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华严策林

右唐贤首国师述

夫华严宗旨。其义不一。究其了说。总明因果二门。因即普贤行愿。果即舍那业用。此诸界为体。缘起为用。体用全收。圆通一际。语其所以。不出缘起。以义回转。镕达有空。随智鉴用。即说多门。随体湛宗。即说一义。若论玄旨。一多不可。然以为了一不多为了多。恒存常空常有。大况如此。粗陈梗概。今就要义。略申问答。但述大意。余属经文。庶得道君子。探其趣焉。

 一征普眼 二明理事 三辨正因 四融大小 五结成坏 六通二界 七明隐显 八明因果 九达色空

一征普眼

问眼色相依。应有其事。根尘和合。其旨非无。缘会现时。云何得不[土*象]境。云何方名普眼 私答曰缘为因。称眼为果。若缘发现。即以缘名为眼。若以因没果中。缘皆号眼。然则全色为眼。恒见而无缘。全眼为色。恒称见而非我。非我离于情想。无缘绝于贪求。收万象于目前。全十方于眼际。是以缘义无尽。随见见而不究。物性难见思。应法法而难准。十法则眼普义通。乃见通体久自隐。隐照之遂重重。然究十方于眼际。镜空有而皎明。收万象以成身。现理事而通彻。谨对。

二明理事

问缘起事相。分齐历然。法界理性。无所。若以存坏一。体用不。亦通事理。收为不二。为祛兹弊。庶皎玄宗 私对。缘起事相。必收性而方成。法界玄宗。亦依缘而现空。有有交彻。体用玄通。言事即有彻空源。谈有乃空透有表。或时双夺。纤毫之论不具。或时相成。广大之谈并见。全收事全夺事而为理。事非别事。物具理而为事。何方空随有现理事彰。一际通观。万物可定者矣。谨对。

三辨正因

问今时修道入行。必应见佛求法。从因至果。函盖相依。若见三十二相为因。遂即无相可睹。若诠一空为因。后恐理事悬别。请辨其佛之因。希闻成佛之果 私对。佛以无生空寂为身。亦以法界无起为体。但证此理。佛随理以现身。但入无生。法随智以显相。相即无相。色身未足失理。无则不无。空门何得为寔。久离寂默。三世之所未审。当已去色声。六根之所罕接。然后证心内。照理成佛。亦同成静息外缘。智就法亦同就。因满即果。克发心已成正觉之基。果满即因成。得道盖自初心之本。何必全因至果。恐招所得之基全理事。将涉有性之论。谨对。

四融大小

问有大有小。相状历然。一广一陕。事物差别。若以小收大。或恐大失本形。若以大收小。亦恐小伤无质。宽隘即其不等。出入何得相容。遮却蒙云。皎斯智日 私对。大必收小方得名大。小必容大乃得小称。各无自性。大小所以相容。并不竟成。广陕以之齐纳。是知大是小大。小是大小。小无定性。终自遍于十方。大非定形。历劫皎于一世。则知小时正大芥子纳于须弥。大时正小。海水纳于毛孔。若不各坏性。出入何得不备。又以皆存本形。舒卷自然无碍。谨对。

五结成坏

问成坏之义。其势明。差别异陈。复乖其致。今者成时坏居何所。坏时成在何方。若异圣乃不容。若同凡又不信。请以珠玉来酬。祛兹瓦砾 私对。坏即成处坏。亦坏即成法界。空而恒有。存坏即有彻于空坏。实存即空彰于有表。然后异亦不异同。体之自皎明。迷之自蒙昧。若以性端结空有二边。若以智照来通成坏一际。谨对。

六通二界

问众生为迷。诸佛为悟。体虽是一。约用有差。若以众生通佛。诸佛合迷。若以佛通众生。众生合悟。冀拂尘镜以显大明。庶辟玄关。开为暗室 私对曰。恒以非众生为众生。亦非诸佛为诸佛。不碍存而恒夺。不妨坏而常成。随缘具立众生之名。岂有众生可得。约体权施法身之号。宁有诸佛可求。莫不妄彻真源。居一相而恒有。真该妄末。入五道而常空。情该则二界难乃一如易说。然后双非双立互成。见诸佛于众生身。观众生于佛体。

七明隐显

问隐显之义。旨趣难原。依空色以通玄。约一多而显密。若显时有隐。观色即合见空。若隐时有显。见寂应常睹动。请开法藏。智珠 私对。此能即此彼。若收此。亦此显彼隐。隐在即是显在。显时正是隐时。一坏全摄。多成此显。全收彼隐。法体而恒明。明亦非显。佛动而常寂。寂亦非隐。隐由显立。法界开乎缘起中。显由隐成。万物镜于一空之上。然见空即是见色。了妄即是了真。讵历八万。体心之首。谨对。

八明因果

问因果相依。其犹函盖。若从因获果。即果成异于因时。若即因是果。众生同于佛地。不得称为断德。兹又落常。幸旨迷方开斯正路 私对曰。因果二位。同一缘起。相因成立。义不孤兴。因彻果源。果究因末。普贤行愿。方号圆因。舍那十身。遂称满果。然则法无前后。随了处而因圆。佛断常。遂悟时而理现。果果非是得。因亦不亡。犹是发心方验。果究因际。菩萨已成正觉。即知因源果位相望。自招断常之失。同体一解。复招体用之识。自可缘起门中。许因相即。法界证处果异预谈。

九达色空

问缘起事。分齐差别。法界空理。离于限量。一通一碍自在之义有乖。或隐或显。融会之端莫准。欲使齐一味义显同源。希听德音。愿开高唱 私对。色揽空成。如动波之收水。事含理就。似金器此随形。色依空立。空约色明。互夺则二义必亡。互成则两门俱现。现时即隐。故观色而常空。空时即显。故观空而恒色。色既非色。空亦非空。互有力而互无。互相成而互夺。故无生之义遂彰。由相成。故缘起之门乃现。色无自性。举体全空。空无自体。举空全色。色空无二。圆通一际。更使一通一碍。溥在相而未融。有隐在性而方中。谨对。

华严策林(终)

维时明治二十四年卯五月。南山留学之际。捡出此书于释迦文院宝库。偶接悲母四大不顺之急报。欲直下山看病。乃祈平愈于三宝奉速写毕。

 南都唐招提寺末资

 五月十七日 求律沙门智海(五夏)

猜你喜欢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第三·佚名
  卷二 受持篇·周梦颜
  卷第十二·宗密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上·佚名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四·佚名
  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菩萨戒本宗要·太贤
  卷三百二十九·佚名
  佛说无所希望经·佚名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卷下·佚名
  卷第四·函昰
  放光品第一·佚名
  虚堂录序·丹霞子淳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一卷·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零九·彭定求

        卷509_1 【秋日陕州道中作】顾非熊   孤客秋风里,驱车入陕西。关河午时路,村落一声鸡。   树势标秦远,天形到岳低。谁知我名姓,来往自栖栖。   卷509_2 【经杭州】顾非熊   郡郭绕江濆,人家近白云。晚涛

  • 第三十五出 表忠·姚茂良

    【满庭芳】〔生上〕高驾云骈。轻摇风斾。鹏程万里须臾。阴兵随从。前后列旌旗。〔小生小外〕瞬息天涯咫尺。奔腾骏马频嘶。〔合〕威灵着。云屯雾拥。来往疾如飞。〔生〕忠烈从前少。威名到处闻。生为忠义将。死为正

  • 卷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寇莱公集荆南秋望西风吹户牖独自客荆蛮积水浮秋汉防阳淡逺山蝉稀疎叶尽雨歇片云闲何日忘簮绂深居石室间江上送别浪叠春江逺树防落花风雨共凄凄愁人此际肠

  • 颐和园词·王国维

    汉家七叶锺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恩泽何曾逮外家,咨谋往往闻温室。亲王辅政最称贤,诸将专

  • 纂修凡例·佚名

    据广本补一即位礼仪及赏赉之类备书一追上神宗显皇帝尊号祔庙称宗并上孝端显皇后孝靖皇太后谥号书议上孝元皇后孝和皇后尊号谥号虽不及举行而奉所敕谕皆书一谕封贵妃选侍及停封缓封皆书一谕册立皇太子择日具仪悉书 一

  • 卷二十八·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八 文学翰苑上 宇文虚中 宇文虚中字叔通成都人宋黄门侍郎以奉使见留仕为翰林学士承旨皇统初南人多在上京谋奉虚中为帅夺兵仗南奔事觉诏系狱先是虚中在朝语言谐谑诸贵族大臣久不

  • 一四○三 云南巡抚谭尚忠奏本年并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四○三 云南巡抚谭尚忠奏本年并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云南巡抚臣谭尚忠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乾隆四十八年八月二十日奉到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

  •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一 怎样做人?·溥仪

    “新的一年开始了,你有什么想法?” 一九五五年的元旦,所长这样问我。 我说惟有束身待罪,等候处理。所长听了,不住摇头,大不以为然地说: “何必如此消极?应当积极改造,争取重新做人!” 一九五四年年底,我在检察人员拿来的最后的

  • 卷五十 蜀书五 妃嫔传第五·陈寿

    (孙破虏吴夫人传、吴主孙权谢夫人传、吴主孙权徐夫人传、吴主孙权步夫人传、吴主孙权王夫人传、吴主孙权王夫人传、吴主孙权潘夫人传、孙亮全夫人传、孙休朱夫人传、孙和何姬传、孙皓滕夫人传)孙破虏吴夫人传,破虏将军孙

  • 王弘贽传·欧阳修

    王弘贽,不知他的家世是什么人。唐明宗时,当合、阶二州刺史、右千牛卫将军、卫州刺史。潞王从珂在凤翔造反,拥兵东进到陕州。愍帝害怕,夜里和一百多骑出逃,到卫州东面七八里,遇晋高祖准备到京朝见,骑马做前导的侍从不知回避,愍

  • 林兴祖传·宋濂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治二年(1322),考中进士,历任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铅山州知州。铅山一向有人制伪钞,土豪吴友文是其中的头目,远至江淮、燕蓟,都有这种伪钞。友文奸刁凶暴,因制伪钞致富,他分派流氓四、五十人到衙

  • 总论·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总论程子曰礼记杂出於汉儒然其间传圣门绪余及格言甚多如礼记学记之类无可议者檀弓表记坊记之类亦甚有至理惟知言者择之如王制礼运礼器其书亦多传古意若闲居燕居三无五起之说文字可疑又曰礼记除中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六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六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所缘缘蕴第四之一嗢拖南颂问过去等问善等问了青等二四心问十二心有二种问十五心有五种有六识身。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如是六识身。或过去或未来或

  • 卷第三十一·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一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众不差辄教授苾刍尼学处第二十一之二内摄颂曰。六众教非理  大路及小路佛令彰胜德  广说昔因缘因鼠获多财  医王心起慢为说智马事  非圣勿称量尔时世尊。

  • 卷第十九·佚名

    镡津文集卷第十九 附录诸师著述 序 释怀悟述 昔贤首菩萨。于华严会中。以偈答文殊大士。赞菩萨能示同世间云。雅思渊才文中王。歌舞谈说众所欣。信乎文之能显道济物也。岂独今之然乎。自往古他方佛世。无不然耳。始

  • 御选语录卷十八·雍正

      卷十八御制后序朕少年时喜阅内典。惟慕有为佛事。于诸公案。总以解路推求。心轻禅宗。谓如来正教。不应如是。圣祖敕封灌顶普慧广慈大国师章嘉呼土克图剌麻。乃真再来人。实大善知识也。梵行精纯。圆通无碍。西藏

  • 剑气珠光·王度庐

    《剑气珠光》清末民初北京武侠小说作家王度庐创作的武侠小说作品,又名《剑气珠光录》,主要讲述侠士李慕白和俞秀莲江湖历练之旅。武当派传人李慕白自《宝剑金钗》所述杀死瘦弥陀黄骥北,名震京师之后,又因与迫于道义压力无

  • 北洋水师章程·佚名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该书介绍了其章程。《北洋海军章程》于1888年12月17日,清朝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