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 闇都干耳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
尊者闇者干耳曰:
“雄者!不欲欲者我有闻 [佛]越暴流可来问
俱生眼者语寂句 世尊!彼之如真请语我”(一〇九六)
“雄者!不欲欲者我有闻”[之句中,闻]者,是听、把持、保持、观察。[即]“斯彼之世尊是阿罗汉[等正觉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解、无上者、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我闻。“雄者”,是雄者(英雄)。世尊是具精进者故是雄者。有能者故是雄者。权力者故是雄者。有用者故是雄者。是勇者、英雄、战士、无怖者、无惧者、无骇者、无败走者、怖畏恐怖之舍断者、身毛竖立之离去者故是雄者。
离此世之一切诸恶 彼精进者越地狱苦
有精进与有精勤者 斯人其故而言雄者
此“雄者!我闻”[之义]。“不欲欲者”[之句中],欲概言之,是事欲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页参照)……此等言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参照)……此等言为烦恼欲。佛世尊遍知事欲,舍断烦恼欲。事欲之遍知与烦恼欲之舍断故,世尊不欲诸欲,不冀求诸欲,不喜悦诸欲,不热望诸欲。故佛为无欲者、不欲者、舍欲者、唾弃欲者、脱欲者、舍断欲者、舍遣欲者、离贪者、离去贪者、舍贪者、唾弃贪者、脱贪者、舍断贪者、舍遣贪者、无爱者、[烦恼]消灭者、清凉者、乐受者、为梵而自住。此是“雄者!不欲欲者我有闻”[之义]。
“尊者闇都干耳曰”[之句中],“曰”(斯)者,是此句之接续……乃至(一〇页参照)……句之次第。“尊者”者,此是敬语、敬重语、尊敬语。“闇都干耳”者,彼波罗门之姓……乃至(一〇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闇都干耳曰”[之义]。“佛越暴流可来问”[之句中],“越暴流”者,是越暴流者、超暴流、超越、离越者。此是“越暴流”[之义]。“可问”者,是可问,问、乞、求、可信乐。“我等可来问无欲者”者,可问不欲者、舍欲者、唾弃欲者、脱欲者、舍断欲者、舍遣欲者、离贪者、离去贪者、舍贪者、唾弃贪者、脱贪者、舍断贪者、舍遣贪者。“我等来”,是来者、接近、达,与尊师相会。此是“佛越暴流可来问”[之义]。
“俱生眼者语寂句”[之句中],“寂”者,若依一方面,寂亦与寂句同一。此是不死、涅槃。即所有彼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灭、涅槃。即世尊已如斯说:“此是寂句,此是胜妙句。即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灭尽、离贪、灭、涅槃。”或又依他方面,[寂句]是所有寂之得达、寂之触达、所至寂之作证诸法。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眼、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此等言为寂句。“语寂句”者,救护所句、避难所句、归依所句、无畏句、无死句、不死句、涅槃句,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俱生眼者”[之句中],眼者,是一切知智。佛世尊之眼与胜者位于菩提树下而非前后一刹那生起。故佛是俱生眼者。此是“俱生眼者语寂句”[之义]。
“世尊!彼之如真请语我”[之句中],如真者,是不死涅槃。[即]所有彼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灭、涅槃。“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请语彼于我,请语,言……乃至(同页前面参照)……说明。此是“世尊!彼之如真请语我”[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闇都干耳曰:
“雄者!不欲欲者我有闻 (佛)越暴流可来问
俱生眼者语寂句 世尊!彼之如真请语我”
二
太阳威光[打胜]地 世尊动作胜诸欲
语我小慧广慧者 我可识知语所法
——舍断此世之生老——
(一〇九七)
“世尊动作胜诸欲”[之句中],“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诸欲”者,概言之,事欲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页参照)……此等言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参照)……此等言为烦恼欲。世尊遍知事欲,舍断烦恼欲,“打胜”者,是打胜,打超、夺去、粉碎而行,行作、动作、活动、护持、持续、维持。此是“世尊动作胜诸欲”[之义]。
“太阳威光[打胜]地”[之句中],太阳者,是日轮。地者,是土地。譬如有威光之日轮以“威光”,具备威光,打胜于地、胜、打超、夺去、热照、破斥一切虚空之物,摧破黑暗,放光明于虚空、行于中天之轨道,斯有智之威光之世尊,具备智之威光,一切行之集(原因)……乃至……烦恼之闇、摧破无明之暗黑,放智之光明而遍知事欲,舍断烦恼欲、打胜、胜、打超、夺去、粉碎而行,行作、动作、活动、护持、持续、维持。此是“太阳威光[打胜]地”[之义]。
“语我小慧广慧者”,我是小慧者、下劣慧者、劣小慧者。尊师是大慧者、博慧者、疾慧者、速慧者、利慧者、择慧者。“广”者,是地。如地其广大,为广博之慧。此是“语我小慧广博者”[之义]。
“我可识知语所法”[之句中],“语法”者,是初善、中善、后善而有义有文,完全圆满遍净梵行、语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涅槃、至涅槃行道,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语法”[之义]。“我可识知语所法”,我可知、识知、别知、通达、得达、触达、作所证之法。此是“我可识知语所法”[之义]。
“舍断此世之生老”者,是此世之生、老、死之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涅槃。此是“舍断此世之生老”[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太阳威光打胜地 世尊动作胜诸欲
语我小慧度慧者 我可识知语所法
——舍断此世之生老——
三
世尊宣:“闇都干耳!
调伏对诸欲贪求 [如是]见出离安稳
执着亦应舍离者 于汝何物令勿存”
(一〇九八)
“调伏对诸欲贪求”[之句中],诸欲者,概言之,是事欲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页参照)……此等言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参照)……此等言为烦恼欲。“贪求”者,言渴爱为贪求。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三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调伏对诸欲贪求”者,须调伏、折伏、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调伏对诸欲贪求”[之义]。
“闇都干耳”者,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姓。“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闇都干耳!”[之义]。
“见出离安稳”[之句中],出离者,是“安稳”正行道、随顺之行道、无害之行道、随义之行道、法随法之行道、诸戒之完成、诸根之守护、对食而知量、向警寤之努力、念正知、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涅槃、向涅槃之行道,是救护所、避难所、归依所、在于归依之状态者,无畏,无死,不死,涅槃,见、观、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此是“见出离安稳”[之义]。
“执着应被舍离者”[之句中],执著者,由爱见而取、执取、住着、缚着、信解。“应舍离者”,是应舍离,应脱者,应舍断者,应除去者,应灭除者,应令之灭无者。此是“执着应舍离者”[之义]。
“于汝何物令勿存”者,是贪所有,瞋所有,痴所有,慢所有,见所有,烦恼所有,恶行所有,此等所有(何物)“于汝勿令存在事”,勿令在,勿令存在事,须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于汝何物令勿存”[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闇都干耳!
调伏对诸欲贪求 [如是]见出离安稳
执着亦应舍离者 于汝何物令勿存”
四
涸渴前(过去)所之物 后(未来)何物汝亦无
若于中(现在)汝不执 汝将成行为寂静
(一〇九九)
“涸渴前所之物”,关于过去之诸行可所生起之诸烦恼一切须令涸、令涸渴、令干尽、令之无种、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如斯,是“涸渴前所之物”[之义]。或又涸过去之业行、未受所报之诸业行、涸渴、干尽、令之无种、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如斯,是“涸渴前所之物”[之义]。
“后成何物汝亦无”——未来言为后——关于未来之诸行所生起之贪所有,瞋所有,痴所有,慢所有,见所有,烦恼所有,恶行所有,此等所有(何物)于汝无所有、不令现前、不生、不发生、不起、不生起、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后成何物汝亦无”[之义]。
“若成为中汝不执”——“中”,成为现在之受、想、行、识——,由于爱现在之诸行由于见而汝不执,不执着,不执受,如不住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执取、住着、除去、灭除、如使为灭无。此是“若成为中汝不执”[之义]。
“汝将成行为寂静”,贪之寂之故成为寂静、瞋之寂故成为寂静、痴之寂故成为寂静,忿恨……乃至(三九页参照)……一切不善行之寂之故,寂止之故,寂灭之故,消尽之故,消灭之故,离去之故,安息之故,成为寂,成为寂静,寂灭,消灭,安息而汝将成行,将成行作,将成动作,将成活动,将成护持,将成持续,将成维持。此是“汝将成行为寂静”[之义]。故世尊宣示:
固渴前所之物 后何物汝亦无
若于中汝不执 将于汝行寂静
五
婆罗门!普对名与色 于离贪求者
为死所左右 彼无诸漏事
(一一〇〇)
“婆罗门!普对名与色,于离贪求者”[之句中],普者,是普皆,一切之一切,无残、无余。“名”者,是四无色蕴。色者,是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贪求”者,是渴爱。[即],彼所有之贪、染贪……乃至(一三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婆罗门!普对名与色,为离贪求者”,是普对名色之离贪求者、离去贪求、舍贪求、唾弃贪求、脱贪求、舍断贪求、舍遣贪求者。此是“婆罗门!普对名色离贪求者”[之义]。
“彼无诸漏事”[之句中],漏者,是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之四漏。“彼”者,是阿罗汉、漏尽者。“无此事”者,是此等之诸漏,于彼为无有,不存、不存在、不能得、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此是“彼无诸漏事”[之义]。
“为死所左右”者,其等为诸漏,应为死所左右,应为死神所左右,应为魔党所左右之无有诸漏事,不存、不存在、不能得、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此是“为死所左右”。故世尊宣示:
婆罗门!普对名与色 于离贪求者
为死所左右 彼无诸漏事
偈终否……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闇都干耳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十一[毕]
猜你喜欢 佛说月光菩萨经·佚名 毗尼日用切要·读体 佛说息诤因缘经·佚名 大乘宗地图释序·太虚 卷第二十八·道宣 曹溪大休珠禪師書問卷第九·佚名 夹注辅教编序·朱时恩 罗云忍辱经·佚名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朱棣 卷五·佚名 华严策林·法藏 卷第十二·佚名 枯崖和尚漫录卷上·枯崖圆悟 卷第八(从第二十四经半尽第三十一经)·澄观 声闻品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