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

  谨启讽阎罗王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誓劝有缘。以五会启经入赞。念阿弥陀佛。

    成都府大圣慈寺沙门 藏川 述

  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逆修生七往生净土经 赞曰。

  如来临般涅盘时  广召天灵及地祇  因为琰魔王授记  乃传生七预修仪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鸠尸那城。阿维跋提河边。婆罗双树间。临般涅盘时。举身放光。普照大众。及诸菩萨摩诃萨。天龙神王。天王帝释。四天大王。大梵天王。阿修罗王。诸大国王。阎罗天子。大山府君。司命司录。五道大神。地狱官典。悉来集会。敬礼世尊。合掌而立 赞曰。

  时佛舒光满大千  普臻龙鬼会人天  释梵诸天冥密众  咸来稽首世尊前

  佛告诸大众。阎罗天子。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名曰普贤王如来。十号具足。国土严净。百宝庄严。国名华严。菩萨充满 赞曰。

  世尊此日记阎罗  不久当来证佛陀  庄严宝国常清净  菩萨修行众甚多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阎罗天子。以何因缘。处断冥间。复于此会。便得授于当来果记。佛言。于彼冥途。为诸王者。有二因缘。一是住不思议解脱不动地菩萨。为欲摄化极苦众生。示现作彼琰魔等王。二为多生习善犯戒故。退落琰魔天中。作大魔王。管摄诸鬼。科断阎浮提内。十恶五逆。一切罪人。系闭牢狱。日夜受苦。轮转其中。随业报身。定生注死。今此琰魔天子。因缘已熟。是故我记。来世宝圆。证大菩提。汝等人天。不应疑惑 赞曰。

  悲增普化示威灵  六道轮回不暂停  教化厌苦思安乐  故现阎罗天子形

  若复有人。造此经。受持读诵。舍命之后。不生三涂。不入一切诸大地狱 赞曰。

  若人信法不思议  书写经文听受持  舍命顿超三恶道  此身长免入阿鼻

  在生之日。杀父害母。破齐破戒。杀猪牛羊鸡狗毒蛇。一切重罪。应入地狱。十劫五劫。若造此经。及诸尊像。记在业镜。阎王欢喜。判放其人。生富贵家。免其罪过 赞曰。

  破齐毁戒杀鸡猪  业镜照然报不虚  若造此经兼画像  阎王判放罪销除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预修生七齐者。每月二时。供养三宝。祈设十王。修名纳状。奏上六曹。善业童子。奏上天曹地府官等。记在名案。身到之日。便得配生快乐之处。不住中阴四十九日。不待男女追救。命过十王。若阙一齐。滞在一王。留连受苦。不得出生。迟滞一年。是故劝汝。作此要事。祈往生报 赞曰。

  四众修齐及有时  三旬两供是常仪  莫使阙缘功德小  始交中阴滞冥司

  尔时地藏菩萨。龙树菩萨。救苦观世音菩萨。常悲菩萨。陀罗尼菩萨。金刚藏菩萨。各各还从本道光中。至如来所。异口同声。赞叹世尊。哀愍凡夫。说此妙法。拔死救生。顶礼佛足 赞曰。

  足膝赍胸口及眉  六光菩萨运深悲  各各同声咸赞叹  勤勤化物莫生疲

  尔时二十八重。一切狱主。阎罗天子。六道冥官。礼拜发愿。若有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造此经。读诵一偈。我当免其一切苦楚。送出地狱。住生天道。不令稽滞。隔宿受苦 赞曰。

  冥官注记及阎王  诸佛弘经礼赞扬  四众有能持一偈  我皆送出往天堂

  尔时阎罗天子。说偈白佛。

  南无阿罗诃。众生苦业多。轮回无定相。犹如水上波 赞曰。

  阎王白佛说伽他  愍念众生罪苦多  六道轮回无定相  生灭还同水上波

  愿得智慧风。飘堕法轮河。光明照世界。巡历悉经过。普救众生苦。降伏摄诸魔。四王行国界。传佛修多罗 赞曰。

  愿佛兴扬智慧风  飘归法海洗尘朦  护世四王同发愿  常传经典广流通

  凡夫修善小。颠倒信邪多。持经免地狱。书写免灾痾。超度三界难。永不见药叉。生处登高位。富贵寿延遐 赞曰。

  恶业凡夫善力微  信邪倒见入阿鼻  欲求富乐家长命  书写经文听受持

  至心诵此经。天王恒记录。欲得无罪咎。莫杀祀神灵。为此入地狱。念佛礼真经。应当自诫勖。手执金刚刀。断除魔种族 赞曰。

  罪苦三涂业易成  都缘杀命祭神明  愿执金刚真慧剑  斩除魔族悟无生

  佛行平等心。众生不具足。修福似微尘。造罪如山岳。欲得命延长。当修造此经。能除地狱苦。往生豪贵家。善神恒守护 赞曰。

  罪如山岳等恒沙  福小微尘数未多  犹得善神常守护  往生豪富信心家

  造经读诵人。忽尔谢报龄。天王恒引接。菩萨捧花迎。随心往净土。八百亿千生。修行满证入。金刚三昧城 赞曰。

  若人奉佛造持经  菩萨临终自往迎  净国修行圆满已  当来正觉入金城

  尔时佛告阿难。一切龙神八部。及诸大臣。阎罗天子。大山府君。司命司录。五道大神。地狱官等。行道天王。当起慈悲。法勿有慢。可容一切罪人。慈孝男女。修斋造福。荐拔亡人。报生养之恩。七七修斋造像。以报父母。令得生天 赞曰。

  佛告阎罗诸大神  众生罪业具难陈  应为报恩客造福  教蒙离苦出迷津

  阎罗法王。白佛言。世尊。我等诸王。皆当发使乘黑马。把黑幡。着黑衣。捡亡人家。造何功德。准名放牒。抽出罪人。不违誓愿 赞曰。

  诸王遣使捡亡人  男女修何功德因  依名放出三涂狱  免历冥间遭苦辛

  第一七日过秦广王 赞曰。

  一七亡人中阴身  驱将队队数如尘  且向初王齐检点  由来未渡奈河津

  第二七日过初江王 赞曰。

  二七亡人渡奈河  千群万队涉江波  引路牛头肩挟棒  催行鬼卒手擎叉

  第三七日过宋帝王 赞曰。

  亡人三七转恓惶  始觉冥途险路长  各各点名知所在  群群驱送五官王

  第四七日过五官王 赞曰。

  五官业秤向空悬  左右双童业簿全  轻重岂由情所愿  低昂自任昔因缘

  第五七日过阎罗王 赞曰。

  五七阎王息诤声  罪人心恨未甘情  策发仰头看业镜  始知先世事分明

  第六七日过变成王 赞曰。

  亡人六七滞冥途  切迫坐人执意愚  日日只看功德力  天堂地狱在须臾

  第七七日过大山王 赞曰。

  七七冥途中阴身  专求父母会情亲  福业此时仍未定  更看男女造何因

  第八百日过平等王 赞曰。

  亡人百日更恓惶  身遭枷械被鞭伤  男女努力造功德  从慈妙善见天堂

  第九一年过都市王 赞曰。

  一年过此转苦辛  男女修斋福业因  六道轮回仍未定  造经造佛出迷津

  第十至三年过五道转轮王 赞曰。

  后三所历是开津  好恶唯凭福业因  不善尚忧千日内  胎生产死夭亡身

  十斋具足。免十恶罪。放其生天 赞曰。

  一身六道苦茫茫  十恶三涂不易当  努力修斋功德具  恒沙诸罪自销亡

  我常使四药叉王。守护此经。不令陷没 赞曰。

  阎王奉法愿弘扬  普告人天众道场  我使药叉齐守护  不令隐没永流行

  稽首世尊。狱中罪人。多是用三宝财物。喧闹受罪。识信之人。可自诫慎。勿犯三宝。业报难容。见此经者。应当修学 赞曰。

  欲求安乐住人天  必莫侵凌三宝钱  一落冥间诸地狱  喧喧受苦不知年

  尔时琰魔法王。欢喜踊跃。顶礼佛足。退坐一面。佛言。此经名为阎罗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汝当流传国界。依教奉行 赞曰。

  阎王退坐一心听  佛更殷勤嘱此经  名曰预修生七教  汝兼四众广传行

  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普劝有缘。预修功德。发心归佛。愿息轮回 赞二首 第一首。

  一身危脆似风灯  二鼠侵欺啮井藤  苦海不修桥筏度  欲凭何物得超升

  第二归佛修心 赞曰。

  船桥不造此人痴  遭险恓惶君始知  若悟百年弹指过  修斋听法莫教迟

  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

  权衡现迹。誓度群类。应机大圣。鉴衡慈王。誓尽迷伦。乃证菩提。甚深弘愿。天矣尽矣。凡人现栖于幽冥。则真身定降于苦类。极济沉伦。拔苦与乐。莫为及也。道人某广劝缁素。敬成供养仪典。妆[米*黄]披阅。愿蒙冥佑。现增福寿。历代幽魂超登乐。奉祝国祚灵长。民游富城。何幸如斯。

  成化五年六月 日志

猜你喜欢
  卷十七·道世
  彰所知论卷上·佚名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跋·太虚
  卷第四十三·志磐
  卷十八·佚名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三·雪关智訚
  多闻品第三·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六·佚名
  卷十八·赞宁
  净诸业障菩萨·佚名
  十二天供仪轨(合两所文为轨已出护摩轨)·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唐慧琳
  祖庭事苑卷第一·睦庵善卿
  菩萨善戒经 第二卷·佚名
  双峰钦禅师·惠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刘克庄

      韩愈《古赋》云:“一邑之水,可走而违,天下汤汤,曷其而归。”五言云:“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和席八十二韵》云:“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秋怀》云:“犀首空好饮,廉颇尚能饭

  • 卷四·佚名

    改妆问信 见语凌烟忙便答:“锦字何难寄五羊?姐若有书奴肯去,岂须鸿雁为传将。”丽姐听言称:“假事,莫来懵讲恼人肠。广东此去迢迢路,你点传书与白郎?”凌烟笑谓双娇姐:“此情我岂不思量?在娇心所忧疑

  • 卷十 五十首·赵崇祚

    毛秘书熙震 十三首河满子二首 小重山一首 定西番一首 木兰花一首 后庭花三首 酒泉子二首 菩萨蛮三首李秀才洵 三十七首浣溪沙四首 渔歌子四首 巫山一段云二首 临江仙二首 南乡子十首 女冠子二首 酒泉子

  • 卷十四·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三华集卷十四明 钱仲益 撰锦树集四七言絶句为人赋松菊图松髯挺秀菊扬芳三径都荒独傲霜甘向嵗寒存晚节譲他桃李占春光内馆与曾侍读聨步夜归夜深聨步出南宫台殿参差月满空银钥未收铃索静恍然身在五云中和

  • 卷一百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十六苑类五言古侍宴乐游苑饯徐州刺史应诏【梁】沈 约沃若动龙骖参差凝鳯管金塘草未合玉池泉将满游建兴苑        【梁】纪少瑜丹陵抱天邑紫渊更上林银台悬百仞玉树起千

  • 第十七回 降夏主荡平巴蜀 击元将转战朔方·蔡东藩

      却说太祖封功臣后,又赐宴三日,宴毕,群臣入谢,太祖赐坐华盖殿,与论开国原因,怡然道:“朕起乡里,本图自全,及渡江后,遍览群雄,徒为民害,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以昏庸败。友谅恃强,以卤莽败。朕独无所恃,惟不嗜杀人,布信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九·徐乾学

    宋纪九十九【起旃防协洽正月尽疆圉作噩十二月凡三年】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徳宪慈显孝皇帝政和五年春正月壬申朔辽生女真部节度使阿固达因其下奉上尊号遂即皇帝位谓其下曰辽以宾鐡为号取其坚也賔鐡虽坚终亦变壊

  • ●卷七·夏仁虎

    ◎时变时无变也,变于人心而已。清自洪、杨事平而疑忌汉族之心转甚,盖其入主中国以来,戡定四方皆以亲王、贝勒为大将军或经略。粤乱之起,赛尚阿、向荣、和春相继败绩,乃不得已而用曾、左、李,卒成中兴之功。然朝廷疑畏之心益

  • 李袭吉传·薛居正

    李袭吉,自己说是唐朝左相李林甫的后代,父亲李图,为洛阳令,所以居家洛阳。李袭吉在乾符末年应进士举,遇战乱,逃避到河中,服事节度使李都,提升为盐铁判官。到王重荣任节度使时,不喜欢文士。此时是丧乱之后,士族绅士多逃难到汾、晋

  • 李鋋传·宋濂

    李鋋小字松寿,潍州人,李全的儿子。也有人说,鋋本衢州徐氏的后人,其父曾为扬州司理参军,李全只是招鋋为养子而已。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李全背叛宋朝,举山东州郡归附蒙古。太师、国王孛鲁承制拜李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

  • 指月录卷之十六·瞿汝稷

    六祖下第五世▲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会稽俞氏子。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之曰。吾非汝师。即指往五泄山礼默禅师披剃。年二十一。诣嵩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菩萨观察品第三之余复次佛告舍利子言。云何名为不放逸法。所谓常当摄护诸根。云何名为摄护诸根。谓眼见色已不执其相。亦复不执随形妙好。亦不爱箸色等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三卷·宗泐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三卷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王*巳])奉 诏同注一切佛语心品第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

  • 卷之二十七·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七 临济第十九世祖 讳明本。嗣高峰。 成宗丙申元贞五年。 临济第十九世中峰祖嗣宗统(二十八年)。 学者辐凑归之。如水就下。而祖深自韬晦。一时宰相公卿。上及天子。每虚径山灵隐诸大剎赍币迎祖。卒

  • 八卦拳学·孙福全

    孙禄堂编著。出版时间不详。《自序》日期为1916年11月。全书共分二十三章。其中第六至第十七章图解说明了八卦掌起势、单换掌、双换掌、狮子掌、返身掌、顺势掌、队掌、平托掌、背身掌、风轮掌、抱掌等基本掌法的具体

  •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寇才质

    十卷。金寇才质(生卒年不详)撰。寇才质认为老子之经,章章有旨,且深且远。又以为前人诸家《老子》之解,多荒诞无稽,互起异端,殆越百家,纷纭肆辩,徒以笔舌为功,虚无为用,失古道本真。认为只有庄列文庚四子之书是得老氏

  • 毋宁死·程小青

    这是若干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和霍桑还住在苏城。初冬的雨夜,北风呼啸,越到晚上越是寒冷。突然有一个客人来访我的朋友。客人年约四十岁左右,穿着深颜色花绸的厚裘皮袍,十分大方。他乘轿子来,衣服鞋子都没有湿,但是面无血色,身

  • 法集要颂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即出曜经三十三品法偈,皆是佛所说也。天息灾生在北印度迦湿弥罗国,是中印度惹烂驮罗国密林寺僧,施护则是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僧。他们原系同母兄弟,在太平兴国五年(980)一同携带梵本来京,也受到优待。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