
10﹐26(九,五)
甲、登陸金門之共軍約二萬人,在古寧頭為國軍所消滅。
乙、中共派遣代表團參加蘇聯十月革命紀念,由丁玲率領出發。
丙、美國務卿艾契遜發表聲明,斥責中共留難美國外交人員。
丁、陳納德到海南島。
10﹐27(九,六)
甲、中央航空公司飛機一架自香港出走(先已有一架出走)。
乙、白崇禧到重慶(胡宗南等亦到)。
丙、陳誠/自臺北到金門視察。
丁、美總統杜魯門招待記者,對承認中共政府問題,不作表示。
戊、北平宣佈蘇聯派專家二百餘人來華。
己、英參謀/總長史廉到香港。
10﹐28(九,七)
甲、廣東共軍進入羅定。
乙、中共川康工作委員會書記蕭華輔等被槍決。
10﹐29(九,八)
甲、重慶舉行軍政會議。
乙、廣東共軍占茂名,進入雷州半島。國軍收復信宜。
丙、蘇聯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宣布任務完成。 丁、英駐美大使談,英美對承認中共政府意見並無分歧。
10﹐30(九,九) 甲、陳誠/到海南島,晤余漢謀/、薛岳、陳濟棠。
乙、湯恩伯到臺北,金門防務由胡璉負責。
丙、四川大邑警察隊叛變,縣長被殺。 丁、北平廣播,華北災民計千萬人。
10﹐31(九,一○)
甲、共軍自青海玉樹進入西康德格。
乙、粵西國軍收復電白。
丙、香港中央銀行停業(其他政府在港機構亦均結束)。
丁、香港英海軍公報,已實行護航。 戊、新任駐蘇大使王稼祥到莫斯科。
己、中共臺灣省工副書記兼組織部長陳澤民在高雄被捕。
11﹐1(九,一一)湘西共軍分道進入貴州,占天柱、玉屏、銅仁。 11﹐2(九,一二) 甲、鄂西共軍占巴東,進向恩施。
乙、李宗仁、張群自重慶到昆明。
丙、俞大維任東南長官公署政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丁、美禁航空用之精鍊汽油向亞洲輸出。 11﹐3(九,一三)共軍陳毅部自舟山群島之桃花島進攻登步島,強行登陸。 11﹐4(九,一四)
甲、拉薩外交處長索康電請各國予西藏以援助,抵禦共產黨,聲明西藏為一獨立國家。
乙、英國警告中國政府,不得以空襲執行對共匪口岸之封鎖,中國軍艦飛機不得在香港加燃料。
丙、英國新嘉坡會議完畢(11﹐2開始,商承認中國新政權問題)。
丁、共軍占湖北建始、湖南龍山。
戊、廣東國軍退出茂名廉江。
11﹐5(九,一五)
甲、閻錫山談話,將盡力加強關閉共區港口,並否認政府將遷昆明。
乙、廣東共軍占封川。
丙、國軍自臺灣增援舟山群島(11﹐3已有一批自基隆出發)。
11﹐6(九,一六)
甲、進攻舟山群島登步島之共軍約六千人被國軍消滅。
乙、隴南國軍收復西和。
丙、雲南國軍收復慶鶴。
11﹐7(九,一七)
甲、共軍自湘西進占四川秀山。鄂西國軍(宋希濂部)退出恩施。
乙、洪蘭友自昆明到臺北,晤蔣總裁。
丙、自上海開出之英船【濟南】號在長江口外被截留。
丁、政府關閉廣州、汕頭、廈門三港口。
11﹐8(九,一八)
甲、白崇禧向美國廣播,呼籲援助。 乙、湘西共軍占晃縣。
丙、海南行政長官陳濟棠到臺北。
丁、自上海開出之英船【和生】號在長江口外被扣。
11﹐9(九,一九)
甲、中國航空公司飛機十架,中央航空公司飛機二架自香港飛往共區,兩公司總經理劉敬宜、陳卓林及職員宣布服從【人民政府】(
劉等抵北京)。
乙、四川涪陵兵變。
丙、隴南國軍收復西固。
11﹐10(九,二○)共軍占貴州鎮遠、黃平,貴陽吃緊。 11﹐11(九,二一)
甲、閻錫山連電蔣總裁請赴重慶。
乙、李宗仁自昆明到桂林。
丙、鄂西共軍占咸豐。
11﹐12(九,二二)
甲、共軍占四川酉陽,另支占鄂西利川。 乙、共軍占貴州馬場坪、貴定。
丙、成都金融混亂,銀圓券貶值,商店大都停市。 丁、香港政府限制臺灣瓊州旅客入境。
戊、印度尼赫魯在倫敦談話,只承認中國在西藏之宗主權。 11﹐13(九,二三)
甲、外交部長葉公超、交通部長端木傑到香港,與港政府交涉處理中國航空公司及中央航空公司事件。
乙、共軍占四川黔江。
丙、陳納德自香港到東京,晤麥克阿瑟。
11﹐14(九,二四) 甲、共軍占貴陽。
乙、蔣總裁自臺北到重慶,即電促李宗仁返渝。 丙、李宗仁自桂林到南寧。
丁、駐英大使鄭天錫覆英外交部,聲明中國有權使用港九海面。
戊、美輪【飛雲】號在長江口外遭中國海軍砲擊。 11﹐15(九,二五)
甲、共軍自貴陽西占清鎮。
乙、蔣經國奉命自重慶赴川黔交界視察。
11﹐16(九,二六) 甲、李宗仁到海口,當日返南寧,閻錫山電請返重慶。
乙、香港政府應國民政府之請,凍結中國及中央航空公司飛機。 丙、美政府抗議砲轟【飛雲】號。
丁、美國經濟合作總署援華執行人納森到臺灣。
11﹐17(九,二七)
甲、李宗仁稱病,拒絕回重慶。
乙、美國宣佈關閉重慶領事館。
丙、美總統杜魯門為華德被捕事件,譴責中共。
11﹐18(九,二八) 甲、共軍自貴州麻江都勻進至獨山。 乙、共軍自湖北利川迫近萬縣,另支占石柱。
丙、力主援華之美參議員諾蘭經日本到臺灣。
11﹐19(九,二九)
甲、共軍占貴州遵義。
乙、白崇禧之發言人否認廣西與中共商談政治解決。
丙、貴州國軍第八十九軍長劉伯龍以作戰不力鎗決。 11﹐20(一○,一)
甲、李宗仁自南寧到香港,托言就醫,中樞軍政請閻錫山主持。
乙、白崇禧到重慶(明日返南寧)。
丙、川東共軍迫近涪陵。
11﹐21(一○,二) 甲、蔣總裁告白崇禧,決不於此時復職,盼李宗仁來渝。
乙、國民政府準備自重慶移成都。
丙、川東共軍占忠縣。
丁、美參議員諾蘭參觀臺灣陸空軍(翌日赴菲律賓)。
11﹐22(一○,三)
甲、共軍占桂林。
乙、美國務卿艾契遜為瀋陽美總領事華德事件,分電三十國一致向中共抗議。
丙、美第七艦隊司令白克萊在香港晤李宗仁。 丁、居正、朱家驊攜蔣總裁函,自重慶到香港,勸李宗仁返重慶。
戊、川東涪陵附近激戰。
11﹐23(一○,四)
甲、國民政府組織行動內閣,編遣各部會人員。
乙、行政院改任李品仙、胡璉、石覺、王治岐為廣西、福建、浙江、甘肅四省主席。
丙、黔北共軍進入婁山關。
丁、瀋陽美總領事華德判處徒刑六月,緩刑一年,驅逐出境。 11﹐24(一○,五)
甲、黔西國軍收復安順,黔北共軍占桐梓。 乙、亞澳二洲國家工聯會議在北平開幕,劉少奇演說,共黨領導之民族解放軍應在現仍為西方帝國主義控制的東方各國建立起來。
11﹐25(一○,六)
甲、居正、朱家驊、洪蘭友等自香港返重慶,李宗仁函覆蔣總裁暫不返渝。 乙、美參議員諾蘭到重慶晤蔣總裁,麥克阿瑟代表惠勒同行。
丙、國軍羅廣文部放棄四川南川。
丁、萬縣南岸激戰。 戊、北京廣播鼓動西藏人民革命,班禪已要求派軍解放西藏。
己、聯合國大會開始討論中國控訴蘇聯案。
庚、蘇聯外長維辛斯基在聯合國常年大會聲明支持中共進入聯合國。
11﹐26(一○,七) 甲、白崇禧部敗劉伯承部於廣東廉江。
乙、川東共軍占南川。
丙、廣西國軍收復梧州。
丁、瀋陽美副領事史杜克以間諜罪被捕。
11﹐27(一○,八)
甲、共軍自南川占綦江,另支占涪陵,重慶情勢緊急。
乙、國民黨中央常會決議勸李宗仁回國視事,否則請蔣總統復位。
丙、美參議員諾蘭再晤蔣總裁,即自重慶飛南寧,晤白崇禧(翌日赴香港)。
丁、瀋陽美副領事史杜克釋放,全體領事館職員被判處驅逐出境。
11﹐28(一○,九)
甲、閻錫山、張群自重慶飛成都,政府正式移蓉。 乙、朱家驊、洪蘭友再到香港,勸李宗仁返重慶。
丙、共軍進至重慶南岸之小溫泉。
丁、美、澳、墨、菲、巴基斯坦五國向聯合國大會提議尊重中國獨立。
戊、美商輪【富蘭克林】號在長江口外被擊受傷。
11﹐29(一○,一○)
甲、重慶南岸近郊激戰。
乙、美巡迴大使吉思普告柯克上將,美政府不再以軍火供給國民政府。
11﹐30(一○,一一)
甲、蔣總裁自重慶飛成都。
乙、共軍占重慶,國軍羅廣文兵團叛變。
丙、美重申對中國關閉港口態度,聲明仍不承認,但亦不派艦護航(明日照會中國)。
12﹐1(一○,一二) 甲、蔣總裁約見鄧錫侯、劉文輝、熊克武、向傳義、王陵基。胡宗南自綿陽來見,商軍事部署,命守內江(本日璧山失守)。
乙、廣州軍火庫爆炸。
12﹐2(一○,一三)
甲、朱家驊、洪蘭友攜李宗仁函自香港返成都(李函云仍須赴美,為期一月)。
乙、蔣總統與閻錫山、張群等商談,決定準備復行視事。
丙、北平政務院通過【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發行辦法】。
丁、行政院決議臺灣省政府委員增加為二十三人(原為十五人)。
戊、浙江蘭谿發生暴動。
己、美參議員福開森自東京到臺灣。
12﹐3(一○,一四) 甲、閻錫山電促李宗仁即日返國,挽救危局。 乙、在成都之立法委員五十餘人發表時局主張,請蔣總統復職。
丙、胡宗南指揮全川軍事。 丁、川東宋希濂部撤至川西宜賓。
戊、廣西國軍自南寧撤退,李品仙、夏威到海南島。
己、陳誠/對記者宣佈東南國軍整編完成,確保臺灣極有把握。
庚、美國務卿艾契遜聲明不承認中國封鎖港口為合法。
12﹐4(一○,一五)
甲、李宗仁發表談話,重申反共決心,絕不推卸對國家人民所負責任。另答美記者,美國給予中國之任何援助,均應由其經手。 乙、蔣總裁對美記者談話,不惜任何犧牲,持久反攻戰鬥,民主國家如低估中國反共戰爭重要性,必將危害其本國安全自由與獨立。
丙、在臺灣之立法委員、監察委員、國民大會代表分別電請蔣中正復總統職。在成都之國大代表亦有同樣表示。
丁、行政院再度裁員,僅留二百五十人。 戊、成都秩序漸亂。
己、白崇禧到海南海口。
庚、川南共軍占瀘州。 12﹐5(一○,一六) 甲、李宗仁離香港飛美國。臨行電閻錫山一個月即遄返。 乙、青年黨陳啟天、民社黨蔣勻田電請蔣總統復職,並請白崇禧一致敦勸。 丙、臺灣行政會議開幕。
丁、共軍自四川永川占榮昌、內江、自流井。
戊、白崇禧部十餘萬在桂粵之交潰敗。
12﹐6(一○,一七)
甲、共軍占南寧。
乙、共軍大敗國軍於欽州。
丙、在臺國大代表七百餘人電請蔣總統復職。
丁、顧維鈞電告蔣總裁,美國暫不考慮承認中共問題。
戊、青年反共救國戰鬥團在成都成立。
己、空軍炸廣州。
庚、周恩來通知英方,如不交出中國及中央兩航空公司飛機,將以在華之英人資產作為抵押。
12﹐7(一○,一八)
甲、國民政府宣佈遷設臺北,並在西昌設大本營,統率陸海空軍在大陸指揮作戰(原擬遷昆明,為盧漢所拒。西昌大本營亦未成立)。 乙、顧祝同任西南軍政長官(代張群),胡宗南為副長官兼參謀/長,楊森為副長官兼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主任,王纘緒、唐式遵為西南第一、二路游擊總司令,盛文為成都防衛總司令。
丙、李宗仁抵舊金山,即赴紐約。
丁、共軍進至四川潼南。 戊、蔣總裁約見劉文輝、鄧錫侯,均不至。 己、蔣總裁派張群赴昆明,並決定中央政府遷臺北。
庚、胡宗南部主力到成都。
辛、國民政府明令通緝林伯渠、陳雲、何香凝、張瀾、張東蓀、黃炎培、譚平山、沈鈞儒、李德全、郭沫若、馬寅初、馬敘倫、李燭塵、宋慶齡、陶孟和、張難先、張元濟、張治中、邵力子、柳亞子、李蒸、錢昌照、吳有訓、章益、梁希、張奚若、許德珩、胡厥文、沈雁冰、陳重道、張志驤、陳鶴琴、顧毓瑔、李達、章乃器、史良、章伯鈞等一百五十名。
壬、聯合國大會決議中國控蘇案交小型大會(臨時委員會)處理,並通過尊重中國政治獨立,尊重中國人民選擇其政府之權利,要求各國勿在中國求取特權。
中國代表蔣廷黻聲明保留重提大會之權。
12﹐8(一○,一九)
甲、共軍進占四川資陽。
乙、閻錫山朱家驊自成都到臺北。
丙、張群偕雲南三軍長余程萬、李彌、龍澤匯自昆明到成都。
丁、白崇禧部收復廣東北海。
12﹐9(一○,二○)
甲、昆明盧漢態度再度轉變,扣留甫自成都回滇之張群、余程萬、李彌(另有飛機六架被扣,空軍運/輸機一架逃出)。
乙、四川將領鄧錫侯、劉文輝、潘文華通電附共。
丙、西昌駐軍劉文輝部伍培英師與新到之國軍衝突,被擊敗。
丁、成都情形混亂,候機飛臺灣者千餘人。
12﹐10(一○,二一)
甲、盧漢電劉文輝扣留蔣總裁。
乙、蔣總裁自成都飛臺北,臨行約胡宗南密談三次。 丙、昆明成立臨時軍政委員會。
丁、共軍占四川遂寧。
戊、運/輸機一架(自成都飛出)在海南海口失事,死傷多人。
12﹐11(一○,二二)
甲、張群獲釋,離昆明飛海防(翌日飛香港)。
乙、傳美國將予國民政府以經濟及外交援助。
丙、臺北連日槍決共黨多人。
12﹐12(一○,二三)
甲、西昌國軍擊敗劉文輝部之第一三六師伍培英部。
乙、北平令盧漢接受劉伯承指揮。 丙、臺灣行政會議閉幕。
12﹐13(一○,二四)
甲、進至成都附近之共軍被擊退。
乙、傳白崇禧到河內,與法方商所部假道越南赴海南(白部兩軍編為越南志願軍)。
12﹐14(一○,二五)成都附近之劉文輝部第二十四軍以不聽命令,被胡宗南部解決。 12﹐15(一○,二六) 甲、臺灣省政府改組,吳國楨代陳誠/為主席,委員二十三人,臺省人占十七名。 乙、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撤職,以賀國光繼任。 丙、陸軍總司令顧祝同下令討盧漢。
12﹐16(一○,二七) 甲、毛澤東偕蘇聯大使羅申到莫斯科,當晚晤史達林,副總理莫洛托夫、馬寧可夫、布加寧及外長維辛斯基均在座。
乙、張群到臺北。
丙、參謀/總長顧祝同自成都到海南海口。
丁、陳納德之民航隊自香港遷臺灣(以英將承認北京政府)。
12﹐17(一○,二八)
甲、行政院宣布加強關閉大陸港口,自二十一日起,領海區域佈置水雷,所有外輪限二十日前離開關閉區域(12﹐12已由臺灣外交特派員照會各國領事館)。 乙、行政院決議通緝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
丙、共軍自四川簡陽進攻成都東南龍泉寺,自陝南入川之彭德懷部占廣元。
丁、緬甸承認北京政府。
12﹐18(一○,二九)
甲、共軍占四川劍閣。
乙、白崇禧部三萬人進入越南。
丙、李品仙自海口到臺北。
12﹐19(一○,三○)
甲、雲南國軍李彌部攻入昆明。
乙、四川新津眉山仁壽間激戰,國軍胡宗南部獲捷。 丙、陳納德之民航隊宣布收購中國中央兩航空公司資產。
丁、臺灣省參議會不滿省政府委員人選,請國府重加考慮,並宣告休會。
戊、四川將領楊森、孫震到臺北。
己、美政府警告美國商輪勿駛入上海危險區。
庚、國民政府駐菲大使陳質平與菲總統會商防止軍火運/入共區。
12﹐20(一一,一)
甲、國民政府正式請美國予臺灣以軍事經濟援助。
乙、成都外圍繼續激戰。
丙、顧祝同、余漢謀/、薛岳自海口到臺北。
12﹐21(一一,二)
甲、共軍發出文告,勸胡宗南於三日內投降。
乙、國民政府海軍在沿海(遼河口至電白)佈雷。
丙、外交部令駐外各使節向駐在國聲明,如承認北平政權即違反聯合國憲章,助長國際共產主義之蔓延,支付鉅大代價。 丁、行政院會議,檢討中英邦交。
戊、國民政府任李彌為雲南省主席,余程萬為綏靖主任。 己、顧維鈞偕董霖(國府外交次長)訪美副國務卿韋勃。 庚、臺灣省參議會復會,省政府改組問題獲致諒解。
12﹐22(一一,三) 甲、共軍迫近成都,國軍作戰指揮部移廣漢。
乙、英國宣布停止華人在英存款支付。
丙、美國與菲律賓舉行軍事會議。 12﹐23(一一,四) 甲、美國務院密令該國駐西太平洋外交官員,美國決定放棄援助臺灣,臺灣並無大的重要性,即將為共產黨所有。
乙、傳蘇俄前沿海軍管區司令官米列茲科夫被任為北京政府最高軍事顧問。
丙、胡宗南自四川廣漢到海南榆林(成都胡部不肯再戰)。河南省主席趙子立在川北投共軍,師長田中由率部西渡嘉陵江(12﹐28)。
丁、張群、吳鐵城自香港到臺北。
戊、美總統杜魯門對記者聲明臺灣為國民政府治下的中國之一部,並非獨立的。
己、美大使館代辦史特朗到臺北。
庚、美政府宣佈任何美船如駛入上海,將吊銷其執照。 辛、香港最高法院宣布拒絕陳納德收購中國及中央兩航空公司財產。
12﹐24(一一,五)
甲、廣東發動反法國帝國主義運/動(以法軍用機侵入廣西上空,法與白崇禧勾結)。
乙、國府派吳鐵城為慶賀印尼共和國獨立特使。 丙、香港電車工人怠工。
12﹐26(一一,七) 甲、共軍占成都,鄧錫侯、潘文華均降(胡宗南之裴昌會兵團被解決)。
乙、共軍準備進攻海南島,國軍飛機在雷州半島大舉轟炸。 12﹐27(一一,八)
甲、蔣總裁答美記者,世界和平不可分割,太平洋區亦須締結公約。
乙、國軍飛機繼續轟炸廣東沿岸,並以艦隊戒備瓊州海峽。 丙、自陝南入川之共軍進至梓潼。
丁、印尼合眾國正式成立。
12﹐28(一一,九) 甲、胡宗南自海南飛返西昌。白崇禧到臺北。 乙、臺灣開始徵兵。 丙、國民政府承認印尼合眾國。 丁、價值美金一千萬元之銀幣運/至臺灣。 12﹐29(一一,一○)
甲、美總統召開國家安全會議,商對華及臺灣問題(傳美參謀/會議決定助蔣中正防守臺灣)。
乙、美海軍部宣布派航空母艦一艘及驅逐艦二艘赴亞洲,增強第七混合艦隊。
丙、聯合國蘇聯代表馬立克提議中國代表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代表任之。
12﹐30(一一,一一)
甲、美國務院消息,國民政府已非正式要求派遣顧問人員協助防守臺灣。
乙、印度承認北平政府,外交部宣布與印度絕交。
丙、周恩來宣示【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分配規定】
(華東區四千五百萬分,中南區三千萬分,華北區一千五百萬分,西南區七百萬分,西北區三百萬分)。
12﹐31(一一,一二)
甲、蔣總裁廣播,號召全國反共到底。 乙、中共發表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謂一九五○年的光榮戰鬥任務就是解放臺灣、海南島和西藏。
丙、中共臺灣省工委兼武裝工作部長張志忠在臺北被捕。
猜你喜欢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四十一·杨仲良 法军侵台档(六)·佚名 卷四十三·杨士奇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首卷三·佚名 卷之八十一·佚名 今献备遗卷八·项笃寿 三十九 曹寅奏谢圣恩巡视全河并蠲租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纪昀 ·檄查大湖崇爻山后余孽·丁曰健 三五、曾子居武城有越寇考·钱穆 卷一百十一·佚名 第三十章 黑暗时代之大动摇【黄巢之乱以及五代十国】·钱穆 卷第五·太安万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