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二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于是月天子白佛言。世尊。甚可怪如来深微乃如是。是佛世尊无上正真。甚可怪。菩萨所施行。如是名为眼见诸法行。不起自好益身败道之行。从久远已断离身想之行。于无央数劫行。而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而不堕落究竟于道。满足佛法有几法行。世尊。菩萨于深法行。不于亿百千万佛而作证。佛语天子。菩萨有四事。逮深法行。不于亿百千万佛所而作证。何等为四。如是天子。菩萨坚住于诸要持一切智出家大吼逮精进而不弱。为一切故舍诸所有。坚住于施与便逮大悲事。如佛所说所问皆报答。逮得善权方便。于一切功德已成。复成于余德。天子。是为四事菩萨于深法行。不于无央数亿百千佛所而求证。佛于是说偈言。

  坚住于所作  其智亦如是

  前世所作智  亦终不放舍

  以一切智故  所为而不忧

  一切像色貌  皆悉具了知

  所行常精进  终不为放逸

  心亦不懈惓  所行亦如是

  其诸所作为  皆悉忧一切

  如是于众生  常而有等心

  常兴大悲意  忧念一切人

  愍伤诸勤苦  皆欲令安隐

  愿疾得作佛  断绝诸苦恼

  逮得众珍宝  其处不可尽

  常以善权慧  教学诸方便

  勤力作功德  行是无厌足

  所造有究竟  其行常如应

  安之于道次  不悉念居处

  以如是法者  悉皆坚持之

  菩萨行是者  诸行皆悉了

  于是甚深法  所行皆备具

  于亿百千佛  所作不懈倦

 

  尔时月天子问佛言。云何菩萨得甚深之行。佛告天子。菩萨亦不于凡人法有所望。亦不于佛法有所求。亦不于凡人法有所疑。于佛法凡人法等无有异。不于凡人法有所求。于佛法亦无所得亦无所亡。于凡人亦无异。于佛法亦无异。亦不作是念。不言凡人法不尊佛法为尊。于凡人法亦无所断。于佛法亦无所断。如是生生复生。是名曰凡人法。如是佛法。是二法为空为寂为定。如是为知无处。亦不于凡人法有所求。亦不于佛法有所求。不于凡人法处有所有。亦不于佛法处有所有。如是二者。亦不见凡人亦不见不凡人。如是知为如眼见。所见者皆空皆无相皆亦无愿。如是智慧如眼所见。如是智为佛法。亦不于佛有与无亦不念于是有所安有所苦亦不念是好是丑。是皆空亦如空空。亦不于空而见空。亦不知亦不求。何以故。已是习有老有起故。如是天子。法法乎法名法住法灭法寂。于是亦不自见亦无所见。亦不自知亦无所知。所以者何。若凡人若弟子。若辟支佛若三耶三佛。若受决若深行。天子。菩萨不于诸法空佛法空。何以故。如是天子。法乎法音声。彼善音是善音。于是不可得。如是不可得。于是为无我。如是为无我。于是不说有住不住而去。天子。诸法如是不可数佛法亦不别。天子。其譬如是。当作是视。诸法佛法常念作是行。复念如是行。于是起无识念。行于无识念。于佛法亦无所惟。如此者为以应从思惟为以起。不复作是智。不于法界有所增。亦不在亦不不在。复次习法智。无能于法有所增减。所以者何。若有爱欲法无爱欲法皆觉知。何所是欲何所为无欲。已了知于是不复随。是故天子。菩萨得甚深之行。终不见于法亦终不于佛法如是视。如是见如是观。为不见作是视。天子。菩萨众魔若魔天。不能坏如是说。天子。佛说如是。

  天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所作甚奇特。具足知是诸慧事。乃如是了知于生死乃作是求道而不懈倦。如是起灭上下可尽。佛言。天子。譬如幻如化。若来若去若坐若所求若所说亦皆无所有。天子。譬如幻化。欲知一切诸法悉如是。一切诸所起灭。过去当来今现在其劫数亦如是。菩萨亦不念起。亦不念前世所行。天子复问。云何世尊。菩萨若不念有起生处。佛何以得来上忉利天。到所生母所尽夏三月。世尊。不从摩耶生耶。佛报天子言。如来所生不用生死法住如如住。如者不来不去。佛生如是。佛复言。天子。佛从般若波罗蜜生。诸佛世尊皆从般若波罗蜜生。何以故。三十二大人相不从摩耶生。天子。般若波罗蜜如是学。般若波罗蜜佛母身。三十二大人相皆从学般若波罗蜜。月天子白佛言。我熟思惟般若波罗蜜。无所生无所灭。云何世尊。言般若波罗蜜是诸佛之母乎。佛报言。如天子所言。菩萨当学菩萨所学。逮般若波罗蜜。便得佛身相三十二大人之相。归之十种力四无所畏佛十八法大慈大悲三昧独行游步。佛慧知他人意皆来归之。此皆不从摩耶生。是故天子。当知佛慧从般若波罗蜜生。有无央数诸慧之事不可计。今粗举其事皆悉如是。天子复问。诸佛世尊法皆悉具足。如是如如来如者随如得成。如是天子所见事如是。视佛从般若波罗蜜生。亦不从生般若波罗蜜。不于法有想根。亦无起根亦无争除。云何世尊。般若波罗蜜所生。答言天子。如法如来如如者随所作法。于是法不生不起不灭。如是天子。不生不起不灭。如是如是异为智慧。慧从般若波罗蜜生。名曰怛萨阿竭。从般若波罗蜜所生。如是生为不复生不起不灭如是天子。不生不起不灭。菩萨学疾近般若波罗蜜。天子。般若波罗蜜智不可尽。复不可尽般若波罗蜜。复言世尊。是智慧云何思惟。云何当知是般若波罗蜜不可尽智。复言天子。不于智慧思惟而有智。如是天子。于智慧有思惟有智。是不为智慧不可尽慧。何以故。天子。心知有劳终不能得不可尽知。当令如是不为智慧。天子。智慧无思惟智。若智慧有尽不为智慧天子复问。云何世尊不可尽。从何所问从何所知。答言天子。是不可尽不从放恣而等求。复问世尊。是不放恣为何等类。答言天子。诸恶行于三界而不舍。亦不离三界中诸恶。已复舍三界诸恶行。如是天子。各随所为不放恣。其报云何。于三界不起不灭是其报。复问世尊。颇有弟子从是间游过三界为人说法者不。佛言天子。于欲界能为弟子说弟子法。不能于欲界有所益。于色界无色界能为弟子说弟子法都无所益。以三昧游三界而说法。不能了佛世尊之所说。亦不见以三昧力游于欲界有所说。而无色天子。虽游欲界复不能有所脱。以三昧力游于色界无色界。无色界所说而无益于色界。无色界都不能有所脱。虽游三界但能自脱身不能益他人。如是天子。虽知三界不恋于三界坐守空法。亦不习于欲界。不能于色界。亦复不能于无色界。如是不能于三界。亦不生于三界亦生于三界。所去亦不知处。如是天子。是辈捐身于是处无能知。亦不见往亦不见还。何以故。一切诸法于三界不相逢。天子。譬如虚空不生不可见。无有作者不复会以过去。如是天子。三界一切诸法皆如是。说是法时。天诸天众中。七万二千天子远尘离垢诸法法眼净。万六千天子前世已作功德。今复闻说是法。皆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八千菩萨得不起法忍。

  尔时众会者皆承佛威神。皆自见未曾所见华在其裓上悉以散佛。应时佛威神令是华遍满忉利天上。是时释提桓因前白佛言。甚可怪世尊。是诸族姓子所散华本所不见。尔时月天子谓释提桓因言。拘翼。世尊亦是未曾可见者。华亦如是。何以故。拘翼。持是心见世尊者。是心为灭尽不可得见。如是拘翼。其有可见之事皆前所未曾见。释提桓因问天子。仁者云何见佛。天子报。如是世尊见我我见世尊亦复如是。释提桓因又问。云何见。答言拘翼。如来如如色如如痛想行识如。我作是见如来。拘翼。我不以色观如来。亦不以痛想观如来。亦不以行识见如来。所以者何。色自然不起不灭。痛想行识亦尔。是五阴法之相。是相不相皆如普照。拘翼。如来如是不可见。拘翼。复有欲见如来当如佛见我。我见佛亦尔。复问天子。云何如佛见仁。天子答言。今佛在此自可问佛。

  于是释提桓因前白佛言。云何世尊。如来见月天子。佛言。不以色见。亦不痛痒思想生死识见。亦不以前世见。亦不持当来见。亦不现在见。亦不凡人见。亦不于凡人解脱见。亦不于学见。亦不于不学法事见。亦不阿罗诃见。亦不阿罗诃法事见。亦不于弟子法见。亦不于辟支佛地见。亦不于佛地见。所见如是。拘翼。如是为见佛。如是见佛为无所见。如是无所见是为等见。如是示现是名为一切示现审谛示现。如是观。拘翼。是名为如来。如来于法界无所缺减。拘翼。于拘翼意云何。如来如是见如是观为见何等。答言。是名为见佛。世尊。如来是名为得不于色。如是如来于此无有能得计数者。复问世尊。如是为见佛耶。答言。如是拘翼。菩萨为逮得无所从生忍。于一切诸法界皆为等住。亦不离是法而见法。释提桓因复白佛言。是月天子为得无所从生法忍。佛答释提桓因言。持是事自以问月天子当为汝发遣。

  于是释提桓因问月天子。仁者。今为得是无所从生法忍耶。月天子答言。拘翼。颇有无所生而起不。释提桓因言不。天子复言拘翼。设无所生不起者。云何复问得无所从生法忍。天子复言拘翼。法界无所生。其譬正如此。是故法界亦不起亦不灭都不可知。尔时释提桓因便发是念言。如月天子所说。为已得无所从生法忍。为逮近佛。为逮三耶三菩。尔时月天子知释提桓因心所念。语释提桓因言。拘翼。无所得忍者。得三耶三菩座不难。有不得忍者。去三耶三菩座大远。释提桓因复言天子。云何作是说。天子报言。拘翼。已得忍者能作是说。其不得是者不能近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座。得无所从生忍故。能说无所从生如无所生。如是者道。释提桓因复问天子。道从何所求。天子答言。拘翼。道于三界而无我作是求道。释提桓因复问。三界无我云何求。天子答言。如法者不生。不生复不生当道作是求。作是求已。如是求不求于求。是者为无所起。

  是时释提桓因白佛言。甚可怪世尊。月天子所说甚深乃尔。从何所没而来生此。于是没当复生何所。时月天子语释提桓因言。拘翼。如幻师化作男子若女人。从何所没来生于此。于是没复生何所。释提桓因复报天子。了幻与化无起无灭。不可见不可知。是无所有。天子语拘翼言。如是说幻化从无合会来生。灭亦至无合会所。如是幻化。黠慧者所不用亦不不近。释提桓因言。如是天子。如所说。天子报释提桓因言。拘翼。如卿所问。我所答亦尔。如卿诸法如幻化。念欲持是事以问佛。是天子从何所没而来生此。于是没当生何所。天子语释提桓因言。于拘翼意云何。如如来化所化如。若去来上下可见知不。释提桓因答言。天子。如是不可得见。天子复言。是化宁可有所作为不。释提桓因言。能有所作。天子复言。如是拘翼。化一切诸法等如此。若去来上下作是观。拘翼。于是无能有所作。于拘翼意云何。不于是见色声香味细滑法亦尔。是化人宁能见闻知如是事不。释提桓因言。天子。不可得见闻知。天子言。如是拘翼。如是一切分数知诸法亦如是。若见若闻若心念法。亦不染亦不污。亦不于是止。亦不近亦不离。于见于闻于念。如是所语如是法。为一切说。为众所说而无有异。

  于是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月天子。说无处所不生不起不灭。是天子。不在弟子地。不在菩萨地。见菩萨云何当忆念无央数劫生死之事。育养众生云何都不可得知。佛语释提桓因言。拘翼。其有菩萨得不起法忍者。亦不念生亦不念起亦不念灭。欲睹是辈菩萨。当如观百岁般泥洹阿罗汉。不可得知。何以如是。亦无他人想。亦无我想。复无无他人想。复无无我想。复如是。拘翼。精进乐勤苦行菩萨所作。亦不念生亦不念灭。亦无他人想亦无我想。诸法体性本皆泥洹。如是拘翼。一切亦不缚亦不解。不了知是法是菩萨。为是故为解为示现。思念故为起大悲。是菩萨不疲厌。于无央数拘利百千劫而不懈怠。譬如拘翼有人堕火坑中。有大悲男子。不爱躯体不惜寿命。舍五所欲及诸所乐。入火坑中抱是人出。亦自出复出彼人。于拘翼意云何。是人所作为难不。释提桓因言。世尊。是人所作甚难甚难。佛言。如是拘翼。是何足为难。菩萨所作又难于此。以脱诸欲发意欲持诸供养之具。以其所有将护给与一切。如是拘翼。复有过于是者。以是光明之德照示一切。如是皆过一切弟子及辟支佛上。菩萨摩诃萨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复次拘翼。如是说从何所没来生于此。听者拘翼。东方于是国分。从是佛刹度九十二那术百千佛国。名罗他那萨遮(晋言珍宝审谛奥藏)。世界中以众宝为树。其枝叶华实无央数色。其经行处以无央数宝而校成。其国中所有皆众宝以为校庄无空缺处。其地皆绀琉璃。无央数宝以相杂厕。复次拘翼。有世界名罗陀那光只(晋言珍宝积聚)。是世界。拘翼。佛名罗陀那文陀罗帝耶阿丹竭罗油(晋言珍宝豪场出过上聚)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佛国中无有母人。亦不闻母人。亦无弟子缘一觉道。纯是菩萨满佛刹中。

  复次拘翼。是珍宝豪场出过上聚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其世尊一一说法。七十二拘利菩萨皆得不起法忍。菩萨得是忍已。意念若豪名(丹本多)珍宝上天世大性一切皆以断用。是故一切诸佛刹皆悉为之动。即时三千大千刹中。若干无央数珍宝莲华杂华色甚鲜好。悉满其中以散佛上。皆于佛上化成华盖遍覆佛刹已。是菩萨便踊于虚空。飞到他方佛前而供养礼事。欲绕问讯欲闻法。

  复次拘翼。得法忍菩萨不乐住一处。便能遍到诸佛刹。不得法忍菩萨不能到他方。复次拘翼。彼佛世尊出来十二劫。彼佛所止处夜常三说法说法已。七十二拘利菩萨得不起法忍。如是拘翼。不得不起法忍菩萨不能到他方刹。得不起法忍者乃能到他方佛刹。如是菩萨乃于彼间没而生他方刹土。如是拘翼。以是比类当作是视。如是不可计亿佛刹诸菩萨皆悉尔。拘翼。是彼珍宝积聚刹土中。所有一切皆无有忧入三恶道。亦无苦智亦无乐智。亦无所问亦无所说。亦无勤苦亦无食饮。何以故。诸菩萨以法欢喜为食饮。彼土中无罗汉辟支佛名如是拘翼。珍宝积聚国土中。是刹中世尊珍宝豪场出过上聚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月天子。从彼佛刹没来生此忉利天。故来欲见佛礼我绕我问讯我。欲有所问故来。因是所问会无央数千人广有所知。又会余菩萨。于不起法忍皆使满具。拘翼。是月天子。故来见佛欲护一切法欲持于法。佛般泥洹已后最后法欲尽时。当于是间得道生于人中。持是所说甚深甚深法广有所照。普以教授满百千人。于是不起法忍皆乐欲学。久远最后法欲尽时。于是尽终生第四兜术天会。于弥勒菩萨所讲说诸佛世尊道事。不可计数百千天子。前世初未曾起道意。今闻是说皆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弥勒来下得正觉时。是菩萨承事弥勒佛万岁。居家常供养弥勒及众僧。乃后时与四千人俱。以家之信出家为道便作沙门。作沙门已。于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所。尽形寿常持法。弥勒般泥洹后至于法住常持法。于是贤劫中千佛中少。四佛。皆当供养承事尔所佛。于是诸佛世尊所说经。当修梵清净之行。最后过七恒沙等劫。当于是世作佛。号字月光曜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所愿皆满。

  于是月星天子语是天子言。善哉今为佛之所授决。当得阿耨多罗三耶三佛。卿本有何等恩有何等供养。作何等爱敬喜乐欢喜事施于佛。乃使如来独授卿决。是时月天子语月星天子言。如来者亦不以善与人决。亦不有所畏故与人决。亦不言是人可与是不可与。菩萨者自学菩萨法世尊便记其决。卿云何作是问。我仁有何等恩于佛所。使佛作是敬作是爱作是念作是欢喜作是赐遗。月星天子问月天子言。是欢喜当从何所见。月天子答月星天子言。欢喜从心求。月星天子复言。心不想心。谁作是踊跃者。报言。踊跃不可持亦不可获。是上踊跃。如不可获踊跃之最也。月天子语月星天子。如是踊跃。于是踊跃有所不可者不为踊跃。是踊跃于放逸事而不为。于是踊跃中而常踊跃。不复生废退意。如是月星天子。当于是法求用是故得踊跃。于法所作而不放逸于是求于是。不求亦不离求。何以故。不于法界求。亦不于所求。如是月星天子。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二

猜你喜欢
  第二十章 正法三次遇敌复又恢复时期·多罗那他
  卷第七十五·佚名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一卷·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五卷·湛然
  三慧经·佚名
  答姚陶馥问(十一则)·太虚
  卷下·佚名
  思惟品第一·佚名
  卷第二十八·佚名
  卷六十二·佚名
  卷一·佚名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三·宗晓
  卷九十·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卷上·智旭
  致中山先生治丧处函·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十·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七十目录【一百字】念奴娇【又一体】苏轼周紫芝【二首】赵鼎臣吕渭老韩驹蔡伸叶梦得李邴曾纡【二首】刘一止赵长卿张元干【二首】朱敦儒【二首】曾觌曾

  • 简斋集补钞·管庭芬

    简斋集补钞陈与义题唐希雅画寒江图江头云黄天酝雪,树枝惨惨冻欲折。耐寒野鸭不知归,犹向沙边弄羽衣。黄茅终日不自力,影乱弱藻相因依。惟有苍石如卧虎,不受阴晴与寒暑。舟中过客莫敢侮,闲伴长江了今古。为陈介然题持约画层

  • 卷四百七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七十二车螯类五言古永叔请赋车螯      【宋】梅尧臣素唇紫锦背浆味压蚶菜海客穿海沙拾贮寒潮退王都有羙醖此物实当对相去三千里贵力致以配翰林文章宗炙鲜尤所爱旋坼旋沽饮

  • 卷三十五·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三十五平湖沈季友编国朝闺塾师黄媛介媛介字皆令秀水人文学象三之妹与姊媛贞俱擅丽才而媛介尤有声香奁间书法钟王人以衞夫人目之画亦防染有致适杨元勲夫妇偕游江湖为闺塾师以终有湖上草王端淑曰

  • 卷之二百七十七·佚名

    成化二十二年夏四月丙子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丁丑太监覃昌传奉 圣旨升锦衣卫所镇抚张颢为百户舍人张伦张溢为所镇抚俱带俸尚宝司卿仲兰为通政司右通政太医院御医李思勉为院判俱办事如旧○掌太常寺事礼部左

  • 卷之一千一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九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八 【起庚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止辛亥元武宗至大四年】凡三十一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王侯封爵先宗室次异姓例也或同姓王侯甚多而分入异姓者之前或异姓王侯甚多而分入同姓者

  • 七、由北平到汉口·林语堂

    于是我回国了,先在国立北京大学教授英文和语言学。在莱比锡时,我已读了许多的中国书,并努力研究中国语言学,颇有所得,因在莱比锡和柏林两地都有很好的中国图书馆,而由后一处又可以邮借所需的书籍来应用。盖自任清华教席之后

  • 第一章 我的家世·冯玉祥

    我的家世,我生长的环境和我所处的正在急剧变化中的时代,都是我的个性、思想,以及一切行为活动的摇篮。我的原籍,安徽巢县竹柯村。对于故乡,我知道的虽然很多,但并不具体。我现在所记述的原籍的家世情况,都是小时候从我父亲口

  • 鲜卑吐谷浑传·沈约

    阿柴虏吐谷浑,本是辽东的鲜卑族。吐谷浑的父亲奕洛韩有两个儿子,长子便是吐谷浑,少子叫若洛蝅。若洛蝅即是慕容氏。吐谷浑是长子,但不是奕洛韩正妻所生,若洛蝅是嫡妻生的。他们的父亲活着的时候,分出他的七百户牧民给吐谷浑

  • 卷九 释木第十四·邢昺

    [疏]“释木第十四”。○释曰:《说文》云:“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也。”《白虎通》云:“木,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种名虽多,木为?号。此篇析别,故云释木也。?舀,山?夏。(今之山楸。○?舀,音叨。?夏,音贾。)[疏]“?舀,山

  • 提要·沈棐

    【臣】等谨按春秋比事二十卷旧本题宋沈棐撰棐始末无可考惟是书前有陈亮序称其字文伯湖州人为婺之教官陈振孙书録解题曰按湖有沈文伯名长卿号审齐居士为常州倅忤秦桧贬化州不名棐也不知同父何以云然岂别有名棐而字文伯

  • 卷十三·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十三长洲余萧客撰礼记三文王世子凡学世子凡诸侯之子入学之法亦以十年而出就外傅学书计入学之时祭先圣先师释奠之法如王子之事崔灵恩【通典五十三】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四事之中有文有武故得

  • 论语正义卷十六·刘宝楠

    子路第十三集解凡三十章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注〕孔曰:「先导之以德,使民信之,然后劳之。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 请益。曰:「无倦。」【〔注〕孔曰:「子路嫌其少,故请益。曰『无倦』者,行此上事,无倦则

  • 善行品第七·佚名

    守护身恶行,自正护身行。守护身恶者,常修身善行。守护口恶行,自正护口行。守护口恶者,常修口善行。守护意恶行,自正护意行。守护意恶者,恒修意善行。身当弃恶行,及弃口恶行。意亦弃恶行,及诸秽恶法。身当修善行,修口善亦然。及

  • 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我今依忉利天宫会释迦牟尼如来所说无比力超胜世间出世间真言上上一切佛顶主宰一字顶轮王念诵仪则。修行者先当入此

  • 释氏通鉴序·佚名

    大凡入道之士。其信根欲固。其愿力欲弘。此欵启之士。最难与入道也。盖道有宗主有羽翼。宗主则如来。以一人任之而有余。若夫羽翼。则今古圣贤。以千百人为之。而犹恐不足。故夫应迹西天。示形东土。自三十三祖而外。

  • 大乘二十颂论·龙树

    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略明第一义无生,随转而无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