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宋司马光撰光编集通鉴时有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者因参考异同别为此书以正其谬误而归之于一葢前代纪事之书传闻异词稗官固喜造虚言本史亦不皆实录光所采书自正史外相传凡二百二十二家如司马康所述有司马彪荀悦袁宏崔鸿萧方等李延寿及太清记唐厯之类洪迈所摘有河洛记魏郑公谏录李司空论事张中丞传凉公平蔡录邺侯家传两朝献替记后史补金銮宻记彭门纪乱平剡录广陵妖乱志之类其他百家谱录正集别集墓志碑碣行状别无不旁搜博引抉摘幽隠择可信者而从之有旧史所不详者亦必叅互考证而明其所以阙疑之故既着其文于通鉴又本弃取之意辨论而折衷之使读者晓然于纪载之得失是非而不复有所岐惑千古史法之精宻实未有过于是者其后李焘续长编李心传系年要录尚知其义故所纪特为审核至陈桱薛应旂辈欲追续光书而不能网罗极备仅据本史编排寻条失枝贻讥弇陋则亦考异之法不明有以致之矣其中或有过信小説为后人所议及如唐闗播平章事拜罢専引旧唐书而不及新唐书纪年表以证其误亦不免小小渗漏然卷帙太繁所谓抵牾不敢保者光固已自言之要不足为其累也考异原与通鉴并行胡三省作音注始以散入各文之下故今通鉴本俱附入书内而亦颇有漏略此乃明初所刋单本犹光原书卷第故录之以存其旧云

【臣】等谨案通鉴释例一卷宋司马光撰皆其修通鉴时所定凡例后附与范祖禹论修书帖二通有光曾孙尚书吏部员外郎伋跋语称遗稿散乱所藏仅存脱略已甚伋辄掇取分类为三十六例末题丙戌仲秋乃孝宗乾道二年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序谓光没后通鉴之学其家无传后因金使问司马光子孙朝廷始访其后之在江南者得从曽孙伋使奉公祀凡言书出于司马公者必锓梓行之葢伋之始末如此其编此书时尝有浙东提举常平茶盐司板本惟伋跋称三十六例而今本止分十二类葢并各类中细目计之也伋又称文全字阙者伋亦从而阙之而今本并无所阙则已非原刻之旧胡三省又云温公与范梦得修书二帖得于三衢学宫与刘道原十一帖则得于髙文虎氏伋取以编于前例之后今本止有与梦得二帖而道原十一帖无之殆后人以通鉴问疑别有专本而削去不载欤其书杂出于南渡后恐不无以意损益未必尽光本防而相已久今故与问疑并着于録以备叅考焉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猜你喜欢
  高祖纪上·薛居正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杨仲良
  鸟兽纪·张瀚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七百四·佚名
  忠贞录附录·李维樾
  卷十·温达
  绎史卷二十八·马骕
   十一、我编《当代汉英词典》①·林语堂
  彭城王刘义康传·沈约
  张延赏传·刘昫
  唐纪七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上武德七年(甲申、624)·司马光
  卷八·陈骙
  88.王允计除董卓·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八出 诟红·孟称舜

    【捣练子】〔贴上〕春昼永,燕双飞,欲遣愁肠愁着眉。早是含愁身不觉,春情泄漏与人知。俺自见申生,心下十分留意。申生一心对着小姐,视我不甚关情。昨去看申生,值他不在,于床上拾取绣鞋,拿去还小姐,小姐倒猜疑起我来。我今去问申

  • 第十一回 菜里藏金传书送饭·佚名

    诗曰:父子本系骨肉亲不道贤奸莫比伦女贤葬婆流芳远父奸害壻遗恨深闲言敍过,书归前回:却说众人将棺材送至草堂,才代要走。爱姐说:“拜佛只拜一尊,众人请且慢走,俺家中无人,就烦你给俺入入殓罢!”众人闻听,将老夫人尸首抬入棺材以

  • 卷四百七十六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起哲宗元祐七年八月盡其月   八月壬子朔,詔諸軍已自毀傷避征役者,不以首免。   中書舍人孔武仲言:「臣伏見前日近臣論奏,乞罷侍從官轉對,而專責以朝夕論思之效,朝廷尋已施行。臣以謂論思者,侍從之事,然苟不持之以法度

  • ●原李耳载卷上·李中馥

    粮征本色 两贤异用忠臣纪烈袁公始末寻亲诚感理夺巡方不乐多金指窖止贪为师白寃袁薛相知死孝死忠义侠擒贼才德不符心许身殉怜才豪举谦吉明征三公三异论人四验家传五异青蝇不玷两公冰鉴恃才昏鉴井中心史百钱大夫有志竟

  • 一七一 谕内阁着四库全书处总裁等将藏书人姓名附载于各书提要末并另编《简明书目》·佚名

    一七一 谕内阁着四库全书处总裁等将藏书人姓名附载于各书提要末并另编《简明书目》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内阁奉上谕:办理四库全书处进呈总目,于经史子集内,分晰应刻、应抄及应存书名三项。

  • 卷二十三·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二十三雍正九年夏四月丙午命范时捷协办西宁总兵官事务上谕兵部曰提督冯允中熟悉边情老成练达但闻近患目疾行走须人扶掖于训练操防稍觉未便西宁一镇闗系要其总兵官事务着徳成协同办

  • ●皇朝通典卷六十七·佚名

    樂五 ○樂五 (臣)等謹按杜典所載諸議皆有關樂制之文我朝律呂正義二編廣大精微無非闡明樂律之奧今謹登與樂制相發者數篇而張照回奏二劄採入律呂正義後編者並為錄入古今樂律源流之概亦藉此可見云 用四倍聲議 五聲必兼二變

  • 兵一三·徐松

    捕贼三此条后原有「捕贼」二字,为《大典》原有标目,因《辑稿》已立有标题,今删。三:原作「下」,今改与前两卷编号统一。【宋会要】高宗建炎元年七月二日,诏差御营使司都统制王渊、统制官张俊讨陈州叛兵杜用,都巡检使刘光世讨

  • 胡子衡齐卷四·胡直

      泰和胡直正甫譔  征孔上  弟子曰:弟子窥测灵则,而知尧舜之执中、文王之顺则、孔子之不踰矩,皆不越瞬盻而髣佛其都矣。虽然,孔子之身通乎上下,学不知取衷孔子,是犹操弓而不知正鹄之为的也,运毂而不知周行之为趋也,则学

  • 有耕耘才有收获·孔子

    【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①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①民:通“人”。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

  • 卷十五·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说卷十五翰林院侍读惠士奇撰桓公三年冬有年【赵匡曰凡丰年告庙勤民而敬先故书之非也桓宣非有道之君安得勤民而敬先春秋十二公勤民敬先岂独桓宣二公哉】公羊传有年何以书以喜书也大有年何以书亦以喜书

  • 法云圆通秀禅师·惠洪

    禅师名法秀。秦州陇城人。生辛氏。母梦有僧臞甚。须发尽白。托宿曰。我麦积山僧也。觉而有娠。先是麦积山有僧。亡其名。日诵法华。与应干寺鲁和尚者善。尝欲从鲁游方。鲁老之既去。绪语曰。他日当寻我。竹铺坡前。铁

  • 佛说华手经卷第一·佚名

    (亦名摄诸善根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其中闲静宜修远离。行空无相无愿定者所应住处。尔时慧命舍利弗。于日晡时。从禅定起往诣佛所。头面礼

  • 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佚名

    僧祐录云关中异经今附秦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天王太子。名曰辟罗。飞从天来。下至佛所。五体投地。稽首足下。却叉手住。问佛言。普世之人。皆求衣食。七宝诸乐。官爵国土。宁有宝行求人不乎。世尊

  •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佚名

    大唐三藏沙门释义净译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于大众中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欲利益诸有情故。说受持数珠功德。校量福分利益差别。唯愿世尊哀愍听许。佛告曼殊室利。善

  • 卷第八十四·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八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四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愿无碍用何等为十所谓以一切菩萨愿作自愿

  • 总目·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总目 卷首 语录序(赵士祯撰)  锡类法檀序(吴应宾撰)  剩录序(黄端伯撰)  禅警语序(刘崇庆撰)  宗教答响序(张瑞图撰) 卷一之三 住信州博山禅寺语录 卷四之五 住建州董岩禅寺语录 卷之六 住建州

  • 宝章待访录·米芾

    一卷。宋代米芾著。是书记同时士大夫所藏晋唐墨迹。分目睹、的闻两类。目睹者有王羲之《雪睛帖》以下凡五十四条。的闻者有唐怀素《自叙帖》以下凡二十九条。“目睹”类中所记真迹、藏处、装裱、题跋、纸本、印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