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晦卷二
【原文】
夫阳无阴不生,刚无柔不利,明无晦则亡,是故二者不可偏废。
合则收相生相济之美,离则均为无源之水,虽盛不长。
晦者如崖,易处而难守,惟以无事为美,无过为功,斯可以免祸全身矣。
势在两难,则以诚心处之,坦然荡然若无事然,勿存机心,勿施巧诈。方得事势之正。
物非苟得则有患得患失之心,而患得当先患失,患失之谋密,始可得而无患,得而不失。
音大者无声,谋大者无形,以无形之谋谛有形之功,举天下之重犹为轻。
事之晦者或幽远难见,惟有识者鉴而明之,从容谛谋,收奇效于久远。
祸福无常,惟人自招,祸由己作,当由己承,嫁祸于人,君子不为也。
福无妄至,无妄之福常随有无妄之祸,得福反受祸,拒祸当辞福,福祸之得失尤宜用心焉。
【译文】
没有阴,阳就不会产生,没有柔,刚就不会锋利,没有阴暗,光明也就消亡了。所以这对立的二者不可偏执一端。两者相合,可以收到互相生发,互相救助的功效;如果二者偏离,就都成为了无源之水。即使看上去壮盛,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处晦的形势如同立身悬崖,容易站立却难于坚守,只有坚持没有事最好,做事没过错就是功劳的原则,才可以免除祸患、保全己身。
身处两难的境地中,应该秉持诚信,坦坦荡荡如同没事一样,不要存有机巧的心思,也不用玩弄巧诈手段,这样才能把棘手的事情处理得当。
东西不容易得到,就难免怕被人抢去,所以没得到之前就应该考虑如何不被人抢去,研究出完备严密的对策,这样得到了也没有后患,也不怕得而复失了。
声音太大了反而听不到声音,谋略至大也会没有形迹可察,以没有形迹的谋略来缔造有形的功绩,即便举起天下这样重的东西也会很轻松。
有的事情很隐晦,祸机的发生也在很久以后,难以发现,只有见识高超的人才能敏锐地察觉到,预先策划好的对策在很久以后却能收到奇异的效果。
灾祸和幸福并没有固定的规律,都是人自己招来的。由自己闯出来的祸,应当由自己承担,嫁祸给他人,不是正人君子该做的事。
福不会无缘无故降临,这样的福通常都会有大祸,得福反而得祸,要拒绝祸就要辞去这种福,祸和福的得失最需要用心去观察思考。
猜你喜欢 第五十六卦 旅 火山旅 离上艮下·佚名 孟子纂疏卷九·赵顺孙 卷十四·朱熹 大智若愚的颜回·孔子 卷二十八·毛奇龄 卷六十·山井鼎 管子轻重十四·马非百 卷之四十八·邵经邦 刹利旃陀罗现智相品第六·佚名 梦中行品第五十九·佚名 譬喻品第十四·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七·佚名 菩提道次第心论卷第二·宗喀巴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三·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九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