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声闻品第九

佛告阿难。何故如来光耀菩萨为声闻乎。菩萨大士开化无数不可计人。令闻佛法分别经籍故谓声闻。使听圣道净不放逸故谓声闻。使听无为安隐甘露。根力觉意意止意断。具足此事速至道慧故谓声闻。令得空慧身无坚固。闇昧之人闭塞不解。所以者何。乃贪己身诸入之事眼存为色。了观如是则成佛眼。其目普见不可思议。眼无所倚。究竟此目致一切法。故谓声闻。计此诸法如呼之响。莫得著音。非有说者亦无听者,无香想香亦不有嗅。譬如有人卧出梦中。嗅种种香计此无香。此则或事思想所为。一切诸香人所嗅者,譬若如梦而无坚固。解斯音者则谓声闻。舌之味味亦复为空。若肉段如为舌。或智者了之不为味惑。譬如聚沫。以离诸论无可为喻。明者观之知无所有不可得。持想著味者则致恶罪。莫思六界以分别味。心则开解意不放逸。若知此者心想无为。各各分别谓所听义。而闻此空故谓声闻。晓了其诸入之事。听之为空身自寂然。未尝有生不知所起。无生不生则为圣道。故谓声闻。若所听者皆无所有。解身自然不起不灭。故谓声闻。听于布施惠以法行。不可思议佛犹此路致於佛道。心有所施不自见心。以无意志逮得圣慧。所以者何。如其所种必获其实亦不有果。说果之声听衣食施。计物之施所与薄耳。一切所舍法施为尊。无得贪惜莫怀施想。虽有所惠不得悕望。譬如幻人无有心意不与想念。欲成行者无得想施。所以者何。施不悕望则顺道行。故谓声闻。离诸所音一切尘埃都无所听。离诸有为。不可以音听受佛法。分别诸响而无所倚。所以者何。二事造声。虽有二事则无所有。因缘合致则有二事。用有人故而致法音。故谓声闻。於是佛颂曰:

使无央数人,闻佛无念法。以故谓声闻,则勇猛菩萨。闻寂定之道,恬静不放逸。无量人听法,故谓为声闻。

听澹泊安隐,诸乐非有像。以故为声闻,至寂然无为。听于觉根力,具足意止断。自究竟斯事,故谓为声闻。

听身所有空,不可得坚固。愚騃之所慕,故当时了体。其目无所睹,不听亦如兹。众生为见侵,闇塞不了了。

若得成佛眼,等自不可议。致之在本无,开化诸闇昧。无量人闻经,诸法非有兴。此以得名号,称存于声闻。

其无所听受,了之如呼响。不见有说者,亦复无所闻。所以名声闻,令众人听受。计本不有闻,莫为音所惑。

譬如人寐梦,嗅於无数香。恍惚不可得,游逸嗅於空。了香亦如此,未尝有嗅香。无量人失志,菩萨令开明。

计舌无所猗,肉段不知味。设使肉解甘,舌亦当识之。无倚此诸想,念美为凶危。六界不可念,分别诸味种。

菩萨大勇猛,目睹分别此。因听而致之,故曰为声闻。自分别己体,是则空自然。能了此虚无,则无起不生。

若无所兴隆,则解此圣道。令群黎听法,是则谓声闻。计心言本净,无形不可得。是者莫有人,听此为声闻。

犹如幻化生,灭尽则亦空。若有睹众想,了之为声闻。又听所施与,法施不可念。是轨为圣路,尔乃成佛道。

随其本所种,获果亦如之。不可思议施,成大道无念。衣食施薄福,法施为最广。未尝有悁惜,此则圣慧涂。

弘无想之心,布施不有著。如是惠施者,疾致成佛道。释去一切心,计耳无所闻。超度诸合会,故谓为声闻。

因呼有响应,假使不著音。则於众圣尊,佛法无有上。诸可不闻响,一切而无倚。不二无若干,畅音有声闻。

无数佛演法,令彼闻其音。计所闻如响,乐人成佛道。善游诸佛土,所闻不以乱。平等觉所处,世尊无有上。

听千三千世,所住如虚空。计人等猗寂,若泥洹无形。世人所著想,计倚有四大。是则为虚空,泥洹为想念。

解诸种如是,莫得计坚固。本无生死者,不灭尽尘劳。万物不究竟,计人弗可得。此诸法寂然,未有睹众界。

令黎民听此,夙夜亦如之。彼不兴众念,我化诸人闻。使人得听法,如此为弟子。所闻无所闻,故叹曰声闻。

雄人念往古,听受最上法。睹不分别经,一切法一切。讲音无所偏,救度一切会。为众人说法,是则为声闻。

则讲无为界,清净不放逸。谛观无说法,佛法亦如之。睹法不去远,佛之所讲扬。彼法亦不近,是故无所猗。

所以谓弟子,听采随此教。劝化於群黎,斯乃为闻法。阿难我是故,讲说声闻化。假号曰弟子,则菩萨大士。

佛告阿难。是故如来至真等正觉。叹说菩萨为声闻。当知是义亦善权方便也。

猜你喜欢
  书 魂 游 记·太虚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三·行秀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三卷·智愚
  修行道地经卷第一·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六·澄观
  卷之二十二·即非如一
  卷上·佚名
  佛地經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卷第九十·李通玄
  卷上·太贤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一(之上)·智俨
  佛说佛印三昧经·佚名
  卷第五(弥沙塞)·佚名
  修禅不可错认消息·印光
  卷六百·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一·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一明 胡震亨 撰体凡诗自风雅颂以降一变有离骚再变为西汉五言诗三变有歌行杂体四变为唐之律诗诗至唐体大备矣今考唐人集录所标体名凡效汉魏以下诗声律未叶者名往体其所变诗体则声律之叶者不论

  • 列传第四十六 周室诸王·李延寿

    文帝十三王 孝闵帝一王 明帝二王 武帝六王 宣帝二王周文帝十三子:姚夫人生明帝。后宫生宋献公震。文元皇后生孝闵皇帝。文宣叱奴皇后生武帝、卫剌王直。达步妃生齐炀王宪。王姬生赵僭王招。后宫生谯孝王俭、陈惑王纯、

  • 卷十八·谷应泰

      ○壬午殉难   文皇发北平,僧道衍送之郊,跪而密启曰:“臣有所托。”上曰:“何为?”衍曰:“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之,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文皇首肯之。及师次金川门,大内火,建文帝逊去,即召用

  • 读礼通考卷九十七·徐乾学

    防具三明噐既夕陈明噐于乗车之西【注明噐藏噐也】檀弓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为也【注之徃也死之生之谓无知与有知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斲【注味当作沬沬靧也】琴瑟张而不

  • 三藩纪事本末卷一·杨陆荣

    青浦杨陆荣采南氏编三藩僭号四镇两案马、阮之奸三藩僭号福王名由松,神宗孙、福王常洵之子。洛阳陷,王避乱南下,次淮安。值甲申三月国变,南中府部等官会议监国,凤督马士英移书史可法及兵部侍郎吕大器,请奉福王。可法、大器以

  • 卷之四百·佚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春正月。辛卯朔。上诣奉先殿堂子行礼。早事  ○遣官祭太庙后殿。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宁门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乐设而不作。  ○诣

  • 第二章 族制·吕思勉

    人是非团结不能生存的。当用何法团结呢?过去的事情,已非我们所能尽知;将来的事情,又非我们所能预料。我们现在只能就我们所知道的,略加说述而已。在有史时期,血缘是人类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恒狃于其所见闻,遂以此为人类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纪昀

    列传五代 【十四】○五代十四郭延鲁 华温琪 苌从简张筠杨彦询 李周刘处让 李承约 张希崇相里金 张廷蕴 马全节皇甫遇 安彦威 李琼刘景岩郭延鲁华温琪苌从简张筠杨彦询李周刘处让李承约张希崇相里金张廷蕴马

  • 四年·佚名

    (辛未)四年大明隆慶五年春正月1月8日○朔辛未,以安容爲靈光郡守。1月22日○乙酉,以朴素立爲聖節使,柳景深爲兵曹參判,柳希春爲承文副提調。1月23日○丙戌,朴忠元爲吏曹判書。1月25日○戊子,以盧守愼爲大司諫。〈學問文章,德行

  • 附錄·佚名

    ○明敬王妃,書下行錄。嗚呼!大行大王,庚戌六月十八日申時誕生。其時宮人,每夢見五雲中飛龍升天。綏嬪有身,而眼光比常時益淸,神彩奇異。是以,殿宮預卜有大慶也。及誕生,日表岐嶷,儘天縱之聖,自孩提時,聰明絶人,二歲之至日,父王嘉悅

  • 卷七·赞宁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十附见四人)○唐五台山华严寺志远传(元堪)释志远,俗姓宋氏,家于汝南。其父早丧,孤侍孀亲,承颜之礼,匪遑晨夕。母常念《法华经》,精通五卷。远识度明敏,孤标卓然。年二十八,辞亲从师,归依荷泽宗风,晤解幽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四摄品第七十八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无有实事、无所有性、自相空者,云何分别是善法,是不善法,是世间法、是出世间法,是有漏法,是无漏法,是有为法、是

  • 卷第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三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五今应思择。灭尽定中。总灭一切心心所法。何缘唯说灭受想定。厌逆彼二生此定故。谓想与受。能为见爱杂染所依。故偏厌逆如是二法。多诸过患。

  • 卷第三十四·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四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威仪法之一(上坐法)佛住舍卫城。尔时比丘僧集欲作布萨。比丘尽集。时难陀为僧上座不来。有檀越持物来。待僧和合已欲布施。问僧集未。答言未集。复问谁不来。答

  • 目录·佚名

    大藏一览目录第一卷先王品因地品示生品出家品成道品度生品入灭品常住品原道品教兴品优劣品究竟品释疑品证验品托胎品五蕴品烦恼品第二卷三归品十善品布施品第三卷持戒品忍辱品精进品禅定品般若品第四卷方便品造像品事

  • 周易像象述·吴桂森

    十卷。明吴桂森(生卒年不详)撰。桂森字叔美,无锡 (今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贡生。吴桂森曾经从顾宪成,高攀龙在东林书院讲学,后来又师从钱一本学习《周易》。钱一本曾撰有《像象管见》一书,桂森依据此书本意,加以

  • 鬻子注·逄行珪

    《汉书·艺文志》著录《鬻子》二十二篇,而南朝梁庾仲容《子钞》、唐马总《意林》所录仅六篇,隋唐宋三《志》则均作一卷。今传本为一卷十四篇,有唐逄行珪注;行珪曾官华州郑县尉,唐高宗时人。

  • 诗经通论·姚际恒

    十八卷。姚际恒撰。是书成书于康熙年间汉、宋学斗争之时,它不受传统传疏束缚,认为《诗序》无论大序、小序皆东汉人卫宏所撰,多不可信;而朱熹《集传》虽反《诗序》,又每每阳违之而阴从之。汉学、宋学各有缺点和谬误,“汉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