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七

居士传三十七

宋景濂传

宋景濂。名濂。世居金华之潜溪。至景濂迁於浦江青萝山。仍以潜溪题其室。故学者称为潜溪先生。学佛氏之道。亦自号无相居士。母陈氏。梦异僧手持华严经来曰。吾方写是经。愿假一室以终此卷。觉已生景濂。少强记绝人。长而从吴莱.柳贯.黄溍诸儒问学。博通经史。元至正中荐授翰林院编修。辞不行。入龙门山居十余年。明太祖取婺州。召见。既徵诣金陵。景濂曰。吾闻大乱极而真人生。斯其时矣。遂留事太祖。除江南儒学提举兼授太子经改起居注。常在左右。备顾问数。称述帝王仁义之道。劝上毋专任兵刑。洪武二年除翰林院学士。太祖常言。佛氏之教幽赞王纲。又言。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时廷臣独景濂能深契上旨。每召对。辄与究论佛经奥义。时诏於蒋山兴国寺大兴法会。景濂作法会记。其文曰。皇帝御宝。历之四年。海宇无虞。洽於大康。文武恬嬉。雨风时顺。於是恭默思道。端居穆清。罔有二三与天为徒。重念元季兵兴。六合雄争。有生之类不得正命而终。动亿万计。灵氛纠蟠。充塞下上。吊奠靡至。茕然无依。天阴雨湿之夜。其声或啾啾有闻。宸衷衋伤若疚在躬。且谓洗涤阴郁。升陟阳明。惟大雄氏之教为然。乃冬十有二月诏徵江南有道浮屠十人。诣於南京。命钦天监臣羗以谷旦就蒋山太平兴国禅寺丕建广荐法会。上宿斋室却荤肉弗御者一月。复勅中书右丞相汪广洋。左丞相惟庸。移书於城社之神。具宣上意。俾神达诸冥。期以毕集。五年春正月辛酉昧爽。上服皮弁服。临奉天殿。群臣服朝衣左右侍。尚宝卿梁子忠启御撰章疏。识以皇帝之宝。上再拜燎香於炉。复再拜躬视疏已。授礼部尚书陶凯。凯捧从黄道出午门。置龙舆中。备法仗鼓吹导至蒋山天界总持万金。及蒋山主僧行客率僧伽千人。持香华出迎万金。取疏入大雄殿。用梵法从事。白而焚之。退阅三藏诸文。自辛酉至癸亥止。当癸亥日时加申诸浮屠行祠事已。上服皮弁服。搢玉珪。上殿面大雄氏。北向立。群臣各衣法服以从。和声郎举麾奏悦佛之乐。首曰善世曲。上再拜迎。群臣亦再拜。乐再奏昭信曲。上跪进熏芗奠币。复再拜。乐三奏延慈曲。相以悦佛之舞。舞人十。其手各有所执。或香或灯。或珠玉明水。或青莲花氷桃暨茗荈衣食之物。势皆低昂应以节。上行初献礼。跪进清净馔史册。祝复再拜亚终。二献同。其所异者不用册。光禄卿徐兴祖进馔乐四奏曰法喜曲。五奏曰禅悦曲。舞同三献。上还大次。羣臣退。诸浮屠旋大雄宝座。演梵呪三周。初斸山右地成六十坎。漫以垩。至是令军卒五百负汤实之。汤蒸气成云。诸浮屠速幽爽入浴焚象衣以彩幢。法乐引至三解脱门。门内五十步筑方坛高四尺。上升坛东向坐。侍仪使溥博西向跪。受诏而出。集幽爽而戒饬之。诏已引入殿致参佛之礼。听法於径山禅师宗泐。受毗尼戒於天竺法师慧日。复引而出。命轨范师呪饭摩伽陀斛法食。凡四十有九饭已。夜将半。上复上殿。羣臣从如。初乐六奏徧应曲。执事者彻豆。上再拜。群臣同。乐七奏妙济曲。上拜送者再。群臣复同。乐八奏善成曲。上至望燎位燎已。上还大次解严。群臣趋出。濂闻前事。二日凄风戒寒。飞雪洒空。山川惨澹。不辨草木。銮辂一至。云开日明。祥光冲融。布满寰宇。天颜怿如。历陛而升。严恭对越不违咫尺。俯伏拜跪穆然无声。俨如象驭陟降在廷。诸威神众拱卫围绕。下逮冥灵来歆来飨。焄蒿凄怆耸人毛发。此皆精诚动乎天地感乎鬼神。初不可以声音笑貌为也。肆惟皇上自临御以来。即诏礼官稽古定制。京师有泰厉之祭。王国有国厉之祭。郡厉邑厉乡厉类皆有祭。其兴哀於无祀之鬼。可谓备矣。然圣虑渊深犹恐未尽幽明之故。特徵内典附以先王之礼。确然行之而不疑。岂非仁之至者乎。昔者周文王作灵台。掘地得死人之骨。王曰更塟之。天下谓文王为贤。泽及朽骨。而况於人。夫[疗-(日/小)+土]骨且尔。矧欲挽其灵明於生道者。则我皇上好生之仁。流衍无际。将不间於显幽。诚与天地之德同大。非言辞之可赞也。猗与盛哉。系以诗曰。皇鉴九有。宪天惟仁。明幽虽殊。锡福则均。死视如生。屈将使伸。一归至和。同符大钧。元纲解纽。乱是用作。黑祲荡摩。白日为薄。孰灵非人。流血沱若。积屍横纵。委沟溢壑。霜月凄苦。凉颸酸嘶。茫然四顾。精爽何依。寒郊无人。似闻夜啼。铸銕为心。宁免涕洟。惟我圣皇。夙受佛记。手执金轮。继天出治。轸念幽潜。宵不遑寐。爰启灵塲。豁彼蒙翳。皇舆载临。稽首大雄。遥瞻猊座。如觌睟容。香凝雾黑。灯类星红。梵呗震雷。鲸音号钟。鬼宿渡河。夜漏将半。飈轮羽幢。其集如霰。神池洁清。鲜衣华粲。涤尘垢身。还清净观。乃陟秘殿。廼觐慈皇。闻法去葢。受戒思防。昔也昏酣。棘涂宵行。今焉昭朗。白昼康庄。法筵设食。厥名为斛。化至河沙。初因一粟。无量香味。用实其腹。神变无方。动皆充足。鸿恩既广。氛戾全消。乾坤清夷。日月光昭。器车瑞恊。玉烛时调。大庭击壤。康衢列谣。惟佛道弘。誓拔群滞。惟皇体佛。仁德斯被。无潜弗灼。有生咸遂。史臣载文。永垂来裔。五年除赞善大夫。以礼法导皇太子。太祖问廷臣臧否。言其善者。问否者为谁。曰善者与臣友。故知之。否者臣不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触太祖怒。以示廷臣。或言此诽谤非法。景濂曰。彼尽忠於陛下耳。恶可罪耶。太祖乃释然。甞欲使参大政。景濂辞。遂老於侍从。然一代礼乐制作。多景濂裁定。十年以学士承旨致仕归。明年来朝。先是景濂在太祖前称楞伽为达摩氏印心之经。太祖读而善之。至是召见与论诸识生住灭义。乃诏天下僧并读楞伽经。顷之辞归。居青萝山。辟一室曰静轩。终日闭户。未甞与有司接。甞三阅大藏。暇则习禅观。自言宴坐般若场中。有巨钟朝夕出大声。未曾闻也。天台僧无闻谒景濂问曰。经中所说父母之恩鸿博胜羡不可思量。弟子欲假如来三昧之力升济神明。未知何法而可。景濂曰。沙门。汝善念之。夫爱者生死之根。轮回之本。何以故。众生由情生恩。由恩生爱。由爱生执。由执生恋。由恋不舍。遂成妄缘。辗转出没无有休息。沙门汝欲报恩。莫先入道。汝欲入道莫先割爱。爱尽情尽。性源自澄。能如是者名大报恩。何以故。爱为欲水。混混不穷。能滋长一切无明枝叶。茷骫缠结。难可剪除。能割爱者乃菩提道。爱为利剑。锋刃难触。能斩伐一切智慧善果。生意剥落不使萌发。能割爱者乃菩提道。爱为毒药。众苦惨刻。能斵丧一切众生身命。七窍流血。弹指变坏。能割爱者乃菩提道。爱如猛焰光芒烛天。能焚毁一切庐舍器物。化为灰烬。无复孑遗。能割爱者乃菩提道。爱如虎狼爪牙銛利。能吞瞰一切有生等类。窥伺搏噬。最可怖愕。能割爱者乃菩提道。爱如魑魅幻化不一。能迷惑一切修善之士。颠倒错谬丧其本真。能割爱者乃菩提道。爱如败航樯倾楫敝。能沉溺一切渡河海者。漂流转徙不到彼岸。能割爱者乃菩提道。爱如枳棘丛生道旁。能鈎罣一切涂行商旅。冠服绽裂恼人心意。能割爱者乃菩提道。爱如倾崖摧境无时。能压碎一切动植诸物。有识无识皆为虀粉。能割爱者乃菩提道。爱如蚖蛇口喷毒火。能戕贼一切血肉身躯。裂肤堕指受其毒苦。能割爱者乃菩提道。以是思惟。爱之为害不可具言。沙门汝善念之。汝能割爱即可破妄。汝能破妄即是返真。直入菩提之路。福德所被无量无边。虽聚七宝高如苏迷卢山。持用布施。不是过也。是为大功德力。是为不思议胜力。是为十方大觉如来三昧神力。报父母恩孰出於此。景濂善说法要。多此类也。十三年以孙慎获罪连坐。安置茂州。明年过瞿塘。夜逢僧。唔语端坐敛手而化。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諡文宪。其後云栖宏公辑景濂文为护法录。其所撰沙门塔铭凡三十九篇。憨山清公盛称之。以为当代僧史也(宋文宪集.行状.护法录.祠堂记)。

知归子曰。余读护法录。如春风之被物。生意鬯然。其法会记及答天台僧问。尤能以文字缘泛光明海。其真文人之雄乎。至景濂自叙谓己实永明後身。然耶否耶。读其数者当自知之。予无容赘言矣。

汪大绅云。许鲁斋以儒学导元世祖。兴一代文教。宋潜溪则以儒释之学辅明太祖。然文教之兴。潜溪其有明一代之权舆矣。二公皆朱子後人也。君子之泽岂有艾乎。谨书之。以广後之志乎朱子之学者。

罗台山云。透得过梦幻泡影电露六字关。然後能爱。不然只是妄想团。地狱渣。无相居士以仁义辅太祖。以割爱启沙门。直是见得清。立得定。

猜你喜欢
  快目王眼施缘品第三十五·佚名
  文昌帝君阴骘文·周梦颜
  卷第七·佚名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卷上·佚名
  序·昙噩
  感山云卧纪谈卷上·晓莹
  卷第八十·佚名
  答方亦民问·太虚
  三教平心论卷下·刘谧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三卷·宝亮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一卷·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八·圆晖
  卷五·水鉴慧海
  万 有 文 库·太虚
  卷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二十一·吴景旭

      丙集下之下  赋  金粉  唐寅六朝金粉赋一顾倾城兮再倾国胡然而帝也胡然天  吴旦生曰子畏侨居南都尝宴一通侯家时文士云集即席同赋子畏先成读至此二语侯大称赏余士俱阁笔盖子畏善作情语如自咏云四更中酒半

  • 62.柳宗元:五言古诗四首·施蜇存

    柳宗元,宇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九年(公元七九三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累迁监察御史里行。贞元二十一年初,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为礼部员外郎。王叔文与王伾执政,他们勇于革新政治,对地方则要削弱藩镇,提高中央权力;在

  • 列传第十八 到捴刘悛虞悰胡谐之·萧子显

    到捴,字茂谦,彭城武原人也。祖彦之,宋骠骑将军。父仲度,骠骑从事中郎。捴袭爵建昌公。起家为太学博士,除奉车都尉,试守延陵令,非所乐,去官。除新安王北中郎行参军,坐公事免。除新安王抚军参军,未拜,新安王子鸾被杀,仍除长兼尚书左

  • 一百三十三 苏州织造李煦奏江苏地方官员情形及设法补完库欠摺·佚名

    康熙五十年六月十三日 臣李煦跪奏: 窃臣家人赍回摺子,随叩头开读,奉御批:知道了。前者所奏学院之事并巡抚如何了?钦此钦遵。 臣伏查学臣张元臣,先因常州府江阴县学生员钱伦告承差陈文瑞,遂将钱伦责打。后因士子喧哗,不进考试,

  • 南斋日记·徐一士

    仁和(今杭县)徐花农(琪),光绪庚辰翰林,颇著文誉,曾在南书房行走。(官至内阁学士,署兵部左侍郎,缘事褫职。以祝嘏赏三品职衔。)有手书日记曰《南斋日记》,凡若干册,卒后自其家流出,散佚不完。余仅获见其第十五(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元旦至

  • 第一讲·孙中山

    诸君:今天来讲民生主义。什么叫做民生主义呢?“民生”两个字是中国向来用惯的一个名词。我们常说什么“国计民生”,不过我们所用这句话恐怕多是信口而出,不求甚解,未见得涵有几多意义的。但是今日科学

  • 卷五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五十八 朱批郭朝祚奏摺 雍正七年闰七月二十一日湖南按察使【臣】郭朝祚谨 奏为遵 旨囬奏事雍正七年闰七月十九日奉湖南巡抚【臣】王 国栋传 旨闻按察司郭朝祚一味柔善因循沽买名誉朕许两司俱

  • 卷首之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首之七勅谕一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年间天命三年四月辛丑颁统兵贝勒诸臣训习兵法书曰凡安居太平贵於守正用兵则以不劳已不顿兵智巧谋略为贵焉若我衆敌寡我

  • 卷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六十二兵部武选清吏司恩恤凡旗员封赠公侯伯暨一品官均封光禄大夫妻一品夫人上及三代二品资政大夫妻夫人三品通议大夫妻淑人上及二代四品中宪大夫妻恭人五品奉政大夫妻宜人六品承德郎妻安人

  • 卷一百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七十詹事府国初设东宫官属有同知詹事院事副詹事左右詹事詹事丞左右率府使副使同知左右率府事谕德赞善文学中舍正字侍正洗马庶子等官皆以勲旧大臣兼之不别设府僚又改赞善为赞善大夫设赞读洪武

  • 考工记解卷上·林希逸

    宋 林希逸 撰周礼六官其五官体制皆同而冬官以考工记补之又自一体似造物之意特亡彼而存此以成此经之妙也冬官司空掌百工之事舜命共工即此职也并之五官其属亦六十此记只三十官名以考工者考试百工之事而记之也人生日用

  • 培育一颗清透心·李叔同

    清透是一种纯净,清透之心是一种灵魂的纯净。培育一颗清透之心,你就拥有了一颗纯净的灵魂,拥有了一颗清澈到可以洞察一切的心。心无外物自有慧眼想要有一双慧眼,内心必须不染纤尘。只有心无外物,才能洞察一切,才能更清醒更理

  • 勇者从容,智者淡定·李叔同

    从容淡定看似简单,其实包含着无穷的勇气和智慧。静者成事,躁者败事。从容和淡定是经历了无尽的生活磨砺而修来的,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能气定神闲,这是一种精神的强度、硬度和韧度。从容是一种修炼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没有

  • 卷十六·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十六宋 朱子 撰学礼十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謏思了反闻音问 宪法也言发计虑当拟度于法式也謏之言小也 今按动众谓耸动众听葢守常法用

  •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二·佚名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于是月天子白佛言。世尊。甚可怪如来深微乃如是。是佛世尊无上正真。甚可怪。菩萨所施行。如是名为眼见诸法行。不起自好益身败道之行。从久远已断离身想之行。于无央数劫行。而不堕声闻辟支

  • 卷第七十一·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七十一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二 尔时善财童子。於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闻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

  • 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佚名

      谨启讽阎罗王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誓劝有缘。以五会启经入赞。念阿弥陀佛。    成都府大圣慈寺沙门 藏川 述  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逆修生七往生净土经 赞曰。  如来临般涅盘时  广召天灵及地祇  因

  • 卷第一·佚名

    憨予暹禅师语录卷第一嗣法门人 法云 广学 等编住山西古尧霍山广胜禅寺顺治丁酉孟春既望就本寺受洪洞县大苑马炳奎宋护法及本寺耆宿请主院事。上堂吹毛利刃露堂堂觌体分明遍界彰风送百花香满院尘尘总是法中王以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