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翠岩芝禅师

禅师名守芝。太原王氏子也。少弃家。依(或作于)潞州承天寺。试法华经得度。为大僧。讲金刚般若经。名满三河。学者追崇之。时昭禅师出世汾水。芝疑之往观焉。投诚入室。特受印可。南游住高安大愚。升座揭香合子曰。明头来明头合。暗头来暗头合。若道得。天下横行。道不得。且合却。僧问。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实事请师举。芝曰。两假不同。向下文长。又问。满身是眼。口在什么处。芝曰。三跳。进曰。不会。芝曰。章底词秋罢。歌韵向春生。大众僧俗中。皆有奇人。且如本朝杨大年。偈曰。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师子变作狗。拟欲藏身北斗中。应须合掌南辰后。要会么。一偈播诸方。塞断衲僧口。又曰。鲁祖见僧来。便面壁。南泉曰。我寻常向师僧道。未具胞胎已前会取。尚不得一个半个。大愚即不然。未具胞胎前会得。打折你腰。密谏李公守南昌。请住西山翠岩。开堂祝圣曰。睿算增延。法轮常转。且道法轮如何转。会么。须弥顶上笑翻身。却来堂中叠足坐。阿呵呵。是什么。饭箩里坐却受饿。和泥合水。且与么过。上士闻之熙熙。下士闻之肯可。思量却成口过。要会么。一六三四二。直言曲七一。桃李火中开。黄昏后日出。芝讥呵学者。寡闻得少为足。曰。汾阳有十智同真法门。锻佛祖钳锤。今时禅者。姿质不妙。莫有成器者。僧问。如何是十智同真。芝曰。先师言。夫说法者。须具十智同真。若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缁素不分。不能与人为眼目。决断是非。如鸟飞空而折翼。如箭射的而断弦。弦断故射的不中。翼折故空不可飞。弦壮翼牢。空的俱彻。作么生是十智同真。如今一切点出。一同一质。二同大事。三总同参。四同真智(或云志)。五同遍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杀。九同音吼。十同得入。先师又曰。与什么人同得入。与谁同音吼。作么生是同生杀。什么物同得失。阿那个同具足。是什么同遍普。何人同真志(或作智)。孰能总同参。那个同大事。何物同一质。有点得出底么。点得出者。不吝慈悲。点不出者。未有参学眼在。切须辩取。要识是非。面目见在。芝曰。先师曰。要识是非。面目见在。也大省力。后生晚学。刺头向言句里。贪着义味。如驴舐尿处。棒打不回。盖为不广求知识。遍历门风。多是得一言半句。便点头咽唾。道已了办。上座大有未稳当处在。先师有十五家宗风歌。号曰广智。其词曰。大道不说有高低。真空那肯涉离微。大海吞流同增减。妙峰高耸总擎持。万派千溪皆渤澥。七金五岳尽须弥。玉毫金色传灯后。二三四七普闻知。信衣息。广开机。诸方老宿任施为。识心是本从头说。迷心逐物却生疑。芝曰。此叙宗旨也。或直指。或巧施。解道前纲出后机。旨趣分明明似镜。盲无慧目不能窥。明眼士。见精微。不言胜负坠愚痴。物物会同流智水。门风逐便示宗枝。即心佛。非心佛。历世明明无别物。即此真心是我心。犹是机权出。芝曰。此叙马祖宗派也。或五位。或三路。施设随根巧回互。不触当今是本宗。展手通玄无佛祖。芝曰。此叙洞上宗派也。或君臣。或父子。量器方圆无彼此。士庶公侯一道平。愚智贤豪明渐次。芝曰。此叙石霜宗派也。有时敲。有时唱。随根问答谈谛当。应接何曾失礼仪。浅解之流却生谤。或双明。或单说。只要当锋利禅悦。开权不为斗聪明。舒光只要辩贤哲。有圆相。有默论。千里持来目视瞬。万般巧妙一圆空。烁迦罗眼通的信。芝曰。此叙沩仰宗派也。或全提。或全用。万象森罗实不共。青山不碍白云飞。隐隐当台透金凤。芝曰。此叙石头药山宗派也。象骨镜。地藏月。玄沙崇寿照无阙。因公致问指归源。旨趣来人明皎洁。芝曰。此叙雪峰地藏宗派也。或称提。或拈掇。本色衲僧长击发。句里明人事最精。好手还同楔出楔。或抬荐。或垂手。切要心空易开口。不识先人出大悲。管烛之徒照街走。芝曰。此叙云门宗派也。德山棒。临济喝。独出乾坤解横抹。从头谁管乱区分。多口阿师不能说。临机纵。临机夺。迅速机锋如电掣。乾坤只在掌中持。竹木精灵脑劈裂。或宾主。或料拣。大展禅宗辩正眼。三玄三要用当机。四句百非一齐铲。劝同袍。莫强会。少俊依前或窒碍。不知宗脉莫漫汗。永劫长沉生死海。难逢难遇又难闻。猛烈身心快通泰。芝曰。此叙德山临济宗派也。慈明有善侍者。号称明眼悦。闻芝之风。自石霜至大愚入室。芝趯出履一只。善退身而立。芝俯取履。善辄踏倒。芝起面壁。以手点津。连画其壁三。善瞠立其后。芝旋转以履打。至法堂。善曰。与么为人。瞎却一城人眼在。又有僧。称讲金刚经。问曰。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如何。时有狗卧绳床前。芝趯之。狗起去。问僧解么。僧曰不解。芝曰。若解即成法相。作偈曰。沙里无油事可哀。翠岩嚼饭喂婴孩。一朝好恶知端的。始觉从前满面灰。嘉祐之初示寂。塔于西山。

赞曰。大愚翠岩皆余故园。少时往来两山之间。有老衲大父友也。言芝无恙时事曰。众未尝登三十辈。屋老常以木拄将倾处。过者疑将压焉。芝提笠日走。城郭村落。寺如传舍。粥饭亦有不继时。追绎其高韵。作偈曰。庐山殿阁如生成。食堂处处禅床折。我此三门如冷灰。尽日长廊卷风叶。

猜你喜欢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一卷·世友
  评层化论与盘化论·太虚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二·介庵悟进
  卷第八·佚名
  中国文化及佛教于战后与欧洲民族之关系·太虚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九·圆悟克勤
  卷上·佚名
  卷第五十四·德清
  众经目录卷第三·静泰
  卷第六·箬庵通问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四分尼戒本(并序)·怀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一百一十三·佚名
  佛教之初输入附录三:《牟子理惑论》辨伪·梁启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曾肇·唐圭璋

      肇字子开,南丰人,巩之弟。生于庆历七年(1047)。治平四年(1067),举进士。元祐中,官中书舍人。徽宗朝,再为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提举中太乙宫。崇宁中,安置汀州。大观元年(1107)卒,年六十一。绍兴初,追谥文昭

  • 第四十三回 医亲疾尽吐真情·陈端生

    第四十三回医亲疾尽吐真情诗曰:于温而厉居元宰,医到忘怀思悄然。一室张惶犹是假,试看仁孝女婵娟。话说郦丞相走将出来,行到厅门背后,只见一人喘吁迎着,说道:相爷呀,吓杀小的了。少刻去见孟大人时,须要留心防备。丞相抬头一看

  • 卷四·杨慎

    赵元镇赵鼎,字元镇,宋中兴名相。小词婉媚,不减花间、兰畹。“惨结秋阴”一首,世皆传诵之矣。点绛唇一道云:“香冷金猊,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

  • 卷二·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二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周定王橚【六首】王高皇帝第五子洪武三年封吴十一年改封周洪熙年薨着元宫词一卷【静志居诗话元宫词百首宛平刘效祖序称周恭王所撰固为缪矣列朝诗集作周宪王亦非也其自序云元

  • 卷四十三·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四十三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陈与义简斋诗钞十七夜咏月月轮隐东峰奇彩在南岭北岸草木多苍茫映光景玉盘忽微露银浪泻千顷岩谷散陆离万象杂形影不辞三更露冒此白发顶老筇无前游危处有新警涧光如翻鹤

  • 列传第五 陈骞子舆 裴秀子頠 秀从弟楷 楷子宪·房玄龄

    陈骞,临淮东阳人也。父矫,魏司徒。矫本广陵刘氏,为外祖陈氏所养,因而改焉。骞沈厚有智谋。初,矫为尚书令,侍中刘晔见幸于魏明帝,谮矫专权。矫忧惧,以问骞。骞曰:“主上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意,不过不作公耳。”后帝意果释,骞尚少

  • ◎追悼海珠烈士记·李定夷

    民国五年,共和既复,岑梁陈陆朱萨各当道及各界诸君,假坐广州东园,开大会追悼海珠死难诸烈士。正中仪门上,悬“魂兮归来”之生花横额,衬以生花联云:“名高赤县,河岳英灵。日落虞渊,风云惨变。”左右两门亦挂彩,门灯均生花构成,礼坛

  • 五五五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查明沈德潜子嗣及家藏逆书情形·佚名

    五五五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查明沈德潜子嗣及家藏逆书情形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十五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十五日奉上谕:沈德潜并无为国家出力之处,朕特因其留心诗学,且怜其晚

  • 赵彦昭传·刘昫

    赵彦昭,甘州张掖人。他的父亲赵武孟,当初以驰骋打猎为职业。他捕获了肥鲜野味就留给母亲,母亲流着泪泣声相告“:你不读书,只是打猎,像这样下去,我无望了。”竟不吃他的野味,赵武孟因此而开始勤学,终于博通经史,后中进士,官至右台

  • 卷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六吏部考功清吏司考察凡天下文官三载考绩以定黜陟在内曰京察在外曰大计京察之制三品京堂由部开列事实具奏候旨四五品京堂请特简王大臣验看分别等第

  • 卷二十七·长孙无忌

    <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属,唐律疏义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防义卷二十七唐 长孙无忌等 撰杂律下【凢二十八条】在市人众中惊动诸在市及人众中故相惊动令扰乱者杖八十以故杀伤人者减故杀伤一等因失财物者坐赃论其误惊杀伤

  • 十七·沈从文

    回到上海不久,我们从另一方面也得到过警备司令部有二十三个人被难的消息。有说这些人的去处,是在六号半夜,(各用麻袋套着头颅,)将运货汽车把他们当成货物一样搬运到黄浦江小汽船上,汽船驶出吴淞口后,被(活生生的丢入江中的)。又

  • 明鉴易知录卷十·吴楚材

    明纪神宗显皇帝编 戊寅,六年,春正月,帝冠。编 三月,立妃王氏为皇后。纪 大婚礼成,上两宫徽号。编 张居正乞归治葬,许之。纪 居正辞朝,上劳谕之曰:&ldquo;朕不能舍先生,恐重伤先生怀,是以忍而允所请。然先生虽行,国事尚宜留

  • 重令第十五·管仲

    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罚严令行,则百吏皆恐;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喜。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故曰:亏令

  • 开元释教录略出卷第二(上)·智升

    唐崇福寺沙门智升撰&middot;如意轮陀罗尼经一卷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middot;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一卷唐三藏宝思惟译&middot;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一卷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middot;十二佛名神咒经一卷隋

  • 临池诀·卢携

    又作《临池妙诀》。唐代卢携编。首叙书法传授源流,谓智永乃王羲之、王献之之后,得其家法,以之传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其子陆彦远,彦远传携本人。取《翰林隐术》、王羲之《笔势论》、徐浩《论书》、《窦暨字格》、《

  • 兰雪集·张玉娘

    一卷。元张玉娘撰。玉娘生卒年未详。松阳(今属浙江)人。明慧知书。少时许配给沈佺。后父母有违言。玉娘不从。时沈佺有疾,玉娘折简贻佺,以死自誓。佺卒,玉娘也忧郁而死。明嘉靖中,邑人王诏得其遗诗,于是为作传以表其

  • 晋纪·汤球

    (1)西晋陆机撰。四卷。记晋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在曹魏当权时事迹。久佚。今有清汤球辑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2)西晋曹嘉之撰。十卷。久佚。今有清汤球辑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3)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