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六

居士传三十六

耶律晋卿国宝传

耶律晋卿

名楚材。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也。仕金为开州同知。宣宗迁汴。完颜复兴守燕。辟为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既定燕。晋卿闲居久之。已而太祖闻其名。召置左右。日益信任。每从征伐。晋卿随事纳谏。务止杀以全民命。太宗即位。拜中书令。军国大计悉取决焉。於是均赋税。正官制。兴文学。核工匠。平权量。给符印。百度具举。遐迩悦服。元遂得抚定中原者。晋卿之力也。晋卿於学无所不闚。尤倾心祖道。初年二十余。居燕。自以所得叩圣安澄公。澄公时见许可。其後輙不以为然。晋卿请其故。澄公曰。公昔官要剧。予不敢苦相钳鎚。又儒者多不信佛法。唯搜摘语录以资谈抦耳。今诚有志本分事。予安得不为苦口。虽然。吾老矣。有万松老人兼通儒释。辨才无碍。可往见之。晋卿遂谒万松秀公。屏绝人事。息心参究。虽祁寒大暑不辍。迄三年而尽其道。秀公授以衣。名之曰从源。号曰湛然居士。其後历官贵显。日应万务而神明淡泊。如处深山中。一日秀公过其家。见晋卿方啖菜根饭脱粟。曰不太俭乎。晋卿曰。昔燕京被围。绝粒六十日。予守职如平常。及扈从西征六万余里。备历险阻而志不少沮。跨崑仑瞰瀚海而志不加大。盖汪洋法海涵养之效有如此也。甞自题其象曰。别来十年五岁。依旧一模一样。髭髯垂到腰间。双眉俨然眼上。龟毛锥子画空虗。写破湛然闲伎俩。又曰。有发禅僧。无名居士。人道甚似。我道便是。尘尘刹刹露全身。纸上毫端何处避。当西征时。有司奏五台等僧徒有能呪术及嫺武略者可部以从军。晋卿止之曰。释氏高行者。必守不杀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证鹅珠。守死不拔生草者。用之从军。岂其宜哉。其不循法律者。必无志行。在彼既违佛旨。在此岂忠王事。故皆不可以从军也。乃止。大夫萧守中曰。沙门不征不役。安坐而食。耗国累民。必此类矣。请除之。晋卿曰。人之生也。有天命焉。人力所不能予夺者也。世有辛苦而饥饿者。有安逸而饱足者。修短苦乐寿夭穷通万状不齐。虽孔明之智。项羽之勇。颜回之贤。尼父之圣。亦不能移其毫发。岂彼沙门能穷吾民。耗吾国耶。故万世之在天下。天与则生。天夺则死。沙门亦天地间一物耳。其亦天养之也。天且宥之。子独不容。隘亦甚矣。太宗崩。皇后称制。任用奥都剌合蛮。晋卿屡谏不听。寻以疾卒。至顺初赠太师。追封广宁王。諡文正(元史.湛然居士集.清凉通传)。

国宝

名安藏。畏兀人。世家别石八里。自号龙宫老人。父腆藏帖材。护廸方燕坐作观音观。忽有人抱童子付之。已而其母有娠。及产红光发於屋。生五岁甞一卧三昼夜始寤。问其故。云适见文殊为我说法。不觉久耳。已而从父兄问经义。即开解。九岁始从师力学。十三能默诵俱舍论。至十五而孔释之书皆贯穿矣。十九被徵入朝。以佛法见知世祖。进宝藏论元演集。深被嘉叹。因劝上宜亲经史。以知古今治乱之由。正心术以示天下向背之道。遂译尚书无逸篇.贞观政要申鉴各一通以献。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寻商议中书省事。每赐对必以开言路。广圣虑。慎刑节用为言。世祖未甞不称善。至元三十年夏五月丁丑方宴居。忽端坐若禅定者。左右扶就寝。至夜闻异香馥郁。即视之。已薨矣。有大星陨於庭。圆相凝室不散。顷之见白毫光出西南去。辛巳闍维於国西南门之外。得五色舍利不可胜计。诏收其遗书。得歌诗偈赞颂杂文数十卷。命刻板行世。延佑二年赠太师。封秦国公。諡文靖(程钜夫雪楼集)。

知归子曰。晋卿於元佐。命功第一。察其本。知其所养者裕矣。国宝出入儒释间。观其言论风旨。殆亦晋卿之亚。与而元史逸之。其遗书不可得而见矣。为着其大概如此云。

汪大绅云。叙学佛得力处曰息心参究。未得手时工夫也。曰涵养之效。既得手时工夫也。大抵参究之功须要外屏诸缘方易得手。得手後全要涵养到纯一地步方好。

猜你喜欢
  指月录卷之二十·瞿汝稷
  卷一·正觉
  菩萨戒本宗要·太贤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六卷·佚名
  卷之十二·别庵性统
  三唤四唤·佚名
  道行经觉品第九·佚名
  卷第七十八·李通玄
  本师天然是和尚行状·函昰
  去欧讲学及经过之一斑·太虚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四·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唐慧琳
  第二十二章 伽摩尼王子诞生·佚名
  十八部论一卷·世友
  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十出 仆侦·汤显祖

    【孤飞雁】〔净扮郭驼挑担上〕世路平消长,十年事老头儿心上。柳郎君翰 墨人家长。无营运,单承望,天生天养,果树成行。年深树老,把园围抛漾。你 索在何方?好没主

  • 张氏·隋树森

    张氏,元伎,其名号、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南吕】青衲袄南 偷期 蹙金连双凤头,缠轻纱一虎口。我见他笑捻鲛绡过鸳甃,敢眉下转将他心事留?占莺花第一俦,正芳年恰二九,恰二九。生的来体态轻盈,皓齿朱唇

  • 花草蒙拾·王士祯

    往读花间、草堂,偶有所触,辄以丹铅书之,积数十条。程屯阝强刻此集卷首,仆不能禁,题曰花草蒙拾。盖未及广为扬榷,且自鬼童蒙云尔。○温韦非变体州谓苏、黄、稼轩为词之变体,是也。谓温、韦为词之变体,非也。夫温、韦视晏、

  • 元风雅原序·孙存吾

    元风雅原序诗者斯人性情之所发自击壤来有是矣然体制随世道升降音节因风土变迁以近代言唐诗不与宋诗同晚唐难与盛唐匹我朝混一海宇方科举未兴时天下能言之士一寄其情性于诗虽曰家藏人诵而未有能集中州四裔文人才子之句

  • 第二十六回 胡百万帮嫖惹祸 张天师保主留丹·蒲松龄

    话说万岁吃酒吃了半夜,到了天明起的身来,便问:"胡百万两口子来了不曾?"丫头说:"还没哩。""快去叫他来的。"丫头去不多时,回来说道:"来不的了。"万岁说;"怎么来不的了呢?" 丫头说胡秀才,他今早已是来,刚刚到了门儿外。王宅家人

  • 列传第三 宋宗室及诸王上·李延寿

    长沙景王道怜 临川烈武王道规 营浦侯遵考 武帝诸子长沙景王道怜,宋武帝中弟也。谢琰爲徐州,命爲从事史。武帝克京城及平建邺,道怜常留侍太后,后以军功封新渝县男。从武帝征广固,所部获慕容超,以功改封竟陵县公。及讨司马休

  • 四二 谕内阁陆蓉等有愿効力者准其在四库全书处誊录上行走·佚名

    四二 谕内阁陆蓉等有愿効力者准其在四库全书处誊录上行走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内阁奉上谕:此次考列二等之陆蓉等十四名内,有愿在办理四库全书处効力者,准其在誊录上行走。钦此。(军机处上谕

  • 第二十三章 长沙会议·李宗仁

    一在我军占领长沙之前,全国各地认为我们的北伐不过和中山先生昔日的北伐大同小异,最多又是一次湘粤边境的小战事罢了。不仅北方军阀如此看法,即广州中央不少军政大员对胜利也殊觉渺茫而一再迟疑观望。但是当我七

  • 兵一八·徐松

    军赏真宗景德元年闰九月四日,诏河北诸州军曰:「国家重慎戎事,每诫边臣,常令固守封疆,不得侵越境土。盖欲安民息战,岂思黩武穷兵 而契丹唯务贪残,不遵理道,有志但同寇贼有志:疑当作「有事」。,无名辄犯边陲,想于人神,皆所愤怒。今

  • 卷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十七典礼四 【颁诏三】廵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觉罗满保谨题爲圣寿同天皇恩如海吁请详题代谢以逹舆情事据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李发甲呈详据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

  • 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吕思勉

    袁世凯死后,北方连形式上的统驭,都失掉了。而南方的新势力,又未能完成。就酿成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当民国六年之初,欧洲战事,德、奥方面,渐已陷入困境。德国乃于二月初,宣布无限制潜艇战争。我国提出抗议,无效,即提议对德绝交

  • 卷十·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十      宋 杨简 撰曹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蜉蝣掘閲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尔雅释虫云蜉蝣渠畧郭云身狭而长有角

  • 卷二十四上·严虞惇

    <经部,诗类,读诗质疑>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二十四上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 欧阳氏曰周自后稷以来积功累仁至於文王威德并着国自此大武王因之遂灭商有天下是以盛德为天所相而兴周

  •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从本座起。诣安陀林。于一树下。昼日栖止。宴寂而坐。是时诸苾刍众。于其园林。别会一舍。依次而坐。所谓尊者阿难。尊者闻二百

  • 蒙求·李翰

    凡3卷,现存本2484字。书名取自《易·蒙卦》:“匪我童蒙,童蒙求我”之义。是一部以历史典故为主要内容的蒙学课本,唐代李翰所作,宋徐子光注。书名取《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全书4字一句,一句概括一

  • 古今律条公案·汤显祖

    白话短篇小说集。题“海若汤先生汇集”,海若系汤显祖之号,疑系伪托。八卷四十六则。卷首为“律条”,分类编辑 公案故事。共十三类,计:谋害类、奸情类、强盗 类、窃盗类、淫僧类、除精类、除害类、婚姻类、 妒杀类、谋产类

  • 彭祖摄生养性论·佚名

    养生著作。撰人不详。主要阐述养生理论,重点强调养“神”并以“魂”、“魄”从之。主张要淡泊、平和以保神。此外,对生活上的一些细节,也作了论述,如饮食、起居等。所反映的养生思想主要是摄精爱气, 清静养神。现存上

  • 岭云海日楼诗钞·丘逢甲

    诗别集。一册十四卷。近人丘逢甲撰。初版于一九三六年,又版于一九八二年。丘逢甲,又名仓海,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生于同治三年(1864年),卒于一九一二年。台湾人。光绪进士,官工部主事。甲午战争中,在乡督办团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