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五卷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五卷

马鸣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道路大决择分第九

如是已说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大决择分。次当说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龙王道路中  总有二十法

谓二本藏中  各有十法故

论曰。就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道路中。总有二十中自在法。所以者何。功德过患二种藏中各有十故。如偈龙王道路中总有二十法。谓二本藏中各有十法故。故彼二十法。名字形相当如何耶。偈曰

功德本藏十  常坏俱及非

自他俱并非  无碍兼一全

过患本藏十  如一违无有

对利融上下  如次应观察

如是二十法  一一皆各各

圆满广大故  与本存等量

论曰。就功德本藏之体中。则有十法。能摄一切无量功德。云何为十。一者本体自性决定常住不生不灭远离流转功德品。二者本体自性常恒移转是生是灭流转俱行功德品。三者决定常住常恒无常一时俱转无前后违功德品。四者出常无常二事不摄自体本性离脱亡行功德品。五者十种自自摄一切法无有所余独一无二一种一行功德品。六者无体无性从因缘起亦有亦无随应变转功德品。七者无余究竟俱转俱行不相舍离功德品。八者非自非他绝离有名住于非非自性决定功德品。九者于一切法随应无碍自体自性法尔道理性造如是功德品。十者五根一一根五尘一一尘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功德品。是名为十。如偈功德本藏十常坏俱及非自他俱并非无碍兼一全故。就过患本藏之体中。亦有十法。能摄一切无量过患。云何为十。一者于一切法随顺如如如作逆事过患品。二者造作诸法同一业用一作逆事过患品。三者治道起时无有定体违作逆事过患品。四者染净诸法皆无所有无作逆事过患品。五者一切诸法皆总有有有作逆事过患品。六者随治同量如如现前对作逆事过患品。七者由治道力自类增益利作逆事过患品。八者由治道息发起自用融作逆事过患品。九者待上转者方得起用上作逆事过患品。十者以隐藏时方得起用下作逆事过患品。是名为十。如其次第住思止心。专心观察其理故明。如偈过患本藏十如一违无有对利融上下如次应观察故。如是二十法。与彼本方等无差别。是故有二十种本藏。无相违过。所以者何。其本藏中如是道理自然常有。不从本藏长建立故。何故处处皆存品字。如前所说二十种法。各各有百眷属类故。是故言品。例前应了。如偈如是二十法一一皆各各圆满广大故与本存等量故。如是已说建立名字门。次当说所诠义理门。且治及障对量差别。当如何耶。偈曰

如是二十法  一一皆各各

一德治诸过  诸过障一德

无有定次第  而数品类等

无失对量过  如理应观察

如说本存法  说品类亦尔

论曰。如前所说二十种法。一一各各一德治一切障。一切障障一德。无别对量。如偈如是二十法一一皆各各一德治诸过。诸过障一德无有定次第故。若如是说。今此门中对量轨则混成杂乱。虽无别对量而有总对量。是故无失。如偈而数品类等无失对量过如理应观察故。如本品尔例前应了。如偈如说本存法说品类亦尔故。如是已说治障对量差别门。次当说安立金刚位地门。其相云何。偈曰

此本法门中  亦有金刚位

依位有三门  谓上中下门

论曰。就此本法门中。亦有五十一金刚位。如上所说二十种法。依位安立。云何安立。谓诸位中皆具二十。无有前后一时转故。然则此中有三种门。云何为三。一者一向上转门。二者一向下转门。三者一向中转门。是名为三。如是三门各各一一位中具足俱转。不待初后际故。如说本法品类亦尔。以此小门广大回持。应广通达。如偈此本法门中亦有金刚位依位有三门谓上中下门故

大龙王重重广海无尽大藏大决择分第十

如是已说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大龙王重重广海无尽大藏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广海大藏中  总有三种重

谓初中后重  初重有二十

二亿十方界  量法门大海

二十种本藏  各生一万量

各别百眷属  各生一千故

是故数圆满  住心应观察

中后重倍此  应广通达故

论曰。就大龙王重重广海无尽大藏之自家中。总有三重。能摄诸位。云何为三。一者初第一有重。二者中安住居重。三者后建立转重。是名为三。就第一重中。则有二十二亿十方世界之量种种胜妙法门大海。此义云何。谓二十种本藏法中。一一各各出生一万法门大海。各各别别百眷属中。一一各各出生一千法门海故。以此义故名字圆满义理具足。如其次第安住其心定止其思。聪明观察其数量理及所诠意现了分明。如偈广海大藏中总有三种重。谓初中后重。初重有二十二亿十方界量法门大海二十种本藏。各生一万量。各别百眷属各生一千故。是故数圆满。住心应观察故。次二种重。如其次第倍前普布应广通达。如偈中后重倍此应广通达故。故大摩尼宝藏陀罗尼修集修多罗中作如是说。龙龙地地大无尽海藏中。有多十方之量法门轨则品类。最初名为转大法论具足一海无极无尽引导光明现照地地本业本用出生增长轨则大海法门。最后名为有性无性无我空理大利益广光明亦离脱亦合转具足具足无边摩诃行种地本藏法雨腾门出兴上味品类法门。唯取一界以为譬喻非取尘等。乃至广说故

猜你喜欢
  卷第四·佚名
  晓三界品第六·佚名
  卷第三十六·居顶
  卷五百二十七·佚名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佚名
  覆四川佛教会电·太虚
  楚林上睿禅师住北京慈明寺一门语录卷之四·楚林上睿
  卷第二十五·呆翁行悦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佚名
  卷第十一(第二诵之五)·佚名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卷下·佚名
  御选语录卷十·雍正
  卷七·水鉴慧海
  目录·宗鉴
  禅门宝藏录卷上·真静天頙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六十四·彭定求

        卷764_1 【塞上】谭用之   秋风汉北雁飞天,单骑那堪绕贺兰。碛暗更无岩树影,   地平时有野烧瘢。貂披寒色和衣冷,剑佩胡霜隔匣寒。   早晚横戈似飞尉,拥旄深入异田单。   钵略城边日欲西,游人却忆旧山归

  • 乙卯三十二首·许南英

    乙卯(民国四年、一九一五)乙卯清明前一日送王少涛归台湾黯然欲别近清明,触我思乡百感生。指点米家书画舫,雨丝烟柳送归程(少涛收罗书画甚富)。寄祝黄仲训四十初度(时客安南)紫云深秀郁磅礡,闲气特钟黄氏族;文采风流世有人,历数殊

  • 第四折·郑光祖

    (外扮殿头官同仲虺、汝方领卒子上)(殿头官云)燮理阴阳赞圣威,经纶天地就中奇。身近丹墀传敕命,调和鼎鼐理盐梅。小官殿头官是也。因为履癸不道,暴虐生民,诸侯多叛,天下哀怨,起无名之师,拒有道之国。方今有方伯,原是契之世孙,商

  • 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一·赵尔巽

      徐广缙 叶名琛 黄宗汉   徐广缙,字仲升,河南鹿邑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道光十三年,出为陕西榆林知府,历安徽徽宁池太道、江西督粮道、福建按察使。擢顺天府尹,寻出为四川布政使。丁母忧,服阕,补

  • 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三十五·赵尔巽

      许定国刘良佐 左梦庚郝效忠、徐勇、卢光祖 田雄马得功张天禄弟天福、赵之龙 孙可望白文选   许定国,河南太康人。明崇祯间,官山西总兵官。李自成围开封,趣定国赴援,师次沁水,一夕师溃,逮治论死。寻复授援剿河南总兵官

  • ●卷五十·徐梦莘

      靖康中帙二十五。   起靖康元年七月二十一日乙酉,尽二十九日癸巳。   秀水间居录曰:蔡京四入相崇甯元年拜相四年罢大观元年复入三年。又罢政和元年复入宣和初。又罢六年冬王黼罢相白时中李邦彦并拜太少宰未几京

  • 东都事略卷一百十八·王称

    隐逸传一百一  所贵乎天下之贤者出与处而已朝廷之士以进爲荣山林之士以退爲髙易曰遯世无闷又曰不事王侯此山林之士所以爲髙者与若乃应蒲车之招被旌帛之贲则孔子所谓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者亦其次也今裒取以隐逸著者

  •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长孙嵩传·李延寿

    长孙嵩是代郡人。父亲名仁,昭成帝时是南部大人。长孙嵩为人度量宽宏,他的名字也是昭成帝给取的。十四岁时,已经代替父亲掌管事务。昭成帝晚年时,几个部落内发生内乱,苻坚让刘库仁管理国家大事,长孙嵩和元他等人率领部众归附

  • 沙陀传·欧阳修

    沙陀,是西突厥的别部处月族人。起初,突厥东西两部,分别治理乌孙的旧地,与处月、处蜜人混居。贞观七年(633),太宗赐给鼓纛,立利必阝咄陆可汗。其族人步真未得封赏,打算吞并其弟弥射而自立为可汗。弥射害怕,率领处月等入朝,后来

  • 卷一百七十六之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六之二 朱批高其倬奏摺 雍正二年四月十六日云贵总督【臣】高其倬谨 奏为奏 闻事本年四月十六日据提【臣】郝玉麟咨及来字提【臣】遵

  • 刑法三·徐松

    定赃罪国朝之制,凡犯赃者,据犯处当时物准上估绢平赃。如所犯赃去见禁处千里外及赃已费用者,皆于事发处依犯时中估物价约估,亦依上估绢平赃,兼具赃物已费、见在,其生产之类有无蕃息,及以赃转易得物,皆具言之。内有经赦,即言在赦

  • 序·邢昺

    《孝经》者,百行之宗,五教之要。自昔孔子述作,垂范将来,奥旨微言,已备解乎《注疏》。尚以辞高旨远,后学难尽诗论。今特翦截元疏,旁引诸书,分义错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翰林侍讲学士朝请大夫守国子祭酒上柱

  • 卷五·姜炳璋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五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卫説见邶风淇奥美武公之德也 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諌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孔丛子曰于淇奥见学之可以为君子也辅氏广云曾子首章后六句之説字义明白意防详备盖谓当

  • 卷第四十一(婆罗门部)·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四十一(婆罗门部)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檀腻羁身获诸罪一&middot;阿耆尼达多在胎令母能论议二&middot;鸡头以身质钱欲饭佛僧帝释所助乃及于王三&middot;老乞婆罗门诵佛一偈儿子还相供养四&middo

  • 帝京景物略·刘侗

    明刘侗、于奕正撰。八卷。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北麻城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外放南直隶(今江苏)吴县知县,未到任,卒于途中。奕正初名继鲁,字司直,宛平(今北京)人。崇祯初年秀才,喜结交,好游名山。七年至九年(1634—16

  • 古印考略·夏一驹

    印学论著。清夏一驹著。一卷。夏一驹,字昂千, 号一斋, 又号凤凰山樵, 江苏江阴人。擅篆刻、精鉴赏、富收藏。此文成于雍正六年戊申(1728) 四月, 文简短而内蕴丰富, 专论秦、汉两代官、私印章之特征, 为其细致观察、苦

  • 太极图说·周敦颐

    古代哲学著作。北宋周敦颐著。用图式表达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生长的理解和认识,即:无形无象的“无极”为原始、绝对的实体“太极”,由太极而化生出有象有形的二气五行和天地万物。南宋朱熹曾对该书进行注解和整理。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