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崖和尚漫录卷上
圆通宗照庵主
因木庵初到泉南。馆是庵。一日。具威仪问曰。某甲愚钝。乞师指个见处。木庵指面前香炉曰。见么。照曰。见。庵曰。见处如何。照曰。某甲不会。庵曰。又道见也。照悚悟。流汗浃背。自此杜门四不出。一衲百结。韵致高古。莫能亲踈之。
慈慧祖派禅师
温陵张氏子。祝发於开元罗汉寺。参文关西之嗣宗岱余。宗举。僧问云门。如何是正法眼。答曰。普。又僧问。如何是正法眼。答曰。瞎。子作么生会。派罔措。由此焦虑忘饥寝。一夜坐至子刻。闻山禽叫一声。省悟。黎明。求宗印证。才入门。便唤曰。和尚。宗曰。子来作么。派曰。东家杓柄长。西家杓柄短。宗曰。子夜来发颠耶。派曰。是和尚颠。是某甲颠。宗下禅床擒住曰。见什么道理。派曰。伏惟和尚尊候万福。宗托开曰。还我前日话头来。派作女人拜。复呈颂曰。问正法眼。答曰普瞎。万里清风。一溪明月。今香泥像留於里之四松。为缁素钦仰焉。
黄庄定公祖舜
晚尤淡薄。留心禅宗。因观传灯悟入。述偈曰。六载留心读释书。几回纸上被模糊。今朝放下都无事。只是从前个老夫。仕至执政。为绍兴名臣。且能证彻此道。朱许裴李专美於前矣。
浙翁佛心禅师
初到双径。见大慧之嗣仁公。扣以当时千七百众咨决之要。得狗子无佛性话。默领去。过台之报恩。求决於佛照。夜参。闻举世尊鞭影语曰。见鞭影而行。非良马也。言下省悟。旦日入室。问。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如何是琰上座本来面目。曰。佛手遮不得。复随侍证老衲於番阳。闻旁僧商量云门话堕话云。那里是这僧话堕处。豁然洞见佛照从前机用。佛照每语人曰。我握拂柄以来。的契吾机者。惟琰尔。后佛照.佛心接武住凌霄。法席俱盛。如佛日犹在时也。佛心塔在涧东。详见志铭。
兴化军瑞香烈庵主
本郡人。号幻住叟。妙年奇逸。饱丛林。久参等庵。后得东庵。发明心要。归乡居虎丘岩余十年。有山居小咏。其一曰。客来询秘密。幽鸟语声喧。此意分明甚。何消我再言。嘉定间。郡守以东塔招之。不出。及移锡瑞香。得东庵讣。举哀拈香云。向来信采游江外。业风吹到明州界。[祝/土]着聱头老拙庵。蓦遭毒手相殃害。猛虎出林不足威。蚖蛇当路未为怪。虚空激拶火星飞。流布丛林恶声在。死中得活复归来。冷地思量真叵耐。近闻筋斗已倒翻。且喜升平吾道泰。炷香聊以表殷勤。偿却拳头竹篦债。大众。只如佛照和尚既然与么。且道只今是雪屈耶。是酬恩耶。说着虽非直半文。谁知却有通人爱。瑞香得处分明。确守其志。不肯应世。伽梨勃窣於水光林影中。想见其高风逸韵。令人意消。
铁鞭韶禅师
因密庵开堂。直趋前曰。个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今日相见处。大地起风雷。作么生是相见底事。庵不答。又曰。十二时中有个汉。把剑来截将你头去。争奈渠何。亦不答。遂摵一坐具曰。遇这冤家。不打更待何时。亦不答。退身唱三声喏。曰。捉得贼头袁达.李磨到。请钧旨。庵方竖一拳示之曰。领钧旨。翻筋斗便出。庵入室罢。告众曰。适来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手把一条垂绦。如铁鞭相似。老僧亲遭一下。汝等诸人。切须照顾。自此号曰铁鞭。六年为不厘务侍者。
万庵柔禅师
示众云。有句无句。如藤倚树。荆棘林中开活路。树倒藤枯。句归何处。生铁秤锤被虫炷。泥盘放下笑呵呵。杀人剑与活人刀。若是金毛狮子子。三千里外见誵讹。佛生日。云。周行七步。已入邪路。目顾四方。开眼尿床。指天指地。有甚巴鼻。唯我独尊。犹是儿孙。毕竟浴他。图个什么。良久。云。珊瑚枕上千行泪。半是思君半恨君。阅此数语。履霜知氷。践露知暑矣。密庵虽门户严紧。而接人甚盛。岂有吞舟之鳞能漏网耶。
芥堂璁禅师
预木庵室。一日。侍次。忽逢其怒曰。你在此作什么。夏制将满。西来意作么生会。才拟答。被劈口打一掌。且厉声曰。速道。速道。才拟答。又被打一掌。忽省发汗下。礼谢而去。自此诸方号弘法道者莫不往参激。晚住吴门圣因。益驰声誉。白发垂肩。丛林呼为璁白头云。
真源慧日禅师
字明可。方峻超卓。颂黄龙三关云。我手佛手。粪箕扫帚。拈起便行。谁分先后。我脚驴脚。步步踏着。踏破虚空。一任卜度。人人有个生缘。屋漏望见青天。昨夜泥牛勃跳。带庵金刚发颠。应庵见之。叹曰。真黄龙的骨孙也。颂竹篦子云。半载出师当古塞。将军疋马意峥嵘。不知打破重城了。空把牢关不放行。大慧闻。曰。此黄龙儿孙。亦解我杨岐下说话。真源尝问僧曰。佛以一大事因缘出见於世。如何是一大事因缘。僧无语。复引谕而谓之曰。如一颗明珠顿在朝天门灞头市里。千人万人行过不见。忽有一个汉遇着。便叫云。我快活。只是这个道理。会么。初住杭之多福。后住升之兴教.明之香山。乃天台万年雪巢一村僧嗣。语言宗旨。木水之有本原也。雪巢别帖云。专介之来收书。且喜被临安命。遴选出世。仍审。别后新领住持。道体康安。深以为慰。中间赴长芦。欲得相见。知已入院。人言多福政在於潜新城深山中。只成怅然而已。我身畔别无人。甚望汝归来。奈何已出佩空王印。事要两全则难矣。且勉力向前行道。不可恣纵自己令厚。却薄他人。软暖淡薄。汝亦深悉之。今之住院。多如此。可相信也。若到秋间。我定要归天台万年观音别院。必作长往计。无因见汝。且自保顺世间人情。使祖道光显。至祝。普灯只载其嗣法法常首座。
爱堂妙湛禅师
依水庵於杭之净慈。为水头.净头。一日。於寺前举扇化钱。忽然猛省。因忘缩臂。旁僧诃曰。呆子。扇上有钱了。通身汗出。掖归白水庵而印可之。亦有颂示之云。一堆屎上一尊佛。放出毫光照天地。镬汤炉炭里生莲。只因洗面摸着鼻。为肯堂首众日。新福帅王公度游山。与论契合。到福以黄檗招之。后赴吴门守赵公彦橚承天之请。方顺寂。爱堂。安吉人。朴野绝文饰。间发语言如枯柴。人不及见。惜哉。
临安府径山少林佛行嵩禅师
生於建之浦城徐氏。受业於梦笔峰等觉。瑞世於安吉报本。嗣东庵。道声四驰。未几。起住杭之净慈。上堂。举。僧问盐官。如何是本身卢舍那。官云。与我过净缾来。僧提净缾至。官云。复安旧处着。拈云。盐官八万四千毛窍。窍窍俱开。三百六十骨节。节节欲断。可惜这僧如梦相似。上堂。举。洞山云。初秋夏末。兄弟东去西去。直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后来浏阳庵主道。出门便是草。大阳云。不出门亦漫漫地。拈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则不无三大老。子细检点将来。总是藤蛇绕足。且利害在什么处。谁知云外千峰顶。别有灵松带雨寒。上堂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春葩千万丛。春山千万迭。正与么时。释迦老子打失鼻孔。是汝诸人还知么。喝一喝。下座。上堂云。欲得大用见前。直须顿忘诸见。诸见若尽。昏雾不生。大智洞明。更非他物。遂举拂子云。看看。若道见。头上安头。若道不见。斩头觅活。毕竟如何。良久。云。洎合错下注脚。喝一喝。下座。既退席。过武康宴山接待寺 宁庙尤重佛法。嘉定间。再得旨董南山。即诏延和殿登对。赐号佛行禅师.金襕袈裟。宠荣至矣。
临安府净慈肯堂充禅师
余杭人。嗣颜万庵。风规肃整。望尊一时。颂即心即佛云。美如西子离金阙。娇似杨妃下玉楼。终日与君花下醉。更嫌何处不风流。曹山吃酒云。贩海波斯入大唐。先将珍宝暗埋藏。却来伸手从人觅。争奈难瞒有当行。举。万庵先师有语云。坐佛床。斫佛脚。不敬东家孔夫子。却向他乡习礼乐。拈云。入泥入水。则不无先师。争奈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卓拄杖云。灼然有不回头底。肯堂向升子里礼你三拜。昔大沩佛性谓。颂古.拈古要奢俭得所。如人解使钱。不必多也。善读肯堂语者。当自知之。
宝峰端庵主
久侍佛照。见其颂女子出定因缘。有悟入处。一日。造丈室。於座左侧叉手而立。少顷。便出。照呼来前曰。有什么辨白。端又於右侧叉手而立。照喝。端趋出。照颔之。端恂恂如鄙人。居小庵无宿给。户外之屦常满。同门如权孤云.印铁牛。致书招之不出。
安吉州乌回月林观禅师
性纯诚无矫饰。福之候官黄氏子。初为牧童。鞭叱牛有省。屏荤血。投雪峰忠道者出家。谒荆南二圣戒准得度。见澧州证老衲获其法。初造室。闻举话云。若能转物。即是如来。面前香台作么生转。曰。筑着磕着。被叱去。复随侍过饶之荐福。看云门话堕。又十年。一日。绕莲池行。自诵云。那里是这僧话堕处。忽大彻。涂毒在径山。遁庵在华藏。皆有书致之分座。颂洞山麻三斤云。唇上碧斑宾豹博。舌头当的帝都丁。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嘉泰间。瑞世吴门圣因。迁承天万寿。学者辐凑。住乌回。示疾日。犹再鼓入室。且曰。桂花开时。吾将行。俾其徒预结夏制。已而桂花盛开。嘉定丁丑四月十三日也。参前入室。再鸣鼓普说。众集定。拈拄杖云。有拄杖与拄杖。无拄杖夺拄杖。众中莫有会底。出来道看。众无对。掷下拄杖。危坐书偈而寂。阅世七十五。坐夏五十一。阇维。舍利不可计。乌虖。命世宗师。处死生如云行鸟飞。初无留碍。乌回夏中入灭。桂盛开如其言。此尤见其超绝奇瑞明验处。非荷负大法精一力乎。
曹源生禅师
在信之龟峰。示众云。从朝至莫。锺鱼鼓板为诸人发上上机了也。若信得及。尘沙诸佛在诸人脚跟下[跳-兆+孛]跳。若信不及。龟峰拾得口吃饭。拍禅床。下座。真黄龙所谓如数世富人。一钱不虚用耳。
松源岳禅师
初入闽见乾元木庵。久之。辞去。木庵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源曰。裂破。曰。琅邪道。好一堆烂柴聻。曰。矢上加尖。曰。吾兄下语。老僧不能过。其如未在。他日拂柄在手。为人不得。验人不得。曰。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圣域。固难矣。验人者。打向面前过。不待开口。已知渠骨髓。何难之有。庵举手曰。明明向汝道。开口不在舌头上。后当自知。逾年。源见密庵於衢州西山。随问即答。庵笑曰。黄杨禅。尔后。在径山闻庵问旁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忽大彻。乃曰。今日方知木庵道。开口不在舌头上。源生处之龙泉吴氏。开法苏台澄照。庆元间。被 旨住灵隐。门庭高峻。入者鲜不为大器。乌虖。松源.破庵.曹源.万庵。岂非起中峰之道者耶。
大梅止翁祥禅师
无用嗣子。示众云。瑞岩示众绝支离。栗棘金圈劈面挥。直下有人吞透得。更须来吃顶门锤。语言质直如其人。住山规模尤过人。
月林观禅师
会中有一杜多行。明得俱胝一指话。且曰。吾老矣。须再来。归寂后三十余年。月林在湖之报本。夜梦开室举俱胝话。见杜多行造室竖一指。明旦。室内举前话。孤峰秀公时在旦过中。趋入亦竖一指。月林曰。杜多行再来矣。
福唐明首座
号寂照。饱参聪敏。久侍空叟於四明玉几。叟感风疾累年。左右相继辞去。照服劳益勤。叟常嘱以福鲜。不宜出世为人。归里。为鉴绝照首众鼓山。帅李公俊以大云峰招之。辞以偈云。个是皇朝无事僧。谈禅说道总无能。颓然送日犹嫌赘。敢把虚名玷祖灯。绝照勉其出。复曰。愿做闲人。述偈云。恰露半头原畔立。故人底事又相逢。柴门去此无关钥。佛若来时却弗容。即日遁去。后寓闽清白云。学者景向。又数年。帅赵公希净尽礼以雪峰迎请。照以书授小师圆庵主。辞谢不赴。帅封沉香为供。将以四句云。道人高卧挽不来。凛凛清风起懦颓。太守无由亲问道。瓣香聊寄小师回。寂照三十余年守一破纸被。见地明白。遵记莂而耻表襮。依林薮而安寂寥。始卒不易。使争竞名位。贩卖佛祖者。闻其风。亦可以少愧矣。
浙翁佛心禅师
示如璨法语云。本色道流。十二时中。六根门头。空牢牢地。如一面轩辕宝鉴。胡来胡现。汉来汉现。选甚真如涅盘.菩提烦恼。以至世间虚幻情欲。逆顺是非。一一照破。直是污染不得。若也六根门头才有纤毫异念。便被许多为障为碍。为冤为对。使得七颠八倒。凡圣之岐。由此而分。然凡圣初无两种。只是一个了事人。了底唤作圣。不了便是凡夫。庞居士云。不是圣人。了事凡夫。此之谓也。既知得了。更须子细。不可目前轻结裹着。个里方要见人。咬定牙关且崖将去。蓦然崖到悬崖撒手处。正好入人炉鞴。受人钳锤。称个本色道流。不为分外。忽尔时缘所迫。出来与人解粘去缚。内亦无愧。自然绰绰有余裕也。阅此。真临济宗骨髓耳。
常州华藏明极祚禅师
嗣晖自得。尝举保寿开堂语。拈云。保寿开堂。为众竭力。三圣推出。故园春色。保寿便打。可知礼也。瞎却镇州一城人眼。三圣重重露肝胆。保寿下座。便归方丈。千古丛林为榜样。喝云。唤作榜样。得么。明极以大父事宏智。拈提如山涛论兵。暗合孙吴。亦可为丛林榜样。
安吉州凤山资福破庵先禅师
王氏。蜀广安新明人也。参密庵於乌巨。随众入室。见其为旁僧举。不是风动。不是幡动。忽然朗悟。复随侍过蒋山。五载不自衒鬻。亦未尝得其许可。遂辞归蜀。密庵潜乘小肩舆。前诣五里。袖中出语饯之曰。万里南来川藞苴。奔流度刃扣玄关。顶门[翟*支]瞎摩酰眼。去住还同珠走盘。破庵住夔府卧龙。始通法嗣书。时密庵在天童。谓育王佛照曰。元来川僧有道义。佛照曰。待你知得。迟了。盖密庵平生怕川僧。不肯挂塔。而佛照喜川僧。堂中大半是也。
妙峰喜禅师
住台州惠因。开炉示众云。翠云随例也开炉。拨尽寒灰火也无。竖起拂子云。拈起死柴头上底。吹云。不知谁是赤须胡。高原闻之。荐於青山郑公。公云。见说他住坏人院子。原云。佛法也要人撑拄在。后居临安永教。公果付下省札。请住小瑞岩。再见佛照於育王。以风旛语直箭锋机。佛照赠之以偈云。今日为君通一线。斩丁截铁起吾宗。妙峰。刘氏。晚年丛林以老刘呼之。
衢州报恩百拙登禅师
和州乌江人。族闵氏。应庵晚子。初有见。时言夜半如曰昼。示学者曰。道人相见莫周游。大地都卢是一州。信手拈来信手用。始知大地一毫收。又曰。道人相见勿哆哆。一句可以定干戈。得失是非都拈却。不知那事复如何。住报恩三夏。赋性绝雕饰。机语皆质直。故有百拙之号。
野云南禅师
会稽人。表里端劲。先於无用会中为园头。有契悟。后瑞世。示众云。霜风落木。雁阵惊寒。生身父母。露出心肝。观音菩萨。嗔霍不尽。失却鼻孔。且喜诸人。天下太平。又云。百计推寻。永不见面。一时休去。在处逢渠。长连床上。吃粥吃饭。取饱为期。我且问你。常住一粒米。是几番过手。乌虖。杨岐之道。至大慧大振。语言机辩。胥江八月之涛。莫能遏者也。无用祇以其亲切底接人。亦无敢凑泊。晚始得野云此等示众。真无用亲切语。未知孰为优孟。孰为孙叔也。不霟为佛日之子孙矣。
淳庵净禅师
蜘蛛颂云。立处孤危用处亲。一丝头上定乾坤。渠侬不是夸机变。要与众生断命根。为人所诵。尤能节俭省事。不劳役人。亦如舜老夫。炙灯扫地皆躬为之。
退庵奇禅师
预印别峰室于径山。别峰才望见其来。失喜。下床接之。不复为众举话。退庵恐妨众。后惟未至。住金山。普说云。便恁么散去。早是辜负平生了也。那堪更进前咨询。某甲等。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不堪为种草。若是互为宾主。成法为人。却较些子。此为已彻证者说。或者久在丛林。非不用心。不能得个透彻者。过在什么处。过在信根不重。半信半疑。似做不做。只是无决定志。又不能全身放下。纵使放得下。做得理路绝处。情识尽处。静境不恋。闹境不拘。只与么浸在死水里。分明死了活不得。往往多只向这里着到。若能猛烈靠将去。一撞撞着始得。此为久在丛林打未到头者说。若是乍入丛林兄弟。信根纯净。谛听此事。恰似个白练绢相似。不受他人点污。得遇明师。发一片诚心。不愿出人前。唯只是要参禅学道。发明心地。资之勇猛。确然以生死大事为念。十二时中。时时觑捕。蓦然泯虑绝知解。如晴空万里。不挂片云。何患日头不出也。日头才出。无不照处。日头出时。恰似个什么。山野老婆心切。向壁角头拈出一片陈橘皮与诸人作样子。岂不见寿禅师因普请次。抛下一片柴头。蓦然契悟。便道。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这个时节还计较得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法眼和尚也曾恁么打发一回。便解道。物物到心上。全心物自闲。古今城郭里。得者住如山。可谓真语者.实语者。当恁么时。不用求殊胜。殊胜自然至。非但寿禅师.大法眼如此。至於三世诸佛.六代祖师.天下老和尚。皆不出此。若有别证别解。即是外道法。非是佛法。金山恁么忉忉怛怛。恰似个媒人相似。东边说一歇。西边说一歇。两边说一合。及至到家相见。你自理会。不干媒人事。你若实到家相见一回。便不忍舍也。参禅学道。须到不忍舍处底田地。正好做工夫。如人上山。各自努力。乌虖。入大炉鞴。上大钳锤。等闲发一机。示一境。自不寻常。此等普说。恰似卖田立契相似。东西南北四至。一一为人指出。别峰三十余年坐曲盝床。只得退庵。一麟足矣。
南岳方广照禅师
淳素鄙朴。以骂詈为佛事。学者惮之。有二僧至。照问曰。天寒岁暮。上座何来。僧曰。一家有事百家忙。照曰。相见底是阿谁。僧曰。某甲与和尚。照指香台曰。面前是什么。僧曰。香台。照曰。将谓收番猛将。元来是行间小卒。僧喝。照便打。问第二僧曰。天寒岁暮。上座何来。僧曰。不得气力祇对。照曰。闻你搅众出莞。是否。僧曰。和尚几时得者消息。照曰。近前来。与你道。僧吐舌。照便打。且含胡诟骂曰。我这里无米无菜。也来乱统。以拄杖趂之。照。西蜀人。佛照会中号照白眉者。垂示机语不在空叟.铁牛之下。
橘洲昙禅师
字少云。嘉定府人。出峡住明之仗锡。暇日着论。发明佛祖机缘。名曰大光明藏。笔势宏阔。惜未成全书而寂。论赞丹霞云。刬殿前草。骑圣僧项。天寒烧木佛。三事并案。夫岂他人所能。如衡山之云。轩豁呈露。遽见突兀。不自为能也。然时有观顾悸怖。而丧其所守者。院主是也。等闲放过南阳侍者。而直擒取南阳国师。所谓挽弓须挽强。是此手也。重哀末世疲癃之疾。增损古人必效之方。成大法药者。宜用元和津咽下。和平之福。可立而俟也。余见佛智老人。偶阅此。且曰。学者亦宜於此用元和津咽下。洲尝自撰龛志。略云。初听楞严.圆觉.起信。复舍去。依成都昭觉彻庵.白水[、/(、*、)]庵。挈包南来。从先大慧於育王径山。后见东林万庵.蒋山应庵。辛苦艰难。始毕平生之愿。则知其涉历尤艰辛。未闻容易而得也。
庆元府天童无际派禅师
嗣佛照。生於建安张氏。庆元四年。开法常之保安。上堂云。说即无功有过。不说又是罪过。自今各省己过。无以责人之过。拄杖不应放过。也要从头按过。卓拄杖云。内卦已成。再求外象。又卓三下。占得风山小蓄。变成泽风大过。卓一下。下座。初预密庵法席。有剪纸塔戏俾颂。颂云。当阳拈起剪刀裁。七级浮图应手回。堪笑耽源多口老。湘南潭北露尸骸。一众服膺。赞船子云。三寸离钩摵一桡。百千毛窍冷飕飕。虽然两手亲分付。要在渠侬自点头。赞灵照女云。老爷丧尽生涯后。累汝沿街卖笊篱。不是家贫儿子苦。此心能有几人知。丛林称之。嘉定间。在天童示疾。辞众上堂云。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喝一喝。云。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下座。入丈室端坐。泊然而化。寿七十六。臈五十二。佛果下。大慧接人多如马祖。今独东庵下为盛。
螺庵肇禅师
住雪峰日。赞祖师云。德山棒下桶底脱。蟭螟眼里乾坤阔。坐断东南第一峰。百川倒流闹聒聒。自题照子曰。阴崖鸟灭槎头雪。午夜猨啼竹外烟。莫怪住山无伎俩。骑牛踏破水中天。余己酉夏在石翁玉和尚会中。耆宿犹能言之。今仅忆此二赞云。
金华元首座
刚峭简严。丛林目为饱参。见等庵於白云。始了大事。僧问。如何是佛。曰。即心是佛。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赵州道底。闻者皆笑。后有僧问。如何是佛。曰。南斗七。北斗八。问。如何是道。曰。猛火煎麻油。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龟毛长数丈。传者皆喜。噫。若如此辨验答话。不惟埋没己灵。抑亦辜负前辈。
蒙庵聪禅师
生福州长乐朱氏。少长不侵侮。好狎。年十九。依信之龟峰光晦庵。二十七得度。即告以欲随众专一体究己躬大事。免以众务为役。庵笑曰。汝要紧参禅那。佛法在一切作用处。寻常行履处。何惧事务夺。即今且限一月日。如不了。决罚不恕。退以佛法在寻常行履处。写贴於窗上。胁不至席者半月。庵时时默探之。见其作意太猛烈。私念云。此子若不悟。恐狂去。一日。闻搐鼻有泣声。云。哑。坏了此子。询问。乃知俗家讣音至。庵举意曰。这里好与一槌。即唤来问曰。汝有什么事。且道以父亡。声未绝。庵扭住与一掌云。许多无明烦恼。甚处得来。又一掌。当下疑滞氷释。即礼谢。冲口呈偈曰。了了了。彻底了。无端赤脚东西走。踏破晴空月一轮。八万四千门洞晓。庵曰。这钝汉。且放三十棒。曰。某甲亦放和尚三十棒。曰。你看瞎汉。便敢乱统。自此机锋峻捷。无敢当者。庵临寂时。付以法衣并偈曰。再来毒种。元聪侍者。叵耐吾宗。灭汝边也。且曰。异日不得辜负老僧。曰。即今亦不少。曰。恁么则三十年后。此话大行。曰。苍天中更添冤苦。瑞世龟峰。为晦庵嗣。后迁六处。被 旨住径山。十四夏而寂。乌虖。蒙庵於晦庵之门。烧尾鳞也。如鸟窠得会通。无三登九到之劳。虽曰师资缘合。显微一贯。如印印空。了无朕迹。非介而勇。愿而专者之验欤。
笑翁堪禅师
初游方。抵明之太白。无用问曰。汝行脚僧耶。游山僧耶。曰。行脚。又问。如何是行脚事。翁以坐具摵之。无用曰。此僧敢捋虎须。参堂去。一日。室中举狗子无佛性话。拟开口。无用起举竹篦。翁应声曰。大荼毒鼓。轰天震地。转脑回头。横尸万里。无用然之。翁平生未尝以言狥物。以色假人。
自牧谦禅师
西蜀人。温雅博喻。双径蒙庵之嗣。入闽住凤山。迁鼓山。时高州文学刘镇叔安谪居最久。间往咨参。一日。问曰。某甲参得禅么。曰。人人有分。曰。即心是佛。如何是非心非佛。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刘因此留心佛法。自牧后在雪峰。室中问学者。雪峰有句子。僧曰。请和尚道。自牧以拄杖赶出。如此为人。契机者少。
妙峰善禅师
住杭之灵隐。丞相青山郑公因天童阙人。奏勉其行。答以。年踰耄矣。尚夜行不休乎。述二偈辞免。一曰。剥啄敲门定眼开。惊传钧翰入山来。倚岩枯木摧残甚。空费阳和到一回。二曰。鼻绳掣断已多年。老倒松楸涧草边。相国恩波如海[涧-日+活]。何妨乞与日高眠。尝拈鲁祖见僧面壁云。费力不少。瑞岩主人翁云。即今亦不少。妙峰晚年。足不越限。昼夜惟拥楮衾兀坐。垂示语言。皆发药人。郑公题其录云。师於佛法中。横骛直贯。曾无留难。如方圆器满贮虚空。不可执着。如七宝山涌智慧泉。悉具法味。可谓知言矣。
庆元府天童如净禅师
颀然豪爽。丛林号曰净长。礼真歇塔偈云。歇尽真空透活机。儿孙相继命如丝。而今倒指空肠断。杜宇血啼花上枝。示众云。心念纷飞。如何措手。赵州狗子佛性无。只今无字铁扫帚。扫处纷飞多。纷飞多处扫。转扫转多。扫不得处[拚-ㄙ+ㄊ]命扫。昼夜竖起脊梁。勇猛切莫放倒。忽然扫破太虚空。千差尽豁通。宗趣可知矣。有问。瑞世嗣谁。曰。如净。问。道号谓何。曰。净长。后於太白山感疾。退席。下涅盘堂。始大哭为鉴足庵烧香。入寂时。侍者告以法堂宝盖镜堕於座上。曰。镜枯禅至矣。如其言。
高原泉禅师
令闻素着。瑞世庆元梨洲。有问。囊锥已露。至宝难藏。四众侧聆。愿闻法要。曰。截舌有分。问。恁么则一句超今古。禅徒息万机。曰。又恁么去也。问。如何如梨洲境。曰。猨啼古木。月照高峰。问。如何是境中人。曰。匙挑不上。问。人境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曰。且待驴年。四众拭目倾耳。
空叟印禅师
诣育王。时佛照法席鼎盛。颂善才者累纸。空叟有云。童子才生。河沙福聚。凛然气宇如王。觉城东际。智愿已全彰。展转参寻知识。不移寸步。历遍南方无穷事。风高月冷。烟水渺茫茫。一声弹指处。毗卢楼阁门户尽开张。尘尘顿现。法法圆常。都是梦中境界。惺惺后满面惭惶。归来也重遭摩顶。□□雪上更加霜。众推之。后空叟道益闻着。亦住育王。
浙翁佛心禅师
云。空东山答余才茂借脚书。真阎老子殿前一本赦书也。今之诸方。道眼不知若何。果能受持此书。则他日大有得力处。书云。空。本岩穴间人。今虽作长老。只是前日空上座。贵住有无。一付知事。岂敢涉私。盗用常住。结好常人。或用资给俗家。或用接陪知己。今之带角披毛。偿所负者。皆此等人也。先佛明言可不惧哉。愿公勿置我於此辈中。则公之入帝乡求好事。前途未易量也。逆耳之言。不知以为如何。佛心每以此举似於人。璨隐山亦云。常住金谷。除供众之外。几如鸩毒。住持人与司其出入者。才沾着。则通身溃烂。律部载之详矣。古人将钱就库下回生姜煎药。盖可见。今之踞方丈者。非特括众人钵盂中物以恣口腹。且将以追陪自己。非泛人情。又其甚。则剜去搜买珍奇。广作人情。冀迁大剎。只恐他日铁面阎老子与计算哉。因并录之。
临安府净慈退谷云禅师
初在铁庵一大禅会中为侍者。值其开室。问。国师三唤侍者。谷以手揜其口。又问。侍者三应。又作么生。谷拂袖径出。后得佛照印可。且谓其机语如雪堂行。及得 旨住明之育王。时佛照居东庵。父子相从之乐。昔未有也。退谷。生福州闽清黄氏。
寂照明首座
孤风超绝。生缘福州长乐。多见宗匠。尝有颂曰。大事未明丧考妣。既明雪上又加霜。曾闻三峡猿啼苦。铁作心肝也断肠。晚自浙归闽。干漏泽园。颂曰。剑刃翻身能有几。无端平地死人多。从头唤起重烹过。未免依前埋没他。可见其人矣。不肯出世。终老於白云古寺闲房。中枢相郑公性之.尚书陈公韡居私第。尝躬诣而问道焉。莹云卧谓。临邛复首座。曾见尊宿来。演祖待以父执。始终一节。亦足以增懿缁林。岂特高踞雄席。然后为荣哉。吾於寂照亦云。
淛翁佛心禅师
双径法席。人物林立。尝抚膝云。你向者里下得转语。不空过一夏。有云。觌面相呈。更无回互。有云。疑杀天下人。皆被叱。谓不可趂口快。佛智老人时在侍旁。缄嘿而已。老人后为拈香云。千钧上弦。当时辽天索价。一言道尽。不合贴地相酬。只今蓦路相逢。讳不可得。避亦无由。礼拜烧香。将错就错。何故。覆水难收。又云。说大脱空。用无转智。当时打向面前过。蓦被以手一画。三十年悔不可追。恨不可消。曲不可直。只今白浪堆中。我遮一锹。插香云。莫怪拈出。大宗师家拈出一丝毫。牵动四世界。更无一丝毫踈漏处。此语皆是相见时话。入道时之因缘也。
泉州法石隐山璨禅师
上堂云。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喝似雷奔。隐山当时若见。一时趂出三门。为什么如此。当门不用栽荆棘。后代儿孙惹着衣。佛涅盘云。我佛本不降生。今日何曾入灭。若道非生非灭。也是眼中着屑。汝诸人瞥不瞥。毕竟唤今朝作甚么时节。一度风来一度寒。一回饮水一回噎。请看陌上桃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垂示类此。隐山。泉之晋江人。性褊躁。好贬剥。自谓业林一害。瑞世下生。嗣凉峰空退庵。此庵乃其大父云。
高原泉禅师
住梨洲。荒陋寂寥。无准为首座。荆叟为维那。双杉在会下。原夜坐。举。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霄何所为。荆叟曰。觑着氷河连底冻。双杉曰。牵来好与顶门槌。原默然。壮岁时。已得奇退庵许与矣。
丞相蒋公芾
居建昌。时号莫斋居士。娄诣光孝寺。问道於璨隐山。闻举狗子无佛性话。拟下语。被喝住。呈偈曰。眼前一座铁壁。拄天拄地黑漆。今朝瓦解氷消。一段孤明历历。又被喝出。后请益。得示以清素侍者语兜率悦。可能入佛。不能入魔。涣然氷释。述偈曰。翻着襕衫倒着靴。横拈竖放总由他。入魔入佛寻常事。一段风流出当家。又曰。淫坊酒肆饱经过。一曲尊前啰哩啰。打鼓看来君不会。大家把手上高坡。隐山深肯之。即升堂告众。有隐山挝鼓为证明。千古丛林一盛事之句。
天目礼禅师
在鄮峰。时佛照开室。举。风动.幡动。者僧如何。答曰。物见主。眼卓竖。照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甚处见祖师。答曰。揭翻脑盖。印空叟随后入室。照复举前话。叟答曰。贪观白浪。失却手中桡。照曰。老老大大。作者个语话。你看适来后生子下此一转语。天目在佛照会中依止三年。因不受书状职。过灵嵓时。痴钝亦举前话。答亦如前。钝曰。此语只育王会中用得。我者里饭水也未到你吃在。乌虖。二大老接人如此。宜为万世师也。
少室睦禅师
在瑞嵓。偶凤山砺老持松源像请赞。赞曰。开口不在舌头上。话堕也。大力量人抬脚不起。未为分外。平生用者些儿。却被凤山捉败。瑞嵓与么赞扬。也是送贼入界。少室宗眼。端正类此。示人非徒从事於语言之末也。
本真书记
福唐朱氏子。弃儒。依资福山主祝发。出岭遍参丛席。有特立操行。晚得天童慈航印记。即归里之杉溪卓庵居焉。奉己甚约。食仅足而已。嵓谷幽远。水木清华。眇然绝俗离世。若将终身。有偈曰。茆庵卜筑向溪南。踪迹惟饶野鹿参。昨夜蒲檐霜月白。最怜松叶落鬖鬖。又曰。高悬棕拂与筇枝。觌面相呈早费辞。此外更无亲切句。不知若个解寻思。岂非高尚其志者欤。或议其不得激发后学为不幸。予谓以棕拂筇枝示人。止此足矣。又何必别求语言哉。
秀嵓瑞禅师
曰。大慧和尚举。赵州一日在佛殿上见文远礼佛。以拄杖打一下。远云。礼佛也是好事。州云。好事不如无。颂曰。文远修行不着空。时时瞻礼紫金容。赵州拄杖虽然短。脑后圆光又一重。大圆见曰。妙喜作用不减嵓头.死心。肯来商确。可谓光前绝后。今为改末句必来。但恐不得相见矣。改云。划破华山千万重。大慧闻之。果欲诣见。而大圆已迁化。只题其录云。七佛命脉。诸祖眼睛。但看此录。一切现成。二老相敬如此。今无复见其人。气焰犹迫人。乌虖。二大老故无复见。秀岩亦已矣。因缘而识之。有能於笔语外着得只眼。庶免三人证龟也。
枯崖和尚漫录卷上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六·佚名 净名玄论卷第七(会处上)·吉藏 菩提行经卷第四·龙树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六·净挺 卷第十一·佚名 白云端禅师·惠洪 贤劫经卷第二·佚名 卷三百三十八·佚名 楞严经卷第八文句·智旭 卷第五十一(第八诵之四)·佚名 重梓千山和尚语录序·函可 二谛义中卷·吉藏 不真空论第二·僧肇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五·圆悟克勤 卷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