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事须适宜

●(以下论事须适宜)

夫念佛一事, 当随各人力量, 随便出声、默念, 大声、小声, 皆无不可。何得一向大声念, 致令伤气受病耶?然汝此大病, 虽由伤气而起, 实无量劫来业力所现。以汝精进念佛之故, 遂转后报为现报, 转重报为轻报。即此一病, 不知消几何劫数三途恶道之罪。佛力难思, 佛恩难报, 当生大庆幸, 生大惭愧, 生大净信。以净土一法, 自行化他。俾家中眷属, 与一切有缘者, 同生西方。则可不负此病, 及佛为现身也。【书一】八四

●学佛必须专以自了为事, 然亦须随分随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 方能彻底放下, 彻底提起。中下之人, 以无一切作为, 遂成懒惰懈怠。则自利也不认真, 利人全置度外, 流入杨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故必须二法相辅而行, 但专主于自利一边。二林之语, 亦不可误会。误会则得罪二林不小。二林之意, 乃专主自利, 非并随分随力教人修习净土法门全废也。利人一事, 唯大菩萨方能担荷, 降此谁敢说此大话?中下之人, 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 方合于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门, 有六度万行故。自未度脱, 利人仍属自利。但不可专在外边事迹上做。【书二】八

●真办道人, 何预他事。但未能通身放下, 斩断万缘。不妨带培心地, 以救取一半耳。【书二】十五

●念佛虽贵至诚清洁, 然病人做不到, 但心存至诚默念, 或出声念, 功德仍是一样。以佛慈广大, 如父母于儿女病苦时, 则不以平常之仪式见责, 而且为其抚摩身体, 洗濯污秽。若儿女病好, 犹然令父母同彼病时一样伺候, 则当被雷打。【书二】六八

●立身处世, 居心则若贤若愚, 通皆恭敬, 不生傲慢。行事则亲贤远愚, 取优去劣。如是则可免相染之弊, 及挂误之愆。天下事, 有一定之理, 无一定之法。若不以情事而为定夺, 如执死方子医变症, 则生者少而死者多矣。是在情与理相合, 法与事相契, 则得之矣。【书二】六

●天下万事, 皆有一定之理。而当其事者, 须秉一定之理, 而行因时适宜之道。理与权相契, 法与道相符, 斯为得之。【书二】十二

●佛法因人而施, 断不可执通途宏规, 而与机相违, 致失即生了脱之殊胜利益。是在当人自量根性, 而为修持耳。【书二】二一

●火葬一法, 唐宋佛法盛时, 在家人多用之。然宜从俗葬埋, 恐执泥者妄生议论。实则烧之为易泯灭, 过七七日烧弥妥。葬之年辰久, 或致骨骸暴露耳。三年之丧, 不作礼乐, 固宜遵守。前清文官必丁忧, 武官不丁忧, 以军事不可或辍, 故不为制。今则废伦非孝, 纷纷而起, 守制之期, 尚足挂齿乎?吾人当依古礼, 斟酌行之, 不可遽变, 不必过泥可耳。【书二】六一

●莲社初开, 须有定规。女人入社, 断乎不可。切不可效他方之漫无检约, 以致一法才立, 而百弊丛生矣。至要至要。【书二】二四

●窃谓现今世道人心, 陷溺至于极点。又加国用空乏, 赋税比前重得数倍。诸物昂贵, 民不聊生。天灾人祸, 频频降作。值此时际, 欲宏法道, 只可普与来者, 指其学佛要义。于父言慈, 于子言孝, 兄友弟恭, 夫倡妇随, 各尽己分, 以立基址。由是加以主敬存诚, 克己复礼。明因识果, 期免轮回。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信愿念佛, 求生西方。天姿纵高, 亦当依此而行。于有余力时, 不妨研究一切经论。令其在己家庭, 随分修持。则不须广建屋宇, 备立人员, 彼此往来, 旷职费日。此诚现今宏法, 将计就计之最上一着也。【书二】四二

●欲求往生, 当放下此世间, 并放下过分之狂妄心。如同菩萨在生死中度脱众生, 此须自己是菩萨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 便欲担任此事, 不但不能度人, 且不能自度。世间多少善知识, 皆受此病, 尚谓之有菩提心。须知此心, 先求往生, 则有益。以此不求往生, 须是菩萨则可, 否则为害不浅。过分之狂妄心, 为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碍, 不可不知。【复潘对凫书】

●当此劫浊乱时, 固宜提倡因果报应, 及与净土法门, 方有实益。彼好高务胜者, 恐一提倡, 便隳其声价, 以故宁可令人不会, 决不肯屈我门风。试问彼于调养生命之外物, 能固执一法, 不求变通否乎?夏葛而冬裘, 渴饮而饥食, 彼于一日之中, 尚必取其合宜。其于宏法, 则其智反不如养生之得计, 谓其真欲利人可乎?【大云月刊】

●创立莲社, 必须清净香洁。主人必须恭敬至诚, 不可傲慢于人, 亦不可有德色于人之气象, 凡来者悉温恭谦逊以待之。至于未念佛, 及念佛毕, 概不得谈家常。有可谈叙之要义则谈之, 否则各归原所。年纪太轻者, 只可在自己家里念。若常来, 路近尚可, 路远或恐有意外之虞, 不可不慎。此不过为地方作一提倡而已, 仍须以专意在家念佛为事。【大云月刊】

●学佛之人, 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 则邪念自消, 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 则当力令断灭, 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 行在一边, 知见愈高, 行履愈下, 此今学佛自称通家者之贴骨大疮。倘能以不贰过是期, 则学得一分, 便得一分之实益矣。【复陈伯达书】

猜你喜欢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唐慧琳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二·佚名
  卷八十四·道世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五·佚名
  卷第四十六·德清
  卷二百四十·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大乘正宗分第三·朱棣
  卷第三·佚名
  十八空论(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亦十七)·龙树
  卷第四十八·李通玄
  卷九十九·道世
  卷十·性音
  三归音释·弘赞
  卷第十八·永觉元贤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癯斋·唐圭璋

      买陂塘   寿监丞吴芹庵   闻掀髯、岭头长啸,梅花一夜香吐。正看呜凤朝阳影,何事惊鸿翩举。来又去。但赢得、儿童拍手笑无据。人间何处。有九曲栽芹,一峰横砚,江上听春雨。   功名事,不信朝鳞暮羽。九关虎豹如许

  • 填词杂说·沈谦

    ○词承诗启曲承诗启曲者,词也,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然诗曲又俱可入词,贵人自运。○各调作法小调要言短意长,忌尖弱。中调要骨肉停匀,忌平板。长调要操纵自如,忌粗率。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厉语,尤见错综。

  • 回文类聚卷一·桑世昌

    璇玑图叙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令武功苏道质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智识精明仪容秀丽谦黙自守不求显扬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敬之然苏氏性近于急颇伤嫉妒滔字连波右将军于真之孙朗之第二子也神风伟秀该通经史

  • 卷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十七瑞气类五言排律望禁苑祥光       【唐】蒋 防佳气生天苑葱茏几効祥树揺三殿侧日映九城旁山雾宁同色卿云未可方眺汾疑鼎气临渭想荣光当竝舂陵发应开圣厯长微臣时一望短羽

  • 卷二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张廷玉

        杨博 马森 刘体乾 王廷 葛守礼 靳学颜   杨博,字惟约,蒲州人。父瞻,御史,终四川佥事。博登嘉靖八年进士,除盩啡知县,调长安。征为兵部武库主事,历职方郎中。大学士翟銮巡九边,以博自随。所过山川形势,土俗好

  • 两汉刊误补遗卷五·吴仁杰

    封禅郊祀志申公曰封禅则能仙登天矣丁公曰封禅者古不死之名仁杰按封者封土而为坛禅者除地而为墠封禅即方岳明堂之异称耳而方士之说乃谓封禅可以登仙而不死故世主乐闻其说而甘心于此是非方士之罪儒者不能正名名之过也霍

  • 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五百八十三·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一月。癸卯。上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还宫。记注  ○署甯夏将军志锐奏、甯夏驻防创设中小学堂。现已开办。下部知之。外纪  ○又奏、化除满汉畛域。宜筹善后以存种族

  • ◎镇守使延师条件·李定夷

    江苏某镇守使,欲聘一老师宿儒教读其公子。因念吾国旧社会之习惯,视教读先生为至高无上之位置,莫不竭诚尽敬而崇奉之。该使思得一特别改良之崇奉法,大开私宅会议,规定延师待遇法四条。兹以道路所传,得其条例大纲,亟为披露。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纪昀

    列传宋 【二十二】○宋二十二马全义【知节】 雷德骧【有终 孝先简夫】王超【德用】马全义雷德骧王超△马全义马全义幽州蓟人自幼学击剑善骑射十五隶魏帅范延光帐下延光叛晋祖征之以城降悉籍所部来上全义在籍中因补

  • 卷四十三·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四十三乾隆二十二年秋八月己夘定边将军成衮扎布等疏奏明瑞等进情形成衮扎布等奏言臣等自朱尔都斯起程策应明瑞等八月初三日据明瑞咨报十月初二日擒获厄鲁特等令其引路越高岭数处行

  • 卷二十六·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丙申(一六五六)、大清顺治十三年(永明王永历十年、鲁王十一年)春正月庚辰朔永明王在安龙,鲁王在金门。十三日(壬辰)大清庶子王自泉州出攻两岛,风不利,引还。李定国遣传宣参将杨祥进密疏,署云「藩臣李定

  • 孔奂传·姚思廉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陰人。其曾祖父孔王秀之,是齐朝左民尚书,吴兴郡太守。祖父孔至存担任过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父亲孔稚孙,是梁宁远枝江公主簿、无锡县令。孔奂年幼丧父,由叔父孔虔孙收养。他好学,擅长写文章,经文史籍,诸子百

  • 张耒传·脱脱

    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时即显得聪颖奇异,十三岁便能写作文章,十七岁所做《函关赋》,已为众人传诵。张耒游学于陈州时,受到学官苏辙的钟爱,因而,能够结识苏轼,苏轼也赏识张耒,称其文章恣意洒脱,淡雅情真,有一唱三叹之声。张耒

  • 卷三十·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三十宋 吕本中 撰哀公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左氏传七年冬初曹伯阳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孙彊好弋获白鴈献之且言田弋之说说之因访政事大说之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彊言霸说于曹伯曹伯从之

  • 卷二十九·王志长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二十九明 王志长 撰王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注命圭者王所命之圭也朝觐执焉

  • 卷九·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增修东莱书説卷九    宋 时澜 撰太甲中第六      商书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太甲既克

  •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圆信

    禅宗语录。明圆信、郭凝之编集。一卷。沩山灵祐(771—853),唐代禅宗僧人,沩仰宗创始人之一。此书是其语录的汇编。原书无序跋,从内容看其资料主要采自《五灯会元》。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所收的《五家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