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住品第十五

  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力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以三昧力十方各千佛刹微塵數世

  界之外有千佛刹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名曰法慧普現其前.告法慧菩薩言善哉善

  哉善男子.汝能入是菩薩無量方便三昧.善男子.十方各千佛刹微塵數諸佛悉以神

  力共加於汝.又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威神之力及汝所修善根力故入此三昧

  ********************

  令汝說法。爲增長佛智故.深入法界故.善了衆生界故.所入無礙故.所行無障故.得無

  等方便故.入一切智性故.覺一切法故.知一切根故.能持說一切法故。所謂發起諸菩

  薩十種住。善男子汝當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是時諸佛卽與法慧菩薩無礙智.無

  著智.無斷智.無癡智.無異智.無失智.無量智.無勝智.無懈智.無奪智.何以故此三昧力

  法如是故。是時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薩頂。法慧菩薩卽從定起。告諸菩薩言.佛子

  菩薩住處廣大與法界虚空等.佛子菩薩住三世諸佛家.彼菩薩住我今當說。諸佛子.

  菩薩住有十種.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何者爲十.所謂初發心住.治地住.

  修行住.生貴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是名菩薩十住.

  去來現在諸佛所說。佛子云何爲菩薩發心住.此菩薩見佛世尊形貌端嚴.色相圓滿.

  人所樂見.難可值遇.有大威力.或見神足.或聞記别.或聽教誡.或見衆生受諸劇苦.或

  聞如來廣大佛法.發菩提心求一切智。此菩薩緣十種難得法而發於心.何者爲十.所

  ********************

  謂是處非處智.善惡業報智.諸根勝劣智.種種解差别智.種種界差别智.一切至處道

  智.諸禪解脫三昧智.宿命無礙智.天眼無礙智.三世漏普盡智.是爲十。佛子此菩薩應

  勸學十法.何者爲十.所謂勤供養佛.樂住生死.主導世間令除惡業.以勝妙法常行教

  誨.歎無上法.學佛功德.生諸佛前恆蒙攝受.方便演說寂靜三昧.讚歎遠離生死輪迴.

  爲苦衆生作歸依處。何以故欲令菩薩於佛法中心轉增廣.有所聞法卽自開解不由

  他教故。佛子云何爲菩薩治地住.此菩薩於諸衆生發十種心.何者爲十.所謂利益心.

  大悲心.安樂心.安住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同已心.師心.導師心.是爲十。佛子此菩

  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爲十.所謂誦習多聞.虚閑寂靜.近善知識.發言和悅.語必知時.心

  無怯怖.了達於義.如法修行.遠離愚迷.安住不動。何以故.欲令菩薩於諸衆生增長大

  悲.有所聞法卽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爲菩薩修行住.此菩薩以十種行觀一

  切法.何等爲十.所謂觀一切法無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無作.一

  ********************

  切法無味.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無處所.一切法離分别.一切法無堅實.是爲十。佛子

  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爲十.所謂觀察衆生界.法界.世界.觀察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觀察欲界.色界.無色界。何以故欲令菩薩智慧明了.有所聞法卽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云何爲菩薩生貴住.此菩薩從聖教中生成就十法.何者爲十.所謂永不退轉.於

  諸佛所深生淨信.善觀察法.了知衆生.國土.世界.業行.果報.生死.涅槃.是爲十。佛子此

  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爲十.所謂了知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法.修習過去未來現在

  一切佛法.圓滿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法.了知一切諸佛平等。何以故欲令增進於三

  世中心得平等.有所聞法卽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爲菩薩具足方便住.此菩

  薩所修善根皆爲救護一切衆生.饒益一切衆生.安樂一切衆生.哀愍一切衆生.度脫

  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離諸災難.令一切衆生出生死苦.令一切衆生發生淨信.令一

  切衆生悉得調伏.令一切衆生咸證涅槃。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爲十.所謂知

  ********************

  衆生無邊.知衆生無量.知衆生無數.知衆生不思議.知衆生無量色.知衆生不可量.知

  衆生空.知衆生無所作.知衆生無所有.知衆生無自性。何以故欲令其心轉復增勝無

  所染著.有所聞法卽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爲菩薩正心住.此菩薩聞十種法

  心定不動.何者爲十.所謂聞讚佛毁佛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讚法毁法於佛法中心

  定不動.聞讚菩薩毁菩薩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讚菩薩毁菩薩所行法於佛法中心

  定不動.聞說衆生有量無量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衆生有垢無垢於佛法中心定

  不動.聞說衆生易度難度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法界有量無量於佛法中心定不

  動.聞說法界有成有壞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法界若有若無於佛法中心定不動.

  是爲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爲十.所謂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體.一切法不

  可修.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無真實.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性.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夢.

  一切法無分别。何以故欲令其心轉復增進得不退轉無生法忍.有所聞法卽自開解

  ********************

  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爲菩薩不退住.此菩薩聞十種法堅固不退.何者爲十.所謂聞

  有佛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法無法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無菩薩於

  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行無菩薩行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修行出離修

  行不出離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過去有佛過去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未來有

  佛未來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現在有佛現在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佛智

  有盡佛智無盡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是

  爲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廣大法.何者爲十.所謂說一卽多.說多卽一.文隨於義.

  義隨於文.非有卽有.有卽非有.無相卽相.相卽無相.無性卽性.性卽無性。何以故.欲令

  增進於一切法善能出離.有所聞法卽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爲菩薩童真住.

  此菩薩住十種業.何者爲十.所謂身行無失.語行無失.意行無失.隨意受生.知衆生種

  種欲.知衆生種種解.知衆生種種界.知衆生種種業.知世界成壞.神足自在所行無礙.

  ********************

  是爲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法.何者爲十.所謂知一切佛刹.動一切佛刹.持一切

  佛刹.觀一切佛刹.詣一切佛刹.遊行無數世界.領受無數佛法.現變化自在身.出廣大

  徧滿音.一刹那中承事供養無數諸佛。何以故欲令增進於一切法能得善巧.有所聞

  法卽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爲菩薩法王子住.此菩薩善知十種法.何者爲十.

  所謂善知諸衆生受生.善知諸煩惱現起.善知習氣相續.善知所行方便.善知無量法.

  善解諸威儀.善知世界差别.善知前際後際事.善知演說世諦.善知演說第一義諦.是

  爲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法.何者爲十.所謂法王處善巧.法王處軌度.法王處宮

  殿.法王處趣入.法王處觀察.法王灌頂.法王力持.法王無畏.法王宴寢.法王讚歎。何以

  故欲令增進心無障礙.有所聞法卽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爲菩薩灌頂住.此

  菩薩得成就十種智.何者爲十.所謂震動無數世界.照曜無數世界.住持無數世界.往

  詣無數世界.嚴淨無數世界.開示無數衆生.觀察無數衆生.知無數衆生根.令無數衆

  ********************

  生趣入.令無數衆生調伏.是爲十。佛子此菩薩身.及身業.神通.變現.過去智.未來智.現

  在智.成就佛土.心境界智境界.皆不可知.乃至法王子菩薩亦不能知。佛子此菩薩應

  勸學諸佛十種智.何者爲十.所謂三世智.佛法智.法界無礙智.法界無邊智.充滿一切

  世界智.普照一切世界智.住持一切世界智.知一切衆生智.知一切法智.知無邊諸佛

  智。何以故欲令增長一切種智.有所聞法卽自開解不由他教故。爾時佛神力故十方

  各一萬佛刹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徧動等徧動.起徧起等徧起.踊徧踊等徧

  踊.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擊徧擊等徧擊.雨天妙華.天末香.天華鬘.天雜香.天

  寶衣.天寶雲.天莊嚴具.天諸音樂不鼓自鳴.放天光明.及妙音聲.如此四天下須彌山

  頂帝釋殿上說十住法現諸神變.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又以佛神力故十方

  各過一萬佛刹微塵數世界有十佛刹微塵數菩薩來詣於此充滿十方.作如是言善

  哉善哉佛子.善說此法.我等諸人同名法慧.所從來國同名法雲.彼土如來皆名妙法.

  ********************

  我等佛所亦說十住.衆會眷屬文句義理悉亦如是無有增減.佛子我等承佛神力來

  入此會爲汝作證.如於此會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七重頌分不錄〉

  ********************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六·居顶
  第三十九卷·佚名
  唯佛法能对治二障·太虚
  卷第三(玄字号)·朱时恩
  卷三百六十五·佚名
  缁门警训卷第三·如卺
  第六十一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三卷·宝亮
  卷第四十七·霁仑超永
  卷第十·佚名
  第七 神足相应·佚名
  卷第六·智旭
  能大能小·佚名
   第六十四則 趙州於頭上倒戴草鞋·胡兰成
  俱舍论疏 第一卷·法宝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二·张元凯

    七言绝句西苑宫词二十四首有序夫古之帝王,登封降禅,类帝禋宗,诗书之所称述者,未坠于地恭惟世庙中叶端居西斋宫者垂三十年,良由睿智天纵妙应万几时,适乂安休征协瑞日夕望祀蓬莱受厘宣室,莫非祈祷长生,愿言久治,盖不出九重之内,能

  • 第七出 却婚·陆采

    【似娘儿】〔外上〕松柏古心存。嗟玉树寂寞无人。兰心蕙性闺房润。雀屛欲启。鸾俦未偶。闲中慢自评论。事不关心。关心者乱。下官六十余岁。止有一女。名曰无双。年纪长成。不曾许嫁。我意欲招一佳壻在门。只没有一

  • 卷三十四·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四顾云送崔致远西游将还 【题拟】我闻海上三金鳌,金鳌头戴山高高。山之上兮,珠宫贝阙黄金殿;山之下兮,千里万里之洪涛。傍边一点林碧,鳌山孕秀生奇特。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十八横行战词苑,一箭

  • 卷九十一·列传第二十一·脱脱

        耶律韩八 耶律唐古 萧术哲(药师奴) 耶律玦 耶律仆里笃   耶律韩八,字嘲隐,倜傥有大志,北院详稳古之五世孙。太平中,游京师,寓行宫侧,惟囊衣匹马而已。帝微服出猎,见而问之曰:“汝为何人?”韩八初不识,漫应曰:“

  • 卷四十九·志第二十五·礼三·张廷玉

        ◎礼三   社稷 朝日夕月 先农 先蚕 高禖 祭告 祈报 神祇 星辰灵星寿星 太岁月将风云雷雨 岳镇海渎山川 城隍   社稷   社稷之祀,自京师以及王国府州县皆有之。其坛在宫城西南者,曰太社稷。明初建

  • 卷之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一二五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议添派覆校官及功过处分条例折(附条例)·佚名

    一二五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议添派覆校官及功过处分条例折(附条例)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十八日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仰惟我皇上典学右文,表章经籍。钦奉谕旨,采访遗编。集中外之秘藏,萃古今之著述。搜罗大备,裒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历代名贤确论一百卷不着撰人名氏前有明吴寛序称皆唐宋人所著其说散见文集中或病其不归于一辑成此编以便观览锡山钱孟浚因其书不能家有因刋以传世云云而亦不详作者为谁近世所行刋本或有题为华亭钱福所辑者然福

  • 世家卷第五 高丽史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显宗二。○(癸亥)十四年春正月壬申宴宰枢于内殿。乙亥以蔡忠顺为太子少师; 徐讷 知政事; 郭元为中枢使。丁丑以庾方为西北面行营都统使

  • 刘[日丙]传·魏收

    刘日丙,字延明,敦煌人氏。父亲刘宝,字子玉,以儒学见长。刘日丙十四岁时,从师博士郭蠫。当时郭蠫的弟子达五百多人,精通经业的也有八十多人。郭蠫有个女儿刚刚成年,郭蠫想从弟子中挑选乘龙快婿,心里想到了刘日丙。于是在他自己

  • 卷二十六·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二十六明 俞汝楫 编祠祭司职掌雩祀国家凡遇水旱灾伤及非常变异或躬祷或露告於宫中於奉天殿陛或遣官祭告郊庙陵寝及社稷山川无常仪嘉靖八年春祈雨冬祈雪皆御

  • 第十八章道德——人生的实践(下)·梁漱溟

    人类生命既有其个体一面,又有其群体一面,人生的实践亦须分别言之。上章主要从个体一面申说道德之真在自觉向上,以身从心。此章将申说人类群居(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则在务尽伦理情谊(情义),可以“尽伦”一词括之。 人类生命

  • 卷二十八·佚名

    △十明品第二十三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明。何等为十。此菩萨摩诃萨。悉知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心念。所谓善心。不善心。无记心。广心。狭心。恶心。胜心。顺生死心。背生死心。声闻心。缘

  • 养老慈幼之意义·太虚

    ──十九年一月在泉州妇人养老院讲──一般社会的人们,不是将佛教看做不足道,就是看作太高深了。其实、佛教的出发点,是叫人日常行为上,身体的活动,口头的活动,和意志的活动,都应本著自己有利益、于人有利益而去活动的;所以做

  • 十住毗婆沙论 第二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二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地相品第三问曰。得初地菩萨有何相貌。答曰菩萨在初地多所能堪受不好于诤讼其心多喜悦常乐于清净悲心愍众生无有嗔恚心多行是七事菩萨若得初地。即有是

  • 金箓斋解坛仪·佚名

    金箓解坛仪,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应出于宋代,盖亦为北宋杨杰、张商英等人改编修定金箓斋仪之一。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此仪用于金箓斋即将完毕时,解散坛席、言功宣奏。其行仪节次有礼师存念、宣五方神咒、

  • 手·萧红

    萧红著。发表于1936年《作家》创刊号。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中一所学校里的生活。主人公王亚明是生于洗染店的姑娘,全家节衣缩食供她入学读书,但由于她有一双从事染衣劳动变黑了的手,受到校长的斥责和歧视,同学的厌恶和

  • 出师表·诸葛亮

    三国蜀诸葛亮著。诸葛亮出师征魏,以图中原,出师前上表于后主刘禅。表凡二上,故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之谓。《前出师表》,劝诫后主发扬“先帝遗德”,用贤纳谏,刑赏无私,“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