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者大典大册之於国家也。必藏诸玉府。使子孙世守之。罔敢逸队。以贻训将来。祖宗赖之有光。若夫教门之大典大册。则异矣。如来世尊。具正徧知。说十二部修多罗利益三界。其本生本事二部者。诚以宿命他心之智。照了过去现在未来无量数劫。诸佛之出兴。轮王之治化。世界之成坏。民物之生息。皆目睹耳闻。而身历之。其广颂长偈。则阿难记持於先。迦叶结集於后。当是时。惜其流通之未至於斯土也。史之缺文。孔子且犹叹美之。而况见圣谛第一义之所在哉。法师慧皎者。生会稽。出家隶业嘉祥寺。性姿纯粹。素获乡里重誉。博学为时所歆艳。慨往圣之迹难追。悼来哲之名易没。微我后人孰任其责。乃援史例作传。始於汉明。终於梁武。凡其僧之秉大福缘。乘宿愿力。随机应化。天子所师尊。诸侯所宾礼。怀香华而西迈。获贝叶以东归。隐约枯槁以全节守。趺宿傲睨以极激扬。莫不访来其出处之详。考索其言行之实。则其志之勤如此。继而澄照道宣师。则沿梁而唐。通惠赞宁师。则沿唐而宋。立十科。成书行世。然辞章之出。大率六朝五季之余也。体制衰弱。略无先秦西汉风。太史黄公庭坚读而陋之。尝欲删治。适未皇及。可恨也。觉范德洪师顾独润色梁传。以承子长孟坚之业。卒无所事於唐宋二传。噫隘矣。盖佛法非僧业弗行。僧业非佛法弗明。必佛法以之行。僧业以之明。其六学十二科而已矣。且波罗蜜多之为言度也。度则学之至。学则度之渐耳。苟举学以观佛。则知佛之究乎十二而度乎六。举科以观僧。则知僧之循乎十二而学乎六。故未能以译经传宗者。不足与语慧也。未能以遗身利物者。不足与语施也。未能以弘法护教者。不足与语戒也。未能以摄念持志者。不足与语忍辱也。未能以义解感通者。不足与语精进也。未能以证悟神化者。不足与语定也。六。学诚济川之舟筏欤。既济者舍之。未济者用之。在佛曰度。则既济之谓也。在僧曰学。则未济之谓也。惟佛不以己之既济而忘其未济者。故每於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盘会上。称扬赞叹六学功德。而橹棹於舟筏以待济兹。太史黄公之甚留意於梁唐宋三传也。予为阅诸龛藏以紬绎之。遂苗穮发栉。以属稿而藏去焉。时则至正己丑间也。岁癸卯。予归自天台。就养於象山智门之正趣堂。日庵广慧氏。请予稿以图锓梓。予未即许也。会日庵丐闲从燕寂。而复元福报师。寔於予同门伯仲。获以公举主斯席。尤力从臾不已。由是而张六学。以正佛法之要。列十二科。以别僧业之繁。学有序。所以序佛法之本然也。科有赞。所以赞僧业之当然也。得传一千二百七十又三。得人如传之数。以卷计之。古传之卷得七十又四。新传之卷得三十。是何古传之卷赢。新传之卷缩也。有解者曰。古传之赢也。赢於卷而不赢於传。新传之缩也。缩於卷而不缩於传。亦犹以学易度。而度未尝易。以科分学。而学未尝分。是固教门之典册也。非欤。尚览者其察旃。

至正丙午六月望四明沙门  昙噩序

猜你喜欢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玄奘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佚名
  卷三百六十二·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上帙目录[宋刻]·惟白
  僧宝正续传卷第三·祖琇
  目录·通云
  佛说四十二章经·佚名
  复广盈君书·太虚
  卷二十四·赞宁
  现代佛教周刊之路向·太虚
  因明正理門論本〈不分品〉·欧阳竟无
  覆四川佛教会电·太虚
  卷第八(自行菩萨部第一)·宝唱
  佛说轮王七宝经·佚名
  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十四回 奉君言又生巧计·陈端生

    第四十四回奉君言又生巧计诗曰:锦衣玉食珥金貂,运际明良佐圣朝。更荷衡文悬藻鉴,职司鼎鼐阴阳调。话说见礼已毕,少不得要献茶略坐。郦丞相是绝世聪明的人,看那侍讲学士不住地低头忍笑,心内就知此番是必不能脱身的了。暗暗

  • 卷十四·杜文澜

    卷十四如鱼水柳永词、摇动一片晴光句、落摇字、应遵词谱增、梅子黄时雨张炎词、弹断琵琶留不住句、断字山中白云词作到、又一行柳丝吹暝句、丝作阴、尾犯吴文英词、为偷赋锦雁留别句、落为字、应

  • 卷七·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三华集卷七明 钱子义 撰种菊庵集一邵阳胡氏咏史诗传诵于世久矣马孝常先生尝谓予曰胡公之诗多幽僻蹇浅欲就其旧题别作一百五十篇以防学子愚以胡诗固有浅而僻者奈何儿童听习之熟恐卒难改也不若别命题而为

  • 卷一百三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三十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七 范仲淹 谢黄惣太博见示文集 松桂有嘉色不与衆芳期金石有正声讵将羣响随君子着雅言以道不以时仰止江夏公大醇无小疵孜孜经纬心落落教化辞上有帝皇道下有

  • 卷十五·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十五 【起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尽壬午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凡十七年 【丙寅】十六年【金皇统六年】春正月行籍田礼 【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佚名

    ○庚午 命岁给荆府故辅国将军厚煓夫人张氏养膳米五十石○升福建按察司副使罗一道为贵州布政司右参政○升神机营大号头指挥使林岐署都指挥佥事充神机营佑将军○辛未○以广东惠州府河源县归善县地广多盗增建长宁县于鸿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万历十八年十月己巳朔以孟冬时享 太庙遣公徐文璧代○钦天监进万历十九年大统历于皇极门给赐百官○诏以经略尚书郑雒兼管狭西总督事务其总督官侯经略次第之日具奏另推○发太仆寺马价银二十万两于固原以备支用○庚午

  • ●一五、宫中的建筑·秦翰才

    溥仪初到长春,住旧吉长道署。稍后,迁入地处市区西北之旧吉黑盐务稽核所。把北部房屋叫做勤民楼,为治事之所;南部房屋叫做缉熙楼,为膳宿之所(俗称寝宫);西部房屋叫做西花园,有植秀轩、畅春轩,为游息之所。是为执政府。称帝以后,就

  • 一百七十四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十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百姓太平无事。米价照常八九钱不等。所有九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睿鉴。 朱批:知道了。

  • 史记集解卷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十三三代世表第一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着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葢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畧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録故疑则传疑葢其慎也余读谍记黄帝以

  • 第三节 泾师之变·吕思勉

    德宗时国力之疲敝,首于其财政见之。《旧唐书·卢杞传》曰:度支使杜佑,计诸道用兵,月费百余万贯,京师帑廪,不支数月,且得五百万贯,可支半岁,则用兵济矣。杞乃以户部侍郎赵赞判度支。赞亦计无所施。乃与其党太常博士韦都宾等谋行

  • 六年·佚名

    (辛亥)六年大明嘉靖三十年春正月1月1日○己丑朔,上御思政殿,行進豐呈禮。又賜東西班二品以上及承政院、弘文館兩司、兵曹、都摠府入直官、藝文館上下番,宴于勤政殿西庭。○成均館生員等上疏,請勿復兩宗禪科,不允。1月2日○庚

  • 卷二十四·姜炳璋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二十四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鲁颂诗义补正云朱子谓成王赐伯禽以天子礼乐鲁于是乎有颂以为庙乐其后又自作诗以美其君亦谓之颂尚恐未妥伯禽时有颂以为庙乐鲁人当世守之不应易象春秋并存而反失其庙祭

  • 净因臻禅师·惠洪

    禅师名道臻。字伯祥。福州古田戴氏子也。幼不茹荤。十四岁去上生院。持头陀行。又六年。为大小经论。置不读。曰。此方便说耳。即持一钵。走江淮。所参知识甚多。而得旨决于浮山远禅师。江州承天。虚席致臻。非所欲。

  • 卷五十五·道世

    △破邪灾第六十二(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盖闻三乘启辙,诸子免火宅之灾;八正开元,群生悟无为之果。是故慈云降润,不别蒿兰;慧日流辉,宁分岸谷。且立教垂范,尽妙穷微;发志生情,难量叵测。虽周孔儒术,庄老玄风,将欲方兹,迥非伦拟。其有

  • 菩萨地持经 第八卷·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八卷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藏译菩萨地持菩提分品之余◎云何菩萨坏佛法者除其暴害。处中者令入。已入者令熟。已熟者令解脱。是菩萨于此四种成就众生。当知略说六种巧方便。一者随顺。二者立要

  •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中·彦悰

    京弘福道场释彦琮撰贞观十一年春正月。帝欲宣畅祖风遵嵩本系。爰发明诏颁告黎元云。老君垂范。义在于清虚。释迦贻训。理存于因果。论其教也。汲引之迹殊途。求其宗也。弘益之风齐致。然则大道之兴。肇于遂古。源出无

  • 第十八 发汗偈·佚名

    比丘及比丘不共住者,于此不得共食,[而彼]不独住而不犯,[为如何之时耶?]此依善巧者之思惟而质问。五种不可舍物、不可分物,依大仙所说,无舍,受用者不犯。此&hellip;&hellip;质问。我不言十种人,十一种人被舍,敬礼年长者有罪,此&h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